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昆虫备忘录》教案范文五份

日期:

  《昆虫备忘录》教案 1

  设计说明

  《昆虫备忘录》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熟悉的昆虫,勾起我们有趣的回忆。蜻蜓的复眼,让“我”一直琢磨它是怎么看东西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知道“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硬翅上的圆点可是有定数的,“花大姐”有益虫、害虫之分。“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它的头部尖端顶着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它的力气很大。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尖头绿蚂蚱是画家的最爱。“土蚂蚱”被捉时会吐出褐色的口水,顶讨厌。在作者的笔下,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昆虫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即便不认得,看完好像也认得了。

  教学时,小组合作学*,扫清生字障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部分,与同学进行分享,分享时结合具体的语句阐述理由,把读文与理解融为一体。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借助画像、做备忘录、展示技能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昆虫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趣

  1.夏天到了,无处不在的昆虫活跃起来,你熟悉哪些昆虫呢?你认真观察过它们吗?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这些可爱的昆虫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故事呢?

  4.板书课题《昆虫备忘录》。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昆虫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预设:介绍了哪些昆虫,它们的样子、*性是怎样的,记录了它们哪些有趣的故事等。

  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读通每一个生字。

  (3)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4)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的疑问,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

  三、汇报交流,识字学词

  1.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2)你走*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3)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4)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5)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6)昆虫备忘录。

  2.课件中,其余字消失,就剩下带有生字的词语:款款、黑绸、膜翅、距离、益虫、瞎点、凡是、备忘录。

  (1)学生大声朗读词语,读准每一个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多次练读。

  (3)学生交流:在你的生活中,见到过这些词语吗?请联系生活经历,用这些词语说句子,可以用上一个词语,也可以用上几个词语。

  3.课件中,其余字继续消失,就剩下本课生字:款、绸、膜、距、益、瞎、凡、录。

  (1)检查预*情况,认字能力强的同学当小老师,黑板前领读这些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将识记有困难的字标注成红色。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不好记的字?

  (4)汇报交流,学生自主识记以下重点字:

  瞎:眼目害了病,变成“瞎”。

  膜:用手是摸,与月有关是膜。

  绸:绸缎与丝织品有关。

  益:上头是两点,不是三点。

  录:“绿”去偏旁变成“录”。

  距:右边是“巨”,不是“臣”。

  蚂:多音字,在本课中读mà。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抓住字形特点和字音难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有目的地识记,提高识字效率。

  四、再读全文,体会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昆虫,画出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说一说:你喜欢这个昆虫吗?理由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体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了解昆虫的特点。

  预设一:我觉得蜻蜓的复眼很有趣。

  (1)学生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句子二: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句子三:你走*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2)你能向大家介绍“复眼”吗?

  复眼是甲壳类、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例如蚂蚁一个复眼由50个小眼构成。复眼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也能分辨颜色。

  (3)蜻蜓复眼的图片

  预设二:我喜欢瓢虫。因为它很漂亮,也是益虫。

  (1)学生朗读找到的描写瓢虫的句子:

  句子一: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句子二: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句子三: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2)你能为它画像吗?

  (3)关于瓢虫,你还知道什么?

  预设三:我喜欢独角仙,因为它是昆虫里的霸王,力气也大。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句子二: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句子三: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2)你能为它做个自我介绍吗?

  预设四:我喜欢蚂蚱。因为我也捉过蚂蚱玩,很有趣。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句子二: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

  句子三: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

  句子四: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2)学生介绍自己捉、玩蚂蚱的趣事。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喜欢的昆虫做份备忘录。

  5.过渡:角色扮演,向大家介绍这些昆虫:

  (1)做自我介绍(样子、特点、*性等)。

  (2)能力展示。

  (3)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可从实际出现,也可展开想象)

  6.教师指导学生带着兴奋和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主,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逐步走进昆虫,了解它们,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补充,激发对昆虫的喜爱,对自然的探索之情。

  五、情感升华,作业延伸

  1.情感交流:你喜欢这些昆虫吗?你还知道哪种昆虫,与大家分享一下。

  2.教师小结:每一个小小的昆虫身上,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有说不完的科普知识,有许多奇妙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发现。

  3.布置作业: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设计意图: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拓宽视野,不局限于教材,激励学生多读书,多观察。

  板书设计

  昆虫备忘录

  蜻蜓 花大姐 独角仙 蚂蚱

  复眼 外衣 独角 尖头

  灵敏 漂亮 霸王 有趣

  《昆虫备忘录》教案 2

  教学目标:

  1 .能读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读课文

  2. 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分享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昆虫资料 教师准备表格、图片卡、教学片课件、视频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那种昆虫,有什么特点吗?

  (1)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2)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

  (1)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昆虫,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此处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由图片、视频转向文字,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适应过程,也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3.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中,看看他是如何用文字描述这几种昆虫的。

  (1)学生了解作者简介

  (2)齐读课题《昆虫备忘录》

  二、初读课文 读通读懂

  1.自由读通课文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画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预设点:

  (1)膜翅 益虫 瓢虫 马铃薯 霸王 蚂蚱 鞘翅 形态 丝绸 掌握 咯咯作响 黑斑 褐色 琢磨 瞎 款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生词

  (2)磨[ mó ]1.摩擦磨合2.阻碍,困难3.消耗,消灭4.拖延,耗时间

  [ mò ]1.粉碎粮食的工具。2.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3.掉转

  师提问在本课中“琢磨”应读哪个音

  3.接读课文,在读中正音。

  4.梳理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哪几种昆虫

  (2)为什么不以名字命名小标题

  (3)每种昆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瓢虫的描写片段,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三、制作昆虫备忘录

  1.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说说原因。

  2.如果不喜欢课文中出现的昆虫,可以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向同学介绍说明。

  3.师出示范例,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

  预设:(1)表格式

  昆虫名称

  别名

  显著特征

  (2)图片文字说明式

  (3)文字记录式

  例:瓢虫又名花大姐,膜翅是黑色的,硬翅是朱红色的,并且上面有小圆点,有吃蚜虫的益虫,也有吃马铃薯叶的害虫。

  【设计意图:采取多种方式,不拘泥于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此时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兼得,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质疑探究、资料补充

  1.读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复眼、蚂蚱飞起来为什么发出咯咯声、独角牛为什么只有一个角、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瓢虫。

  (2)交流解决

  2.出示视频资料补充

  小结:同学们,如果你对大自然中的昆虫感兴趣,想进一步探究,请在课下阅读杨红珍《走*大自然》之《探秘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千姿百态的昆虫和它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信你对昆虫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兴趣入手,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板书设计:

  4 昆虫备忘录

  蜻蜓 复眼

  瓢虫 硬翅上的小圆点有定数

  独角牛 硬甲壳虫,头顶有一个像犀牛一样的角

  蚂蚱 鞘翅里有膜翅,呈淡淡的桃红色

  《昆虫备忘录》教案 3

  【教学理念】

  了解文中各种昆虫的特点,找出感兴趣的地方。体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蜻蜓、瓢虫、蚂蚱、独角仙。提问:图上的昆虫大家都认识吗?如果认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各抒己见,介绍这几种昆虫。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下这些昆虫,它们身上还藏有哪些秘密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昆虫备忘录)。

  2、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课文揭示了这几种昆虫的什么秘密?

  (2)“备忘录”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

  (1)出示词语:

  备忘录 凡是 距离 款款 黑绸 膜翅 益虫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学*生字。

  (1)约 斑 录 凡 距 款 绸 膜 瞎 益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绸”,前鼻音“ 凡 款 斑”。

  (2) 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熟字加偏旁:“巨+?=距”“周+纟=绸”“莫+月=膜”“害+目=瞎”。

  (2)形*字比较。如:绿一录 风一凡 斑一班

  (3)组词扩展:“款待 款款 有益 益虫 大约”

  (4)以多种形式认读词语,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

  三、交流讨论,重点感悟。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你感兴趣的内容:

  (1)“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从上文中,你知道了什么?(独角仙个头大,甲壳硬,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2)除此之外,还写了独角仙的什么特点?(力气大)找出表现独角仙力气大的句子。

  “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3)“复眼”想必是许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想必”可以换成哪些词语?(一定 肯定)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文中提到有哪些昆虫有复眼?(蜻蜓、苍蝇)复眼有什么作用?(视觉变得灵敏)

  (4)“瓢虫,朱红的,瓷器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这里抓住瓢虫的什么来写的?(颜色、硬翅、硬翅上的小圆点。)

  (5)“挂大扁儿”是哪里人对什么的称呼?(河北人, 尖头绿蚂蚱)

  (6)你喜欢蚂蚱吗?介绍蚂蚱时,一共介绍了几种蚂蚱?(两种蚂蚱:尖头绿蚂蚱和土蚂蚱。)各有什么特点和有趣的地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都是从外形和动作来叙述的:

  A、尖头绿蚂蚱

  动作描写:“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板书:咯咯作响)

  外形:“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非常好看。”

  这句话写出了蚂蚱的什么?(膜翅的颜色很漂亮)(板书:膜翅 漂亮的桃红色)

  B、土蚂蚱:

  外形:“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

  这里抓住“土蚂蚱”外形上的什么写的?(身体、头、翅膀)(板书:身体粗短、方头、翅膀有黑斑)

  动作:“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你认为那些地方写得很有趣?(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一泡”写出土蚂蚱的口水非常恶心。)(板书:吐褐色口水)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小短文,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

  《昆虫备忘录》教案 4

  设计说明

  《昆虫备忘录》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熟悉的昆虫,勾起我们有趣的回忆。蜻蜓的复眼,让“我”一直琢磨它是怎么看东西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知道“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硬翅上的圆点可是有定数的,“花大姐”有益虫、害虫之分。“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它的头部尖端顶着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它的力气很大。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尖头绿蚂蚱是画家的最爱。“土蚂蚱”被捉时会吐出褐色的口水,顶讨厌。在作者的笔下,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昆虫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即便不认得,看完好像也认得了。

  教学时,小组合作学*,扫清生字障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部分,与同学进行分享,分享时结合具体的语句阐述理由,把读文与理解融为一体。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借助画像、做备忘录、展示技能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昆虫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趣

  1.夏天到了,无处不在的昆虫活跃起来,你熟悉哪些昆虫呢?你认真观察过它们吗?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这些可爱的昆虫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故事呢?

  4.板书课题《昆虫备忘录》。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昆虫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预设:介绍了哪些昆虫,它们的样子、*性是怎样的,记录了它们哪些有趣的故事等。

  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读通每一个生字。

  (3)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4)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的疑问,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

  三、汇报交流,识字学词

  1.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2)你走*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3)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4)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5)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6)昆虫备忘录。

  2.课件中,其余字消失,就剩下带有生字的词语:款款、黑绸、膜翅、距离、益虫、瞎点、凡是、备忘录。

  (1)学生大声朗读词语,读准每一个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多次练读。

  (3)学生交流:在你的生活中,见到过这些词语吗?请联系生活经历,用这些词语说句子,可以用上一个词语,也可以用上几个词语。

  3.课件中,其余字继续消失,就剩下本课生字:款、绸、膜、距、益、瞎、凡、录。

  (1)检查预*情况,认字能力强的同学当小老师,黑板前领读这些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将识记有困难的字标注成红色。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不好记的字?

  (4)汇报交流,学生自主识记以下重点字:

  瞎:眼目害了病,变成“瞎”。

  膜:用手是摸,与月有关是膜。

  绸:绸缎与丝织品有关。

  益:上头是两点,不是三点。

  录:“绿”去偏旁变成“录”。

  距:右边是“巨”,不是“臣”。

  蚂:多音字,在本课中读mà。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抓住字形特点和字音难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有目的地识记,提高识字效率。

  四、再读全文,体会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昆虫,画出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说一说:你喜欢这个昆虫吗?理由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体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了解昆虫的特点。

  预设一:我觉得蜻蜓的复眼很有趣。

  (1)学生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句子二: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句子三:你走*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2)你能向大家介绍“复眼”吗?

  复眼是甲壳类、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例如蚂蚁一个复眼由50个小眼构成。复眼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也能分辨颜色。

  (3)蜻蜓复眼的图片

  预设二:我喜欢瓢虫。因为它很漂亮,也是益虫。

  (1)学生朗读找到的描写瓢虫的句子:

  句子一: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句子二: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句子三: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2)你能为它画像吗?

  (3)关于瓢虫,你还知道什么?

  预设三:我喜欢独角仙,因为它是昆虫里的霸王,力气也大。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句子二: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句子三: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2)你能为它做个自我介绍吗?

  预设四:我喜欢蚂蚱。因为我也捉过蚂蚱玩,很有趣。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句子二: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

  句子三: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

  句子四: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2)学生介绍自己捉、玩蚂蚱的趣事。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喜欢的昆虫做份备忘录。

  5.过渡:角色扮演,向大家介绍这些昆虫:

  (1)做自我介绍(样子、特点、*性等)。

  (2)能力展示。

  (3)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可从实际出现,也可展开想象)

  6.教师指导学生带着兴奋和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主,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逐步走进昆虫,了解它们,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补充,激发对昆虫的喜爱,对自然的探索之情。

  五、情感升华,作业延伸

  1.情感交流:你喜欢这些昆虫吗?你还知道哪种昆虫,与大家分享一下。

  2.教师小结:每一个小小的昆虫身上,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有说不完的科普知识,有许多奇妙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发现。

  3.布置作业: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设计意图: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拓宽视野,不局限于教材,激励学生多读书,多观察。

  板书设计

  昆虫备忘录

  蜻蜓 花大姐 独角仙 蚂蚱

  复眼 外衣 独角 尖头

  灵敏 漂亮 霸王 有趣

  《昆虫备忘录》教案 5

  教学目标:

  1 .能读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读课文

  2. 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分享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昆虫资料 教师准备表格、图片卡、教学片课件、视频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那种昆虫,有什么特点吗?

  (1)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2)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

  (1)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昆虫,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此处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由图片、视频转向文字,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适应过程,也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3.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中,看看他是如何用文字描述这几种昆虫的。

  (1)学生了解作者简介

  (2)齐读课题《昆虫备忘录》

  二、初读课文 读通读懂

  1.自由读通课文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画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预设点:

  (1)膜翅 益虫 瓢虫 马铃薯 霸王 蚂蚱 鞘翅 形态 丝绸

  掌握 咯咯作响 黑斑 褐色 琢磨 瞎 款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生词

  (2)磨[ mó ]1.摩擦磨合2.阻碍,困难3.消耗,消灭4.拖延,耗时间

  [ mò ]1.粉碎粮食的工具。2.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3.掉转

  师提问在本课中“琢磨”应读哪个音

  3.接读课文,在读中正音。

  4.梳理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哪几种昆虫

  (2)为什么不以名字命名小标题

  (3)每种昆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4)通过瓢虫的描写片段,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三、制作昆虫备忘录

  1.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说说原因。

  2.如果不喜欢课文中出现的昆虫,可以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向同学介绍说明。

  3.师出示范例,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

  预设:(1)表格式

  昆虫名称

  别名

  显著特征

  瓢虫

  花大姐

  硬翅上有黑色小圆点,并且有定数

  独角牛

  蚂蚱

  蜻蜓

  ……

  ……

  (2)图片文字说明式

  (3)文字记录式

  例:瓢虫又名花大姐,膜翅是黑色的,硬翅是朱红色的,并且上面有小圆点,有吃蚜虫的益虫,也有吃马铃薯叶的害虫。

  【设计意图:采取多种方式,不拘泥于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此时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兼得,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质疑探究、资料补充

  1.读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复眼、蚂蚱飞起来为什么发出咯咯声、独角牛为什么只有一个角、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瓢虫。

  (2)交流解决

  2.出示视频资料补充

  小结:同学们,如果你对大自然中的昆虫感兴趣,想进一步探究,请在课下阅读杨红珍《走*大自然》之《探秘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千姿百态的昆虫和它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信你对昆虫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兴趣入手,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板书设计:

  4 昆虫备忘录

  蜻蜓 复眼

  瓢虫 硬翅上的小圆点有定数

  独角牛 硬甲壳虫,头顶有一个像犀牛一样的角

  蚂蚱 鞘翅里有膜翅,呈淡淡的桃红色


《昆虫备忘录》教案范文五份扩展阅读


《昆虫备忘录》教案范文五份(扩展1)

——昆虫备忘录作文6篇

昆虫备忘录作文1

  在公园里,在小区里,我们常常会遇见的昆虫,就是美丽的蝴蝶了。

  蝴蝶,多种多样,说也数不清。蝴蝶有着一个又细又长的身体,两只触角在头上不停的舞动,好像随时要发起攻击似的。蝴蝶的骄傲数一数二,无非就是它们那一对既有力又轻盈的翅膀了。它们的翅膀不仅外形好看而且是它们飞行的设备,

  蝴蝶的翅膀有的像一对黑色的大眼睛。有的好似两片枯叶笔直地立着。还有的花纹别具一格,甚至有些地方是透明的。

  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美丽的翅膀,那么在嫩蓝的天空,人们不就可以自由飞翔了。

昆虫备忘录作文2

  蝴蝶有复眼,所以你离它还有一段距离时,它就发现了,扇扇它美丽的小巧的翅膀——飞走了!

  蝴蝶的种类很多,有凤蝶、闪蝶、蛱蝶……

  其中我最喜欢的蝴蝶叫“皇蛾阴阳蝶”,它的翅膀一只颜色是白的,另一只是黑色的,顶有趣!

昆虫备忘录作文3

  你知道昆虫霸王是谁吗?它就是独角仙!简直和恐龙中的霸王龙相媲美了。

  他的身高在昆虫中可是巨大的,它可有两寸六厘米六毫米那么大呢。它的壳可硬了呢!有多硬呢?用一个小石子用了砸到它的壳上,独角仙它可是完好无损哦!独角仙的力气可真大啊!有多大呢?我在它的角上放了一个铁球,独角仙竟然还能背着铁球飞到高处,飞的速度堪比——呃,无法形容……独角仙的颜色是灰色的,鼻子上的颜色比壳上的颜色浓了很多,威武极了!

  这昆虫霸王真是“霸王”啊!

昆虫备忘录作文4

  吃晚饭的时候,呜一一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上。它摔得很重,摔晕了。轻轻一捏,就捏住了。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昆虫备忘录作文5

  “真饿!”我说着,抓起一块饼干,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狼吞虎咽似的。由于吃得太快,掉出了不少片渣,飘落在地板上。

  这时,我看见一只乌黑的蚂蚁飞奔而来,左瞧瞧,右看看,似乎在寻找什么。假如不仔细观察,我还不知道是这蚂蚁呢!

  我察看了好一会儿,才知道:蚂蚁是来觅食的。这只蚂蚁看着这些饼干片渣,用触角试了试,觉得自己搬不动,就立马转身,回去“搬兵”。

  不久,一支整齐的蚂蚁队伍,从一条偏僻的“道路”上迎面走来,像一条笔直的黑线。那一队蚂蚁,犹如一队严于律己的士兵,整整齐齐,步伐一致,齐心协力,把地板上的饼干片渣都收集起来,搬回不知在何处的巢穴。

  哈!好一支蚂蚁“军队”,我向你们敬礼!

  蜗牛

  春末的一个晚上,一场雨后有点闷热。三只蜗牛突然“侵入”了我的一楼客厅,看到它们慢吞吞的爬姿,我心想:正好无聊,跟它们玩玩。我伸出右手,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一一抓起,放在左手掌上,跑回书房,开始了一场运动会。

  我分别给它们标了号码:1、2、3,还跑到厨房,拿了三片菜叶,放在它们的前方,口中喊出:“预备——开始起跑!”可它们呆呆的,不动,大概听不懂人话。我拿了一支毛笔,撩拨它们,这下有效果了,不一会儿,它们一个个都来劲了。1号发出了猛烈的“出击”,使劲向前爬,转眼间,已经爬过了“赛程”的一半。再把镜头转回来,什么?剩下的2、3号还在伸懒腰呢。我拿起毛笔“驱赶”它们,2、3号才打起精神,一扭一扭地向前蠕动。

  最后,当然是1号获胜,可2、3号却不知“羞愧”,埋头吃起菜叶来,唉……

  昆虫真奇妙,朋友们,你们用心观察,一定会发现它们是很有趣、好玩的!

昆虫备忘录作文6

  我家阳台上偶尔会有一种虫子飞进来,刚开始我还会很怕,不敢接*。妈妈告诉我,这是金龟子,以前她们上学时还经常有同学抓这个来玩。

  原来金龟子成虫喜欢啃食植物的芽、叶、花、果等,幼虫喜欢吃植物的根、块茎、幼苗等。在金龟子的大力破坏之下,梨、桃、葡萄、苹果、柑橘等果树的叶子满是孔洞,严重时只剩下主叶脉,根本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仅果树会遭到金龟子的破坏,柳树、桑树、樟树、女贞树等,也经常受到成群结队的金龟子的袭击,大多损伤惨重。

  很多金龟子特别嚣张,不顾大家的谴责,在白天就大摇大摆地出来破坏植物。这种金龟子被称为“日出型”金龟子。在这之前我还以为它是益虫呢,谁知道是害虫,真的要多点看书了解一下身边的事物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说的真对啊。


《昆虫备忘录》教案范文五份(扩展2)

——《昆虫备忘录》教案 (菁华5篇)

《昆虫备忘录》教案1

  设计说明

  《昆虫备忘录》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熟悉的昆虫,勾起我们有趣的回忆。蜻蜓的复眼,让“我”一直琢磨它是怎么看东西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知道“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硬翅上的圆点可是有定数的,“花大姐”有益虫、害虫之分。“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它的头部尖端顶着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它的力气很大。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尖头绿蚂蚱是画家的最爱。“土蚂蚱”被捉时会吐出褐色的口水,顶讨厌。在作者的笔下,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昆虫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即便不认得,看完好像也认得了。

  教学时,小组合作学*,扫清生字障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部分,与同学进行分享,分享时结合具体的语句阐述理由,把读文与理解融为一体。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借助画像、做备忘录、展示技能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昆虫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趣

  1.夏天到了,无处不在的昆虫活跃起来,你熟悉哪些昆虫呢?你认真观察过它们吗?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这些可爱的昆虫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故事呢?

  4.板书课题《昆虫备忘录》。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昆虫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预设:介绍了哪些昆虫,它们的样子、*性是怎样的,记录了它们哪些有趣的故事等。

  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读通每一个生字。

  (3)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4)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的疑问,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

  三、汇报交流,识字学词

  1.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2)你走*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3)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4)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5)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6)昆虫备忘录。

  2.课件中,其余字消失,就剩下带有生字的词语:款款、黑绸、膜翅、距离、益虫、瞎点、凡是、备忘录。

  (1)学生大声朗读词语,读准每一个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多次练读。

  (3)学生交流:在你的生活中,见到过这些词语吗?请联系生活经历,用这些词语说句子,可以用上一个词语,也可以用上几个词语。

  3.课件中,其余字继续消失,就剩下本课生字:款、绸、膜、距、益、瞎、凡、录。

  (1)检查预*情况,认字能力强的同学当小老师,黑板前领读这些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将识记有困难的字标注成红色。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不好记的字?

  (4)汇报交流,学生自主识记以下重点字:

  瞎:眼目害了病,变成“瞎”。

  膜:用手是摸,与月有关是膜。

  绸:绸缎与丝织品有关。

  益:上头是两点,不是三点。

  录:“绿”去偏旁变成“录”。

  距:右边是“巨”,不是“臣”。

  蚂:多音字,在本课中读mà。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抓住字形特点和字音难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有目的地识记,提高识字效率。

  四、再读全文,体会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昆虫,画出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说一说:你喜欢这个昆虫吗?理由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体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了解昆虫的特点。

  预设一:我觉得蜻蜓的复眼很有趣。

  (1)学生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句子二: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句子三:你走*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2)你能向大家介绍“复眼”吗?

  复眼是甲壳类、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例如蚂蚁一个复眼由50个小眼构成。复眼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也能分辨颜色。

  (3)蜻蜓复眼的图片

  预设二:我喜欢瓢虫。因为它很漂亮,也是益虫。

  (1)学生朗读找到的描写瓢虫的句子:

  句子一: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句子二: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句子三: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2)你能为它画像吗?

  (3)关于瓢虫,你还知道什么?

  预设三:我喜欢独角仙,因为它是昆虫里的霸王,力气也大。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句子二: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句子三: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2)你能为它做个自我介绍吗?

  预设四:我喜欢蚂蚱。因为我也捉过蚂蚱玩,很有趣。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句子二: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

  句子三: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

  句子四: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2)学生介绍自己捉、玩蚂蚱的趣事。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喜欢的昆虫做份备忘录。

  5.过渡:角色扮演,向大家介绍这些昆虫:

  (1)做自我介绍(样子、特点、*性等)。

  (2)能力展示。

  (3)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可从实际出现,也可展开想象)

  6.教师指导学生带着兴奋和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主,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逐步走进昆虫,了解它们,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补充,激发对昆虫的喜爱,对自然的探索之情。

  五、情感升华,作业延伸

  1.情感交流:你喜欢这些昆虫吗?你还知道哪种昆虫,与大家分享一下。

  2.教师小结:每一个小小的昆虫身上,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有说不完的科普知识,有许多奇妙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发现。

  3.布置作业: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设计意图: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拓宽视野,不局限于教材,激励学生多读书,多观察。

  板书设计

  昆虫备忘录

  蜻蜓 花大姐 独角仙 蚂蚱

  复眼 外衣 独角 尖头

  灵敏 漂亮 霸王 有趣

《昆虫备忘录》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积累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喜欢的方式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探索昆虫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总结它的特征。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探索昆虫奥秘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昆虫吗?你知道哪些昆虫?对它们有什么了解?(课件出示多种常见的昆虫图片)

  2.小组交流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昆虫,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导入课题: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昆虫,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来进一步了解几种昆虫。(板书课题)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能力

  1.默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教师巡视,随机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三、互相交流,学*第一部分“复眼”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作者主要介绍了昆虫的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随机小结。

  (1)蜻蜓有复眼。(板书:复眼)

  (2)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板书:视觉灵敏)

  5.查字典了解什么是复眼。(指名说,教师小结,课件出示“复眼”的相关知识)

  6.作者是怎么研究复眼的?

  (1)琢磨。琢磨是什么意思?(思考;研究)作者是怎样琢磨的?(“想必是”可推敲出作者是通过看书与猜想。)

  (2)观察。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走*蜻蜓和苍蝇,发现它们视觉灵敏)

  (3)想象。(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7.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和思考)

  8.再读课文,还有什么发现?(指名说)

  9.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惯。

  四、互相交流,学*第二至四部分

  1.出示自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分小组进行探究学*。

  (2)解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等问题。

  (3)组长整理信息,派代表发言。

  2.各小组自主探究。

  “花大姐”探究小组。

  花大姐的外形和特点:

  ①瓢虫的膜翅:黑绸衬裙,顺顺溜溜,严丝合缝(指缝隙严密闭合)。(用词准确)

  ②外形: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有漂亮的小圆点,星点不同。(观察细致)

  ③*性:吃蚜虫——益虫;吃马铃薯嫩叶——害虫。(喜爱之情)

  “独角仙”探究小组。

  独角仙的外形和特点:

  ①笨重②体长③甲壳④头部⑤力气

  “蚂蚱”探究小组。

  蚂蚱的外形和特点:

  ①别称②形态③飞起来④膜翅⑤土蚂蚱

  3.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再全班汇报。

  预设1:使用“噌——”“呜——扑”等拟声词,表现了复眼昆虫的机警和独角仙的莽撞笨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预设2: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比如,“我说……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4.制作《昆虫备忘录》。

  (1)各小组总结作者是怎样写的。(外形、特点、别称、*性等)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细致观察、善于思考、描写准确、修辞恰当)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做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汪曾祺了解了几种常见的昆虫,学*了怎样写好昆虫备忘录。希望同学们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惯,也能写出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教学板书]

  昆虫备忘录

  蜻蜓、苍蝇:复眼视觉灵敏

  花大姐(瓢虫):星点不同有益有害

  独角仙(甲虫):头部有角力气大

  蚂蚱外形美(挂大扁儿)

  吐口水讨厌(土蚂蚱)

  细致观察描写准确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先以讲解“复眼”部分的学*方法,根据阅读提示拟出自学要求,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自学,完成信息整理,自主学*。本次教学充分发挥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学时,我进行适宜的引导与帮助,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能力。

《昆虫备忘录》教案3

  【教学理念】

  了解文中各种昆虫的特点,找出感兴趣的地方。体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蜻蜓、瓢虫、蚂蚱、独角仙。提问:图上的昆虫大家都认识吗?如果认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各抒己见,介绍这几种昆虫。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下这些昆虫,它们身上还藏有哪些秘密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昆虫备忘录)。

  2、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课文揭示了这几种昆虫的什么秘密?

  (2)“备忘录”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

  (1)出示词语:

  备忘录 凡是 距离 款款 黑绸 膜翅 益虫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学*生字。

  (1)约 斑 录 凡 距 款 绸 膜 瞎 益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绸”,前鼻音“ 凡 款 斑”。

  (2) 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熟字加偏旁:“巨+?=距”“周+纟=绸”“莫+月=膜”“害+目=瞎”。

  (2)形*字比较。如:绿一录 风一凡 斑一班

  (3)组词扩展:“款待 款款 有益 益虫 大约”

  (4)以多种形式认读词语,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

  三、交流讨论,重点感悟。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你感兴趣的内容:

  (1)“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从上文中,你知道了什么?(独角仙个头大,甲壳硬,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2)除此之外,还写了独角仙的什么特点?(力气大)找出表现独角仙力气大的句子。

  “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3)“复眼”想必是许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想必”可以换成哪些词语?(一定 肯定)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文中提到有哪些昆虫有复眼?(蜻蜓、苍蝇)复眼有什么作用?(视觉变得灵敏)

  (4)“瓢虫,朱红的,瓷器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这里抓住瓢虫的什么来写的?(颜色、硬翅、硬翅上的小圆点。)

  (5)“挂大扁儿”是哪里人对什么的称呼?(河北人, 尖头绿蚂蚱)

  (6)你喜欢蚂蚱吗?介绍蚂蚱时,一共介绍了几种蚂蚱?(两种蚂蚱:尖头绿蚂蚱和土蚂蚱。)各有什么特点和有趣的地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都是从外形和动作来叙述的:

  A、尖头绿蚂蚱

  动作描写:“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板书:咯咯作响)

  外形:“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非常好看。”

  这句话写出了蚂蚱的什么?(膜翅的颜色很漂亮)(板书:膜翅 漂亮的桃红色)

  B、土蚂蚱:

  外形:“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

  这里抓住“土蚂蚱”外形上的什么写的?(身体、头、翅膀)(板书:身体粗短、方头、翅膀有黑斑)

  动作:“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你认为那些地方写得很有趣?(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一泡”写出土蚂蚱的口水非常恶心。)(板书:吐褐色口水)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小短文,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

《昆虫备忘录》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积累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喜欢的方式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探索昆虫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总结它的特征。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探索昆虫奥秘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昆虫吗?你知道哪些昆虫?对它们有什么了解?(课件出示多种常见的昆虫图片)

  2.小组交流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昆虫,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导入课题: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昆虫,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来进一步了解几种昆虫。(板书课题)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能力

  1.默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教师巡视,随机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三、互相交流,学*第一部分“复眼”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作者主要介绍了昆虫的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随机小结。

  (1)蜻蜓有复眼。(板书:复眼)

  (2)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板书:视觉灵敏)

  5.查字典了解什么是复眼。(指名说,教师小结,课件出示“复眼”的相关知识)

  6.作者是怎么研究复眼的?

  (1)琢磨。琢磨是什么意思?(思考;研究)作者是怎样琢磨的?(“想必是”可推敲出作者是通过看书与猜想。)

  (2)观察。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走*蜻蜓和苍蝇,发现它们视觉灵敏)

  (3)想象。(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7.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和思考)

  8.再读课文,还有什么发现?(指名说)

  9.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惯。

  四、互相交流,学*第二至四部分

  1.出示自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昆虫分小组进行探究学*。

  (2)解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等问题。

  (3)组长整理信息,派代表发言。

  2.各小组自主探究。

  “花大姐”探究小组。

  花大姐的外形和特点:

  ①瓢虫的膜翅:黑绸衬裙,顺顺溜溜,严丝合缝(指缝隙严密闭合)。(用词准确)

  ②外形: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有漂亮的小圆点,星点不同。(观察细致)

  ③*性:吃蚜虫——益虫;吃马铃薯嫩叶——害虫。(喜爱之情)

  “独角仙”探究小组。

  独角仙的外形和特点:

  ①笨重②体长③甲壳④头部⑤力气

  “蚂蚱”探究小组。

  蚂蚱的外形和特点:

  ①别称②形态③飞起来④膜翅⑤土蚂蚱

  3.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再全班汇报。

  预设1:使用“噌——”“呜——扑”等拟声词,表现了复眼昆虫的机警和独角仙的莽撞笨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预设2: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比如,“我说……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4.制作《昆虫备忘录》。

  (1)各小组总结作者是怎样写的。(外形、特点、别称、*性等)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细致观察、善于思考、描写准确、修辞恰当)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做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汪曾祺了解了几种常见的昆虫,学*了怎样写好昆虫备忘录。希望同学们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惯,也能写出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教学板书]

  昆虫备忘录

  蜻蜓、苍蝇:复眼视觉灵敏

  花大姐(瓢虫):星点不同有益有害

  独角仙(甲虫):头部有角力气大

  蚂蚱外形美(挂大扁儿)

  吐口水讨厌(土蚂蚱)

  细致观察描写准确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先以讲解“复眼”部分的学*方法,根据阅读提示拟出自学要求,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自学,完成信息整理,自主学*。本次教学充分发挥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学时,我进行适宜的引导与帮助,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能力。

《昆虫备忘录》教案5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这几种昆虫的特点,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教学时,我以学生自读自学为主,利用表格形式清晰展现各种昆虫的特点,用制作自己的昆虫备忘录的作业,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学前准备

  1.预*课文,自认生字。(学生)

  2.收集几种昆虫的图片及有关资料。(师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种昆虫的特点。

  3.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学*重点认识生字,了解几种昆虫的特点。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用时:7分钟)1.你熟悉和喜爱的昆虫是什么?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课件出示文中的几种昆虫图片,你认识它们吗?

  3.小结,板书课题。1.学生交流自己熟悉和喜爱的昆虫。

  2.与同学交流,说说课件中出示的昆虫名称。

  3.齐读课题。1.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昆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感知。(用时:13分钟)1.老师安排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昆虫?画出突出昆虫各自特点的句子。1.学生读课文、认生字。注意:“录”的读音是“lù”,不能读“lòu”;“绸”的读音是“chóu”,不是“zhōu”。

  2.边读课文,边画出描写昆虫特点的句子。2.给带点的字注音。

  记录()大约()

  相距()丝绸()

  黑斑()益虫()

  三、深入了解。(用时:15分钟)1.老师安排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填写表格。

  2.引导学生交流对这些昆虫的了解。1.学生读文,填表。

  昆虫名称特点

  2.学生交流对昆虫的了解。3.连线。

  蜻蜓力气大

  七星瓢虫桃红的膜翅

  独角仙有复眼

  蚂蚱吃蚜虫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说说你对文中列举的昆虫还有哪些了解。

  2.布置作业: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3.对文中昆虫进行补充资料。

  4.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设计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用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展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展现了昆虫的特点,易于理解,学生学得也较容易。

  《昆虫备忘录》教学片段

  ◆分组学*,深入交流。

  师:同学们刚刚读完课文,现在大家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昆虫吗?

  生:(齐答)蜻蜓、花大姐、独角仙、蚂蚱。

  师:现在分小组讨论学*。每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个组员读一个片段的内容,找出这几种昆虫的特点,再在组内交流。

  (学生分小组学*,先自读,把相关内容画上线,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你们能填出来吗?

  (课件出示表格,学生交流)

  生1:我学*的是第一部分,课文介绍了蜻蜓有复眼,所以它的视觉很灵敏。生2:花大姐也叫瓢虫,各种瓢虫身上的星点不同,有益虫,也有害虫。

  生3:独角仙的体形大,力气大。

  生4:蚂蚱也叫挂大扁儿,飞起来有声音,国画家很喜欢画蚂蚱。

  师:说得很好。这些都是文中的内容,我的表格还有两行,该填什么呢?

  生1:填写我们观察到的昆虫的名称和特点。

  师:对,说说你们见过的昆虫,它们有哪些特点?

  生2:蝴蝶的外形很漂亮。

  生3:蚊子是我最讨厌的,因为它会传播疾病。

  ……

  师:同学们了解了很多昆虫的特点,大家也像课文中一样做个昆虫备忘录吧!


《昆虫备忘录》教案范文五份(扩展3)

——中班教案《昆虫》优选【10】份

  活动目标

  1、学*用连贯得语句清楚地表达画面得内容。

  2、观察昆虫的居住环境。

  活动准备

  1、课件—昆虫

  2、捕虫网、饲养箱、工具书、菜园。

  3、事先到附*观察地形。

  活动过程

  一、复*挂图《昆虫大集合》,与幼儿交流分享曾经接触昆虫的经验,并请幼儿回答:

  1、还见过哪些昆虫?

  2、昆虫长什么样子?

  3、它们会做些什么事?

  4、通常在哪里可以看到?

  二、与幼儿一起看挂图《观察昆虫》的画面,了解户外观察鹰注意的事项,激发幼儿到户外观察的兴趣。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

  2、鼓励幼儿根据事情的前 后顺序,用连贯的语句清楚表达画面内容。

  可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引导:观察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观察时可以做些什么事?要注意什么?

  三、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

  1、观察前将幼儿分组,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并小心爱护昆虫。

  2、视当时的情况,捕捉几只容易饲养的昆虫放在饲养箱中带**室。

  四、与幼儿分享观察的经验,并请他么说一说:

  1、你找到了什么昆虫?在哪里找到的?

  2、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到、捕捉到的昆虫,大胆提出问题,并把幼儿的问题制作成海报。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

  2.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玩具卡:《独角仙大赛》

  2.挂图:《昆虫大集合》。

  3.独角仙相关参考资料。

  4.观察记录表。

  5.有关描述昆虫的图画书。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挂图,说一说:

  --哪些昆虫是曾经见过的?

  --它们叫什么名字?

  2.请幼儿观察图片上昆虫的外形特征,并将幼儿所说的内容记录在观察记录表格上。

  3.和幼儿一起讨论刚才记录的内容。

  --我们来比较这些昆虫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如都有6只角、大部分有翅膀、身体分成头、胸、触角、有壳等。)

  猜谜游戏:

  --把幼儿分组。

  --教师根据昆虫的外形和特征出谜面,请幼儿说出谜底。

  --进行抢答,大队一次得一颗星,得星最多得小组获胜。

  活动反思:

  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特点,了解昆虫的基本形、色彩、结构,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的想象并进行创作,在课堂中我的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目标:

  1.在与同伴的分享交流中,巩固对几种昆虫主要特征的认识。

  2.创意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自己所喜爱的昆虫,体验制作的快乐。

  准备:

  多媒体:电视机、摄像机

  幼儿搜集来的昆虫资料

  益虫、害虫版块

  昆虫模型

  各种制作材料

  过程:

  一、由看录像引出话题: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看一看,这是在什么地方拍的?你在那儿看到了什么?

  二、交流分享自己对昆虫的认识:

  1、同伴间相互交流:前一段时间,我们大家在幼儿园和自己家里,同老师以及爸爸妈妈也了解了一些有关昆虫的知识,有的小朋友自己画了下来,有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从网上把昆虫的知识下载了下来,也有的小朋友利用休息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买了昆虫的书来了解昆虫。今天,老师把大家收集来的资料都展示出来。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那么你就拿着自己的资料去和朋友们聊聊吧!

  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看,昆虫们都来到我们班大聚会了!听,昆虫们在说:“小朋友们,你了解我吗?你能大胆地介绍介绍我的特征吗?”

  三、区分益虫和害虫:

  师:我是蜻蜓,刚才小朋友介绍我时已经说了“我是益虫”,那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昆虫也是益虫?哪些昆虫又是害虫呢?请小朋友们来给我们分一分,益虫的放这里,害虫的放那里。我们分两对,女孩子到这里来分,男孩子到那里来分。

  我们来看一看,分的结果怎样,有争议的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想办法搞清楚。

  四、动手制作:

  瞧,我们秋天的版面上缺了什么呀?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制作的材料,先想好“我要做什么昆虫”,再开始做,好,现在大家开始行动吧。

  五、我们一起让自己制作的昆虫走进秋天的景色中去吧。

  活动目标

  1、萌发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情感。

  2、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知道它们喜欢吃什么。

  3、懂得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常用方法。

  活动准备

  蚕、蜜蜂、蝴蝶、蟑螂、苍蝇、蚊子、蚜虫等昆虫的图片及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吃什么食物?

  ——师:昆虫也有它们喜欢的食物,我们来看看它们喜欢吃什么。

  二、开拓视野。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这些昆虫喜欢吃什么?

  ——蚕吃什么?(桑叶)

  ——蜜蜂吃什么?(花粉)

  ——蟑螂吃什么?(杂食)

  ——蚊子吃什么?(吸血)

  ——蝗虫吃什么?(植物叶子)

  ——蚜虫吃什么?(植物叶子)

  ——果蝇吃什么?(水果)

  三、区分益虫和害虫。

  ——(出示昆虫图片)师:你知道哪些昆虫对人有害?有什么害处?

  ——你知道哪些昆虫对人有益?有什么益处?

  ——教师小结:有益的昆虫简称为益虫,有害的昆虫简称为害虫。蚜虫、苍蝇、蟑螂、蚊子、蝗虫是害虫,蜜蜂、蝴蝶、蚕是益虫。

  害虫的危害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叮咬人畜,传染疾病,例如:蚊、蝇、蟑螂。二是危害庄稼、蔬菜、水果、林木等植物,例如:蝗虫、蚜虫。益虫有多种:有的益虫可以为人制造食品、用品,例如蜜蜂、桑蚕等;有的益虫是害虫的天敌,可以帮助人防治害虫,例如七星瓢虫、蜻蜓等。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益虫,如何预防、消除害虫。

  ——教师小结:*时不伤害益虫,制止伤害益虫的人。可以喷洒杀虫药,还可以除掉害虫生长的环境,例如消除积水,清除垃圾,使蚊蝇没有生存的环境等。

  三、开心游戏:消灭害虫。

  ——请几个幼儿戴上各种昆虫的头饰,扮演各种昆虫找东西吃,再请一个幼儿手持充气锤去找到害虫并“消灭”它们,被消灭的害虫要脱下头饰回到座位上。整个游戏限时30秒。

  活动应变

  活动前,可以让幼儿和家长进行“昆虫吃什么”的调查,活动时进行分享交流。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画“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宣传画。

  区角活动

  表演区:将各种昆虫的头饰、充气锤等游戏道具放在游戏区内让幼儿游戏。

  益智区:设计消灭害虫的棋类游戏,鼓励幼儿通过游戏学会区分益虫和害虫。

  环境创设

  互动墙:将昆虫的图片插到益虫区或害虫区,进一步学*区分益虫和害虫。

  家园同步


《昆虫备忘录》教案范文五份(扩展4)

——大班活动教案昆虫范文十份

  活动目标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2、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动物?

  2、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4、提问: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5、教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教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教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请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教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教学目标

  1、在学*儿歌的过程中,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作出判断。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或图片:如蚂蚁、蜜蜂、蚯蚓、蜈蚣、蜘蛛、蚕、螳螂等

  教学过程

  1、什么是昆虫(出示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如蜘蛛、蚂蚁、螳螂、蚕、知了、蝈蝈、蜈蚣等)“它们中那些是昆虫?”“你觉得长得怎样的虫虫才是昆虫?”

  2、讲述《昆虫运动会》,使孩子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

  (1)昆虫运动会“昆虫要开运动会,会有哪些虫虫来参加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昆虫都来了(教师讲述故事,并注意贴出蜜蜂、蜻蜓、蝴蝶、瓢虫、螳螂、蜗牛、蚯蚓、蜈蚣和蜘蛛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出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它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为什么毛毛虫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通过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昆虫运动会会歌》: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教学反思

  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能极大地引起孩子的兴趣。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感受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常见昆虫,知道昆虫的本领,了解昆虫的生长环境与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兴趣。

  教学目标

  1、 在学*儿歌的过程中,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 仔细倾听科学童话,了解内容,并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

  3、 熟悉昆虫的定义,并能据此作出判断。

  4、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 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或图片:如蚂蚁、蜜蜂、蚯蚓、蜈蚣、蜘蛛、蚕、螳螂等

  教学过程

  1、 什么是昆虫 (出示各类虫虫的玩具模型:如蜘蛛、蚂蚁、螳螂、蚕、知了、蝈蝈、蜈蚣等)“它们中那些是昆虫?”“你觉得长得怎样的虫虫才是昆虫?”

  2、讲述《昆虫运动会》,使孩子了解昆虫的判断特征。

  (1)昆虫运动会“昆虫要开运动会,会有哪些虫虫来参加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昆虫都来了(教师讲述故事,并注意贴出蜜蜂、蜻蜓、蝴蝶、瓢虫、螳螂、蜗牛、蚯蚓、蜈蚣和蜘蛛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蜗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出示毛毛虫)“毛毛虫来了,它能参加运动会吗?为什么?”“为什么毛毛虫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再次完整欣赏故事,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通过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昆虫运动会会歌》: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教学反思

  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能极大地引起孩子的兴趣。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感受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常见昆虫,知道昆虫的本领,了解昆虫的生长环境与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发学*兴趣。

  活动目标:

  ⒈能仔细观察并记录比分,尝试小组合作统计运动会总分。

  ⒉在游戏情景中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活动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昆虫运动会背景图、运动项目等)。

  ⒉记录比分的工具(笔、计分表)人手一张、汇总表每组一张。

  ⒊蜻蜓、瓢虫、螳螂各一张、1—3的数字和点卡、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运动会导入。

  ⒈师:今天昆虫王国里要举行一个小型运动会,有哪些昆虫参加比赛?

  ⒉小结:有螳螂、蜻蜓、小瓢虫三只昆虫参加比赛。

  ⒊了解比赛项目。

  师:有哪些比赛项目?(出示PPT)

  小结:一共3个比赛项目:空中飞行、举重和跳远。

  ⒋明确怎样计分。(出示计分牌)

  师:三只昆虫比赛,第一名我们应该给它几分?第二名呢?第三名几分?

  小结:一共有1分、2分和3分三个分数,第一名可以得最多的3分,第三名只能得最少的1分。

  二、昆虫运动会——记录比分。

  (一)第一项比赛——第一次操作。

  ⒈PPT呈现第一次比赛结果,幼儿自己计分。

  预设:谁得了第一名?应该给他几分?

  你是给谁计分的?给它几分?为什么?

  螳螂得了几分?因为它是第几名?

  ……

  ⒉将幼儿的记分结果呈现在汇总表上。

  螳螂应该得几分?为什么?……

  ⒊幼儿验证自己的计分是否准确。

  (二)第二、三项比赛——第二次操作:自己观察并计分。

  ⒈同时出示第二、三项比赛结果PPT。

  师:在这两项的比赛中,谁得了第一名,应该记几分?请你仔细观察后将分数记在相应的格子里。

  ⒉幼儿操作第二、三项比赛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⒊验证计分,并将幼儿的答案出示在汇总表上。

  预设:你是给谁计分的?在哪一项比赛中得了几分?为什么?

  瓢虫在举重比赛中得了几分?因为它是第几名?

  螳螂在举重项目中得了几分?在跳远项目里呢?

  螳螂真厉害,两次都是第一名!

  ……

  ⒋幼儿检查自己的计分表是否准确。

  三、统计总分颁奖

  (一)比赛成绩汇总。


《昆虫备忘录》教案范文五份(扩展5)

——《昆虫音乐会》中班教案范本五份

  【教材分析】

  《昆虫音乐会》是一首节奏抒情的乐曲,多以四分音符为主,重点是熟练掌握4/4拍节奏特点,学*三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够按强弱规律使用打击乐器合拍地演奏。

  【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叫声,借助图谱学念节奏。(重点)

  2.认识木鱼、碰铃、响板等乐器,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尝试用乐器打击节奏。(难点)

  3.体验用乐器随音乐演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了解昆虫的叫声,蜜蜂、蛐蛐、蝈蝈图片。

  2.图谱卡片,木鱼、碰铃、响板等乐器。

  3.节奏卡片蜜蜂:xxxx|x---

  蛐蛐:xxxxxx|x---蝈蝈:x.xx.x|xx---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利用情景游戏:邀请幼儿参加昆虫音乐会。

  2.逐一出示蜜蜂、蛐蛐、蝈蝈图片,分别学一学它们的叫声。

  二、通过情景“昆虫唱歌”,引导幼儿学*节奏型。

  1.教师设置野外的情景“昆虫唱歌”。提问:蜜蜂是怎么唱歌的?

  教师范唱第一段,出示蜜蜂的节奏卡片:xxxx/x---/引导幼儿拍打节奏。

  幼儿按照节奏学说小蜜蜂的声音:嗡嗡嗡嗡/嗡----/2.追问:蛐蛐是怎样唱歌的?

  教师范唱第二段,出示蛐蛐的节奏卡片:xxxxxx|x---引导幼儿拍打节奏。

  幼儿按照节奏学说蛐蛐的声音:蛐蛐蛐蛐蛐蛐|蛐---

  3.再次追问:蝈蝈是怎样唱歌的?

  教师范唱第三段,出示蝈蝈的节奏卡片:x.xx.x|xx---引导幼儿拍打节奏。

  幼儿按照节奏学说蝈蝈的声音:蝈.蝈蝈.蝈|蝈蝈---

  三、昆虫合奏会。

  1.幼儿分三组,分别扮演蜜蜂、蛐蛐、蝈蝈看节奏卡片拍打节奏(蜜蜂—碰铃;蛐蛐—木鱼;蝈蝈—响板)。

  2.教师弹奏乐曲,前半部分集体合奏,最后两小节两种乐器进行合奏。

  3.尝试用两种乐器合奏。

四、整理乐器。

  引导幼儿按类摆放整理乐器。

  设计教师---旬阳红军乡丰积村幼儿园周晓丽

  活动名称:昆虫音乐会

  年龄段:大班

  活动重点及难点:幼儿能够掌握五个词组,认识昆虫名称,对昆虫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轻松、活泼、师幼互动的氛围中学*有关昆虫的五个词语:蜜蜂、蚂蚁、蝴蝶、螳螂及蜻蜓,并了解五个词语的共同特征——都有虫字旁。

  2、扩散幼儿思维,幼儿了解各种昆虫的*性和特征。

  3、在交流的基础上,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活动过程:

  一、 教师与幼儿律动——《去郊游》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大森林里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发生,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我们出发吧。

  二、 幼儿了解参加音乐会的昆虫,学*词语。

  1、 幼儿听声音乐,猜昆虫。

  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蜜蜂)蜜蜂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大森林里要开昆虫音乐会,昆虫们都想参加,我们看看这么热闹的音乐会都有谁来报名了?

  2、 在观看课件基础上,教师与幼儿互动,进行识字活动。

  (看课件认识蜜蜂两个字)教师提问:第一个来报名的是谁呀?(幼儿看后回答蜜蜂)教师配着旋律提问:谁来了?(教师引导幼儿说:蜜蜂)哦,勤劳的小蜜蜂来报名参加音乐会,我们在看看还有谁来了?

  (看课件认识蚂蚁)教师提问:第二个来报名的是谁呀?(幼儿看后回答:蚂蚁)教师配着旋律提问:是谁呀?(幼儿说:蚂蚁)

  教师:小蚂蚁也来报名参加音乐会了,大森林里太热闹了,有一只昆虫都等不及了,急忙忙的赶来报名,它是谁呢?

  (看课件认识蜻蜓两个字)教师提问:第三个来报名的谁呀?(蜻蜓)教师配合着旋律重复提问,让幼儿认识词组。

  (看课件认识螳螂两个字)教师:这么热闹呀,有一只昆虫从这里经过,也来凑热闹,这回谁来报名了?(螳螂)。螳螂是第四个来报名的,这时,有一只昆虫正在远处传花粉,它听到大家的议论,也跑过来报名,谁来报名了?(幼儿回答:昆虫)

  (看课件认识蝴蝶两个字)教师:第五个来报名的是谁呀?﹙蝴蝶﹚,教师配合着音律问:是谁呀?﹙蝴蝶﹚教师:有这么多的昆虫报名参加音乐会,我们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只昆虫来报名?点数1、2、3、4、5,有五只昆虫来报名了。

  教师:大森林里要求昆虫们用2天的时间练*节目,2天之后在音乐会上表演。时间滴答滴答的过去了,小昆虫们都排练了节目。两天过后,音乐会要开始了,你们还记得谁来报过名?

  三、 师幼互动,巩固认识的昆虫名称。

  教师:谁是第一个来报名的?﹙蜜蜂﹚哪只昆虫是最后一个来报名的?﹙蝴蝶﹚谁是第3、4个来报名的?﹙蜻蜓和螳螂﹚第二个来报名的谁?﹙蚂蚁﹚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记忆力真好!小昆虫们都精心准备了节目来参加音乐会,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四、在游戏中,了解昆虫的生活*性,进行领域间的整合。

  1、蜻蜓将登上紫色的舞台为大家表演节目,谁愿意送蜻蜓登上舞台?谁知道蜻蜓有什么本领?

  2、下面小蜜蜂将登上蓝色的舞台,谁愿意送蜜蜂登上舞台?蜜蜂每天为什么在花丛中忙碌?蜜蜂怎样采花蜜,谁能学一学?

  教师:蜜蜂真勤劳,每天采蜜忙,我们一起学一学蜜蜂采蜜的动作。蜻蜓和蜜蜂是益虫还是害虫?对了,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3、螳螂将登上粉色的舞台,谁愿意送螳螂登上舞台?谁知道螳螂的故事?

  4、这么多昆虫都登上了漂亮的舞台,美丽的蝴蝶着急了,谁愿意送蝴蝶登上舞台?如果你是蝴蝶你会表演什么节目?﹙请幼儿表演﹚

  5、还有谁没有登上舞台?谁愿意送蚂蚁登上舞台?

  教师:小蚂蚁是怎样来参加音乐会的?﹙全体幼儿学一学﹚

  教师小结:昆虫们都登上了星光闪闪的舞台,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字宝宝都有一样的地方,哪些地方一样?

  寻找规律:这些词语都带有“虫”字旁。对了,所有的名字都带“虫”字旁,这么多昆虫都来参加音乐会,你还知道哪些昆虫吗?今天,也有一些昆虫来参加音乐会,它们是来做观众的,我们一起看看它们是谁?

  五、了解带“虫”字旁的其他昆虫。

  1、我们先看看蚊子的名字,蚊子的名字中有没有“虫”字旁?

  2、我们再看看蝉的名字?“蝉”的名字中有没有“虫”字旁?

  3、前两只昆虫我们看到了,下面再看看蚱蜢的名字长得什么样?“蚱蜢”的名字中有“虫”字旁吗?有几个虫字旁?

  4、再看看蟋蟀的名字?蟑螂的名字呢?

  教师:这些观众都是昆虫,它们的名字中都有“虫”字旁,有的是一个虫字旁,有的是两个虫字旁。下次活动时,我们来学*它们的知识。

  六、幼儿猜谜语戴词卡,音乐会开始,一同跳舞。

  教师:昆虫音乐要开始了,昆虫们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参加,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可是小朋友们必须回答问题,回答正确了才能带上词卡,我们看谁会得到词卡?

  幼儿听录音,猜谜语。

  小朋友们都戴好了词卡,你们有,我也有,我把它们贴在身上,它的名字叫什么? 音乐会开始吧。让我们随着音乐尽情跳舞了。

  设计教师---旬阳红军乡丰积村幼儿园周晓丽

  活动名称:昆虫音乐会

  年龄段:大班

  活动重点及难点:幼儿能够掌握五个词组,认识昆虫名称,对昆虫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轻松、活泼、师幼互动的'氛围中学*有关昆虫的五个词语:蜜蜂、蚂蚁、蝴蝶、螳螂及蜻蜓,并了解五个词语的共同特征——都有虫字旁。

  2、扩散幼儿思维,幼儿了解各种昆虫的*性和特征。

  3、在交流的基础上,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活动过程:

  一、 教师与幼儿律动——《去郊游》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大森林里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发生,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我们出发吧。

  二、 幼儿了解参加音乐会的昆虫,学*词语。

  1、 幼儿听声音乐,猜昆虫。

  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蜜蜂)蜜蜂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大森林里要开昆虫音乐会,昆虫们都想参加,我们看看这么热闹的音乐会都有谁来报名了?

  2、 在观看课件基础上,教师与幼儿互动,进行识字活动。

  (看课件认识蜜蜂两个字)教师提问:第一个来报名的是谁呀?(幼儿看后回答蜜蜂)教师配着旋律提问:谁来了?(教师引导幼儿说:蜜蜂)哦,勤劳的小蜜蜂来报名参加音乐会,我们在看看还有谁来了?

  (看课件认识蚂蚁)教师提问:第二个来报名的是谁呀?(幼儿看后回答:蚂蚁)教师配着旋律提问:是谁呀?(幼儿说:蚂蚁)

  教师:小蚂蚁也来报名参加音乐会了,大森林里太热闹了,有一只昆虫都等不及了,急忙忙的赶来报名,它是谁呢?

  (看课件认识蜻蜓两个字)教师提问:第三个来报名的谁呀?(蜻蜓)教师配合着旋律重复提问,让幼儿认识词组。

  (看课件认识螳螂两个字)教师:这么热闹呀,有一只昆虫从这里经过,也来凑热闹,这回谁来报名了?(螳螂)。螳螂是第四个来报名的,这时,有一只昆虫正在远处传花粉,它听到大家的议论,也跑过来报名,谁来报名了?(幼儿回答:昆虫)

  (看课件认识蝴蝶两个字)教师:第五个来报名的是谁呀?﹙蝴蝶﹚,教师配合着音律问:是谁呀?﹙蝴蝶﹚教师:有这么多的昆虫报名参加音乐会,我们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只昆虫来报名?点数1、2、3、4、5,有五只昆虫来报名了。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