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反思 >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反思3篇

日期:2022-07-15 21:58:10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反思1

  最*,我执教了《孔子游春》一课。《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教学课文时,我发现“游赏泗水”折射着新课程精神的灿烂光芒,和当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有着惊人的“合拍”。我不由自主地认为“游赏泗水”其实就是孔子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这一课后,我对生活于春秋末期、距今有2500多年之遥的孔子先生深深佩服并充满感激,因为“游赏泗水”加深了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感悟一、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师者崇高的教育使命。

  1、形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

  孔子组织“游赏泗水”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春天到了,泗水涨春潮了。简单的答案却蕴涵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因为时空限制,我们不可能和孔子先生进行直接对话。可是谁能说孔子不是这样想的呢?春天来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天的美景;泗水涨春潮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潮。孔子自觉地把组织“游赏泗水”当作了义无返顾的教育使命。

  其间透露出孔子先生先进而明确的教育理念:为弟子们的发展服务,对弟子们的生命负责。我们再来审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因为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执行教育评价不够严实,应试教育之风依旧强盛,所以是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如何,事实上一直没有真正纳入对学校、教师的实质性评价范畴。

  于是导致一些学校、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热情,是必然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说更要倡导一种为师者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孔子先生式的自觉良知和行动来认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形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通过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与其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关注发现、探究学*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等,实现为师者责无旁贷的崇高教育使命。

  2、为了“崇高的教育使命”努力排除障碍。

  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个新事物,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肯定不能够妥善把握,遇到一些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面对并战胜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孔子的“游赏泗水”至少给我们带来二点启示:

  ①要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春天到了,听说泗水涨春潮了(注意“听说”一词),孔子便带领学生“游赏泗水”。可见,孔子有一颗敏感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特别注意课程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而我们许多教师,常常为不知道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苦恼,他们苦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库,缺乏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围绕三条线索进行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我们应该把活动内容进行处理、整合,使之序列化,形成系列活动。除了注意收集和处理固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以外,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多种信息,使之成为即时课程资源,然后组织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彻底解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知道做什么的烦恼。

  ②消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安全相矛盾的顾虑。当今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不实施或者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短斤缺两”,这都是事实。我不知道孔子组织“游赏泗水”时是否因为安全问题而“前怕狼,后怕虎”。

  我只知道泗水“波澜起伏”、“滚滚而来”,在泗水河畔游玩,无论对于孔子的弟子们,还是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都可以说是危险暗伏。但是孔子和弟子们都兴致盎然地去了,并且满载而归。而假如换了我们现在的学生,能有机会去吗?哪怕是保证离泗水远远地观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些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就这样悄悄地剥夺了学生应该亲历的生命成长历程。我不是说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要安全。

  相反,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早作细实准备,努力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以安全为借口,总是把校门关闭得紧紧的,剥夺学生生命成长的实践需要,那至少是恶劣的“误人子弟”的行为。总之,我们不能拿表面的自然生命的存在作为挡箭牌,漠视并杜绝学生精神生命的丰厚过程。并且,这同样是恶性的教育安全事故!

  感悟二、实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1、正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目标。

  假如我们细心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孔子带领学生“游赏泗水”的教育目标开始时只有一个:即游赏风光迷人的泗水春景。我们不妨把这个目标称为起始目标。它是触发孔子组织弟子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动力,是直接的、显性的。但是,孔子并不满足于这一目标的达成。当弟子们沉醉于“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的春风”泗水美景的时刻,孔子故意意味深长地发表了一番“关于泗水”的宏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等孔子以自己阐述的关于流水的深奥道理,激发学生体悟人生哲理。由此,孔子实现了起始目标向第二个目标的过渡和转折。在此,我们不妨把第二个目标称为后继目标,较起始目标而言,后继目标是生成性目标,是深层次的、隐性的,而不是简单的在感官上的刺激,也不是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上的获得,而是在更重要的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迪和重构。

  后继目标实现了对起始目标的超越。在教育目标的发展深化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生命意义的不断扩充。”孔子的“游赏泗水”给予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生成性于妥帖的诠释。因为后继目标是生成性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周全预设的基础上,凭借我们的教育热情、教育智慧、教育敏感,精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目标,从而实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2、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策略:体悟教学。

  体悟教学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注重以理性认知为基础的非理性认知方式;强调学*者自觉主动的践知态度和践知过程;追求个体内在具有自我指导意义的新质的产生。”(20xx年第4期《课程?教材?教法》张华龙《课程目标一体化和体悟教学》)其实,正是孔子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创了体悟教学思想、教学精神和教学方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名言便是出自孔子的《论语》。在“游赏泗水”时,孔子没有直接告诉弟子应该向泗水学*做人的道理,而是出自肺腑地赞叹“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听了孔子的宏论,弟子们大为惊讶并深受启发,于是子路悟到应该“有福同享”,颜回悟到应该做‘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他们都悟到了也要做一名“真君子”。孔子不留痕迹的体悟教学艺术可谓出神入化。我们在实施体悟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对文本有体悟,教师的体悟是学生体悟的基础和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敏感和智慧,需要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把自己的体悟作为一种资源,反思自己的体悟,放大为活动的后继目标;其次,诱导学生体悟也是十分关键的。后继目标往往是建立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上的,不是*告诉就能够实现,而是一个自我思辩、自我建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一个“文本价值”内化为自我精神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要求学生思想、情感、精神的亲历。教师的作用只是诱导,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去艺术性地诱导,促进学生的反思和体悟。

  最后,我们要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学生学*经验、生活背景、心智发展水*等方面造成每个学生个体都不仅相同。我们要正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差异性。学生的体悟也有差异性,比如“游赏泗水”后子路、颜回的体悟就各不相同。作为教师要把学生体悟的差异性作为宝贵的资源,借以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

  感悟三、务必建立“春意更浓”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友善的师生关系会使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满魅力。假如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和学生远而离之,不闻不问,只能使师生关系处于“游离”状态,必然降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孔子深切品尝到师生关系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的“甜头”。《孔子游春》最后一句写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更浓”的“春意”,我认为完全可以理解为师生的和谐默契和教与学都达到一种人生价值高度所带来的快乐。孔子妥善处理和弟子间的关系,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首先,是真诚的期待和关注。孔子希望弟子们“学有所成”,不失时机(“听说”后便去游玩)、挖空心思(遇水必观,动情地望着河水沉思)地利用课程资源教育弟子,可谓用心良苦;其次,是坦诚的对话交流。对话交流既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交流和碰撞。在游玩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流动着相互吸引的“情感场”,孔子“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头”……孔子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体悟,展示自己在精神上收获,都使得师生之间情感和谐,成为知音;最后,是*等的与生同乐。

  孔子与弟子共同陶醉于迷人的春景中,弟子围着老师,老师弹琴,弟子唱歌;弟子弹琴,老师倾听,然后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教师和学生融洽地聚集在一起,教师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并尽情地表露自己的快乐。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角色的同化才能带来行为上的亲切、随和及自然,才能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零距离,才能产生“春意更浓”的共鸣。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反思2

  这一课生动描写了孔子带领弟子趁着春天大好时光到风光秀丽的泗水河边游玩观赏的情景,展示了孔子巧借河水诱导弟子明理的丰富学识和大家风范,表现了孔子和学生间的真挚情谊。本文的自然段较多,教学时重点抓住“春天美景”“孔子论水”“谈志向”这三个问题学*课文,认识孔子。

  课文多处描写大自然美景是为感悟孔子像母亲一样给弟子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做铺垫,为此,我让学生学完第二自然段后继续在文中找找还有哪些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语句,然后读好这些语句并抛出疑问:作者为什么写这么多春天的美景?

  如此设计,学生不仅能以放松的心态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中,和孔子的弟子们一起聆听老师的教诲,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将孔子和春天联系在一起,为下文深入地认识孔子做好铺垫。在教学第八自然段“论水”时,我先让学生思考这段文字: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引导学生抓住“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采用小组合作然后班上汇报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这段话的内涵。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孔子为什么要引导弟子观水呢?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快便领悟到:孔子以“司空见惯”的流水为喻,引导弟子如何做人。由此不难看出孔子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老师。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反思3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课文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名言出自孔子的《论语》。在“游赏泗水”时,孔子没有直接告诉弟子应该向泗水学*做人的道理,而是出自肺腑地赞叹“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听了孔子的宏论,弟子们大为惊讶并深受启发,于是子路悟到应该“有福同享”,颜回悟到应该做‘不为自己表功的人”。他们都悟到了也要做一名“真君子”。孔子不留痕迹的教学艺术可谓出神入化。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友善的师生关系会使课堂充满魅力。《孔子游春》最后一句写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更浓”的“春意”,这是师生的和谐默契和教与学都达到一种人生价值高度所带来的快乐。孔子妥善处理和弟子间的关系,首先,是真诚的期待和关注。孔子希望弟子们“学有所成”,不失时机(“听说”后便去游玩)、挖空心思(遇水必观,动情地望着河水沉思)地利用课程资源教育弟子,可谓用心良苦;其次,是坦诚的对话交流。对话交流既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交流和碰撞。在游玩过程中,师生之间流动着相互吸引的“情感场”,孔子“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头”……孔子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体悟,展示自己在精神上收获,都使得师生之间情感和谐,成为知音;最后,是*等的与生同乐。孔子与弟子共同陶醉于迷人的春景中,弟子围着老师,老师弹琴,弟子唱歌;弟子弹琴,老师倾听,然后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教师和学生融洽地聚集在一起,教师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并尽情地表露自己的快乐。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角色的同化才能带来行为上的亲切、随和及自然,才能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零距离,才能产生“春意更浓”的共鸣。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反思3篇(扩展1)

——《孔子》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3篇

《孔子》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1

  最*,我执教了《孔子游春》一课。《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教学课文时,我发现“游赏泗水”折射着新课程精神的灿烂光芒,和当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有着惊人的“合拍”。我不由自主地认为“游赏泗水”其实就是孔子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这一课后,我对生活于春秋末期、距今有2500多年之遥的孔子先生深深佩服并充满感激,因为“游赏泗水”加深了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感悟一、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师者崇高的教育使命。

  1、形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

  孔子组织“游赏泗水”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春天到了,泗水涨春潮了。简单的答案却蕴涵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因为时空限制,我们不可能和孔子先生进行直接对话。可是谁能说孔子不是这样想的呢?春天来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天的美景;泗水涨春潮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潮。孔子自觉地把组织“游赏泗水”当作了义无返顾的教育使命。

  其间透露出孔子先生先进而明确的教育理念:为弟子们的发展服务,对弟子们的生命负责。我们再来审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因为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执行教育评价不够严实,应试教育之风依旧强盛,所以是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如何,事实上一直没有真正纳入对学校、教师的实质性评价范畴。

  于是导致一些学校、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热情,是必然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说更要倡导一种为师者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孔子先生式的自觉良知和行动来认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形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通过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与其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关注发现、探究学*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等,实现为师者责无旁贷的崇高教育使命。

  2、为了“崇高的教育使命”努力排除障碍。

  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个新事物,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肯定不能够妥善把握,遇到一些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面对并战胜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孔子的“游赏泗水”至少给我们带来二点启示:

  ①要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春天到了,听说泗水涨春潮了(注意“听说”一词),孔子便带领学生“游赏泗水”。可见,孔子有一颗敏感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特别注意课程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而我们许多教师,常常为不知道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苦恼,他们苦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库,缺乏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围绕三条线索进行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我们应该把活动内容进行处理、整合,使之序列化,形成系列活动。除了注意收集和处理固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以外,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多种信息,使之成为即时课程资源,然后组织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彻底解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知道做什么的烦恼。

  ②消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安全相矛盾的顾虑。当今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不实施或者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短斤缺两”,这都是事实。我不知道孔子组织“游赏泗水”时是否因为安全问题而“前怕狼,后怕虎”。

  我只知道泗水“波澜起伏”、“滚滚而来”,在泗水河畔游玩,无论对于孔子的弟子们,还是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都可以说是危险暗伏。但是孔子和弟子们都兴致盎然地去了,并且满载而归。而假如换了我们现在的学生,能有机会去吗?哪怕是保证离泗水远远地观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些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就这样悄悄地剥夺了学生应该亲历的生命成长历程。我不是说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要安全。

  相反,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早作细实准备,努力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以安全为借口,总是把校门关闭得紧紧的,剥夺学生生命成长的实践需要,那至少是恶劣的“误人子弟”的行为。总之,我们不能拿表面的自然生命的存在作为挡箭牌,漠视并杜绝学生精神生命的丰厚过程。并且,这同样是恶性的教育安全事故!

  感悟二、实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1、正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目标。

  假如我们细心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孔子带领学生“游赏泗水”的教育目标开始时只有一个:即游赏风光迷人的泗水春景。我们不妨把这个目标称为起始目标。它是触发孔子组织弟子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动力,是直接的、显性的。但是,孔子并不满足于这一目标的达成。当弟子们沉醉于“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的春风”泗水美景的时刻,孔子故意意味深长地发表了一番“关于泗水”的宏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等孔子以自己阐述的关于流水的深奥道理,激发学生体悟人生哲理。由此,孔子实现了起始目标向第二个目标的过渡和转折。在此,我们不妨把第二个目标称为后继目标,较起始目标而言,后继目标是生成性目标,是深层次的、隐性的,而不是简单的在感官上的刺激,也不是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上的获得,而是在更重要的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迪和重构。

  后继目标实现了对起始目标的超越。在教育目标的发展深化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生命意义的不断扩充。”孔子的“游赏泗水”给予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生成性于妥帖的诠释。因为后继目标是生成性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周全预设的基础上,凭借我们的教育热情、教育智慧、教育敏感,精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目标,从而实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2、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策略:体悟教学。

  体悟教学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注重以理性认知为基础的非理性认知方式;强调学*者自觉主动的践知态度和践知过程;追求个体内在具有自我指导意义的新质的产生。”(20xx年第4期《课程?教材?教法》张华龙《课程目标一体化和体悟教学》)其实,正是孔子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创了体悟教学思想、教学精神和教学方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名言便是出自孔子的《论语》。在“游赏泗水”时,孔子没有直接告诉弟子应该向泗水学*做人的道理,而是出自肺腑地赞叹“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听了孔子的宏论,弟子们大为惊讶并深受启发,于是子路悟到应该“有福同享”,颜回悟到应该做‘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他们都悟到了也要做一名“真君子”。孔子不留痕迹的体悟教学艺术可谓出神入化。我们在实施体悟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对文本有体悟,教师的体悟是学生体悟的基础和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敏感和智慧,需要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把自己的体悟作为一种资源,反思自己的体悟,放大为活动的后继目标;其次,诱导学生体悟也是十分关键的。后继目标往往是建立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上的,不是*告诉就能够实现,而是一个自我思辩、自我建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一个“文本价值”内化为自我精神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要求学生思想、情感、精神的亲历。教师的作用只是诱导,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去艺术性地诱导,促进学生的反思和体悟。

  最后,我们要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学生学*经验、生活背景、心智发展水*等方面造成每个学生个体都不仅相同。我们要正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差异性。学生的体悟也有差异性,比如“游赏泗水”后子路、颜回的体悟就各不相同。作为教师要把学生体悟的差异性作为宝贵的资源,借以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

  感悟三、务必建立“春意更浓”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友善的师生关系会使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满魅力。假如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和学生远而离之,不闻不问,只能使师生关系处于“游离”状态,必然降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孔子深切品尝到师生关系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的“甜头”。《孔子游春》最后一句写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更浓”的“春意”,我认为完全可以理解为师生的和谐默契和教与学都达到一种人生价值高度所带来的快乐。孔子妥善处理和弟子间的关系,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首先,是真诚的期待和关注。孔子希望弟子们“学有所成”,不失时机(“听说”后便去游玩)、挖空心思(遇水必观,动情地望着河水沉思)地利用课程资源教育弟子,可谓用心良苦;其次,是坦诚的对话交流。对话交流既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交流和碰撞。在游玩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流动着相互吸引的“情感场”,孔子“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头”……孔子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体悟,展示自己在精神上收获,都使得师生之间情感和谐,成为知音;最后,是*等的与生同乐。

  孔子与弟子共同陶醉于迷人的春景中,弟子围着老师,老师弹琴,弟子唱歌;弟子弹琴,老师倾听,然后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教师和学生融洽地聚集在一起,教师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并尽情地表露自己的快乐。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角色的同化才能带来行为上的亲切、随和及自然,才能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零距离,才能产生“春意更浓”的共鸣。

《孔子》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2

  最*,我三次执教了《孔子游春》一课。我之所以几次选择《孔子游春》这样一篇富含哲理的文章,不是自己多么擅长讲这类型的课,而是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一次主动尝试的机会,一次挑战的机会,无论成功与失败,无论赞扬还是批评、鄙视。就像每一个演员都喜欢挑战各类的角色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一定成功就会带来喜悦、快乐,而是在我们蓦然回首时,不留太多的遗憾在其中。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考虑到我们的学生*时的课外阅读量比较少,对这类文章接触的不是很多,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情感时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孔子的资料。并专门观看了最*的一部大片《孔子》从全方位、立体式的了解这位圣人先师,学*他,崇拜他,学*他的名言,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并引导学生也大量查阅孔子的资料,这为理解课文中“论水”部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开始我把教学任务定位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边浓浓的春意。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走进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感受语文学*的博大和美丽。随着第二次教学,我发现“游赏泗水”折射着新课程精神的灿烂光芒,和当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有着惊人的“合拍”。我不由自主地认为“游赏泗水”其实就是孔子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这一课后,我对生活于春秋末期、距今有2500多年之遥的孔子先生深深佩服并充满感激,因为“游赏泗水”加深了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1、形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生命负责

  孔子组织“游赏泗水”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春天到了,泗水涨春潮了。简单的答案却蕴涵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因为时空限制,我们不可能和孔子先生进行直接对话。可是谁能说孔子不是这样想的呢?春天来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天的美景;泗水涨春潮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潮。孔子自觉地把组织“游赏泗水”当作了义无返顾的教育使命。其间透露出孔子先生先进而明确的教育理念:为弟子们的发展服务,对弟子们的生命负责。我们再来审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因为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执行教育评价不够严实,应试教育之风依旧强盛,所以是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如何,事实上一直没有真正纳入对学校、教师的实质性评价范畴。于是导致一些学校、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热情,是必然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说更要倡导一种为师者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孔子先生式的自觉良知和行动来认识实施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形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通过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与其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关注发现、探究学*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等,实现为师者责无旁贷的崇高教育使命。

  2、为了“崇高的教育使命”努力排除障碍。

  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个新事物,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肯定不能够妥善把握,遇到一些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面对并战胜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孔子的“游赏泗水”至少给我们带来二点启示:

  (1)要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春天到了,听说泗水涨春潮了(注意“听说”一词),孔子便带领学生“游赏泗水”。可见,孔子有一颗敏感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特别注意课程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而我们许多教师,常常为不知道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苦恼,他们苦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库,缺乏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围绕三条线索进行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我们应该把活动内容进行处理、整合,使之序列化,形成系列活动。除了注意收集和处理固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以外,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多种信息,使之成为即时课程资源,然后组织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彻底解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知道做什么的烦恼。

  (2)消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安全相矛盾的顾虑。当今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不实施或者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短斤缺两”,这都是事实。我不知道孔子组织“游赏泗水”时是否因为安全问题而“前怕狼,后怕虎”。我只知道泗水“波澜起伏”、“滚滚而来”,在泗水河畔游玩,无论对于孔子的弟子们,还是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都可以说是危险暗伏。但是孔子和弟子们都兴致盎然地去了,并且满载而归。而假如换了我们现在的学生,能有机会去吗?哪怕是保证离泗水远远地观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些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就这样悄悄地剥夺了学生应该亲历的生命成长历程。我不是说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要安全。相反,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早作细实准备,努力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以安全为借口,总是把校门关闭得紧紧的,剥夺学生生命成长的实践需要,那至少是恶劣的“误人子弟”的行为。总之,我们不能拿表面的自然生命的存在作为挡箭牌,漠视并杜绝学生精神生命的丰厚过程。并且,这同样是恶性的教育安全事故!

《孔子》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3

  《孔子游春》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课文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出春天到来时的美景,又以水为话题,叙事明理,内涵丰富、厚重。在本次的公开教学中,我尝试了教学此课。现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 课文描写春景的文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读来让人感到温暖与陶醉。学生在自由朗读以后,我只是问:“读了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感觉?”学生的发言是令人满意的。文字其实是有温度,有色彩,有声音,有感情,有思想的。学生说出自己对文字的感觉,然后读出这种感觉。大自然就是人类的母亲,应读得轻柔、深情,仿佛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而这样的文字,应该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就像我们不能忘记母亲。

  2.“论水”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激励,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如让学生自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方面读读,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而在具体交流中,又引导学生紧扣“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读懂了什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抓住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去理解文本,发展思维。引导学生在读中比较,读中感悟,读中体味语言文字,读中感悟做人要做个真君子。

  3. 积累是为了运用!运用有时是最好的感悟。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事非亲历不知难。我在课堂拓展延伸阶段,环环相扣,从“关于水的名言”,到“谈论志向的古文”,到“对孔子的评价”,再到“搜集孔子的名言读读”,都体现了积累是为了运用,这个过程展示了生命与生命的立体对话,既给了学生丰厚自身精神的重要*台,又创设了精神交流的桥梁,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统一,学生对孔子的认识逐渐丰满起来,对孔子的情感也逐渐浓烈起来。

  不足之处:

  1. 时间安排欠妥。在教学中,我由于担心学生在学*孔子论水那段话时有一定的难度,便安排了大量时间进行自学、探究、讨论与点拨。学生确实也做到了深入理解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内涵,但却因此而延误了下一个段落的教学。究其原因是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及对学生的把握不够充分。

  2. 没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学*活动的学生不是很多,没能形成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氛围,甚至有部分学生停滞不动,完全没有了思维。这与老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 教学的深度不够。孔子的精神与品行不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因此不是一节课就可以讲解清楚的。虽然我在第一课时上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介绍,在本节课上也通过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及分析文中孔子与学生的言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了解孔子,走*孔子,但是仍让我感觉到有些肤浅。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才有可能有效地影响到学生。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反思3篇(扩展2)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反思(5)份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反思 1

  最*,我执教了《孔子游春》一课。《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教学课文时,我发现“游赏泗水”折射着新课程精神的灿烂光芒,和当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有着惊人的“合拍”。我不由自主地认为“游赏泗水”其实就是孔子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这一课后,我对生活于春秋末期、距今有2500多年之遥的孔子先生深深佩服并充满感激,因为“游赏泗水”加深了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感悟一、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师者崇高的教育使命。

  1、形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

  孔子组织“游赏泗水”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春天到了,泗水涨春潮了。简单的答案却蕴涵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因为时空限制,我们不可能和孔子先生进行直接对话。可是谁能说孔子不是这样想的呢?春天来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天的美景;泗水涨春潮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潮。孔子自觉地把组织“游赏泗水”当作了义无返顾的教育使命。

  其间透露出孔子先生先进而明确的教育理念:为弟子们的发展服务,对弟子们的生命负责。我们再来审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因为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执行教育评价不够严实,应试教育之风依旧强盛,所以是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如何,事实上一直没有真正纳入对学校、教师的实质性评价范畴。

  于是导致一些学校、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热情,是必然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说更要倡导一种为师者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孔子先生式的自觉良知和行动来认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形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通过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与其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关注发现、探究学*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等,实现为师者责无旁贷的崇高教育使命。

  2、为了“崇高的教育使命”努力排除障碍。

  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个新事物,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肯定不能够妥善把握,遇到一些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面对并战胜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孔子的“游赏泗水”至少给我们带来二点启示:

  ①要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春天到了,听说泗水涨春潮了(注意“听说”一词),孔子便带领学生“游赏泗水”。可见,孔子有一颗敏感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特别注意课程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而我们许多教师,常常为不知道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苦恼,他们苦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库,缺乏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围绕三条线索进行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我们应该把活动内容进行处理、整合,使之序列化,形成系列活动。除了注意收集和处理固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以外,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多种信息,使之成为即时课程资源,然后组织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彻底解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知道做什么的烦恼。

  ②消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安全相矛盾的顾虑。当今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不实施或者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短斤缺两”,这都是事实。我不知道孔子组织“游赏泗水”时是否因为安全问题而“前怕狼,后怕虎”。

  我只知道泗水“波澜起伏”、“滚滚而来”,在泗水河畔游玩,无论对于孔子的弟子们,还是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都可以说是危险暗伏。但是孔子和弟子们都兴致盎然地去了,并且满载而归。而假如换了我们现在的学生,能有机会去吗?哪怕是保证离泗水远远地观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些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就这样悄悄地剥夺了学生应该亲历的生命成长历程。我不是说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要安全。

  相反,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早作细实准备,努力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以安全为借口,总是把校门关闭得紧紧的,剥夺学生生命成长的实践需要,那至少是恶劣的“误人子弟”的行为。总之,我们不能拿表面的自然生命的存在作为挡箭牌,漠视并杜绝学生精神生命的丰厚过程。并且,这同样是恶性的教育安全事故!

  感悟二、实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1、正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目标。

  假如我们细心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孔子带领学生“游赏泗水”的教育目标开始时只有一个:即游赏风光迷人的泗水春景。我们不妨把这个目标称为起始目标。它是触发孔子组织弟子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动力,是直接的、显性的。但是,孔子并不满足于这一目标的达成。当弟子们沉醉于“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的春风”泗水美景的时刻,孔子故意意味深长地发表了一番“关于泗水”的宏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等孔子以自己阐述的关于流水的深奥道理,激发学生体悟人生哲理。由此,孔子实现了起始目标向第二个目标的过渡和转折。在此,我们不妨把第二个目标称为后继目标,较起始目标而言,后继目标是生成性目标,是深层次的、隐性的,而不是简单的在感官上的刺激,也不是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上的获得,而是在更重要的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迪和重构。

  后继目标实现了对起始目标的超越。在教育目标的发展深化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生命意义的不断扩充。”孔子的“游赏泗水”给予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生成性于妥帖的诠释。因为后继目标是生成性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周全预设的基础上,凭借我们的教育热情、教育智慧、教育敏感,精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目标,从而实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2、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策略:体悟教学。

  体悟教学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注重以理性认知为基础的非理性认知方式;强调学*者自觉主动的践知态度和践知过程;追求个体内在具有自我指导意义的新质的产生。”(20xx年第4期《课程?教材?教法》张华龙《课程目标一体化和体悟教学》)其实,正是孔子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创了体悟教学思想、教学精神和教学方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名言便是出自孔子的《论语》。在“游赏泗水”时,孔子没有直接告诉弟子应该向泗水学*做人的道理,而是出自肺腑地赞叹“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听了孔子的宏论,弟子们大为惊讶并深受启发,于是子路悟到应该“有福同享”,颜回悟到应该做‘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他们都悟到了也要做一名“真君子”。孔子不留痕迹的体悟教学艺术可谓出神入化。我们在实施体悟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对文本有体悟,教师的体悟是学生体悟的基础和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敏感和智慧,需要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把自己的体悟作为一种资源,反思自己的体悟,放大为活动的后继目标;其次,诱导学生体悟也是十分关键的。后继目标往往是建立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上的,不是*告诉就能够实现,而是一个自我思辩、自我建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一个“文本价值”内化为自我精神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要求学生思想、情感、精神的亲历。教师的作用只是诱导,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去艺术性地诱导,促进学生的反思和体悟。

  最后,我们要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学生学*经验、生活背景、心智发展水*等方面造成每个学生个体都不仅相同。我们要正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差异性。学生的体悟也有差异性,比如“游赏泗水”后子路、颜回的体悟就各不相同。作为教师要把学生体悟的差异性作为宝贵的资源,借以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

  感悟三、务必建立“春意更浓”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友善的师生关系会使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满魅力。假如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和学生远而离之,不闻不问,只能使师生关系处于“游离”状态,必然降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孔子深切品尝到师生关系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的“甜头”。《孔子游春》最后一句写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更浓”的“春意”,我认为完全可以理解为师生的和谐默契和教与学都达到一种人生价值高度所带来的快乐。孔子妥善处理和弟子间的关系,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首先,是真诚的期待和关注。孔子希望弟子们“学有所成”,不失时机(“听说”后便去游玩)、挖空心思(遇水必观,动情地望着河水沉思)地利用课程资源教育弟子,可谓用心良苦;其次,是坦诚的对话交流。对话交流既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交流和碰撞。在游玩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流动着相互吸引的“情感场”,孔子“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头”……孔子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体悟,展示自己在精神上收获,都使得师生之间情感和谐,成为知音;最后,是*等的与生同乐。

  孔子与弟子共同陶醉于迷人的春景中,弟子围着老师,老师弹琴,弟子唱歌;弟子弹琴,老师倾听,然后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教师和学生融洽地聚集在一起,教师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并尽情地表露自己的快乐。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角色的同化才能带来行为上的亲切、随和及自然,才能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零距离,才能产生“春意更浓”的共鸣。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反思 2

  《孔子游春》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课文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出春天到来时的美景,又以水为话题,叙事明理,内涵丰富、厚重。在本次的公开教学中,我尝试了教学此课。现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 课文描写春景的文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读来让人感到温暖与陶醉。学生在自由朗读以后,我只是问:“读了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感觉?”学生的发言是令人满意的。文字其实是有温度,有色彩,有声音,有感情,有思想的。学生说出自己对文字的感觉,然后读出这种感觉。大自然就是人类的母亲,应读得轻柔、深情,仿佛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而这样的文字,应该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就像我们不能忘记母亲。

  2.“论水”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激励,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如让学生自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方面读读,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而在具体交流中,又引导学生紧扣“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读懂了什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抓住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去理解文本,发展思维。引导学生在读中比较,读中感悟,读中体味语言文字,读中感悟做人要做个真君子。

  3. 积累是为了运用!运用有时是最好的感悟。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事非亲历不知难。我在课堂拓展延伸阶段,环环相扣,从“关于水的名言”,到“谈论志向的古文”,到“对孔子的评价”,再到“搜集孔子的名言读读”,都体现了积累是为了运用,这个过程展示了生命与生命的立体对话,既给了学生丰厚自身精神的重要*台,又创设了精神交流的桥梁,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统一,学生对孔子的认识逐渐丰满起来,对孔子的情感也逐渐浓烈起来。

  不足之处:

  1. 时间安排欠妥。在教学中,我由于担心学生在学*孔子论水那段话时有一定的难度,便安排了大量时间进行自学、探究、讨论与点拨。学生确实也做到了深入理解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内涵,但却因此而延误了下一个段落的教学。究其原因是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及对学生的把握不够充分。

  2. 没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学*活动的学生不是很多,没能形成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氛围,甚至有部分学生停滞不动,完全没有了思维。这与老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 教学的深度不够。孔子的精神与品行不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因此不是一节课就可以讲解清楚的。虽然我在第一课时上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介绍,在本节课上也通过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及分析文中孔子与学生的言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了解孔子,走*孔子,但是仍让我感觉到有些肤浅。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才有可能有效地影响到学生。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反思 3

  这一课生动描写了孔子带领弟子趁着春天大好时光到风光秀丽的泗水河边游玩观赏的情景,展示了孔子巧借河水诱导弟子明理的丰富学识和大家风范,表现了孔子和学生间的真挚情谊。本文的自然段较多,教学时重点抓住“春天美景”“孔子论水”“谈志向”这三个问题学*课文,认识孔子。

  课文多处描写大自然美景是为感悟孔子像母亲一样给弟子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做铺垫,为此,我让学生学完第二自然段后继续在文中找找还有哪些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语句,然后读好这些语句并抛出疑问:作者为什么写这么多春天的美景?

  如此设计,学生不仅能以放松的心态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中,和孔子的弟子们一起聆听老师的教诲,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将孔子和春天联系在一起,为下文深入地认识孔子做好铺垫。在教学第八自然段“论水”时,我先让学生思考这段文字: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引导学生抓住“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采用小组合作然后班上汇报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这段话的内涵。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孔子为什么要引导弟子观水呢?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快便领悟到:孔子以“司空见惯”的流水为喻,引导弟子如何做人。由此不难看出孔子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老师。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反思 4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课文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名言出自孔子的《论语》。在“游赏泗水”时,孔子没有直接告诉弟子应该向泗水学*做人的道理,而是出自肺腑地赞叹“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听了孔子的宏论,弟子们大为惊讶并深受启发,于是子路悟到应该“有福同享”,颜回悟到应该做‘不为自己表功的人”。他们都悟到了也要做一名“真君子”。孔子不留痕迹的教学艺术可谓出神入化。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友善的师生关系会使课堂充满魅力。《孔子游春》最后一句写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更浓”的“春意”,这是师生的和谐默契和教与学都达到一种人生价值高度所带来的快乐。孔子妥善处理和弟子间的关系,首先,是真诚的期待和关注。孔子希望弟子们“学有所成”,不失时机(“听说”后便去游玩)、挖空心思(遇水必观,动情地望着河水沉思)地利用课程资源教育弟子,可谓用心良苦;其次,是坦诚的对话交流。对话交流既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交流和碰撞。在游玩过程中,师生之间流动着相互吸引的“情感场”,孔子“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头”……孔子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体悟,展示自己在精神上收获,都使得师生之间情感和谐,成为知音;最后,是*等的与生同乐。孔子与弟子共同陶醉于迷人的春景中,弟子围着老师,老师弹琴,弟子唱歌;弟子弹琴,老师倾听,然后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教师和学生融洽地聚集在一起,教师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并尽情地表露自己的快乐。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角色的同化才能带来行为上的亲切、随和及自然,才能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零距离,才能产生“春意更浓”的共鸣。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反思 5

  妙扣一词,事半功倍

  寥寥数语,便将学生引进课文,让学生运用朗读的常识解读课文,感悟语感,形成积淀。

  一、阅读第一节,通过教师三个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学会把“长句读短”,后顾课题“孔子游春”,以名晓文章贵“简明、精要”,不得绕圈丢阵。

  二、感受第二节,以“泗水春景美啊!”为题,用美的姿态、美的声音读出春景的美,把“美景读美”!这样,水到渠成地拎出“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式的渗透训练,再施以师生多形式地读、背竞赛,语感上口,语意进心,语段入脑。

  三、学*“孔子论水”段时,我备课时注意了孔子“很不*静”、“动情”、“意味深长”等一系列描写心情、表情、语言的词语,可在教学推进时,我却意外地发现“沉思”这个词的妙处,让学生抓住“沉思”想“孔子可能在沉思什么呢?”学生有的说:“他可能在想这水到底有什么内涵?”有的说:“他可能在想这水有四性,人能有几人具备水这品性?”有的说:“他可能在想水是真君子啊!”有的说:“我的学生有几个能具有水这个真君子的品行呢?”有的说:“我怎样教才能让我的学生成为真君子呢?”

  真没想到,冗长且零散的几段话通过“沉思”一词浑然一体地凝聚起来;本应费口劳舌地“讲、读、悟、说”的教学程序则被这“沉思”一词简洁明快地浓缩起来。真有“妙扣一词,事半功倍”之效果啊。

  四、讨论“师生论志”段时,由于前面“论水”铺垫得厚实到位,对子路的“率直”有情义、颜回的温文尔雅“歌言志”的理解就很深入透彻,孔子老师的用意、师生的情意、泗水的春意也就穿过纸面,荡漾于文外了。最后施以“同学们情绪高昂,有满腔的话语想表达,就让我们拿起多情的笔来倾吐我们心中想要说的内容吧!”

  “沙沙”的练笔声似汩汩清泉在流淌,更似浓浓的情意在“滴答”:

  李昕原:琴声、歌声、欢笑声,声声入耳;春情、水情、师生情,情情温馨。

  韩梦:我觉得我们应该学颜回那样做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那些有了一点点不足为奇的成绩就四处张扬的人,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

  叶楚月:课题“孔子游春”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孔子带着弟子们出去游玩,而当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时就感觉到孔子十分会教学,他不仅教弟子们求真知,而且教弟子们做真人。他以水为喻,让弟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真不愧是个大教育家。

  反思:现在有不少阅读课都上成了“文化民俗课”、“地理常识课”、“戏剧表演课”、“风光旅游课”……语文课该还他的本真本位了。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反思3篇(扩展3)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6篇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2、孔子是什么人?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言?

  3。揭示课题:12 孔子游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②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3)指导书写生字

  ①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②引导评价,适当范写。(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

  ③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泗水春景孔子论水

  师生论志向)

  五、选择你所喜欢的那一部分,读给同桌听。

  六、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二、精读课文:

  1.反复轻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

  (3)展开想象,练*说话:

  ()是她()的()

  ()是她()的()

  ()是她()的()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背诵这一段话。

  (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孔子让学生看水的目的是什么?

  (3)对于大自然中的水你还有其它感受吗?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背诵这一段话。

  (7)孔子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你对这位大教育家有何评价?

  (8)分角色朗读3---9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2.将第2、8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换成与上文有密切联系的具体句子

  第三课时

  一、复*

  指名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课文:

  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1)自由读。

  比较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分角色朗读这两段话。

  (3)讨论:子路和颜回的性格你欣赏谁,不欣赏谁?

  (4)孔子对子路和颜回的志向持什么态度?

  (5)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图

  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6)分角色朗读课文10---17自然段

  (7)孔子让学生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教育家

  又有何评价?

  三、小结:

  1、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论志向这三部分内容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2、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四、指导造句:

  本课中有不少成语给文章增添了魅力现在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温文尔雅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1、同桌交流、讨论。

  2、指导造句,评议。

  3、把句子写下来。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

  一、复*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二、精读课文:

  1.反复轻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

  (3)展开想象,练*说话: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背诵这一段话。

  (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

  (3)“善施教化”后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的其它特点)

  那你觉得能合理的补充那些特点呢?(心地善良、胸怀宽广、博学多才、孝亲敬长……)

  (4)从中你有什么体会吗?

  (孔子教育弟子做人,却没有直接进行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孔子循循善诱、很聪明充满了智慧。)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背诵这一段话。

  (8)分角色朗读3---9自然段。

  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1)自由读。

  比较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你能不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有福同享”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这两段话。

  (3)讨论:子路和颜回的性格你欣赏谁,不欣赏谁?

  (4)孔子对子路和颜回的志向持什么态度?设想一下,孔子为什么这样做?(颜回、子路的志向表明了他们是一个真君子,孔子很满意。)

  (6)分角色朗读课文10---17自然段

  (7)孔子让学生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教育家又有何评价?

  三、小结:

  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言论。

  板书:

  12孔子游春

  哺育生灵——有德行

  流必向下——有情义

  看水、议水

  穿岩凿壁——有志向

  真君子

  荡涤污垢——善施教化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

  教材分析:

  《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课文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出春天到来时的美景,又以水为话题,叙事明理,内涵丰富、厚重。

  示流程:自主学*,直击重点——合作学*,深化理解——回读课文,总结收获——自置作业,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

  A.知识和能力: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两个成语造句。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提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B.过程和方法:在品读中感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语言。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做人要做像水一样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教学重点:

  读中想像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浓浓的师生情。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春游过吗?春游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来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跟随着我国古代圣人孔子一起去泗水河畔踏青,相信沿途中,你一定会饱览到很多如画的美景,聆听到圣人如诗般的教诲。

  今天,我们来学*《孔子游春》(板书课题)

  简介孔子生*。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2.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4.通过预*,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字和词语吗?

  5.读了课文,你解开了哪些疑问?

  三、自主学*,直击重点

  一提到春游,我们肯定会兴奋不已,那孔子带着弟子们游赏完泗水河畔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兴奋、快乐等)

  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竟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起来”)

  孔子为什么会这样的快乐?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作上批注。

  四、合作学*,深化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按照三个阶段来品读课文。

  ①初步性认识——弟子言志

  A.孔子是听完子路和颜回的志向后,听着颜回的志向歌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的。那么,子路和颜回的志向分别是什么?

  B.颜回的“志向歌”里会唱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合理想象将歌词补写出来。

  C.孔子听了弟子们有福同享、不为自己表功的志向后能不高兴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子路和颜回为什么会有这样高尚的志向的?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②深层次认识——师生悟理

  A.子路和颜回之所以有这样高尚的志向,是因为他们听了孔子关于水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后,深受启发。孔子望着水说了怎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呢,把它画出来读一读。

  B.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最后说:“水是真君子啊!”

  在孔子眼里,水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这实际上也是谁具有的特点?孔子和弟子们谈论水的目的是什么?

  C.大家请看“善施教化”的后面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的其它特点,也就是君子的其它特点。)谁能合理地补充一些其它的特点?(胸怀宽广、博学多才、孝亲敬长……)

  D.孔子教育弟子们做人,却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E.孔子的确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

  在读中体会孔子的语气,语调以及语言中蕴含的深意。

  ③升华性认识——自然馈赠

  A.孔子从泗水的绿波参悟出了做人的道理,说明了孔子是一位怎样的人?那到底是什么帮助了孔子悟出这个深刻的道理?请大家再次研读课文,想一想答案。(绿如翡翠的泗河水,说得更准确些是大自然母亲的馈赠)

  B.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了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找出来,读一读。

  C.赏析美景:

  学生质疑:为什么称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讨论交流:这个句子写得很美,美在何处。读中想像,读中品味。

  D.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指导背诵。

  ④小结:

  阳春三月,泗水河畔桃红柳绿,草色青青,春意盎然,置身于大自然母亲宽广的怀抱中,怎能不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心旷神怡,神情愉悦;当孔子欣然地接受了大自然母亲的馈赠,从泗水的碧波中参悟出做人的道理时,他又怎能不心花怒放;当孔子听到子路和颜回的高尚志向后,看到自己的教育思想在弟子身上生根发芽时,教书育人的快乐充盈着他的整个心灵,他怎能不高兴得手舞足蹈呢?

  五、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当我们跟随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经历了一趟春光之旅,一趟精神之旅后,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2.谈收获(可从词、句的积累,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诸多方面来总结,着重于谈文章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词句:

  如果积累的是自己喜欢的词语,则用这个词语造句;如果积累的是句子,则背诵这个句子。

  4.课文结尾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春意为什么会变得更浓呢?你能回顾课文,说说你的理解吗?

  (春光不变,但人欣赏春光的心情在变;春光不变,但春光中人心中的春景在变;春光不变,但春光中人的思想境界在变;春光不变,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变……)

  六、自置作业,课外延伸

  刚才,与大自然、圣人的对话让我们受益匪浅。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怎样的作业呢?

  (摘抄、背诵孔子的名言/查阅资料,更多更深地了解孔子/仿照课文,在大自然中选择一个对象,看看能产生哪些类似的联想,然后写下来/

  读一读孔子的著作,了解他的思想……)

  (一周后,举办“走进孔子”的主题中队活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3、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文字,领悟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体会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2、领悟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体会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文字,领悟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体会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第三课时: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课前准备 

  搜集孔子的资料。

  第一课时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4、指导书写生字课前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于质疑中进入课文。通过自学,学会字词。

  1、板书课题:

  2、释题:孔子是谁?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3、启发提问:本文讲孔子与谁游春?其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4、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

  5、检查自学情况。

  6、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分段?

  7、观察生字、指名板演。引导评价,适时范写。

  1、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资料。

  3、学生自学。

  4、学生辨音:澜、眸、凿

  5、正形:澜、惑

  6、指读课文。

  7、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8、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1、复*导入

  2、学*第一段

  3、学*第二段

  巩固基础知识。以图进入课文,由感性到文字。使学生充分感悟到文字的美感。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内容。由课文引申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1、听写。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今天,让我们一起随孔子游春。

  4、看图:指名有顺序地说出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5、文中是怎样描绘这幅美景的呢?

  6、为什么将大自然比作母亲?

  7、指导背诵第一段。

  8、泗水河畔春景虽美,孔子却无心欣赏,因为奔腾的河水又使他陷入了沉思。他想到了什么?

  9、指读第8自然段,思考讨论。

  10、指导:孔子的话语速要沉、缓、显出他是导师。

  11、小结:孔子不愧是位大教育家,他的循循善诱使他的弟子及我们都受益匪浅。

  1、学生听写:温文尔雅、和煦、司空见惯、波澜起伏

  2、学生说话。

  3、自读第一段,勾划出描写得最精彩的一句,多读几遍。

  4、齐读描写泗水美景的句子。

  5、品读(相机理解“广袤”“飘逸”“和煦”)

  6、学生回答、背诵。

  7、自读第二段,思考孔子论水一段的含义。

  8、学生思考讨论:

  ①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

  ②讲述了水的哪几个特点?由此孔子联想到了什么?

  ③抓住水的特点与其品质间的联系。

  ④孔子为什么说这段话?有何用意?

  ⑤由此可见,孔子有什么特点?

  ⑥再体会水的其他特点以联想到人的品质。

  9、练读第二段。

  第三课时

  1、复*

  2、学*第三、四段

  3、指导写话巩固基础知识。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课文。课内迁移到课外。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自读,思考:这两段写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反思3篇(扩展4)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成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泗水河边春天的美景。

  3.联系上下文,体会孔子师生论水、言志所体现的君子文化。

  4.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感受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5.学*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结尾的作用。

  6.把《论语》片断与课文对照着学,体会传统文化的韵味。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孔子论水那番话的'含义,并且进行仿写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孔子

  1.师板书课题:同学们,学*前面两篇课文,我们认识了哪两位老师——

  今天,我们一起走*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

  2.学生齐读课题,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孔子的资料。

  3.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第七单元主题是“师恩难忘”,不管是导入还是教学之中,我们都可以把多篇课文联系起来教。凭借课题这一桥梁,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始初步了解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

  二、初读课文,学*成语

  1.在课前预*的基础上,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2.画出文中成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然后汇报。

  【《孔子游春》一课中的成语较多,理解它们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编者设计了文后第3题,就是希望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解决,努力地积累与运用这些成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环节的教学正是为了实现编者的意图。】

  3.理解脉络,概括出小标题。

  三、品读春景,仿写句子

  1.朗读课文,细细品一品:景中有情,文中有情,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泗水河边春天的美景,这美景之中含有怎样的情感?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妙?

  交流,体会“青青”、“**”、“翩翩”这些叠词中所含的喜爱、欢快的感情色彩;学*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体会大自然如母亲般美好。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目标之一:“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这一段,无疑应该达成这一重要的学段目标,并且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自然美的熏陶。】

  2.拓展朗诵《春日》一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推荐1~6年级背诵75篇,朱熹的《春日》就是其中的一首。朱熹是南宋理学家,也是儒家学派集大成者,他的这首诗写的也是泗水春景。在课堂中诵读这首诗,既能落实课标要求,又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3.师:想象一下,你如何来到这么美的地方,心情怎么样?孔子带弟子们来到这儿,他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用你们的朗读告诉我。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仿写训练:________是她______,__________是她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她__________,________是她________ 。

  学生练写,然后进行交流。

  四、指导写字

  1.认真观察“逸、凿、蹲”三个字,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2.学生练*书写,及时点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这一周的每日推荐是《论语》推荐,课前我们来进行一次擂台赛,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背诵《论语》最多,就优先获得下一期的小组共读书籍。学生背诵。

  2.今天的每日推荐,指名读并谈谈含义。君子是孔夫子心中理想的道德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每日推荐”是本班一个小小的特色,由学生每天轮流摘抄经典诗文,每节课上花一分钟时间诵读、理解,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经典诗文积累也日渐丰厚;同样,小组共读也是本班的小特色,一组读的书籍是一样的,轮流读,轮流写读书笔记并挂在墙上供大家翻阅、欣赏,有效增加了阅读兴趣。导入由《论语》、《论语》中君子文化开始,再到结尾推荐《论语》的设计,做到课堂结构的首尾呼应,也在开课的时候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来谈君子文化。】

  二、主题探讨,接触“君子”

  1.孔子眼里,谁最有君子品质?看来,孔子对水是情有独钟的呀!泗水河畔风景如画,孔子的心情却很不*静,这是为什么呢?

  分角色朗读第3—8自然段。(角色分类:旁白、子路、孔子、弟子们、子贡)

  2.孔子有句名言,“仁者乐(yào)山,智者乐水。”意识是仁慈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喜爱水。孔子对水有怎样的理解呢?指名读孔子的话。

  ①孔子的话是围绕哪一句展开的?

  ②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啊?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指名读。

  ③孔子的这段话,一定让你想到某些词语、成语、诗句,再用心读读这段话,在书上空白处写上你的联想、思考,待会儿和大家交流你的批注。(在大家开始前,我把我对这一小节产生的联想、思考拍照制作成PPT请大家看看,你也可以学着老师做批注的样子进行)

  交流:

  a.有德行——《长江之歌》中“你从雪山走来……”/奉献

  师:水了不起!水是人类伟大的母亲!如果没有水,就没有——

  师:孔子对水的感激,就像落叶对大地的感激,就像小溪对海洋的感激,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b.有情义——重情重义/侠肝义胆 体会“或”(有时)

  师:你给它长它就长,你给它方它就方,这就是和顺温柔、有情有义的水,此乃真君子啊!(女生齐读)

  c.有志向 ——水滴石穿/五年级《滴水穿石的启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水,排除万难奔向大海,具有坚持不懈的品质。读出水的这种义无反顾的志向来,男生齐读。

  d .善施教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师:水纯净、洁净,生活中,离不开水,水能够——

  师:水如春风化雨,默默无闻地滋润万物!读一读这句话。

  3.水仅仅只有这四种美德吗?文中空白处是作者向我们发出的邀请,模仿文中的句式练一练。(PPT出示句式)(写在练*本上,要求书写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好像___________。

  4.同学们说得真好!历史上哪些人有像水一样的君子?(“仁”:孟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诸葛亮;君子固穷:颜回;君子泰而不骄:韩非)

  5.孔子对像水一样的君子怀有什么感情?让我们读出这份赞美敬仰之情,齐读孔子的话(PPT)

  三、古今对照,师生言志

  1.师:孔子用水在教导弟子,做像水一样的君子。其实,孔子不只是在教育弟子,也是在表达他内心对君子对人生的看法。我们来看看《论语》中的一段话:PPT出示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师生共读,比较理解。(指名读通古文——借助字典理解认识生字—猜测古文含义—古今文配合逐句朗读。)

  2.孔子师生皆为君子,君子之志令人敬佩,这段师生言志成为一段佳话。同学们,你想做君子吗?你有怎样的志向呢?(现实版的“师生言志”。)

  四、学*结尾的写法

  我们师生言志其乐融融,孔子师生言志也是其乐融融,此刻,泗水河畔——

  课文最后一段,极其简短的一句写景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呢?(联系本单元的课文结尾:《莫泊桑拜师》总结性结尾,《理想的风筝》意味深长、留给空间的结尾,本课则是深化中心的结尾/“更浓”二字,景浓情更浓。)

  五、引向课外,亲*经典

  1.孔子带着弟子游春时,论水、言志,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学生交流。

  2.我们来看看前人对他至高无上的评价: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也。——杜甫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马迁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

  2.孔子,就是一位真君子啊!“半部论语治天下”,阅读孔子的《论语》可以感受孔子的智慧;阅读《论语》,让我们向着君子的目标靠*!

  布置小组共读《论语》、《于丹〈论语〉心得》。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第八自然段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

  1、分组听写词语

  1)阳光普照 桃红柳绿 翩翩到来 草色青青 绿草如茵

  2)波澜起伏 不知疲倦 奔流不息 荡涤污垢 善施教化

  3)意味深长 温文尔雅 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 手舞足蹈

  2、利用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泗水河边的真美啊,令我们如痴如醉!可是,同学们知道吗?孔子的心情却很不*静。他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

  二、解读“游春”,识君子

  1、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论是波*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潺潺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都能让孔子这样的智者流连忘返。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又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3——9自然段,找出孔子那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

  2、交流

  出示“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水是真君子啊!”(指生读)

  3、理解这句话

  1)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水是真君子啊!)

  2)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联系孔子的话想想填填。出示:

  水是真君子,好像有德行,因为

  水是真君子,好像有情义,因为

  水是真君子,好像有志向,因为

  水是真君子,好像善施教化,因为

  3)你能围绕其中的一点说说你的理解吗?

  4)这段话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5)事实上,孔子的这番话是有感而发的。是眼前的水,调动起了他这么多的感概!找一找,孔子眼前的泗水是怎样的?试着揣摩孔子的内心,把孔子没有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

  6)水,生活中随处可见。课文中用了那个成语?

  7)让我们走*这位“真君子”,去感受它的伟大。(齐读这段话)

  8)哪些人是君子?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

  4、其实,孔子就是一位真君子

  交流对孔子的认识和理解

  5、齐读第8自然段

  三、领悟用心,指名志向

  1、孔子意味深长地给弟子们谈水,弟子们领悟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9——19自然段,边读边想。

  2、交流

  1)子路是怎样回答老师的询问的呢?能把他的志向和水的品质联系说说吗?子路的话该怎么读呢?(子路:像水一样有情义,和顺温柔、和朋友有福同享。朗读时要表现子路是歌急性子)

  2)颜回呢?(像水一样默默无闻,滋润万物,不为自己表功。朗读时要表现颜回的温文尔雅)

  3、同学们,假如我们跨越千年,来到了泗水河边,来到了孔子的身边,成了孔子的一名弟子,你能谈谈自己的志向吗?

  四、拓展阅读,亲*孔子

  1、孔子是一位不凡的老师,他循循善诱,利用大自然的一切来教育学生。孔子一生中留下许多经典的名句,被他的学生收集在《论语》一书中。“练*7”中就有孔子的名言。

  2、出示孔子论学*的名言,学生诵读、积累。

  板书设计

  23 孔子游春

  循循善诱 有德行

  充满智慧 有情义 真君子

  有志向

  善施教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3、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文字,领悟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体会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2、领悟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体会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文字,领悟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体会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第三课时: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课前准备 

  搜集孔子的资料。

  第一课时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4、指导书写生字课前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于质疑中进入课文。通过自学,学会字词。

  1、板书课题:

  2、释题:孔子是谁?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3、启发提问:本文讲孔子与谁游春?其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4、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

  5、检查自学情况。

  6、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分段?

  7、观察生字、指名板演。引导评价,适时范写。

  1、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资料。

  3、学生自学。

  4、学生辨音:澜、眸、凿

  5、正形:澜、惑

  6、指读课文。

  7、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8、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1、复*导入

  2、学*第一段

  3、学*第二段

  巩固基础知识。以图进入课文,由感性到文字。使学生充分感悟到文字的美感。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内容。由课文引申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1、听写。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今天,让我们一起随孔子游春。

  4、看图:指名有顺序地说出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5、文中是怎样描绘这幅美景的呢?

  6、为什么将大自然比作母亲?

  7、指导背诵第一段。

  8、泗水河畔春景虽美,孔子却无心欣赏,因为奔腾的河水又使他陷入了沉思。他想到了什么?

  9、指读第8自然段,思考讨论。

  10、指导:孔子的话语速要沉、缓、显出他是导师。

  11、小结:孔子不愧是位大教育家,他的循循善诱使他的弟子及我们都受益匪浅。

  1、学生听写:温文尔雅、和煦、司空见惯、波澜起伏

  2、学生说话。

  3、自读第一段,勾划出描写得最精彩的一句,多读几遍。

  4、齐读描写泗水美景的句子。

  5、品读(相机理解“广袤”“飘逸”“和煦”)

  6、学生回答、背诵。

  7、自读第二段,思考孔子论水一段的含义。

  8、学生思考讨论:

  ①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

  ②讲述了水的哪几个特点?由此孔子联想到了什么?

  ③抓住水的特点与其品质间的联系。

  ④孔子为什么说这段话?有何用意?

  ⑤由此可见,孔子有什么特点?

  ⑥再体会水的其他特点以联想到人的品质。

  9、练读第二段。


《孔子游春》语文教学反思3篇(扩展5)

——《孔子游春》教案菁选

《孔子游春》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子游春》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解读:

  本课是一篇游记,是描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孔子乘“泗水河正涨春潮”之际,适时组织弟子“游春”,并以“水”为话题,叙物明理、润物无声,善教至极;随后与弟子弄琴唱和、“手舞足蹈”、情浓至极。文章辞章俱佳、意境深远,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其中“探究学*”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方法。在探究学*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课文第八自然段孔子“论水”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段的教学过程中,教者首先以“孔子提倡学贵有疑”鼓励激发学生通过自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大家讨论,而后将问题归纳、整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逐个解决(为什么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使教化?→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省略号省略了其他什么特点?→孔子论水的用意)。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其中为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说水有德行,有情又有志向,善使教化?”这一铺垫性问题。给学生适当提示方法,便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顺利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体验,提高探索学*的兴趣。

  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我们对于语文材料应该有理解一致的地方,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领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一个语文材料,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育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见解。孔子的大弟子路和颜回的性格迥异,特点鲜明,教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是孔子的弟子,你喜欢谁呢?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说说自己与众不同的喜好,然后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志向”以展示自己独特的人生理想,也为后面理解体会“孔子关心、热爱每一个弟子”作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自然段。

  2、体会孔子论水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的情谊。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孔子游春》,昨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泗水河边的美丽景色,:同学们请看——出示第三自然段。(配上背景音乐指名读)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了,你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对她的印象吗?(学生自由说)老师课后要求你们背诵这一段,谁来试试?)

  (二)论水篇

  1、过渡:泗水河畔的美景让我们心旷神怡!(泗水春图)弟子们都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之中了,孔子凝望着欢快活泼的泗水河却陷入了沉思。那么孔子在想些什么呢?我们来读读课文3—9自然段,用笔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这儿主要写了什么?

  2、谁来说说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段文字?

  3、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录音朗读。

  4、孔子曾说,学贵有疑,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八自然段,看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大家讨论?

  5、交流、评价 (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重要?)

  (为什么说水有情文、有德行、有志向、善施教化关键?)(省略号,还有什么特点??注意了标点?)(论水的用意??思考得更深?)

  6、同学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一个一个地解决。

  7、解决第一、二个问题

  师:在孔子眼里,水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使教化呢?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谈谈自己的理解;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说。

  (1)“有德行”。(无私奉献)

  师:是呀,水滋润万物,无论它是参天的大树还是低矮的小草,无论它是奔跑的动物还是静止的植物。请你感激地读!指名读。

  师:没有水就没有一切,请你敬佩地读! 指名读

  (2)“有情义”。

  (生谈体会)解释“或”

  师述:水好像很通人情,总能与周围的事物和谐相处,有时是方的,有时是长的……也就是说:该方的时候,她就(方)该长的时候,她就(长)该圆的时候她就(圆)!

  师:能屈能伸,真大丈夫也!流进方方的池塘里就是方的,流进长长的溪流里就是长的,它为人着想,有情有义!谁能把这种情义读出来?

  (3)“有志向”

  师:一个“穿”、一个“凿”让你想到了什么?(滴水穿石)

  师:有道是“人无志则不立”,孔子也说过:“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水有一个志向,那就是奔向大海!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锲而不舍。这就是流水的志向!亲爱的同学们,难道我们不应该有流水的志向吗?那么,我们该如何读出这水的刚强呢?)生练读、齐读

  (4)“善施教化” (善于教育启迪别人)

  师:万物入水,水都能帮其洗刷污垢,这一点又多么像孔子自己,不管是谁,无论他是高贵还是低贱,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有,只要他肯学*,孔子都愿意对其教化。这一句话包含了孔子的育人观点、高尚情操,谁来读?

  师:水好象有 是因为 ……

  (4)师:水的这些品行实际上是谁具有的特点?所以,孔子说,由此看来,水是——在孔子眼中,就是有 有 有 、善施教化的人,在善施教化的后面有个省略号。……

  8、解决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1)我们想想,这儿省略了什么?

  (2)是水的其它特点?也是谁的其它特点?

  (3)是水与君子共有的特点,谁能补充?

  引导学生说水的或者说君子的其他特点

  (如透明-纯洁;无边无际-胸襟宽广;静静流淌→默默无闻;海纳白川-肚量大、包容;若满则溢-知足常乐;小可成滴,大可成洋-有气量))

  (4)小结:水具有那么多君子般的特点,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呀!

  9、解决议水用意是什么?

  (1)孔子和弟子在泗水河边游玩、论水的目的是什么呢?他仅仅是在赞扬水吗? (是在描述一个君子应有的形象,还在表白自己的志愿,是要他的弟子们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2)孔子表面上是带学生到泗水河边游玩,实际醉翁之意不在“玩”,而在巧妙地用水打比方,来启发弟子做人,此时,你想对他说什么?

  孔子,你真是一位 的老师!

  师:孔子带弟子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泗水河畔,让一花一草含情,让一树一木开口,让一山一水育理,用生活这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教育弟子,他的智慧是无人能企及的,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

  (三)志向篇

  1、过渡:孔子总是想方设法开导弟子,他期待着每一个弟子都能成为真君子。于是,他兴致勃勃地和子路、颜回谈起了志向。

  2、请同学们快速朗读10—17自然段,我们看看子路和颜回各有怎样的志向?用笔画出有关词句。

  (1)子路的志向是什么?谁来读子路的话?(出示12自然段)你准备怎样读?(评价,让大家感受子路直率、豪爽的特点)

  (2)再来看颜回,他的志向是什么?谁来说(出示17自然段)。

  3、同是孔子的弟子,你喜欢谁呢?原因是什么?

  (相机教学“温文而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

  4、有志之人就是让人刮目相看,同学们有什么志向?想做一个怎样的人?

  (1)指名说

  (2)师: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请同学们牢记自己的诺言、志向,做个真君子。

  5、听同学们谈志向,老师很开心;孔子听子弟说志向,他有什么反映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讨论交流。

  (2)师小结:孔子对弟子的志向是一样的肯定、一样的欣赏。

  师:文章最后一节是这么写的:“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难道仅仅是春意浓吗?(师生之间的情谊也更浓了。弟子们的学*兴趣也更浓了。孔子和弟子们的笑意也更浓了。)

  (2)小结:多么浓浓的师生情谊啊!孔子爱生如子,他主张“有教无类 ”,还主张“因材施教”。(出示并作适当解释)

  五、总结、作业

  1.总结 :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对待弟子是那样的和蔼可亲,教育学生是那么的循循善诱,他一生都在追寻着“品德高尚、有情有义、志存高远、善施教化”的“君子”形象。他是古代“仁师”的典范,真不愧为“万世师表”!(出示孔子画像)

  2、作业:读背孔子名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不学礼,无以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板书: 12 孔子游春

  有德行

  水 有情义 真君子

  有志向

  善施教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泗水河边的醉人春意,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的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一.师述导语,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

  2.孔子还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论是波*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都能让孔子这样的智者流连忘返,赏心悦目。这是为什么呢?课文《孔子游春》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迪。

  二.精读课文:

  1.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或者感受最深的内容。

  2.过渡: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和孔子意味深长的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重点学*第二节。

  (1) 出示: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

  (3)引导学生谈感受:泗水河畔的春天美在哪儿呢?(从两个层次引导学生:一是景色美;二是语言美:叠词,比喻,排比。)

  (4)指导朗读:春光是如此灿烂,你能把泗水河边的春景美美地读出来吗?

  (5)练*朗读,指名读。

  (6)过渡:这么美的春景,一定也激起了同学们对春天的美好回忆和无限向往,谁来给我们描给一下你眼中的春天。

  (7)过渡:春天在我们的盼望中不知不觉就已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美好的春光。

  (8)齐读这一段话。

  (9)填空练*:这样的美景是大自然这位伟大的母亲造就的。你会用这样的句式来描写我们的大自然母亲吗?

  (10)展开想象,练*说话:

  (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

  (漫天的云朵)是她(洁白)的(裙裾)

  (茫茫的大雾)是她(神秘)的(面纱)

  (11)小结:你们简直就是诗人,你们用诗一样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了诗一样美好的春天。

  4.交流学*第二个重点段。

  过渡: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更给我们启迪。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指名读。

  (2)师述:这一段话的含义的确很深刻,读了这段话,你有疑问吗?

  (3)四人小组交流解答这些问题。

  (4)全班交流,师相机小结:

  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无私仁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边浓浓的春意。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走进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

  3、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感受语文学*的博大和美丽。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所蕴涵的道理;

  2、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1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边游玩。你还记得泗水边那宜人的春光吗?能不能通过朗诵让大家都陶醉在这迷人的春景里呢?

  2、学生配乐朗诵。

  二、孔子论水

  1、过渡:泗水河里碧波荡漾,泗水河畔春意融融。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更给我们启迪。

  出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品味这段话,把你的收获或疑惑写在边上。

  (2)交流:

  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无私仁厚;

  水和顺温柔,真似君子温文尔雅恬淡的性情;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