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反思 >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3篇

日期:2022-09-08 19:18:28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自主识字。《金木水火土》这一课是一篇韵文,它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展示了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因此,在本课的授课中要充分利用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充分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教学。下面我们就结合本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点评。

  一、借助图片识记生字

  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的特点,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而且不稳定,不持久。所以在设计本课学生识记、巩固生字的时候,老师利用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图片,导入到课文的学*,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学*生字,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多识巧学,循序渐进,提高识字效率。

  老师首先让学生观察“金木水火土”五张图片,并且强调“一二三四五”是汉字序号,让学生按照“我想说第几张,是什么?”的句式进行回答,目的是让学生在回答中认识生字,学生回答完老师马上在相应图片上,出现汉字“金木水火土”,学生就能很快的说出独体字的字义,进一步理解“金木水火土”的意思。这样图文结合的认字方法,让学生从视觉上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激发了学生识字与生活相结合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生活识字,借助图片识字,增强学生对生字的认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在观察图片的时候,能够将图片的内容准确的表达出来,一个字代表一种事物,世界万物都离不开“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组成,让学生产生了对世界探究的兴趣,这也告诉老师们,我们的识字,不要仅限于识字本身,更重要的生字背后要告诉学生的字的意义。更是很好的`完成了让学生认读生字的教学目标。

  二、多种方式诵读识字

  创设情景,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境中进行生字的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中,体现学生识字效果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我们要让学生将认识到的生字,用到阅读中,用到生活中,老师就要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生字在词、在句中的韵味。因此本课老师在学生诵读上采取了多种方式,采用老师示范读生字,学生跟读;学生自读、男女生读,一人领读其他人跟读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去读课文,增加了趣味性,避免了枯燥。也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生字带给阅读的快乐。尤其,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况下复*生字之后,再读课文,齐读、拍手读,重读最后一个字,感受声调和韵律最后加入动作读,到最后熟读成诵,一气呵成!达到让学生在诵读中进行识字,巩固生字的教学目标。

  三、游戏中巩固识字

  汉字的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认字也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反复出现中巩固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巩固生字,在生字的反复呈现与识记中不断深化识字,老师还设计了给“苹果树挂苹果”的小游戏,采用这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将学*方式游戏化,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生字。“游戏环节”的设置,符合儿童爱玩的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学生们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在玩中体验了学*的成功,在学中享受了玩的乐趣。从而可以看出,根据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的特点,适时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借助游戏来复*生字,生动有趣,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爱学的活动,提高识字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告诉老师们,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设计有效的游戏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倾听意识,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巩固识字。

  四、明确步骤练写字

  在这节课中,开始让学生拿笔写下小学一年级的第一个汉字,正确的坐姿,执笔方式,认识田字格,学会写字的方法,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本课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写字姿势达到了标准教学,时时提醒。让学生能够努力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这节课也是为老师们作出一个提醒,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写字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写字*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做到让学生从第一笔写字开始,就对自己写字严格要求。在本课中,老师对“一看二写三对照四修改”的书写要求,做了非常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认识田字格的基础上,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准确下笔书写,认真比较,仔细修改。很好的完成了写字这一教学重难点。

  纵观本节课,老师不仅让孩子理解“金木水火土”背后的内涵,了解自然文化,也强化了语言的趣味性与艺术性,还将单纯的识字训练变为快乐的认读学*。这样的教学,汉字就活起来了,学生不仅识记了这个字,还理解了文字的本意及课文主要情感基调,提升了核心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这本课还有不足之处,教学环节不够紧凑,课堂整体把控还有待改进,学生学*的兴趣浓厚但是回答问题缺少了规范性。这也提醒老师们的识字教学,要基于语感和内涵的核心素养,改变传统的简单枯燥的教学方式,构建积极、有效、多样化识字的方式。要有从“简”到“繁”的转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自主识字。《金木水火土》这一课是一篇韵文,它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展示了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因此,在本课的授课中要充分利用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充分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教学。下面我们就结合本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点评。

  一、借助图片识记生字

  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的特点,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而且不稳定,不持久。所以在设计本课学生识记、巩固生字的时候,老师利用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图片,导入到课文的学*,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学*生字,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多识巧学,循序渐进,提高识字效率。

  老师首先让学生观察“金木水火土”五张图片,并且强调“一二三四五”是汉字序号,让学生按照“我想说第几张,是什么?”的句式进行回答,目的是让学生在回答中认识生字,学生回答完老师马上在相应图片上,出现汉字“金木水火土”,学生就能很快的说出独体字的字义,进一步理解“金木水火土”的意思。这样图文结合的认字方法,让学生从视觉上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激发了学生识字与生活相结合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生活识字,借助图片识字,增强学生对生字的认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在观察图片的时候,能够将图片的内容准确的表达出来,一个字代表一种事物,世界万物都离不开“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组成,让学生产生了对世界探究的兴趣,这也告诉老师们,我们的识字,不要仅限于识字本身,更重要的生字背后要告诉学生的字的意义。更是很好的完成了让学生认读生字的教学目标。

  二、多种方式诵读识字

  创设情景,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境中进行生字的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中,体现学生识字效果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我们要让学生将认识到的生字,用到阅读中,用到生活中,老师就要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生字在词、在句中的韵味。因此本课老师在学生诵读上采取了多种方式,采用老师示范读生字,学生跟读;学生自读、男女生读,一人领读其他人跟读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去读课文,增加了趣味性,避免了枯燥。也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生字带给阅读的快乐。尤其,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况下复*生字之后,再读课文,齐读、拍手读,重读最后一个字,感受声调和韵律最后加入动作读,到最后熟读成诵,一气呵成!达到让学生在诵读中进行识字,巩固生字的教学目标。

  三、游戏中巩固识字

  汉字的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认字也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反复出现中巩固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巩固生字,在生字的反复呈现与识记中不断深化识字,老师还设计了给“苹果树挂苹果”的小游戏,采用这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将学*方式游戏化,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生字。“游戏环节”的设置,符合儿童爱玩的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学生们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在玩中体验了学*的成功,在学中享受了玩的乐趣。从而可以看出,根据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的特点,适时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借助游戏来复*生字,生动有趣,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爱学的活动,提高识字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告诉老师们,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设计有效的游戏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倾听意识,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巩固识字。

  四、明确步骤练写字

  在这节课中,开始让学生拿笔写下小学一年级的第一个汉字,正确的坐姿,执笔方式,认识田字格,学会写字的方法,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本课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写字姿势达到了标准教学,时时提醒。让学生能够努力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这节课也是为老师们作出一个提醒,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写字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写字*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做到让学生从第一笔写字开始,就对自己写字严格要求。在本课中,老师对“一看二写三对照四修改”的书写要求,做了非常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认识田字格的基础上,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准确下笔书写,认真比较,仔细修改。很好的完成了写字这一教学重难点。

  纵观本节课,老师不仅让孩子理解“金木水火土”背后的内涵,了解自然文化,也强化了语言的趣味性与艺术性,还将单纯的识字训练变为快乐的认读学*。这样的教学,汉字就活起来了,学生不仅识记了这个字,还理解了文字的本意及课文主要情感基调,提升了核心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这本课还有不足之处,教学环节不够紧凑,课堂整体把控还有待改进,学生学*的兴趣浓厚但是回答问题缺少了规范性。这也提醒老师们的识字教学,要基于语感和内涵的核心素养,改变传统的简单枯燥的教学方式,构建积极、有效、多样化识字的方式。要有从“简”到“繁”的转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3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兴趣的激发。

  优点之处:

  以动画视频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小韵文音频和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动画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的效果是实在的。

  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不足之处:

  书写的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应前奏快些,书写练*多些。

  改进措施:

  上写字课时,可用一课时去认识理解字,再用半节课去练*书写,不要把时间挤压在一起,那样虽然课程讲完了,但学生接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尤其对特殊儿童和接受事务慢的学生来讲。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3篇(扩展1)

——《金木水火土》教案 (菁华5篇)

《金木水火土》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基本笔画“竖”。会写“二、三、上”。

  2.理解背诵韵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笔画“竖”并能正确书写。

  2、会正确美观地书写“上”。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巩固认识田字格,指名上黑板前书写“一”。

  2.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设计意图】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用玩游戏的方式复*生字,摆脱了以往刻板单调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性地机械性地认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背诵韵文

  1、把生字放回课文,再读课文。

  读准字音,师要正音,同桌之间可指读,让同桌认读。

  2.师生对读,男女生交换读。

  3.鼓励背诵。(鼓励学生展示读)

  三、指导书写“二、三”,注意“二”的'读音。

  1、上节课,我们学*了笔画“横”,谁来说说写横的要领。今天还要学会写“二、三”两个字。

  2、展示仪出示“二、三”两个字,并引导学生观察异同。

  横有什么不一样?规则:从上到下

  3、生观察后说值得注意的地方。师重点指导横画的长短变化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变化来指导。

  二:书写从上到下,两横上短下长。上横在上半格,下横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三:有三横,横与横之间的间距要相等,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

  4.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5.学生描红,练*

  6.作业展览,评议

  四、指导书写“上”

  1、“上”字里有个新笔画叫“竖”,竖从上到下要写直,中竖中正。不带针尖的,叫垂露竖。师范写,重点讲解写“竖”的要领。

  2、“上”:先竖再横,竖要垂直,第二横从中心点处起笔,稍微向上倾。第三笔是长横。口头组词。

  3、师范写讲解。学生根据课本中的田字格生字书空笔顺。

  4、写字操调姿(师巡纠姿)生描红,再写三个,师巡指导。展示评议。

《金木水火土》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识字:《金木水火土》。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

  读准“三、四、上”的字音。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教学过程:

  一、识字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想听吗?

  2、Ppt播放动画录音,学生倾听。

  3、真好听,你们也想读一读吗?好的,我们来跟着读一读吧,看谁读得最好听。

  4、Ppt播放动画录音,学生跟读。

  5、同学们读得真好听,我们再来读一读。谁能说说儿歌中都有那些事物和数字呀?

  6、学生回答,相机正音。

  (1)ppt:三只小鸡、四只小狗图。看图说话,指导“三、四”是*舌音,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齐读。

  (2)PPT:五只小鸟在天上飞图。看图说话,指导“上”是翘舌音,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齐读。

  7、逐句读。

  (1)PPT逐行出示,师范读,学生跟读。

  (2)齐读儿歌。

  (3)同桌对读。

  (4)分男女生读。

  (5)自由读。

  8、语境诵读

  (1)同学们读得真棒,敢不敢和老师比一比?好,我读一句,你们读下一句,来,开始了。

  (2)你们太帮了,来,拿出你们的小手,我们拍手对读,看谁读得准,读得流利。

  (3)配乐诵读。

  9、 PPT:谁能把课文补充完整?

  一二三()(),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

  日月照今古。

  (1)指名边读边填空,教师出示答案。

  (2)齐读儿歌。

  10、同学们都能把儿歌背下来了,真了不起。现在看同学们认不认识这些字呢?

  (1)随机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上、下”认读,相机正音。

  ①指名认读

  ②开火车认读

  ③男女生比赛读

  ④齐读

  (2)摘苹果,奖智慧星

  PPT动画:苹果树上的苹果上标注认读的生字“一、二、三、四、五、上、下”,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第一次认读正确摘下苹果,奖励一颗智慧星。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11、小结

  同学们真棒,这些字大家都认识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写一写他们吧。

  二、写字

  1、认识田字格

  PPT出示田字格,师:它是我们写字的小助手,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田字格,借助动画演示,配“田字格拍手歌”学生边听边看边记忆。

  2、大家认识了田字格这个新伙伴,下面老师再来给大家介绍两个新朋友。

  (1)首先我们来认识第一个新朋友。

  (2)讲解:*字又叫作方块字,它由一笔一笔的笔画组成,每个笔画都有自己的名称。引导学生说一说“一、二、三”中的笔画。跟读笔画名称“横”。

  (3)PPT课件演示笔画“横”。

  3、学写“一、二、三”

  (1)PPT出示田字格中的“一、二、三”

  (2)动画演示写字姿势,教师讲解,学生跟学,师纠正。

  讲解:执笔时大拇指和食指脸对脸,中指指节抵后面。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写字要一笔一笔写。

  (3)动画演示“一、二、三”的书写,学生观察;再次演示,学生跟着书空。使学生了解写字时笔顺是有规律的:从上到下。

  (4)师范写“一”,边写边说书写横的要领。学生观察后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指导。PPT互动展示写得好的字,点评,给予鼓励。

  (5)师范写“二”,边写边说书写横的要领。强调上横短,下横长。学生观察后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指导。PPT互动展示写得好的字,点评,给予鼓励。

  (6)师范写“三”,边写边说书写横的要领。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比较三横的长短有区别,强调中间一横最短;三横之间要等距。

  (7)学生练*写“一、二、三”,师巡视指导,点评,展示。

  4、同学们写得真棒。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另一个新朋友——“竖”

  (1)动画演示“竖”的写法,师讲解,写竖时,从上往下,起笔时稍重,收笔时从重到轻。

  (2)认识了“竖”,我们来学写“上”

  动画演示“上”的笔画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时师讲解:“竖”写在竖中线上,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下横要长一些。

  (3)师范写,边写边讲解。生边看边书空。

  (4)学生练*写“上”,师巡视指导,展示,点评,表扬。

  5、学生再次练*书写“一、二、三、上”。

《金木水火土》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金木水火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教 法:

  培优辅差

  学 法:

  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导入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金木水火土。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自读课文,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出示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变序抽取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四、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男女生分别齐读。

  五、当堂训练,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3、我会用。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一二三四五上下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一二三四五上下,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金木水火土》教案4

  教学目标:

  1. 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学*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感知我国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3.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

  4.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感知一看二写三对照四改正的书写要求;学*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及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认识笔画“横”“竖”和知道笔顺规则“从上到下”,正确书写“一”等4个生字。

  教学重点:

  1.学*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

  3.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正确书写“一”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

  1.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2. 学*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及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准备:

  教师:“一”等7个生字字卡,傅抱石国画PPT,四幅傅抱石国画的小画。

  学生:每人一套“一”等7个生字字卡。

  教学时数:

  两—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激趣导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复*(PPT示):

  1.认读以下生字。

  天 你 他 地 人 我

  2.示傅抱石纸质图画,指名在上面摆放“天、地、人”三个生字。

  3.朗读课文《天地人》

  (二)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目标:

  导语:同学们真聪明,通过学*课文《天地人》,不但会认读了6个字宝宝,还结合自己生活的体验了解了“天、地、人”的意思,知道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人”与“天、地”共生共长,和谐发展。那么,这个世界宇宙除了有天地人以外,你们还知道有什么呢?(学生发言、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在古人眼里,这世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我们学*了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识字课文,再认识一些字宝宝,就能知道了,有兴趣了解吗?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三)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留心观看。(板书:② 金木水火土)

  (四)学*读课题。

  1.出示任务:这个课题由5个字宝宝组成,同学们看看这5个字宝宝,有哪个字宝宝你会读,轻声读一读。

  个体尝试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

  3.带读课题:②金木水火土

  4.齐读课题,要求注意停顿。

  (五)小结:刚才我们学*了读课题,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读课文继续学*生字宝宝了。

  二、集中识字,学*朗读。

  (一)尝试读文,学*生字。

  1.出示任务:翻开课本第6页,自己读读课文(提示课题下面的就是课文。)除了刚才已经会读的5个字宝宝外,看看自己还会读哪个字宝宝,不会读哪个字宝宝,在不会读的字宝宝下面点上小圆点,然后请教同桌。

  个体尝试读文,同桌互教。

  2. 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相机出示字卡:一、二、三、四、五、上、下)

  3.小结:这7个字宝宝,就是我们通过这篇课文要能认读的字宝宝了,课文下面用两条横线告诉我们,让我们把它们再读一遍吧。

  4.看黑板字卡,指名读,齐读。注意提示正音:“二、十”翘舌音,“四”舌尖前音。

  (二)会认字的音难字教学。

  1.出示任务:刚才我们已经读准了课文的7个生字宝宝,下面请你将课文读给同桌听,要把字的读音读准;同桌要留心听,如果有哪个生字宝宝读不准,你就在哪个生字宝宝下面画个三角形,同桌读完后告诉他正确的读音。

  同桌互读互纠。

  2. 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帮助同学读准的字。

  预设:音难字:二、四、上。

  相机进行音难字教学。

  用多种形式认读7个会认读的字。

  (三)读准课文,了解会认字意思。

  导语:同学们真用心,很快就把7个生字宝宝读准了,那么你们能把课文读准吗?知道这些生字宝宝在儿歌里是什么意思吗?我们继续学*。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宝宝的读音。

  个体练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准会认读的字和课文。

  个体自由练读。

  3.连一连,了解“一、二、三、四、五”。

  (1)出示任务:(PPT示“一、二、三、四、五”)这五个字,是我们汉字表示数字的字,同学们在数学课上和生活中,也学*认识了1—5这些表示数字的字(PPT示打乱顺序的1—5数字)你能分别把它们用直线一一对应连起来吗?(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提供范例:用直线把“五”与“5”连起来。)

  个体思考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通过PPT呈示。订正后齐读一次。

  (3)小结:“一—五”是汉字表示数字的字,“1—5”是数学上表示数字的字,也叫*数字。表示数字的字在不同语言有不同的书写形式,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搜一搜、找一找,了解了解。

  4.口头组词,了解“上、下”。

  (1)(呈示复*时贴上“天、地、人”的傅抱石画)出示任务:在课文《天地人》的学*中,同学们知道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人”与“天、地”共生共长,和谐发展。那么,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上”和“下”还会与哪个字宝宝做好朋友,组成词语呢?

  个体思考后,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④小结:通过组词,同学们了解到“上”和“下”在课文里表示位置、方位的意思了。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接下来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

  (四)尝试有节奏朗读课文。

  1.出示任务:课文是一首儿歌,朗读儿歌就像我们唱歌一样要有节奏,请同学们一边击掌一边朗读课文,看看自己能不能有节奏地读这首儿歌。

  个体尝试击掌有节奏读文。

  2.反馈指导。

  指名击掌读文,相机指导。

  3.一齐击掌有节奏朗读课文。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

  (1)我说号码,你读字。(将生字编上序号,老师说序号,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2)我举字卡,你读字。(老师举起呈示字卡,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三、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一)了解第一、二行儿歌,并背诵。

  1.(PPT示两行儿歌)出示任务1:“一、二、三、四、五”我们已经知道是汉字表示数字的字,也知道了它们对应的数字了。那么,在古人眼里,这世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答案就在这两行儿歌里。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你知道什么事物是由“金、木、水、土”做成的,或者含有“金、木、水、土”的?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1)相机指出“金”指的是“金属”,如,金、银、铜、铁等。

  (2)相机指出“木”指的是“植物”,花草树木。

  (3)相机指出不但植物要依赖“土”生存,人和动物实际也是依赖“土”才能生存。

  3.出示任务2: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做什么要用到“火”呢?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煮饭炒菜,冶炼钢铁……

  5.小结:在古人眼里,“金、木、水、火、土”形成了宇宙的万物,并且相互联系作用构成了我们这个大千世界。

  6.背诵第一、二行儿歌。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

  (二)了解第三、四行儿歌,并背诵。

  1.(PPT示两行儿歌和复*时贴上“天、地、人”的傅抱石画)出示任务1:朗读这两行儿歌,结合课文的这幅插图,你从“天地分上下”里知道了什么?

  个体朗读思考。

  2.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天在上,地在下,是分开的'。(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3.出示任务2: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今”和“古”分别指的是什么?

  个体朗读思考。

  4.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今”指的是现在;“古”指的是古代。

  5.小结:是呀。天在上面,包裹着大地;大地在下面,繁衍着万物;太阳、月亮从古到今一直映照着大地万物。

  6.背诵第三、四行儿歌。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

  (三)背诵课文。

  出示任务:刚才我们把儿歌分成两部分分别背诵下来了,合起来,能背诵吗?同学们试一试。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班级齐背诵。

  四、认字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方法见上。)

  五、写字指导。

  1.认识田字格。

  (1)导语:从这一课开始,我们就要学*写字了。要把字写好,写漂亮,我们就要清楚一个好帮手——田字格。(PPT示田字格)因为这个格子像田字,所以叫“田字格”。

  (PPT示带有各方位名称的田字格)讲解田字格各方位名称。

  (2)带读、诵读《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2.回忆并练*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3.指导写“一、二、三”。

  (1)认识笔画“横”,指导写“一”。

  ①学*及书写“横”。

  A.导语:(PPT示“一、二、三”,齐读后)这三个字都是由一个笔画构成的,这个笔画叫做“横”。“横”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

  范写,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起笔轻按成点,再迅速向右运笔,到达终点停住笔,轻按成点,笔尖倒回来从横里提离纸面。

  B.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方法尝试写“横”。

  ②指导书写“一”。

  A.(PPT示教科书“一”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一”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一”在横中线左下格的中间位置起笔,到横中线右上格的中间位置收笔,稍稍有点斜。

  C.学生先描后写。(学生动笔写字前,先提醒执笔和写字姿势,做好后才让动笔写。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D.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2)认识笔顺“从上到下”,指导写“二、三”。

  ①学*笔顺“从上到下”。

  A.导语:“二、三”是由两个以及以上的笔画组成,写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书写笔画顺序的要求了。“笔画顺序”我们简称为“笔顺”(学生跟老师读一次“笔顺”)根据这两个字,今天我们学*的笔顺是“从上到下”,也就是说要先写上面的笔画,才接着写下面的笔画(学生跟老师读一次“从上到下”)。

  B.范写“二”,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先写上面的短横,再写下面的长横。学生接着边说边书空。

  C. 范写“三”,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先顺序写上面的两个短横,再写下面的长横。学生接着边说边书空。

  ②指导书写“二”。

  A.(PPT示教科书“二”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二”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二”上横短,写在上半格;下横长,写在下半格,两横斜度一致,与横中线距离相等。字要居中。

  C.学生先描后写。

  D.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③指导书写“三”。

  A.(PPT示教科书“三”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三”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三”第二横最短,写在横中线上;三横斜度一致,距离相等。字要居中。

  C.学生先描后写。

  D.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3)认识笔画“竖”,指导书写“上”。

  ①学*及书写“竖”。

  A.导语:(PPT示“上”,齐读后)“上”字除了有笔画“横”之外,还出现了一个新笔画,这个笔画叫做“竖”。“竖”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

  范写,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轻按成点再快速直往下,笔尖顺势离开纸面。

  B.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方法尝试写“竖”。

  ②指导书写“上”。

  A.(PPT示教科书“一”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上”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上”的 “竖”写在竖中线上;在竖中线上半部分起笔,到下半部分收笔。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稍稍离开。长横左下格的中间位置起笔,右下格的中间位置稍上收笔,稍稍有点斜。

  C.学生先描后写。

  D.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第二篇的识字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了7个生字宝宝,背诵课文;学*了两个笔画“横”“竖”以及一个写字的笔顺“从上到下”,学写了四个字。(注意总结学生学*的课堂常规、守纪、读书握笔等情况)

  七、写字练*。

  作业设计:

  (一)向家长汇报背诵课文。

  (二)请家长用字卡考考自己对7个生字宝宝的认读。

《金木水火土》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笔画“横”“竖”,了解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读准“三、四、上”的字音。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初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这些图片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金木水火土,板书课题(2金木水火土)。

  2.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同学们,我们快去认识一下吧!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

  出示朗读视频,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自读提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范读引领,初读感知,扫除阅读的障碍。】

  三、学*字词

  1.认读生字

  出示三个会认生字“四、五、下”的组词、识记等,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识记这3个生字?

  鼓励自主识记生字:

  (1)联系生活识记:一、二、三、四、五。

  (2)组词法识字:“四个四只五人五个”。

  (3)简笔画识记“上、下”。

  2.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3.认识田字格

  出示田字格,这就是汉字的家。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田字格。

  (1)课件演示。

  认识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学生说一说田字格中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小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指导书写“一、二、三、上”。

  (1)动画展示“一”“二”“三”“上”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2)书写时注意:

  “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书写时从左到右,要写*稳。

  “二”上横短,写在上半格;下横长,写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三”中间的横最短,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二横在横中线上,比第一横略短,第三横最长。

  “上”竖写在竖中线上,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下横要长一些。

  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执笔要实,掌心要空,虚圆,指关节略弯曲,这样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腕关节与手臂呈一条直线,不能弯曲。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横”“竖”的写法。

  “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竖”的写法:从上往下,起笔时稍重,收笔时从重到轻。

  【设计意图:生字的教学,从认读,到识记,再到书写。注意鼓励学生自主学*生字,以学定教,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五、课堂小结

  本课学*,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扫除了阅读的障碍,积累了字词。

  六、当堂检测

  七、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哪些事物?

  2.出示本课学*目标和重难点。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提到了哪些事物?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金、木、水、火、土、天、地、日、月)

  三、品读释疑

  1.自由朗读儿歌,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小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一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2)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4.集体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行中“一二三四五”是数字。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六七八九十等)(板书:一二三四五数字)

  (2)第二行中“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教师讲解:古代的人喜欢用五行代表自然万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板书:金木水火土五行)

  (3)第三行中“天地分上下”,“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天在上,笼罩着大地。(板书:天地:天和地)

  (4)第四行中“日月照今古”,“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从古到今。(板书:日月:太阳和月亮)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时,一二、金木、天地、日月后面要停顿,数字要读的重一些。

  【设计意图:韵文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教师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必然实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五、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古诗宋邵雍的《山村咏怀》

  播放古诗《山村咏怀》的范读音频。

  学生跟读,指名读。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本课,我们知道了“金木水火土”就是五行;还知道了太阳和月亮是按一定规律运行的。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课件12)

  识字2金木水火土

  一二三四五数字

  金木水火土五行

  天地:天和地

  日月:太阳和月亮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兴趣的激发。

  1.以动画视频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小韵文音频和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动画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的效果是实在的。

  2.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不足之处: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但是适度放,不可过量,正确帮扶引导,应该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做。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3篇(扩展2)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范文5份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 1

  昨天,教育局冯局长、教研室杨老师以及校长、**、主任、骨干教师及同年级的老师共同听了我的识字课《金木水火土》一课。

  这是人教版新版部编教材识字板块第二课——对韵歌。这篇短小的儿歌,前两行数字与五行相对,后两行天地与日月相应。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导入让我儿子的朗诵开始,激发孩子的兴趣,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培养孩子倾听的好*惯。韵文很简单,教学时逐行说出内容,找到规律渗透记忆方法,同时帮助记忆。第一行是数字,全部要求会认;第二行指的是五行,也是渗透国学。为了帮助孩子识字,将文字与事物相联系,分别出示图片帮助识字。为了丰富孩子对字的.理解,加强积累,我让孩子分别进行了扩词。虽然有错误的,但也予以了及时的纠正;第三行中的天地分别在上、下,帮助孩子从已有的生活体验识记这两个字;第四行中日月和古今相对,对于“古今”学生不好理解,我用古代对弈图和学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的照片帮助孩子理解。本节课还有一个重点就是熟读成诵,教学时运用多种形式朗诵,如齐读、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同桌读帮助孩子熟读成诵。

  一年级小学生刚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惯的培养,整堂课不断的提醒孩子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以及课堂常规。好*惯不是一蹴而就了,需要长期坚持,适时采取不同的方式帮助孩子纠正。

  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目标定位需要更精准,教学环节还不够紧凑,课堂整体把控还有待改进,学生学*兴趣在后半节课有所懈怠,缺少一些游戏类的环节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自主识字。《金木水火土》这一课是一篇韵文,它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展示了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因此,在本课的授课中要充分利用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充分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教学。下面我们就结合本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点评。

  一、借助图片识记生字

  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的特点,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而且不稳定,不持久。所以在设计本课学生识记、巩固生字的时候,老师利用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图片,导入到课文的学*,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学*生字,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多识巧学,循序渐进,提高识字效率。

  老师首先让学生观察“金木水火土”五张图片,并且强调“一二三四五”是汉字序号,让学生按照“我想说第几张,是什么?”的句式进行回答,目的是让学生在回答中认识生字,学生回答完老师马上在相应图片上,出现汉字“金木水火土”,学生就能很快的说出独体字的字义,进一步理解“金木水火土”的意思。这样图文结合的认字方法,让学生从视觉上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激发了学生识字与生活相结合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生活识字,借助图片识字,增强学生对生字的认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在观察图片的时候,能够将图片的内容准确的表达出来,一个字代表一种事物,世界万物都离不开“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组成,让学生产生了对世界探究的兴趣,这也告诉老师们,我们的识字,不要仅限于识字本身,更重要的生字背后要告诉学生的字的意义。更是很好的`完成了让学生认读生字的教学目标。

  二、多种方式诵读识字

  创设情景,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境中进行生字的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中,体现学生识字效果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我们要让学生将认识到的生字,用到阅读中,用到生活中,老师就要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生字在词、在句中的韵味。因此本课老师在学生诵读上采取了多种方式,采用老师示范读生字,学生跟读;学生自读、男女生读,一人领读其他人跟读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去读课文,增加了趣味性,避免了枯燥。也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生字带给阅读的快乐。尤其,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况下复*生字之后,再读课文,齐读、拍手读,重读最后一个字,感受声调和韵律最后加入动作读,到最后熟读成诵,一气呵成!达到让学生在诵读中进行识字,巩固生字的教学目标。

  三、游戏中巩固识字

  汉字的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认字也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反复出现中巩固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巩固生字,在生字的反复呈现与识记中不断深化识字,老师还设计了给“苹果树挂苹果”的小游戏,采用这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将学*方式游戏化,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生字。“游戏环节”的设置,符合儿童爱玩的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学生们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在玩中体验了学*的成功,在学中享受了玩的乐趣。从而可以看出,根据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的特点,适时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借助游戏来复*生字,生动有趣,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爱学的活动,提高识字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告诉老师们,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设计有效的游戏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倾听意识,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巩固识字。

  四、明确步骤练写字

  在这节课中,开始让学生拿笔写下小学一年级的第一个汉字,正确的坐姿,执笔方式,认识田字格,学会写字的方法,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本课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写字姿势达到了标准教学,时时提醒。让学生能够努力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这节课也是为老师们作出一个提醒,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写字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写字*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做到让学生从第一笔写字开始,就对自己写字严格要求。在本课中,老师对“一看二写三对照四修改”的书写要求,做了非常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认识田字格的基础上,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准确下笔书写,认真比较,仔细修改。很好的完成了写字这一教学重难点。

  纵观本节课,老师不仅让孩子理解“金木水火土”背后的内涵,了解自然文化,也强化了语言的趣味性与艺术性,还将单纯的识字训练变为快乐的认读学*。这样的教学,汉字就活起来了,学生不仅识记了这个字,还理解了文字的本意及课文主要情感基调,提升了核心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这本课还有不足之处,教学环节不够紧凑,课堂整体把控还有待改进,学生学*的兴趣浓厚但是回答问题缺少了规范性。这也提醒老师们的识字教学,要基于语感和内涵的核心素养,改变传统的简单枯燥的教学方式,构建积极、有效、多样化识字的方式。要有从“简”到“繁”的转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 3

  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学*汉字是比较有难度的。写好汉字是语文学*的根本保证,所以从学*田字格开始,教会他们如何正确运用田字格来规范写字是很重要的。我想了很久,决定用田字格儿歌来帮助学生熟记田字格的用法,这样不至于让学生一开始就觉得枯燥乏味儿,对语文学*失去了兴趣。这个方法很实用,学生在课堂上都跟着我一遍遍念田字格儿歌,在他们下笔的时候我也反复强调田字格儿歌,并且在他们写的时候就巡回检查,及时纠正,而不是等到写完了再一块儿检查,这样避免了错误*惯的养成。

  在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会,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跟着我的引导,开动大脑。

  在识字方面,我会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在能够认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自主识字。《金木水火土》这一课是一篇韵文,它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展示了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因此,在本课的授课中要充分利用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充分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教学。下面我们就结合本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点评。

  一、借助图片识记生字

  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的特点,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而且不稳定,不持久。所以在设计本课学生识记、巩固生字的时候,老师利用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图片,导入到课文的学*,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学*生字,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多识巧学,循序渐进,提高识字效率。

  老师首先让学生观察“金木水火土”五张图片,并且强调“一二三四五”是汉字序号,让学生按照“我想说第几张,是什么?”的句式进行回答,目的是让学生在回答中认识生字,学生回答完老师马上在相应图片上,出现汉字“金木水火土”,学生就能很快的说出独体字的字义,进一步理解“金木水火土”的意思。这样图文结合的认字方法,让学生从视觉上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激发了学生识字与生活相结合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生活识字,借助图片识字,增强学生对生字的认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在观察图片的时候,能够将图片的内容准确的表达出来,一个字代表一种事物,世界万物都离不开“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组成,让学生产生了对世界探究的兴趣,这也告诉老师们,我们的识字,不要仅限于识字本身,更重要的生字背后要告诉学生的字的意义。更是很好的完成了让学生认读生字的教学目标。

  二、多种方式诵读识字

  创设情景,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境中进行生字的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中,体现学生识字效果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我们要让学生将认识到的生字,用到阅读中,用到生活中,老师就要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生字在词、在句中的韵味。因此本课老师在学生诵读上采取了多种方式,采用老师示范读生字,学生跟读;学生自读、男女生读,一人领读其他人跟读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去读课文,增加了趣味性,避免了枯燥。也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生字带给阅读的快乐。尤其,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况下复*生字之后,再读课文,齐读、拍手读,重读最后一个字,感受声调和韵律最后加入动作读,到最后熟读成诵,一气呵成!达到让学生在诵读中进行识字,巩固生字的教学目标。

  三、游戏中巩固识字

  汉字的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认字也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反复出现中巩固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巩固生字,在生字的反复呈现与识记中不断深化识字,老师还设计了给“苹果树挂苹果”的小游戏,采用这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将学*方式游戏化,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生字。“游戏环节”的设置,符合儿童爱玩的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学生们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在玩中体验了学*的成功,在学中享受了玩的乐趣。从而可以看出,根据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的特点,适时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借助游戏来复*生字,生动有趣,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爱学的活动,提高识字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告诉老师们,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设计有效的游戏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倾听意识,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巩固识字。

  四、明确步骤练写字

  在这节课中,开始让学生拿笔写下小学一年级的第一个汉字,正确的坐姿,执笔方式,认识田字格,学会写字的方法,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本课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写字姿势达到了标准教学,时时提醒。让学生能够努力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这节课也是为老师们作出一个提醒,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写字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写字*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做到让学生从第一笔写字开始,就对自己写字严格要求。在本课中,老师对“一看二写三对照四修改”的书写要求,做了非常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认识田字格的基础上,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准确下笔书写,认真比较,仔细修改。很好的完成了写字这一教学重难点。

  纵观本节课,老师不仅让孩子理解“金木水火土”背后的内涵,了解自然文化,也强化了语言的趣味性与艺术性,还将单纯的识字训练变为快乐的认读学*。这样的教学,汉字就活起来了,学生不仅识记了这个字,还理解了文字的本意及课文主要情感基调,提升了核心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这本课还有不足之处,教学环节不够紧凑,课堂整体把控还有待改进,学生学*的兴趣浓厚但是回答问题缺少了规范性。这也提醒老师们的识字教学,要基于语感和内涵的核心素养,改变传统的简单枯燥的教学方式,构建积极、有效、多样化识字的方式。要有从“简”到“繁”的转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 5

  《金木水火土》这一课是一篇韵文,它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展示了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因此,在本课的授课中要充分利用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充分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教学。下面我们就结合本课的教学,进行的反思。

  一、借助图片识记生字

  首先让学生观察“金木水火土”五张图片,这样图文结合的认字方法,让学生从视觉上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激发了学生识字与生活相结合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生活识字,借助图片识字,增强学生对生字的认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在观察图片的时候,能够将图片的内容准确的表达出来,一个字代表一种事物,世界万物都离不开“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组成,让学生产生了对世界探究的兴趣,这也告诉老师们,我们的识字,不要仅限于识字本身,更重要的生字背后要告诉学生的字的意义。更是很好的完成了让学生认读生字的.教学目标。

  二、多种方式诵读识字

  本课我在学生诵读上采取了多种方式,采用老师示范读生字,学生跟读;学生自读、男女生读,一人领读其他人跟读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去读课文,增加了趣味性,避免了枯燥。也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生字带给阅读的快乐。尤其,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况下复*生字之后,再读课文,齐读、拍手读,重读最后一个字,感受声调和韵律最后加入动作读,到最后熟读成诵,一气呵成!达到让学生在诵读中进行识字,巩固生字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仅让孩子理解“金木水火土”背后的内涵,了解自然文化,也强化了语言的趣味性与艺术性。

  当然,这本课还有不足之处,教学环节不够紧凑,课堂各个环节不够连贯,课堂整体把控还有待改进。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3篇(扩展3)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2篇

  《少年闰土》一文,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划出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我在教学时,引导孩子从“看瓜刺猹”这一事件入手,通过品读闰土和“我”的对话来感受“看瓜刺猹”的有趣以及闰土的勇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句子所描绘的情境,知道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情节是事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为后面的扩写环节做好铺垫。然后用形象的课件再次把学生带入情境当中,同时也是辅助学生背诵该段落的一种手段。我觉得孩子们在经过品读和形象感受之后,能背下来的人挺多的。这个办法较好。

  “雪地捕鸟”这一事件比较简单,我花的时间就相对较少,我只是抓了其中的几个动词,在学生稍稍品读之后,利用几个动词把事件串连起来,不少孩子也能当场背下来果较好。

  我这节课的第三个任务是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硬邦邦地要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我想有点难度,于是我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再对比一下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了。

  我教学的第四步是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学生从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中了解了闰土。如“紫色的圆脸”可以看出他生活在海边,经常被海风吹,太阳晒,从“头戴一顶小毡帽“可以看出他生活在江南一带,“项戴一个银项圈”可以看出他的父亲非常爱他。这个环节也是为扩写做铺垫的。

  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都能从这些外貌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在老师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说明外貌描写得传神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根本,孩子们把从文本中学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因此,这节课我把时间挤了出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现学现写——仿照“看瓜刺猹”扩写“海边拾贝”或“看跳鱼儿”,要求写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文特点,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及时让学生模仿,使语言运用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今天一早,我们来到面积不大却极具现代气息的莞师附小,总得来说比较紧张吧,因为外出研修实践课之“同课同构”,我要上一节,这节就是昨天大家一起构思的人教版十一册《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一文,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划出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上课的班是东莞师范附小六(2)班,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我一开始就与同学玩起猜一猜的游戏,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跟鲁迅有关的信息,让学生猜这个大文豪是谁?学生很快便知道我要介绍的是本单元中要重点认识、了解的鲁迅。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出乎我的预料,甚至连“弃医从文”等个别学生都了如指掌。佩服中也暗喜,学生底子过得去。从鲁迅引入闰土,再讲本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闰土。这里我发现同学的情绪还没调整好,便问一学生“少年指多大?”

  “十一二岁,跟我差不多年龄。”

  “理解得十分正确,你告诉老师你的名字是……”

  “??成”

  “再大声告诉同学们。”

  “张伟成。”

  “同学们鲁迅称闰土为少年闰土,会叫他为……”

  “少年张--伟--成”

  “我们都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少年’,然后大声告诉在座的专家老师,好不好?”

  “好!少年……”学生们都露出的欢乐的笑容,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明白文中鲁迅刻画的是少年时候的闰土,不是中年或老年时候的闰土。然后我就导引检查学生预*:“少年好啊,少年可爱,少年可畏,少年可贵。我们要珍惜少年时光认真学*,快乐生活。否则便会:少壮不努力,……(生:老大徒伤悲),那老师来检查你学*是否认真,昨晚回去按老师要求预*了课文的,请举手!”唰一声,全班五十多只小手高高举起……

  我先检查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显示于屏幕上,以红体字显示字及拼音,生读之后,便去掉拼音,让学生读有关句子。然后挑选几个难一点的段落(1/10/16节)指名读,检查是否读正确读顺,几个难的段落学生都没问题,相信其它段落也能读通顺。这样真正做到长文短教了。

  然后从本单元要求以事表人入手,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朗读,充分理解大文豪鲁迅的语言文字的艺术。解读“看瓜刺猹”语言文字,让学生由语言文字到情感朗读再回到语言文字上来,首先让同学观察文中第二幅图,明白图中谁为闰土,谁为鲁迅,闰土讲得怎样(绘声绘色、眉飞色舞、手舞足蹈),鲁迅怎样听(津津有味),旨在让学生进带着此般投入角色朗读。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我强调要轻读,要不猹会跑掉的,刺不到,并指导学生对话时可以伸出一个手指于嘴边做手势,使学生领会读时声息的控制体现人物的情感。然后要求他们推荐班中读书最好的同学分角色对话……其他同学练对话……

  最后一个环节是指导学*第一段,背诵第一段。我设计一个梯度背诵,首先我配乐背诵带入情景,然后学生自由感情朗读,我接着师生合作读,师带学生读部分不显示,学生试填空读,最后学生看图试背,这样下来,全班学生基本都能背下这段了……

  一节下来,我深深体会到自己在指导读方面明显不够深入,未能较好组织学生读好语言文字,让学生从“文字---情感---文字”如指导学生读“月亮下”一段时可以问“闰土,你怎么知道猹在咬瓜?”“你为什么要轻轻走过去?”“你为什么要读轻声?”自然学生就能读得入情入境……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下面,笔者以小语第十一册《少年闰土》一文第四段为例,具体阐述学、思、乐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一、学的落实。

  本单元读写例话是:抓住人物特点写具体。整个课堂应围绕指导写作来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学文,而且更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写文的。教学《少年闰土》第四段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动作、鸟名、天气三个方面来写雪地捕鸟之后,可总结:作者正是这样抓住闰土的特点,借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用词准确,使人觉得闰土的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是真实可信的。接下来在学*看瓜刺猹之前,可提示学法,使学生能够学法迁移。学完看瓜刺猹,教师再小结:作者抓住猹的凶猛伶俐与闰土的勇敢机智这对矛盾(猹越是凶猛越显示出闰土的勇敢;猹越是伶俐越显示出闰土的机敏),通过具体准确的动作描写,再次使人觉得闰土的勇敢和机敏是真实可信的。

  二、思的落实。

  有句教学名言是: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这里跳即是思维运动的形象比喻。但思得有动力,这个动力就是疑。明代陈献*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翻觉悟一翻长进。古人提出的治学过程是:无疑有疑无疑。这种以科学批判为根据的质疑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堂课上得好不好,重要标志之一就看课堂上产生多少问号,以及这些问号的质量高不高。例如,教学雪地捕鸟时,师问: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为什么?生答:大雪下了,作者就可以让闰土带他去捕鸟。本来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师又追问:为什么要大雪下了才可以去捕鸟?从而理解:大雪下了,鸟儿无处觅食。鸟儿饿了几天,饿急饿慌饿昏了头,饥不择食,所以冒险来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又如教学看跳鱼儿时,师问:两个脚后面的省略号在这里指什么?生答:指闰土还讲了很多话。师又追问:讲了什么话?这一下学生愣住了,一时答不上来。作为一堂县级公开课,这样的情景是尴尬的。但这位教师并不着急,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当学生们读到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内心感叹: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顿然领悟,这里的省略号应当指闰土还讲了很多希奇的事。否则,课文仅叙述四件事,怎能说是无穷无颈呢?这样,以疑激思,以读代讲,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有疑、解疑,方能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三、乐的落实。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语言文字演化成色彩鲜明的画面。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其中,你听轻而短;啦啦地响了轻而缓;轻轻地走去的轻轻蹑手蹑脚地;它不咬人吗?提心;有胡叉呢果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中看见猹了和你便刺之间几乎不停顿,且你便刺紧而促。同时,课文中月亮地下四个字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体会语言文字的简约美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柔和美妙的月光洒满海边的沙滩,沙滩上的西瓜地里。月亮地下四个字就把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如此丰富深刻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简直是一幅鲜明的画,一首简练的诗!教师指导得法,学生自然兴趣大增。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我们的教学过程也要体现这样的特点。“教案设计一”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由扶到放:

  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开始,通过提问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

  作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闰土,认识闰土,了解闰土的特点。悟出方法后,自己学*理解捕鸟、拾贝壳、看跳鱼儿三件事,在读、想、评、议的主动学*实践中领悟并得到语文知识、学*方法和思想内容,体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训练过程。

  2、启发想象: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从而利于学生掌握人物的特点。

  3、体会感情:

  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读写结合: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并带动思考·练*4的指导,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的设计点都得以落实,教学重点完成得很好;教学难点也得到很好的突破。但整堂课存在以下不足:

  1、顾及教学目标是否如愿完成,对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也读得不够精彩。

  2、教学过程中略*铺直叙,精彩地方不够精彩,正如小说中得高潮部分还未能呈现出来一样。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突破的。

  上午进修来指导,匆匆赶往教室上第四节时学生已在齐读课文。于是,等待,于是,顺势而学。第一课时《少年闰土》充实愉悦,还是上课的感觉好!

  顺着读书“发问”,读着这篇文章,不难看出少年闰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在你的生活中,哪个伙伴给你留下深刻的、难以忘怀的印象呢,你的脑海里顿时出现的画面是什么,说说?(为“仿写”作一铺垫)

  顺着人物“导学”,从文中走出来,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初识鲁迅”;了解本单元的“主人公”;了解本单元“任务”展开学*。

  顺学而导,解开疑惑。本课最有收获莫过于此。呈现了学生几个精彩的画面:一是关于整体感知,关于分段,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头尾分,中间一部分的三部分式;一种是中间再分为两段的四部分式;还有一种就是中间再分的五部分式。我不急于告知,继续发问,具体写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四件,梳理,不难)藏在课文的哪些段落(6——16),单列会不会好点,有的学生点头了;于是就剩下四部分和五部分的纠结了。至于介绍背景要不要单列,看看题目,写背景为的是写我和闰土的相识,合在一起为好。全体同学释然。导学成功!

  二是关于第一自然的学*,这个“凤头”,学生学出了味道,倒叙的手法,一看便知,怎么写的内容值得品味,于是带着学生“找寻”,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人,写得真好,读,再读!直接再切入第五自然段,外貌的描写,又能读出什么信息(健康可爱、家里的宝贝、作者抓了特点)说得真好,读,再读!

  三是关于背景的介绍,删除会有什么后果?让学生还是读、找。很多信息就得以呈现,“我”的身份是“少爷”;“大祭司值年”的“郑重”;“忙月”的意思。

  学贵有疑,喜在释然。几个环节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对“小说”这一文体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颜老师执教的《少年闰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来了无尽的思索与诸多的收获。她所上的这一堂课,是一堂实实在在却又充满智慧与激情的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我觉得,这堂课值得我学*的东西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我外貌入手,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一上课,颜老师就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通过“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明晃晃的银项圈”等词句了解少年闰土的外貌,并初步感受他的形象特点,为理解全文奠定了基础。

  二、读中品悟,有声有色。

  琅琅书声贯穿课堂始终,且形式多样。学生们一句句、一行行、一遍遍地读着,读着,仿佛一位天真、朴实、勇敢、机灵的农村少年就在我的身边,仿佛闰土那逼真生动的话语就在我耳旁……我相信学生们这样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更会沉醉其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三、抓住中心句,体会人物特点。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这句话既是文章内容的枢纽,又是“我”情感的枢纽。颜老师把它作为一个突破口,引导学生探幽览胜,渐入佳境。她从“希奇”入手,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归纳四件希奇事,再提出哪件事给“我”的印象最深?从中你知道了闰土是个怎样的农村少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就这样,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品析词句,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我”的形象文章并未用语言文字直接说明,但“我”暗中却无时不在和闰土进行着比较。颜老师因此精心设计了一次小练笔:写一写“我”的样子。这不仅填补了学生认识上的空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做到了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学*写法,提高写作水*。

  然而,我觉得有些遗憾的是,可能由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导致学生对“我”的思想波动以及个别重点句子的理解似乎还不够,比如:“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总之,这堂课体现了崔峦老师所提倡的“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读思议练重实践”的教学理念,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为我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

  之所以选择《少年闰土》这篇经典文章作为三级教研活动的教材,是因为以前也上过这篇课文。当然,专家们也经常在上这篇课文,而且各显神通。但作为教材,我们无法逃避,每一课都是教学的内容,而我喜欢挑战自己,所以还是选择经典课文上。

  以前每次上都留下很多的遗憾。虽然每次都进行了预设,对教材设计做了较长时间的思考,也参考了不少的教案设计,但到实际上课了,依然会出现这样那样预想不到的情况,这次也不例外。

  第一课时我按如下的内容进行教学:

  1、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2、出示课题,创设情景(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再让他们找出与图片相关的内容。朗读,初步感受闰土形象;

  3、再找出文中具体叙述“看瓜刺猹”(图片)的内容,深入阅读,感受闰土的机智勇敢,知识丰富,聪明能干。这部分内容的学*,我立足于让学生会讲这个故事,从正确(读准生字)到流利,从流利到领会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讲),循序渐进。先是师生合作,再生生合作,激发学生讲故事的兴趣;

  4、由这个故事延伸到其他三个故事。因为讲述第一件事落实比较到位,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因此,第二、三、四件事,大部分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讲述着,连*时从不举手的学生(后进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手。尽管事情比较简单,但我觉得课堂教学的成功因素之一应该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吧?这也是我本节课的意图所在——学生都会讲四件希奇事,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这部分的学*也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内容,认识闰土,感受“我”对闰土的佩服之情。

  5、由此及彼,闰土的见多识广反衬“我”的孤陋寡闻。于是我又设下问题:“我”不知道什么?“我”素不知道什么?“我”并不知道什么?三个问题的设计,对学生来讲有点难(问题的提出有点突然)。但我的意图是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四件希奇事,或者文中讲到的相关内容(“我”不知道闰土讲的希奇事,“我”并不知道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答案是宽泛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我”对闰土的敬佩,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为学*“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作铺垫。

  但因为我在指导上的不明确而让学生无从回答,尽管有几位学生讲到了上面的内容,但有点底气不足。所以“啊”字的朗读,学生还是没能读到预想中的效果(“我”这一叹,叹出的是什么?羡慕、敬佩、不满、向往……)6、结课:再次回顾“我”印象最深的画面——文中插图,朗读文字、背诵。

  总之,回顾一节课的教学,感觉基本目标达成了,但在具体指导学生学*上还是漏洞百出,有点手足无措,特别是各个环节的衔接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还是不够扎实,有时甚至忘记下个环节的内容。原因还是*时疏于对教材的钻研,对教材认识肤浅,教案设计过于简单。

  回想*时每一节课都是匆匆忙忙地应对,仅仅是出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已。就像媒体的运用也感到陌生无比,虽然只是几张幻灯片,但因为*时不用,所以难得用一次也是无法与课堂教学进程协调好。如果*时也能经常运用,效果应该还要好许多。一切有待自己再努力了,因为我相信,只要努力总会有进步——这也是我经常对学生讲的话,也适合用来鼓励自己吧!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人物描述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述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首先,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学生找出来后,我用课件战士了少年时代的闰土的形象,经过读句子看画面,然后进行讨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很快学生归纳了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生活在海边的农村孩子。这时,我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述中体会出来。?“课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要求学生先看课文,找出一些关键的词句来,我又用课件展示了书中的插图,学生很快总结了“我”的外貌——“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

  在临下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以教师为模特,把教师的外貌写出来。要求抓住特点进行描述,没有见到教师的人,也能经过你的描述认识,此时学生便饶有兴趣地理解这一课外作业。并且有的同学还写了班级中的小伙伴,为此我们还举行的一个“你写我猜的大行动”呢!我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只要经过*时的读写训练,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我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便能得到提高。

  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范文五

  《少年闰土》这一文是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作者采取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刻画出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海边的健康少年。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步步突出重点,慢慢解决难点。重点是文中闰土所讲的四件事,其中雪地捕鸟、瓜地刺猹详写,海边拾贝、潮汛看跳鱼儿略写。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首先我导入课题,经过上节课的学*明白了,闰土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出示课件,闰土和我不一样之处,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很快就说出来了,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总结出闰土是一个朴实天真、聪明能干的健康少年。这么可爱的少年多么讨人喜欢,课文中的我为什么喜欢他,同学们很快就能说出,因为闰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快速的读课文,找一找有那几件事。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这几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闰土、认识闰土,用自我的真情实感来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

  我在教学时,“雪地捕鸟”这一事件虽然比较简单,单我花的时间不少,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找出闰土捕鸟的几个动作,经过我亲切地启发,一遍又一遍的引导朗读,在学生反复品读之后,利用几个动词把事件串连起来,让学生体会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有见识的少年。教学中,我很注意在联系中理解资料,体会感情,使学生对闰土的认识逐步完善、深刻、整体化。教学中,我也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系,在联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恰如其分地渗透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的训练;还很注意文章的资料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使学生到达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体认识的境界。

  我这节课的第三个任务是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硬邦邦地要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我想有点难于是我采用比较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发挥自我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再比较一下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我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了。

  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1、整堂课的容量安排显得有点大,因为容量过大,导致后部分“话别”的教学任务没有很好的落实。

  2、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对“话别”部分,分主角想象表演没有落实到位。

  3、教学中注重点词语理解渗透得还不够。

  这节课上完后我有一些体会: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资料共享*台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3篇》(https://www.unjs.com)。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餷”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餷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的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这一个过度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我在教学时,引导孩子们了解润图告诉我的四件事。从“看瓜刺”事件开始,我品尝了润土与“我”的对话,感受到了“看瓜刺”的乐趣和润土的勇气。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句子中描述的情境,使用图像课件让学生再次进入情境,这也是帮助学生背诵段落的一种手段。我反复引导孩子们体验当时的情况,从而感受到飞跃大陆的智慧和勇气。我想很多孩子在阅读和想象之后都能背诵。这种方法比较好。

  雪中抓鸟的活动相对简单,我花的时间相对较少。我只是抓住了几个动词。在学生们读了一点之后,我用了几个动词来连接事件。许多孩子可以当场背诵。结果更好。少年跃进地教学反思。

  我在这门课上的第三项任务是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像我一样在院子里高墙的四个角落看到天空。我认为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有点困难,所以我用比较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们理解;什么是“我”当我在跳跃的土壤里看到瓜果和荆棘,在雪地里抓鸟,在海滩上摘贝类,看潜水鱼时,我该怎么办?孩子们运用他们的想象力。有人说:";我”有人说,这可能是火上浇油;我”可能是在读四书五经,而其他人会这么说“我”可能在背诵古诗。我认为他们有道理。通过比较《飞跃之地》和《我》的生活,学生们自然会理解为什么作者说他只能看到“天空的四个角落”,而“啊”这个词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也很容易解决。

  本单元的培训重点是“理解关键句子的深刻含义”。如何体验,在这节课的教学之后,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反复学*教材,真正与课文相结合,然后仔细设计各个环节,层层介绍,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在试讲期间,学生们不理解“啊”的含义。经过反复思考,我分解了这个难点,精心设计了一个梯度链接,即首先让学生回忆起leap soil讲述的新事物,然后将其与“我的”生活进行比较。学生们会突然意识到,“啊”一词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跃进土壤的钦佩和羡慕,也反映了对自我生活的不满和厌恶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伴着铃声,一堂《少年闰土》的公开课结束了,随之,这节课的反思也开始了。《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文章,我在教学之后许多思绪随之而来,诸多的“不足”与“不错”在心里交织。静下心来理出几点作为自己今后教学的借鉴: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3篇(扩展4)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9篇

  之所以选择《少年闰土》这篇经典文章作为三级教研活动的教材,是因为以前也上过这篇课文。当然,专家们也经常在上这篇课文,而且各显神通。但作为教材,我们无法逃避,每一课都是教学的内容,而我喜欢挑战自己,所以还是选择经典课文上。

  以前每次上都留下很多的遗憾。虽然每次都进行了预设,对教材设计做了较长时间的思考,也参考了不少的教案设计,但到实际上课了,依然会出现这样那样预想不到的情况,这次也不例外。

  第一课时我按如下的内容进行教学:

  1、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2、出示课题,创设情景(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再让他们找出与图片相关的内容。朗读,初步感受闰土形象;

  3、再找出文中具体叙述“看瓜刺猹”(图片)的内容,深入阅读,感受闰土的机智勇敢,知识丰富,聪明能干。这部分内容的学*,我立足于让学生会讲这个故事,从正确(读准生字)到流利,从流利到领会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讲),循序渐进。先是师生合作,再生生合作,激发学生讲故事的兴趣;

  4、由这个故事延伸到其他三个故事。因为讲述第一件事落实比较到位,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因此,第二、三、四件事,大部分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讲述着,连*时从不举手的学生(后进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手。尽管事情比较简单,但我觉得课堂教学的成功因素之一应该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吧?这也是我本节课的意图所在——学生都会讲四件希奇事,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这部分的学*也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内容,认识闰土,感受“我”对闰土的佩服之情。

  5、由此及彼,闰土的见多识广反衬“我”的孤陋寡闻。于是我又设下问题:“我”不知道什么?“我”素不知道什么?“我”并不知道什么?三个问题的设计,对学生来讲有点难(问题的提出有点突然)。但我的意图是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四件希奇事,或者文中讲到的相关内容(“我”不知道闰土讲的希奇事,“我”并不知道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答案是宽泛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我”对闰土的敬佩,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为学*“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作铺垫。

  但因为我在指导上的不明确而让学生无从回答,尽管有几位学生讲到了上面的内容,但有点底气不足。所以“啊”字的朗读,学生还是没能读到预想中的效果(“我”这一叹,叹出的是什么?羡慕、敬佩、不满、向往……)6、结课:再次回顾“我”印象最深的画面——文中插图,朗读文字、背诵。

  总之,回顾一节课的教学,感觉基本目标达成了,但在具体指导学生学*上还是漏洞百出,有点手足无措,特别是各个环节的衔接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还是不够扎实,有时甚至忘记下个环节的内容。原因还是*时疏于对教材的钻研,对教材认识肤浅,教案设计过于简单。

  回想*时每一节课都是匆匆忙忙地应对,仅仅是出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已。就像媒体的运用也感到陌生无比,虽然只是几张幻灯片,但因为*时不用,所以难得用一次也是无法与课堂教学进程协调好。如果*时也能经常运用,效果应该还要好许多。一切有待自己再努力了,因为我相信,只要努力总会有进步——这也是我经常对学生讲的话,也适合用来鼓励自己吧!

  这节课上完后我有一些体会: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餷”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餷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的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这一个过度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少年闰土》一文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教学时我抓住人物描写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训练十分有效。

  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后,小组进行讨论:“你觉得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他是一个住在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他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壮、可爱的农村孩子。学生认识到: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此时我抛砖引玉:“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学生想象的积极性顿时高涨。“我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这时请学生有条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征,并写下来。

  读写结合起来,既使学生动口动手,又养成了读写的*惯,一举两得,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培养。

  《少年闰土》这篇文章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远,而且篇幅较长,理解起来比较难,我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从学生对文章中闰土讲的事情感兴趣这一点入手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纵观整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亮点一:本课的读做得比较到位,不仅表现为方式的多样性:浏览、默读、引读、表演读等,更表现在方法的指导上,尤其是“看瓜刺猹”的对话,我采用语言创境、体验创境让学生入文本、品稀奇、享趣味,在读中感悟,完成对人物的整体认识。

  亮点二:难点的突破上有创新。关于“四角的天空”我创设了一个有效的情境,即:想象闰土在干那些稀奇事的时候,“我”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在对比中、在想象中,轻松地让学生理解到“我”的生活天地狭窄,进而揣摩到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

  亮点三:课文插图的巧妙运用。“月下看瓜刺猹”图三次出现,让学生看图学文悟情,而“两人聊天图”营造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节课也同样存在一些缺憾:

  缺憾一:课堂中学生个性化的思维空间还没完全打开,没有得到更大的发展,特别是生生之间没有广阔的交流。

  缺憾二:因为时间的关系“四角的天空”定位较浅,在“我”与闰土进行对比后,如果再让学生回扣对“四角的天空”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这样学生获得的感悟就比较深刻。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遗憾才要不断反思,我希望自己在反思中能获得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水*更上一层楼。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

  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

  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去了解一个人:少年闰土。了解一个人要和他交往,你准备怎么预*课文?

  生1:读课文查不懂的词。

  生2:难写的字抄一遍。

  生3:回答课后问题。

  ……

  师:看来预**惯很重要,能把课文读下来吗?

  生读课文。

  师:多媒体出示:

  字:

  捏 缚 贼

  词语:

  胯下 颈上 允许 毡帽

  句子:

  1、他是能捕捉小鸟雀的。

  2、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不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且很凶猛。

  师:第2句用两个“──”分成了3部分,找三个同学来读读。

  生读课文。

  师:读通课文是第一步,读懂课文是第二步,通过自己学*能了解哪些情况说一说。

  生:闰年生的,五行缺土,所以叫闰土。

  生:知道闰土只有十一二岁。

  生:闰土家境贫寒。

  生:闰土知道许多我不知道的事,捕鸟,看跳鱼儿……

  师:你看我们自学课文读课文可能只知道一点两点,但通过交流就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你们想不想深入理解课文?要想深入的了解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应该读哪部分呢?请你提一个建议。

  生:因为课文说的是少年闰土,我想应该从闰土的样子和闰土做什么事读起。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既然同学们这样建议,我们就从学学闰土的样子和做什么事入手。请你大声读一读。

  生读。

  师:通过刚才这位同学的读,你们一边听一边画,你们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闰土是个可爱的孩子。

  生:比较淳朴的农村孩子。

  师:怎么淳朴?

  学生读:他头上戴一个…

  生:我觉得他是个又瘦又高的孩子。

  师:没有他的外貌啊?

  生:看图感觉的。

  生:他很害羞。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请读一下。

  生:从他见人很怕只是不怕我。

  生:闰土是一个朴素的孩子。

  生: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因为他有紫色的圆脸,黑黑的感觉,就觉得他很健康。

  师:同学们通过读把外貌读出来了。下面我们来学学闰土讲了几件事。先自己读一读,读的时候还有任务呢,看看你们能不能按顺序理一理闰土心中都有哪些新鲜事?

  学生自读。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按顺序理一理闰土心中都有哪些新鲜事?

  生:第一件事是捕鸟,第二件事是捡贝壳,第三件事刺猹,第四件事是看跳鱼儿。

  师:你的概括能力很好。你们归纳几件?

  生:四件。

  师:只有四件吗?欢迎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生:他有很多新鲜事,只是没有时间表达。

  生:闰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说不完做也做不完的。

  师:这位同学很会读书,找出一个词无穷无尽。其他同学呢?

  生:闰土是一个会发现的孩子,我们身边有很多稀奇事,在于你会不会发现。

  生:闰土是一个快乐的孩子。因为在那里有些少爷每天被关在家里,没有到外界看到过跳鱼儿,刺过猹,所以我觉得他很快乐。

  师:读了这么多无穷无尽的故事,你还想说些什么?

  生:闰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孩子。

  生:闰土是一个既贫穷又不贫穷的孩子。他贫穷是因为他的家境的贫穷,他的不贫穷是他的知识丰富、见识广。

  师:你通过对比说,说得真好。再来读一读第二段,看看对闰土有什么新的认识。读的时候注意用笔画出。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3篇(扩展5)

——一年级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3篇

  教学意图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金木水火土》是一篇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揭示了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即以自然界的5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开拓多种识字的渠道,鼓励学生借助做动作想象、观察直观图片形象记忆、生活中识字以及换一换等方法对汉字进行识记。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识字、写字板块

  (1)识字

  字音方面:

  重点读准*舌音的读音,例如:“三”、“四”可以在语境中正音。

  读准翘舌音的读音,例如“上”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日常用语来识记。

  字形方面:

  独体字的字形识记,例如“一、二、三”可以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思维,利用“动动手指”的方法识记;“四”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五”可以采用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识记;“上”和“下”借助直观图片在形象记忆过程中对汉字进行区分识记。

  字义方面:

  重点是对“上下”两个方位的区分,通过“放卡片”的游戏活动来了解字义。

  (2)写字

  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执笔写字,执笔方法的掌握是难点,需要一对一地关注、纠正。同时借助朗朗上口小儿歌形式帮助学生养成“先观察后书写”的5步写字*惯。本课4个生字,重点写好“横和竖”,例如“一二三上”都有横,但是长短不一,写法不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写好不同的横。本课新笔画竖,例如“上”,通过动态展示强调运笔的方向。

  2.朗读积累板块

  (1)表达特点分析

  ①文本特点分析

  《金木水火土》渗透了中华汉字文化,体现了汉字规律。可以借助做动作调动想象、换一换、观察直观图片形象记忆、在生活中识字等方法对汉字进行趣味识记。

  ②语言特点分析

  本课是一首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的儿歌小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借助拍手读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感受朗读的节奏美,培养语感,背诵全文。

  课后*题分析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朗读的节奏美,培养语感,背诵全文。

  认识田字格

  课后第二题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讲故事和儿歌方式为学生讲解田字格及书写注意事项,栩栩如生的故事情节,生动的田字格拍手操,激发低年级学生学*兴趣,从而认识田字格。

  二、单元整体架构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巧导入

  1.导言:聪明的耳朵仔细听,小朋友们在诵读什么?(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频)

  2.交流:请问你听清楚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

  3.这节课我们一起学*小朋友们诵读的韵文儿歌,好不好?

  教师范读,随文正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朗读,随文正音。

  过渡:同学们把儿歌读得基本正确了,下面让我们再来把这课的生字宝宝认一认。

  多种方法,随文识字

  1.学*第一行,随文游戏识记。

  你能用小手指表示第一句吗?伸出小手,动一动,边伸手指边跟着卡片数数。(大声朗读并识记一至五生字卡片)

  (1)你怎样又快又准记住这五个字呢?(预设:一二三就像我们的手指)

  (2)你觉得“四”“五”像什么,怎么记?(预设:把“田”里面的十换成儿,就变成了“四”。“五”和“王”特别像,“王”加一小竖就是“五”。孩子也可以编儿歌记忆。)

  过渡:你们说的都很好,其实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识字呢。看,在这些生活场景中,你能找出“五”字吗?(课件出示图片)

  (3)把这五个数字再读一遍。

  2.学*第二行:随文看图识字。

  (1)指名读一读,请你记住这几个字。

  (2)两人互读。

  (3)举行“看图猜字”的小游戏,如果猜到了它们所代表汉字宝宝就大声抢答出来。(课件出示图片)

  小结:“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兄弟叫“五行”,古代的人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这五个兄弟变化产生的,自然界的一切都和它们息息相关。

  3.学*第三行:反义词识字。重点区分“上”、“下”。

  (1)结合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出示汉字“上”、“下”,读一读,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反着的“上”的横在下,“下”的横在上;他们是反义词)知道为什么吗?猜一猜。

  小结:(课件出示图片)“上”的横就像草地一样,树枝、树叶都在地上生长。

  预设2:“下”的横就像土地,划分出的树根长在地底下,往下生长。

  (2)课堂游戏,巩固识字。

  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小手指上,小手指下;

  请小朋友们把“上”字放在语文书上面,把“下”字放在文具盒下面等等。

  (3)师生对读:天地——分上下

  4.学*第四行:对韵中识记。

  (1)齐读:日指的什么?

  “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那么“日”对——(生齐)“月”,“古”对——(生齐)“今”。

  设计意图

  韵文内容简单,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了解,通过借助图片、象形猜字、语境识字、对韵歌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多元化方式,把识字与认识事物、形成概念有机结合起来,在直观形象的游戏里,激发学生认读兴趣,其间教师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夯实识记生字目的,最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促进对课文熟读成诵。

  倾听故事,认识田字格

  过渡:汉字宝宝也有家,你们知道他们住在哪里吗?他们的家就是“田字格”。(出示课件,课件中呈现田字格中的“上”,不是米字格)

  1.这里还有个有意思的故事呢:从前,每个汉字宝宝都拥有这样一亩田,四条边框就是警戒线,无论汉字宝宝笔画多、少,长得胖、瘦,还是简单、复杂,都不能触碰或者超出四条边框线哦,那样太危险了。汉字宝宝们都很听话、守纪律,只要出现就必定站在田字格的“中央”,留出四边空地。(上留天,下留地,左右有空隙。)

  2.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被“横中线”“竖中线”划分出的四个小格,分别是左上半格,左下半格;右上半格,右下半格。现在同桌之间,一人说名称,一人指一指,看能不能准确找到这四个半格。

  (课件呈现田字格,分别标出四个半格的名称)

  设计意图

  以讲故事和儿歌方式为学生讲解田字格及书写注意事项,栩栩如生的故事情节,生动的田字格拍手操,激发低年级学生学*兴趣,促进学生幼小衔接,符合儿童学*心理。

  培养*惯,指导书写

  1.以儿歌形式呈现各方面*惯培养要求。(呈现自编的写字姿势歌、握笔歌、汉字书写歌)

  2.以“看描写比练”为要求,引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汉字“一、二、三、上”。

  3.以“正确、端正、整洁”为三星标准评价。

  活动一:

  师:孩子们,请你仔细看动画,观察田字格中的汉字,大胆想一想你觉得“一”字也是笔画横,它像什么呀?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我觉得两头粗中间细像个大骨头。我觉得“一”字稍微向上翘,像放在肩膀上的扁担,前面低一点,后面高一点。)

  师:你们观察的真细致,看到了笔画横的特点,奖励一颗观察星。

  老师指导演示——体会书写美

  师:神奇动画又要出现了,睁大眼睛这次请你看仔细,汉字“一”是怎么写的呀?(看笔顺)(预设:从左向右,左低右高)

  师:这就是汉字“一”的“笔顺”,跟老师一起伸出小手书空吧。

  口诀——“轻起笔,斜用力,顿笔、回笔要牢记。”

  师:请帮汉字宝宝“一”来看一看,它住在田字格家里的什么位置呢?(预设:它写在田字格中间)

  师:请你还要注意,“一”字宝宝在竖中线左右两边,长度是一样的。

  仿照学*“一”字的方法,学*“二、三”

  活动二:

  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竖”,再通过动态展示强调运笔方法与方向,最后说说占格位置。

  学写生字“上”(写字小老师讲解)

  一看结构:独体字

  二看笔顺:3画(动态呈现)从上到下,先横后竖。

  三看关键笔画:竖写在竖中线上,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下横要长一些。

  学生书写后,教师及时反馈并开展自评与互评。

  评价标准:

  设计意图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关键笔画。在观察时,培养写字小老师进行指导,汉字字形更容易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多种形式读文,认形正音

  1.全班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过程中尤其关注“三四上”的读音,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2.同桌两名同学一人一句顺序读。

  3.一个小组内的同学“开火车读”。

  4.两个小组交替读——四个小组同学随机读——全班打乱读。

  节奏朗读,积累语言

  1.师:孩子们,儿歌我们已经会读了,可是几个汉字宝宝走丢了,谁来帮帮它们?(课件出示学*单)

  此时可采取“趣味游戏牌”的方式,将缺失的生字字卡作为游戏牌,同桌互补依次出牌。

  2.师:生字宝宝都回来了,让我们通过拍手的方式,利用这首节奏欢快的儿歌一起来欢迎他们吧。(师示范拍手读儿歌,学生模仿,继而学生拍手接力,重复拍手诵读)

  3.会背的同学可以把书扣在桌子上,拍手背一背。

  设计意图

  本课是一首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的儿歌小韵文,对于初入小学的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把生字宝宝看作富有生命的群体,借助齐声拍手的形式,调动孩子们参与热情,感受朗读的节奏美,培养语感、背诵全文。

  4.补充积累

  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又藏在下面的词语里了,你还能找到它们吗?谁来读一读,找一找?

  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不三不四五光十色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

  教学意图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金木水火土》是一篇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揭示了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即以自然界的5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开拓多种识字的渠道,鼓励学生借助做动作想象、观察直观图片形象记忆、生活中识字以及换一换等方法对汉字进行识记。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识字、写字板块

  (1)识字

  字音方面:

  重点读准*舌音的读音,例如:“三”、“四”可以在语境中正音。

  读准翘舌音的读音,例如“上”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日常用语来识记。

  字形方面:

  独体字的字形识记,例如“一、二、三”可以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思维,利用“动动手指”的方法识记;“四”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五”可以采用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识记;“上”和“下”借助直观图片在形象记忆过程中对汉字进行区分识记。

  字义方面:

  重点是对“上下”两个方位的区分,通过“放卡片”的游戏活动来了解字义。

  (2)写字

  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执笔写字,执笔方法的掌握是难点,需要一对一地关注、纠正。同时借助朗朗上口小儿歌形式帮助学生养成“先观察后书写”的5步写字*惯。本课4个生字,重点写好“横和竖”,例如“一二三上”都有横,但是长短不一,写法不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写好不同的横。本课新笔画竖,例如“上”,通过动态展示强调运笔的方向。

  2.朗读积累板块

  (1)表达特点分析

  ①文本特点分析

  《金木水火土》渗透了中华汉字文化,体现了汉字规律。可以借助做动作调动想象、换一换、观察直观图片形象记忆、在生活中识字等方法对汉字进行趣味识记。

  ②语言特点分析

  本课是一首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的儿歌小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借助拍手读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感受朗读的节奏美,培养语感,背诵全文。

  课后*题分析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朗读的节奏美,培养语感,背诵全文。

  ◆认识田字格

  课后第二题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讲故事和儿歌方式为学生讲解田字格及书写注意事项,栩栩如生的故事情节,生动的田字格拍手操,激发低年级学生学*兴趣,从而认识田字格。

  二、单元整体架构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巧导入

  1.导言:聪明的耳朵仔细听,小朋友们在诵读什么?(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频)

  2.交流:请问你听清楚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

  3.这节课我们一起学*小朋友们诵读的韵文儿歌,好不好?

  教师范读,随文正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朗读,随文正音。

  过渡:同学们把儿歌读得基本正确了,下面让我们再来把这课的生字宝宝认一认。

  多种方法,随文识字

  1.学*第一行,随文游戏识记。

  你能用小手指表示第一句吗?伸出小手,动一动,边伸手指边跟着卡片数数。(大声朗读并识记一至五生字卡片)

  (1)你怎样又快又准记住这五个字呢?(预设:一二三就像我们的手指)

  (2)你觉得“四”“五”像什么,怎么记?(预设:把“田”里面的十换成儿,就变成了“四”。“五”和“王”特别像,“王”加一小竖就是“五”。孩子也可以编儿歌记忆。)

  过渡:你们说的都很好,其实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识字呢。看,在这些生活场景中,你能找出“五”字吗?(课件出示图片)

  (3)把这五个数字再读一遍。

  2.学*第二行:随文看图识字。

  (1)指名读一读,请你记住这几个字。

  (2)两人互读。

  (3)举行“看图猜字”的小游戏,如果猜到了它们所代表汉字宝宝就大声抢答出来。(课件出示图片)

  小结:“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兄弟叫“五行”,古代的人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这五个兄弟变化产生的,自然界的一切都和它们息息相关。

  3.学*第三行:反义词识字。重点区分“上”、“下”。

  (1)结合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出示汉字“上”、“下”,读一读,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反着的“上”的横在下,“下”的横在上;他们是反义词)知道为什么吗?猜一猜。

  小结:(课件出示图片)“上”的横就像草地一样,树枝、树叶都在地上生长。

  预设2:“下”的横就像土地,划分出的树根长在地底下,往下生长。

  (2)课堂游戏,巩固识字。

  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小手指上,小手指下;

  请小朋友们把“上”字放在语文书上面,把“下”字放在文具盒下面等等。

  (3)师生对读:天地——分上下

  4.学*第四行:对韵中识记。

  (1)齐读:日指的什么?

  “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那么“日”对——(生齐)“月”,“古”对——(生齐)“今”。

  【设计意图】

  韵文内容简单,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了解,通过借助图片、象形猜字、语境识字、对韵歌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多元化方式,把识字与认识事物、形成概念有机结合起来,在直观形象的游戏里,激发学生认读兴趣,其间教师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夯实识记生字目的,最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促进对课文熟读成诵。

  倾听故事,认识田字格

  过渡:汉字宝宝也有家,你们知道他们住在哪里吗?他们的家就是“田字格”。(出示课件,课件中呈现田字格中的“上”,不是米字格)

  1.这里还有个有意思的故事呢:从前,每个汉字宝宝都拥有这样一亩田,四条边框就是警戒线,无论汉字宝宝笔画多、少,长得胖、瘦,还是简单、复杂,都不能触碰或者超出四条边框线哦,那样太危险了。汉字宝宝们都很听话、守纪律,只要出现就必定站在田字格的“中央”,留出四边空地。(上留天,下留地,左右有空隙。)

  2.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被“横中线”“竖中线”划分出的四个小格,分别是左上半格,左下半格;右上半格,右下半格。现在同桌之间,一人说名称,一人指一指,看能不能准确找到这四个半格。

  (课件呈现田字格,分别标出四个半格的名称)

  【设计意图】

  以讲故事和儿歌方式为学生讲解田字格及书写注意事项,栩栩如生的故事情节,生动的田字格拍手操,激发低年级学生学*兴趣,促进学生幼小衔接,符合儿童学*心理。

  培养*惯,指导书写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3篇(扩展6)

——《金木水火土》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基本笔画“竖”。会写“二、三、上”。

  2.理解背诵韵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笔画“竖”并能正确书写。

  2、会正确美观地书写“上”。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巩固认识田字格,指名上黑板前书写“一”。

  2.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设计意图】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用玩游戏的方式复*生字,摆脱了以往刻板单调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性地机械性地认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背诵韵文

  1、把生字放回课文,再读课文。

  读准字音,师要正音,同桌之间可指读,让同桌认读。

  2.师生对读,男女生交换读。

  3.鼓励背诵。(鼓励学生展示读)

  三、指导书写“二、三”,注意“二”的'读音。

  1、上节课,我们学*了笔画“横”,谁来说说写横的要领。今天还要学会写“二、三”两个字。

  2、展示仪出示“二、三”两个字,并引导学生观察异同。

  横有什么不一样?规则:从上到下

  3、生观察后说值得注意的地方。师重点指导横画的长短变化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变化来指导。

  二:书写从上到下,两横上短下长。上横在上半格,下横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三:有三横,横与横之间的间距要相等,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

  4.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5.学生描红,练*

  6.作业展览,评议

  四、指导书写“上”

  1、“上”字里有个新笔画叫“竖”,竖从上到下要写直,中竖中正。不带针尖的,叫垂露竖。师范写,重点讲解写“竖”的要领。

  2、“上”:先竖再横,竖要垂直,第二横从中心点处起笔,稍微向上倾。第三笔是长横。口头组词。

  3、师范写讲解。学生根据课本中的田字格生字书空笔顺。

  4、写字操调姿(师巡纠姿)生描红,再写三个,师巡指导。展示评议。

  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识字:《金木水火土》。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

  读准“三、四、上”的字音。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教学过程:

  一、识字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想听吗?

  2、Ppt播放动画录音,学生倾听。

  3、真好听,你们也想读一读吗?好的,我们来跟着读一读吧,看谁读得最好听。

  4、Ppt播放动画录音,学生跟读。

  5、同学们读得真好听,我们再来读一读。谁能说说儿歌中都有那些事物和数字呀?

  6、学生回答,相机正音。

  (1)ppt:三只小鸡、四只小狗图。看图说话,指导“三、四”是*舌音,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齐读。

  (2)PPT:五只小鸟在天上飞图。看图说话,指导“上”是翘舌音,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齐读。

  7、逐句读。

  (1)PPT逐行出示,师范读,学生跟读。

  (2)齐读儿歌。

  (3)同桌对读。

  (4)分男女生读。

  (5)自由读。

  8、语境诵读

  (1)同学们读得真棒,敢不敢和老师比一比?好,我读一句,你们读下一句,来,开始了。

  (2)你们太帮了,来,拿出你们的小手,我们拍手对读,看谁读得准,读得流利。

  (3)配乐诵读。

  9、 PPT:谁能把课文补充完整?

  一二三()(),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

  日月照今古。

  (1)指名边读边填空,教师出示答案。

  (2)齐读儿歌。

  10、同学们都能把儿歌背下来了,真了不起。现在看同学们认不认识这些字呢?

  (1)随机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上、下”认读,相机正音。

  ①指名认读

  ②开火车认读

  ③男女生比赛读

  ④齐读

  (2)摘苹果,奖智慧星

  PPT动画:苹果树上的苹果上标注认读的生字“一、二、三、四、五、上、下”,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第一次认读正确摘下苹果,奖励一颗智慧星。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11、小结

  同学们真棒,这些字大家都认识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写一写他们吧。

  二、写字

  1、认识田字格

  PPT出示田字格,师:它是我们写字的小助手,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田字格,借助动画演示,配“田字格拍手歌”学生边听边看边记忆。

  2、大家认识了田字格这个新伙伴,下面老师再来给大家介绍两个新朋友。

  (1)首先我们来认识第一个新朋友。

  (2)讲解:*字又叫作方块字,它由一笔一笔的笔画组成,每个笔画都有自己的名称。引导学生说一说“一、二、三”中的笔画。跟读笔画名称“横”。

  (3)PPT课件演示笔画“横”。

  3、学写“一、二、三”

  (1)PPT出示田字格中的“一、二、三”

  (2)动画演示写字姿势,教师讲解,学生跟学,师纠正。

  讲解:执笔时大拇指和食指脸对脸,中指指节抵后面。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写字要一笔一笔写。

  (3)动画演示“一、二、三”的书写,学生观察;再次演示,学生跟着书空。使学生了解写字时笔顺是有规律的:从上到下。

  (4)师范写“一”,边写边说书写横的要领。学生观察后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指导。PPT互动展示写得好的字,点评,给予鼓励。

  (5)师范写“二”,边写边说书写横的要领。强调上横短,下横长。学生观察后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指导。PPT互动展示写得好的字,点评,给予鼓励。

  (6)师范写“三”,边写边说书写横的要领。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比较三横的长短有区别,强调中间一横最短;三横之间要等距。

  (7)学生练*写“一、二、三”,师巡视指导,点评,展示。

  4、同学们写得真棒。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另一个新朋友——“竖”

  (1)动画演示“竖”的写法,师讲解,写竖时,从上往下,起笔时稍重,收笔时从重到轻。

  (2)认识了“竖”,我们来学写“上”

  动画演示“上”的笔画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时师讲解:“竖”写在竖中线上,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下横要长一些。

  (3)师范写,边写边讲解。生边看边书空。

  (4)学生练*写“上”,师巡视指导,展示,点评,表扬。

  5、学生再次练*书写“一、二、三、上”。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金木水火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教 法:

  培优辅差

  学 法:

  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导入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金木水火土。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自读课文,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出示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变序抽取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四、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男女生分别齐读。

  五、当堂训练,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3、我会用。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一二三四五上下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一二三四五上下,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1. 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学*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感知我国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3.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

  4.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感知一看二写三对照四改正的书写要求;学*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及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认识笔画“横”“竖”和知道笔顺规则“从上到下”,正确书写“一”等4个生字。

  教学重点:

  1.学*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

  3.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正确书写“一”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

  1.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2. 学*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及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准备:

  教师:“一”等7个生字字卡,傅抱石国画PPT,四幅傅抱石国画的小画。

  学生:每人一套“一”等7个生字字卡。

  教学时数:

  两—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激趣导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复*(PPT示):

  1.认读以下生字。

  天 你 他 地 人 我

  2.示傅抱石纸质图画,指名在上面摆放“天、地、人”三个生字。

  3.朗读课文《天地人》

  (二)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目标:

  导语:同学们真聪明,通过学*课文《天地人》,不但会认读了6个字宝宝,还结合自己生活的体验了解了“天、地、人”的意思,知道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人”与“天、地”共生共长,和谐发展。那么,这个世界宇宙除了有天地人以外,你们还知道有什么呢?(学生发言、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在古人眼里,这世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我们学*了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识字课文,再认识一些字宝宝,就能知道了,有兴趣了解吗?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三)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留心观看。(板书:② 金木水火土)

  (四)学*读课题。

  1.出示任务:这个课题由5个字宝宝组成,同学们看看这5个字宝宝,有哪个字宝宝你会读,轻声读一读。

  个体尝试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

  3.带读课题:②金木水火土

  4.齐读课题,要求注意停顿。

  (五)小结:刚才我们学*了读课题,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读课文继续学*生字宝宝了。

  二、集中识字,学*朗读。

  (一)尝试读文,学*生字。

  1.出示任务:翻开课本第6页,自己读读课文(提示课题下面的就是课文。)除了刚才已经会读的5个字宝宝外,看看自己还会读哪个字宝宝,不会读哪个字宝宝,在不会读的字宝宝下面点上小圆点,然后请教同桌。

  个体尝试读文,同桌互教。

  2. 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相机出示字卡:一、二、三、四、五、上、下)

  3.小结:这7个字宝宝,就是我们通过这篇课文要能认读的字宝宝了,课文下面用两条横线告诉我们,让我们把它们再读一遍吧。

  4.看黑板字卡,指名读,齐读。注意提示正音:“二、十”翘舌音,“四”舌尖前音。

  (二)会认字的音难字教学。

  1.出示任务:刚才我们已经读准了课文的7个生字宝宝,下面请你将课文读给同桌听,要把字的读音读准;同桌要留心听,如果有哪个生字宝宝读不准,你就在哪个生字宝宝下面画个三角形,同桌读完后告诉他正确的读音。

  同桌互读互纠。

  2. 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帮助同学读准的字。

  预设:音难字:二、四、上。

  相机进行音难字教学。

  用多种形式认读7个会认读的字。

  (三)读准课文,了解会认字意思。

  导语:同学们真用心,很快就把7个生字宝宝读准了,那么你们能把课文读准吗?知道这些生字宝宝在儿歌里是什么意思吗?我们继续学*。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宝宝的读音。

  个体练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准会认读的字和课文。

  个体自由练读。

  3.连一连,了解“一、二、三、四、五”。

  (1)出示任务:(PPT示“一、二、三、四、五”)这五个字,是我们汉字表示数字的字,同学们在数学课上和生活中,也学*认识了1—5这些表示数字的字(PPT示打乱顺序的1—5数字)你能分别把它们用直线一一对应连起来吗?(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提供范例:用直线把“五”与“5”连起来。)

  个体思考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通过PPT呈示。订正后齐读一次。

  (3)小结:“一—五”是汉字表示数字的字,“1—5”是数学上表示数字的字,也叫*数字。表示数字的字在不同语言有不同的书写形式,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搜一搜、找一找,了解了解。

  4.口头组词,了解“上、下”。

  (1)(呈示复*时贴上“天、地、人”的傅抱石画)出示任务:在课文《天地人》的学*中,同学们知道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人”与“天、地”共生共长,和谐发展。那么,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上”和“下”还会与哪个字宝宝做好朋友,组成词语呢?

  个体思考后,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④小结:通过组词,同学们了解到“上”和“下”在课文里表示位置、方位的意思了。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接下来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

  (四)尝试有节奏朗读课文。

  1.出示任务:课文是一首儿歌,朗读儿歌就像我们唱歌一样要有节奏,请同学们一边击掌一边朗读课文,看看自己能不能有节奏地读这首儿歌。

  个体尝试击掌有节奏读文。

  2.反馈指导。

  指名击掌读文,相机指导。

  3.一齐击掌有节奏朗读课文。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

  (1)我说号码,你读字。(将生字编上序号,老师说序号,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2)我举字卡,你读字。(老师举起呈示字卡,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三、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一)了解第一、二行儿歌,并背诵。

  1.(PPT示两行儿歌)出示任务1:“一、二、三、四、五”我们已经知道是汉字表示数字的字,也知道了它们对应的数字了。那么,在古人眼里,这世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答案就在这两行儿歌里。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你知道什么事物是由“金、木、水、土”做成的,或者含有“金、木、水、土”的?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1)相机指出“金”指的是“金属”,如,金、银、铜、铁等。

  (2)相机指出“木”指的是“植物”,花草树木。

  (3)相机指出不但植物要依赖“土”生存,人和动物实际也是依赖“土”才能生存。

  3.出示任务2: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做什么要用到“火”呢?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煮饭炒菜,冶炼钢铁……

  5.小结:在古人眼里,“金、木、水、火、土”形成了宇宙的万物,并且相互联系作用构成了我们这个大千世界。

  6.背诵第一、二行儿歌。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

  (二)了解第三、四行儿歌,并背诵。

  1.(PPT示两行儿歌和复*时贴上“天、地、人”的傅抱石画)出示任务1:朗读这两行儿歌,结合课文的这幅插图,你从“天地分上下”里知道了什么?

  个体朗读思考。

  2.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天在上,地在下,是分开的'。(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3.出示任务2: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今”和“古”分别指的是什么?

  个体朗读思考。

  4.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今”指的是现在;“古”指的是古代。

  5.小结:是呀。天在上面,包裹着大地;大地在下面,繁衍着万物;太阳、月亮从古到今一直映照着大地万物。

  6.背诵第三、四行儿歌。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

  (三)背诵课文。

  出示任务:刚才我们把儿歌分成两部分分别背诵下来了,合起来,能背诵吗?同学们试一试。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班级齐背诵。

  四、认字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方法见上。)

  五、写字指导。

  1.认识田字格。

  (1)导语:从这一课开始,我们就要学*写字了。要把字写好,写漂亮,我们就要清楚一个好帮手——田字格。(PPT示田字格)因为这个格子像田字,所以叫“田字格”。

  (PPT示带有各方位名称的田字格)讲解田字格各方位名称。

  (2)带读、诵读《田字格拍手歌》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3篇(扩展7)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一、开拓文本 深化情趣

  师:从你们的读书中,我发现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已陶醉在闰土那充满情趣的生活中了。但是,还有许多人并没有读到这篇文章。所以也不了解闰土的生活,那我们该怎样把这么富有情趣的生活介绍给他们呢?

  生:我们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给他们听。

  生:可以编课本剧演给他们看。

  生:把这些场景画下来,给他们看。

  生:可以把闰土的经历编成歌词,唱一唱。

  生:可以编成儿歌或绕口令。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准备准备吧!

  (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准备,师巡视并帮助、辅导。)

  师生汇报交流。(略)

  二、教学反思

  在以上片断的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朗读与想象并行,感悟语言情谊。

  闰土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是令人向往的,是充满情趣的。而这种却是文中“我”所未经历过的,也是我们的学生未经历过。如何把这种充满情趣的生活用朗读展示出来呢?这就需凭借想象来实现。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忘情地读,带上表情、加上动作读。边读边想边品味。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因而当指名读,小组读或是全班读时,都能达到“情动而辞发”的效果。

  2、创造与积淀兼顾,激活文本源泉。

  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在积淀语言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力求寻找已感知与把握的文字对象,这是自我本位层面上的原始积累。为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引发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我鼓励学生放飞思维,“袭故弥新”,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所创作出的语言是多元的,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力的!我以为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

  今天上午我讲了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这一课,有幸得到了县教研室*老师,教研员任老师及各位老师的点评,他们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基本功,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朗读上,以各种形式进行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指导上不是很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训练。

  《少年闰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四件事来感受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重点字词、句子品读欠缺。

  在小组交流时学*方法指导不够,基础差的学生只是在听小组长说,而没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小组讨论的效果就没有达到。我们面对的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今后在学*方法指导上要寻求更好的方法,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

  这节课没有写的训练,应该设计一个写的环节,让孩子们选择最熟悉的一个人来写出他与众不同的特点。

  知不足才能进步,反思自己课堂中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才能为今后的教学夯实基础!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以“我”与少年闰土相识、相知、分别为序,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彩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猹’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猹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得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对这一个过渡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在学*课文第一段时,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们眼前。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是潜移默化的。我能注重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要进行*等对话。

  三、不足之处

  教师角色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出示课件——闰月出生,五行缺土。简介“五行”,根据五行起名也是一种文化。接着自读课文,概括从闰土讲的四件事中提炼出四组词,整体感知。然后合作探究,聊聊闰土。概括闰土所讲的四件事,扎实训练概括能力。出示“()的闰土”,找一些关键词填上,并根据课文内容说明理由。谈话:假如你是闰土,你眼中的作者是什么样子?最后疑点争鸣,精读点拨:

  (1)以“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文中的‘我’”为话题,让学生分正反方来辩论;

  (2)对“四角的天空”的理解;

  (3)写人叙事的方法总结。

  上午进修来指导,匆匆赶往教室上第四节时学生已在齐读课文。于是,等待,于是,顺势而学。第一课时《少年闰土》充实愉悦,还是上课的感觉好!

  顺着读书“发问”,读着这篇文章,不难看出少年闰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在你的生活中,哪个伙伴给你留下深刻的、难以忘怀的印象呢,你的脑海里顿时出现的画面是什么,说说?(为“仿写”作一铺垫)

  顺着人物“导学”,从文中走出来,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初识鲁迅”;了解本单元的“主人公”;了解本单元“任务”展开学*。

  顺学而导,解开疑惑。本课最有收获莫过于此。

  呈现了学生几个精彩的画面:

  一是关于整体感知,关于分段,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头尾分,中间一部分的三部分式;一种是中间再分为两段的四部分式;还有一种就是中间再分的五部分式。我不急于告知,继续发问,具体写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四件,梳理,不难)藏在课文的哪些段落(6——16),单列会不会好点,有的学生点头了;于是就剩下四部分和五部分的纠结了。至于介绍背景要不要单列,看看题目,写背景为的是写我和闰土的相识,合在一起为好。全体同学释然。导学成功!

  二是关于第一自然的学*,这个“凤头”,学生学出了味道,倒叙的手法,一看便知,怎么写的内容值得品味,于是带着学生“找寻”,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人,写得真好,读,再读!直接再切入第五自然段,外貌的描写,又能读出什么信息(健康可爱、家里的宝贝、作者抓了特点)说得真好,读,再读!

  三是关于背景的介绍,删除会有什么后果?让学生还是读、找。很多信息就得以呈现,“我”的身份是“少爷”;“大祭司值年”的“郑重”;“忙月”的意思。

  学贵有疑,喜在释然。几个环节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对“小说”这一文体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鲁迅”展开,让学生认识鲁迅,了解鲁迅;同时这也是描写人物的一个单元,作者是怎样呈现人物形象依然是学*的重点。相较于该单元的其他三篇课文,其他三篇课文都是别人笔下的鲁迅,而《少年闰土》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作品,其他三篇课文的学*可以让学生认识鲁迅,而《少年闰土》可以让学生认识鲁迅的文学作品。

  《少年闰土》是“我”对三十年前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两人之间儿时真诚的友谊,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喜爱、佩服和怀念的情感。

  在第一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1、读准字音,正确理解课文的“特殊”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学*“瓜地刺猹”这一部分的描写和对话体会闰土这一人物形象

  4、通过学*第一自然段的“瓜地刺猹”的描写,仿照这种写作方法写写生活中的小片段

  在这一节课的设计上,我的教学目标比较清晰,在课堂上基本能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单元主题,从让学生谈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导入课文,顺势引导学生学*鲁迅先生的作品。在课堂上,我注重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练笔,课堂紧凑,教学环节节节相扣,由浅入深。板书清晰,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清晰地知道闰土跟我讲述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潮汛看鱼”等有趣的事,感受闰土的见多识广、勇敢能干,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详略特点和课后题的要求,重点学*“瓜地刺猹”片段,通过指导朗读、拓展说话、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闰土的人物形象,以此为契机,层层深入,反复回旋第一自然段,达到一咏三叹的'效果。在此学*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第一自然段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相结合的特点,引导学生模仿练笔,用这样的方法写写生活中的小片段,学以致用。在授课过程中我基本能预设学生的学*状态,及时给予指导,顺利完成学*任务,突破重、难点。

  但是这节课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努力改进。

  首先,《少年闰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关于人物描写的指导却不是特别突出,而在理清文章写的几件事中花了不少时间,这可能会影响学生对文体的准确把握,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应该树立好文体意识,抓住课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文体意识。


《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3篇(扩展8)

——《金木水火土》教案实用10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7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4个字和横、竖2种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

读准“三、四、上”的字音。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引导学生学*汉字“一、二、三、四、五”和“上、下”。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听读课文中识字正音。

  通过听读儿歌,让学生说说诗中有哪些事物和数字。7个生字中,“三、四”的声母是*舌音,“上”的声母是翘舌音。由于学生还未学*拼音,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在多种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1)逐句听读。教师逐行示范读,引导学生逐行倾听并跟读,随机出现四行对韵歌。在听读中,可以采用全班读、同桌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教师及时纠正生字读音。

  (2)语境诵读。采用播放录音、师生对读、拍手对读等多种语境诵读方式,如教师读第一行,学生读第二行;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在语境中巩固读音,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做动作等方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一、二、三、上、下”这5个汉字学生熟悉,“四、五”的字形相对复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联系生活识字。“一、二、三、四、五”是常见字,可联系生活多认读。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这些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的同学带大家认读。

  (2)简笔画识字。学*“上、下”时,可以提供大地、绿树、小鸟和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大地、树干和树根,最后通过找鸟和蚯蚓的位置,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3)语境识字。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生字、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如“天上、地下、上下”等词语。

  2、写字。

  认识田字格。本课是学生首次学写汉字,要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可以用《田字格拍手歌》帮助认记。

  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培养良好*惯。写字教学要注意良好写字*惯的培养。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动笔写字,写字姿势很重要,要关注每个学生执笔和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的掌握是难点,有些学生在幼儿时期已形成了不规范的执笔方法,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一对一地去纠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我爱学语文”中了解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照图片摆好执笔和写字姿势,并要求学生在动笔前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不同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本课要求写的都是结构简单的独体字,结合“一、二、三、上”的书写,认识横、竖两种笔画,并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学*书写。教学时,可让学生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然后教师范写,同时让学生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

  本课4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

  1、朗读指导。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语文课上学*儿歌。教学时,教师要重视示范和带读,引导学生能根据儿歌的节奏读正确,读流利,不唱读,不拖调。

  在听读、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鼓励学生看清文字后,把每个字读准确。这时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读,以认读汉字为主,重点是读正确。本课语句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朗读时,可以按儿歌的特点适当停顿,句末稍延长,第二行“金木水火土”可以读得略重。

  2、理解运用。图文结合,在语境中理解词句。文中先后出现“金、木、水、火、土、上下、日月”等词语,其中“金木水火土”可以利用图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感知,请学生在图中和生活中找一找有关的事物,了解生活中和它们相关的事物。“上下”可以利用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加以理解,如“铅笔在桌子上”“凳子在桌子下”,学生知道天在上、地在下即可。“日月”不仅可以理解本意,还可以联系生活说说今天是“×月×日”,明天是“×月×日”,昨天是“×月×日”。

  对于“金木水火土”的理解,要避免对五行的介绍。重在读读背背中识字、积累,适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相关的事物。

  3、课后练*。课后安排了两道练*题。第一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出了本课的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在读读背背中积累。课内要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从熟读到背诵,做到不漏字、不添字,养成良好的读书*惯。第二题“认识田字格”,这是第一次练*写字,教材呈现了一个带生字“上”的田字格,并注明田字格中关键的两条线,帮助学生借助“横中线”和“竖中线”来把握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按照规范认真写好字,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一、问题提示

  双横线中的字和田字格中的字要求有什么不同?

  本册教材在课后安排了两类字,双横线中的字只要求认识,田字格中的字要求会写。要求会认的字,结合语境能正确认读、换一个语境也能认读就可以了,不要求书写。

  本册教材写字部分出现了笔顺跟随,对它的学*要求是怎样的?

  从本课开始,教材对每一个要求写的字都标注了笔顺跟随,用颜色的变化动态呈现每个字的笔顺。笔顺是用来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写字的,不要当作考试内容,以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3】2 金木水火土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短小的儿歌,前两行数字与五行相对,后两行天地与日月相应。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本课堪称识字小文的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教师以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

  3、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频激趣,诵读导入

  1、导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

  2、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3、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4、播放《金木水火土》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着文字,跟着声音诵读。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上课伊始,就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交流,了解韵文

  1、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小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一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2)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4、集体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行中“一二三四五”是数字。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六七八九十等)

  (2)第二行中“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教师讲解:古代的人喜欢用五行代表自然万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

  (3)第三行中“天地分上下”,“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我们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间。

  (4)第四行中“日月照今古”,“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

  5、齐声诵读。

  设计意图:韵文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教师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必然实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7张字卡,怎样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朗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预设:

  (1)“一、二、三”是三个长得很像的兄弟,一个横就是“一”,两个横就是“二”,三个横就是“三”。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2)“上、下”也是两个长得很像的兄弟,竖、短横在“一”的上面,就是“上”;竖、点跑到了“一”的下面,就成了“下”。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3)“四”和“田”长得很像,把“田”里面的“十”换成“”就是“四”。

  (4)“五”字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一个“工”人腰里挂着一把折尺()。

  3、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4、生字运用,在7个生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为它组词,比一比谁组的词语最多。如果这个字的词语较少,可以用其中一个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7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认识田字格:

  (1)引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练*写字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写字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田字格。

  (2)动画展示田字格,学生一边观察动画中变红色并闪烁的部分,一边倾听田字格的自我介绍。

  我叫田字格,我中间的横线叫“横中线”,横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竖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左右两部分。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又把我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四部分。

  (3)学生观察田字格,用手指一指田字格的每一部分,再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4)教师小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一、二、三、上”。

  (1)动画展示“横”“竖”两个笔画的书写,学生先观察它们的笔画走向,书空模仿,再观察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最后在练*本中练写。

  (2)动画展示“一”“二”“三”“上”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第8页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5)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横”“竖”的写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书写,因此教师的书写指导必须到位。教师在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所学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汉字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兴趣的激发。

  1、以动画视频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小韵文音频和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动画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的效果是实在的。

  2、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教学目标:

  1. 通过游戏、想象等方式理解课文,练*朗读。

  2. 学*“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一句。

  3. 认识田字格和笔画横,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会写“一、二、三”。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范读,学生倾听。学生回答听到什么。

  2. 出示课文,逐句朗读。学生自己尝试读一读。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朗读,如按顺序读、倒序读、打乱读、“开火车”读。

  3. 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正音,把生字“三、四、上”读正确。

  4. 引导学生选生字把课文补充完整。

  一二三( )( ),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 )( ),

  日月照今古。

  汉字一至五,学生都很熟悉。根据学生学*的起点进行教学。

  二、学*“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1. 出示***数字的1-5,与汉字的一至五进行对照,还可以出示画着不同数量(少于5)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金木水火土”。

  木:出示树木的图片和象形字,告诉学生“木”指的就是树木,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木头做成的。

  水:出示水的图片。水是大自然的生命之源,引导学生说说水的用处。

  火:出示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火的作用和危害。

  土:出示土的多种形式,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土壤。

  重点理解“金”,出示各种金属制品图片,了解“金”可以泛指金属。

  3. 小结:金木水火土是大自然中最基本的事物。

  利用图片, 联系生活,将字义、字形、字音联系起来,帮助儿童认记汉字,理解字义。

  三、学写笔画,练写生字“一、二、三”

  1. 教师讲解田字格。

  (1)出示带有“上”字的田字格,教师讲解田字格的作用,目的在于书写的工整美观。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上留天,下留地。

  (2)引导学生识记“横中线、竖中线”。教师带领学生跟读田字格拍手歌。

  2. 讲解笔画横。

  讲解:中国字又叫作方块字,它由一笔一笔的笔画组成,每个笔画都有自己的名称。引导学生说一说“一、二、三”中的笔画。跟读笔画名称“横”。

  识字教学, 要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在语境中学*汉字,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读准字音, 理解字义。

  3. 学写汉字“一、二、三”。

  (1)出示田字格中的“一、二、三”。讲解:写字要注意写字姿势、写字位置、笔画笔顺。教师讲解写字姿势,分两步边讲解边示范。执笔时大拇指和食指脸对脸,中指指节抵后面。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写字要一笔一笔写。教师带领学生书空。

  (2)引导学生从书空“二、三”中了解写字时笔顺是有规律的:从上到下。

  (3)学生尝试写汉字“一”。教师范写“一”,边写边说书写横的要领。学生尝试写汉字“二”,教师重点指导上横短,下横长。学写汉字“三”,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比较三横的长短有区别,强调中间一横最短;三横之间要等距。

  (4)在学生写完一个字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点评,学生再练*,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良好的写字姿势可以帮助学生写好汉字。第一次写字, 掌握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1、会认“一、二、三”等7个生字,会写“一、二”等4个生字和横、竖2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田字格,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4、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学*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直接导入,学*儿歌

  1、课件出示: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2、教师范读一遍,引导学生思考:你从儿歌中知道了什么?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重点指导“三、四、上”的读音,把字音读准确。

  4、学生自己朗读,对照生字表圈出课文生字。

  二、学*“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1、教师出示课文会认生字:一、二、三、四、五、上、下。

  2、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字音,学生认真听,练*读,教师指导发音。

  3、识记字形。

  (1)识记“一”,教师点拨引导:设置情境引导:出示一根小木棒,引导认知。(木棒竖起来是“1”,横着也是“一”。)记忆:一根木棒“1 1 1”,一根木棒“一 一 一”。

  (2)一根木棒是“一”,那么两根木棒呢?(引导学生知道两根木棒叠加是“二”,三根木棒叠加是“三”,认读、识记。)

  (3)那么“四”和“五”还是在上面加横吗?(教学“四、五”,引导识记)

  (4)出示不同数量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理解字义。

  (5)“上”和“下”对比区分识记。

  4、出示会认字,指名学生认读,巩固字音。

  5、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金木水火土”。

  (1)出示与“金木水火土”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2)分别出示生活中与“金木水火土”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字的含义。

  6、小结:金、木、水、火、土是大自然中基本的事物。

  三、指导书写

  1、(出示:一、二、三、上)指名认读,巩固字音。

  2、同学们已经会认这些生字了,并能准确地读出来,那你们想把它们写好吗?

  3、认识田字格。(课件出示课后*题2中的田字格图片,引导认识竖中线和横中线。观察“上”字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在黑板上范写“上”。(师边写边提示:先写竖,再写右边短横,最后写长横收笔。)

  5、教学其他生字。(注意先教学笔顺,然后再引导书写。)

  6、学生自由练*,师巡视并针对性指导。

  四、小结

  1、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儿歌《金木水火土》,并且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了,大家真是太棒了。现在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读准、读顺。

  2、再读课文,练*背诵。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儿歌。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学生都能积极地跟着我的引导开动大脑。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学时,虽然我运用联系生活、观察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读并书写生字,但是效果并不好,很多学生虽然会读,但是书写能力不强。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尽可能多花一点时间,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一、二、三”等7个生字,会写“一、二”等4个生字和横、竖2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田字格,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4、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学*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课时]1课时

  一、直接导入,学*儿歌

  1、课件出示: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2、教师范读一遍,引导学生思考:你从儿歌中知道了什么?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重点指导“三、四、上”的读音,把字音读准确。

  4、学生自己朗读,对照生字表圈出课文生字。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