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反思 >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1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几何知识由*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讲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调动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开课时我用学生亲手制作的长方体学具引入新课,学生自己观察长方体有六个面,要想知道长方体的六个面到底有多大,请你利用小组中的学具帮助老师解决。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要想知道长方体的六个面到底有多大,必须计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这时我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然后再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这样设计既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又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的需求,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出示了以下几种情况的练*:比如无盖的玻璃鱼缸、没有底面的洗衣机罩,学生认识到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我们求表面积不可以千篇一律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为是从*面到立体,**看似简单,而对小学生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作业反映出来的问题屡见不鲜,因为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题学生考虑不全面,有些却是无所适从,刚刚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个别学生不分青红皂白,不认真审题,如果在课堂上我能够抓住学生实践的过程适时把展开的*面图做出点拨效果会更好。有些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还是分不清楚具体的面应该怎样求才是它的面积,而且学生缺乏耐心细致,做不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失误较多。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礼堂中有四根长方体形状的木柱,底面是正方形,边长是5分米,高5米,这四根柱子占地面积是多少分米?有个别学生依然把底面积和表面积混淆,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但是他们生活常识较少,思维跟不上,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吃透,似懂非懂又不及时追问。应该对教材有更深入的研究,也应该全方位的去拓展学生思维,尤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部分内容,在生活中学生对长方体可以说司空见惯,在学*新知时学生也是兴味盎然,积极性很高,但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今后要多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在*时的教学中有时怕学生在课堂上忘乎所以,不好组织,所以尽量避免让学生动手操作,今后也应吸取本次的经验,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手,动手的同时也会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2

  今天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不大顺畅,除了课堂上魏博宇、毕峻伟同学因理解出现偏差,交流纠正浪费时间外,我认为教师的设计也存在很大问题。

  一、教学设计要删繁就简。

  1、复*导入内容可以再精炼一点。没必要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面、棱的方面挨个去比较,去订正,直接设计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形式也没必要挨个抽学生回答,可以同桌互相交流,抽一组代表回答即可,这样既节省时间也抓住了重点。第二个练*题的设计可以直接让学生说出面积即可,其他学生判断,因为是复*内容,没必要像新课一样都是重点去分析。

  2、重点的内容重点突破。长方体的表面积探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在之前学*了长方体的特征和展开面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可直接让学生借助实物或者展开图去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让学生理清弄顺长方体展开面的长和宽和原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将小组合作“议一议”的内容作为重点,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总结,占用的时间也应该是比较重要的时间。

  二、牢记数学课的“三必讲、三不讲”。

  比如这节课上“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在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后,没必要定义读三遍,然后又抽取了10个同学依次回答问题。包括温故知新里的练*内容,只要学生回答正确,或者知错能改,没必要一道又一道的讲解。

  三、数学课应该精讲多练。

  而本节课学生说的多,而且环节过于罗嗦,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练*又少之又少。

  以上原因都是老师个人的原因造成的,初次带五年级数学,对教材内容以及重难点内容抓不准、吃不透,设计上不敢求新颖只求能正确的教学下来就好,针对以上不足,我以后一定要勤学*,勤请教,争取快速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水*。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3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总结出以下两点:

  1、理解表面积的定义上,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要包装礼盒,需要多大面积的纸片,求什么,把一个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也就是要去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让孩子们指一指表面积在哪里。这个时候不急着去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而是让孩子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场景中哪些地方需要计算表面积的,孩子们举例了给教室贴瓷砖、做纸箱、做鱼缸、给教室的们刷漆,等等,这个时候我会追问你的场景中的表面积在哪里,像鱼缸是会少一个面的。这样为学生建立了空间想象的表象认识,学生在后面完成解决问题时就会在脑海里有立体图形的浮现。

  2、在探索具体计算表面积我关注了几下几点,第一,先想计算策略,让孩子们说一说打算怎么计算,那孩子们都会说,把六个面加起来,有的孩子说了不必每一个面都求,对面相等,只要求出三组面。第二,让孩子们说清楚计算的过程,有条不紊的阐述自己的计算过程,我就追问为什么要乘以2这样的`细节问题。第三,引导孩子去概括总结计算的公式,最后大家一起总结得到一个公式,用长宽高来表示这个公式。同时出示长和宽都相等的长方体,让学生体会,按公式计算不会重复或遗漏,这样的计算表面积更加是准确。第四、在出示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公式之后,着手让孩子们去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我觉得这里的相同之处十分重要,让孩子们明白求一个完整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实际上是在求外面六个面的面积总和,无论孩子们的计算过程如何,公式又是如何,本质就是求那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4

  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我主要想通过学生的操作,让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用求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课堂中,在学生认识了表面积的概念后,结合例题,我引导学生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提出问题:“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吗?试着做一做”。不一会儿,两种方法写在了黑板上,学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0.7×0.5×2+0.7×0.4×2+0.5×0.4×2和(0.7×0.5+0.7×0.4+0.5×0.4)×2,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时,史渊博站起来说:“老师,还可以这么列算式:0.7×0.5×2+(0.7+0.5)×2×0.4”。

  说实话,这种方法我们在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时经常用到,而对于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一直认为孩子们不会想出这种方法,所以过去几次教学这一课时从未介绍过。既然今天孩子们提出来了——这种预设之外的生成性资源,那我必须顺势开发利用。我接着提出:“这种方法对吗?”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判断。“你能给我们讲讲是怎样想的吗?”看到孩子们如此的表情,我又继续提出问题。“这个长方体包装箱,先做两个底面,需要0.7×0.5×2*方米硬纸板,而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展开是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长是长方体两个长加两个宽的和,宽是长方体的高,所以这四个面的面积是(0.7+0.5)×2×0.4,把两个底面加四个面就是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史渊博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是这样子吗?那我们动手将手中的长方体剪剪看吧。”学生动手将手中的长方体上下两个底面剪去,其余四个面沿一条高剪开,发现的确是长方形,而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长方体的高,这种方法自然很容易理解了。这样一个教师认为不适合对学生讲的问题方法,随着学生的提出迎刃而解了。

  课后,细细琢磨,教师只不过是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实际是将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结果创造了水到渠成的事。看来,学生是金子,只要我们真正把主动权还给他们,允许他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就能激起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的课堂也就更加精彩!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5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几何知识由*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首先出示一个礼品盒,如果在礼品盒的外部包上一层精美的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有多大呢?你知道怎样求吗?这时,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求长方体的六个面的表面积。这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手中的礼品盒,测量礼品盒的长宽高,并求出上下、左右、前后的面积,然后求表面积也就是包装纸的面积。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并不困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归纳下,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论,知道了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并且还总结出了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宽×2+宽×高×2+长×高×2利用公式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通过练*,学生们对于谁乘谁能求出哪个面已经相当熟练了,可以说是脱口而出。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漏洞百出,例如:在长方体的灌桶盒的四周包上一层商标,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在长方体的水泥柱子上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在长方体的游泳池的底部和四周抹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等这方面的问题,学生不知是否有考虑,不管说什么,学生们总是求六个面的表面积,和实际相脱节。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是为什么呢?

  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总结出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但是在成功的背后又存在着许多不足。我们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学的数学知识不就是要运用于生活中吗?不正是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而我们的学生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到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不会举一反三,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去参观一些实物建筑,让学生们在参观中学*计算获取知识,加强直观教学,这样是否效果更好些呢?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阅读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1)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1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几何知识由*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讲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调动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开课时我用学生亲手制作的长方体学具引入新课,学生自己观察长方体有六个面,要想知道长方体的六个面到底有多大,请你利用小组中的学具帮助老师解决。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要想知道长方体的六个面到底有多大,必须计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这时我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然后再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这样设计既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又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的需求,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出示了以下几种情况的练*:比如无盖的玻璃鱼缸、没有底面的洗衣机罩,学生认识到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我们求表面积不可以千篇一律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为是从*面到立体,**看似简单,而对小学生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作业反映出来的问题屡见不鲜,因为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题学生考虑不全面,有些却是无所适从,刚刚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个别学生不分青红皂白,不认真审题,如果在课堂上我能够抓住学生实践的过程适时把展开的*面图做出点拨效果会更好。有些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还是分不清楚具体的面应该怎样求才是它的面积,而且学生缺乏耐心细致,做不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失误较多。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礼堂中有四根长方体形状的木柱,底面是正方形,边长是5分米,高5米,这四根柱子占地面积是多少分米?有个别学生依然把底面积和表面积混淆,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但是他们生活常识较少,思维跟不上,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吃透,似懂非懂又不及时追问。应该对教材有更深入的研究,也应该全方位的去拓展学生思维,尤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部分内容,在生活中学生对长方体可以说司空见惯,在学*新知时学生也是兴味盎然,积极性很高,但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今后要多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在*时的教学中有时怕学生在课堂上忘乎所以,不好组织,所以尽量避免让学生动手操作,今后也应吸取本次的经验,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手,动手的同时也会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2

  今天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不大顺畅,除了课堂上魏博宇、毕峻伟同学因理解出现偏差,交流纠正浪费时间外,我认为教师的设计也存在很大问题。

  一、教学设计要删繁就简。

  1、复*导入内容可以再精炼一点。没必要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面、棱的方面挨个去比较,去订正,直接设计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形式也没必要挨个抽学生回答,可以同桌互相交流,抽一组代表回答即可,这样既节省时间也抓住了重点。第二个练*题的设计可以直接让学生说出面积即可,其他学生判断,因为是复*内容,没必要像新课一样都是重点去分析。

  2、重点的内容重点突破。长方体的表面积探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在之前学*了长方体的特征和展开面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可直接让学生借助实物或者展开图去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让学生理清弄顺长方体展开面的长和宽和原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将小组合作“议一议”的内容作为重点,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总结,占用的时间也应该是比较重要的时间。

  二、牢记数学课的“三必讲、三不讲”。

  比如这节课上“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在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后,没必要定义读三遍,然后又抽取了10个同学依次回答问题。包括温故知新里的练*内容,只要学生回答正确,或者知错能改,没必要一道又一道的讲解。

  三、数学课应该精讲多练。

  而本节课学生说的多,而且环节过于罗嗦,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练*又少之又少。

  以上原因都是老师个人的原因造成的,初次带五年级数学,对教材内容以及重难点内容抓不准、吃不透,设计上不敢求新颖只求能正确的教学下来就好,针对以上不足,我以后一定要勤学*,勤请教,争取快速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水*。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3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总结出以下两点:

  1、理解表面积的定义上,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要包装礼盒,需要多大面积的纸片,求什么,把一个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也就是要去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让孩子们指一指表面积在哪里。这个时候不急着去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而是让孩子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场景中哪些地方需要计算表面积的,孩子们举例了给教室贴瓷砖、做纸箱、做鱼缸、给教室的们刷漆,等等,这个时候我会追问你的场景中的表面积在哪里,像鱼缸是会少一个面的。这样为学生建立了空间想象的表象认识,学生在后面完成解决问题时就会在脑海里有立体图形的浮现。

  2、在探索具体计算表面积我关注了几下几点,第一,先想计算策略,让孩子们说一说打算怎么计算,那孩子们都会说,把六个面加起来,有的孩子说了不必每一个面都求,对面相等,只要求出三组面。第二,让孩子们说清楚计算的过程,有条不紊的阐述自己的计算过程,我就追问为什么要乘以2这样的`细节问题。第三,引导孩子去概括总结计算的公式,最后大家一起总结得到一个公式,用长宽高来表示这个公式。同时出示长和宽都相等的长方体,让学生体会,按公式计算不会重复或遗漏,这样的计算表面积更加是准确。第四、在出示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公式之后,着手让孩子们去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我觉得这里的相同之处十分重要,让孩子们明白求一个完整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实际上是在求外面六个面的面积总和,无论孩子们的计算过程如何,公式又是如何,本质就是求那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4

  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我主要想通过学生的操作,让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用求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课堂中,在学生认识了表面积的概念后,结合例题,我引导学生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提出问题:“你能想办法求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吗?试着做一做”。不一会儿,两种方法写在了黑板上,学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0.7×0.5×2+0.7×0.4×2+0.5×0.4×2和(0.7×0.5+0.7×0.4+0.5×0.4)×2,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时,史渊博站起来说:“老师,还可以这么列算式:0.7×0.5×2+(0.7+0.5)×2×0.4”。

  说实话,这种方法我们在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时经常用到,而对于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一直认为孩子们不会想出这种方法,所以过去几次教学这一课时从未介绍过。既然今天孩子们提出来了——这种预设之外的生成性资源,那我必须顺势开发利用。我接着提出:“这种方法对吗?”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判断。“你能给我们讲讲是怎样想的吗?”看到孩子们如此的表情,我又继续提出问题。“这个长方体包装箱,先做两个底面,需要0.7×0.5×2*方米硬纸板,而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展开是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长是长方体两个长加两个宽的和,宽是长方体的高,所以这四个面的面积是(0.7+0.5)×2×0.4,把两个底面加四个面就是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史渊博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是这样子吗?那我们动手将手中的长方体剪剪看吧。”学生动手将手中的长方体上下两个底面剪去,其余四个面沿一条高剪开,发现的确是长方形,而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长方体的高,这种方法自然很容易理解了。这样一个教师认为不适合对学生讲的问题方法,随着学生的提出迎刃而解了。

  课后,细细琢磨,教师只不过是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实际是将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结果创造了水到渠成的事。看来,学生是金子,只要我们真正把主动权还给他们,允许他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就能激起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的课堂也就更加精彩!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5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几何知识由*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首先出示一个礼品盒,如果在礼品盒的外部包上一层精美的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有多大呢?你知道怎样求吗?这时,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求长方体的六个面的表面积。这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手中的礼品盒,测量礼品盒的长宽高,并求出上下、左右、前后的面积,然后求表面积也就是包装纸的面积。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并不困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归纳下,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论,知道了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并且还总结出了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宽×2+宽×高×2+长×高×2利用公式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通过练*,学生们对于谁乘谁能求出哪个面已经相当熟练了,可以说是脱口而出。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漏洞百出,例如:在长方体的灌桶盒的四周包上一层商标,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在长方体的水泥柱子上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在长方体的游泳池的底部和四周抹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等这方面的问题,学生不知是否有考虑,不管说什么,学生们总是求六个面的表面积,和实际相脱节。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是为什么呢?

  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总结出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但是在成功的背后又存在着许多不足。我们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学的数学知识不就是要运用于生活中吗?不正是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而我们的学生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到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不会举一反三,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去参观一些实物建筑,让学生们在参观中学*计算获取知识,加强直观教学,这样是否效果更好些呢?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2)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6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 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归纳的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运用表面积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部分面的面积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长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铺垫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教师强调面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 、引入问题

  老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非常感兴趣,做了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

  生: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

  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看了课题同学们想问什么?

  师生共议研究课题:

  (1)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合作探究、学*新知

  1. 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展开图。

  师:同学们看完后有什么想说的?

  生:围成长方体的是6个长方形。

  生: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展开后6个面的总面积。

  师归纳后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表面积,那么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粘合图

  师:同学们看完后,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求出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也就知道了做纸盒所需要的面积。

  生:要知道做这个纸盒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就是求它的表面积。

  〔着重引导学生体会: 求做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没有数据。

  师课件出示数据,引导学生把数据放到长方体相应的位置。

  2.探究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又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条件呢?

  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讨论:

  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和()。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长和宽的关系:

  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宽);

  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高); 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高)和(宽)。

  3、尝试计算

  问:现在你能求出做这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吗?

  学生尝试计算,出示活动要求:

  (1) 小组讨论,想办法求出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

  (2) 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反馈:哪个小组先上来,把你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在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仔细地听,认真地想,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们提问

  学生板演后说明想法:

  生1:我先用30x10求出上面的面积,因为上下面的面积相同,所以再乘2就是上下面的面积;用30x15求出前面的面积,再乘2就得出了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15x10求出右面的面积,再乘2,就是左右两个面对面积,然后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先求出上面、前面、左面3个面的面积,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再乘2就求出6个面个的面积。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准确性。

  师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汇报结论。

  指两生把板书上的数字换成对应的长、宽、高,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多媒体出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或者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4探究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多媒体出示: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尝试计算,指生汇报并说明想法,引导学生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x棱长x6.

  四,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1、课件出示“我会选”,学生口答。同时在多媒体上出示答案。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件出示“说一说”,学生口答,同时在多媒体上出示答案。运用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兴趣。

  3、课件出示“聪明的你”,引导学生注意:

  (1)在处理长方体(正方体)实际应用时,要灵活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一定是6个面);

  (2)计算时,关键是找准数据。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汇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4、课件出示“攀登高峰”,引导学生分析计算时应考虑几个面,问题课后讨论完成。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教学内容】

  西师版第十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具学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

  出示一个长方体,指名摸它的表面。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也会计算每个面的面积,今天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二、探究学*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1:制作下面这样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纸板?师: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x人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情况,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算法,点拨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样算的:8×4×2+4×5×2+8×5×2=184cm2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我们组是把6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后再相加。

  生3:我们组是先算“前面+左面+上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即:(8×4+4×5+8×5)×2=184cm2。

  师:为什么求出这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就可以了?

  生:长方体6个面可以分为3组,相对的面相等,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盒子的一半,再乘2就可以了。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长×高+宽×高)×2。(师板书)

  师:观察真仔细,归纳能力真强。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交流交流吧。

  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又怎样算呢?

  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

  汇报交流。

  生1:我是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生2:我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的计算方法来做的。

  生3:我觉得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就可以了。

  师: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

  生: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是相同的。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师板书)

  三、巩固练*

  1练*十第2题。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集体评析。

  2练*十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

  (2)能够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3)通过练*学会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学*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练*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与所求面对应的棱。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回顾旧知

  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要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根据给出的数据可以求出哪些面的面积?

  要求表面积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在练*本中列式计算→小组内互相检查→个别汇报

  二、变式练*探索本质

  课件出示图片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不总有6个面,老师带来了一幅图,请看,这些物体的表面各有几个面,缺少了哪个面?

  学生看图判断,口头回答

  同学们的判断真准确,也就是在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判断要求物体哪些面的面积,而不能盲目地列式。

  下面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同学们先判断是求物体地哪些面,然后再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题目

  杂货店售米用的木箱(上面没有盖),长1.2米、宽0.6米、高0.8米,

  1.制作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少*方米?

  2.如果把木箱放在地上,占地多少*方米?

  当我们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缺少了哪个面;再确定所求的面对应的棱的数据,这样才不至于在计算中出现错误。

  3.如果木箱外面四周都刷上油漆(底面不刷),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方米?

  抓审题,引导学生想出利用木箱的侧面展开图进行计算更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同位互相检查→集体讲评

  下面这道题,你们又能不能找准求哪些面,对应哪些棱呢?能准确判断地同学请列出算式。

  4.在木箱的四周贴上商标纸,宽度是0.2米,贴这个木箱要用商标纸多少*方米?

  学生尝试列式→提出审题困惑的地方→了解商标纸的“宽”实际上就是长方体的“高”发生了变化,长和宽都没有变

  我们刚才围绕售米用地木箱,解决了4道题,这4道题有的是求5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1个面的面积,有的是求4个面地面积,所以我们再解决有关题目地关键在于判断要求哪些面,找准与面所对应的棱。

  三、检测练*巩固强化

  这是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是出现的5种列式方法,请同学们当当小老师,判断对还是错,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意见,说说理由。

  课件出示题目

  一个橡皮擦的外包装长3厘米、宽2厘米、高0.5厘米,做这样一个外包装至少要用硬纸多少*方厘米?

  (1)3×2×2+2×0.5×2()

  (2)(2×0.5+3×0.5)×2+5×2()

  (3)3×2×2+3×0.5()

  (4)(3×2+3×0.5)×2()

  (5)(2+0.5)×2×3()

  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判断→进行小组交流→汇报

  三、综合练*发展提高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册北师大教材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认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

  首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让学生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他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的特征回答。这里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的判断每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让学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说出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的。

  我在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创设情境以“疑”激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课的开始我以问题:

  店员阿姨做一个生日礼物包装盒需要多少包装纸?引入课题,学生带着疑问观看实物,并讨论。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让学生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他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

  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的特征回答。这里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的判断每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让学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说出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的。

  我在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什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一条线来安排教学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教材的深度钻研和对学生的预设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在预设学生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只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

  一个面一个面的面积依次相加;

  二个面二个面的一对对相加;

  先求出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

  对于今天金校长提出的把侧面的四个面展开看成一个长方形求面积,再加上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的巧妙方法却没有考虑到。

  实际生成时,学生只说出了其中的一种简便情况,如果我在课前有更深入的研究,还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找出第四种方法。对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归纳,学生和我也只总结出了文字公式,还应简化成字母公式,便于记忆和书写。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

  首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让学生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他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的特征回答。这里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的判断每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让学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说出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的。

  我在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什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一条线来安排教学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教材的深度钻研和对学生的预设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在预设学生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只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个面一个面的面积依次相加;二个面二个面的一对对相加;先求出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还可以把侧面的四个面展开看成一个长方形求面积,再加上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的巧妙方法却没有考虑到。实际生成时,学生只说出了其中的一种简便情况,通过引导学生能找出其他的方法。对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归纳,学生和我也只总结出了文字公式,还应简化成字母公式,便于记忆和书写。

  实践表明,只有深入研究、充分预设的课堂教学才能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才可能出现意外的惊喜和美丽的风景。以后教学中我将在课前加大研讨、分析力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册北师大教材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认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来认识概念,理解概念。

  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让学生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他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的特征回答。这里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的判断每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让学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说出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的。

  《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什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一条线来安排教学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教材的深度钻研和对学生的预设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在预设学生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只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个面一个面的面积依次相加;二个面二个面的一对对相加;先求出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对于今天金校长提出的把侧面的四个面展开看成一个长方形求面积,再加上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的巧妙方法却没有考虑到。实际生成时,学生只说出了其中的一种简便情况,如果我在课前有更深入的研究,还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找出第四种方法。对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归纳,学生和我也只总结出了文字公式,还应简化成字母公式,便于记忆和书写。

  牐犑导表明,只有深入研究、充分预设的课堂教学才能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才可能出现意外的惊喜和美丽的风景。以后教学中我将在课前加大研讨、分析力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这节课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问题。

  一是对于知识的学*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或只停留在一种浅层的认识上,而应该在大量的练*中,让孩子有一个质的飞跃和提升,让孩子们能在知识的认识深度上有一个概括性的想法,能在一般现象中找到问题的本质,让孩子们能自己总结出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公式,并且这种公式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更应该是开放的,只有这种由现象到本质的学*,才能真正地让孩子们体会到问题的内在,也才能在以后的学*中不断地养成自我总结的*惯和能力,让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能在不断地学*中自我找寻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是对于孩子们所学*的知识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我们固然要做到让孩子们去探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们能找到寻找问题的钥匙,能让孩子们体会到,解决一些问题,更应该有充分的准备,让他们体会到,“至少”的意思,一方面是最少,另一方面怎样才能做到最少,就是每一个面贴的彩纸和这个长方体的这个面的面积相等。

  对于孩子们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也即孩子们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时,不知如何找数据问题,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处,为了攻克这个难关,我让孩子们自己说出每一步的解题思路,让他们弄清,每一个算式求的是哪个面的面积,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我们对于公式的总结不是我们最终要寻找的结果,只有我们在理解问题本身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本质因素,也即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寻个来龙去脉,只有在一种这样的情境中,我们才能真正地让孩子们走上更宽广的学*之路,那种只是死记硬背的方式的学*态度和方法,早已经不能适应我们自己和学生,只有让学生理解,教师只有在一种不怕耽误工夫的理念中,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地得到什么。

  学*是孩子们的事,紧记这一句,我想,我们才能真正地让孩子们去学*,而不是我们包办代替!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4)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汇总五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右面、上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导入 :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会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这个内容.

  (一)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

  长方体有几个面?

  (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

  4、教师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学例1.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

  第一种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6个面积的和

  64+64+45+45+65+65

  =24+24+20+20+30+30

  =148(*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方厘米硬纸板.

  第二种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上下面面积+前后面面积+左右面面积

  652+642+452

  =60+48+40

  =148(*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方厘米硬纸板.

  第三解法:

  长方体表面积=(下面面积+前面面积+右面面积)2

  (65+64+54)2

  =742

  =148(*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方厘米硬纸板.

  3.思考:你认为哪种解法简便?

  (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和第二个式子改写成第三个式子;第三个算式更简便些)

  4.教师小结:

  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

  5.练*:

  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米?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们学*了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四、随堂练*.

  1.用两种方法计算自带.

  2.计算下图的表面积.

  ①计算.

  ②有几种计算方法?

  ③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五、课后作业 .

  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

  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分米?

  这个是多少*方分米?

  六、板书设计 .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硬纸板?

  64+64+45+45+65+65

  =24+24+20+20+30+30

  =148(*方厘米)

  =60+48+40

  =148(*方厘米)

  652+642+452

  =60+48+40

  =148(*方厘米)

  (65+64+54)2

  =742

  =148(*方厘米)

  答:至少需要148*方厘米硬纸板.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8页的长方体纸盒和它的展开图,完成下面两项活动。

  (1)长方体的6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的哪个部分?分别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

  (2)展开图的各条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展开图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估一估,做这样的一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再算一算。

  学生交流,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肯定,关键是让学生说清解题的基本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提示:在计算实物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实际选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计算。(要弄清物体的表面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2、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探讨:教科书第18页“试一试”。

  学生交流,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练*

  1、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先说商标纸的面积纸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再计算。

  3、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电视机布罩要做几个面,哪个面是不需要做的,再让学生尝试计算。

  4、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5、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5题。

  如果学生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允许分步计算。

  6、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6题。

  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自主探索、互助学*的精神,在评价中获取更多情感,同时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迅速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也是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情境导入。

  1、复*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同学们,我们手中都有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盒子,但都不相同,如果把它们都包上一层红色的彩纸?它们的颜色就相同了,那么,需要多大的纸呢?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实践探索,发现新知。

  1、结合教材P18页内容,初步感悟表面积含义。

  (1)根据左边的长方体纸盒,按要求完成所提问题。

  (2)问题(课件出示)

  (3)如果做上面的纸盒,需要多少纸板呢?

  师引导问:需要多少纸板就是求长方体的什么?

  (4)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师小结。

  2、小组合作学*,探索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1)课件演示展开图,加深理解。

  (2)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汇报。

  3、分析比较计算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想象,展开的实物图,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展开思维,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含义,从而明确概念。

  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实物图和*面展开图的对比,自主探索。

  三、举一反三,知识迁移。课件出示"试一试"

  1、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自主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汇报交流。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我把迁移类推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类推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四、巧设练*,巩固新知。

  (1)一个无盖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为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

  (2)四人一小组,用两个形状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算一算,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我设计的练*题从易到难,让学生自己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研究、讨论、探索的过程中发展智能。体会生活中的长方体表面积是变化的,只有活学活用才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知识?

  2、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怎样?你们认为呢?

  【教学内容】

  西师版第十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具学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

  出示一个长方体,指名摸它的表面。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也会计算每个面的面积,今天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二、探究学*

  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1:制作下面这样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方厘米的纸板?师: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4人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情况,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算法,点拨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样算的:8×4×2+4×5×2+8×5×2=184cm2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

  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

  生: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我们组是把6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后再相加。

  生3:我们组是先算“前面+左面+上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即:(8×4+4×5+8×5)×2=184cm2。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