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倍的认识教案 菁选

日期:2023-03-21 00:00:00

倍的认识教案 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倍的认识教案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倍的认识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 ),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4个2、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

  的.根数是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5个2。)集体数一数。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10个2呢?(2的10倍。)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如果有几个3呢?(就是3的几倍。)有几个4呢?(4的几倍。)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

倍的认识教案 2

  “倍”的认识是后面继续学*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好。本节复*课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教材112页9题时,通过分析题意、独立解决、集体反馈几个步骤,让学生经历知识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倍”的认识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乘法认知结构的优化。

  2.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解决有关倍的问题时,经常会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相混淆,主要是因为对题意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在本节复*课中,选取了贴*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分析、理解,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从而提高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1题(5):飞机从北京飞往西安大约需要2小时,飞往乌鲁木齐的时间是飞往西安的2倍。北京飞往乌鲁木齐大约需要几小时?

  (1)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倍的知识。

  ①“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意义:一个数中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复*有关倍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3)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倍的知识的回顾和问题解决,使学生对“倍”有进一步的认识,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及解题方法,为后面的练*作铺垫。

  2.结合教材*题,复*倍的认识的解题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1)课件出示教材112页9题。

  4元16元 ()元 ()元

  ①笔袋的价钱是三角尺的几倍?

  ②一盒彩笔的价钱是三角尺的9倍。一盒彩笔多少钱?

  ③笔袋的价钱是钢笔的2倍。一支钢笔多少钱?

  (2)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分析三个问题各求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答?

  (第一个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第二个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第三个问题是已知一个数和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3)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第一个问题:16÷4=4;第二个问题:4×9=36(元);第三个问题:16÷2=8(元)]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的问题:①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样的问题不用写单位名称;②两个数相比较时,把标准数看作1份,另一个数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另一个数就是它的几倍)

  (5)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解答。

  (6)引导学生讨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什么不同?

  (①意义不同;②计算方法不同;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单位名称,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没有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几道题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和二者的区别,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拓展练*

  课件出示教材114页17题:兴华村前年只有16户使用天然气,去年使用天然气的户数是前年的4倍,今年使用天然气的又比去年增加了20户。今年使用天然气的一共有多少户?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寻找解题方法。

  (3)列式解答。

  16×4=64(户) 64+20=84(户)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复*了“倍的认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14页思考题。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区别:

  (1)意义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单位名称,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没有单位名称。

倍的认识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6~10。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

  1.口算。

  用卡片出示已学过的一些乘法算式,指名口算。

  2.完成“想想做做”6。

  先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集体校对。

  二、应用题练*。

  1.看图口头列式解答:

  (1)小鸡:

  小鸭:

  是小鸡的3倍

  (2)分析:小鸡有几只,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几倍,也就是几个几只?求小鸭有多少只,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老师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因此用乘法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提问:一只小船坐多少人?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几倍?求什么?

  指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2)分析: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4倍,也就是大船可以坐几个几人?求大船坐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题,指名说说图意,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题中已知小松鼠采了5个松果,大松鼠采的个数是小松鼠的3倍。求大松鼠采了多少个松果?)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9。

  出示第9题,说说这题有几个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各是怎样列式的?并指导工作名学生用两句话口答题中所问的两个问题。

  三、想一想。

  完成“想想做做”10。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出示第一组数3,6,9,12,(),()。观察:这一组中后面的数和前面的数比,怎样?(多3)

  想一想后面的两格该怎样填?为什么?

  2、独立完成第2小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四、作业布置:

  1、列式计算。

  (1)4个5是多少? (2)4的3倍是多少?

  (3)4和5的和是多少? (4)3的2倍是多少?

  2、应用题:

  (1)小红用5天的时间读完一本书,每天读4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2)小红读一本书每天读4页,小明读的页数是小红的3倍,小明每天读多少页?

  小红读一本书第一天读4页,第二天读5页,两天一共读多少页?

  3、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1,4,7,10,(),()。

  (2)1,2,4,7,(),()。

倍的认识教案 4

  教材分析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个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含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倍”的概念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而来,通过两个数量的比较,由“份”引出“倍”,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自主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材明确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因为在各种练*、测试卷中经常出现有关“倍”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但对于“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学生们都不明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并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学*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

  看图说一说有几个几,12里面有几个3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切入,然后再进一步关注两数之间的'新型关系即倍数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倍”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认识“倍”。

  1、首次感知“倍”的含义

  课件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并把它圈一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老师揭示:把2朵蓝花看成1份,黄花有这样的3份,就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2、再次感知“倍”的含义

  减少2朵黄花,问学生,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为什么?再减少2朵呢?

  3、老师再添上一朵蓝花,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通过这三个步骤,让学生明白,要回答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首先要先看蓝花有几朵为一份,再看黄花这样的几份,那么黄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4、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

  5、按老师的要求动手摆小棒。

  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让学生在前面学*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圈一圈,填一填,说出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2、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引导学生这样想: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8朵里面有几个2朵,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它其实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所以用除法计算。再扩展开来,“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五、练*。

  课本第73-7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森林运动会”。

倍的认识教案 5

  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和对数学的学*兴趣。

  4、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竞赛、直观、游戏相结合式的综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三角形,圆形印尼(或圆片、三角形),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设计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挂图出示:校园里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花坛里五颜六色的花开了,招来了许多蝴蝶。

  教师:图中有几只白蝴蝶?有几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几只?

  学生:2只白蝴蝶,6 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4只,白蝴蝶比花蝴蝶少4只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也说一句,花蝴蝶是白蝴蝶的3倍,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揭示今天的学*内容,板书:倍)

  二、谈话讨论共建倍的概念:

  教师:我把两只白蝴蝶看成一份。(课件展示1个圈,把两只白蝴蝶圈上)

  花蝴蝶有几个两只呢?(课件展示3 个圈,每两只花蝴蝶圈一个圈)

  花蝴蝶与白蝴蝶比:板书白蝴蝶有两只;花蝴蝶有3个两只

  当花蝴蝶的只数有3份白蝴蝶那么多时,我们就说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板书: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分组讨论:

  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学生:因为花蝴蝶的只数和白蝴蝶比,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有3个2只,所以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教师:肯定结论的正确性,对说出问题结论的同学给予表扬,并同时用贴图飞来2只花蝴蝶并且提出问题,现在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呢?为什么?

  学生:4倍,有4个2只

  教师:又飞来1只花蝴蝶和1只白蝴蝶,现在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呢?为什么?

  共同小结:要回答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就要看白蝴蝶有几只,把它看成一份,再看花蝴蝶的只数有几份白蝴蝶那么多?花蝴蝶的只数,就是白蝴蝶的几倍。

  三、集体练*:

  1、图片展示:

  教师: 的个数是 的几倍?为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摆

  教师: 的个数是 的2倍,谁会摆?同学们拿出学具自己摆或用印尼在练*本上印。

  ( 请一个同学上台摆,教师来回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 )

  2、拍手游戏:

  教师:第一次拍几下?(3下)第二次拍几个3下?(2个3下)

  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

  师生对拍:

  教师:拍2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自己的4倍

  教师:拍1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自己的5倍

  同桌对拍练*:

  3、组织分小组找倍数关系比赛:

  教师:用课件展示动物园图,要求学生看一看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数一数每一种动物各有几只?

  分小组说一说:

  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把谁看成一份,谁是谁的几倍。(对一题加10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鸟的只数是熊猫的5倍。 (5 个2只,2只)

  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 (2个3只,3只)

  兔子的只数是大象的4倍。 (4个1只,1只)……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将板书完整:倍的认识)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小鸟的只数是熊猫的5倍。

  (5 个2只,2只)

  (1份) 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

  (2个3只,3只)

  兔子的只数是大象的4倍。

  (4个1只,1只)

倍的认识教案 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和对数学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

  (板书:2个4根,3个4根)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①出示例3,问: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③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拍手游戏。

  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

  2、76页“做一做”。

  3、78页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倍的认识教案 7

  设计说明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逐步加深对倍的认识,理解倍的本质。

  1.充分利用动手操作活动加深理解。

  本节课通过组织“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感知倍、充分积累感性经验、用语言表达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理解倍的意义”整个过程,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本质。

  2.注意循序渐进认识“倍”的概念。

  本节课先让学生在“几个几”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充分理解“求红萝卜的个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就是以胡萝卜为标准,看红萝卜里包含几份胡萝卜,包含3份,就是胡萝卜的3倍。”通过这样结合除法比较关系的角度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倍的概念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仔细看图,收集信息。

  (1)课件出示教材50页情境图: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汇报:有2根,有6根,有10根……)

  (2)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红萝卜比胡萝卜多多少根?胡萝卜比白萝卜少多少根?三种萝卜一共多少根……)

  2.设疑引入。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都是用加法或者减法来解决的,其实,根据图中的信息还可以提出其他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拉*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新知。

  ⊙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圈一圈,初步认识“倍”。

  (1)引导学生动手圈一圈。

  (2)引导学生观察红萝卜的根数里有几个胡萝卜的根数。

  (3)揭示课题:红萝卜有6根,胡萝卜有2根,通过看图我们发现6里面有3个2,我们就说的'根数是的3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2.说一说,建立“倍”的概念。

  (1)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代替萝卜,摆一摆,圈一圈。

  (2)组内讨论,然后说一说白萝卜和胡萝卜的倍比关系。

  (的根数是1个2,的根数是5个2,我们就说的根数是的5倍)

  3.摆一摆,感知“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课件出示题目:

  第一行:○○○

  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

  (2)学生在课桌上摆,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智慧来源于活动,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本环节在充分感知“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倍”的概念,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得到了升华,便于形成对“倍”的概念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倍的认识教案 8

  教学目标:

   1、 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经过自己探索,找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倍"的初步认识。

  2、 在认识“倍”的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星星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在美丽的夜空中,有什么?数数金星有几颗?(2颗)蓝星有几个2颗?(2个2颗)2个2是多少?你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2=4)再数数红星有几个2颗?(3个2颗)3个2颗是多少?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2=6)

  2、小结:求几个几相加得多少,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

  3、谈话:这些星星这么美,想摘吗?只要你肯动脑筋,你就能摘下它。

  二、 学*新课

   1、 教学“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

  (1)(出示图片)谈话:春天来了,公园里真美呀!看,花坛里开出了什么花?(板书:蓝花有2朵)黄花和蓝花一样2朵2朵地开出来了,开了几个2朵?(3个2朵)为了能清楚地看出黄花和蓝花的关系,我们来摆一摆,好吗?

  (2)小朋友用蓝、黄花片进行操作,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倍"的初步认识》。

  (3)指名到黑板上摆。数一数,黄花摆了几个2朵?

  (4)讲解: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这时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出示这句话,并让学生读。

  (5)同桌互相说说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2、 巩固对“倍”的认识。

  (1)谈话:小明有3本书,小红有2个3本,(出示图)这时我们可以说小红的书是小明的几倍?(学生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2)谈话:妈妈买了4个苹果,草莓有4个4,(出示图)这时谁又能用“倍”来说一句话。(指名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3、 教学计算黄花的朵数。

  提问:要求黄花有几朵?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怎么想到用乘法计算的?

  4、 教学计算红花的朵数。

  (1)谈话:红花也和蓝花一样,2朵2朵地开出来了,开了几个2朵?(4个2朵)现在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2)学生操作学具,同桌合作讨论,讨论好的打开书列算式。

  (3)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摆的,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 组织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朋友这么了不起,把米老鼠也吸引过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请把书翻到第82页,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学生填写在书上后提问:为什么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4倍?如果红带子再添上2段,现在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如果红带子仍然是4段,绿带子添上1段。那么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看,又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小熊贝贝,它想出一道题目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考验吗?把书翻到第83页,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检查。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自己摆道具,填括号,写算式。做完后,一人报结果,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4、拍手游戏。

  请一位学生拍2下,教师拍6下,让该学生说说老师拍的是自己的几倍。然后采用教师说要求、学生拍手,学生说要求、教师拍手,同桌互拍等多种形式进行练*。

  5、 数星星。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上的表现都很棒,看看哪些小朋友摘到了星星。上来排排队。

  (1) 数一数金星、红星、蓝星各有几颗。

  (2) 你会用今天学的“倍”说一句话吗?

  三、课堂总结

  数学教案-"倍"的初步认识

倍的认识教案 9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利用“倍”的概念,能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问题,感受“倍”在生活中的存在、含义与作用。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和对数学的学*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建立求倍数的计算思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叶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展示多媒体图片:学校里两个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男生队有3名队员,女生队有6名队员,请孩子们猜一猜是哪个队将取得胜利,并说出理由。

  引导孩子说出:女生会赢,因为6个女生比3个男生多3个人,或者是男生比女生少3个人,或者男、女生的人数不一样,这场比赛不公*等说法。

  教师:要想知道结果,咱们先把他们的人数用小棒摆一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

  教师示范摆,先摆第一行的3根,再摆第二行,摆第二行时要3根3根地摆,一共摆6根小棒,学生再摆。

  同桌检查,你是老师这样摆的吗?

  教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我们把第一排的3根小棒看成一份,那么第二排的小棒里有几个这样的3根呢?把你们的小棒移动一下让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出第二排里有2个3根吗?请一个孩子上讲台移一移。

  教师:把每3根小棒放在一起,我们这样摆就能很清楚的看出第二排的小棒有2个3根。那么第一排有3根小棒,第二排有6根小棒。6里面有几个3呢?6里面有2个3。(板书)。

  6里面有2个3,我们也可以说6是3的2倍(板书)。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句话。(学生边说老师边指黑板)。再请两个同学起来说一说。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教师揭示倍的含义。

  指着学生摆的两行小棒小结:第一行摆了3根小棒为一份,第二行摆了2个3根是2份,我们就说,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

  (3)教师在第二行添上3根小棒,问:第二行里有几个3根?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

  让同桌学生两个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说。再添上3根呢?

  (4)摆一摆,说一说。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

  (5)拍手游戏

  教师:孩子们学得真好,我们还继续学*,你们有信心吗?让我们用掌声来激励自己。

  先由老师拍,第一次拍两下,第二次拍4下,问孩子:第二次拍了几个两下,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

  再由师生对拍,老师拍1下,要求孩子们拍的是老师的4倍,老师拍2下,要求孩子拍的是老师的5倍。

  2、教学例3。

  (1)教师摆。

  第一行摆:2片枫叶

  第二行摆:6片黄叶 问:黄叶的片数是枫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孩子挪动第二排的树叶,2片为一份,可以看出两排树叶之间的关系。

  摆一摆。有什么发现?(把6片叶子每2片分一份,可以分三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黄叶的片数是枫叶的3倍。

  6÷2=3

  (2)教师摆第三排叶子。

  问:绿叶的片数是黄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挪动第三排的树叶,6片为1份,摆一摆。有什么发现?(把12片叶子每6片分一份,可以分两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银杏叶的片数是黄叶的2倍。

  12÷6=2

  3、教学例4。

  小朋友去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小组的小朋友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植了7棵树。”

  第二小组的小朋友说:“哈哈,我们小组植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3倍哟!”

  那么第二小组植了多少棵树? 7×3=21(棵) 则第二小组植了21棵树。

  4、新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5、比一比,看谁答得好。

  看多媒体图片并填空,同时说出理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

  三、巩固练*

  老师的年龄是4的倍数,请孩子们猜一猜老师多少岁了。

  四、总结课堂

  教师:现在我们再去看看那场拔河比赛,观看多媒体录像,女生赢了男生。为什么呢?

  引导孩子们说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今天我们认识了“倍”这个新朋友,生活中有很多知识是和“倍”有关的。

  只要你认真观察,还会发现数学王国的许多乐趣。

  今天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你能找到这里的倍数关系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之间存在倍数关系呢?

倍的认识教案 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十八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数量的比较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用算式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同伴合作,对为什么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作出分析、解释,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初步体会“倍”是作为一种用于比较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师:(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我们可以怎样对他俩进行比较?

  学生1:××高,×××矮。

  学生2:××轻,×××重……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多媒体出示数学书和桌子比较的情境)教师:比较它们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桌子长,数学书短。

  教师:估计一下,桌子的长度有几本数学书那么长?

  学生1:……

  教师:到底是几本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1本、2本、3本、4本)(闪动)

  教师:当桌子的长度有4本数学书那么长时,就可以说:桌子的长度是一本数学书长度的4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有了它,我们就能用“倍”来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比一比,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如图:逐步出示1杯酸奶,1袋饼干,再加上2杯,天*从不*衡到*衡)

  学生1:1袋饼干相当于(等于、包含)3杯酸奶的质量。

  教师:你能用“倍”来说明饼干和1杯酸奶质量间的关系吗?

  学生2:饼干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3倍。

  教师:接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出示左图)

  学生1:1尾鱼的质量相当于6杯酸奶的质量。

  学生2:1尾鱼的质量是1杯酸奶质量的6倍。

  教师小结:当一个量里含有几个这么多时,我们就说这个量是它的几倍。

  二、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猜测并证明6是3的几倍

  教师:刚才比较了长度,比较了质量,我们接着比,你们看谁来了?

  教师:猜一猜,猫的只数是青蛙的几倍?

  学生1:2倍。

  学生2:3倍。

  学生3:1倍。

  教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个办法证明你的猜想。可以用学具摆,用嘴说,动手写。4人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学生独立活动后进行交流)

  学生1:我认为是3倍,因为对齐后,右边还剩3个。

  学生2:看几倍应该是看6里面有几个3这么多,不是看还剩几个。

  学生3:可以这样摆一摆。左边摆3个,右边摆3个。让人一看就知道6是3的2倍。

  学生4:我认为应该是2倍,因为6÷3=2,6里面有2个这样的3,所以6是3的2倍。

  学生5:我是想口诀“二三得六”,说明6里面有2个3,所以是两倍。

  学生6:多了一个这么多,是不是1倍?

  学生7:我认为是多了1倍……

  教师:小朋友们运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真棒!正像大家所说的,看6是3的几倍,关键是看6里面有几个3,有几个这么多,就是几倍。

  2.巩固练*

  教师:我们接着摆,第一排不变,第二排摆4个这么多。用倍比较怎么说?(4倍)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1:一看就知道。第二排里面有4个第一排这么多,所以是4倍。

  学生2:12÷3=4这个算式说明了12是3的4倍。

  教师:如果第二排是21个呢?

  学生1:不够摆,怎么办?

  学生2:能不能不摆?我能知道21是3的几倍。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3:21÷3=7,说明21是3的7倍。

  教师:的确,当不够摆时,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更方便、更简洁。

  教师:现在将第二行多余的小棒去掉,两行都是3个,用“倍”可以怎么说?

  学生4:1倍。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4:第二行只有1个3,所以是1倍。

  教师:当两个数一样多时可以用1倍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变式练*,解决问题

  (1)12÷312÷212÷1

  教师:看来生活中对事物进行比较时,常常用到“倍”这位朋友,你们看小叮当买水果时也用到了它。

  (出示情境图片)

  教师:小叮当家里买了水果,苹果有3个,草莓有12个,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4倍。算式是:12÷3=4。

  教师:小叮当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是苹果的6倍。算式是:12÷2=6

  教师:小叮当再吃掉一个苹果后,草莓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

  学生:草莓是苹果的12倍。算式是:12÷1=12。

  教师:观察这3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当草莓的个数不变,苹果的个数发生了变化,草莓与苹果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2)()÷()=3

  教师: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一猜”。

  教师:你们喜欢吃糖吗?

  学生:喜欢。教师:这里有两个盒子,一个大一个小,我不知道里面各装了几颗糖,我只知道大盒子里的颗数是小盒子里的3倍,猜一猜大盒子里可能有几颗,小盒子里可能有几颗,猜中有奖。

  学生1:大盒子里有12颗,小盒子里有4颗。

  学生2:大盒子里有3颗,小盒子里有1颗。

  学生3:大盒子里有18颗,小盒子里有6颗。

  学生4:大盒子里有24颗,小盒子里有8颗。

  (3)()÷()=()

  教师:“倍”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也悄悄地来到我们小朋友中间。请两小组站起来。观察男生和女生用“倍”比较怎么说?

  学生: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

  教师:在他们中间你还能找出那些量是可以用“倍”来进行比较的?

  学生1:戴红领巾的3人,没戴红领巾的3人。戴红领巾的`人数是没戴红领巾人数的1倍。

  学生2:短头发的5人,长头发的1人,短头发的人数是长头发人数的5倍。

  学生3:没戴眼镜的4人,戴眼镜的2人,没戴眼镜的人数是戴眼镜人数的2倍。

  教师:小朋友们还能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倍来进行比较。4人小组相互说一说。

  (小组交流)

  学生1:妈妈今年32岁,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的年龄是我今年的年龄的4倍。

  学生2:教室里电灯有6盏亮着,有2盏灯没有亮,亮着的电灯数量是没有亮灯的3倍。

  学生3:我有4支铅笔,小明有2支铅笔,我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2倍。

  三、反思小结

  (出示饼干图与鱼图)想一想:鱼的质量是饼干的几倍?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结束语:小朋友们,只要你能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你就能体会到数学王国里景色的迷人,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现在我们一起踏上幸福快车,去感受愉快的数学之旅吧。

倍的认识教案 11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西师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也是承前启后的概念,是进一步学*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是陌生的,缺乏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做到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策略:

  教法:

  点拨引入、组织探究、启发巩固。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能用“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作出分析、解释,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学会描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红黄蓝各30根)、题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热情好客的村长邀请羊村里的小伙伴们到它家做客,瞧!(出示PPT)篮子里面有许多丰盛的水果,咱们去看看吧!(图片展示其中苹果2个,梨子6个)

  二、探索新知:

  (一)比较引入,初步感知“倍”(PPT展示苹果2个,梨子6个)

  1、师:瞧,比较一下苹果和梨子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苹果比梨子少4个,(师引导,适时板书水果数量)也就是2比6小,6比2大,(还有什么发现)6里面有3个2,2+2+2=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里面有3个2.)

  师: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我们已经学过可以求这两个数量相差多少,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用减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将要学*比较两个数量的另一种方法,要学*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倍”。(板书课题:倍)

  师:关于“倍”,你想知道什么呢?(生回答)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认识它。(补充板书:倍的初步认识)

  2、认识“3倍”,建立概念

  教师指出:6里面有3个2,也就是说6是2的3倍。(板书:6是2的'3倍)

  1、师:苹果有2个,如果2个苹果为一份把它圈起来,那么梨子有这样的几份,梨里面有几个2?请你在题单上面圈一圈。(学生活动,师巡视正确圈发,并抽生上台汇报)生:有3个2,因为可以把梨子圈出3圈,为3份。

  师:真能干!用圈一圈的方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6个梨子里有这样的3份。像这样(演示PPT)把第一排的苹果的数量看作一份,在6个梨子里能全出3个2,也就是这样的3份,我们可以说“6里面有3个2,也可以说6是2的3倍。”这就是6和2的倍数关系。师:大家跟着我一起完整地说出它们的关系。(隐藏三句话)

  师:如果没有这三句话了,你还能说吗?(抽生说,师板书,生再其读)

  生:2个苹果作为一份,梨有这样的3份,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6里面有3个2,也可以说6是2的3倍)

  (二)课堂活动

  摆一摆、说一说(*一步感知“倍”)

  1、大屏幕出示第一排摆2根蓝色的小棒,让生操作第二排摆2份这样的***棒。师:红色是几根?(4根)

  师:***棒的数量是蓝色的几倍,谁是谁的几倍?

  生:2倍,因为2根蓝色为一份,***棒有这样的2份,所以***棒的数量是蓝色的2倍。4是2的2倍。

  2、摆2根红色和2根蓝色小棒,问:这时候的关系是几倍,谁是谁的几倍?(强调1倍关系)

  生:1倍,因为2根蓝色为一份,***棒有这样的1份,所以***棒的数量是蓝色的1倍。2是2的1倍。

  3、师:第一排摆3根蓝色小棒,请摆出***棒,要求是蓝色小棒的9倍。(为了快速又准确地摆好,有什么方法?)

  生:3根3根为一份。9个3就是27根小棒。(生摆好,选一人起来说理由。)

  (三)改变比较量,理解倍。

  1、师:村长见发现还有梨子没拿出来,于是就多摆出来了2个,现在请大家观察这时候梨子和苹果有怎么的数量关系?(引导几个为一份,有几份,谁是谁的几倍)

  生:2个苹果是一份,梨有这样的4份,梨子的数量是苹果的4倍,8里面有4个2,8是2的4倍。(适当表扬)

  2、游戏抢答:2个苹果是1份,假如梨有这样的3份?7份?8份?分别是怎样的关系?

  生:回答(师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表扬)

  (四)改变标准量,理解倍。

  1、出示PPT,3个苹果和6个梨子,生说谁和谁比?谁的数量作为一份?谁有这样的几份?谁是谁的几倍?

  2、师:梨的数量都是和苹果比较,为什么一会儿是3倍一会儿是4倍呢?(PPT上出示2组图片进行对比)

  3、生讨论并小组上台汇报。(师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表扬)

  4、师小结:在寻找倍数关系时,最关键的是看比较的标准,标准变化了,倍数也就跟着变化。

  三、巩固练*完成教材P83“课堂活动”

  1、2题看卡片,说一说。

  2、3题圈一圈、数一数、画一画。(先独立完成,在展台汇报更正,说一说做得又快又好的秘诀)

  3、P84练*十九第1题,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更正。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懂得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请注意你们拍的下数是老师的3倍。(生齐拍)你们拍了几个三下?你们真聪明!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五、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

  “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倍的认识》前,我仔细翻阅了教材和教参,教参中明确要求,教学时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通过操作,建立“第一行几个为一份,第二行有这样的几个几,有这样的几分,就是几倍”。原本认为倍的认识比较难学,看了教材才知道自己*时就对几个几乘法的意义训练的比较多,如看图写算式;看乘法算式、口诀画图等练*,学生在大脑里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我的目标定位是:

  1、初步感知倍,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和对数学的学*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自行探究的能力。

  教学时,我通过“看一看”让学生充分感知“倍”的概念,在头脑里初步建立“倍”的影像。再通过“摆一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巩固头脑里的影像。然后通过“圈一圈”、“画一画”让学生利用掌握的关于“倍”的知识来解决。最后通过“说一说”的练*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哪些有用到“倍”的地方,从而把数学课本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1、借助直观操作,加深对“倍”的理解。

  一般我们*惯说“3个2也就是2的3倍”,比较突出“个”,而这节课我偏重于淡化个数强化份数,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请学生第一排摆蓝色小棒3根,第二排摆***棒6根,3根小棒为一份,6里面有2个3,6就是3的2倍,这样通过直观的小棒图来理解“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通过反复操作、表述,学生加深了对倍的理解。

  2、设计小坎,找出标准。

  在学*过程中,看似学生都学会了,其实里面不排除一些“浑水摸鱼”的学生,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倍,为学生设计了几个小坎。如先出示3根小棒,下面接着出示一把小棒(无法用眼睛看出来),让学生迅速说出这把小棒的根数是3根小棒的几倍?学生一脸茫然,无从下手。而真正理解倍的含义的学生会很快找到方法,3根3根的摆出来,一共有这样的6份,就是3的6倍。紧接着提问“为什么3根一份?”学生精彩的回答让其他学生恍然大悟。像这样的小坎既不让学生觉得难以跨越,又起到了点睛的作用。一举两得。

  3、重视图象与文字间的相互转化作用

  数学语言有文字、符号、图形三种形式,学生想要顺利阅读,必须重视这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和互译的训练。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小棒图来理解“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但是将直观的五角星图、小棒图抽象到图形图,如:第一行画3个圆,第二行三角形的个数是圆的5倍,请学生画出来,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倍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的。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重视图象与文字间的相互转化作用,通过互相的转化、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节课里,老师在教学的同时,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个数和图形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摆图到看图再到摆脱直观,说出倍数关系的过程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倍的认识教案 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

  若干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例2。

  1、摆小棒游戏。

  1)请大家用自己的小棒在桌面上摆一个正方形,数一数要多少小棒?

  2)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二个正方形,数一数两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3)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三个正方形,数一数三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动手操作,从1个4到2个4,再到3个4的等,逐步明确几个几的问题,便于理解“倍”的概念。

  2、揭示“倍”的概念。

  刚才大家在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时候,每个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就用去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用去3个4根……这里的3个4,我们还可以来表达——那就是4的3倍。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描述2个4的情况,以及5个4、6个4等情况。2个4我们可以怎样说呢?5个4、6个4呢?

  二、教学例3,强化概念,巩固认识

  1、出示例3引导明确题意。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示,谁来说一说这副图的意思?

  2、引导分析,正确解答。

  1)小精灵提出了求“第二行摆了多少个?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第二行摆的圆片数和谁有关系?请找出题目中相关的语句。

  2)引导学生继续摆圆片。

  3、引导学生说己是怎样摆的?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个2是多少?你能够列出一个相应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尝试解答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继续巩固和强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求该类问题所用的方法。

  三、学*效果测评

  1、指导尝试练*。

  2、完成教材76页《做一做》

  3、说出你是怎样列式的?说出你的想法。

  设计图意: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为下一步学*做好铺垫和孕伏。

  四、课堂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倍的认识教案 13

  一、设计说明

  1、教学内容的地位:《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承接了二年级对乘除法的学*,并为后续倍的进一步认识做了铺垫。“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而经过二年级的学*,学生对乘法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3、设计理念: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轻松的学*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4、基本思路: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做题练*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进行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十一第1题

  教材分析: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及相关计算,为本单元“倍的认识”的学*打下了基础。而“倍的认识”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铺垫。本单元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学好本单元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学生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惯。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胡萝卜贴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拍了多少下手,你们就拍多少下,从第一组开始,看哪个组拍的又对又齐。(教师拍两下,每组学生拍两下。)

  通过体验一个两下与四个两下的关系,引出倍的概念。

  师:像今天这样,我们就说你们拍的数是老师的四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有关“倍”的知识。(板书课题)

  (拍手接力连接了新旧知识,且操作简便,耗时少,可以为后续学*留出更多时间。)

  二、引导探究,认识新知

  1.出示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①师:同学喜不喜欢小白兔呢?今天就有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的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有谁知道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呀?

  学生自由回答。

  师:老师今天就给小白兔准备了好多不同的胡萝卜。大家一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贴上大胡萝卜贴片,两两贴在一起。)

  那带叶子小胡萝卜有多少根呢?(贴上小胡萝卜贴片,两两一起贴在黑板上。)

  师:像这样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把胡萝卜两两圈起来),就是几个2根?(3个)

  引导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所以我们就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板书)

  ②师:大家再一起看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

  白萝卜是几个2根呢?怎样摆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摆小棒,数一数。指名学生上黑板用白萝卜贴纸演示,摆一摆。

  师: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

  指名学生回答,将白胡萝卜两两圈起来。(板书)

  (先由老师引导认识“倍”的概念,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体验,将“倍”与“几个几”直观的联系起来。)

  2.巩固“倍”的概念。

  ①胡萝卜摆好了,小兔子就开吃了,它先吃掉了一个小胡萝卜(拿走一个),那大家再想想,白萝卜变成了小胡萝卜的几倍了?

  同桌讨论怎样摆。指名学生上台摆胡萝卜,在后面写上有几个几,然后回答,集体订正。

  ②贪吃的小兔子又吃掉了两个白萝卜(拿走两个),那现在白萝卜是大胡萝卜的几倍呢?

  同桌讨论怎样摆。指名学生上台摆胡萝卜,在后面写上有几个几,然后回答,集体订正。

  引导:“倍”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情景也使学*不再只是枯燥的数字)

  现在,小兔子去吃胡萝卜了,大家也继续用自己的小棒动动手,练*一下吧。

  三、巩固运用,加深体验

  1.教材P50-“做一做”第2题。

  第一行摆5根小棒。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四倍,在第二行每5根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多少根?

  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指名学生用展示台示范,回答问题,集体订正。

  大家完成的都非常不错,现在老师再来考考你们,看你们是不是明白了“倍”的概念。

  2、教材P50“做一做”第一题。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教材P53-练*十一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填一填,指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4、拍手游戏。

  刚才的几个题大家都完成的很好,所以现在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玩个小游戏。

  老师先示范规则:我拍2下,你拍3个2下,回答你是我的3倍。

  同桌之间进行游戏。

  (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四、收获,课后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呢?(根据学生回答本课内容。)

  2、小兔子吃剩的小胡萝卜有3个,白胡萝卜有5个,大家可以讨论一下,老师要再贴上多少个白胡萝卜,它才是小胡萝卜的2倍?3倍呢?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大胡萝卜:2根 大胡萝卜:2根

  小胡萝卜:6根 3个两根 白萝卜:10根? 5个两根

  ? 小胡萝卜是大胡萝卜的3倍 白萝卜是大胡萝卜的5倍

  三、教学反思

  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动手参与、直观体验,在愉快的学*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为此,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游戏导入,连接新旧知识。

  在本节课的开始,通过拍手接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几个几和倍),从而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为新知的转化做好铺垫。且拍手接力容易操作,费时少,为后续的新知学*和练*留出更多时间。

  2、情景教学,提高参与兴趣。

  结合教材中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情境,借助直观操作——胡萝卜贴片和摆小棒,加深对新识的理解。摆小棒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与同桌讨论交流的过程既加强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又加深了对学*内容的理解。最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学*热情更高了。

  3、巩固练*,多种方式结合。

  与*时只为了答出问题不同,本次的练*先让学生继续用摆小棒的方式回答,动手的同时也巩固了刚学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安静的完成后续两题,留出思考的时间。像这样动静结合,做到寓教于乐。

  4、拓展延伸,留出思考余地。

  为避免情景太多的混乱感,最后的拓展还是回到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情景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个数中有几个几”是“倍”的概念,还要让学生能反过来思考“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样也为后一节课的教学做了铺垫

  实际教学和设计毕竟不同,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堂上因为学生热情很高,指名了多位学生上台摆胡萝卜,所以课堂一度稍显混乱。所以以后设计课堂时不仅要注重引发学生兴趣,还要多注重教学常规与管理。实施数学新课程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

倍的认识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在动手实践中,认识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2、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简单的解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棒、花片

  教学方式:

  动手操作、师生互动、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复*铺垫。

  1、看图说说各是几个几。

  (1)

  (2) ○○○○ ○○○○

  (3)□□□□□□ 6里面有()个3。

  (4)◎◎◎◎◎◎◎◎ 8里面有()个()。

  (5)口答:小鸡: ○○○

  小鸭 : ●●● ●●●

  小鸡有3只,小鸭有( )个3只,

  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倍。

  [几个几的知识的复*,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作了良好的铺垫,降低了几倍的意义的教学难度。]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 师生探讨。

  导入:同学们,我们实验小学的校园非常漂亮,为了把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成校长决定在校园内再摆放一些像这样的花坛。看,花儿们开的多艳啊!谁能说说花坛里有几种颜色的花呢?

  (1)出示情境图(电脑演示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分别闪动蓝花、黄花和红花)

  (2)引导学生摆花片:摆2朵蓝花片

  我们还知道黄花有6朵,怎样摆黄花呢?(学生讨论后试摆)

  (3) 指名上黑板摆黄花。

  问:他摆的是几朵花?他是怎样摆的'?

  问:比较一下蓝花和黄花,你发现了什么?

  黄花比蓝花多4朵。

  蓝花比黄花少4朵。

  蓝花和黄花一共有8朵。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这里通过出示情境图、摆花片、比较蓝花和黄花,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2、揭示课题。

  问:你是怎么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的呢?

  引导学生说: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3倍。

  教师指出: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谁愿意到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3、逐层认识。

  追问:把蓝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可以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同桌互相说说。

  如果黄花再添2朵,现在是几个2朵(4个2朵),我们怎样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回答。

  如果拿去2朵黄花,剩下几朵黄花,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

  4、练*反馈。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边看图边说出两种书的倍数关系。

  [通过以上的操作,使学生明白几个几份,就是几倍,由日常概念份引出数学概念倍。由学生先探讨,然后再研究,最后教师再揭示,层层推进,加深了对倍的认识。同时通过份数的变化,让学生明白份数与倍数的关系]

  三、深入研究、巩固认识。

  1、动手操作。

  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你能摆出来吗?

  指名上去摆红花。

  问:他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要2朵2朵地摆?

  问:怎样说出红花与蓝花的关系?

  指名回答,然后一起说。

  2、练*深化。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白菜有( )棵,青菜有( )个( )棵。青菜的棵数是白菜的( )倍。

  如果添1棵白菜,青菜的棵数又是白菜的几倍呢?

  如果再添2棵白菜,白菜有( )棵,青菜有( )个( )棵,青菜的棵数是白菜的( )倍。

  [上一层次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几份就是几倍的联系,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当标准量发生变化时,那他们的倍数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学生在情境的创设和动手操作中自主构建了数学知识,在探究中发现,在合作中明理,从而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更加理性。]

  四、导练启思,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你是怎么知道的?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自读理解

  (2)动手摆一摆,填一填

  (3)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画一画,教师注意巡视检查

  4、找倍数:如 教室里灯管的根数是电扇的( )倍

  **上小星星的颗数是大星星的( )倍

  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 )倍

  5、拓展练*:

  看,孙老师带来的水果真多呀!(出示情境画面)

  (2个桃 3个苹果 4个梨 6个菠萝 8个草莓 12个西瓜)

  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练*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对倍的理解更加透彻。发展练*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

  五、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懂得了什么知识?

倍的认识教案 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6~10。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

  1。口算。

  用卡片出示已学过的一些乘法算式,指名口算。

  2。完成“想想做做”6。

  先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集体校对。

  二、应用题练*。

  1。看图口头列式解答:

  (1)小鸡:

  小鸭:

  是小鸡的3倍

  (2)分析:小鸡有几只,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几倍,也就是几个几只?求小鸭有多少只,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老师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因此用乘法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提问:一只小船坐多少人?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几倍?求什么?

  指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2)分析: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4倍,也就是大船可以坐几个几人?求大船坐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题,指名说说图意,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题中已知小松鼠采了5个松果,大松鼠采的个数是小松鼠的3倍。求大松鼠采了多少个松果?)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9。

  出示第9题,说说这题有几个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各是怎样列式的?并指导工作名学生用两句话口答题中所问的两个问题。

  三、想一想。

  完成“想想做做”10。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出示第一组数3,6,9,12,(),()。观察:这一组中后面的数和前面的数比,怎样?(多3)

  想一想后面的`两格该怎样填?为什么?

  2、独立完成第2小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四、作业布置:

  1、列式计算。

  (1)4个5是多少? (2)4的3倍是多少?

  (3)4和5的和是多少? (4)3的2倍是多少?

  2、应用题:

  (1)小红用5天的时间读完一本书,每天读4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2)小红读一本书每天读4页,小明读的页数是小红的3倍,小明每天读多少页?

  小红读一本书第一天读4页,第二天读5页,两天一共读多少页?

  3、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1,4,7,10,(),()。

  (2)1,2,4,7,(),()。


倍的认识教案 菁选扩展阅读


倍的认识教案 菁选(扩展1)

——倍的认识说课稿菁选

倍的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倍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倍的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今天这节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倍的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 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倍”的学*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会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而教师只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主要运用如下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以森林运动会为开头,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学*过程中儿童的视觉感受能力最强,我为学生提供了黄花、蓝花图片,以引导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积累出发进行积极的、独特的思考,从有趣、新鲜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打开了思路,激发了灵感,使学生的学*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 动手操作法:如在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时让学生进行操作并在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填空,学生把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结合起来边摆边说,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求一个数量是另一数量的几倍,就是把其中的一份看作一份,看另一个数量是这样的几份,就是第一个数量的几倍,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三、说学法

  学法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为了使在整节课的探索活动中,我的设计有独立活动、也有同桌两人活动。再通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建立了倍的概念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学生说说小动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从参观动物运动会引入小动物之间不仅存在相差关系,还存在着倍数关系引入倍的概念

  (二)主动探索,探究新知

  这里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是倍的认识,通过观察蓝花有朵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三份,也就是3个2朵,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之后变化蓝花的朵数。说出黄花的朵数与蓝花之间的倍数关系。学生能够感受到把蓝花的朵数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

  第二层次是教学求一个在认识倍的基础上,要求小鹿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除了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外,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来表求。结合除法的含义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这样的数量关系。之后是趣味游戏拍拍手,先是老师拍2下请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拍一拍,然后老师拍,全班同学漆器按老师的要求拍一拍,并说说你们拍的是老师的几倍 。通过几次的尝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摆小棒练*进一步巩固倍的认识。学生通过摆摆说说填填的形式进一步理解了倍的概念。

  (三)巩固新知,应用拓展

  练*内容的设计,由易到难,分层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第一层基础练*是进一步巩固倍的相关知识,并用倍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层是有关倍的一些变式练*,让学生动动小脑筋把红圆和绿圆成倍数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倍的认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力与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

  在这这节课结尾的动动小脑筋这个环节,许多老师对我提出建议说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太长了,可以缩短一些时间来让学生来完成补充*题。

  最后没有总结,其实我本来的意图在做完书上的练*之后做一个总结,但是那个总结我只问了学生你认为你学的好吗?却忘记接着问学生生你有什么收获,。以至于许多老师都问我你怎么没有总结。最后一个环节处理的不是很好。那希望各位老师给以批评指正。

倍的认识说课稿2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

  倍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景,以激发学生学*兴趣。首先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次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目标如下: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和探索中亲身感受,从而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不同层次的练*,将知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倍”的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谈话、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拍手游戏,帮助学生温*乘法中“几个几”相关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民主导学、自主探究。通过媒体展示情境图,首先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信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引出倍的概念,如胡萝卜有2根,水萝卜有3个2根,我们说水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3倍。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进一步深化对倍的理解。同时通过引导使学生发现“1倍”的关系,即小白兔的只数与小灰兔的只数相同,所以说小白兔的只数是小灰兔只数的1倍。其次,通过新知应用的五道*题进一步强化和拓展了学生对倍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拓展思维涂一涂,由图转化到数,实现了对新知识的升华,渗透了数形思想。

  第三个环节是检测导结:通过对学生学情的检测,及时了解课堂的效率,发现不足及亮点。认真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同时通过激励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及小组协作能力。

倍的认识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了表内乘法4和初步认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理解掌握倍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知识的发展与联系,也是以后继续学*除法相关知识的基础。例4呈现的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采集贝壳类标本的活动情景。图中以简单的统计表的形式出示了同学们采集的贝壳数,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通过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引发出“倍的知识”的.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式过程;

  2、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五、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

  六、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操作体验,建立模型;巩固运用,拓展延伸;概括总结,提炼升华。

倍的认识说课稿4

  一、说内容:

  本节课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82例1、例2及相关练*

  二、说目标:

  1、通过操作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2、能用“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和认真思考的*惯,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说重、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磁石片、小棒、小黑板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

  1、数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说8里面有()个2;

  2、数9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说9里面有()个3。怎么算?

  (让学生熟练掌握两种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分两排摆小棒,3根和6根,再说说3与6有什么关系?师小结引入新课。从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初步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为几倍。(刚才同学们说到的3和6的这些关系,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其实,3和6之间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关系,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究3和6之间一种新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板书:倍的认识))

  2、能过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指导看书,完成例2,培养学生的学*方法。

  4、通过议一议的(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5、小结: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想: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三)课堂活动

  指导看书,引导说8、6、48的倍数关系。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你能举例说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

  (五)作业

  六、教学得失: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意义,通过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去体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中,在复*练*铺垫中的分一分,花费时间较多,导致作业练*没有完成;二是课堂活动的2题,对于“6的8倍是48”与“48是6的8倍”两句话的理解,学生易弄混,说不清。这是我在之前对教材和学生研究的不够。

倍的认识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例2,下面我将从课标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分析、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课标分析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乘除知识以及初步认识了“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是进一步学*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的知识点主要有在建立倍的概念的基础上,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由“倍”的含义,自主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材明确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学生分析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这一课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倍”概念的基础上学*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能通过圈一圈,数一数等活动得出一种事物是另一种事物的几倍;并且学生在二年级学过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本节课重点需要引导学生在练*中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所以用“除法”计算。

  三、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那就是“尊重学生,注重发展”。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通过对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理解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2.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决方法。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教法学法。

  1、实践操作法。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多渠道促进学生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课堂中我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从复*引入开始就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充分激活知识储备,在例题讲解中让学生每个人都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将学生的手、脑、口充分调动起来,把操作与概念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如此,在练*题的设计上同样选择了画一画、摆一摆等内容,让学生先动脑想一想,再亲手画一画,在操作的基础上使知识得以深化,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计算方法。

  2、练*巩固法。在应用知识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练*,能使学生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参与热情,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归纳法。通过最后总结归纳教学内容,揭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转化成“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思想,用除法计算,提高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五、教学程序。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会忘记;看过了,就会记住;做过了,就会理解”,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注重数学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环节:

  (一)复*铺垫,引入新课。

  课伊始,我采用摆小棒激趣的形式,复*已经学过的“倍”的问知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并且尊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起点,根据他们的认知起点随机引导。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课堂中我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从复*引入开始就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充分激活知识储备,在例题讲解中让学生每个人都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将学生的手、脑、口充分调动起来,把操作与概念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三)巩固提高,深化发展。

  练*形式多样,容量较大,梯度明显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巩固了新知,达到发展能力的目的。如拍一拍、画一画、说一说等形式的练*。

  (四)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在全课结束之前,通过回顾所学内容,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学*内容,从而归纳出本节课的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再者还设计了课后延伸拓展题,让学生根据算式用所学知识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应用题,注意了知识的延伸性。

倍的认识说课稿6

  一、说教材

  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㈡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倍的认识”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㈢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和对数学的学*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课的开始从比较梨和苹果的个数开始,让学生看图说话比较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新课内容——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较,圈一圈,发现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接着再逐一减少梨的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苹果与梨的`倍数关系,最后比较3次的变式提出:苹果都是6个,为什么每次分的个数都不一样呢?让学生思考、讨论 ,初步感受到苹果是梨的几倍,要以梨的个数为标准,苹果有几个这样的几份,就是梨的几倍。

  2、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让学生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再画之前,让学生思考:怎么画才能一眼看出圆形是三角形的几倍? 再通过比较上面的两题:○的个数都是△的2倍,为什么第一次画4个,第二次画8个?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得出:△的个数不同,也就是标准不一样,所以它的几倍也不一样。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

  (三)练*提高

  巩固练*,是本节课学生消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加深理解倍的概念的环节。我一共设计了四道练*,*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意图打开学生的思路,更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疑难时再一次明确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设计时注重一题多用,希望能最大的发挥*题的作用。

  第一题练*让学生承接上面的画一画,自己编出一道倍数关系的图,在编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把谁当做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再通过展示作品,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倍的认识。

  第二题练*设计为选择题,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辨析中,进一步明确倍的概念。

  第三题练*为说一说,出示4个数字,让学生选择两个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形象具体的图形到抽象的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飞跃,通过这样的练*能锻炼学生的数感。

  第四题的练*是一道提高练*,将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拓展到三个数,需要学生更有序的进行思考。

倍的认识说课稿7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倍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3~74页内容,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但倍的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之前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让学生以实际操作为基础,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建立起“倍”的概念。通过学*,学生将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操作中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三、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彩色花片

  学具准备:20根小棒、12个圆片

  四、教法和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法,配合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摆花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操作、说理,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总结概况。

  五、教学流程的设计

  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课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五个部分:

  流程一:初步感知“倍”的概念,理解倍是研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个流程分两个层次教学。

  第一层次,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中有几只小狗?(2只) 几只花猫?(4只)如果把每2只看作一份,4只里面有几个2只?

  【设计思路】: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看图说话,寓学于情,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初步渗透倍的概念。

  第二层次,在黑板上贴出2朵蓝花、2朵红花。让学生理解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2朵黄花也有这样的一份,从而引导学生发现6朵黄花里面有这样的3份,并能用圈表示“一份”这一概念。

  讲解说明:蓝花有2朵,把2朵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设计思路】:处理例题时首先从一份下手,让学生先理解“一份”的概念,并在板书过程中有意识的用彩色粉笔圈出份数,直观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直观的指引,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的含义。

  流程二:深化理解“倍”的概念,渗透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的思考方法

  课件出示第7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同桌合作,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完成书上填空。

  指名回报过程,课件配合演示。

  【设计思路】:本环节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中,理解要求第二排小棒的根数是第一排的几倍,就是看第二排小棒里面有几个3根,为后面除法算式的出现做好铺垫。

  流程三:构建“倍”与乘除法含义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算式解决倍的相关问题

  在黑板上贴出2朵蓝花、8朵红花,出示教材上的填空:红花有( )个2朵,红花是蓝花的( )倍。

  让学生先圈一圈、填一填,再启发学生思考:你能列出算式算出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吗?

  【设计思路】:因为有了前面理解的基础,出现要求红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这个问题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直接让学生回顾除法的含义,想到可以用除法解决这样的问题,顺理成章的写出除法算式解决问题。

  流程四:练*巩固,深化拓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两个方面的练*:基本练*和趣味拓展练*。

  1、基本练*:完成教材第74页“想想做做”第1、3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强调:把绿带子看作1份,红带子有这样的5份,所以红带子的长度是绿带子的5倍。

  第3题,让学生先用课前准备好的小圆片摆一摆、分一分。

  同桌互相说一说,把谁的`数量看作一份?第二排物体的数量有这样的几份?

  再让学生独立连一连,完成填空。集体反馈。

  2、趣味练*。

  ①课件出示前面的动物情境图,请学生用“倍”说句话。

  ②教师说学生画:先画3个三角形,再画12个圆形,问:圆形的个数是三角形的几倍?

  ③拍手游戏: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手,拍手次数是教师的3倍;

  同桌做拍手游戏。

  【设计思路】:本节课练*环节,是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掌握倍的知识的重要环节,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练*的设计突出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

  流程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对今天的学*还有什么疑问吗?

  3、自我评价:这节课学得怎样,用什么方法学*,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板书能具体、直观地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排疑解难,掌握新知识。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倍”的知识。

  七、总体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和思考理解倍的概念及形成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强化了教与学的实效性,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学*的乐趣,增强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倍的认识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和对数学的学*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几练*十七第1、4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倍的认识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相关练*。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惯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

  4、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引导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拍手游戏与画一画的练*。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五、教学反思:

  1、数学生活化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我设计了这一节课,不管是导入,还是用多种鼓励形式,如拍手,并把鼓励与新课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变通教材,将生活融入教材,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2、数学活动化

  重视学生学*过程的体验,“倍”是一个很抽象概念,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拍一拍、画一画、猜一猜等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初步感知概念到逐步建立倍的概念,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倍的认识说课稿10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7的乘法口诀》中的例2、例3。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乘法的初步认识2——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和分两行摆点子的情境图。首先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正方形的情景,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建构“思维模式”。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与促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建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2)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通过示范、指导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通过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熟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最适合他们的就是直观形象的学*了。

  四、说教法与学法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发现学*法、游戏激趣法,把这四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尽管本节课“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原本并不是让人生畏的、令人生厌的,而是通过自己努力,体验成功、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美国教育学教授柯普兰提出“儿童对数学概念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观也认为“数学学*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方法为:自主探究法、类比迁移法、合作交流法、直观操作法、分析发现法,在教学中通过层层深入把“一个数几倍的含义”暗含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把“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通过亲身操作体验,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正“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方法”。

  本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倍”,让学生初感受到“倍”,还给学生准备了圆片、小棒、三角形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3、强化概念,巩固认知

  4、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5、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倍)

  首先,说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倍)

  一上课,我首先请同学们看看教室墙上的“小组评比栏”,挑选两个小组的红花数行比较,板书在黑板上,挑选三对:

  第一组:2朵

  第四组:4朵

  第三组:1朵

  第五组:2朵

  第九组:3朵

  第十组:6朵

  我请学生们任选一对用数学语言说说它们得到的红花朵数的关系,学生已经会用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来描述两组红花朵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完后,我说:“你们都说的非常好,你们知道吗,老师只用同一句话,就能描述任何一对中两个组红花朵数的关系,你们想知道嘛?”“比如第四组的红花是第一组的2倍。第五组的红花是第三组的2倍,第十组的红花是第九组的2倍”。在陈老师的介绍中,你有没有发现哪个新的数学名词?(学生初次听到谁是谁的几倍这样的数学语言,而且老师用同样的一句话就能描述每两组红花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感知倍,接下来,我文学生“对倍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倍”,板书“倍的认识”。这个环节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相对比较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然后老师用倍的关系来描述,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比较,渗透“倍”也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大背景。同时由于在先前的学*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的是相差关系,也可以这么说,在学生的头脑中相差关系已经形成了深刻的认知结构。鉴于此,既要沟通两个数之间的相差关系,又要拓展除了两个数之间存在的相差关系以外的关系,因此,教师事先准备了讨论的学*材料,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环节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认识倍)

  我说“今天,有三个小朋友也跟我们一起来研究倍的认识,你们看”,出示例2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是怎样摆小棒的,第一个小朋友摆的1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几根?第二个小朋友摆的了2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几根?第三个小朋友摆的了3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几根?然后老师指出第一个小朋友有1个4根,把一个正方形4根看成1份,第二个小朋友有2个4根就是有2份4根,也可以说成4的2倍,(板书)第二个小朋友和第一个小朋友摆得小棒数量成倍数关系,第二个小朋友的小棒数量是第一个小朋友的2倍,然后让学生说说3个4根就是有()份()根,可以说成()的()倍,第三个小朋友和第一个小朋友的倍数关系,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本环节教学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组织教学,由扶到放,从“份”→“倍”的认识,发展到这里由“几个几”→“几份”→“几倍”的认识,通过摆小棒的直观,引导学生建立“几个几”与“几倍”的联系,概括“倍”的含义,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体现了通过具体形象抽象本质属性并加以概括的过程。接下来我转回到开题的小红花,让学生根据刚刚学的()是()的()倍,来说说为什么这三对中两个组红花朵数都是2倍的关系。再一次强调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强调“1份”的重要性,通过一倍量的变化,再次加深倍的含义

  从更高的需求层次上激励了学生学*的兴趣,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为下面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作好铺垫。

  在讲完“一个数是几倍”的含义后,课本中的例3教学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以此来进入第三环节:强化概念,巩固认知

  第三环节:强化概念,巩固认知(理解倍)

  首先出示例3,让学生们用学具摆一摆,第二行应该摆多少个圆片,并在小组内说说为什么这样摆,怎样计算呢?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也就是说第二行摆4个2,就是4×2=8。如果要求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呢?该怎样摆和计算呢?然后老师摆出第一行有三根小棒,请同学们摆出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数,然后再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摆的、算的。这个过程要反复用学具操作,在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然后请学生们利用学具中的12个小星星设计一个方案,把星星排成两行,然后请同组的同学来用“倍”来说一句话,表示()是()的()倍,让学生在次通过摆一摆来创造“倍”,并讲讲怎样摆才能清楚的看出来,这一过程一定要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在探究完新知后,进入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巩固深化(应用倍)

  1、列式计算:

  (1)4的7倍是多少?

  (2)7的3倍是多少?

  2、78页第一题

  3、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倍,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4、用脑猜一猜老师今年几岁?

  (预设:学生随意的猜测35、28、30、42、33……)

  师: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你最先排除哪些数?

  (预设:学生容易想到排除28、42、33)

  师:是呀,35和30这几个数都有可能。(再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学生揭晓谜底,并且说出理由。

  5、动口说一说

  看,陈老师老师带来的水果真多呀!(出示情境画面)

  (2个桃3个苹果4个梨6个菠萝8个草莓12个西瓜)

  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6、摆一摆,填一填

  第一行:

  第二行:

  (1)你能用“倍”来说一句话吗?为什么?

  (2)第二行再摆()个,第二行的个数才是第一行的2倍。

  (3)第一行去掉()个,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的2倍。

  本练*环节中通过多种渠道(耳听、手动、眼看、口动)、多种形式巩固并加深对"倍"的理解,问题带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的练*更能体现学生的生体性,促使学生从发散思维中寻找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水*进入更高一个层次。总之,练*设计力求融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为一体,把夯实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求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

  通过一系列的练*后,使学生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理解倍的概念,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最后进行第五环节: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我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懂得了什么知识?(学生交流)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4下)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请注意你们拍的下数是老师的3倍。(生齐拍)你们拍了几下?怎样计算?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这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全课总结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巩固新知,又使学生品尝到收获的喜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时空,激发他们用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整节课的新知识不是老师强加于学生的,是学生通过旧知识的牵引,主动获取的,体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倍”是乘法的重要含义之一,要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注重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通过从形象到抽象的层层递进练*,提供了一个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认知,去反思,去巩固,去运用,去发展新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了情景图,形象地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呈现过程更清晰,更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板书的设计从旧知的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多少来描述,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学*,层层递进,简单明了,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形成。我的说课说完了,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倍的认识教案 菁选(扩展2)

——倍的认识说课稿菁选

倍的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倍的认识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倍的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㈡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倍的认识”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㈢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和对数学的学*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课的开始从比较梨和苹果的个数开始,让学生看图说话比较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新课内容——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较,圈一圈,发现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接着再逐一减少梨的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苹果与梨的倍数关系,最后比较3次的变式提出:苹果都是6个,为什么每次分的个数都不一样呢?让学生思考、讨论 ,初步感受到苹果是梨的几倍,要以梨的.个数为标准,苹果有几个这样的几份,就是梨的几倍。

  2、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让学生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再画之前,让学生思考:怎么画才能一眼看出圆形是三角形的几倍? 再通过比较上面的两题:○的个数都是△的2倍,为什么第一次画4个,第二次画8个?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得出:△的个数不同,也就是标准不一样,所以它的几倍也不一样。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

  (三)练*提高

  巩固练*,是本节课学生消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加深理解倍的概念的环节。我一共设计了四道练*,*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意图打开学生的思路,更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疑难时再一次明确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设计时注重一题多用,希望能最大的发挥*题的作用。

  第一题练*让学生承接上面的画一画,自己编出一道倍数关系的图,在编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把谁当做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再通过展示作品,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倍的认识。

  第二题练*设计为选择题,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辨析中,进一步明确倍的概念。

  第三题练*为说一说,出示4个数字,让学生选择两个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形象具体的图形到抽象的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飞跃,通过这样的练*能锻炼学生的数感。

  第四题的练*是一道提高练*,将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拓展到三个数,需要学生更有序的进行思考。

倍的认识说课稿2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7的乘法口诀》中的例2、例3。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乘法的初步认识2——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和分两行摆点子的情境图。首先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正方形的情景,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建构“思维模式”。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与促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建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2)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通过示范、指导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通过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熟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最适合他们的就是直观形象的学*了。

  四、说教法与学法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发现学*法、游戏激趣法,把这四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尽管本节课“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原本并不是让人生畏的、令人生厌的,而是通过自己努力,体验成功、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美国教育学教授柯普兰提出“儿童对数学概念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观也认为“数学学*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方法为:自主探究法、类比迁移法、合作交流法、直观操作法、分析发现法,在教学中通过层层深入把“一个数几倍的含义”暗含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把“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通过亲身操作体验,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正“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方法”。

  本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倍”,让学生初感受到“倍”,还给学生准备了圆片、小棒、三角形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3、强化概念,巩固认知

  4、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5、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倍)

  首先,说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倍)

  一上课,我首先请同学们看看教室墙上的“小组评比栏”,挑选两个小组的红花数行比较,板书在黑板上,挑选三对:

  第一组:2朵

  第四组:4朵

  第三组:1朵

  第五组:2朵

  第九组:3朵

  第十组:6朵

  我请学生们任选一对用数学语言说说它们得到的红花朵数的关系,学生已经会用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来描述两组红花朵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完后,我说:“你们都说的非常好,你们知道吗,老师只用同一句话,就能描述任何一对中两个组红花朵数的关系,你们想知道嘛?”“比如第四组的红花是第一组的2倍。第五组的红花是第三组的2倍,第十组的红花是第九组的2倍”。在陈老师的介绍中,你有没有发现哪个新的数学名词?(学生初次听到谁是谁的几倍这样的数学语言,而且老师用同样的一句话就能描述每两组红花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感知倍,接下来,我文学生“对倍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倍”,板书“倍的认识”。这个环节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相对比较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然后老师用倍的关系来描述,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比较,渗透“倍”也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大背景。同时由于在先前的学*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的是相差关系,也可以这么说,在学生的头脑中相差关系已经形成了深刻的认知结构。鉴于此,既要沟通两个数之间的相差关系,又要拓展除了两个数之间存在的相差关系以外的关系,因此,教师事先准备了讨论的学*材料,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环节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认识倍)

  我说“今天,有三个小朋友也跟我们一起来研究倍的认识,你们看”,出示例2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是怎样摆小棒的,第一个小朋友摆的1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几根?第二个小朋友摆的`了2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几根?第三个小朋友摆的了3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几根?然后老师指出第一个小朋友有1个4根,把一个正方形4根看成1份,第二个小朋友有2个4根就是有2份4根,也可以说成4的2倍,(板书)第二个小朋友和第一个小朋友摆得小棒数量成倍数关系,第二个小朋友的小棒数量是第一个小朋友的2倍,然后让学生说说3个4根就是有()份()根,可以说成()的()倍,第三个小朋友和第一个小朋友的倍数关系,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本环节教学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组织教学,由扶到放,从“份”→“倍”的认识,发展到这里由“几个几”→“几份”→“几倍”的认识,通过摆小棒的直观,引导学生建立“几个几”与“几倍”的联系,概括“倍”的含义,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体现了通过具体形象抽象本质属性并加以概括的过程。接下来我转回到开题的小红花,让学生根据刚刚学的()是()的()倍,来说说为什么这三对中两个组红花朵数都是2倍的关系。再一次强调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强调“1份”的重要性,通过一倍量的变化,再次加深倍的含义

  从更高的需求层次上激励了学生学*的兴趣,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为下面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作好铺垫。

  在讲完“一个数是几倍”的含义后,课本中的例3教学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以此来进入第三环节:强化概念,巩固认知

  第三环节:强化概念,巩固认知(理解倍)

  首先出示例3,让学生们用学具摆一摆,第二行应该摆多少个圆片,并在小组内说说为什么这样摆,怎样计算呢?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也就是说第二行摆4个2,就是4×2=8。如果要求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呢?该怎样摆和计算呢?然后老师摆出第一行有三根小棒,请同学们摆出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数,然后再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摆的、算的。这个过程要反复用学具操作,在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然后请学生们利用学具中的12个小星星设计一个方案,把星星排成两行,然后请同组的同学来用“倍”来说一句话,表示()是()的()倍,让学生在次通过摆一摆来创造“倍”,并讲讲怎样摆才能清楚的看出来,这一过程一定要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在探究完新知后,进入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巩固深化(应用倍)

  1、列式计算:

  (1)4的7倍是多少?

  (2)7的3倍是多少?

  2、78页第一题

  3、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倍,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4、用脑猜一猜老师今年几岁?

  (预设:学生随意的猜测35、28、30、42、33……)

  师: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你最先排除哪些数?

  (预设:学生容易想到排除28、42、33)

  师:是呀,35和30这几个数都有可能。(再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学生揭晓谜底,并且说出理由。

  5、动口说一说

  看,陈老师老师带来的水果真多呀!(出示情境画面)

  (2个桃3个苹果4个梨6个菠萝8个草莓12个西瓜)

  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6、摆一摆,填一填

  第一行:

  第二行:

  (1)你能用“倍”来说一句话吗?为什么?

  (2)第二行再摆()个,第二行的个数才是第一行的2倍。

  (3)第一行去掉()个,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的2倍。

  本练*环节中通过多种渠道(耳听、手动、眼看、口动)、多种形式巩固并加深对"倍"的理解,问题带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的练*更能体现学生的生体性,促使学生从发散思维中寻找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水*进入更高一个层次。总之,练*设计力求融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为一体,把夯实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求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

  通过一系列的练*后,使学生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理解倍的概念,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最后进行第五环节: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我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懂得了什么知识?(学生交流)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4下)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请注意你们拍的下数是老师的3倍。(生齐拍)你们拍了几下?怎样计算?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这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全课总结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巩固新知,又使学生品尝到收获的喜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时空,激发他们用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整节课的新知识不是老师强加于学生的,是学生通过旧知识的牵引,主动获取的,体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倍”是乘法的重要含义之一,要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注重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通过从形象到抽象的层层递进练*,提供了一个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认知,去反思,去巩固,去运用,去发展新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了情景图,形象地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呈现过程更清晰,更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板书的设计从旧知的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多少来描述,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学*,层层递进,简单明了,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形成。我的说课说完了,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倍的认识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例2,下面我将从课标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分析、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课标分析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乘除知识以及初步认识了“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是进一步学*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的知识点主要有在建立倍的概念的基础上,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由“倍”的含义,自主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材明确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学生分析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这一课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倍”概念的基础上学*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能通过圈一圈,数一数等活动得出一种事物是另一种事物的几倍;并且学生在二年级学过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本节课重点需要引导学生在练*中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所以用“除法”计算。

  三、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那就是“尊重学生,注重发展”。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通过对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理解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2.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决方法。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教法学法。

  1、实践操作法。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多渠道促进学生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课堂中我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从复*引入开始就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充分激活知识储备,在例题讲解中让学生每个人都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将学生的手、脑、口充分调动起来,把操作与概念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如此,在练*题的设计上同样选择了画一画、摆一摆等内容,让学生先动脑想一想,再亲手画一画,在操作的基础上使知识得以深化,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计算方法。

  2、练*巩固法。在应用知识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练*,能使学生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参与热情,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归纳法。通过最后总结归纳教学内容,揭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转化成“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思想,用除法计算,提高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五、教学程序。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会忘记;看过了,就会记住;做过了,就会理解”,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注重数学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环节:

  (一)复*铺垫,引入新课。

  课伊始,我采用摆小棒激趣的形式,复*已经学过的“倍”的问知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并且尊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起点,根据他们的认知起点随机引导。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课堂中我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从复*引入开始就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充分激活知识储备,在例题讲解中让学生每个人都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将学生的手、脑、口充分调动起来,把操作与概念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三)巩固提高,深化发展。

  练*形式多样,容量较大,梯度明显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巩固了新知,达到发展能力的目的。如拍一拍、画一画、说一说等形式的练*。

  (四)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在全课结束之前,通过回顾所学内容,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学*内容,从而归纳出本节课的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再者还设计了课后延伸拓展题,让学生根据算式用所学知识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应用题,注意了知识的延伸性。

倍的认识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了表内乘法4和初步认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理解掌握倍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知识的发展与联系,也是以后继续学*除法相关知识的基础。例4呈现的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采集贝壳类标本的活动情景。图中以简单的统计表的形式出示了同学们采集的贝壳数,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通过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引发出“倍的知识”的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式过程;

  2、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五、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

  六、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操作体验,建立模型;巩固运用,拓展延伸;概括总结,提炼升华。

倍的认识说课稿5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倍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3~74页内容,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但倍的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之前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让学生以实际操作为基础,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建立起“倍”的概念。通过学*,学生将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操作中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三、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彩色花片

  学具准备:20根小棒、12个圆片

  四、教法和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法,配合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摆花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操作、说理,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总结概况。

  五、教学流程的设计

  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课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五个部分:

  流程一:初步感知“倍”的概念,理解倍是研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个流程分两个层次教学。

  第一层次,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中有几只小狗?(2只) 几只花猫?(4只)如果把每2只看作一份,4只里面有几个2只?

  【设计思路】: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看图说话,寓学于情,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初步渗透倍的概念。

  第二层次,在黑板上贴出2朵蓝花、2朵红花。让学生理解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2朵黄花也有这样的一份,从而引导学生发现6朵黄花里面有这样的3份,并能用圈表示“一份”这一概念。

  讲解说明:蓝花有2朵,把2朵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设计思路】:处理例题时首先从一份下手,让学生先理解“一份”的概念,并在板书过程中有意识的用彩色粉笔圈出份数,直观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直观的指引,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的含义。

  流程二:深化理解“倍”的概念,渗透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的思考方法

  课件出示第7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同桌合作,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完成书上填空。

  指名回报过程,课件配合演示。

  【设计思路】:本环节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中,理解要求第二排小棒的根数是第一排的几倍,就是看第二排小棒里面有几个3根,为后面除法算式的出现做好铺垫。

  流程三:构建“倍”与乘除法含义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算式解决倍的相关问题

  在黑板上贴出2朵蓝花、8朵红花,出示教材上的填空:红花有( )个2朵,红花是蓝花的( )倍。

  让学生先圈一圈、填一填,再启发学生思考:你能列出算式算出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吗?

  【设计思路】:因为有了前面理解的基础,出现要求红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这个问题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直接让学生回顾除法的含义,想到可以用除法解决这样的问题,顺理成章的写出除法算式解决问题。

  流程四:练*巩固,深化拓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两个方面的练*:基本练*和趣味拓展练*。

  1、基本练*:完成教材第74页“想想做做”第1、3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强调:把绿带子看作1份,红带子有这样的5份,所以红带子的长度是绿带子的5倍。

  第3题,让学生先用课前准备好的小圆片摆一摆、分一分。

  同桌互相说一说,把谁的数量看作一份?第二排物体的数量有这样的几份?

  再让学生独立连一连,完成填空。集体反馈。

  2、趣味练*。

  ①课件出示前面的动物情境图,请学生用“倍”说句话。

  ②教师说学生画:先画3个三角形,再画12个圆形,问:圆形的个数是三角形的几倍?

  ③拍手游戏: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手,拍手次数是教师的3倍;

  同桌做拍手游戏。

  【设计思路】:本节课练*环节,是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掌握倍的知识的重要环节,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练*的设计突出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

  流程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对今天的学*还有什么疑问吗?

  3、自我评价:这节课学得怎样,用什么方法学*,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板书能具体、直观地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排疑解难,掌握新知识。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倍”的知识。

  七、总体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和思考理解倍的概念及形成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强化了教与学的实效性,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学*的乐趣,增强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倍的认识说课稿6

  一、说内容:

  本节课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82例1、例2及相关练*

  二、说目标:

  1、通过操作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2、能用“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和认真思考的*惯,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说重、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磁石片、小棒、小黑板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

  1、数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说8里面有()个2;

  2、数9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说9里面有()个3。怎么算?

  (让学生熟练掌握两种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分两排摆小棒,3根和6根,再说说3与6有什么关系?师小结引入新课。从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初步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为几倍。(刚才同学们说到的3和6的这些关系,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其实,3和6之间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关系,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究3和6之间一种新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板书:倍的认识))

  2、能过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指导看书,完成例2,培养学生的学*方法。

  4、通过议一议的(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5、小结: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想: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三)课堂活动

  指导看书,引导说8、6、48的倍数关系。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你能举例说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

  (五)作业

  六、教学得失: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意义,通过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去体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中,在复*练*铺垫中的'分一分,花费时间较多,导致作业练*没有完成;二是课堂活动的2题,对于“6的8倍是48”与“48是6的8倍”两句话的理解,学生易弄混,说不清。这是我在之前对教材和学生研究的不够。

倍的认识说课稿7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

  倍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景,以激发学生学*兴趣。首先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次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目标如下: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和探索中亲身感受,从而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不同层次的练*,将知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倍”的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谈话、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拍手游戏,帮助学生温*乘法中“几个几”相关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民主导学、自主探究。通过媒体展示情境图,首先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信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引出倍的概念,如胡萝卜有2根,水萝卜有3个2根,我们说水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3倍。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进一步深化对倍的理解。同时通过引导使学生发现“1倍”的关系,即小白兔的只数与小灰兔的只数相同,所以说小白兔的只数是小灰兔只数的1倍。其次,通过新知应用的五道*题进一步强化和拓展了学生对倍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拓展思维涂一涂,由图转化到数,实现了对新知识的升华,渗透了数形思想。

  第三个环节是检测导结:通过对学生学情的检测,及时了解课堂的效率,发现不足及亮点。认真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同时通过激励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及小组协作能力。

倍的认识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今天这节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倍的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 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倍”的学*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会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而教师只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主要运用如下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以森林运动会为开头,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学*过程中儿童的视觉感受能力最强,我为学生提供了黄花、蓝花图片,以引导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积累出发进行积极的、独特的思考,从有趣、新鲜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打开了思路,激发了灵感,使学生的学*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 动手操作法:如在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时让学生进行操作并在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填空,学生把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结合起来边摆边说,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求一个数量是另一数量的几倍,就是把其中的一份看作一份,看另一个数量是这样的几份,就是第一个数量的几倍,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三、说学法

  学法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为了使在整节课的探索活动中,我的设计有独立活动、也有同桌两人活动。再通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建立了倍的概念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学生说说小动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从参观动物运动会引入小动物之间不仅存在相差关系,还存在着倍数关系引入倍的概念

  (二)主动探索,探究新知

  这里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是倍的认识,通过观察蓝花有朵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三份,也就是3个2朵,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之后变化蓝花的朵数。说出黄花的朵数与蓝花之间的倍数关系。学生能够感受到把蓝花的朵数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

  第二层次是教学求一个在认识倍的基础上,要求小鹿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除了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外,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来表求。结合除法的含义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这样的数量关系。之后是趣味游戏拍拍手,先是老师拍2下请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拍一拍,然后老师拍,全班同学漆器按老师的要求拍一拍,并说说你们拍的是老师的几倍 。通过几次的尝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摆小棒练*进一步巩固倍的认识。学生通过摆摆说说填填的形式进一步理解了倍的概念。

  (三)巩固新知,应用拓展

  练*内容的设计,由易到难,分层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第一层基础练*是进一步巩固倍的相关知识,并用倍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层是有关倍的一些变式练*,让学生动动小脑筋把红圆和绿圆成倍数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倍的认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力与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

  在这这节课结尾的动动小脑筋这个环节,许多老师对我提出建议说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太长了,可以缩短一些时间来让学生来完成补充*题。

  最后没有总结,其实我本来的意图在做完书上的练*之后做一个总结,但是那个总结我只问了学生你认为你学的好吗?却忘记接着问学生生你有什么收获,。以至于许多老师都问我你怎么没有总结。最后一个环节处理的不是很好。那希望各位老师给以批评指正。

倍的认识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和对数学的学*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几练*十七第1、4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倍的认识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相关练*。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惯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

  4、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引导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拍手游戏与画一画的练*。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五、教学反思:

  1、数学生活化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我设计了这一节课,不管是导入,还是用多种鼓励形式,如拍手,并把鼓励与新课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变通教材,将生活融入教材,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2、数学活动化

  重视学生学*过程的体验,“倍”是一个很抽象概念,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拍一拍、画一画、猜一猜等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初步感知概念到逐步建立倍的概念,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倍的认识教案 菁选(扩展3)

——倍的认识说课稿 菁选

倍的认识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倍的认识说课稿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倍的认识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了表内乘法4和初步认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理解掌握倍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知识的发展与联系,也是以后继续学*除法相关知识的基础。例4呈现的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采集贝壳类标本的活动情景。图中以简单的统计表的形式出示了同学们采集的贝壳数,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通过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引发出“倍的知识”的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式过程;

  2、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五、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

  六、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操作体验,建立模型;巩固运用,拓展延伸;概括总结,提炼升华。

倍的认识说课稿 2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7的乘法口诀》中的例2、例3。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乘法的初步认识2——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和分两行摆点子的情境图。首先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正方形的情景,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 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建构“思维模式”。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与促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建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2)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通过示范、指导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通过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熟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最适合他们的就是直观形象的学*了。

  四、说教法与学法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发现学*法、游戏激趣法,把这四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尽管本节课“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原本并不是让人生畏的、令人生厌的,而是通过自己努力,体验成功、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美国教育学教授柯普兰提出“儿童对数学概念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观也认为“数学学*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方法为:自主探究法、类比迁移法、合作交流法、直观操作法、分析发现法,在教学中通过层层深入把“一个数几倍的含义”暗含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把“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通过亲身操作体验,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正“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方法”。

  本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倍”,让学生初感受到“倍”,还给学生准备了圆片、小棒、三角形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强化概念,巩固认知

  四、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五、 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倍)

  首先,说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感知倍)

  一上课,我首先请同学们看看教室墙上的“小组评比栏”,挑选两个小组的红花数行比较,板书在黑板上,挑选三对:

  第一组:2朵

  第四组:4朵

  第三组: 1朵

  第五组: 2朵

  第九组: 3朵

  第十组: 6朵

  我请学生们任选一对用数学语言说说它们得到的红花朵数的关系,学生已经会用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来描述两组红花朵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完后,我说:“你们都说的非常好,你们知道吗,老师只用同一句话,就能描述任何一对中两个组红花朵数的关系,你们想知道嘛?”“比如第四组的红花是第一组的2倍。第五组的红花是第三组的2倍,第十组的红花是第九组的2倍”。 在陈老师的介绍中,你有没有发现哪个新的数学名词?(学生初次听到谁是谁的几倍这样的数学语言,而且老师用同样的一句话就能描述每两组红花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感知倍,接下来,我文学生“对倍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倍”,板书“倍的认识”。这个环节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相对比较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然后老师用倍的关系来描述,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比较,渗透“倍”也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大背景。同时由于在先前的学*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的是相差关系,也可以这么说,在学生的头脑中相差关系已经形成了深刻的认知结构。鉴于此,既要沟通两个数之间的相差关系,又要拓展除了两个数之间存在的相差关系以外的关系,因此,教师事先准备了讨论的学*材料,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环节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认识倍)

  我说“今天,有三个小朋友也跟我们一起来研究倍的认识,你们看”,出示例2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是怎样摆小棒的,第一个小朋友摆的1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几根?第二个小朋友摆的了2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几根?第三个小朋友摆的了3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几根?然后老师指出第一个小朋友有1个4根,把一个正方形4根看成1份,第二个小朋友有2个4根就是有2份4根,也可以说成4的2倍,(板书)第二个小朋友和第一个小朋友摆得小棒数量成倍数关系,第二个小朋友的小棒数量是第一个小朋友的2倍,然后让学生说说3个4根就是有( )份( )根,可以说成( )的( )倍,第三个小朋友和第一个小朋友的倍数关系,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本环节教学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组织教学,由扶到放,从 “份”→“倍”的认识,发展到这里由“几个几”→“几份”→“几倍”的认识,通过摆小棒的直观,引导学生建立“几个几”与“几倍”的联系,概括“倍”的含义,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体现了通过具体形象抽象本质属性并加以概括的过程。接下来我转回到开题的小红花,让学生根据刚刚学的( )是( )的( )倍,来说说为什么这三对中两个组红花朵数都是2倍的关系。再一次强调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强调“1份”的重要性,通过一倍量的变化,再次加深倍的含义。然后我趁热打铁,做几道*题:

  (1)6个3可以说3的( )倍

  5的7倍可以说是7个( )

  2的4倍是( )个( )

  (2) ■■■■

  ★★★★★★★★★★★★

  ★的个数是■的()倍。

  (3)

  的个数是 的( )倍。

  (3)教室中小组座位的倍数关系

  从更高的需求层次上激励了学生学*的兴趣,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为下面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作好铺垫。

  在讲完“一个数是几倍”的含义后,课本中的例3教学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以此来进入第三环节:强化概念,巩固认知

  第三环节:强化概念,巩固认知(理解倍)

  首先出示例3,让学生们用学具摆一摆,第二行应该摆多少个圆片,并在小组内说说为什么这样摆,怎样计算呢?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也就是说第二行摆4个2,就是4×2=8。如果要求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呢?该怎样摆和计算呢?然后老师摆出第一行有三根小棒,请同学们摆出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数,然后再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摆的、算的。这个过程要反复用学具操作,在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然后请学生们利用学具中的12个小星星设计一个方案,把星星排成两行,然后请同组的同学来用“倍”来说一句话,表示()是()的( )倍,让学生在次通过摆一摆来创造“倍”,并讲讲怎样摆才能清楚的看出来,这一过程一定要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在探究完新知后,进入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巩固深化(应用倍)

  1、列式计算:

  (1)4的7倍是多少?

  (2)7的3倍是多少?

  2、78页第一题

  3、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倍,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4、用脑猜一猜 老师今年几岁?

  (预设:学生随意的猜测35、28、30、42、33……)

  师: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你最先排除哪些数?

  (预设:学生容易想到排除28、42、33)

  师:是呀,35和30这几个数都有可能。(再出示信息)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学生揭晓谜底,并且说出理由。

  5、动口说一说

  看,陈老师老师带来的水果真多呀!(出示情境画面)

  (2个桃 3个苹果 4个梨 6个菠萝 8个草莓 12个西瓜)

  看着这幅图,你会用今天学*的有关“倍”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6、摆一摆,填一填

  第一行:

  第二行:

  (1)你能用 “倍”来说一句话吗?为什么?

  (2)第二行再摆( )个 ,第二行的个数才是第一行的2倍。

  (3)第一行去掉( )个,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的2倍。

  本练*环节中通过多种渠道(耳听、手动、眼看、口动)、多种形式巩固并加深对"倍"的理解,问题带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的练*更能体现学生的生体性,促使学生从发散思维中寻找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水*进入更高一个层次。总之,练*设计力求融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为一体,把夯实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求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

  通过一系列的练*后,使学生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理解倍的概念,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最后进行第五环节: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延伸巩固

  我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懂得了什么知识?(学生交流)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4下)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请注意你们拍的下数是老师的3倍。(生齐拍)你们拍了几下?怎样计算?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这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全课总结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巩固新知,又使学生品尝到收获的喜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时空,激发他们用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整节课的新知识不是老师强加于学生的,是学生通过旧知识的牵引,主动获取的,体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倍”是乘法的重要含义之一,要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注重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通过从形象到抽象的层层递进练*,提供了一个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认知,去反思,去巩固,去运用,去发展新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了情景图,形象地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呈现过程更清晰,更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板书的设计从旧知的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多少来描述,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学*,层层递进,简单明了,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形成。我的说课说完了,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倍的认识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例2,下面我将从课标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分析、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课标分析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乘除知识以及初步认识了“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是进一步学*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的知识点主要有在建立倍的概念的基础上,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由“倍”的含义,自主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材明确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学生分析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这一课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倍”概念的基础上学*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能通过圈一圈,数一数等活动得出一种事物是另一种事物的几倍;并且学生在二年级学过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本节课重点需要引导学生在练*中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所以用“除法”计算。

  三、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那就是“尊重学生,注重发展”。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通过对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理解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2.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决方法。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教法学法。

  1、实践操作法。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多渠道促进学生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课堂中我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从复*引入开始就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充分激活知识储备,在例题讲解中让学生每个人都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将学生的手、脑、口充分调动起来,把操作与概念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如此,在练*题的设计上同样选择了画一画、摆一摆等内容,让学生先动脑想一想,再亲手画一画,在操作的基础上使知识得以深化,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计算方法。

  2、练*巩固法。在应用知识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练*,能使学生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参与热情,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归纳法。通过最后总结归纳教学内容,揭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转化成“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思想,用除法计算,提高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五、教学程序。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会忘记;看过了,就会记住;做过了,就会理解”,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注重数学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环节:

  (一)复*铺垫,引入新课。

  课伊始,我采用摆小棒激趣的形式,复*已经学过的“倍”的问知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并且尊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起点,根据他们的认知起点随机引导。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课堂中我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从复*引入开始就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充分激活知识储备,在例题讲解中让学生每个人都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将学生的手、脑、口充分调动起来,把操作与概念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三)巩固提高,深化发展。

  练*形式多样,容量较大,梯度明显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巩固了新知,达到发展能力的目的。如拍一拍、画一画、说一说等形式的练*。

  (四)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在全课结束之前,通过回顾所学内容,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学*内容,从而归纳出本节课的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再者还设计了课后延伸拓展题,让学生根据算式用所学知识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应用题,注意了知识的延伸性。

倍的认识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相关练*。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惯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

  4、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引导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拍手游戏与画一画的练*。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五、教学反思:

  1、数学生活化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我设计了这一节课,不管是导入,还是用多种鼓励形式,如拍手,并把鼓励与新课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变通教材,将生活融入教材,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2、数学活动化

  重视学生学*过程的体验,“倍”是一个很抽象概念,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拍一拍、画一画、猜一猜等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初步感知概念到逐步建立倍的概念,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倍的认识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㈡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倍的认识”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㈢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和对数学的学*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课的开始从比较梨和苹果的个数开始,让学生看图说话比较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新课内容——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较,圈一圈,发现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接着再逐一减少梨的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苹果与梨的倍数关系,最后比较3次的变式提出:苹果都是6个,为什么每次分的个数都不一样呢?让学生思考、讨论 ,初步感受到苹果是梨的.几倍,要以梨的个数为标准,苹果有几个这样的几份,就是梨的几倍。

  2、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让学生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再画之前,让学生思考:怎么画才能一眼看出圆形是三角形的几倍? 再通过比较上面的两题:○的个数都是△的2倍,为什么第一次画4个,第二次画8个?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得出:△的个数不同,也就是标准不一样,所以它的几倍也不一样。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

  (三)练*提高

  巩固练*,是本节课学生消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加深理解倍的概念的环节。我一共设计了四道练*,*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意图打开学生的思路,更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疑难时再一次明确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设计时注重一题多用,希望能最大的发挥*题的作用。

  第一题练*让学生承接上面的画一画,自己编出一道倍数关系的图,在编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把谁当做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再通过展示作品,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倍的认识。

  第二题练*设计为选择题,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辨析中,进一步明确倍的概念。

  第三题练*为说一说,出示4个数字,让学生选择两个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形象具体的图形到抽象的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飞跃,通过这样的练*能锻炼学生的数感。

  第四题的练*是一道提高练*,将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拓展到三个数,需要学生更有序的进行思考。

倍的认识说课稿 6

  一、说内容:

  本节课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82例1、例2及相关练*

  二、说目标:

  1、通过操作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2、能用“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和认真思考的*惯,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说重、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磁石片、小棒、小黑板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

  1、数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说8里面有()个2;

  2、数9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说9里面有()个3。怎么算?

  (让学生熟练掌握两种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分两排摆小棒,3根和6根,再说说3与6有什么关系?师小结引入新课。从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初步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为几倍。(刚才同学们说到的3和6的这些关系,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其实,3和6之间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关系,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究3和6之间一种新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板书:倍的认识))

  2、能过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指导看书,完成例2,培养学生的学*方法。

  4、通过议一议的(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5、小结: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想: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三)课堂活动

  指导看书,引导说8、6、48的倍数关系。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你能举例说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

  (五)作业

  六、教学得失: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意义,通过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去体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中,在复*练*铺垫中的分一分,花费时间较多,导致作业练*没有完成;二是课堂活动的2题,对于“6的8倍是48”与“48是6的8倍”两句话的理解,学生易弄混,说不清。这是我在之前对教材和学生研究的不够。

倍的认识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今天这节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倍的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 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倍”的学*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会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而教师只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主要运用如下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以森林运动会为开头,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学*过程中儿童的视觉感受能力最强,我为学生提供了黄花、蓝花图片,以引导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积累出发进行积极的、独特的思考,从有趣、新鲜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打开了思路,激发了灵感,使学生的学*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 动手操作法:如在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时让学生进行操作并在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填空,学生把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结合起来边摆边说,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求一个数量是另一数量的几倍,就是把其中的一份看作一份,看另一个数量是这样的几份,就是第一个数量的几倍,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三、说学法

  学法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为了使在整节课的探索活动中,我的设计有独立活动、也有同桌两人活动。再通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建立了倍的概念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学生说说小动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从参观动物运动会引入小动物之间不仅存在相差关系,还存在着倍数关系引入倍的概念

  (二)主动探索,探究新知

  这里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是倍的认识,通过观察蓝花有朵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三份,也就是3个2朵,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之后变化蓝花的朵数。说出黄花的朵数与蓝花之间的倍数关系。学生能够感受到把蓝花的朵数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

  第二层次是教学求一个在认识倍的基础上,要求小鹿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除了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外,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来表求。结合除法的含义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这样的数量关系。之后是趣味游戏拍拍手,先是老师拍2下请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拍一拍,然后老师拍,全班同学漆器按老师的要求拍一拍,并说说你们拍的是老师的几倍 。通过几次的尝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摆小棒练*进一步巩固倍的认识。学生通过摆摆说说填填的形式进一步理解了倍的概念。

  (三)巩固新知,应用拓展

  练*内容的设计,由易到难,分层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第一层基础练*是进一步巩固倍的相关知识,并用倍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层是有关倍的一些变式练*,让学生动动小脑筋把红圆和绿圆成倍数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倍的认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力与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

  在这这节课结尾的动动小脑筋这个环节,许多老师对我提出建议说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太长了,可以缩短一些时间来让学生来完成补充*题。

  最后没有总结,其实我本来的意图在做完书上的练*之后做一个总结,但是那个总结我只问了学生你认为你学的好吗?却忘记接着问学生生你有什么收获,。以至于许多老师都问我你怎么没有总结。最后一个环节处理的不是很好。那希望各位老师给以批评指正。

倍的认识说课稿 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

  倍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景,以激发学生学*兴趣。首先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次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目标如下: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和探索中亲身感受,从而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不同层次的练*,将知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倍”的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谈话、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拍手游戏,帮助学生温*乘法中“几个几”相关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民主导学、自主探究。通过媒体展示情境图,首先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信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引出倍的概念,如胡萝卜有2根,水萝卜有3个2根,我们说水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3倍。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进一步深化对倍的理解。同时通过引导使学生发现“1倍”的关系,即小白兔的只数与小灰兔的只数相同,所以说小白兔的只数是小灰兔只数的1倍。其次,通过新知应用的五道*题进一步强化和拓展了学生对倍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拓展思维涂一涂,由图转化到数,实现了对新知识的升华,渗透了数形思想。

  第三个环节是检测导结:通过对学生学情的检测,及时了解课堂的效率,发现不足及亮点。认真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同时通过激励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及小组协作能力。

倍的认识说课稿 9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倍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3~74页内容,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但倍的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之前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让学生以实际操作为基础,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建立起“倍”的概念。通过学*,学生将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操作中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三、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彩色花片

  学具准备:20根小棒、12个圆片

  四、教法和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法,配合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摆花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操作、说理,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总结概况。

  五、教学流程的设计

  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课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五个部分:

  流程一:初步感知“倍”的概念,理解倍是研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个流程分两个层次教学。

  第一层次,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中有几只小狗?(2只) 几只花猫?(4只)如果把每2只看作一份,4只里面有几个2只?

  【设计思路】: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看图说话,寓学于情,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初步渗透倍的概念。

  第二层次,在黑板上贴出2朵蓝花、2朵红花。让学生理解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2朵黄花也有这样的一份,从而引导学生发现6朵黄花里面有这样的3份,并能用圈表示“一份”这一概念。

  讲解说明:蓝花有2朵,把2朵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设计思路】:处理例题时首先从一份下手,让学生先理解“一份”的概念,并在板书过程中有意识的用彩色粉笔圈出份数,直观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直观的指引,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的含义。

  流程二:深化理解“倍”的概念,渗透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的思考方法

  课件出示第7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同桌合作,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完成书上填空。

  指名回报过程,课件配合演示。

  【设计思路】:本环节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中,理解要求第二排小棒的根数是第一排的`几倍,就是看第二排小棒里面有几个3根,为后面除法算式的出现做好铺垫。

  流程三:构建“倍”与乘除法含义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算式解决倍的相关问题

  在黑板上贴出2朵蓝花、8朵红花,出示教材上的填空:红花有( )个2朵,红花是蓝花的( )倍。

  让学生先圈一圈、填一填,再启发学生思考:你能列出算式算出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吗?

  【设计思路】:因为有了前面理解的基础,出现要求红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这个问题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直接让学生回顾除法的含义,想到可以用除法解决这样的问题,顺理成章的写出除法算式解决问题。

  流程四:练*巩固,深化拓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两个方面的练*:基本练*和趣味拓展练*。

  1、基本练*:完成教材第74页“想想做做”第1、3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强调:把绿带子看作1份,红带子有这样的5份,所以红带子的长度是绿带子的5倍。

  第3题,让学生先用课前准备好的小圆片摆一摆、分一分。

  同桌互相说一说,把谁的数量看作一份?第二排物体的数量有这样的几份?

  再让学生独立连一连,完成填空。集体反馈。

  2、趣味练*。

  ①课件出示前面的动物情境图,请学生用“倍”说句话。

  ②教师说学生画:先画3个三角形,再画12个圆形,问:圆形的个数是三角形的几倍?

  ③拍手游戏: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手,拍手次数是教师的3倍;

  同桌做拍手游戏。

  【设计思路】:本节课练*环节,是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掌握倍的知识的重要环节,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练*的设计突出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

  流程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对今天的学*还有什么疑问吗?

  3、自我评价:这节课学得怎样,用什么方法学*,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板书能具体、直观地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排疑解难,掌握新知识。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倍”的知识。

  七、总体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和思考理解倍的概念及形成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强化了教与学的实效性,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学*的乐趣,增强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倍的认识说课稿 10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和对数学的学*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几练*十七第1、4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倍的认识教案 菁选(扩展4)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9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二、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旧知回顾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但是老师没有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学*什么知识。请看大屏幕,读一读。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数学王国,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倍”。在学*新知识之前,同学们先来解决几个小问题。(出示课件)

  1、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2个4。

  3、先观察再说一说。

  ⑴这是几个几?(5个3)

  ⑵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⑶要求5个3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

  3、拍手游戏。

  ⑴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想一想,你该拍几下。

  ⑵老师拍几下,学生拍2个老师拍的那么多。但是要让大家听出你拍的是2个几,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白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白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还可以说成“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2)师再拿出2个白萝卜,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板书: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4倍。

  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4个2。)集体数一数。

  (3)完成书中第50页例1:观察思考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关系,圈一圈、填一填。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10个2呢?(2的10倍。)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没错,当我们把2个胡萝卜看成一份时,白萝卜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倍。

  出示3个红萝卜,再讨论白萝卜是红萝卜的几倍。

  (4)师追问:你又发现了什么?(3个3)每个3分别表示什么?

  (5)探究:这两个问题都是把谁看成一份的量?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时,都要把“是”后面的量看成一份,不信,你看。(出示课件:粉花、黄花)教师及时追问:谁是一份的量?

  (6)即时练*:圈一圈,判一判(课件出示)

  (7)巩固加深(课件出示:圆片)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实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上述片段中,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语言表征,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再让学生自主发现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对新知的巩固与运用,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即时练*既是对新知学*进行简单反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1份”的标准不管是在哪一行,都不会影响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关系,要明析谁是“1份”的标准量是关键。

  4、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

  (1)想一想,摆一摆。课件出示

  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是什么意思?

  学生动手摆一摆。

  (2)同桌商量一起摆,只要摆出蓝圆片和红圆片的倍数关系即可。

  【设计意图】“1份”标准不变,倍数发生变化,比较量也在发生变化,强化标准量的唯一性。逐步解开“倍数关系”的种种类型。在这个片段中,有效的数学学*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

  5、游戏:拍一拍,深化“倍”的理解。

  (1)教师拍2下,请学生拍出2的3倍。要让大家清晰的听出3倍的关系,注意停顿。

  (2)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出3的4倍。

  【设计意图】游戏向来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拍一拍让学生对倍的理解实现了从形到声的过渡,赋予学生对“倍”知识多方面立体的感知,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三)巩固练*,运用新知

  1、想一想,说一说

  相同的.图形没有放在一起,你还能看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吗?你是怎么想的?(找到其中的规律,渗透比例思想,并用苹果的总数与梨的总数进行比较进行检验。)

  ( )是( )的几倍。

  2、填一填

  图没了,你还会填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是3的( )倍。(因为6里面有2个3。)

  18是6的( )倍。

  ( )是5的2倍。

  【设计意图】练*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的提升。第1题物体穿插摆置,但又有规律,渗透了比例思想,可以从一组物体数量中,也可以从整体数量中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并可以互相检验;第2题脱离了形象物体的参照,抽象成数字,从感性提升到理性.

  (四)回顾反思,梳理全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能举例说说吗?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十一第1题

  教材分析:“倍的认识”一节是在了乘法口诀的基础后出现的。例1是以六只小兔身边的萝卜引出谁是谁的几倍的关系,根据3个2根,5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惯。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和对数学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一般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方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具准备:胡萝卜贴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识,激趣导入

  苹果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水果,我们都见过也都了解它,今天,我要考你一些关于苹果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吗,3个2也可以说做2的3倍,今天我们就来学*“倍”。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

  苹果是我们所喜欢的食物,小兔子喜欢什么?(白菜,萝卜),回答的真好,这一天小兔子就去寻找他所喜欢的萝卜了,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看看。(先出示课件问题,后播放Flash)

  看完故事后请回答:

  1、他们都找到了什么萝卜?这几种萝卜各有多少个?(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小兔子想很快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家很快知道吗?(学生独立思考,给出思考时间)。

  算一算。(有没有更快的办法?提示现在这么乱,我怎么知道有什么关系)摆一摆,请学生说,教师演示。

  ……比……多、少多少?(提示:我们今天学*的是倍,那么用倍可以描述红萝卜与胡萝卜的数量关系吗?),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

  你知道他为什么说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吗?他说的对吗?

  我们把手中不同颜色的小棒看做不同的胡萝卜,来摆摆试一试

  (二)探究新知

  1、摆萝卜(学生叙述,教师黑板摆放)。

  师:像这样把6根红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把胡萝卜两两圈起来),就是几个2根?(3个)

  引导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所以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板书)

  (先由老师引导认识“倍”的概念,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体验,将“倍”与“几个几”直观的联系起来。)

  2、叙述(倍)(个人,小组,全班)

  有2根,有3个2根(共有6根),我们说

  的根数是的3倍,也可以说6是2的3倍。

  3、思考:那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学生自己思考)讲述思考过程

  师:大家再一起看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

  白萝卜是几个2根呢?怎样摆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摆小棒,数一数。指名学生上黑板用白萝卜贴纸演示,摆一摆。

  师: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

  指名学生回答,将白胡萝卜两两圈起来。(板书)

  有(2)根,有5个2根(共有【10】根),我们就可以说根数是的(5)倍,也可以说(10)是(2)的(5)倍。

  3、巩固“倍”的概念。

  ①胡萝卜数好了,小兔子就开吃了,它先吃掉了一个红萝卜(拿走一个),那大家再想想,白萝卜变成了红萝卜的几倍了?

  同桌讨论怎样摆。指名学生上台摆胡萝卜,在后面写上有几个几,然后回答,集体订正。

  ②贪吃的小兔子又吃掉了两个白萝卜(拿走两个),那现在白萝卜是大胡萝卜的几倍呢?

  同桌讨论怎样摆。指名学生上台摆胡萝卜,在后面写上有几个几,然后回答,集体订正。

  引导小结:“倍”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三、知识应用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拍了多少下手,你们就拍多少下,从第一组开始,看哪个组拍的又对又齐。(教师拍两下,每组学生拍两下。)

  通过体验一个两下与四个两下的关系,引出倍的概念。

  师:像今天这样,我们就说你们拍的数是老师的四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有关“倍”的知识。(板书课题)

  (拍手接力连接了新旧知识,且操作简便,耗时少,可以为后续学*留出更多时间。)

  二、引导探究,认识新知

  师:老师今天就给小白兔准备了好多不同的胡萝卜。大家一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贴上大胡萝卜贴片,两两贴在一起。)

  那带叶子红萝卜有多少根呢?(贴上红萝卜贴片,两两一起贴在黑板上。)

  师:像这样把6根红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把胡萝卜两两圈起来),就是几个2根?(3个)

  引导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所以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板书)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现代小学数学》第三册).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倍”的概念,建立有关“倍”的表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倍”.

  教学难点:

  认识“倍”.

  教具:

  电脑及教学软件、图片、投影片.

  学具:

  判断牌、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一)8里面有( )个4

  12里面有( )个3

  18里面有( )个6

  (二)第一排有( )个▲ ▲▲▲

  第二排有( )个3 ■■■ ■■■ ■■■

  二、新授部分:

  (一)师:今天我们学*新知识:“倍”的认识(板书)

  出示:两只黄蝴蝶

  师:把两只黄蝴蝶看成一份.

  再贴六只粉蝴蝶.

  问:粉蝴蝶有几个2只?

  师:粉蝴蝶有3个2只.我们说,粉蝴蝶的只数是黄蝴蝶的3倍.(板书)

  两只黄蝴蝶看成一份(倍)

  粉蝴蝶有3个2只

  粉蝴蝶的只数是黄蝴蝶的3倍

  让生看一遍,再请两个学生读.

  师:要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首先要确定谁做一倍,把另一个数量和它比较.有几个1倍,就是它的几倍.

  (二)出示3个桃子,12个梨

  师:如果把3个桃子看成1倍(出示),梨有几个3?

  出示:梨有( )个3

  ( )的个数是( )的( )倍.(讨论)

  (三)出示:

  ●●●●

  ★★★★ ★★★★

  问:谁能用3句话说出五角星和圆片的倍数关系?

  先讨论,再回答.

  生口述,师出示:

  把4个圆片看作1倍

  五角星的个数有2个4

  五角星的个数是圆片的2倍

  师:再加上4个五角星.(贴图)

  问:这时五角星的个数是圆片的几倍?为什么?

  师:再取下两组五角星,问:这时五角星的个数是圆片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上面几个题,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比较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时,首先看把谁作为一倍,再把另一个数量和它比较,看有几个一倍,就是它的几倍.

  问:谁还有不明白的?

  师:下面,我们做几个练*,看谁掌握得最好.

  练*:1.第一排摆2根小棒作为一份

  第二盘摆3个2根

  问:看你摆的小棒,谁能说说第二排是第一排的几倍?为什么?

  2.第一排摆3根小棒

  第二排摆的是第一排的4倍

  问:怎样摆?为什么?

  3.拿12根小棒

  师:把12根小捧摆或二排,要使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的3倍,应怎样摆?(先讨论,再摆)

  三、巩固练*

  (一)电脑演示3道填空题(略)

  (二)判断

  1.有3只黑兔.白兔有5个3只,我们说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 )

  表示:▲的个数是●的4倍.( )

  3.说出下图中有哪几种倍数关系?(书上)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4个2、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的根数是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5个2。)集体数一数。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10个2呢?(2的10倍。)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如果有几个3呢?(就是3的几倍。)有几个4呢?(4的几倍。)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

  板书:几个几几的几倍

  (3)讨论: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谁是胡萝卜的几倍。是把胡萝卜看成一份的标准。我们称之为“标准量”,及时板书。

  (4)即时练*:圈一圈,填一填(课件出示)

  从图中看出,()的只数是()只数的()倍,()是一份的量(标准量)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实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上述片段中,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语言表征,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再让学生自主发现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对新知的巩固与运用,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即时练*既是对新知学*进行简单反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1份”的标准不管是在哪一行,都不会影响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关系,要明析谁是“1份”的标准量是关键。

  4.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课件出示)

  (1)教师在黑板第一行摆5根小棒,出示小精灵的要求,请学生在第二行中摆出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4倍。(指名上黑板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操作。)

  (2)评价。用笔圈一圈是不是4个5,说一说这是以什么为标准量。

  (3)变式练*。

  提问:如果要使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3倍,应该摆几个几?5倍呢?……

  (4)检验。示范演示,用笔圈出3个5,或5个5,让学生指出以什么为标准量。(体会标准量的唯一性:“第一行的5根小棒”)

  【设计意图】“1份”标准不变,倍数发生变化,比较量也在发生变化,强化标准量的唯一性。逐步解开“倍数关系”的种种类型。在这个片段中,有效的数学学*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

  5.游戏:拍一拍,深化“倍”的理解。

  (1)教师拍2下,请学生拍出2的3倍。想想怎样体现2的3倍,让别人能听出3个2来?(每拍1个2,中间停顿一下。)

  (2)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出3的4倍。

  【设计意图】游戏向来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拍一拍让学生对倍的理解实现了从形到声的过渡,赋予学生对“倍”知识多方面立体的感知,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三)巩固练*,运用新知

  1.圈一圈说一说。课件出示

  师:还可以怎么说?(是的2倍)

  思考:是的2倍,是的2倍,都是2倍,为什么和的数量不一样呢?(标准量不一样。)

  【设计意图】以图片呈现,让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以表象建立概念。从起初的“1份数不变,几份数变化”到“1份数变化,几份数不变”两个层次的推进,让学生体会“标准量”在变与不变比较中,强化概念的形成过程。

  2.想一想,说一说

  相同的图形没有放在一起,你还能看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吗?你是怎么想的?(找到其中的规律,渗透比例思想,并用苹果的总数与梨的总数进行比较进行检验。)

  ()是()的几倍。

  3.填一填

  图没了,你还会填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是3的()倍。(因为6里面有2个3。)

  18是6的()倍。

  ()是5的2倍。

  4.画一画

  要求:画和,画出你想研究的倍数关系。

  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①()是()的1倍。

  ②()是()的2倍。

  ③()是()的()倍。

  5.反馈交流。*台展示学生作品

  ①理解:两个量之间1倍的关系。

  ②分析:相同的2倍,的个数和有什么不同?

  ③感悟:一个量是另一量几倍的关系时,辨析“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关系。

  【设计意图】练*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的提升。第1题通过排列整齐的分类图形,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体会标准量不一样,即使倍数相同,结果也是不同的;第2题物体穿插摆置,但又有规律,渗透了比例思想,可以从一组物体数量中,也可以从整体数量中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并可以互相检验;第3题脱离了形象物体的参照,抽象成数字,从感性提升到理性;第4题答案不唯一,让学生思维进行拓展,通过练*,沟通“倍”的概念与乘法意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倍概念的知识链。

  6.有关“倍”的小故事:“成倍增长”

  师:“倍”不仅可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的威力也是无比的。不信,老师就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故事的名字叫《智者的工钱》。

  课件出示图片:

  天数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

  第10天

  …

  第20天

  第21天

  …

  第28天

  第29天

  第30天

  第31天

  钱数

  1分

  2

  分

  4分

  8分

  …

  约5元

  …

  约6523元

  约13046元

  …

  约130万元

  约260万元

  约520万元

  约1040万

  元

  引导学生具体看一看第1天、第2天、第10天、第20天、第28天的钱数变化,感受钱增长速度之快。

  ①列数据,摆事实:如果这个月是二十八天,就是一百三十万元;如果这个月是三十一天,就是一千零四十万元。(最后三天多出了900多万元。)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②明道理,深思考:我们感兴趣的不是这个*乎无聊的故事,而是最后三天居然能够产出如此多的钱。也就是说,当一个事物到了成倍增长的时候,越是到最后,其威力是令人瞠目结舌。

  ③好*惯,倍成长:当我们已经养成一种好的*惯,(比如: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等等)而这种好的*惯又能带给我们好处时,他所带给我们的益处是源源不断的!

  【设计意图】将倍的知识渗透于故事中,将故事的道理渗透于生活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氛围中感受倍的威力,明白良好的学**惯对人一生的作用:好的*惯可以成就一个人。将枯燥的德育教育赋予新的生命力,在若有所思中结束一堂课的学*,让学生回味无穷。

  (四)回顾反思,梳理全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能举例说说吗?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惯,精神百倍、倍加努力、成绩倍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倍”的含义。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份"、"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1、建立“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铺垫准备

  出示算式: 2 × 3

  师问:2 × 3表示什么?你能用简单的符号比如圆圈图、三角图等表示出来吗?请你在答题纸上画出来,看谁表示得最清楚,画得又快又对!

  1.学生画教师巡视

  2. 投影展示和订正(要画出3个2和2个3的意思)

  二、创设情境导入:

  出示花坛图片:

  同学们,小动物们今天要召开森林运动会了,小红、小丽和小明打算去那看一看,你们想去看看吗?那我们就一起跟随小红、小丽和小明去森林运动会玩一玩吧!刚一进运动会的会场,小红、小丽和小明就被会场门口漂亮的花坛吸引住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蓝花:2朵

  黄花:6朵

  红花:8朵

  师说:那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蓝花和黄花好吗?

  提问:仔细观察蓝花和黄花,请你比较一下这两种花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发言。

  预设一:

  1.黄花比蓝花多4朵

  2.蓝花比黄花少4朵

  3.蓝花和黄花相差4朵

  4.蓝花再添4朵就和黄花同样多

  5.两种花一共有8朵

  6.黄花是蓝花的3倍

  预设二:

  学生没有说到:“黄花是蓝花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我还知道黄花是蓝花的3倍”进行引导)

  师: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我们已经学过可以求这两个数量相差多少,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用减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将要学*比较两个数量的另一种方法,要学*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三、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认识“倍”

  (1)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倍”的概念

  师:蓝花有2朵,我们把这2朵蓝花看成一份,问:黄花的朵数有这样的几份?请动手用表示花的颜色的小棍摆一摆,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黄花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

  师:把这2朵蓝花看成一份,黄花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师板书,学生学说。

  师: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出示:蓝花和红花图

  师:请你象刚才摆蓝花和黄花那样,用小棍摆出蓝花和红花来,摆完后同桌俩人讨论一下: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为什么?

  谁能告诉我,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为什么?

  指名回答,大家齐说

  师:在蓝花的后面添上2朵。谁能告诉我,现在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为什么?

  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因为红花的朵数是2个4朵

  师:同学们,在刚才摆一摆的过程中,你对倍认识了吗?谁能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倍的?

  引导学生说出,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归纳小结

  课堂练*:

  师:看大家这么聪明,我想邀请你们玩闯关游戏,敢试一试吗?

  第一关:我会圈,我会填

  小鸡: ○○○

  小鸭 : ●●● ●●●

  小鸡3只是一份,小鸭有( )个3只,

  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 )倍。

  独立做在答题纸上后订正

  第二关:我会摆,我会填 76页第二题

  学生先摆出题意,在独立做,最后订正

  第三关:我会说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运动会的现场吧!请你认真观察一下来参加运动会的小动物都有谁?并说出有多少?指名回答

  师:谁能根据小动物的数量用这样的话来说一说小动物之间的倍数关系?

  ()的只数是( )的( )倍。

  说完后追问:为什么说谁是谁的几倍?

  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作业安排:

  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概括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的兴趣。养成善于动脑、合作交流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们去过美丽的海边吗?

  生:去过。

  师:你在海边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学生交流自己在海边所做的有趣的事情。

  师:你们在海边做的事情真的很有趣。

  二、导入新课:

  师:几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也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瞧,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他们在捡贝壳。

  师:他们分别有什么收获呢?(课件出示三位小朋友的收获)

  生1:王丁捡了3只扇贝,6只海螺。

  生2:李飞捡了2只扇贝,8只海螺。

  生3:刘林捡了15只海星,5只螃蟹。

  师:我们先来看王丁的收获。他捡了几只扇贝,几只海螺?

  生:王丁捡了3只扇贝,6只海螺。

  师:扇贝和海螺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海螺比扇贝多3只。

  生2:扇贝比海螺少3只。

  生3: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到一个倍字。(板书倍)

  师总结:是的,同学们,在数量之间除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多和少的关系外,还有着倍的关系,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对吗?学*了这节课的知识,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三、探究新知:

  1、认识倍

  师: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几倍?(课件出示问题)

  这里的倍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研究。

  师:海螺与谁比?

  生:扇贝。

  师:扇贝有3只,海螺有几个这样的3只呢?

  生:2个。

  师:怎样能让大家很容易地一眼就能看出海螺有2个3只?

  你可以在1号答题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

  生:我是3只3只的圈。

  师:同意他的圈法吗?

  生:同意。(课件演示3只3只地圈)

  师:的确,这样就能让人一眼看出海螺有2个3只。

  揭示倍:像这样,6只里面有2个3只,我们就说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板书:6只里面有2个3只,我们就说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为什么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

  指名两三个学生说,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最后再找两个学生看着图说。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两倍,说对了吗?

  生:对了。

  师:老师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第一个用倍的同学。

  2、理解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海螺里面有几个3只,海螺的只数就是扇贝的几倍。

  师:海螺有2个3只,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如果海螺有3个3只,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几倍?(课件出示3个3只)

  生: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3倍。

  师:为什么?

  生:9里面有3个3只,海螺的只数就是扇贝的3倍。

  师:如果海螺有4个3只,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几倍?(课件出示4个3只)

  生: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4倍。

  师:如果海螺有5个3只呢?

  生:5倍。

  师:如果海螺有100个3只呢?

  生:100倍。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海螺里面有几个3只,海螺的只数就是扇贝的几倍。

  师:刚才变化海螺的只数我们找到了新的倍数关系,变化扇贝的只数,能找到其他的倍数关系吗?我们继续研究。

  (2)海螺里面有几个扇贝的只数,海螺的只数就是扇贝的几倍。

  师:谁来说李飞的收获?(课件出示李飞的收获)

  生:李飞捡了2只扇贝,8只海螺。

  师:李飞捡的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几倍呢?(课件出示问题)

  请同学们在1号答题纸的第二题上圈一圈,填一填。(课件出示:8只里面有()个2只,海螺的只数就是扇贝的()倍。)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完成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怎么想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是怎么圈,怎么填的?(指名一位同学到展台前汇报交流)

  生:我是2只2只的圈的,8只里面有4个2只,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4倍。

  师:为什么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4倍?

  生:8只里面有4个2只,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4倍。

  师:会学*的同学应该会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学会知识。我们在找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几倍的时候,这一组是2只2只的圈,为什么这一组要3只3只的圈?(课件出示一组2只圈的,一组3只圈的)

  生:因为第一组扇贝有2只,第二组扇贝有3只。

  师:我们都是拿海螺和扇贝比,当扇贝有2只时,只要看看海螺里面有几个这样的2只就行,所以2只2只地圈。当扇贝有3只时,只要看看海螺里面有几个这样的3只就行,所以3只3只地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4个2、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的根数是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5个2。)集体数一数。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10个2呢?(2的10倍。)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如果有几个3呢?(就是3的几倍。)有几个4呢?(4的几倍。)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

  板书:几个几几的几倍

  (3)讨论: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谁是胡萝卜的几倍。是把胡萝卜看成一份的标准。我们称之为“标准量”,及时板书。

  (4)即时练*:圈一圈,填一填(课件出示)

  从图中看出,()的只数是()只数的()倍,()是一份的量(标准量)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实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上述片段中,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语言表征,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再让学生自主发现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对新知的巩固与运用,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即时练*既是对新知学*进行简单反馈,同时让学生感受到“1份”的标准不管是在哪一行,都不会影响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关系,要明析谁是“1份”的标准量是关键。

  4.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课件出示)

  (1)教师在黑板第一行摆5根小棒,出示小精灵的要求,请学生在第二行中摆出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4倍。(指名上黑板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操作。)

  (2)评价。用笔圈一圈是不是4个5,说一说这是以什么为标准量。

  (3)变式练*。

  提问:如果要使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3倍,应该摆几个几?5倍呢?……

  (4)检验。示范演示,用笔圈出3个5,或5个5,让学生指出以什么为标准量。(体会标准量的唯一性:“第一行的5根小棒”)

  【设计意图】“1份”标准不变,倍数发生变化,比较量也在发生变化,强化标准量的唯一性。逐步解开“倍数关系”的种种类型。在这个片段中,有效的数学学*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

  5.游戏:拍一拍,深化“倍”的理解。

  (1)教师拍2下,请学生拍出2的3倍。想想怎样体现2的3倍,让别人能听出3个2来?(每拍1个2,中间停顿一下。)

  (2)教师拍3下,请学生拍出3的4倍。

  【设计意图】游戏向来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通过拍一拍让学生对倍的理解实现了从形到声的过渡,赋予学生对“倍”知识多方面立体的感知,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三)巩固练*,运用新知

  1.圈一圈说一说。课件出示

  师:还可以怎么说?(是的2倍)

  思考:是的2倍,是的2倍,都是2倍,为什么和的数量不一样呢?(标准量不一样。)

  【设计意图】以图片呈现,让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以表象建立概念。从起初的“1份数不变,几份数变化”到“1份数变化,几份数不变”两个层次的推进,让学生体会“标准量”在变与不变比较中,强化概念的形成过程。

  2.想一想,说一说

  相同的图形没有放在一起,你还能看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吗?你是怎么想的?(找到其中的规律,渗透比例思想,并用苹果的总数与梨的总数进行比较进行检验。)

  ()是()的几倍。

  3.填一填

  图没了,你还会填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是3的()倍。(因为6里面有2个3。)

  18是6的()倍。

  ()是5的2倍。

  4.画一画

  要求:画和,画出你想研究的倍数关系。

  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①()是()的1倍。

  ②()是()的2倍。

  ③()是()的()倍。

  5.反馈交流。*台展示学生作品

  ①理解:两个量之间1倍的关系。

  ②分析:相同的2倍,的个数和有什么不同?

  ③感悟:一个量是另一量几倍的关系时,辨析“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关系。

  【设计意图】练*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的提升。第1题通过排列整齐的分类图形,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体会标准量不一样,即使倍数相同,结果也是不同的;第2题物体穿插摆置,但又有规律,渗透了比例思想,可以从一组物体数量中,也可以从整体数量中发现它们的倍数关系,并可以互相检验;第3题脱离了形象物体的参照,抽象成数字,从感性提升到理性;第4题答案不唯一,让学生思维进行拓展,通过练*,沟通“倍”的概念与乘法意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倍概念的知识链。

  6.有关“倍”的小故事:“成倍增长”

  师:“倍”不仅可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的威力也是无比的。不信,老师就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故事的名字叫《智者的工钱》。

  课件出示图片:

  天数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

  第10天

  …

  第

  20

  天

  第

  21

  天

  …

  第

  28

  天

  第

  29

  天

  第

  30

  天

  第


倍的认识教案 菁选(扩展5)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概括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的兴趣。养成善于动脑、合作交流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们去过美丽的海边吗?

  生:去过。

  师:你在海边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学生交流自己在海边所做的有趣的事情。

  师:你们在海边做的事情真的很有趣。

  二、导入新课:

  师:几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也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瞧,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他们在捡贝壳。

  师:他们分别有什么收获呢?(课件出示三位小朋友的收获)

  生1:王丁捡了3只扇贝,6只海螺。

  生2:李飞捡了2只扇贝,8只海螺。

  生3:刘林捡了15只海星,5只螃蟹。

  师:我们先来看王丁的收获。他捡了几只扇贝,几只海螺?

  生:王丁捡了3只扇贝,6只海螺。

  师:扇贝和海螺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海螺比扇贝多3只。

  生2:扇贝比海螺少3只。

  生3: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到一个倍字。(板书倍)

  师总结:是的,同学们,在数量之间除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多和少的关系外,还有着倍的关系,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对吗?学*了这节课的知识,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三、探究新知:

  1、认识倍

  师: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几倍?(课件出示问题)

  这里的倍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研究。

  师:海螺与谁比?

  生:扇贝。

  师:扇贝有3只,海螺有几个这样的3只呢?

  生:2个。

  师:怎样能让大家很容易地一眼就能看出海螺有2个3只?

  你可以在1号答题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

  生:我是3只3只的圈。

  师:同意他的圈法吗?

  生:同意。(课件演示3只3只地圈)

  师:的确,这样就能让人一眼看出海螺有2个3只。

  揭示倍:像这样,6只里面有2个3只,我们就说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板书:6只里面有2个3只,我们就说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为什么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

  指名两三个学生说,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最后再找两个学生看着图说。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两倍,说对了吗?

  生:对了。

  师:老师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第一个用倍的同学。

  2、理解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海螺里面有几个3只,海螺的只数就是扇贝的几倍。

  师:海螺有2个3只,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2倍。如果海螺有3个3只,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几倍?(课件出示3个3只)

  生:海螺的只数是扇贝的3倍。

  师:为什么?


倍的认识教案 菁选(扩展6)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6篇

  “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倍”的概念定义,所以低年级学生要建立“倍”这一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有以下两个优点:

  一、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

  从复*题开始通过看图说“几个几”,做游戏拍“几个几”为后面倍的概念的建立做了铺垫。也是使学生既感新鲜又感亲切,兴趣盎然。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始终抓住把什么当作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来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

  二、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同桌议一议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参与学*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倍的概念,降低了表述的难度,落实减负的要求。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倍”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课前对学生了解不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设计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有所了解,也就是针对本节课要做一个前测,再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设计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才是最好的教学设计,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是空洞的。

  二,缺乏教育机智,驾驭课堂的能力太差,不能及时的调控课堂,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不够。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出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小意外”,如果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机智,就会把这些动态生成的“小意外”,变为教育契机,及时的调控课堂教学,推动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魅力,而我却少的恰恰就是这些,比如,在主题图的出现时,由于电脑的原因图片不清晰,就应该打开书本观察书上的主题图,而不是浪费时间引导观察。

  三、语言不够简练,引导不到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述一定要严谨、精炼、简洁,不能让学生长生歧义,而在本节课中,我的一些语言描述不准确,引导不到位,提的问题不是特别有效,导致做了许多的无用功,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而且非常不利于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数学思维。

  《倍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倍的认识》前,我仔细翻阅了教材和教参,对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从自我出发,看看这节课应怎样设计,起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信息窗的设计进行教学,但我总有个疑问,“倍”的概念应怎样提出呢?学生怎样才能很好的理解“倍”呢?于是我又大量的翻看网上的优秀教案和优秀视频,从中学*他们的优点,逐渐把自己的困惑一一解答,然后静下心来,重新整理了自己授课的思路,才确定了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出发,由形找数,数形结合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其目的是联系以前的旧知,给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引发新知,其实在相差关系基础上,两个量之间还存在一个新的关系就是倍数关系。存在倍数关系有个前提,那就是两个量之间需要存在一个包含关系,即大数里有几个小数。在学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几份”的认识,明确图上表面含义“几份”的产生是由“一份”决定的。通过形象动画展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找准“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让我们找到“几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包含的关系,从而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新的关系:倍数关系,此时我们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思考:教学时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本节课我的一些语言描述不准确,不到位,这非常不利于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数学思维。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一定注意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提炼自己的教学用语。还有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比较差,还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一部分同学不跟着老师,心思不在课堂上,还是花点时间提醒同学。

  《倍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倍的认识》前,我仔细翻阅了教材和教参,对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从自我出发,看看这节课应怎样设计,起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信息窗的设计进行教学,但我总有个疑问,“倍”的概念应怎样提出呢?学生怎样才能很好的理解“倍”呢?于是我又大量的翻看网上的优秀教案和优秀视频,从中学*他们的优点,逐渐把自己的困惑一一解答,然后静下心来,重新整理了自己授课的思路,才确定了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出发,由形找数,数形结合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其目的是联系以前的旧知,给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引发新知,其实在相差关系基础上,两个量之间还存在一个新的关系就是倍数关系。存在倍数关系有个前提,那就是两个量之间需要存在一个包含关系,即大数里有几个小数。在学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几份”的认识,明确图上表面含义“几份”的产生是由“一份”决定的。通过形象动画展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找准“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让我们找到“几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包含的关系,从而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新的关系:倍数关系,此时我们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思考:教学时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本节课我的一些语言描述不准确,不到位,这非常不利于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数学思维。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一定注意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提炼自己的教学用语。还有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比较差,还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一部分同学不跟着老师,心思不在课堂上,还是花点时间提醒同学。

  【摘 要】“倍”的概念该如何用具体

  语言提出呢?经过探讨一致认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自己试着说出理解就可。在探讨中自己的授课思路逐渐清晰,重难点的突破有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知识点 观察 动手 思路

  “倍”是三年级上册中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何把这个抽象的知识上的生动,在孩子的脑海里建立形象深刻的“倍”概念,s是课前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仔细翻阅了教材和教参,联系了高低年级知识的关系,对知识点的重难点做到了心中有数。并和同组的几个老师进行探讨:“倍”的概念该如何用具体语言提出呢?经过探讨一致认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自己试着说出理解就可。在探讨中自己的授课思路逐渐清晰,重难点的突破有自己的想法。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巧设计,数形结合易突破重难点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抽象思维较困难,在教学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

  本届课中用课件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兰花有两朵,红花6朵。如果把两朵兰花看成一组,红花有这样的几组?学生通过动手圈一圈圈出三个两朵。我说,这样在数学上可以说红花是兰花的3倍。板书:兰花两朵红花6朵,6是2的3倍。再出示兰花3多,红花6朵,让学生试着用刚才的方法圈一圈,找一找并试着说一说倍数的关系。学生照猫画虎都能说出正确的关系,但这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所以紧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两组图形之间的关系,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倍是什幺?生1:只能说大数是小数的倍数,不能说小数是大数的倍数;生2:大的数里面有几个小的数就是几倍。生3:可以用除法找倍数,例如6÷2等于3倍。生4:用圈的方法可以找倍。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出自己对倍的理解,也在一点一滴的补充中的概念清晰具体,易于理解。

  2、游戏穿插,激发学生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知探讨后,设计的拍手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能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我拍手两下,让学生集体拍出我的2倍,3倍。学生拍出2倍,我提出:同学们拍的不容易听出来是几倍,怎样办?这时立即有学生说我们在心里圈一圈,我问怎样听出圈呢?又有学生补充说,一倍停顿下,再拍下一倍。我伸出5个手指,问5个学生的手指是我的几倍?我伸出10个手指,问5个学生的手指是的我的几倍?在游戏中学生的情绪高涨,兴趣浓厚,感受到了倍在生活中处处存在,也内化了概念。

  3、设计多种感官的练*,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的练*是课堂学*效果最直接的检测,设计有效,典型,灵活多样的练*题能让学生更积极投入的练*中。本节课的练*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圈一圈:第一行4颗星,第二行12颗星,请圈一圈,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摆一摆:左边3根小棒,请摆出它的3倍。说一说:12有可能是哪些数的倍数等说多种练*题等。猜一猜:有小黑猫10只,小黑猫是小花猫的2倍,小花猫有几只?

  不足反思:

  一、课堂时控是这学期我努力改进的一个方面,让课堂张弛有度,让学生在一节课最黄金的时间探究新知,积极动脑,在容易疲乏分心时间及时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前半节课紧凑高效,在后半节练*过程中指明多名学困生重复说,不仅浪费了时间,也看出我对有些学生的学*没有信心。

  二、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出现了几次口误,这和自己个性不够从容,易性急有关,虽然及时改正过来,但自己很清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述一定要严谨、精炼、简洁,不能让学生产生歧义,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锻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概念的'表述准确无误。

  本节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倍的含义,并帮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生活动,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引出倍,使新旧知识联系的更加紧密,使他们加深对倍的认识。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兴趣,并以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

  对于第二个重点,我先提出问题: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引导学生根据图中对的已知条件把2朵蓝花和8朵红花分行排列,并按照此前的样子,试着把这些花2朵2朵的圈一圈。然后引发他们思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要求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确。

  总之,本节课比较抽象,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的形成倍的概念。

  本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

  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

  二是在此基础上,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对倍的认识与解决问题科学分割,进行分层教学,力求实现“追求真实的课堂,体现课堂的有效性”这一目标。

  一、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原有学*基础上得到有效的发展。

  对《倍的认识》一课,学生的数学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倍”,对倍感到陌生,对倍的认识而言几乎是一个0的开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如何教学呢? 抽象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那么我们就给学生指明一个学*的方向---摆一摆。学生摆的现状又是什么呢?圆形有3个,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学生可能多摆2个三角形;可能多摆2个3;也可能就摆2个2……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成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适时点拨,及时梳理,使学生的学*得到有效发展。

  二、体验—经历—积累,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

  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倍的认识》一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悟一悟--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倍的意义,由浅入深的理解倍的概念。第一次操作——“你认为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怎样摆?”在摆中悟一悟,初步体验倍的意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操作中经历对倍的认知过程,逐步积累加深对倍的表象建立。这时从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的线段图,实施了课堂的一次理性的飞跃,真实展现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求知过程。


倍的认识教案 菁选(扩展7)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四册第73页的例题和第74页“想想做做”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操作,把“倍”的概念与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份”联系起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学会分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今天,周老师很高兴能和二()班的小朋友一起来学*数学知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拿出最好的表现,是不是?那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拍手。听好了(师拍三下)老师拍了几下?谁能拍2个3下?要拍2个3下怎样才能让人听得更清楚?(两组要分开拍)一起来拍一拍。那3个3下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瞧一瞧!(课件出示)来了哪些运动员?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它们分别有几只?到黑板上摆一摆。(3只小狗6只小熊)

  问:比较两只小动物的只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小狗比小熊少几朵;小熊比小狗多几朵;)

  谈话:小狗和小熊之间除了比多比少的关系外,它们之间还有其他什么关系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来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1.认识“倍”

  (1)小狗有3只,边说边将小狗的3只圈起来。小熊有6只,同样3只3只地圈起来。

  启发:小熊有6只还可以怎么说?引导说出:小熊有2个3只。

  问:(边指边说)我们把3只小狗看作1份,小熊有这样的几份?(有这样的2份)

  讲述:我们把3只小狗看作1份,小熊有2个3只,是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小熊的只数是小狗的2倍”。

  追问:为什么说小熊的只数是小狗的2倍?

  板书:小熊的只数是小狗的(2)倍。

  谁再来说一说,同桌间说一说。

  (2)揭题:看来小狗和小熊之间除了比多比少的关系外,还可以说小熊是小狗的'几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板书:“倍”)

  (3)(拿掉一只小狗)提问:现在小熊的只数还是是小狗的2倍吗?那是几倍呢?用小棒代替在纸上摆一摆。

  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说一说,你能像刚才那样说一说吗?

  板书:小熊的只数是小狗的(3)倍。)

  (4)疑问:看到黑板上的这两幅图,我就不明白了。同样都是6只小熊,怎么一会是小狗的2倍,一会又是小狗的3倍呢?(一个是以3个为一份,一个是以2个为一份)

  2.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谈话:刚才我们用圈一圈、摆一摆的方法来求出小熊的只数是小狗的几倍,现在小狗变成了5个,小熊站了好几排,一共有40只。你还能用圈一圈的方法求出小熊是小狗的几倍吗?那怎么办?(用除法)那怎样算呢?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用算式计算更简单。

  那黑板上的两幅图你也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板书:6÷3=2

  算式中6、3、2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倍”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不用在得数后面写“倍”。

  (小结:(指黑板)看来,要知道“谁是谁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物体的个数之间有倍数关系,线段的长短之间也有倍数关系。

  (课件出示)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学生独立完成,你是怎么知道的?(集体交流:把绿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5份,所以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5倍。)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刚才通过观察迅速地得出了答案,这里你能按照题目的要求完成吗?

  请一名学生读要求:先连一连,再填空。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指出:看来我们一定要看清楚是把多少个看成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

  3.摆一摆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稍微放松放松,动手摆摆小棒。

  先观察图上是怎么摆的?看这些小棒是把多少根看成一份的?(出示第一小题的摆法)

  (1)第一行摆3根,第二行摆3个3根,问: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

  照样子在桌上摆一摆,比一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2)移动一根小棒,要使第二行摆的根数是第一行的5倍,该怎样移动?

  (3)第一行任意摆,但第二行的根数必须是第一行的3倍,你会怎么摆?

  (4)第一行任意摆,第二行也任意摆,但两行必须有倍数关系,你会怎么摆?

  选一学生到展台上摆,其他学生在桌上摆。(表扬:认真的,又对又快的学生)

  4.年龄问题

  小明说:“去年我5岁,妈妈35岁。”

  (1)去年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2)去年妈妈的年龄比小明大几岁?

  (3)今年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4)今年妈妈的年龄比小明大几岁?

  5.动物园里的乐趣

  谈话:还有哪些动物也来参赛了,分别有几只?

  你能说说哪些动物的数量之间有倍数关系吗?(比如:小熊的只数是小鸭的2倍,算式是4÷2=2)

  你能像我这样看图说一说吗?同桌互相说。学生同桌讨论后指名交流。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2页一84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到了,老师特地为同学们准备了节日礼物水晶球。瞧,都放在各小队的桌上呢!谁能帮助老师数一数,各小队桌上分别有多少个水晶球?

  要求:(1)数法可以不同,但正好要数完

  (2)看哪种数法又对又快。

  2.分小组操作、讨论。

  3.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提出

  (1)可2个一数,正好数4次,4个2,用乘法2×4=8。

  (2)可3个一数,正好数3次,3个3,用乘法3×3=9。

  (3)可4个一数,正好数2次,2个4相加,用4+4或4×2=8。

  [评:由送《六一》节日礼物引入,让学生"摸一摸"、"数一数",提出相关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渗透了“倍”的含义。]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1)讲述:"六一"是属于孩子们的节日。老师想带小朋友们去"金湖公园"游园,乐意吗?(屏幕出示公园的叔叔正在栽一大盆花。)谁能帮老师有顺序地数一数共有多少朵?学生自由回答,数法不一。

  (2)提问:能不能把这3种颜色的花先排一排,再统计每种花的朵数,好让我们一下子看清楚?

  指名上黑板排列蓝花和黄花,其余同学在下面操作学具排列。

  (3)引导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如黄花有6朵,启发:"黄花有6朵"还可以怎么说?

  引导说出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

  (4)讲述: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设问:谁是谁的3倍?你能算出黄花有多少朵吗?

  启发:蓝花有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黄花有3个2朵,用什么方法计算黄花的朵数?学生列式计算。

  (5))组织交流讨论并强调列式:2×3=6(朵)或3×2=6(朵)。

  2.情境拓展。

  (1)公园里的叔叔决定赠送给我们班2朵。(屏幕显示去掉两朵黄花)提问: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黄花有几朵?提醒学生说完整,并会列式计算。

  (2)谈话:叔叔赠送给小朋友们2朵后,花盆里的花少了。瞧,叔叔又栽下了4朵黄花。提问: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

  (3)谈话:叔叔还想考考大家。(屏幕出示8朵红花。)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红花有几朵?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排列,其余同学自己排一排,互相说思考的过程。

  3.课堂小结。提问:谁能告诉老师,我们这节课学*的内容与哪个字有关?(板书课题:“倍”的初步认识)

  [评: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建构知识。教学时,注意"倍"的首次感知,提高首次感知的质量。随后,通过巧妙的教学构思,让学生在变化的情境中进一步充实"倍"的感性认识,理解"倍"的含义。]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朋友们表现真棒,老师也带来了奖品,想奖励给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们。实物出示。在书上填空。组织交流(强调谁是谁的几倍),给予鼓励。

  2.做游戏舞蹈"蝴蝶与小虫"。

  3.谈话:公园中的'小动物见小朋友们表现真出色,特地准备了舞蹈。看,它们来了。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跳舞。

  提问:蝴蝶各是由哪条虫子变成的?学生口述,教师适时加以引导:"3个4"也可以怎么说?

  4.谈话:下一站我们一起去"森林餐厅"

  想想做做"第4题。

  (1)找相应的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

  (2)列式计算。

  (3)交流: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5.谈话:到了金湖公园,我们也要亲自去划划船,乐一乐。屏幕出示"想想做做"第7题。分组讨论是怎么想的?

  [评:把“想想做做”的*题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巩固所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总结评价。

  2.整队、报数。结合列队实际,应用“倍”的知识寻找规律。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十一第1题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了乘法口诀的基础后出现的。例1是以六只小兔身边的萝卜引出谁是谁的几倍的关系,根据3个2根,5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惯。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和对数学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一般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方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倍的认识教案 菁选(扩展8)

——《倍的认识》说课稿10篇

《倍的认识》说课稿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倍的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

  倍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景,以激发学生学*兴趣。首先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次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目标如下: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和探索中亲身感受,从而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不同层次的练*,将知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倍”的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谈话、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拍手游戏,帮助学生温*乘法中“几个几”相关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民主导学、自主探究。通过媒体展示情境图,首先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信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引出倍的概念,如胡萝卜有2根,水萝卜有3个2根,我们说水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3倍。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进一步深化对倍的理解。同时通过引导使学生发现“1倍”的关系,即小白兔的只数与小灰兔的只数相同,所以说小白兔的只数是小灰兔只数的1倍。其次,通过新知应用的五道*题进一步强化和拓展了学生对倍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拓展思维涂一涂,由图转化到数,实现了对新知识的升华,渗透了数形思想。

  第三个环节是检测导结:通过对学生学情的检测,及时了解课堂的效率,发现不足及亮点。认真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同时通过激励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及小组协作能力。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和对数学的学*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几练*十七第1、4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一、说教材

  今天这节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倍的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 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倍”的学*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会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而教师只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主要运用如下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以森林运动会为开头,采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学*过程中儿童的视觉感受能力最强,我为学生提供了黄花、蓝花图片,以引导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积累出发进行积极的、独特的思考,从有趣、新鲜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打开了思路,激发了灵感,使学生的学*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 动手操作法:如在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时让学生进行操作并在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填空,学生把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结合起来边摆边说,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求一个数量是另一数量的几倍,就是把其中的一份看作一份,看另一个数量是这样的几份,就是第一个数量的几倍,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三、说学法

  学法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为了使在整节课的探索活动中,我的设计有独立活动、也有同桌两人活动。再通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建立了倍的概念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学生说说小动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从参观动物运动会引入小动物之间不仅存在相差关系,还存在着倍数关系引入倍的概念

  (二)主动探索,探究新知

  这里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是倍的认识,通过观察蓝花有朵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三份,也就是3个2朵,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之后变化蓝花的朵数。说出黄花的朵数与蓝花之间的倍数关系。学生能够感受到把蓝花的朵数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

  第二层次是教学求一个在认识倍的基础上,要求小鹿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除了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外,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来表求。结合除法的含义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这样的数量关系。之后是趣味游戏拍拍手,先是老师拍2下请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拍一拍,然后老师拍,全班同学漆器按老师的要求拍一拍,并说说你们拍的是老师的几倍 。通过几次的尝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摆小棒练*进一步巩固倍的认识。学生通过摆摆说说填填的形式进一步理解了倍的概念。

  (三)巩固新知,应用拓展

  练*内容的设计,由易到难,分层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第一层基础练*是进一步巩固倍的相关知识,并用倍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层是有关倍的一些变式练*,让学生动动小脑筋把红圆和绿圆成倍数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倍的认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力与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

  在这这节课结尾的动动小脑筋这个环节,许多老师对我提出建议说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太长了,可以缩短一些时间来让学生来完成补充*题。

  最后没有总结,其实我本来的意图在做完书上的练*之后做一个总结,但是那个总结我只问了学生你认为你学的好吗?却忘记接着问学生生你有什么收获,。以至于许多老师都问我你怎么没有总结。最后一个环节处理的不是很好。那希望各位老师给以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了表内乘法4和初步认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理解掌握倍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知识的发展与联系,也是以后继续学*除法相关知识的基础。例4呈现的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采集贝壳类标本的活动情景。图中以简单的统计表的形式出示了同学们采集的贝壳数,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通过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引发出“倍的知识”的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式过程;

  2、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五、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

  六、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七、教学过程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操作体验,建立模型;巩固运用,拓展延伸;概括总结,提炼升华。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7的乘法口诀》中的例2、例3。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乘法的初步认识2——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和分两行摆点子的情境图。首先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正方形的情景,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 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建构“思维模式”。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其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已经有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趋向,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溶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操作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体验“倍”的概念形成过程与促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建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2)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通过示范、指导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通过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熟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最适合他们的就是直观形象的学*了。

  四、说教法与学法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设疑诱导法、直观演示法、发现学*法、游戏激趣法,把这四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尽管本节课“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通过层层深入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原本并不是让人生畏的、令人生厌的,而是通过自己努力,体验成功、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美国教育学教授柯普兰提出“儿童对数学概念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观也认为“数学学*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方法为:自主探究法、类比迁移法、合作交流法、直观操作法、分析发现法,在教学中通过层层深入把“一个数几倍的含义”暗含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把“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通过亲身操作体验,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正“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方法”。

  本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倍”,让学生初感受到“倍”,还给学生准备了圆片、小棒、三角形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倍的认识教案 菁选(扩展9)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菁选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倍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前几天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授课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倍的认识》。课前我认真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准备的可谓充分;上课过程中我以拍手游戏引入,以动画、图片为情景,让学生讨论展示,课堂气氛活跃,练*充分、形式多样。我自认为本节课效果良好。

  在课后的评课环节,众多老师对本节课的亮点都给予肯定,而吴凤琴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惭愧不已。吴老师指出:“你在讲白萝卜数量是红萝卜数量的几倍时,如果能利用班班通设备上画笔功能,用手圈一下,学生就能更清楚的理解两者的倍数关系,比你干讲学生光看要好的多。”我听后顿觉自己惭愧不已,亏我还自诩和谐小学教师中的“电脑高手”呢!我开始回想,课前试课件的时候,我制作的课件与班班通设备上的EN应用软件不兼容,不能用EN软件中的.诸多功能,自然也不会用画笔功能去圈画重难点,只能用普通ppt模式放映。可我忘了在普通ppt模式下,也可以用“小精灵”中的画笔去圈画重难点呀!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实在该打。

  回想本节课的前前后后,整体效果不错,改掉了自己公开课拖堂及教师讲的太多的毛病。只是我这个“电脑应用高手”居然犯了一个极其低级的错误。看来,公开课之前请几位教师试听或讨论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个人闭门造车,难免遗漏很多本可以更精彩的内容,效果也不会很好。

  这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倍的认识”,整个过程教师花时不多,但学生学得充实快乐。也许正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材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中学*材料的提供途径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提供,学*材料应该是丰富的,便于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意义。教师应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以教材所提供的为蓝本进行合理的设计改进。因此,我以美丽的大森林为背景,设计了更生动更符合二年级孩子心理特征的情境。在碧绿碧绿的草地上先出示两种动物(2只猴子,6只小鸭子),在原有知识(比多,比少)的基础上,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倍”的认识。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顺其自然,出示了4只青蛙,8条小鱼,12只小鸟……,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探索,在操作中感知,可以说学生对“倍”的理解已经比较透彻了。

  二、关注师生间的*等对话

  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好的数学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景,一种*等的对话情景。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个体展现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

  本节课的教师时而充当“听众”,时而充当“长者”,引导学生去倾听、交流、探索。用“谁听明白了,请你用学具摆一摆,把我的意思讲给大家听”“不要说出答案,用学具摆一摆,悄悄把想法告诉给我。”给学生设置障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最有实效的评价…同时,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变化。新课标要求课堂给学生适度的开放,但也给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尊重个体的价值取向,遵循教学规律,这些将永远是课堂教学进入用心境界的先决条件。

  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还应加强,需要自身不断的努力提高。新的课程改革给教师一个全新的舞台,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的探索实践,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成功之处:

  倍,对于学生来说时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时,教学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例题呈现,理解倍的意义。

  2、在此基础上,类题呈现让学生自主学*探索新知。

  3、归纳领悟,让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表达让学生对倍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倍,对倍感到陌生,对倍的认识而言几乎是一个0的开始。因此,我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通过小兔子喜欢吃萝卜引导出胡萝卜和红萝卜两个数量之间有比多少的关系,在学生挖掘两者的数量关系后,直入主题,抛出红萝卜有几个2根?让学生说出圈一圈的方法,并让学生上台,动手实践,通过圈一圈让学生一眼就看出了3个2根,那么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成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评价,适时点拨,明确一份是多少,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的几倍,用圈一圈,说一说的方法巩固倍的认识,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数学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的学*得到有效发展。在操作中经历对倍的认知过程,逐步积累加深对倍的表象建立。在类题呈现这一环节中,改变比较量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一直围绕几个几,是几倍,最后让学去发现这一规律。接着到改变标准量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强调我们都是与2根胡萝卜比较,请仔细观察,现在把胡萝卜变成了几根?让学生感知标准量已经开始变化,在老师质疑的时候,为什么一下是2倍,一下是3倍呢?学生很快就会领悟比较的标准变了,倍数也就发生了变化,我觉得这是处理得比较好的环节,在这节课中,动手摆一摆。有部分环节处理得不是 很好,例如:学生上台展示都是增加小棒根数的,没有减少小棒根数的,如果在教师下去指导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找出有代表性的小组上台发言,教师结合孩子的.发言,顺势的让学生感知可以连线增加小棒根数或者连续减小棒根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标准不变,比较量在变化,倍数也会发生变化。这是学生思维不断爬坡的过程。

  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我的一些语言描述不准确,不到位,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准确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日后补过也难以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一定注意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

  本节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倍的含义,并帮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生活动,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引出倍,使新旧知识联系的更加紧密,使他们加深对倍的认识。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兴趣,并以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

  对于第二个重点,我先提出问题: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引导学生根据图中对的已知条件把2朵蓝花和8朵红花分行排列,并按照此前的样子,试着把这些花2朵2朵的圈一圈。然后引发他们思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要求红花是蓝花的几倍,可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确。

  总之,本节课比较抽象,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的形成倍的概念。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是学生学*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内容。本单元一共有三个例题,本次课我通过例1让学生用圈一圈、画一画、摆一摆的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在最后用十分钟的时间,通过例2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学生能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多种形式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倍的认识”教学,由于倍的概念教抽象,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出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借助学具操作,使学生明白一个数里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然后根据求几个几是多少的方法,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

  一、探索新知的内容太紧。这个单元有三个例题,看似相*的知识点其实有很大的理解范围,所以一节课通过一个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能得到稳固的知识点,对后续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练*的讲解严谨度不够。在讲解教材第53页的涂圆圈提问题环节,不应急于让学生发散思维,而是应该根据题目的要求,严谨的控制在本题当中讲解,让学生理解“18是2的9倍,18是3的6倍”的倍数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数学语言的精炼度还需加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也显得极其重要,因此在本次教学中,不但要养成学生完成任务时自觉举手之外,还要减少繁琐的询问。还要将数学信息的语言表达完整准确,“2个为1份,这样的2个1份、2个1份……可以分成几份”等,要给学生明确的引导,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几个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接下的教学中,应该改进的地方是:

  一、教学应不拘泥于课本上的例题以及相关的教程PPT,可以从身边和生活入手,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对学生的奖励上,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使学生带着一种快乐的心情学*新知。

  二、注重方法渗透,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中边学边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三、慎重处理课尾。课堂结束的几分钟往往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效率比较低下的时候,因此要在练*上下功夫,多采用互动的形式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让学生掌握方法,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倍的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中体现了以下“五个注重”,让学生对“倍”的认识倍加深刻。

  一、注重知识迁移,找准认知起点

  “倍”的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知识后进行演化学*的,它是依据乘法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来的。简单地讲就是“几个几就是几倍”,是乘法意义的进一步发展。课前,充分利用学生“鼓掌”欢迎听课教师,然后教师拍2下,要求学生拍2个2下;老师拍3下,要求学生拍2个3下……通过简单的拍掌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将新旧知识(几个几和倍)联系起来,从而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为新知的转化做好铺垫。

  二、注重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在探究新知教学中,教师充分创造机会,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比一比等学*活动,让学生的眼、脑、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倍”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做中学”,这样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了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了“倍”的概念,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注重拓展教材,帮助理解知识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和扩展教材资源,通过创设连续的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要明确谁比谁,再找出倍数关系。在例1教学后,设计动画情境,改变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如,小兔又拔了2根白萝卜,先让学生比较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小兔又拔了1根胡萝卜,再让学生比较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然后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改变3根胡萝卜或10根白萝卜的根数,使白萝卜是胡萝卜整数倍;最后,引导学生认识“谁是谁的1倍”。又如,学生完成巩固练*“做一做”第1题后,引导学生比较蓝色圆片和黄色圆片的数量。再如,学生完成“做一做”第2题后,进行拓展:如果第二行摆12根小棒,要使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要摆几根?”这是对“倍”的逆运用,是“倍”到“份”的回归,从而让学生加深了对“倍”的认识和理解。

  四、注重联系生活,激发学*兴趣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课前创设的拍掌游戏、课中探究红萝卜、白萝卜分别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课尾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倍”以及有关“倍”的小故事“成倍增长”的威力等,都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数学离不开生活”,让学生“倍”感亲切。

  五、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在这节课中,教师注重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看到摆、画,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在探究新知时的拓展,改变比较量(白萝卜的根数)或改变标准量(胡萝卜的根数),在巩固练*时的拓展都渗透了“变与不变”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紧扣“倍”的本质,在变化的倍数关系中探寻不变的“几个几就是几倍”的本质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同时,教师注重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如:课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用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比一比等学*方法研究了倍的有关知识,并把旧知(几个几)转化成新知(倍),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懂得了数学学*的方法。

  我所教的这节课是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的第一课时。“倍”是在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的,同时也为后面学*分数、百分数、比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上完这节课,我反思我的这堂课有以下几点:

  1、创编例题效果好。书上的例一是小兔子拔萝卜,有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我在备课时发现“胡萝卜”和“红萝卜”在表述时容易混淆,给学生的学*带来了不必要的障碍。这里我创编了小猴摘水果的情境,把萝卜变成了“香蕉、桃子和苹果”。课上学生通过例题的学*,很快掌握了“倍”和“几个几”之间的关系。

  2、对“倍”概念的理解扎实。在我校教研组的帮助下,我更注重学生对“倍”概念的理解和表述。就像专家说的那样,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同样重要。这节课知识点不难,难在表达上,于是我从例题开始,给学生建立“香蕉是1个2,桃子有3个2,所以桃子是香蕉的3倍”这样一个清晰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多次复述中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与“几个几”之间的关系,同时会表达“倍数关系”。再通过苹果和香蕉比,以及后面跟进的三个*题,追问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多次表述中强化了这一点。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的表述非常清晰明了,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3、多层次练*,使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这节课我设计了多个层次的练*。第一层次练*是3个小动物带来的问题,有先出标准量,再一组一组出比较量的';有一起出示的;有比较量在上,标准量在下的。第二层次练*是两道动笔练*:一是不成组出比较量的,在学生自己解决过程中,感受圈一圈的方法。二是三种量之间的比较,圆3,三角9,方块18,在不同的比较中引导学生关注“是谁和谁比”。第三个层次是在变化中体会“倍”的本质。一是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增加,体会“倍”的变化。二是改变标准量,感受“倍”的变化。第四个层次是动手操作,摆一摆、画一画。根据标准量和倍数关系,摆出(或画出)比较量。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应用倍的知识。同时让学生解读同学的作业,来加深理解和感悟。第五层次是提升挑战。一是加深理解倍和“份数”的关系。二是探索在不同事物背后隐藏的相同点。

  4、课堂的不足:一是“圆3,三角9,方块18”这道题,当三角和圆比、方块和圆比时,学生没有出错,但是方块和三角比时,不论是试讲还是这节课都有大量学生出错。反思这部分内容是课堂的一个难点,我在处理时应该有所不同。可以把这部分设计改进一下:改成只出前两道题,再集中出示“方块是三角的几倍”,然后提问:“这次是谁和谁比?”先排除圆形这个多余条件,然后让同桌讨论一下,再找学生回答。这样有引导,有缓冲,学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二是在第五层次的提升挑战中,第一题是小狗有2个萝卜,小兔有3个2根,我当时提问“如果小兔子有这样的6份,小兔子的萝卜时小狗的几倍”时,学生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不知道以谁为1份。课下我反思这个问题,发现是自己表达的不准确导致的,我前面一直说的是1个几和几个几,没有说份数,所以学生不理解,我应该把问题变为:“如果小兔有6个2,它的萝卜时小狗的几倍?10个2,100个2呢?”学生就不会出错了。这也让我明白教师语言要严谨、要前后一致。

  学生在初步认识了乘除法,了解了乘除法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倍的含义。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大量的环节在“倍”的概念的揭示上。首先在课前和学生进行了拍手的游戏,从中对复*了几个几的`知识,沟通了旧知“几个几”与新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作了良好的铺垫,降低了几倍的意义的教学难度。然后通过出示教材的情境图比较蓝花和黄花,并用圈、画的方式,让学生直观认识到:蓝花有1个2朵,黄花有3个2朵,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紧接着,我通过改变蓝花、黄花的朵数,让学生意识到:倍数关系使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只看某一个数量,又趁热打铁安排了说一说的练*,巩固了学生对倍的认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引导学生学会用转化的方法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从而使学生会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本节课我在练*的设计上也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了由易到难、由扶到放,体现出了练*的坡度。

  “倍”在小学数学中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概念,但它又是一个很难教的概念。随着教材的改编,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今天应该如何教“倍”?其原因是,在新教材的编排中,“倍”的教学提前了,也就是由原来的“乘法─除法─倍”的教学顺序,改变为“乘法─倍─除法”,对乘法意义理解得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正确理解“倍”的含义。因此,我们在教“倍的认识”时首先要关注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下面就“倍的认识”教学谈谈我们的教学建议。

  (一)正确掌握乘法的意义是学生正确理解“倍”的基础。

  从“倍”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学生主要是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与“倍”相关的乘法知识来理解“倍”。学生用这样的学*方式获取对“倍”的认识是属于概念同化。概念同化是以学生的间接经验为基础的,同化过程的开端是从已有知识经验引出的理性认识。因此,用概念同化的方式获取概念,要求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与新概念相关的知识比较丰富,所掌握的概念能形成系统。从学生学*“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学“倍”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定义概念,采用“2个3也可以说成3的2倍”,揭示“倍”的本质属性,给出了新的名称“倍”;(2)概念同化,学生利用乘法意义中的“几个几”和新概念“倍”建立联系,使新概念“倍”和乘法意义中的“几个几”得到融会贯通;(3)强化对“倍”的认识。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给出“倍”的定义以前,学生对“几个几”的认识必须十分清楚。为此我们在给“倍”下定义以前,要充分利用情境图使学生感悟到图中存在着丰富的“几个几”,而且还要使学生会用“几个几”来表述,再用“几个几”来比较。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是在复*乘法意义中的“几个几”,也是在帮助学生用“几个几”来描述各种数量的多少。因此,这样教学设计不但在为学*“倍”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学*了“倍”以后,用“倍”来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做准备。可以这样说,在教学情境中多花点时间是值得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沟通几个几与“倍”的联系是学生正确理解“倍”的途径。

  新教材支持“倍”的知识基础是乘法意义中的“几个几,在分析学生获取新概念时又强调,学生要获取新概念必须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使新概念和旧概念得到融会贯通。因此,掌握“倍”这一概念的关键是让学生沟通“倍”与“几个几”的联系。由于新教材是第一次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定义方式揭示概念,学生也是第一次用同化的方式获取概念。所以,学生缺少概念同化的经验,这时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法沟通“几个几”与“倍”之间的联系。

  首先,通过说图意沟通“几个几”与“倍”之间的联系。具体做法是,揭示了“倍”的意义以后,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环节。

  师:刚才大家从黄带子和红带子中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倍”,现在老师给大家看一幅图(课件出示2朵红花为一组,红花有这样的3组),请你用一句话把图中的意思表达出来。

  以上环节,我们的设计意图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结果的学生会说“我看到一共有8朵花”;关注摆放形式的学生会说“我看到这里有4个2朵”;关注新知识应用的学生会说“我看到这里的红花是黄花的3倍,即2的3倍”。

  这种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同一幅图的意义,能进一步沟通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几倍也可以用几个几表示,反过来几个几也可以用倍来表示,真正做到新旧概念融会贯通。

  其次,还可以设计如下的操作环节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

  师:刚才通过说图意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倍”,现在老师要求小朋友用圆片来摆一摆“倍”,听清楚要求。

  师:用小圆片摆4的`2倍,那么应该怎么摆呢?

  反馈:你是怎么摆的?

  从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到,要正确理解和掌握一个新概念,首先是会表述这个新概念,正确表述概念是理解和应用概念的前提;其次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正确的表象。学生要正确理解概念只是会表述这个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正确的表象。通过观察和操作建立正确的表象是学生正确建立概念的基础。只有当学生正确表述新概念并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新概念。

  (三)用“倍”揭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加深对“倍”认识的关键

  由于新教材是用“几个几”来揭示“倍”的意义,所以学生在获取概念时比较关注“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就是学生对同一集合中的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敏感,而对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太敏感。为此,在学生沟通了几个几与“倍”的联系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倍”揭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首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去发现图中的各种倍数关系,还可以结合教材拓展学生对“倍”的认识。

  师:我们认识了“倍”,现在就用圆片来摆一摆它,听清楚要求。

  师:第一行是2个一堆,摆了这样的一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应该怎么摆呢?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再把它摆出来。(生摆,师巡视。)

  师:谁先摆好,就赶快拿上来,摆在黑板上。

  反馈:你是怎么摆的?

  生:老师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要求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2的4倍就是4个2,所以我在第二行摆了4个2。

  师:这样摆的同学请举手。

  师:刚才通过摆一摆,我们知道了要摆几的几倍,可以想几个几。

  师:下面我们在脑子里摆,并直接说出结果。

  师:第一行摆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6倍,第二行摆了多少个?

  生:18个。

  师:你说是18个,怎样知道的?

  生:因为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6倍,也就是摆6个3,三六十八。

  (四)结合概念形成过程促进概念的同化是学生正确理解“倍”的方法。

  由于低段学生知识掌握不成系统,对概念同化又缺少经验,所以学生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获取概念时会碰到一些困难。要解决这些困难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手段促进学生同化概念。为此,当学生无法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倍”时,教师应该通过更为直观的方法和手段揭示“倍”的本质,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倍”。因此,在本节课中要借助概念形成的手段让学生摆一摆、拍一拍、猜一猜、说一说,使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正确的表象。尤其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要鼓励他们通过操作去理解“倍”的意义。

  我的设计

  在教材解读那天,我知道本课的知识点是:认识“倍”的含义和学会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利用例题情景图中的蓝花2朵,黄花6朵两个数量,然后进行创设“七仔送礼物”的情境,要求学生自己提问,即复*学会的“相差”问题、“总数”问题,也引出今天的知识“倍数”问题。即使学生提早说到了倍数问题,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接着然让学生圈一圈:黄花里有几个2朵(蓝花朵数),教学“蓝花有2多,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采用多种形式的.说一说这句话,从而建立“倍”的概念。再加入一些练*,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

  在学生摆小棒时,我做了一些变化,目的是要学生明白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也可以通过计算来解决,因为第一环节圈了、摆了,所以学生就会联系除法的含义来思考,很容易就能想到用除法来计算,从而很顺利地把这个知识点掌握了。再加上一些练*巩固一下,我想应该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