位置 > 首页 > 教学计划 >

小学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3篇)

日期:2022-11-11 00:00:00

小学实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501班同学活动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惯有待培养。504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

  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学期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总之,新的内容,将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本册学*内容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每个单元教学约需10课时。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具体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5、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6、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7、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8、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9、组织科技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教学设计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1

0301-0305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机动1课时

3

2

0308-0312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造一艘小船

机动1课时

3

3

0315-0319

5、浮力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3

4

0322-0326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单元复*2课时

3

5

0329-0402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

3

6

0405-0409

4、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机动1课时

3

7

0412-0416

6、热是怎样传递的

7、传热比赛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3

8

0419-0423

单元复*2课时

1、时间在流逝

3

9

0426-0430

2、太阳钟

3、用水测量时间

4、我的水钟

3

10

0503-0507

五一长假

3

11

0510-0514

5、机械摆钟

6、摆的研究

7、做一个钟摆

3

12

0517-0521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单元复*2课时

3

13

0524-0528

1、昼夜交替现象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证明地球在自转

3

14

0531-0604

4、谁先迎来黎明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地球在公转吗

3

15

0607-0611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机动1课时

3

16

0614-0618

单元复*2课时

总复*1课时

3

17

0621-0625

总复*3课时

3

18

0628-0702

考试

3

小学实验教学计划2

  绘本是指以手绘图画来讲故事的儿童读物。绘本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很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内涵,图与画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表达绘本的整体意境,能带给孩子美好的熏陶和教育。

  一、指导思想:

  儿童时代是感受性的形成期,非常容易受影响,而儿童时代的印象是难忘的,这些印象累积起来,就形成长大后表现出来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给孩子多读经典绘本,使他们多识字,多读书,这样长期积累,不但他们的语文读解能力强,提高读书能力,丰富知识,还能获得情操教育。本学期将在认真解读“儿童生活方式——读、写、绘”的基础上,继续扎扎实实地、有研究、有创造性地开展读写绘工作。

  二、总体目标:

  为了基于学生丰富生命体验的创造与表达,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唤醒一个个经典绘本故事,让它们无声无息地进入孩子们的灵魂深处。在孩子们成长的一个个阶段,用绘本点燃生命的光,用故事串写成长的足迹。本学期我们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写、绘系列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学生良好的生活*惯、行为*惯和学**惯的养成。让孩子们在穿越了一个个绘本旅程中,不断成长,不断润泽起来。

  1.根据会本适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重在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惯,让儿童爱读书,快乐地读书。

  2.培养儿童读图和阅读简单文字的能力,让儿童积极向纯文字阅读过渡。

  3.研究快乐绘本阅读对儿童知识的积累、思维的激活、情感的丰富和人格的健全等方面的作用,学会阅读,而且要让他们从阅读中感受到学*、创造和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在快乐绘本阅读中健康发展。

  三、课程内容

  怎么挑选优秀的绘本呢?我们应该明白,儿童早期阅读的意义应该是感受作品的人文性。法国著名文学家史家保罗.亚哲尔定的儿童阅读的好书标准可以借鉴:

  1.忠实于艺术的书。就是诉之于“直观”,培养儿童观察力的书是具有质朴之美的书。

  2.可以**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读的书。

  3.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灵的书,使儿童尊重一切生命??包括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包罗万象的生命。

  4.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的书。

  5.启发儿童知识的书,帮助孩子认识人性的书。

  6.含有高尚道德的书。这种道德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能让人变得活泼、激奋起来。

  总之教师引导,最终让儿童自己做主。

  四、工作安排

  本学期将每周一次的读写绘进行到底。课前精心搜集符合儿童特点的读写绘作品,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要做到课后孩子有画想画有话

  想说。

  1、每月班级举办一次的读、写、绘作品展览,评出优胜奖。

  2、班内举行讲故事比赛。

  3、收集典型学生的作品,学期结束举行学生个人作品系列展览。

  4、指导家长参与孩子的读、写、绘活动,在共读、共写的过程中,创造、编写共同的语言和密码

  五、教学进度安排

  二年级绘本教学进度安排表

  备注:教学内容可能会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备选绘本:《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子儿,吐吐》《我是霸王龙》《西雅图酋长的宣言》《小恩的秘密花园》《我的友情要出租》《大脚丫跳芭蕾》《雪花人》《彩色的乌鸦》《妈妈的红沙发》《荷花镇的早市》《小石狮》《云朵面包》《我的身上长了树》《老鼠牙医地嗖头》《米丽的大秘密》

小学实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用心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带给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忙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构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必须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潜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构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善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一样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一样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一样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状况分析:

  透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必须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潜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是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潜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忙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潜力,继续学*运用比较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忙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忙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潜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应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我的假设,透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个性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构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主角扮演科学幻想

  七、教学进度表

  (略)


小学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学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1)

——学校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3篇)

学校实验教学计划1

  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学*意识和自主发展为宗旨,物化生、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为了更好地搞好实验教学工作,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成立组织

  成立实验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xxx(校长)

  成员:xxx(教学校长)

  xxx(工会*)

  xxx(教务主任)

  一把手亲自抓,由实验领导小组督导落实,每月针对实验教学情况召开一次会议,总结部署,提出改进的措施,明确奋斗目标,年末进行总结。

  二、加强管理,提高实验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一)强化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

  以信息技术中心的培训为核心,组织好培训学*,通过校本培训强化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规范操作等学*,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科教学融合。

  (二)强化管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配备专业实验人员,实验开齐率达到标准,实验室各项

  规章制度齐全,仪器分类存放均能符合要求。领导小组成员对实验室将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范围涉及到帐物相符、记录填写、仪器、器材摆放、卫生、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课前认真准备等及时记录。

  三、优化实验教学结构,探索实验课教学有效模式

  (一)能上实验教学的课,一律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

  (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改装不合理的实验装置,激发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三)实行边讲解边实验,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组织观察与评论,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四)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安排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会知识,增强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实验教学计划2

  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学*意识和自主发展为宗旨,物化生、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为了更好地搞好实验教学工作,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成立组织

  成立实验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xxx(校长)

  成员:xxx(教学校长)

  xxx(工会*)

  xxx(教务主任)

  一把手亲自抓,由实验领导小组督导落实,每月针对实验教学情况召开一次会议,总结部署,提出改进的措施,明确奋斗目标,年末进行总结。

  二、加强管理,提高实验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一)强化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

  以信息技术中心的培训为核心,组织好培训学*,通过校本培训强化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规范操作等学*,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科教学融合。

  (二)强化管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配备专业实验人员,实验开齐率达到标准,实验室各项

  规章制度齐全,仪器分类存放均能符合要求。领导小组成员对实验室将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范围涉及到帐物相符、记录填写、仪器、器材摆放、卫生、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课前认真准备等及时记录。

  三、优化实验教学结构,探索实验课教学有效模式

  (一)能上实验教学的课,一律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

  (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改装不合理的实验装置,激发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三)实行边讲解边实验,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组织观察与评论,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四)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安排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会知识,增强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实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本着“服务、提升、创新”的宗旨,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继续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大力加强对学生的科技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立足本校实际,以《科学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验的正确性及规范性,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目标任务及方法步骤

  1、目标任务

  (1)实验器材管理目标:

  ①所有器材专室专人管理,借用及时登记,确保无损坏、丢失。

  ②仪器室达到管理制度化、安全卫生经常化,使用检验科学化,保管存放条理化。

  (2)使用演示实验开出率达100﹪,在进行实验课前做到“五准备五到位”:观察材料准备到位,实验器材准备到位,实验操作准备到位,布置学生课前准备到位,实验程序设计准备到位。

  (3)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四种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4)实验课堂目标:

  ①指导观察,培养能力的有序性。

  ②指导操作,培养动手操作的技能熟练性。

  ③指导记录,培养学生记录的准确性。

  ④指导研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方法步骤:

  ①实验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为:

  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②基本步骤为: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集体研讨→概括总结

  四、具体要求和保证措施

  1、科学教师开学一周内必须熟悉全册各章节教学内容,按教学进度、安排好实验教学内容及时上报教导处,编排实验课表。

  2、实验教师必须按课表上好实验课,课前一天上报实验报告单实验设计方案,达到上述目标中的五准备五到位后进课堂。

  3、实验教学做到“三个结合”:室内实验与室外实践相结合;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利用已有器材和学生制作学具、采集标本相结合。

  4、规范操作,爱护器材,若丢失、违章损坏,招架赔偿。

  5、实验教学实行教导处月查评估通报,期末整理相关工作资料归档,纳入教师常规工作量化评估,记入业务档案。


小学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2)

——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3篇)

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

  本学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构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一、本学期工作的策略

  策略是:“充分展开群众性教学研究,加强指导、完善服务”。科学学科的教学研究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扎实而有效地展开,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把科学学科教师队伍打造成一个团结的共同体、研究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学*,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

  1.精心安排系列学*内容,讲求针对性、有效性。

  (1) 认真学*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 认真学*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 认真学*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 认真学*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2.精心组织各种学*活动,积极构建学*型组织。

  (1) 继续邀请省知名课程与教学专家为科学教师作教育教学理论学*辅导报告。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形式,提高理论学*的效果。

  (2)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二)加强指导和管理,提升课程实施水*

  1.加强课程管理,引导学校及科学教师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新教材的培训力度。充分调动市(区)专(兼)职教研员、各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群体力量,在参加省新教材培训的基础上,在**市有序开展教材章节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牵头,针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成立专题研究组,开展专项研究。本学期专项研究的重点是:中法合作“做中学” 项目的深入研究与适度推广共进;二是“同题异构”多元化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教学实施;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

  4.有序推进“春晖工程”,加强小学科学“精品课”建设,共建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市科学教育协调发展。

  5.根据地方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一些较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如家乡常见动植物的研究、家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蚕桑文化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的内涵。

  6.结合科学学科基地的系统化建设,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地活动,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基地研究情况。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动力作用,引导教师充分、全面解读《科学》课程标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科研基地学校和各辖市(区)科学学科中心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基地的引导功能,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氛围与榜样风范。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4.切实加强具体实验项目的实施,培植典型,提高课程实施的研究水*。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为抓手,在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导)与创生(适度尝试)。 全面提高教师深度挖掘课程资源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实践创新的技能。

  5.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工作的指导,根据“**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定期检查学校教研组的工作。

  6.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性、主题性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科学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7.继续征集、优化、整理“教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四)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1.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学课题研究应重视应用研究、行动研究、现场研究、微观研究;应重视质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2.系统展开省级重点课题“科学探究中,渗透元认知要素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工作。

  (五)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重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体系。

  2.帮助部分学校逐步建立并完善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3.逐步成熟**市小学科学学科有效教学抽样检测调研工作,对符合科学教育规律的命题理论作出探讨,将命题科学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4.探求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的最佳模式,是小学科学评价体系重点需要加强的环节。

  (六)组织各类研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数量和质量都能够得到保证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业务水*。因此,组织必要的培训、调研、总结、推广和竞赛活动,能够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

  1.继续承担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任务,围绕课程改革这一核心内容充分展开,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保障。认真组织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组织《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3.以省级实验小学为龙头,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采取积极措施,大面积稳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

  4.加强对青年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青年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通过双向选择,为青年教师确定教学指导(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继续抓好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引导青年教师开展小型课题研究工作。

  5.根据省市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研究能力

  1.加强教研员自身的理论学*,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

  2.进一步加强对辖市(区)教研员的工作指导,促进各地区教研水*的均衡发展。

  3.教研员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课程理论水*、专业论文发表质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教研活动水准,确保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专业引领的整体水*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计划2

  一、实验内容: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自然、热爱科学并渴望了解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本学期将把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并增加活动与探究实践,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

  演示实验有:

  A、火山与地震的成因

  B、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C、能量转化实验

  D、模拟地球公转,研究四季变化的原因

  E、制作太阳系模型

  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分组实验有:

  A、观察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B、找出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的异同

  C、研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D、研究电磁铁特性的实验

  E、利用葱叶来做仿生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实验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并提高实验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学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验目标:

  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是学*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科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能学会简单仪器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标本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惯和动手能力。

  4、认识学*科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5、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6、初步学*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7、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8、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9、初步学*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分析实验现象。

  三、实验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3、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科学现象,积极探究科学变化的奥秘,增强他们学好科学的信心。

  4、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做到课前演示。

  5、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6、教师要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7、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科学的重要性,并在探究中切身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实验前要求学生预*实验内容,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9、对有困难的实验,应尽量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设计一些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

  10、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活动与探究,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11、鼓励并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12、加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以及独立操作的能力。

  13、优化课堂结构,*日注重实验与操作相结合,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14、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到良好的发展。

  15、搞好课外活动,如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知识讲座、实验竞赛、专题讨论、实验教具制作、等等,留给学生空白,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实验进度与配当表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从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注意教学研究与实践,加强科学实验室管理:做到合理管理,合理使用,合理分类、堆放,及时借还,及时打扫等。

  主要措施:

  一、精心准备实验器材,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科学学科中最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特别是现在的科学课,在课前,教师更要精心准备大量的有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保证正常的实验探究。

  二、加强管理,合理使用。

  本学期科学实验室继续加强管理,有借有还。在教学时,首先,及时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名称,以及所需的实验器材。其次,合理实验,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指导。最后,实验做完后要及时放回原处,并做好实验日志的记载工作。

  三、加强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学期我们倡导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科学角,收集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提倡“动手做”,让学生真正的参与科学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重视发挥电教手段,优化组合。

  科学教学中要优化组合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投影、录象、录音等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辅作的作用。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把握好过度期的教学,激发每一位科学教师的教学热情,积极倡导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为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

小学的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

  一、 教材分析

  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分组实验如:第一单元2课《杠杆的科学》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第4课《轮轴的秘密》7课《斜面的作用》第二单元1课《抵抗弯曲》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8课《用纸造一座 桥 》第三单元2课《电磁铁》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第四单元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等。演示实验如:第一单元6课《滑轮组》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第二单元4课《找拱形》第三单元6课《电能和能量》等。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3、4班共有学生106人。这些学生不仅喜欢学*科学,而且特别喜欢做实验,从上学期的实验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并能进行自主实验。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本学期还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

  三、 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验实验的乐趣。

  2、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

  3、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和整理资料等能力。

  4、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知识素质和智能素质。

  5、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

  四、实验措施

  1、课前教师要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填写实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4、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

  五、实验安排(略)


小学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3)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3篇)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1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源于生活、生产实践之中,所有新颖有趣的实验和新奇美妙的现象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物理实验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别于直观的理论教学,又必须以理论教学为指导。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

  “演示实验一般是指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演示实验是向学生提供学*物理概念和规律所必备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的学*起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因此对演示实验的教学要符合下列要求:

  1、演示实验首先必须确保成功性

  演示实验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现象复制一遍,让学生亲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现象的效果,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诉学生。只有确保演示成功,目的才会达到。决定演示成功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掌握实验的原理,抓住关键。如在大气压一节中进行“纸杯托水”的演示,当纸片盖住杯口后,不能让空气进入,这是关键。又如在“惯性”一节进行“纸条从杯底抽出而纸杯不动”来说明惯性的存在的演示,在抽纸条时速度要快,这是关键。如果演示不成功,学生就会感到失望,对老师的讲解不信任和失去学*的兴趣。

  2、演示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

  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让全班同学都看见,而且要看清楚。因此演示的现象一定要清楚、直观,可见度大。所用的仪器要足够大,灵敏度要高。仪器置放的位置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全班同学足以看清。个别实验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让学生“代表”靠*观察,然后由“代表”作实况报告,如在做冰的熔解实验中就可采用这种方法,事实证明效果较好。在教学中可能一节课要做几个演示实验,这就要求突出每个实验的重要性,如暂不用的仪器不要拿出来,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不明显的现象可采取背景衬托和演示的方法,想方设法的使学生观察到明显、清晰的现象。例如在观察压强计里水面升高或下降的实验中,可以将水染红,并在U型管后面衬一划有横线的白屏作为背景。又如在演示磁体的磁场时可采用幻灯投影的方法,使学生对磁感应线产生深刻的认识。

  3、演示的器材结构要简单,操作要方便,推理要简单

  演示实验简便易行,操作方便,得出结论的推理简单易被学生接受。如在讲“摩擦起电”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塑料铅笔与干燥的头发相摩擦来吸引轻小的纸屑;又如在讲“压力作用的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利用一端削尖的铅笔,让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铅笔同时用力,由凹陷程度的不同学生很容易的便得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越明显”的结论;再如在做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中可让学生把一普通的喝水玻璃杯顶在嘴上,吸气后杯子不下落的现象即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小事来说明物理上的问题,简便易行,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学之中,周围到处存在在着物理知识,增强了亲切感,易使他们接受知识和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研究周围的事物。

  二、关于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良好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因此为了搞好分组实验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及*惯。初中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一开始就应要求学生做到:

  1、实验前必须完成预*内容

  实验预*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

  2、进入实验室后必须要求学生按分好的实验小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

  3、实验时应要求学生不能大声喧哗

  在实验过程中若出现异常现象,可要求学生举手提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好的做法要及时肯定表扬,对于典型的实验错误可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分析,要让实验课始终处在探索、讨论的氛围中。

  4、实验完毕应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及时处理实验数据,并填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因而会出现编造数据,或按规定推算数据的现象。对这些现象的发现则必须加以批评,并要及时帮助他们重新安排实验,从而发现其出现误差过大的原因。实验中应要求学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物理课是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物理课要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使学生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物理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文化科学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实验是科学之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成为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求教育不脱离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而有效地利用好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实验室就是为了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的基地。

  二、实验目的: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操作、观察物理现象、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物理学的兴趣,更深入地掌握理解物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能力,都有重要作用。教师一定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多实践,教会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技能。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三、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实验课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初步建立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四、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加强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是搞好实验的关键,制度就是准则,也是成功的保障。

  1、实验室仪器要登记记录簿。

  2、实验室物品要登记上簿。

  3、学生分组实验要有记录,并列表计划上墙。

  4、演示实验的计划。

  5、借还仪器有记录。

  6、仪器损坏有记录,并按情节轻重赔偿。7、要有试验报告单,如任课老师上实验课所用仪器、药品等预先通知实验员准备实验仪器及用具,清点清楚交给任课教师,实验完毕后,清点好入库。每次试验结束后都要彻底清扫一次卫生,保持室内清洁干净。

  五、实验内容

  实验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在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好实验,启发诱导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本学年实验课安排如下:

  周次日期实验内容19月1日-9月2日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演示实验1、探究冰的熔点分组实验1、探究水的沸点29月5日-9月9日第十二章 温度与内能演示实验1、温度计的使用2、压缩气体做功—压缩空气引火仪39月12日-9月16日演示实验1、探究实验物质的比热容49月19日-9月23日演示实验1、汽油机、柴油机工作原理59月26日-9月30日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分组实验1、摩擦起电2、探究两种电荷的作用规律演示实验1、验电器的使用610月4日-10月8日假期(国庆节)710月10日-10月14日演示实验1、组成简单的电路2、通路、开路、短路分组实验1、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810月17日-10月21日分组实验1、电流表的使用2、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3、电压表的使用4、用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压和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910月24日-10月28日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演示实验1、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1010月31日-11月4日分组实验1、“伏安法”测电阻演示实验1、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与各部分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2、探究并联电路总电阻与各部分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1111月7日-11月11日分组实验1、用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2、安装模拟家庭电路1211月14日-11月18日第十五章 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演示实验1、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1311月21日-11月25日演示实验1、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快慢的因素1411月28日-12月2日分组实验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512月5日-12月9日第十六章 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演示实验1、磁体周围有什么2、奥斯特实验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周次日期实验内容1612月12日-12月16日演示实验1、磁场对通电电流的作用2、研究电磁铁分组实验1、自制电磁铁2、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1712月19日-12月23日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演示实验1、怎样产生感应电流交流发电机模型演示1812月26日-12月30日分组实验1、制作和研究小发电机演示实验1、探究高压输电2、跨步电压的演示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3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四、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五、实验配档:

  周次日期演示实验(节次)分组实验

  第一周

  星期一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3、4)

  星期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6、7)

  星期四用刻度尺测长度

  第二周

  星期一二氧化氮的扩散(3、4)

  星期二决定扩散快慢的因素(6、7)

  星期三做功与内能的关系(2、7)

  星期四热传递与内能的改变(3、4)

  星期五研究比热容(5、6)

  第三周

  星期四测*均速度

  第四周

  星期二一切声源都在振动(2、3、5、7)利用内能来做功

  星期三研究声音的音调和音色(24、5、6)

  第五周

  星期一摩擦起电(3、4)

  星期二用手感觉水的温度(2、3、5、7)

  星期三电流的形成(2、7)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星期四观察熔化现象(3、4、6、7)导体和绝缘体(3、4)

  第六周

  星期三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

  星期四观察水的沸腾

  第七周

  星期二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2、3、5、7)电流(6、7)

  星期三观察碘的升华(2、4、5、6)

  星期四用电流表测电流

  第十一周

  星期三研究光的反射定律(2、4、5、6)用电压表测电压

  星期四观察*面镜成像(3、4、6、7)

  第十二周

  星期一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3、4)

  星期二光的折射实验(2、3、5、7)变阻器(6、7)

  第十三周

  星期二照相机

  第十四周

  星期三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2、7)<

  星期四幻灯机放大镜

  星期五伏安法测电阻

  第十五周

  星期三用天*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星期四用天*测物体的质量(3、4、6、7)

  第十六周

  星期一电功(3、4)

  星期二额定功率(6、7)用天*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星期三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星期五焦耳定律(5、6)

  第十九周

  星期二物重跟质量的关系(2、3、5、7)

  星期三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2、4、5、6)


小学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4)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9篇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目的要求:

  1、通过学*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启发学生探究自然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2、通过学*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作简单记录。

  5、通过浮和沉的实验,使学生能对浮和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通过数学课中的各种实验演示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三、实验教学方法措施

  1、教师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2、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新课标要求,要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实验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仪器,还应尽量创造条件,自制器材,努力按计划、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目的

  本学期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获取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饲养、栽培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等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并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具体要求:

  三年级:

  在混合各种物质的过程中观察比较混合前后物质是否发生变化,帮助确立混合物的概念,尝试用一些方法去分离混合物,认识土壤也是一种混合物;关注空气,在观察中发现空气的特点(即气体的特点),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流动的空气形成风,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性;经历两个较长的体验活动: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生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特点;饲养春蚕,有意识地坚持对蚕生活*性和生长特点的观察,尝试理解生物的“变态”发育过程;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试着去改变物体的沉浮;知道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学会使用温度计。

  四年级:

  从调查家中总的电器入手,体验电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尝试让一个或多个灯泡发亮,认识导体、绝缘体与开关的作用,能用所学的串联并联的方法设计一个房间的电路,提高科学用电及安全用电的认识。通过对一朵花的观察,认识花的各个组成部分,重点展开雌蕊、雄蕊的观察,了解传粉、**的过程,认识果实的形成,收集种子传播的方式,能设计实施观察种子发芽时的吸水量实验,获得种子构造及各部分作用的认识,观察鸡蛋,认识动物的卵的多样性,感受动植物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记录一天的食物入手,认识食物的多样性,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树立膳食营养要合理搭配的意识。观察食物的变化,探究霉菌生长的条件,学*科学储存食物的方法,注重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惯,学会科学地生活。在观察岩石、矿物的过程中,了解岩石、矿物的属性和多样性,能根据观察到的不同岩石的特点推测其成因,探究岩石变化的原因,认识岩石不仅时组成地球的主要物质,也是我们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

  五年级:

  指导学生认识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力:重力、弹力、反作用力和反冲力,并探究动力大小、小车重量和摩擦力大小对小车速度的'影响。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计时工具”的认识和探索过程,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引导学生从观察植物丛开始,研究动植物间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研究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衡被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展开对昼夜现象和四季现象的研究,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认识地球的自转及公转,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六年级:引导学生认识宇宙的无限性,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认识动植物繁殖的方式,及遗传和变异这一生命现象,建立动物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概念,了解人工授粉、克隆技术,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体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展开对杠杆、轮轴、滑轮的研究,认识工具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作用,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大胆改进原有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好我校的科学实验教学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实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的学*科学实验的机会和有效科学实验的指导。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城乡教育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三到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

  2、教材将探究过程能力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

  3、科学课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面对自然和科学现象,通过动手动脑学*基础的科学知识,在学*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的分析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观察,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年,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四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在实验活动中合作意识已经形成,纪律明显优于三年级。对科学的热情度极高,热爱科学,热爱自然。

  五年级的学生最大的特点知识丰富,很喜欢发明创造,本学年准备在实验上加大难度,锻炼他们自己动手创造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因此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做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具体教学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学*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4、创造性的挖掘课程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

  为了结合探究性学*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课外作业尽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课题。虽然那些课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但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在科学学*的兴趣与探究能力上有长足的进步。

  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体要求:

  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引发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从卵中孵化,经过生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死亡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从而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以及人的生命周期现象。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及物质循环的概念。磁铁单元从交流知道的饿磁铁知识开始,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年级:电单元从什么是电开始,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新的生命单元是通过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五年级: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教材展示了一系列新的内容,我们的教学将着力于引导学生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在沉与浮单元,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在时间的测量单元里,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在热单元,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基础上,将继续观察人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在地球的运动单元里,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脱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等有初步认识。环境和我们单元,通过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处理方法及水污染的成因等,真切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体要求:

  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引发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从卵中孵化,经过生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死亡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从而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以及人的生命周期现象。“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及“物质循环“的概念。“磁铁”单元从交流知道的饿磁铁知识开始,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年级:“电”单元从“什么是电”开始,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新的生命”单元是通过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五年级: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教材展示了一系列新的内容,我们的教学将着力于引导学生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在“沉与浮”单元,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在“时间的测量”单元里,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在“热”单元,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基础上,将继续观察人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在“地球的运动”单元里,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从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注意教学研究与实践,加强科学实验室管理:做到合理管理,合理使用,合理分类、堆放,及时借还,及时打扫等。

  一、实验目的: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从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注意教学研究与实践,加强科学实验室管理:做到合理管理,合理使用,合理分类、堆放,及时借还,及时打扫等。 主要措施: 一、精心准备实验器材,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科学学科中最主。

  科学实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的学*科学实验的机会和有效科学实验的指导。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城乡教育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三到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

  教材将探究过程能力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

  科学课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面对自然和科学现象,通过动手动脑学*基础的科学知识,在学*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的分析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观察,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年,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四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在实验活动中合作意识已经形成,纪律明显优于三年级。对科学的热情度极高,热爱科学,热爱自然。

  五年级的学生最大的特点知识丰富,很喜欢发明创造,本学年准备在实验上加大难度,锻炼他们自己动手创造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因此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做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具体教学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学*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4、创造性的挖掘课程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把握好过度期的教学,激发每一位科学教师的教学热情,积极倡导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为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

  本学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构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一、本学期工作的策略是

“充分展开群众性教学研究,加强指导、完善服务”。科学学科的教学研究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扎实而有效地展开,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把科学学科教师队伍打造成一个团结的共同体、研究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学*,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

  1、精心安排系列学*内容,讲求针对性、有效性。

  (1)认真学*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2、精心组织各种学*活动,积极构建学*型组织。

  (1)继续邀请省知名课程与教学专家为科学教师作教育教学理论学*辅导报告。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形式,提高理论学*的效果。

  (2)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二)加强指导和管理,提升课程实施水*

  1、加强课程管理,引导学校及科学教师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新教材的培训力度。充分调动市(区)专(兼)职教研员、各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群体力量,在参加省新教材培训的基础上,在**市有序开展教材章节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牵头,针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成立专题研究组,开展专项研究。本学期专项研究的重点是:中法合作“做中学”项目的深入研究与适度推广共进;二是“同题异构”多元化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教学实施;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

  4、有序推进“春晖工程”,加强小学科学“精品课”建设,共建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市科学教育协调发展。

  5、根据地方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一些较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如家乡常见动植物的研究、家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蚕桑文化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的内涵。

  6、结合科学学科基地的系统化建设,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地活动,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基地研究情况。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动力作用,引导教师充分、全面解读《科学》课程标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科研基地学校和各辖市(区)科学学科中心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基地的引导功能,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氛围与榜样风范。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4、切实加强具体实验项目的实施,培植典型,提高课程实施的研究水*。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为抓手,在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导)与创生(适度尝试)。全面提高教师深度挖掘课程资源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实践创新的技能。

  5、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工作的指导,根据“**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定期检查学校教研组的工作。

  6、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性、主题性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科学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7、继续征集、优化、整理“教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四)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1、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学课题研究应重视应用研究、行动研究、现场研究、微观研究;应重视质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2、系统展开省级重点课题“科学探究中,渗透元认知要素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工作。

  (五)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重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体系。

  2、帮助部分学校逐步建立并完善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3、逐步成熟**市小学科学学科有效教学抽样检测调研工作,对符合科学教育规律的命题理论作出探讨,将命题科学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4、探求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的最佳模式,是小学科学评价体系重点需要加强的环节。

  (六)组织各类研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数量和质量都能够得到保证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业务水*。因此,组织必要的培训、调研、总结、推广和竞赛活动,能够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

  1、继续承担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任务,围绕课程改革这一核心内容充分展开,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保障。认真组织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组织《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3、以省级实验小学为龙头,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采取积极措施,大面积稳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

  4、加强对青年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青年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通过双向选择,为青年教师确定教学指导(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继续抓好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引导青年教师开展小型课题研究工作。

  5、根据省市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研究能力

  1、加强教研员自身的理论学*,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

  2、进一步加强对辖市(区)教研员的工作指导,促进各地区教研水*的均衡发展。

  3、教研员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课程理论水*、专业论文发表质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教研活动水准,确保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专业引领的整体水*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为了实现实验室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本学期各项实践教学任务,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本学期实验室将从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明确科学实验的目的意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建设符合标准;装备综合配套;管理科学规范;使用注重实效。

  2、按照合格科学实验室的标准和《江苏省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试行)》,着重添置配备能满足现行教材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设施。凡与现行教材配套的仪器、器材要配齐配足,做好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等活动的服务工作。

  3、仪器保管责任到人。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低值耐用品与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要做到:

  (1)定期检查、核对、统计实验室仪器设备,做到帐、物、卡相符;对丢失、损坏、报废的要进行登记备案并上报;存放定位存放,取用方便,尽量做到科学、整齐、美观。

  (2)实行仪器设备等入帐、借用登记制度,凡丢失或损坏的要酌情处理。

  (3)实行易耗品入库、领用登记,严格控制易耗品在使用上的浪费。

  (4)经常维护保养实验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完好率,做好使用与维修记录。

  4、科学学科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基础学科。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工作的领导。学校实验教学有分管校长负责,主要领导经常检查,科学教师的配备要相当集中、相对稳定,另外要配备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老师当兼管员。

  5、执行好科学实验室守则、借还赔偿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

  6、配合组织教师开展活动,认真钻研教材,研

  究教法,上好实验课或公开课,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并撰写论文。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主任教师直接管理,实验室设兼职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科学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演示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记录》

  (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申购等工作;

  (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其他相关工作

  (1)作好与实验室及实验室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工作;

  (2)如有不足之处,工作中及时调节与补充,使之日臻完善。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课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教学进度:

  周 内 容

  1 始业教育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机动

  2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3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4 8维护生态*衡 机动

  5 国庆节假期

  6 机动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7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8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9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10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小学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5)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实验是学*化学最重要的途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从而了解大量物质变化的事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因此实验在整个化学课的学*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可分为两部分:演示试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化学这门课,尤其是对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变色现象、发光发热、可控的燃烧、爆炸等等,有着极高的兴趣。老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对实验的好奇心,把他们的兴趣引到化学这门课上来。

  一、演示实验注重“导”

  演示试验是由老师传授,学生观察并学*的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是说演示试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观察能力。观察在形成和发展化学概念方面作用很大,但是观察力的培养并非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必须通过老师的引导,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培养锻炼出来的。

  在化学实验中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才能观察的细致、全面?怎样去发现哪些极不明显或隐蔽的但又是极为关键的现象?所有的这些都是要通过老师的演示试验来引导学生发现。如果学生能对实验按照上述要求进行观察,那他必然会围绕着观察展开思维活动,并会以观察到的现象为线索,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形成并发展概念,掌握理论。例如在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中,学生都可以观察到集气瓶内水上升了约1/5体积,为什么呢?

  这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前学过的镁条燃烧实验,推导红磷燃烧到底消耗了何种气体,引导学生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的正确答案。掌握越多的化学基本知识、化学技能就会越强,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宏观现象的分析,逐步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对立的联系起来。发展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发挥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二、学生实验大胆“放”

  学生的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不能认为初三学生是刚接触化学,知识量少,就把课本上的东西强加给他们。课本上给出的实验方法只是一种,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利用手中的仪器,想出另外的实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或者提供给学生多种仪器,由学生自己来安装实验装置,不一定非要“照本宣科”。例如粗盐提纯中的溶解粗盐,课本上给我们提供的是用玻璃棒搅拌,除了搅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酒精灯加热,也可以用确定溶质的量,增大溶剂量的方法。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一些实验,由于学生掌握的反应条件不够好,导致了不同的实验结果,若未得到实验的预期效果,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过程中寻找原因,分析、判断,再与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相对比,可以从实验的失败中找到改进的途径和方法,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还可以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和技巧。

  三、课后实验提高“趣”

  课本后面还给我们提到了一些趣味小实验,虽然对于这些实验,我们不能抽出课堂时间来作,但我们可以利用活动课,把实验室向学生开放,趣味实验中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既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在自己的设计步骤下做出的实验,学生会对其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有着极高的兴趣,这时老师就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对那些掌握课堂知识绰绰有余的学生补充一些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其实学生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比较有趣的化学现象,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把问题带进实验室,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时间来研究一下。例如面粉厂的悬浮颗粒爆炸,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条件来和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这样同学们就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学到化学知识,了解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化学的学*兴趣。

  四、具体实验内容如下:

  实验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活动内容: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了解催化剂的含义。

  时间:20xx.3.8 (第一周)

  实验二: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内容:

  1、通过对水的分解反应,氢气与氧气的化合反应的微观分析,感悟化学反应种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不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

  2、通过活动,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等环节的理解。

  时间:20xx.3.14(第二周)

  实验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活动内容:

  1、通过活动,初步认识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最重要的、最常见的化学语言--化学方程式;

  2、通过活动,掌握正确书写方程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初步学*化学方程式的配*方法。

  时间:20xx.3.23(第三周)

  实验四:寻找灭火的方法

  活动内容:

  1、寻找灭火的方法,理解燃烧的条件;

  2、初步学会通过控制燃烧条件来控制燃烧的方法;

  3、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发生火灾事故时的逃生常识,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时间:20xx.4.4(第五周)

  实验五: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活动内容:

  1、通过活动,了解燃烧与爆炸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理解燃烧的条件;

  2、通过活动,练*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时间:20xx.4.11(第六周)

  实验六: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活动内容: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时间:20xx.4.28(第八周)

  实验七: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活动内容:

  1、体验科学探究在人类获取科学知识、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价值,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时间:20xx.5.15(第11周)

  实验八:测定溶液的PH

  活动内容:知道PH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学会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增强学*化学的兴趣。

  时间:20xx.5.24(第12周)

  实验九: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活动内容:

  1、通过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提高发现问题,提出为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

  时间:20xx.5.29(第13周)

  实验十: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活动内容:

  1、通过探究,初步了解盐酸的化学性质;

  2、通过探究,初步学会认识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

  时间:20xx.6.6(第14周)

  实验十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活动内容:

  1、通过探究,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2、通过探究,了解碱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时间:20xx.6.15 (第十五周)

  一、指导思想:

  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化学探究学*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化学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有三个*行班,大部分同学已具备了初步的分析推理和归纳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实验主要有: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得比较;蜡烛的燃烧的探究;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可以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来制备氧气);用一个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配制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的溶液;酸的性质实验;做好这些实验对学生掌握化学基本规律、迎接5月实验操作能力考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做好这些实验是教学工作的重点。

  三、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3、开足开齐各类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4、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5、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6、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7、自制一些教具。

  8、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9、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四、具体实验安排:

  1、第一阶段(学*新课的整个过程)随堂练(45分钟),认识常用仪器和性能,掌握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注意事项了解实验室规定和安全知识。

  2、第二阶段(3、15—4、20)强化训练(30分钟),进一步强化实验的规范化操作,纠正学生的非正确操作和不良*惯。

  3、第三阶段(4、20——实验操作考前)模拟训练(20分钟),让学生熟悉考试的流程,增强学生对实验的严肃认真意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除完成操作、观察、记录外,还要对观察的结果或数据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最后编写实验报告,充满信心迎接考试,取得优异成绩。

  实验是学*化学最重要的途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从而了解大量物质变化的事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因此实验在整个化学课的学*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可分为两部分:演示试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化学这门课,尤其是对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变色现象、发光发热、可控的燃烧、爆炸等等,有着极高的兴趣。老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对实验的好奇心,把他们的兴趣引到化学这门课上来。

  一、演示实验注重“导”

  演示试验是由老师传授,学生观察并学*的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是说演示试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观察能力。观察在形成和发展化学概念方面作用很大,但是观察力的培养并非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必须通过老师的引导,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培养锻炼出来的。

  在化学实验中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才能观察的细致、全面?怎样去发现哪些极不明显或隐蔽的但又是极为关键的现象?所有的这些都是要通过老师的演示试验来引导学生发现。如果学生能对实验按照上述要求进行观察,那他必然会围绕着观察展开思维活动,并会以观察到的现象为线索,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形成并发展概念,掌握理论。例如在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中,学生都可以观察到集气瓶内水上升了约1/5体积,为什么呢?

  这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前学过的镁条燃烧实验,推导红磷燃烧到底消耗了何种气体,引导学生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的正确答案。掌握越多的化学基本知识、化学技能就会越强,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宏观现象的分析,逐步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对立的联系起来。发展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发挥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二、学生实验大胆“放”

  学生的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不能认为初三学生是刚接触化学,知识量少,就把课本上的东西强加给他们。课本上给出的实验方法只是一种,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利用手中的仪器,想出另外的实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或者提供给学生多种仪器,由学生自己来安装实验装置,不一定非要“照本宣科”。例如粗盐提纯中的溶解粗盐,课本上给我们提供的是用玻璃棒搅拌,除了搅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酒精灯加热,也可以用确定溶质的量,增大溶剂量的方法。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一些实验,由于学生掌握的反应条件不够好,导致了不同的实验结果,若未得到实验的预期效果,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过程中寻找原因,分析、判断,再与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相对比,可以从实验的失败中找到改进的途径和方法,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还可以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和技巧。

  三、课后实验提高“趣”

  课本后面还给我们提到了一些趣味小实验,虽然对于这些实验,我们不能抽出课堂时间来作,但我们可以利用活动课,把实验室向学生开放,趣味实验中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既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在自己的设计步骤下做出的实验,学生会对其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有着极高的兴趣,这时老师就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对那些掌握课堂知识绰绰有余的学生补充一些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其实学生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比较有趣的化学现象,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把问题带进实验室,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时间来研究一下。例如面粉厂的悬浮颗粒爆炸,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条件来和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这样同学们就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学到化学知识,了解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化学的学*兴趣。

  四、具体实验内容如下:

  实验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活动内容: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了解催化剂的含义。

  时间:20xx.3.8 (第一周)

  实验二: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内容:

  1、通过对水的分解反应,氢气与氧气的化合反应的微观分析,感悟化学反应种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不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

  2、通过活动,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等环节的理解。

  时间:20xx.3.14(第二周)

  实验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活动内容:

  1、通过活动,初步认识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最重要的、最常见的化学语言——化学方程式;

  2、通过活动,掌握正确书写方程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初步学*化学方程式的配*方法。

  时间:20xx.3.23(第三周)

  实验四:寻找灭火的方法

  活动内容:

  1、寻找灭火的方法,理解燃烧的条件;

  2、初步学会通过控制燃烧条件来控制燃烧的方法;

  3、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发生火灾事故时的逃生常识,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时间:20xx.4.4(第五周)

  实验五: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活动内容:

  1、通过活动,了解燃烧与爆炸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理解燃烧的条件;

  2、通过活动,练*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时间:20xx.4.11(第六周)

  实验六: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活动内容: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时间:20xx.4.28(第八周)

  实验七: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活动内容:

  1、体验科学探究在人类获取科学知识、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价值,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时间:20xx.5.15(第11周)

  实验八:测定溶液的PH

  活动内容:知道PH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学会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增强学*化学的兴趣。

  时间:20xx.5.24(第12周)

  实验九: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活动内容:

  1、通过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提高发现问题,提出为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

  时间:20xx.5.29(第13周)

  实验十: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活动内容:

  1、通过探究,初步了解盐酸的化学性质;

  2、通过探究,初步学会认识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

  时间:20xx.6.6(第14周)

  实验十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活动内容:

  1、通过探究,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2、通过探究,了解碱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时间:20xx.6.15 (第十五周)

  实验是学*化学最重要的途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从而了解大量物质变化的事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因此实验在整个化学课的学*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可分为两部分:演示试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化学这门课,尤其是对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变色现象、发光发热、可控的燃烧、爆炸等等,有着极高的兴趣。老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对实验的好奇心,把他们的兴趣引到化学这门课上来。

  一、演示实验注重“导”

  演示试验是由老师传授,学生观察并学*的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就是说演示试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观察能力。观察在形成和发展化学概念方面作用很大,但是观察力的培养并非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必须通过老师的引导,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培养锻炼出来的。

  在化学实验中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才能观察的细致、全面?怎样去发现哪些极不明显或隐蔽的但又是极为关键的'现象?所有的这些都是要通过老师的演示试验来引导学生发现。如果学生能对实验按照上述要求进行观察,那他必然会围绕着观察展开思维活动,并会以观察到的现象为线索,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形成并发展概念,掌握理论。例如在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中,学生都可以观察到集气瓶内水上升了约1/5体积,为什么呢?

  这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前学过的镁条燃烧实验,推导红磷燃烧到底消耗了何种气体,引导学生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的正确答案。掌握越多的化学基本知识、化学技能就会越强,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宏观现象的分析,逐步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对立的联系起来。发展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发挥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二、学生实验大胆“放”

  学生的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不能认为初三学生是刚接触化学,知识量少,就把课本上的东西强加给他们。课本上给出的实验方法只是一种,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利用手中的仪器,想出另外的实验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或者提供给学生多种仪器,由学生自己来安装实验装置,不一定非要“照本宣科”。例如粗盐提纯中的溶解粗盐,课本上给我们提供的是用玻璃棒搅拌,除了搅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酒精灯加热,也可以用确定溶质的量,增大溶剂量的方法。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一些实验,由于学生掌握的反应条件不够好,导致了不同的实验结果,若未得到实验的预期效果,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过程中寻找原因,分析、判断,再与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相对比,可以从实验的失败中找到改进的途径和方法,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还可以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和技巧。

  三、课后实验提高“趣”

  课本后面还给我们提到了一些趣味小实验,虽然对于这些实验,我们不能抽出课堂时间来作,但我们可以利用活动课,把实验室向学生开放,趣味实验中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既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在自己的设计步骤下做出的实验,学生会对其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有着极高的兴趣,这时老师就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对那些掌握课堂知识绰绰有余的学生补充一些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其实学生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比较有趣的化学现象,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把问题带进实验室,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时间来研究一下。例如面粉厂的悬浮颗粒爆炸,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条件来和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这样同学们就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学到化学知识,了解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化学的学*兴趣。

  四、具体实验内容如下:

  实验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活动内容: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了解催化剂的含义。

  时间:20xx.3.8 (第一周)

  实验二: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内容:

  1、通过对水的分解反应,氢气与氧气的化合反应的微观分析,感悟化学反应种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不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

  2、通过活动,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等环节的理解。

  时间:20xx.3.14(第二周)

  实验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活动内容:

  1、通过活动,初步认识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最重要的、最常见的化学语言--化学方程式;

  2、通过活动,掌握正确书写方程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初步学*化学方程式的配*方法。

  时间:20xx.3.23(第三周)

  实验四:寻找灭火的方法

  活动内容:

  1、寻找灭火的方法,理解燃烧的条件;

  2、初步学会通过控制燃烧条件来控制燃烧的方法;

  3、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发生火灾事故时的逃生常识,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时间:20xx.4.4(第五周)

  实验五: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活动内容:

  1、通过活动,了解燃烧与爆炸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理解燃烧的条件;

  2、通过活动,练*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时间:20xx.4.11(第六周)

  实验六: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活动内容: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时间:20xx.4.28(第八周)

  实验七: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活动内容:

  1、体验科学探究在人类获取科学知识、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价值,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时间:20xx.5.15(第11周)

  实验八:测定溶液的PH

  活动内容:知道PH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学会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增强学*化学的兴趣。

  时间:20xx.5.24(第12周)

  实验九: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活动内容:

  1、通过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提高发现问题,提出为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

  时间:20xx.5.29(第13周)

  实验十: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活动内容:

  1、通过探究,初步了解盐酸的化学性质;

  2、通过探究,初步学会认识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


小学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6)

——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3、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4、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5、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6、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7、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8、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及教导主任直接管理,实验室设兼职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科学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演示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记录》

  (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申购等工作;

  (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其他相关工作

  (1)作好与实验室及实验室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工作;

  (2)如有不足之处,工作中及时调节与补充,使之日臻完善。

  一、政治思想方面:

  严格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爱护学校的名誉。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教师良好形象。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等的对待学生,认真写好师德日记和业务笔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加强学*,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实验员首先应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要想做好任何一样工作都要求工作者本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为此,作为实验员一方面要注重自身的理论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学*,不断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要注重自己提高自身使用和维修各种仪器的水*,使实验仪器能充分发挥其功效。

  二、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

  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另外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新教材的一个特点也就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明显增多,作为实验员,首先要督促教师作演示实验,其次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科教师的要求,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并能勇于改进演示实验。作为实验员本人,更应在熟悉业务的同时,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尽可能将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做一下,学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仪器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使得仪器摆放有科学性、条理性、仪器的提拿更方便。

  三、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员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与各任课教师,合理安排好各年级的学生分组实验。制订实验教学计划,明确各分组实验的大致时间。

  四、其它方面,做好初三学生的实验操作考核。

  为保证考核的高,实验室要经常与任课教师联系,挤时间安排学生进实验室进行操作训练,保证他们操作考核时能一次性通过。为此实验员一定要督促各任课教师及时做学生的分组实验,以免到考核之前的强化训练难以安排。为研究性学*做好后勤服务,本学年,研究性学*全部开设,而学生的研究性学*经常需要用到有关的实验仪器和实验室,甚至需要帮助制作一些新的实验仪器,实验员应以服从学校的教学需要为已任。

  五、建立健全各种台帐资料,进行科学化管理。

  督促所有任课老师应尽可能做到:对于演示实验要提前两天将实验申请单送给实验员;学生分组实验要提前一周将实验申请单送给实验员,并做好仪器借还登记手续。实验时学生要填好实验情况表,实验仪器对验卡和实验室使用情况记录表等有关台帐资料。另外,实验员要根据《国家教委仪器配备目录》所规定的分类、编号、标准数,做好实验室所有仪器的造表登记,填写好总账册、分类账册、物品的存柜卡等,给所有仪器贴上规定的标签。

  总之,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要坚持没有只有更好的原则,为我校化学实验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创一流实验室而不懈努力。

  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学*意识和自主发展为宗旨,物化生、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为了更好地搞好实验教学工作,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成立组织

  成立实验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xxx(校长)

  成员:xxx(教学校长)

  xxx(工会*)

  xxx(教务主任)

  一把手亲自抓,由实验领导小组督导落实,每月针对实验教学情况召开一次会议,总结部署,提出改进的措施,明确奋斗目标,年末进行总结。

  二、加强管理,提高实验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一)强化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

  以信息技术中心的培训为核心,组织好培训学*,通过校本培训强化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规范操作等学*,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科教学融合。

  (二)强化管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配备专业实验人员,实验开齐率达到标准,实验室各项

  规章制度齐全,仪器分类存放均能符合要求。领导小组成员对实验室将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范围涉及到帐物相符、记录填写、仪器、器材摆放、卫生、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课前认真准备等及时记录。

  三、优化实验教学结构,探索实验课教学有效模式

  (一)能上实验教学的课,一律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

  (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改装不合理的实验装置,激发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三)实行边讲解边实验,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组织观察与评论,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四)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安排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会知识,增强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总体安排:

  开学初,学校根据上级教委的有关指示精神,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写出学科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的的开出率均达100%,特别是分组实验要求学生必须独立操作。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二、提高实验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教学仪器的利用率,为实验教学提供有力监督与领导,我校成立实验教学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导主任任副组长,选派年轻的,在实验方面有一技之长的罗春江老师担任兼职实验教师。为使实验人员能够适应当前的实验教学形式,我们将组织学*有关的文件精神,要求老师写出心得与体会,使老师们在短期内的各种水*获得较大的提高。对于实验教师我们将加大培训力度,坚持送出去学*,力争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实验教师的业务水*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仪器管理:

  我校的实验仪器已达国家一类标准,今年我校将进一步根据新的仪器配备标准购置部分实验仪器。同时,对原有仪器进行清查,能修则修。记好各种仪器帐薄,对新进的各种仪器及时登记造册,确保仪器管理工作万无一失,保证教学工作的需要。

  本学期,我们将根据新课改的有关要求和新的仪器配备标准对我校的教学仪器进行征定。

  四、规范管理:

  各种表册的使用必须按要求进行。实验记录、实验通知单使用标准格式。每位任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认真记录,并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学校领导对实验教学各方面不定期的进行检查。

  五、开展实验科研:

  教育科研是改进教学的重要措施,为使教师们都能够成为实验教学的行家里手,本学期我校由教导处组织,定期召开实验教学研讨会,总结实验中的经验,鼓励教师写教学经验论文,学校对在实验教学中涌现的典型人事及时进行表彰奖励。

  六、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1、教师方面:

  A、演示实验通知单,任课教师提前3天,分组实验通知单提前7天送实验室。

  B、验教师必须根据实验通知单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


小学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7)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本学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构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一、本学期工作的策略是:“充分展开群众性教学研究,加强指导、完善服务”。科学学科的教学研究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扎实而有效地展开,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把科学学科教师队伍打造成一个团结的共同体、研究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学*,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

  1.精心安排系列学*内容,讲求针对性、有效性。

  (1) 认真学*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 认真学*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 认真学*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 认真学*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2.精心组织各种学*活动,积极构建学*型组织。

  (1) 继续邀请省知名课程与教学专家为科学教师作教育教学理论学*辅导报告。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形式,提高理论学*的效果。

  (2)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二)加强指导和管理,提升课程实施水*

  1.加强课程管理,引导学校及科学教师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新教材的培训力度。充分调动市(区)专(兼)职教研员、各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群体力量,在参加省新教材培训的基础上,在**市有序开展教材章节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牵头,针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成立专题研究组,开展专项研究。本学期专项研究的重点是:中法合作“做中学” 项目的深入研究与适度推广共进;二是“同题异构”多元化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教学实施;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

  4.有序推进“春晖工程”,加强小学科学“精品课”建设,共建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市科学教育协调发展。

  5.根据地方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一些较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如家乡常见动植物的研究、家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蚕桑文化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的内涵。

  6.结合科学学科基地的系统化建设,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地活动,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基地研究情况。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动力作用,引导教师充分、全面解读《科学》课程标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科研基地学校和各辖市(区)科学学科中心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基地的引导功能,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氛围与榜样风范。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4.切实加强具体实验项目的实施,培植典型,提高课程实施的研究水*。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为抓手,在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导)与创生(适度尝试)。 全面提高教师深度挖掘课程资源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实践创新的技能。

  5.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工作的指导,根据“**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定期检查学校教研组的工作。

  6.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性、主题性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科学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7.继续征集、优化、整理“教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四)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1.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学课题研究应重视应用研究、行动研究、现场研究、微观研究;应重视质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2.系统展开省级重点课题“科学探究中,渗透元认知要素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工作。

  (五)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重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体系。

  2.帮助部分学校逐步建立并完善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3.逐步成熟**市小学科学学科有效教学抽样检测调研工作,对符合科学教育规律的命题理论作出探讨,将命题科学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4.探求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的最佳模式,是小学科学评价体系重点需要加强的环节。

  (六)组织各类研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数量和质量都能够得到保证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业务水*。因此,组织必要的培训、调研、总结、推广和竞赛活动,能够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

  1.继续承担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任务,围绕课程改革这一核心内容充分展开,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保障。认真组织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组织《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3.以省级实验小学为龙头,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采取积极措施,大面积稳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

  4.加强对青年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青年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通过双向选择,为青年教师确定教学指导(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继续抓好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引导青年教师开展小型课题研究工作。

  5.根据省市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研究能力

  1.加强教研员自身的理论学*,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

  2.进一步加强对辖市(区)教研员的工作指导,促进各地区教研水*的均衡发展。

  3.教研员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课程理论水*、专业论文发表质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教研活动水准,确保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专业引领的整体水*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体要求:

  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引发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从卵中孵化,经过生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死亡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从而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以及人的生命周期现象。“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及“物质循环“的概念。“磁铁”单元从交流知道的饿磁铁知识开始,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年级:“电”单元从“什么是电”开始,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新的生命”单元是通过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五年级: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教材展示了一系列新的内容,我们的教学将着力于引导学生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在“沉与浮”单元,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在“时间的测量”单元里,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在“热”单元,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基础上,将继续观察人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在“地球的运动”单元里,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本学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构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一、本学期工作的策略是

“充分展开群众性教学研究,加强指导、完善服务”。科学学科的教学研究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扎实而有效地展开,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把科学学科教师队伍打造成一个团结的共同体、研究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学*,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

  1、精心安排系列学*内容,讲求针对性、有效性。

  (1)认真学*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2、精心组织各种学*活动,积极构建学*型组织。

  (1)继续邀请省知名课程与教学专家为科学教师作教育教学理论学*辅导报告。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形式,提高理论学*的效果。

  (2)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二)加强指导和管理,提升课程实施水*

  1、加强课程管理,引导学校及科学教师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新教材的培训力度。充分调动市(区)专(兼)职教研员、各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群体力量,在参加省新教材培训的基础上,在**市有序开展教材章节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牵头,针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成立专题研究组,开展专项研究。本学期专项研究的重点是:中法合作“做中学”项目的深入研究与适度推广共进;二是“同题异构”多元化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教学实施;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

  4、有序推进“春晖工程”,加强小学科学“精品课”建设,共建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市科学教育协调发展。

  5、根据地方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一些较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如家乡常见动植物的研究、家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蚕桑文化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的内涵。

  6、结合科学学科基地的系统化建设,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地活动,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基地研究情况。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动力作用,引导教师充分、全面解读《科学》课程标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科研基地学校和各辖市(区)科学学科中心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基地的引导功能,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氛围与榜样风范。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4、切实加强具体实验项目的实施,培植典型,提高课程实施的研究水*。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为抓手,在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导)与创生(适度尝试)。全面提高教师深度挖掘课程资源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实践创新的技能。

  5、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工作的指导,根据“**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定期检查学校教研组的工作。

  6、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性、主题性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科学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7、继续征集、优化、整理“教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四)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1、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学课题研究应重视应用研究、行动研究、现场研究、微观研究;应重视质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2、系统展开省级重点课题“科学探究中,渗透元认知要素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工作。

  (五)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重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体系。

  2、帮助部分学校逐步建立并完善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3、逐步成熟**市小学科学学科有效教学抽样检测调研工作,对符合科学教育规律的命题理论作出探讨,将命题科学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4、探求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的最佳模式,是小学科学评价体系重点需要加强的环节。

  (六)组织各类研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数量和质量都能够得到保证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业务水*。因此,组织必要的培训、调研、总结、推广和竞赛活动,能够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

  1、继续承担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任务,围绕课程改革这一核心内容充分展开,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保障。认真组织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组织《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3、以省级实验小学为龙头,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采取积极措施,大面积稳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

  4、加强对青年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青年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通过双向选择,为青年教师确定教学指导(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继续抓好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引导青年教师开展小型课题研究工作。

  5、根据省市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研究能力

  1、加强教研员自身的理论学*,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

  2、进一步加强对辖市(区)教研员的工作指导,促进各地区教研水*的均衡发展。

  3、教研员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课程理论水*、专业论文发表质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教研活动水准,确保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专业引领的整体水*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体要求:

  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引发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从卵中孵化,经过生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死亡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从而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以及人的生命周期现象。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及物质循环的概念。磁铁单元从交流知道的饿磁铁知识开始,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年级:电单元从什么是电开始,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新的生命单元是通过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五年级: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教材展示了一系列新的内容,我们的教学将着力于引导学生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在沉与浮单元,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在时间的测量单元里,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在热单元,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基础上,将继续观察人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在地球的运动单元里,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脱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等有初步认识。环境和我们单元,通过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处理方法及水污染的成因等,真切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用心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资料上分三个部分:透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取”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透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资料,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透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之后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透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资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明白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构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资料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小学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8)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菁选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实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源于生活、生产实践之中,所有新颖有趣的实验和新奇美妙的现象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物理实验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别于直观的理论教学,又必须以理论教学为指导。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

  “演示实验一般是指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演示实验是向学生提供学*物理概念和规律所必备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的学*起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因此对演示实验的教学要符合下列要求:

  1、演示实验首先必须确保成功性

  演示实验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现象复制一遍,让学生亲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现象的效果,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诉学生。只有确保演示成功,目的才会达到。决定演示成功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掌握实验的原理,抓住关键。如在大气压一节中进行“纸杯托水”的演示,当纸片盖住杯口后,不能让空气进入,这是关键。又如在“惯性”一节进行“纸条从杯底抽出而纸杯不动”来说明惯性的存在的演示,在抽纸条时速度要快,这是关键。如果演示不成功,学生就会感到失望,对老师的讲解不信任和失去学*的兴趣。

  2、演示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

  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让全班同学都看见,而且要看清楚。因此演示的现象一定要清楚、直观,可见度大。所用的仪器要足够大,灵敏度要高。仪器置放的位置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全班同学足以看清。个别实验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让学生“代表”靠*观察,然后由“代表”作实况报告,如在做冰的熔解实验中就可采用这种方法,事实证明效果较好。在教学中可能一节课要做几个演示实验,这就要求突出每个实验的重要性,如暂不用的仪器不要拿出来,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不明显的现象可采取背景衬托和演示的方法,想方设法的使学生观察到明显、清晰的现象。例如在观察压强计里水面升高或下降的实验中,可以将水染红,并在U型管后面衬一划有横线的白屏作为背景。又如在演示磁体的磁场时可采用幻灯投影的方法,使学生对磁感应线产生深刻的认识。

  3、演示的器材结构要简单,操作要方便,推理要简单

  演示实验简便易行,操作方便,得出结论的推理简单易被学生接受。如在讲“摩擦起电”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塑料铅笔与干燥的头发相摩擦来吸引轻小的纸屑;又如在讲“压力作用的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利用一端削尖的铅笔,让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铅笔同时用力,由凹陷程度的不同学生很容易的便得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越明显”的结论;再如在做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中可让学生把一普通的喝水玻璃杯顶在嘴上,吸气后杯子不下落的现象即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小事来说明物理上的问题,简便易行,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学之中,周围到处存在在着物理知识,增强了亲切感,易使他们接受知识和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研究周围的事物。

  二、关于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良好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因此为了搞好分组实验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及*惯。初中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一开始就应要求学生做到:

  1、实验前必须完成预*内容

  实验预*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

  2、进入实验室后必须要求学生按分好的实验小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

  3、实验时应要求学生不能大声喧哗

  在实验过程中若出现异常现象,可要求学生举手提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好的做法要及时肯定表扬,对于典型的实验错误可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分析,要让实验课始终处在探索、讨论的氛围中。

  4、实验完毕应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及时处理实验数据,并填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因而会出现编造数据,或按规定推算数据的现象。对这些现象的发现则必须加以批评,并要及时帮助他们重新安排实验,从而发现其出现误差过大的原因。实验中应要求学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指导思想:

  物理课是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物理课要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使学生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物理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文化科学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实验是科学之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成为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求教育不脱离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而有效地利用好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实验室就是为了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的基地。

  二、实验目的:

  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操作、观察物理现象、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物理学的兴趣,更深入地掌握理解物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能力,都有重要作用。教师一定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多实践,教会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技能。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三、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实验课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初步建立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四、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加强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是搞好实验的关键,制度就是准则,也是成功的保障。

  1、实验室仪器要登记记录簿。

  2、实验室物品要登记上簿。

  3、学生分组实验要有记录,并列表计划上墙。

  4、演示实验的计划。

  5、借还仪器有记录。

  6、仪器损坏有记录,并按情节轻重赔偿。7、要有试验报告单,如任课老师上实验课所用仪器、药品等预先通知实验员准备实验仪器及用具,清点清楚交给任课教师,实验完毕后,清点好入库。每次试验结束后都要彻底清扫一次卫生,保持室内清洁干净。

  五、实验内容

  实验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在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好实验,启发诱导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本学年实验课安排如下:

  周次日期实验内容19月1日-9月2日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演示实验1、探究冰的熔点分组实验1、探究水的沸点29月5日-9月9日第十二章 温度与内能演示实验1、温度计的使用2、压缩气体做功—压缩空气引火仪39月12日-9月16日演示实验1、探究实验物质的比热容49月19日-9月23日演示实验1、汽油机、柴油机工作原理59月26日-9月30日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分组实验1、摩擦起电2、探究两种电荷的作用规律演示实验1、验电器的使用610月4日-10月8日假期(国庆节)710月10日-10月14日演示实验1、组成简单的电路2、通路、开路、短路分组实验1、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810月17日-10月21日分组实验1、电流表的使用2、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3、电压表的使用4、用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压和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910月24日-10月28日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演示实验1、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1010月31日-11月4日分组实验1、“伏安法”测电阻演示实验1、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与各部分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2、探究并联电路总电阻与各部分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1111月7日-11月11日分组实验1、用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2、安装模拟家庭电路1211月14日-11月18日第十五章 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演示实验1、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1311月21日-11月25日演示实验1、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快慢的因素1411月28日-12月2日分组实验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512月5日-12月9日第十六章 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演示实验1、磁体周围有什么2、奥斯特实验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周次日期实验内容1612月12日-12月16日演示实验1、磁场对通电电流的作用2、研究电磁铁分组实验1、自制电磁铁2、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1712月19日-12月23日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演示实验1、怎样产生感应电流交流发电机模型演示1812月26日-12月30日分组实验1、制作和研究小发电机演示实验1、探究高压输电2、跨步电压的演示

  一、指导思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实验措施:

  1、树立正确的态度搞好实验教学工作。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另外通过实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克服畏难情绪,积极主动地搞好实验教学工作。

  2、坚持备课制度,做好实验的各种准备工作。物理实验不同于其它知识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实验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论,甚至是相悖的.结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提前操作每一个实验,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真正授课时,能较好地控制实验的条件,避免不正确的现象发生。

  3、加强实验中仪器的管理。首先教师在实验前或实验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交待清楚仪器的使用规则,避免了由于不正确的操作而损坏仪器。另外,也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粗心大意,特别是对玻璃器皿,交流电源的使用更要分外小心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实验安排

  1122第一章练*使用温度计

  分组

  第一章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演示第一章观察蒸发现象演示第一章观察水的沸腾分组

  343第二章比较课桌的长宽高演示第二章观察刻度尺演示

  第二章观察刻度尺并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分组

  5第二章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演示

  4第二章用天*测量物体的质量分组

  5第三章学会使用秒表及测量*均速度分组


小学实验教学计划 (菁华3篇)(扩展9)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计划(5)份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除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均分”的概念。第二,在建立“*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材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两段。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

  3.本单元的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惯。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充分参与“*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3.合理组织练*,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这里的合理组织练*,强调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练*内容。

  (2)适当加大课堂练*密度。

  (3)练*形式要多样化。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四、教时分配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1班现有学生6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动机,进入最佳学*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情况较好,学*积极性高。全班总体成绩在全乡排名靠前,大部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对基础知识接受和掌握比较快。

  不足:少数学生书写格式混乱,对稍难的题目不愿意动脑筋解决。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输和应用题。圆,百分数。

  2、教材的结构体系和编排意图

  在前册已有的基础上重点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认识曲线图形—圆,认识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开始教学百分数及应用。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材特点

  (1)适当调整分数乘、除法的内容,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

  (2)降低分数四则、运算的难度,删去分数、小数四则运算。

  (3)改进分数应用题的编排

  (4)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适当加强百分数的应用

  (6)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应注意的问题:

  注重学生学*能力的培养,增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三、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认识曲线图形—圆,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圆周长和圆的面积公式,会画圆。

  4、百分数及应用。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提高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四、教学策略

  1、认真备课、上课。

  2、在教学中多让学时进行小组实践活动。

  3、及时纠正在学*中出现的错误现象。

  4、有针对性地课后练*。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

  解决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总体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