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菁选

日期:2023-03-02 00:00:0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里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2、举例。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A: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小朋友的猜想到底是对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同桌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形成小组意见。

  (学生可以用直尺量、把长方形对折、用三角尺比一比,说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上下两条相对的边、左右两条相对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课件演示)你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用直角三角尺比一比)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B: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提问:你能将手中的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

  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板书: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在边上,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也就是说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也相等。

  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

  师: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课件演示)

  三、应用拓展:

  在钉子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画出的图形为什么是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回答后再次电脑演示)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拼摆图形。

  小组合作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并说一说是怎么拼的,有哪些拼法。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能想到几种拼法?

  动手测量。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展示部分学生的图形后,然后全班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的图形,并回答它的长宽或边长各是多少。

  师生总结,共同评价。提问:通过学*,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2

  设计说明

  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在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并且了解了四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了动手操作、探究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材给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名称之后,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量一量、折一折等活动,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在探究交流中体会知识的发现及形成过程。

  2.通过对比和表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三年级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已经由直观辨认水*发展为依据特征的初级概念判断水*,而“用语言概括、描述形体特征”正是这种发展的中介。因此,本节课在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为学生创造动口的机会。通过归纳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学间相互交流,对长方形、正方形的比较三个环节,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各种几何图形学具卡片、钉子板

  学生准备 

  各种几何图形学具卡片、直尺、三角尺、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复*旧知,做好铺垫

  1.课件出示下列图形: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四边形,并说一说四边形的特征。

  (四边形有*行四边形、菱形、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的特征是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2)在找出的四边形中找一找哪两个图形最相似。

  (长方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看看这两个图形都有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复*四边形的特征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为学*新知做好铺垫。

  主动探究,研究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80页例2的两幅图,引导学生自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名称。

  2.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学生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预设 

  生1:我们小组用折一折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2:我们小组用直尺测量,发现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生3:我们小组用三角尺测量,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然后汇报。

  长方形的特征:有4条直的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征:有4条直的边,4条边都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3)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并填写课堂活动卡。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归纳、比较三个环节的逐步渗透和层层深入,将新知融入到旧知体系,使学生在头脑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教学,数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 能正确辩论生活中遇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

  3. 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合作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形纸片、三角板、剪刀、投影片。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说说生活周围常见的各种图形。

  2. 教师出示图形,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从而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并揭示课题。

  3. 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4. 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数量。

  5. 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四边形。

  二、 合作学*,探究新知。

  1. 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 出示一长方形纸片,指出它的边在哪里?如何来区分这四条边?(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什么叫长、什么叫宽)并指出它的长和宽分别在哪里?

  (2) 同桌讨论:可以怎样把这个长方形的'纸片画下来?

  (3) 观察教师演示(只测一长一宽就画出了长方形纸片模型)。

  (4) 四人小组讨论:

  a. 结合手中的长方形量一量,想一想,为什么只量出它的两边就能画出这个长方形来?

  b. 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提示:可以用量、折、比的方法)

  c. 小组汇报、反馈。谈谈自己用什么方法发现长方形特点。

  d. 小结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并且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画长方形。

  ⑴同桌讨论: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想一想可以怎么来画长方形。

  ⑵反馈说说自己的各种想法,并选出优秀可行的方法进行演示,最后进行比较哪种方法最合理。

  ⑶学生尝试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⑷作业展示: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观赏,并让其说说作图过程。

  ⑸教师小结:首先画一条长方形的长(或宽)边,再以两个端点为顶点,画两个直角,然后取相等的两条线段为宽(或长),把另两个端点连接起来。

  3、 认识正方形的特征并画正方形。

  ⑴教师演示:把一长方形剪去一部分变成了正方形。

  ⑵四人小组讨论:正方形与长方形相比,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⑶反馈归纳。

  ⑷学生尝试画一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⑸反馈。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作图方法的异同。

  4、 观察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

  三、 应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2题。

  2. 实践活动(想想做做第3题)

  3、拼摆图形

  (1)小组合作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说一说是怎样拼的,有哪些拼法。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4、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5、画图形

  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展示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并让这些学生说出所画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四、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在知识上和学*方法上有什么新的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4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五册P58——60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

  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 猜想。

  你觉得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2)验证。

  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组,互相讨论,利用桌子上放着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材料,分组研究长方形的特征。要求:利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动脑筋,想办法,研究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来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如果你有了发现,请你先悄悄的说给同学们听听,过一会在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做任何事都要大胆尝试。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两条长边都是12厘米,两条短边都是9厘米,因此我们认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2:我们也是用直尺量的,虽然量的结果不同,但也发现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也一样长。

  生3:我们用铅笔去比的。先比出第一条长边有多长,并在铅笔上做记号,再去看另一条长边是不是也这样长,再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条短边。结果我们也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4:我们把长方形对折,可以看到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换个方向对折,又可以看到两条短边也相等。(生边说自己的方法,边演示自己的操作)

  看来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证明一个结论,那就是―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这就证明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

  那么长方形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我们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通过比,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为了使用方便,有必要把两组对边区别开来,咱们分别给它们一个名称,谁知道叫什么?(如不知老师说明:长、宽并板书)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大家真是太棒了,那么同学们,你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由什么特征吗?

  生1:四条边的长度相等。

  生2: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们能用刚才发现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四条长边都是8厘米,我们认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棒极了,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又验证了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证实了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你们成功了。那么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你们能给它的边起个名字吗?你认为要起几个,为什么?(板书:边长)

  3、比较异同

  通过讨论和验证我们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那么它们之间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特征呢?: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三、应用拓展

  下面我们就运用自己刚刚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有关他们的问题。

  1、猜一猜:老师考大家:

  (1)我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呢?

  (2)我的背后躲着一个长方形,一条边长是20厘米,一条边长是16厘米,另外两条呢?

  (3)我的背后躲着一个四边形,一个角是直角,它是什么图形?

  2、涂一涂:在练*纸尚把长方形涂一种颜色,把正方形涂另一种颜色。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日常升活中人人细心观察、善于动脑,那么不官什么样的数学难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后反思:

  这一课的设计是粘*学生生活的,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教室引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在探求新知时是让学生先猜想长方形对边可能有什么特征,再让学生想办法证实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猜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再在班内交流,可以加深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在探究出长方形的特征后再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是学*方法的再一次迁移,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5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两种图形的特征,为后面学*长、正方形的周长、面积以及立体几何的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要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 归纳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教学中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自主获取新知,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策略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根据这一理念,我认为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不应只是规律性结论的呈现,而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美丽的鸟巢导入新课,通过猜测、操作、分析、比较等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出长、正方形的特征,并应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小棒。

  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信息窗1情境,点击鼠标。

  小朋友们,小鸟的家漂亮吗?看到它们这么漂亮的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鸟巢是怎样做的?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帖)

  设计意图: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由情景中的数学问题导入新课,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并迅速切入正题,为后面的合作探索与深化理解巧设孕伏。

  第二环节:分组合作 探究特征

  本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猜测特征

  我是这样进行的:(老师手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小朋友们,我们大胆的来猜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有什么样的特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大家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下面就要通过我们的动手操作来进行验证。

  这里更多体现了课堂的生成,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成了课堂的主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第二层次:探究特征

  首先研究长方形的`特征:大家的桌子上有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小棒等学具。听清要求:利用这些学具,动脑筋,想办法,找一找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角有什么特征,一会儿要在全班交流你们组是怎样发现这些特征的。

  学生分组学*结束后,全班进行交流。有的小组通过测量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的小组是通过对折的方法发现的;有的小组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特征。(演示课件)

  最后教师板书特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贴在黑板上)

  接下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利用手中的学具,运用各种方法看一看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学生在分组合作、全班交流后,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教师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贴在黑板上)

  在这个层次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比较、总结特征,预设与生成交替出现,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三个层次:比较特征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正方形的异同,然后全班进行总结,教师用韦恩图表示出长、正方形的关系。(画图)

  有对比才有鉴别,本层次的设计就是想通过比较长、正方形的异同,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避免思维产生混乱。

  到此,新授已经结束,师生共同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指着黑板比划一下)然后对开始的猜想进行判断。

  本课的第三个环节 实际应用 解决问题

  练*的设计紧扣重点,由易到难,形式多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第一个练*: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出其它两条边的长度,并说明理由。

  第二个练*:用小棒摆长方形、正方形

  每个同学都有长短不同的小棒若干根,两人一组,选择合适的小棒分别摆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要说清这样摆的理由。在这里学生有可能摆出*行四边形、菱形,那么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不是长、正方形,怎样才能变成长、正方形。

  第三个练*:给出一张长方形纸片,让学生想办法变成最大的正方形。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最后一个环节:全课总结

  以学生谈感受的方式,评价本节课的收获、体验,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感受数学的魅力。

  创新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观:课堂不仅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以改以往那种老师提前考虑周密,单等学生按照老师设计路线走的教学模式。

  课堂需要预设,没在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但仅有预设是不够的,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本节课恰好体现了预设与生成二者的互补关系。

  新课伊始,老师大胆的让学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不怕学生离题万里,也不怕学生早就知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展示自己的已知,不论对错都给以细心呵护,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了生成课堂的生命活力。接着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具、用品,让学生潜心研究大家的猜测。在学生遇到困难的地方稍加点拨,对学生的新奇发现预以肯定,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学生、课堂的精心钻研。

  整个课堂孩子――这群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随机性。

  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般特征,对学生来说已不是新鲜知识,而我还走着探究特征--应用特征的老路,显得有点预设过多。

  本节课在预设时,可以在一些环节上做一调整,例如:猜测特征时,把学生的猜测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证明自认为正确的特征,去说服别人;在证明猜测的同时及时总结新的发现,补充完善课本知识。使教与学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生成性教学中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认识图形的学*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及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到处都能见到。(出示教室场景图)你能很快找出图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

  学生交流时,课件相应地显示学生说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之后,完整地显示图中能看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揭示课题: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再现由具体实物抽象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的*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由表及里,自主探究

  1、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数量。

  谈话:(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看起来给你怎样的感觉?

  引导:这种感觉实际上是由它们的基本特征决定的。要研究一个图形的基本特征,一般可以从组成这个图形的边和角来考虑。每个人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说一说它们是几边形?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教师的设问颇具启发性,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感受,意在激活学生经验层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学生对学*方法的感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由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首先表现在边和角的数量上,因此,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多边形的认识,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开始探究。

  2、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点。

  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猜一猜,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里,学生猜想的基础是观察。猜想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内在需要显得更有必要。

  3、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引导:刚才你们认为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谈话:老师在学具袋里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试着用刚才说的这些方去验证你们猜想。

  小组活动后汇报,估计学生可能采用以下方法:

  (1)用直尺测量。

  演示:指定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测量的过程,并告诉大家测量的结果。

  提问: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强调:通过测量,这个小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

  (2)用折的方法。

  演示:学生上来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折”的过程。

  提问: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将上下两条边对着折,左右两条边对着折)通过折,你们发现了什么?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的方法,也鼓励他们进行展示和交流。

  引导:刚才我们验证了两个长方形,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其他小组也发现这个结论了吗?有没有哪一个小组的同学发现长方形上下两边或者左右两边不相等的情况?

  小结:如果仅仅研究一两个长方形,可能还不能下结论。我们全班研究了十几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都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板书)

  介绍:(边说边指)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的方向是对着的,这两条边可以说成是“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对着的,这两条边可以怎样说?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刚才得到的结论改为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7

  教材简析:教材先让学生在校园图片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学*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谜游戏。

  教师描述有一个动物它有一个庞大的身体,四条腿像柱子,长长的鼻子。

  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小结:对呀,这就是大象的特征,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2、 揭题:今天这节数学课,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一起去寻找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引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物体 “特征”的重要性。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课件展示校园图片,随着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找出一些*面图形,并将图形逐步抽象出来。(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

  (一)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重点指出其中的长方形(板书:长方形),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心中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长方形的标准。

  学生:长方形有四条边,上下两条边相等……老师适时出示一个长方形纸片,向学生介绍“对边”。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

  小朋友们刚刚得到的结论只是我们直观上的感觉,那小朋友猜测的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对不对呢?还需要我们去验证。 下面请自己操作来验证,尽量想简单的方法。

  学生自行操作验证后上展示台集体交流验证方法。

  师:怎样验证它的对边相等呢?

  (生1:用直尺量,可以看出它的对边相等。)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可以通过对折。)

  师:你又是怎样验证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生3: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测量出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有没有量的次数少一点的?

  (生4:对折后再量)

  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特征,是(学生紧接着一起说)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利用课件在方格纸上出示一组图形,判断是不是长方形,并说明理由。

  安排六个图形,请学生根据得出的长方形的特征进行判断,后指明回答。

  [设计意图]:教学长方形的特征,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

  (二)自学正方形的特征。

  1、折纸过渡:每人拿一张长方形的纸,能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吗?

  2、分小组讨论:为什么折一折,剪一剪,这样做就可以得到正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板书: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深化探究:这张长方形的纸还能得到更大的正方形么?

  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都用各自的方法验证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让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大声地读一遍好吗?

  追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设计意图]:研究正方形的特征时,通过折纸过渡,能够使学生意识到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由于学生已经有了长方形特征的经验,因此对正方形的特征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测与验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介绍长、宽、边长。

  1、介绍长方形的长、宽。

  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你能给长方形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出示一个长方形)

  师边指解释通常将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生紧接着说)长,将长方形短边的长叫(生紧接着说)宽。

  师出示一个长方形纸片,并边指边介绍这张长方形纸片:我的长方形纸片长20厘米,宽15厘米。

  你能照老师的样子描述你手里的长方形纸片吗?

  2、介绍正方形的边长。

  因为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都一样长,所以通常我们将它的每条边的长叫边长。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正方形。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闭上眼睛回忆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三、巩固深化

  1、猜一猜

  1)我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边呢?

  2)我的背后躲着一个长方形,一条边是20厘米,一条边是16厘米,另外两条呢?

  让学生说理由。

  2、画一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迅速的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完成在作业纸上)

  选择一人的作业全班交流,提问: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你能描述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吗?同桌互相介绍自己的图形。

  3、拼一拼。

  你能用6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吗?请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追问:从6个小正方形中选出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呢?

  4、选一选。

  五个人拍了张照片,想塑封起来,请选多大的护卡膜:照片长30厘米,宽20厘米。

  A、长30厘米,宽20厘米B、长31厘米,宽21厘米。

  [设计意图]:用猜一猜、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多种形式来巩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不仅循序渐进,而且环环相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用更高的热情参与学*活动,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菁选(扩展1)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菁选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验证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长方形和正方形。

  (指课题并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

  2、观察:寻找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3、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出示合作要求:

  ①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直尺、三角板,想一想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提示:用直尺量,看看出它的每条边长度怎样。

  ②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去验证;

  通过对折,并重点理解对折的方法:引导学生说“把长方形的上下边对折,他们重合在一起,说明上下边相等;同样证明左右边相等。

  ③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形成小组的意见。

  2、集体交流

  ①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②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③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划出四个角都是直角。

  归纳总结

  三、练*。(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

  1、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互相合作,也可以小组间4人一起合作,拼成即可。

  (二)对比练*。

  1、想想做做第3、4题。

  如何在一个长方形里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强调: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综合练*。

  1、想想做做第5、6题。

  针对学生错例,提醒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的注意点。

  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几个这样的长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借助画图解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2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

  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一找,摸一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直尺边线。

  强调从哪里开始就要从哪里结束。

  2、观察:篮球场、游泳池、树叶的边线。

  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

  3、揭示课题:周长

  用自己话说说,什么是周长?

  二、自学例2。(15分钟左右)

  1、同桌合作要求:

  ①打开书本39页,如何知道两个图形周长?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

  ②先自己测量,计算,再交流

  ③哪个图形周长长?

  提示: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2、小组合作要求:

  ①拿出准备好的'树叶,(每个小组只要测量一片大小适中的树叶)

  你能指出树叶的周长在哪里吗?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②准备什么工具?如何测量?

  ③一人固定树叶,一人用线缠绕,一人准备直尺,一人记录。

  细线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尽可能将细线与树叶外围的边重合在一起。

  3、集体交流:

  每个小组测得树叶的具体长度;

  在测量树叶周长时有什么注意点。

  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感受“化曲为直”。

  三、练*。(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

  1、想想做做第2、3题。

  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如何计算各个图形周长?说说自己列式时思考过程。

  (二)综合练*。

  1、想想做做第4题。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三)创编练*。

  用10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的周长()A长方形长B正方形长C三角形长D一样长

  这句话中的重点字词是“分别”

  不管怎么围,围成什么图形?什么不变?体会“变与不变”。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择优选择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时间:3分钟)

  1、出示一张篮球场的*面图,并标出它的长和宽,提问:根据这张图以及相关的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相机出示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启发: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几条边的长度之和?

  3、指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建构。(时间:15分钟)

  1、自主学*导学单:

  (1)独立计算篮球场的周长。

  (2)把你的计算方法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交流:

  (1)核对答案,订正错题。

  (2)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2、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

  (1)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只有两个,但连加算式中却出现了4个数据,这是为什么?

  (2)28+15算出的是什么?把算出的结果再与2相乘算出的是什么?

  (3)上面的四周方法算的都是长方形几条边的长度之和?你认为哪些算法是比较简便的?

  预设: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28+15=43(米)

  432=86(米)

  3、说说喜欢哪种方法。

  4、完成“试一试”

  全班交流

  (1)25+25+25+25=100(米)

  (2)254=100(米)

  比较:算出的都是正方形的几条边的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些?

  小结:我们又学*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将课题补充完整: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内化练*。(时间:15分钟)

  【基本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列加法连加算式的学生进一步优化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打算量出哪几边的长度?为什么?

  【拓展练*】

  3、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小华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操场的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为什么要用“大约”这个词表达计算结果?

  【创编题】

  学校将原来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操场,扩建成一个长80米,宽50米的长方形运动场。你知道扩建后操场的周长增加了多少米吗?

  引导学生画图。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2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58~60页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第61~62页教学周长的含义;第63~65页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66~69页是单元练*和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点。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这两种*面图形,首先是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点。教材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指出一些形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引出本单元的研究对象。

  教材希望学生主动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因此为学生的学*活动提供内容、线索,并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学生拿几张(注意:不是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折、量、比,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第58页的几张照片,起启发和鼓励学生操作的作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对几个图形的操作后发现的,是在交流中呈现的。学生的发现往往是点滴、无序、不系统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交流时经历“无序——有序”“零散——完整”的过程,两个小卡通的对话是众多学生的发现经过整理后的概括。在学生分别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后,教材要求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相同的地方吗?引导他们比较这两种图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角并且都是直角,都有四条边并且对边相等。教材组织学生进行比较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巩固对图形特点的初步认识,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只要求学生知道这两种图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现在还不讲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想想做做”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设计安排。第1题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在钉子板上围过这两种图形,那时他们是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认识围的,现在再次围这些图形,要紧扣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思考和操作。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围成的图形有什么特点。第3题把一张长方形纸按照图示的方法折、剪,并问学生“剪出的是正方形吗?为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正方形的特点以及折、剪的过程作出解释。这道题再次让学生感受长方形与正方形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第4题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大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点。其中用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答案是开放的,各有两种不同拼法,有助于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也是本节教材的知识。第59页先告诉学生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然后在“想想做做”中练*。第5、6题再现了什么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什么是正方形的边长,并结合度量和估计突出长、宽与边长都是线段的长度。第7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通过画图形并说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长、宽与边长等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这部分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2、联系实际事例教学周长的含义,初步建立周长概念。

  围成的*面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教材中没有出现抽象的周长定义,只要求学生联系实物与图形理解周长的含义,能通过自己的操作表达对图形周长的理解。

  第61页例题,先出现一个儿童游泳池,池的上口一圈边线用粗黑线表示,教材通过卡通说出“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这句话里的“池口黑色边线的长”直观形象地描述了周长的属性——图形一周的长度。例题中又画了一双手在用绳子沿树叶的边围一圈,并把绳子拉直放到直尺上量长度,其中前一幅图突出“一周”,后一幅图突出周长是长度。再次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树叶的周长,同时还让他们看到可以“拉曲成直”,便于度量周长。

  “试一试”引导学生继续认识*面图形的周长。通过“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和“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认知迁移,以对物体表面周长的认识来理解*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在说、量、算等活动中,理解*面图形一周所有边的长度的总和是图形的周长,这里面既有周长的概念,又有计算周长的基本方法,两者有机融合成一体。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周长,什么是四边形的周长,明确这些图形一周的长是它们的周长。然后要学生说说怎样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可以用细线沿图形的边围一圈,拉直了量一量;也可以分别量出图形各条边的长,再相加。

  “想想做做”第1~3题起巩固周长概念的作用,其中第2题通过描出各个图形的边线,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周长是围成*面图形一周的边的长度总和。第4、5题测量或计算图形的周长,第4题特意在各个*面图形中设计了长度相同的边,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各图形的周长,为以后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打下基础。第6题引导学生把对周长的认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是一道实践活动题。

  3、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第63页例题计算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篮球场的形状是长方形,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是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鼓励学生想想算算,希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可能根据周长的含义,采用把各条边的长度连加的方法求得周长。有些学生可能联系长方形的特点,或者先分别算出两条长的和与两条宽的和,再相加得到周长;或者先算出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教材要求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由于学生尚未学*四则混合运算,所以求长方形周长暂时应分步列式计算。教学这道例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求它的周长就是求什么,为寻找算法确定方向。第二,在交流算法时首先要抓住是怎样求各条边长度总和的.,其次才是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因为各种算法的式子虽然不同,但本意是一致的,都是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列出来的。差异在于有没有利用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个特征。第三,能想到先算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这种方法的学生不会多,对这种算法的讲评要多一些,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这种方法。

  教材第64页“试一试”通过求手帕的周长这个实际问题,继续让学生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预计学生不会有困难。无论是长方形周长还是正方形周长,教材中都没有出现计算公式,主要原因是鼓励学生探索、尊重学生的创造,逐步从算法多样到算法同一。至于计算公式,在以后的教材中会适时总结的。

  “想想做做”共六道题,第1~3题以巩固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方法为主要目的,学生或是利用题中给出的长、宽或边长的数据求周长,或是先量出长、宽与边长的长度后再算周长。第4、5题解决与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题使学生明白,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不仅仅是数学中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广泛的应用。第6题是答案开放的题,能使学生看到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

  练*六是全单元的整理与综合,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等各个内容。练*设计避免过多的纯计算训练,注重周长的实际应用、估计图形的周长以及图形的拼合变化。第7题在方格纸上设计周长20米的花圃,教材举了一个长方形为例,学生的设计不要局限于长方形。什么形状的图形、画在方格纸的什么位置上都可以,只要图形是封闭的、周长是20米都是正确的设计。

  4、实践活动富有基础性、操作性、开放性和合作性。

  《周长是多少》这次实践活动的五个内容都是围绕周长的含义与计算设计的,这些内容中既有长方形、正方形,又不局限于这两种图形。分别让学生围、搭、拼、量、算、估,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面图形周长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线围自己喜欢的图形,用小棒搭、用小正方形拼自己想的图形,方法和答案都是开放的,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活动效益。“量一量”要求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教材通过“你量了哪几条边?是怎样算的”启发学生寻找比较简单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实践活动中的各个内容都以小组学*的形式完成,要求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同时加强合作交流,集思广益,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从而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互补。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3

  教材简析:教材先让学生在校园图片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学*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谜游戏。

  教师描述有一个动物它有一个庞大的身体,四条腿像柱子,长长的鼻子。

  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小结:对呀,这就是大象的特征,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2、 揭题:今天这节数学课,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一起去寻找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引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物体 “特征”的重要性。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课件展示校园图片,随着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找出一些*面图形,并将图形逐步抽象出来。(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

  (一)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重点指出其中的长方形(板书:长方形),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心中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长方形的标准。

  学生:长方形有四条边,上下两条边相等……老师适时出示一个长方形纸片,向学生介绍“对边”。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

  小朋友们刚刚得到的结论只是我们直观上的感觉,那小朋友猜测的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对不对呢?还需要我们去验证。 下面请自己操作来验证,尽量想简单的方法。

  学生自行操作验证后上展示台集体交流验证方法。

  师:怎样验证它的对边相等呢?

  (生1:用直尺量,可以看出它的对边相等。)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可以通过对折。)

  师:你又是怎样验证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生3: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测量出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有没有量的次数少一点的?

  (生4:对折后再量)

  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特征,是(学生紧接着一起说)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利用课件在方格纸上出示一组图形,判断是不是长方形,并说明理由。

  安排六个图形,请学生根据得出的长方形的特征进行判断,后指明回答。

  [设计意图]:教学长方形的特征,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

  (二)自学正方形的特征。

  1、折纸过渡:每人拿一张长方形的纸,能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吗?

  2、分小组讨论:为什么折一折,剪一剪,这样做就可以得到正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板书: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深化探究:这张长方形的纸还能得到更大的正方形么?

  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都用各自的方法验证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让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大声地读一遍好吗?

  追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设计意图]:研究正方形的特征时,通过折纸过渡,能够使学生意识到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由于学生已经有了长方形特征的经验,因此对正方形的特征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测与验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介绍长、宽、边长。

  1、介绍长方形的长、宽。

  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你能给长方形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出示一个长方形)

  师边指解释通常将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生紧接着说)长,将长方形短边的长叫(生紧接着说)宽。

  师出示一个长方形纸片,并边指边介绍这张长方形纸片:我的长方形纸片长20厘米,宽15厘米。

  你能照老师的样子描述你手里的长方形纸片吗?

  2、介绍正方形的边长。

  因为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都一样长,所以通常我们将它的每条边的长叫边长。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正方形。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闭上眼睛回忆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三、巩固深化

  1、猜一猜

  1)我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边呢?

  2)我的背后躲着一个长方形,一条边是20厘米,一条边是16厘米,另外两条呢?

  让学生说理由。

  2、画一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迅速的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完成在作业纸上)

  选择一人的作业全班交流,提问: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你能描述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吗?同桌互相介绍自己的图形。

  3、拼一拼。

  你能用6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吗?请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追问:从6个小正方形中选出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呢?

  4、选一选。

  五个人拍了张照片,想塑封起来,请选多大的护卡膜:照片长30厘米,宽20厘米。

  A、长30厘米,宽20厘米B、长31厘米,宽21厘米。

  [设计意图]:用猜一猜、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多种形式来巩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不仅循序渐进,而且环环相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用更高的热情参与学*活动,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4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79~80页).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长方形铁丝框,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图形的纸片,火柴棍.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二、引入课题:

  (出示 )做这样一个长方形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实际是求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出示课题.

  三、展开与讨论:

  先请你们试一试.(电脑出示例1)

  [例1]你能求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周长吗?怎样列式?(三角形逐一出示)

  学生列出算式:

  4+5+6=15(cm) 5+5+4=14(cm) 6+6+6=18(cm)

  5×2+4=14(cm) 6×3=18(cm)

  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而有的可以用两种方法呢?

  四、探索与归纳: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电脑出示 ,学生拿出学具)请你量一量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长5cm,宽3cm)

  小组讨论: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求?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由各组汇报得出):(1)5+3+5+3=16(cm)

  (2)5+5+3+3=16(cm)

  (3)5×2+3×2=16(cm)

  (4)(5+3)×2=16(cm)

  (由电脑演示每种算式的推理过程)

  提问: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根据生答板书):(5+3)×2=16(cm)

  提问: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括号里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2?

  小组讨论:你能根据第四种算法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2.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引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你能根据公式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电脑出示)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7+5)×2=24(cm)

  (电脑演示:把长方形的长减少1cm)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6+5)×2=22(cm)

  (电脑演示:再把长方形的长减少1cm)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5+5)×2=20(cm)

  提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由学生列出算式:

  5×4=20(cm)

  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是一个什么图形?

  根据这种简便的算法,你能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试一试.

  利用公式计算周长.(单位:cm)

  4.看书79~80页.

  5.质疑.

  提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释疑)

  提问:要想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要想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五、巩固和提高:

  1.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 )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 )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

  讨论:(出示 和 )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相等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是不是所有长、宽不相等的长方形,周长都不相等呢?

  下面请你们动手摆一摆.

  2.用14根火柴摆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长方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长方形的周长哪个长?(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4根火柴摆成的)

  引申:把(3)号长方形其中两根火柴*移成下图:(演示)

  提问:改变后的图形和原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为什么?

  想一想,是否还可以改变成别的形状而周长不变?

  (学生再次动手摆)

  3.口答书81页第③题,看下图,求(1)、(2)、(3)、(4)号正方形的周长.(单位:cm)

  4.(电脑出示)下图中,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共多少?

  把这两个正方形合并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

  (电脑演示合并过程)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4×2+4)×2=24(cm)

  4×3×2=24(cm)

  4×4×2-4×2=24(cm)

  4×6=24(cm)

  4.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与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时,就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如果有两个答案,那么可以举双手.

  六、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书81页练一练⑤题留作思考.

  下图是一个楼梯的侧面,如果要铺上地毯,要计算地毯的长度,你应该怎样测量?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5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3、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硬纸片或薄塑料板,1张电话卡或其他类似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组长方形,第一组等宽不等长,第二组等长不等宽。

  2、提问:每组中两个长方形哪个的面积比较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谈话:通过我们对两组长方形的观察,发现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宽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长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这说明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那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也研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四人小组合作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然后一起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再分别填写在自己的课本第82页的表格里。

  (2)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彼此交流,各自填表。

  (3)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左图)

  谈话:要求你们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量出它的面积。想一想,量长和宽用什么工具量?量面积用什么量?怎样量?

  学生各自测量课本上的例2左图。

  谈话:你测量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在小组内交流。

  (2)(出示例2右图)

  谈话:这幅图你打算怎样测量它的面积?每人各自在书上测量,如果面积单位不够用,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可与同学商量。

  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方厘米?你是怎样量面积的?

  3、教学第82页“试一试”。

  谈话:这个长方形已经量出了它的长和宽,你能利用刚才量长方形面积的经验,想象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样量并说出它的面积吗?

  4、交流归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这个公式是S=a×b

  (板书:S=a×b)在这个公式里,S表示什么?a表示什么?b呢?

  5、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提问: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你认为用什么公式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更合适?

  (2)学生讨论后提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提问: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吗?

  (板书:S=a×a)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需要几个条件?什么条件?

  三、组织练*。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订正时注意是不是正确使用面积单位。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一说估计方法和结果,以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

  3、做第83页“试一试”的两道题。

  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全班共同订正,注意算式和答语中的单位名称。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2)各自用手中的电话卡或其他卡片测量数学书封面各有几个电话卡那么大,并计算书本封面的面积。

  (3)指名说出测量方法和计算结果。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6

  教学内容: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第101页的例题 , 练*二十七第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数学教案-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和实践的能力。

  重、难点:运用对比方法,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具:投影片、小手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一块长方形的白菜地,周围围上篱笆。

  二、提出问题

  (一)、观察这幅图后,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可能有以下问题:

  1、篱笆有多长?怎样计算?

  2、菜地的面积是多少?怎样计算?

  3、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4、周长的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

  (二)、确定学*目标。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本节课学*1~4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的.问题,大家课后去自行探讨解决。

  三、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学*。

  课前进行分组,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4人一组,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人。组长负责组织活动,记录员对学*过程与结果做出记录,汇报员汇报本组的学*成果。大家一同观察、操作、讨论,总结学*结果。课前分组。形成制度:每个人担任的任务定期进行交换。

  围绕以上4 个问题,展开学*。

  2、汇报学*成果。

  3、小结:

  周长

  面积

  含义:

  四条边的长度和

  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计算方法:

  (长+宽)×2

  长×宽

  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4、完成书上的101页例1。

  四、应用

  1、估计教科书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测出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

  3、作业:练*二十七第1、2、3、5题。

  五、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这些问题请课后自己去解决好吗?

  板书:

  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正方形 长方形

  比较表

  六、课后反思: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7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底面的观察,及摸一摸、画一画等体验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在现实有趣的学*情境中,经历面从体上剥离下来的过程,提高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水彩笔、纸张、橡皮泥、印泥等工具,钉子板,长方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作好铺垫

  1. 谈话:小朋友们,愿意到王老师家去做客吗?那今天先参观一下我的家,这是我家的儿童房。(课件演示儿童房,最后定格在第16页例题中积木搭成的物体)

  2. 提问:

  (1) 看一看,搭的是什么?

  (2) 仔细观察,用到了哪些积木,你能把这些积木按形状分一分吗?

  教师呈现用积木搭成的实物,指定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分一分。分完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种形状的名称。(三棱柱不要求说出名称,只要能区分开来就行)

  3. 小结:这些积木按形状可以分成四类。下面一起来重点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评析:用到老师家做客的方式导入,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将课件定格在积木搭成的物体上,不经意中呈现了学*内容。让学生寻找各种认识的物体并进行分类,有效地唤起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引出重点研究的内容,为下一步学*作好铺垫。】

  二、 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 引导: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木。请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先看一看、摸一摸它的表面,再跟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积木,摸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主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交流:让学生拿着积木,先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一说感受。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的面长长的、**的;正方体的面方方的、**的;圆柱的底面圆圆的、**的,侧面是弯弯的。

  2. 谈话: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的面画下来呢?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白纸、橡皮泥和印泥等工具。请小朋友先在小组内议一议,用什么方法画下这些面,再分工画一画。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学生在画图形时,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 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或圆柱的底面放在纸上,沿着它的边画下来,得到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2) 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或圆柱的`底面用力按在橡皮泥上,在橡皮泥上留下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3) 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或圆柱的底面先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纸上,得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演示,并把得到的图形贴在黑板上。(交流时,着重让学生演示沿着边画长方形、正方形或圆的过程,并让每一个学生都照样子画一画。展示学生作品时,注意选择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张贴的位置也不要有规律)

  3. 谈话: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呀!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得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把这些图形分一分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再指名到黑板上分一分)

  4. 提问:每一类图形,分别叫什么名称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一类图形下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5.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与这些图形见面。(出示试一试)看,这里有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你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吗?

  在学生回答时,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如:信封的面是长方形。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评析: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感受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先让学生触摸物体的面并交流直观感受,初步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再提供多种工具,让学生自主地把面从体上剥离下来。针对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操作工具,思考怎样操作,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不同操作方法的交流,实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共享,加深对面附着于体的感受。在揭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名称时,先让学生分一分,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有形状、大小的不同。】

  三、 操作巩固,加深认识

  1. 围图形。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学生操作。在交流时,教师出示一个围错的正方形,让学生说出错误,体会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提问:在这样的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试着围一围)

  2. 画图形。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你能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学生活动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3. 涂色。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这里有哪些图形,如果把这些图形用颜色分开来,你认为用几种颜色合适?请小朋友先用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多少个,填在表格里。

  【评析:由于学生还不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因此,很难回答为什么这个图形是长方形等类似的问题。在教学时,通过围图形、画图形、给图形涂色分类等有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形成表象。】

  四、 拓展练*,创新提升

  1. 用正方体画正方形。

  (1) 让学生在一个正方体上选几个面分别画正方形。

  (2) 提问:比一比画出的这些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先在小组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2. 用长方体画长方形。

  拿出一个长方体,提问:你能用这个长方体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吗?

  提问:比一比画出的这些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3. 说一说:在我家书房的墙上贴有一些图案,说一说,每个图案分别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每种图形分别用了多少个?(课件出示用长方形、正方形及圆拼成的图案)

  4. 拼一拼:小朋友们,你们想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一些图案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请同学们从信封里拿出来拼一拼,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拼好后,给你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展示交流: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介绍作品,并请其他学生说一说用了哪些图形,分别有几个。

  【评析:让学生用正方体和长方体画正方形和长方形,既加深了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又初步渗透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一些特征。让学生欣赏书房场景中由不同图形组成的图案,为下面拼图案的活动提供了范例。利用学到的*面图形,发挥想像,创作出一幅漂亮的图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对图形的感受。】

  总评

  整节课,创设了参观老师家儿童房和书房的情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课堂学*更有趣味。通过在纸上画、在橡皮泥上按、在印泥上印这些学生喜爱的方式,让学生经历面从体中剥离下来的过程,并通过分一分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形状、大小的图形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通过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和给图形分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通过图案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灵活拓展,从创造中提升。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8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五册P58——60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

  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 猜想。

  你觉得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2)验证。

  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组,互相讨论,利用桌子上放着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材料,分组研究长方形的特征。要求:利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动脑筋,想办法,研究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来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如果你有了发现,请你先悄悄的说给同学们听听,过一会在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做任何事都要大胆尝试。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两条长边都是12厘米,两条短边都是9厘米,因此我们认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2:我们也是用直尺量的,虽然量的结果不同,但也发现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也一样长。

  生3:我们用铅笔去比的。先比出第一条长边有多长,并在铅笔上做记号,再去看另一条长边是不是也这样长,再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条短边。结果我们也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4:我们把长方形对折,可以看到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换个方向对折,又可以看到两条短边也相等。(生边说自己的方法,边演示自己的操作)

  看来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证明一个结论,那就是―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这就证明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

  那么长方形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我们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通过比,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为了使用方便,有必要把两组对边区别开来,咱们分别给它们一个名称,谁知道叫什么?(如不知老师说明:长、宽并板书)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大家真是太棒了,那么同学们,你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由什么特征吗?

  生1:四条边的长度相等。

  生2: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们能用刚才发现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四条长边都是8厘米,我们认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棒极了,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又验证了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证实了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你们成功了。那么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你们能给它的边起个名字吗?你认为要起几个,为什么?(板书:边长)

  3、比较异同

  通过讨论和验证我们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那么它们之间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特征呢?: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三、应用拓展

  下面我们就运用自己刚刚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有关他们的问题。

  1、猜一猜:老师考大家:

  (1)我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呢?

  (2)我的背后躲着一个长方形,一条边长是20厘米,一条边长是16厘米,另外两条呢?

  (3)我的背后躲着一个四边形,一个角是直角,它是什么图形?

  2、涂一涂:在练*纸尚把长方形涂一种颜色,把正方形涂另一种颜色。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日常升活中人人细心观察、善于动脑,那么不官什么样的数学难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后反思:

  这一课的设计是粘*学生生活的,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教室引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在探求新知时是让学生先猜想长方形对边可能有什么特征,再让学生想办法证实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猜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再在班内交流,可以加深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在探究出长方形的特征后再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是学*方法的再一次迁移,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9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外形特征。

  2.学*嵌板与相应卡片的配对。

  3.发展幼儿的视觉与触觉。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嵌板、实心图形卡片、粗线条与细线条卡片(附后)。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嵌板)。

  二、幼儿观察、操作学具,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感知,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提问:

  (1)这对兄弟长得一样吗?

  (2)它们哪里不一样?

  (3)那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

  (4)师总结:这个四条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正方形.这个两组对边一样长的方形叫做长方形。

  2.三段式教学法教授正方形与长方形:

  (1)师:这是正方形(长方形)。

  (2)师:这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啊?

  (3)师:这是什么?

  三、嵌板与卡片的配对。

  1.教师出示卡片,展示教具。

  师:今天正方形和长方形两兄弟还带来了它们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实心图卡片)

  师:你们看这张照片是谁的啊?(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卡片,检验是否正确.然后请幼儿摆放另一张卡片)

  (2)(出示粗线条卡片)

  师:我这里还有两张卡片,和刚才的'有点不一样,你们来帮帮忙,看看它到底是谁的。(请幼儿尝试摆放)

  (3)(出示细线条卡片,请幼儿尝试摆放)师:你怎么知道照片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呢?

  2.幼儿操作嵌板与卡片的配对.教师个别指导。

  师:小朋友们,桌子上有很多方形兄弟俩的照片,你们想不想去把那些照片发给它们啊?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正确辨认生活中遇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

  3.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说说生活周围常见的种图形。

  2.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并揭示课题。

  3.观察两种图形。

  4.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四边形”。

  二、合作学*,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①出示一长方形木板,指出它的边在哪里?如何来区分这四条边?

  ②同桌讨论:可以怎样把这个长方形的形状画下来?还有其它方法吗?

  ③观察教师演示。

  ④四人小组讨论。

  2.画长方形。

  ①同桌讨论: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想一想可以怎么来画长方形。

  ②反馈说说自己的各种想法,并先出优秀可行的方法进行演示。

  ③学生尝试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④教师小结:首先画一条长方形的长(或宽)边,再以两个端点为顶点,画两个直角,然后取相等的两条线段为宽(或长),把两个端点边接起来。

  3.认识正方形的特征并画正方形。

  ①教师演示:把一长方形剪去一部分变成了正方形。

  ②四人小组讲座。

  ③反馈归纳。

  ④学生尝试画一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⑤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作图方法的异同。

  4.开放创新学*。

  用学过的图形设计自己喜爱的图案或物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在知识上和学*方法上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作业

  作业本p1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课本P58——60的例题及相应的设计*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出示长方形)它大屏幕上的图形中(大屏幕上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有一个长的很像。你找到了吗?为什么你觉得他们长的像?

  生交流,回答问题。(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在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无处不在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研究它们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猜想。

  同学们找到这么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那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2)验证。

  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征。但是这个只能作为初步的猜想,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来验证。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采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的来研究它们的特征,并把你的结论填写在研究报告单上。(出示小组合作的要求)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3)上台交流展示结论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长方形的边有哪些特点呢?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们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它的对边是相等的,但是相邻两条边的长度不相等。

  我们再来看看长方形的四个角,这四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

  谁能像刚才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呢?

  从同学们的汇报和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现在你能再用自己的话小组里来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吗?

  板书出示: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完成后如下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研究报告单

  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边 对边相等 四条边都相等

  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

  2、比较异同

  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自学长、宽和边长

  自主学*课本P59,学*长、宽和边长,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方形的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减去长边比宽边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三、应用拓展

  1.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信封里藏着两个图形,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3.你能根据下面的材料,任选一种,做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吗?

  材料:①钉子板②三角板③相同的正方形纸片④小棒

  你会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在围之前先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哪些特征?

  请同桌两个同学拿出同样的两副三角尺,分别来拼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同学们已经拼出来了吧。老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这是一个长方形,这样拼出来的是一个正方形。你们也是这样拼的吗?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把三角尺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呢?为什么?自己静静的想一想。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的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回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发现这些特征的呢?只要你们乐于思考,勤于探索,还能发现数学中更多的奥秘。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12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8-60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备课重点:

  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这样的状况并不表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入。

  重点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

  验证的安排,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智慧?

  生活的联系,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赋予更多的数学思考?

  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提高数学思考的含金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

  1.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

  学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

  2.通过以前的学*,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楚理由。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

  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3.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验证,再交流汇报。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13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49页,信息窗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交流等活动,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估算、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数学学*方法,为今后学*其他*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动画)

  (森林里要召开运动会。)大象说:“6月1日咱们森林里的动物们要召开一次运动会,森林里的动物这么多,得找一块宽敞的草地当作运动场。你们谁知道哪有这样的草地呀?”

  小猴急忙说:在森林南面有一块长方形草地,可大了。咱们就去那儿吧!”

  小兔说:“在森林北面有一块正方形草地,比南面的那块草地大多了,”

  小猴和小兔争得面红耳赤,大象和其它小动物都没了主意。

  大象说:“到底哪一块草地的面积大呀!我们该选哪一块草地呀!谁能帮帮我们啊!”

  教师:谁能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一难题呀?

  (用1*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摆,测量、计算出这两块草地的面积,再比较一下就能知道哪一块草地的面积大了。)

  教师: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但是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太麻烦!)在摆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个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简便算法,你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你能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题)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这种方法是否正确。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授

  活动一:

  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请你动动脑筋,计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操作:用面积是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着长边摆满,再沿着宽边摆满,再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演示:长摆5个面积单位,宽摆3个面积单位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你观察、计算的结果?(媒体演示)

  要求说出: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方厘米。

  *沿着长边摆()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一排就是()*方厘米。

  *沿着宽边摆()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就有()排。

  2、填题卡

  每 排 的 个数排 数面积(*方厘米)

  图1

  图2

  图3

  汇报结果。

  教师:知道每排的个数和排数,就能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通常我们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时候用长乘以宽。即: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活动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有一个长9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方分米?

  2、如果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分米,宽不变。那么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分米?

  如果长再继续减少,减少到6分米,宽不变。这时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分米?③怎样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呢?

  6×6=36(*方分米)

  *观察这个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正方形)

  *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呢?(边长×边长)

  *为什么?

  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宽也就是边长×边长。

  ④归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谁能概括一下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课堂: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堂练*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面积单位间的换算。2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练*。

  教学目标:

  1.掌握1*方分米=100*方厘米、1*方米=100*方分米,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通过学生的猜想、验证等方法,出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3.通过练*,进一步巩固所学。体验数学与生活得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灵活换算面积单位、解决面积问题。

  教学过程:

  (—)在探究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应从情境图中的挂毯入手,让学生动笔算一算

  对学生计算时几种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板书

  (1)10*10=100(*方分米)

  (2)10分米=1米1*1=1(*方米)

  (3)10分米=100厘米100*100=10000(*方厘米)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同学们出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最后的结果怎么不相等那?这些面积单位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那?得出结论:1*方米=100*方分米1*方分米=100*方厘米重点让学生说明为什么1*方分米=100*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二)在设计练*题时,应考虑以下几种题型

  1自主练*第五题。学生独立进行单位的换算,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单位间换算的方法

  2自主练*第七题。学生弄懂题意,然后自主解决问题

  3拓展练*

  (1)学校用50块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转铺好了一个水池的底面,这个水池底面的面积是多少*方分米?合多少*方米?

  (2)一张正方形的纸片长8厘米,宽6厘米,从这个长方形中减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首先让学生讨论,怎样剪去才能使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剩下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3)如果长和宽都是整数,围城面积是36*方厘米的图形有几种围法?算一算添在表中

  长(CM)

  宽(CM)

  面积

  此题的设计,即可巩固前面学*的面积计算的知识,又可以渗透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引导学生体会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在填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其中的规律,当长方形的面积不变,他的长越大,宽就越小,长越小,宽就越大。

  课堂:

  课堂练*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还仅停留在其表面现象上,本节课的教学将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动手实际操作,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时,本课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演示、个体操作、集体交流、比较分析概括等,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学*过程.把操作、思维和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手、脑、口结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学生操作与探究学*的最佳情境,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学*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发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小组探究式学*.教师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课件出示:教室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大家看屏幕,这是一间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2、(课件逐个点击这些物体的面)师小结:教室里视力表、**、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侧面、课桌面、电灯开关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广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实,何止是教室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板书课题))研究它们的特征。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材96-9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3、培养初步的逻辑能力

  4、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1、知道周长的含义

  2、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软尺、细线、直尺、茶杯、钉子板、橡皮筯等

  第一课时

  一、初步认识图形的周长

  1、导入:同学们。从本单元起,我们又进入了新的内容的学*

  2、看图,说说镶的花边应该有多长?(应该是桌布一周的长度)

  3、引导学生认识到桌布一周的长度就是桌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就是认识到周长.

  4、看第二图,说说树桩一周的长度是多少?63厘米

  5、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让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z引导学生说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

  6、你们知道树桩面的.周长是多少吗?

  二、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1、让学生用手指在课本上摸一摸索课本封面的周长,注意摸索时要注意些什么?

  2、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并作一定的补充。让学生感触周围其他物体的周长并让学生一边摸一边说给其他同学听。

  3、指导学生直接说出一些*面图形的周长,如广告,操场的周长等

  4、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进行总结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内容,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

  2、让各组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判断的结果及理由。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3、布置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练*十七第一题第二题,给学生经必要的指导和提示。

  4、带领学生集体评议刚才的练*活动。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让学生拿出课本和文具盒,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并要边摸边说。在学生动手摸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

  2、设疑引导: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面图形的周长,但是怎样才能知道这些*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3、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表扬告诉学生这节课就学*测量周长的方法。

  二、测量一些*面图形的周长。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茶杯,让学生先说出这个茶杯的周长。

  2、转折设问:我们怎样才能把它的周长给商量出来呢?先说一说用什么东西商量,怎样测量?

  3、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组合作进行测量。

  4、让几个组的学生在讲台上淙自己测量的过程。让其它同学认真观看。台上的同学淙完毕后,问其他的同学:你们看清楚他们测量的过程了吗?发现有什么问题了吗?

  5、带领学生对这些同学挑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议。

  6、让学生再想一想怎么测量一张长方形纸的周长。提示学生可以先用软尺或细线试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

  7、表扬这位同学的想法。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

  8、引导学生对测量周长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9、你们能总结出周长的定义吗?让学生讨论交流。

  10、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给出周长的定义: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内容。要求学生先确定测量方法,再准备测量的工具。

  2、布置学生完成练*十七的第3题,让学生思考练*十七的第4题。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教学探讨与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菁选(扩展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优选【五】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五册P58——60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

  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 猜想。

  你觉得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2)验证。

  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组,互相讨论,利用桌子上放着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材料,分组研究长方形的特征。要求:利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动脑筋,想办法,研究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来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如果你有了发现,请你先悄悄的说给同学们听听,过一会在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做任何事都要大胆尝试。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两条长边都是12厘米,两条短边都是9厘米,因此我们认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2:我们也是用直尺量的,虽然量的结果不同,但也发现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也一样长。

  生3:我们用铅笔去比的。先比出第一条长边有多长,并在铅笔上做记号,再去看另一条长边是不是也这样长,再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条短边。结果我们也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4:我们把长方形对折,可以看到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换个方向对折,又可以看到两条短边也相等。(生边说自己的方法,边演示自己的操作)

  看来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证明一个结论,那就是―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这就证明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

  那么长方形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我们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通过比,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为了使用方便,有必要把两组对边区别开来,咱们分别给它们一个名称,谁知道叫什么?(如不知老师说明:长、宽并板书)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大家真是太棒了,那么同学们,你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由什么特征吗?

  生1:四条边的长度相等。

  生2: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们能用刚才发现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四条长边都是8厘米,我们认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棒极了,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又验证了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证实了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你们成功了。那么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你们能给它的边起个名字吗?你认为要起几个,为什么?(板书:边长)

  3、比较异同

  通过讨论和验证我们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那么它们之间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特征呢?: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三、应用拓展

  下面我们就运用自己刚刚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有关他们的问题。

  1、猜一猜:老师考大家:

  (1)我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呢?

  (2)我的背后躲着一个长方形,一条边长是20厘米,一条边长是16厘米,另外两条呢?

  (3)我的背后躲着一个四边形,一个角是直角,它是什么图形?

  2、涂一涂:在练*纸尚把长方形涂一种颜色,把正方形涂另一种颜色。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日常升活中人人细心观察、善于动脑,那么不官什么样的数学难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后反思:

  这一课的设计是粘*学生生活的,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教室引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在探求新知时是让学生先猜想长方形对边可能有什么特征,再让学生想办法证实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猜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再在班内交流,可以加深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在探究出长方形的特征后再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是学*方法的再一次迁移,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里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2、举例。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A: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小朋友的猜想到底是对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同桌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形成小组意见。

  (学生可以用直尺量、把长方形对折、用三角尺比一比,说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上下两条相对的边、左右两条相对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课件演示)你是怎么知道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用直角三角尺比一比)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B: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提问:你能将手中的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

  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板书: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在边上,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也就是说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也相等。

  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

  师: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课件演示)

  三、应用拓展:

  在钉子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画出的图形为什么是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回答后再次电脑演示)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拼摆图形。

  小组合作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并说一说是怎么拼的,有哪些拼法。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能想到几种拼法?

  动手测量。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展示部分学生的图形后,然后全班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的图形,并回答它的长宽或边长各是多少。

  师生总结,共同评价。提问:通过学*,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3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两种图形的特征,为后面学*长、正方形的周长、面积以及立体几何的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要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 归纳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教学中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自主获取新知,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策略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根据这一理念,我认为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不应只是规律性结论的呈现,而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美丽的鸟巢导入新课,通过猜测、操作、分析、比较等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出长、正方形的特征,并应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小棒。

  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信息窗1情境,点击鼠标。

  小朋友们,小鸟的家漂亮吗?看到它们这么漂亮的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鸟巢是怎样做的?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帖)

  设计意图: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由情景中的数学问题导入新课,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并迅速切入正题,为后面的合作探索与深化理解巧设孕伏。

  第二环节:分组合作 探究特征

  本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猜测特征

  我是这样进行的:(老师手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小朋友们,我们大胆的来猜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有什么样的特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大家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下面就要通过我们的动手操作来进行验证。

  这里更多体现了课堂的生成,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成了课堂的主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第二层次:探究特征

  首先研究长方形的`特征:大家的桌子上有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小棒等学具。听清要求:利用这些学具,动脑筋,想办法,找一找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角有什么特征,一会儿要在全班交流你们组是怎样发现这些特征的。

  学生分组学*结束后,全班进行交流。有的小组通过测量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的小组是通过对折的方法发现的;有的小组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特征。(演示课件)

  最后教师板书特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贴在黑板上)

  接下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利用手中的学具,运用各种方法看一看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学生在分组合作、全班交流后,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教师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贴在黑板上)

  在这个层次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比较、总结特征,预设与生成交替出现,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三个层次:比较特征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正方形的异同,然后全班进行总结,教师用韦恩图表示出长、正方形的关系。(画图)

  有对比才有鉴别,本层次的设计就是想通过比较长、正方形的异同,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避免思维产生混乱。

  到此,新授已经结束,师生共同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指着黑板比划一下)然后对开始的猜想进行判断。

  本课的第三个环节 实际应用 解决问题

  练*的设计紧扣重点,由易到难,形式多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第一个练*: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出其它两条边的长度,并说明理由。

  第二个练*:用小棒摆长方形、正方形

  每个同学都有长短不同的小棒若干根,两人一组,选择合适的小棒分别摆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要说清这样摆的理由。在这里学生有可能摆出*行四边形、菱形,那么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不是长、正方形,怎样才能变成长、正方形。

  第三个练*:给出一张长方形纸片,让学生想办法变成最大的正方形。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最后一个环节:全课总结

  以学生谈感受的方式,评价本节课的收获、体验,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感受数学的魅力。

  创新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观:课堂不仅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以改以往那种老师提前考虑周密,单等学生按照老师设计路线走的教学模式。

  课堂需要预设,没在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但仅有预设是不够的,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本节课恰好体现了预设与生成二者的互补关系。

  新课伊始,老师大胆的让学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不怕学生离题万里,也不怕学生早就知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展示自己的已知,不论对错都给以细心呵护,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了生成课堂的生命活力。接着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具、用品,让学生潜心研究大家的猜测。在学生遇到困难的地方稍加点拨,对学生的新奇发现预以肯定,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学生、课堂的精心钻研。

  整个课堂孩子――这群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随机性。

  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般特征,对学生来说已不是新鲜知识,而我还走着探究特征--应用特征的老路,显得有点预设过多。

  本节课在预设时,可以在一些环节上做一调整,例如:猜测特征时,把学生的猜测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证明自认为正确的特征,去说服别人;在证明猜测的同时及时总结新的发现,补充完善课本知识。使教与学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生成性教学中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4

  教材简析:

  教材先让学生在校园图片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学*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发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谜游戏。

  教师描述有一个动物它有一个庞大的身体,四条腿像柱子,长长的鼻子。

  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小结:对呀,这就是大象的特征,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2、揭题:今天这节数学课,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一起去寻找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引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物体“特征”的重要性。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课件展示校园图片,随着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找出一些*面图形,并将图形逐步抽象出来。(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

  (一)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重点指出其中的长方形(板书:长方形),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心中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长方形的标准。

  学生:长方形有四条边,上下两条边相等……老师适时出示一个长方形纸片,向学生介绍“对边”。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

  小朋友们刚刚得到的结论只是我们直观上的感觉,那小朋友猜测的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对不对呢?还需要我们去验证。下面请自己操作来验证,尽量想简单的方法。

  学生自行操作验证后上展示台集体交流验证方法。

  师:怎样验证它的对边相等呢?

  (生1:用直尺量,可以看出它的对边相等。)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可以通过对折。)

  师:你又是怎样验证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生3: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测量出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有没有量的次数少一点的?

  (生4:对折后再量)

  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特征,是(学生紧接着一起说)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利用课件在方格纸上出示一组图形,判断是不是长方形,并说明理由。

  安排六个图形,请学生根据得出的长方形的特征进行判断,后指明回答。

  [设计意图]:教学长方形的特征,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

  (二)自学正方形的特征。

  1、折纸过渡:每人拿一张长方形的纸,能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吗?

  2、分小组讨论:为什么折一折,剪一剪,这样做就可以得到正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板书: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深化探究:这张长方形的纸还能得到更大的正方形么?

  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都用各自的方法验证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让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大声地读一遍好吗?

  追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设计意图]:研究正方形的特征时,通过折纸过渡,能够使学生意识到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由于学生已经有了长方形特征的经验,因此对正方形的特征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测与验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介绍长、宽、边长。

  1、介绍长方形的长、宽。

  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你能给长方形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出示一个长方形)

  师边指解释通常将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生紧接着说)长,将长方形短边的长叫(生紧接着说)宽。

  师出示一个长方形纸片,并边指边介绍这张长方形纸片:我的长方形纸片长20厘米,宽15厘米。

  你能照老师的样子描述你手里的长方形纸片吗?

  2、介绍正方形的边长。

  因为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都一样长,所以通常我们将它的每条边的长叫边长。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正方形。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闭上眼睛回忆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三、巩固深化

  1、猜一猜

  1)我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边呢?

  2)我的背后躲着一个长方形,一条边是20厘米,一条边是16厘米,另外两条呢?

  让学生说理由。

  2、画一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迅速的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完成在作业纸上)

  选择一人的作业全班交流,提问: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你能描述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吗?同桌互相介绍自己的图形。

  3、拼一拼。

  你能用6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吗?请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追问:从6个小正方形中选出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呢?

  4、选一选。

  五个人拍了张照片,想塑封起来,请选多大的护卡膜:照片长30厘米,宽20厘米。

  A、长30厘米,宽20厘米B、长31厘米,宽21厘米。

  [设计意图]:用猜一猜、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多种形式来巩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不仅循序渐进,而且环环相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用更高的热情参与学*活动,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五册P58――60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

  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 猜想。

  你觉得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2)验证。

  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组,互相讨论,利用桌子上放着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材料,分组研究长方形的特征。要求:利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动脑筋,想办法,研究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来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如果你有了发现,请你先悄悄的`说给同学们听听,过一会在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做任何事都要大胆尝试。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两条长边都是12厘米,两条短边都是9厘米,因此我们认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2:我们也是用直尺量的,虽然量的结果不同,但也发现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也一样长。

  生3:我们用铅笔去比的。先比出第一条长边有多长,并在铅笔上做记号,再去看另一条长边是不是也这样长,再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条短边。结果我们也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4:我们把长方形对折,可以看到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换个方向对折,又可以看到两条短边也相等。(生边说自己的方法,边演示自己的操作)

  看来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证明一个结论,那就是�D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这就证明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

  那么长方形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我们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通过比,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为了使用方便,有必要把两组对边区别开来,咱们分别给它们一个名称,谁知道叫什么?(如不知老师说明:长、宽并板书)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大家真是太棒了,那么同学们,你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由什么特征吗?

  生1:四条边的长度相等。

  生2: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们能用刚才发现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四条长边都是8厘米,我们认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棒极了,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又验证了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证实了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你们成功了。那么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你们能给它的边起个名字吗?你认为要起几个,为什么?(板书:边长)

  3、比较异同

  通过讨论和验证我们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那么它们之间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特征呢?: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三、应用拓展

  下面我们就运用自己刚刚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有关他们的问题。

  1、猜一猜:老师考大家:

  (1)我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呢?

  (2)我的背后躲着一个长方形,一条边长是20厘米,一条边长是16厘米,另外两条呢?

  (3)我的背后躲着一个四边形,一个角是直角,它是什么图形?

  2、涂一涂:在练*纸尚把长方形涂一种颜色,把正方形涂另一种颜色。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日常升活中人人细心观察、善于动脑,那么不官什么样的数学难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后反思:

  这一课的设计是粘*学生生活的,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教室引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在探求新知时是让学生先猜想长方形对边可能有什么特征,再让学生想办法证实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猜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再在班内交流,可以加深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在探究出长方形的特征后再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是学*方法的再一次迁移,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菁选(扩展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稿(精选五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稿 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1、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以及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面图形打下了基础。学生已具备最初步的直观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能力,和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断直角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为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学*目标确定为:

  ①、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辨认生活中表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

  ②、通过观察、测量动手和小组合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抽象能力。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

  3、其中重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

  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二、接下来说说教法和学法:

  我充分认识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本节课我以尝试探究教法为主,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最后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设计的思想指导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测和自主探索,使其积极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将全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谈话:今天朱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老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样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主动学*的兴趣和欲望,顺利进入探究新知的教学。

  活动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步骤:

  1、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大胆猜测它们的特征。

  2、猜想证明自己发现的方法。

  3、先独立操作证明自己的猜想再在小组内交流探究方法及发现。

  4、小组汇报探究方法及结论,教师引导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

  5、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名称。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对它们的特征有一定的思考和猜测。最后,让学生验证猜想验证概括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遵循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概括,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丰富学生的表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

  活动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另外几条边的长度

  2、动手在订纸板上围一围长方形和正方形。

  3、动手用三角尺拼一拼长方形和正方形。

  4、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5、用纸折长方形和正方形等。

  6、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通过层层有序的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练*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学会自主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稿 2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两种图形的特征,为后面学*长、正方形的周长、面积以及立体几何的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要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归纳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教学中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自主获取新知,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策略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根据这一理念,我认为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不应只是规律性结论的呈现,而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美丽的鸟巢”导入新课,通过猜测、操作、分析、比较等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出长、正方形的特征,并应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小棒。

  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信息窗1情境,点击鼠标。

  小朋友们,小鸟的“家”漂亮吗?看到它们这么漂亮的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鸟巢是怎样做的?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帖)

  设计意图: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由情景中的数学问题导入新课,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并迅速切入正题,为后面的合作探索与深化理解巧设“孕伏”。

  第二环节:分组合作探究特征

  本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猜测特征

  我是这样进行的:(老师手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小朋友们,我们大胆的来猜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有什么样的特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大家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下面就要通过我们的动手操作来进行验证。

  这里更多体现了课堂的生成,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成了课堂的主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第二层次:探究特征

  首先研究长方形的特征:大家的桌子上有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小棒等学具。听清要求:利用这些学具,动脑筋,想办法,找一找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角有什么特征,一会儿要在全班交流你们组是怎样发现这些特征的。

  学生分组学*结束后,全班进行交流。有的小组通过测量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的小组是通过对折的方法发现的;有的小组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特征。(演示课件)

  最后教师板书特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贴在黑板上)

  接下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利用手中的学具,运用各种方法看一看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学生在分组合作、全班交流后,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教师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贴在黑板上)

  在这个层次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比较、总结特征,预设与生成交替出现,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三个层次:比较特征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正方形的异同,然后全班进行总结,教师用韦恩图表示出长、正方形的关系。(画图)

  有对比才有鉴别,本层次的设计就是想通过比较长、正方形的异同,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避免思维产生混乱。

  到此,新授已经结束,师生共同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指着黑板比划一下)然后对开始的猜想进行判断。

  本课的第三个环节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练*的设计紧扣重点,由易到难,形式多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第一个练*: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出其它两条边的长度,并说明理由。

  第二个练*:用小棒摆长方形、正方形

  每个同学都有长短不同的小棒若干根,两人一组,选择合适的小棒分别摆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要说清这样摆的理由。在这里学生有可能摆出*行四边形、菱形,那么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不是长、正方形,怎样才能变成长、正方形。

  第三个练*:给出一张长方形纸片,让学生想办法变成最大的正方形。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最后一个环节:全课总结

  以学生谈感受的方式,评价本节课的收获、体验,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感受数学的魅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稿 3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1、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以及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面图形打下了基础。学生已具备最初步的直观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能力,和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断直角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为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学*目标确定为:

  ①、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辨认生活中表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

  ②、通过观察、测量动手和小组合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抽象能力。

  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

  3、其中重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

  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二、接下来说说教法和学法:

  我充分认识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本节课我以尝试探究教法为主,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最后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设计的思想指导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测和自主探索,使其积极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将全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谈话:今天朱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老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样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主动学*的兴趣和欲望,顺利进入探究新知的教学。

  活动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步骤:

  1、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大胆猜测它们的特征。

  2、猜想证明自己发现的方法。

  3、先独立操作证明自己的猜想再在小组内交流探究方法及发现。

  4、小组汇报探究方法及结论,教师引导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

  5、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名称。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对它们的特征有一定的思考和猜测。最后,让学生验证猜想验证概括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遵循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概括,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丰富学生的表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

  活动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另外几条边的长度

  2、动手在订纸板上围一围长方形和正方形。

  3、动手用三角尺拼一拼长方形和正方形。

  4、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5、用纸折长方形和正方形等。

  6、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通过层层有序的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练*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贯穿始终,注重让学生学会自主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稿 4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两种图形的特征,为后面学*长、正方形的周长、面积以及立体几何的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要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 归纳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教学中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自主获取新知,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策略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根据这一理念,我认为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不应只是规律性结论的呈现,而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美丽的鸟巢”导入新课,通过猜测、操作、分析、比较等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出长、正方形的特征,并应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小棒。

  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信息窗1情境,点击鼠标。

  小朋友们,小鸟的“家”漂亮吗?看到它们这么漂亮的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鸟巢是怎样做的?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帖)

  设计意图: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由情景中的数学问题导入新课,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并迅速切入正题,为后面的合作探索与深化理解巧设“孕伏”。

  第二环节:分组合作 探究特征

  本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猜测特征

  我是这样进行的`:(老师手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小朋友们,我们大胆的来猜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有什么样的特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大家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下面就要通过我们的动手操作来进行验证,

  这里更多体现了课堂的生成,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成了课堂的主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第二层次:探究特征

  首先研究长方形的特征:大家的桌子上有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小棒等学具。听清要求:利用这些学具,动脑筋,想办法,找一找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角有什么特征,一会儿要在全班交流你们组是怎样发现这些特征的。

  学生分组学*结束后,全班进行交流。有的小组通过测量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的小组是通过对折的方法发现的;有的小组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特征。(演示课件)

  最后教师板书特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贴在黑板上)

  接下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利用手中的学具,运用各种方法看一看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学生在分组合作、全班交流后,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教师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贴在黑板上)

  在这个层次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比较、总结特征,预设与生成交替出现,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三个层次:比较特征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正方形的异同,然后全班进行总结,教师用韦恩图表示出长、正方形的关系。(画图)

  有对比才有鉴别,本层次的设计就是想通过比较长、正方形的异同,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避免思维产生混乱。

  到此,新授已经结束,师生共同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指着黑板比划一下)然后对开始的猜想进行判断。

  本课的第三个环节 实际应用 解决问题

  练*的设计紧扣重点,由易到难,形式多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第一个练*: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出其它两条边的长度,并说明理由。

  第二个练*:用小棒摆长方形、正方形

  每个同学都有长短不同的小棒若干根,两人一组,选择合适的小棒分别摆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要说清这样摆的理由。在这里学生有可能摆出*行四边形、菱形,那么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不是长、正方形,怎样才能变成长、正方形。

  第三个练*:给出一张长方形纸片,让学生想办法变成最大的正方形。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最后一个环节:全课总结

  以学生谈感受的方式,评价本节课的收获、体验,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感受数学的魅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稿 5

  教材分析: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第6单元的第1个教学内容。

  2、教材先让学生在教师或类似的生活场所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再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3、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的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

  本课时知识归纳起来是: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会判断哪些图形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难点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教室里找长方形。(课的开始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教室、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发现特征

  出示一个长方形说说对它们边和角的已有的认识。各有几条边?几个角?(若有生说到关于直角,应充分肯定,并借这话引出下一环节)

  活动一: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通过摆长方形,观察长方形,提出猜想:你觉得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征?边还有什么特征?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手中的长方形验证自己的猜想,组织交流。长方形特征: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探求长方形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在让学生想办法证实自己的想法,在知识探究是过程中不仅有知识的掌握,更能培养学生主动学*和探索的*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活动二: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谈话:你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又有什么特征呢?(学生亲历研究和交流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过程,对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能比较顺利地研究出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学生通过操作验证后,交流并总结:正方形的特征: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然后教学正方形边的名称。

  活动三: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环节:巩固练*,深化理解

  1、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合作,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交流拼的方法,说说拼的是什么形,有什么特征,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思考,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用你的长方形折一折,剪一剪,这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说说为什么?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组织构建

  第五环节:活动深化,拓展延伸

  想想做做第4题

  (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小组讨论合作)

  (3)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菁选(扩展4)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6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课本P58——60的例题及相应的设计*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出示长方形)它大屏幕上的图形中(大屏幕上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有一个长的很像。你找到了吗?为什么你觉得他们长的像?

  生交流,回答问题。(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在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无处不在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研究它们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猜想。

  同学们找到这么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那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2)验证。

  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征。但是这个只能作为初步的猜想,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来验证。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采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的来研究它们的特征,并把你的结论填写在研究报告单上。(出示小组合作的要求)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3)上台交流展示结论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长方形的边有哪些特点呢?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们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它的对边是相等的,但是相邻两条边的长度不相等。

  我们再来看看长方形的四个角,这四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

  谁能像刚才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呢?

  从同学们的汇报和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现在你能再用自己的话小组里来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吗?

  板书出示: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完成后如下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研究报告单

  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边 对边相等 四条边都相等

  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

  2、比较异同

  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自学长、宽和边长

  自主学*课本P59,学*长、宽和边长,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方形的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减去长边比宽边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三、应用拓展

  1.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信封里藏着两个图形,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3.你能根据下面的材料,任选一种,做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吗?

  材料:

  ①钉子板

  ②三角板

  ③相同的正方形纸片

  ④小棒

  你会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在围之前先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哪些特征?

  请同桌两个同学拿出同样的两副三角尺,分别来拼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同学们已经拼出来了吧。老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这是一个长方形,这样拼出来的是一个正方形。你们也是这样拼的吗?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把三角尺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呢?为什么?自己静静的想一想。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的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回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发现这些特征的呢?只要你们乐于思考,勤于探索,还能发现数学中更多的奥秘。

  成功之处:

  1、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观认为,学*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重组。如在导入环节中,我设计了利用长方体、(正方体)中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来导入本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使学生在亲切中自然进入本课;另外,就找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而言,学生能很快说出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这是学生进一步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时,就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折、量、比等过程中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这样,让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的学*方式。

  2、创设学*活动情景,把课堂变成数学活动探索的场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动。这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知识点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学*数学。如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在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通过猜一猜,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3、注重交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学*的方法。所以我将研究图形特征所采用的方法定位为这节课的重点。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在学生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后,紧接着小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其次,在引导学生练*数长方形与正方形比赛的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先由学生自己数第一幅图,再指导学生数出第二幅图后师生共同找出数这类图形的规律,从而由学生依照规律完成后面*题的教学思路。再次,本课结束前,我又一次引导学生回顾了这一节课研究图形进所采用的方法,并且加以延伸、拓展,让学生学会总结学*方法,并且能利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

  4、注重创设情境,合理运用电教手段。 从开始的课题引入到练*活动的各顶比赛,我都给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新知,而生动的课件演示恰到好处,更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新知。

  不足之处:

  1、研究、理解教材的的编写意图不够深入透彻,如在验证正方形的特征时,只简单的说明先用研究长方形的方法就可以了,只把四条边都折两次,再用对角折一次。而没有说清楚对边折是验证对边相等的、对角折是验证临边相等的方法。

  2、在变魔术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环节的演示过程中,操作欠细致,学生没有很好的领略在这个演示过程中的奥秘。

  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体形相同点和不同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情感目标:通过“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数一数“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重点难点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学*过程

  学案导案

  独立尝试点拨自学

  准备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观察:

  1、长方形有条边,有个角,相对的边。

  2、正方形有条边,有个角。四条边都。

  3、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相等。正方形的-----边都相等。

  4、、用尺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角。

  5.尝试着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布置课前预*

  按照预*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交流解惑

  利用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正方形也是长方形吗?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合作考试

  一、填空起跑线

  1、长方形有()条边,()边相等。

  长方形有()个角,都是()角。

  2、正方形有()条边,每个边都()。

  正方形有()个角,都是()角。

  二、判断对与错

  (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而且4个角都是直角。()

  (3)正方形的直角比长方形的直角大。()

  (4)黑板是长方形的。()

  (5)长方形有4条边()。

  三、动手自己在方格里面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更加努力的。

  教学内容:

  西师版第四册P100~10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教 法:

  演示法、归纳法、启发法。

  学 法:

  操作法、总结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法。

  教 具:

  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课件。

  学 具:

  长方形和正方形纸个一张、方格纸、直尺、三角板、小棒、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思

  1、创设情景: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师唱前一句,引导学生拍手跟唱后三句。目的在于创设学生熟悉的智慧树栏目,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智慧树栏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智慧树栏目吗?

  生齐答:喜欢!

  师: 红果果姐姐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题(课件出示):机器人身上有哪些*面图形?

  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师: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哪部分是长方形?哪部分是正方形?生回答:嘴、脖子、胳膊、身子、腿是长方形。头、手、脚是 正方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1:桌子、凳子、黑板是长方形。

  生2:地板砖、手帕是正方形。

  生3:铅笔盒的面。

  生4:教室窗户上的玻璃表面。

  师重点强调某一物体的面,例如桌子的面、凳子的面、黑板的面等。有些学生找的物体的面是*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应强调有些,例如有些铅笔盒的面是长方形的等。只要学生回答的正确或接*正确就应给以不同方式的鼓励。例如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眼力真准,你表述的很完整等等。

  2、小结导入: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长方形、正方形,其实数学就在我们周围。前边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要求操作:(课件出示)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生: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

  2、用直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上边、下边都是8厘米,左边、右边都是4厘米。

  生2:上边、下边都是7厘米,左边、右边都是3厘米。

  生3:上边、下边相等,左边、右边相等。

  师:上边、下边我们叫做对边,左边、右边也叫做对边。所以我们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接着课件出示: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刚才的发现吗?

  生独立操作后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边重点强调两边重合。(接着课件演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的角,你能发现什么?

  生1:4个角都与三角板(或直尺)的直角相等。

  生2:4个角都相等。

  生3:4个角都是直角。

  接着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二)归纳自主探究的方法

  1、学生自己归纳探究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的?

  生:用数一数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的?

  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的?

  生:用比一比的方法。

  师:我们刚才用数一数的方法可知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用量一量或折一折的方法可知长方形对边相等,用比一比的方法可知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师边总结边课件出示)

  数一数:4条边4个角

  量一量:对边相等

  比一比:4个角都是直角

  (三)合作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来探究正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好吗?

  生:好!

  1、(课件出示要求)

  探究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探究方法: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

  探究时间:三分钟。

  探究内容:

  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②量一量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发现

  什么?(折一折)

  ③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正方形的角,

  你能发现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4人一组,由组长负责)

  3、小组代表汇报。

  生1:我们组认为: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一样,4个角都是直角。

  生2:我们组认为: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师:(对于以上答案都要给予肯定)谁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生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遍重点强调4条边都重合。

  接着用课件进行演示,进一步验证学生们合作探究的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四)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谁能完整地告诉大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 学生总结。

  2、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并且4条边都等);

  4个角都是直角。

  3、 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 过渡语: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绿泡泡哥哥也想考考你们了!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好,请同学们勇闯第一关: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三、 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我会填:(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强调学生把题读完整,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1、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1、 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师对回答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例如你真棒!第一关你已成功闯过!你真是小勇士等。接下来请同学们巧夺第二关:慧眼识图,眼疾手快!(课件出示)

  第二关:慧眼识图,眼疾手快!

  判断下列各图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

  形式:采取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同桌一人回答是或不是,一人判断正确或错误,个别地方教师适当要求学生说:为什么?例如图5为什么不是长方形?等。

  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说:能独立闯过这一关的同学给自己以掌声鼓励。生拍手说:嘿!嘿!我真棒!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胜利闯过两关了,还想不想继续闯关?

  生:想!

  师:那么请同学们接着挑战第三关:手脑并用,心灵手巧!(课件出示)第三关:手脑并用,心灵手巧!

  1、照下图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

  形式:找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判断。

  2、我能用小手摆出漂亮的图形。

  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①学生独立用小棒拼摆。

  ②上台演示,并说说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③评价:小手真巧!思维真明了!

  3、我能用小手画出美丽的图形。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①学生独立用彩笔在方格纸上画。

  ②上台展示作品。

  ③评价:色彩多鲜艳!大小多匀称!线条多专业!

  4、我会动脑折出最大的正方形。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①学生独立折。

  ②互相帮助折。

  ③找个别学生演示折的过程。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智取第四关:团结协作,智中取胜!

  (课件出示)

  第四关:团结协作,智中取胜!

  长方形有( )个,正方形有( )个

  形式:小组合作交流。

  要求:先具体指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再数一数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

  生1:长方形有4个,正方形有3个。

  生2:长方形有6个,正方形有3个。

  师:同学们到底哪组数得对呢?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数对的同学给自己以掌声鼓励!

  过渡语:同学们真聪明!连闯4关,小刺猬咕咚都想问候大家了:你们学的快乐吗?

  生:快乐!

  师:为什么快乐?

  生1:通过学*我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菁选(扩展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菁华6篇)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3、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重点:探究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同桌一份(小棒6厘米4根,4厘米8根,3厘米4根)

  图片若干,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摆摆、想想、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

  (一)长方形的周长

  1、我们学过了那些图形?

  2、①你会用小棒围长方形吗?(出示长方形)真的会吗?那听清要求:一定要同桌合作,每根小棒代表长方形的一条边,围出的长方形要大小不同,看那对同桌是最佳搭档,又好又快?

  ②发现特别快的,让他们说说你们怎么围的这么快?为什么你用两对一样长的小棒?

  ③量一量你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几厘米?

  3、指名介绍你摆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几厘米?教师出示学生摆出的长方形的放大图,标出长和宽的长度。

  4、那么要知道你围出的每个长方形的小棒的总长度是多少就是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你会算吗?那么我们先来算第一个。

  ①可以在本子上写出算式,也可以同桌合作说说算法和想法

  ②指答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摆小棒帮助理解

  ③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些?为什么你认为它要简便?

  ④用自己的话说说计算正方形的方法?得出公式:(长+宽)×2

  ⑤对这个方法还有不理解的吗?

  5、那就用这个方法计算另外2个长方形的周长,再出示学生的作业校对,说说想法。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刚才我们围了长方形,正方形你们会围吗?那就用小棒围出不同的几个正方形,开始围。

  2、反馈摆出的正方形的边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出示放大的图)

  3、你们能算出围成的正方形的周长吗?选一个先算

  ① 独立计算

  ② 反馈说说计算方法,为什么乘于4?4哪来的?

  ③ 计算正方形的方法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形成公式:边长×4

  4、独立用公式计算其他的正方形的周长,板演校对。

  二、用用、练练、解决与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

  1、(出示课题)刚才我们计算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我们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计算周长。(出示花坛)要给花坛围上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该怎么办?(量出一条长和宽,算出周长)出示长和宽,你能算了吗?

  3、(出示手帕)要给一块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镶上花边,需要多少长的花边?

  4、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地方需要计算周长的?同桌讨论,再汇报。

  5、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三、看看、算算、寻找影响周长的变化的因素

  1、学生用8根小棒围成正方形,周长怎么算?独立计算,再投影校对。

  2、如果移动两根小棒,这个图形的周长该是多长呢?为什么?

  3、那用这8根小棒,你能摆出普通的长方形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长?投影围出来

  4、比一比,看一看,你发现什么?

  5、(出示)长是15厘米,宽是8厘米,沿边减去5厘米以后,他的周长比原来减少了多少?

  四、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作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你能整理成下列这张表吗?

  图形

  相同点

  不同点

  边

  角

  四条边关系

  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2、什么叫图形的周长?

  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学生用手指周长。)

  二、引导探究,质疑拓展

  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学生操作)

  为什么用宽边去比?

  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4、要想知道这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怎么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巩固深化,应用延伸

  1、列式计算。

  (1)动物园里有一个养水禽的正方形水池,四周围了栏杆,共长60米,水池的边长是几米?

  (2)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镜框,长48厘米,宽比长短8厘米,这个镜框至少需要木条几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四周围了136米长的竹篱笆,宽边篱笆长30米,长边的篱笆有几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考考你。

  把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画一画)你能算出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吗?

  多种方法分别请学生上来板演,讲解思考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沿着这个长方形的绿色草坪走一圈,凯蒂则沿着这个正方形的湖面走一圈。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原来,它们俩都说自己每天走得路多。

  引导: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学生猜测)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板书)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但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呢。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麻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先测量再计算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50米(板书),宽是40米(板书),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在自备本上。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菁选(扩展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小学教案 (菁华6篇)

  教学内容:西师版第四册P100~10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教 法:演示法、归纳法、启发法。

  学 法:操作法、总结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法。

  教 具: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课件。

  学 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纸个一张、方格纸、直尺、三角板、小棒、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思

  1、创设情景: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师唱前一句,引导学生拍手跟唱后三句。目的在于创设学生熟悉的智慧树栏目,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智慧树栏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智慧树栏目吗?

  生齐答:喜欢!

  师: 红果果姐姐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题(课件出示):机器人身上有哪些*面图形?

  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师: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哪部分是长方形?哪部分是正方形?生回答:嘴、脖子、胳膊、身子、腿是长方形。头、手、脚是 正方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1:桌子、凳子、黑板是长方形。

  生2:地板砖、手帕是正方形。

  生3:铅笔盒的面。

  生4:教室窗户上的玻璃表面。

  师重点强调某一物体的面,例如桌子的面、凳子的面、黑板的面等。有些学生找的物体的面是*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应强调有些,例如有些铅笔盒的面是长方形的等。只要学生回答的正确或接*正确就应给以不同方式的鼓励。例如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眼力真准,你表述的很完整等等。

  2、小结导入: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长方形、正方形,其实数学就在我们周围。前边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要求操作:(课件出示)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生: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

  2、用直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上边、下边都是8厘米,左边、右边都是4厘米。

  生2:上边、下边都是7厘米,左边、右边都是3厘米。

  生3:上边、下边相等,左边、右边相等。

  师:上边、下边我们叫做对边,左边、右边也叫做对边。所以我们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接着课件出示: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刚才的发现吗?

  生独立操作后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边重点强调两边重合。(接着课件演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的角,你能发现什么?

  生1:4个角都与三角板(或直尺)的直角相等。

  生2:4个角都相等。

  生3:4个角都是直角。

  接着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二)归纳自主探究的方法

  1、学生自己归纳探究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的?

  生:用数一数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的?

  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的?

  生:用比一比的方法。

  师:我们刚才用数一数的方法可知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用量一量或折一折的方法可知长方形对边相等,用比一比的方法可知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师边总结边课件出示)

  数一数:4条边4个角

  量一量:对边相等

  比一比:4个角都是直角

  (三)合作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来探究正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好吗?

  生:好!

  1、(课件出示要求)

  探究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探究方法: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

  探究时间:三分钟。

  探究内容: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②量一量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发现

  什么?(折一折)

  ③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正方形的角,

  你能发现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4人一组,由组长负责)

  3、小组代表汇报。

  生1:我们组认为: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一样,4个角都是直角。

  生2:我们组认为: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师:(对于以上答案都要给予肯定)谁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生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遍重点强调4条边都重合。

  接着用课件进行演示,进一步验证学生们合作探究的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四)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谁能完整地告诉大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 学生总结。

  2、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并且4条边都等);

  4个角都是直角。

  3、 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 过渡语: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绿泡泡哥哥也想考考你们了!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好,请同学们勇闯第一关: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二、 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我会填:(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强调学生把题读完整,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1、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1、 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师对回答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例如你真棒!第一关你已成功闯过!你真是小勇士等。接下来请同学们巧夺第二关:慧眼识图,眼疾手快!(课件出示)

  第二关:慧眼识图,眼疾手快!

  判断下列各图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

  形式:采取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同桌一人回答是或不是,一人判断正确或错误,个别地方教师适当要求学生说:为什么?例如图5为什么不是长方形?等。

  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说:能独立闯过这一关的同学给自己以掌声鼓励。生拍手说:嘿!嘿!我真棒!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胜利闯过两关了,还想不想继续闯关?

  生:想!

  师:那么请同学们接着挑战第三关:手脑并用,心灵手巧!(课件出示)第三关:手脑并用,心灵手巧!

  1、照下图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

  形式:找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判断。

  2、我能用小手摆出漂亮的图形。

  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①学生独立用小棒拼摆。

  ②上台演示,并说说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③评价:小手真巧!思维真明了!

  3、我能用小手画出美丽的图形。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①学生独立用彩笔在方格纸上画。

  ②上台展示作品。

  ③评价:色彩多鲜艳!大小多匀称!线条多专业!

  4、我会动脑折出最大的正方形。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①学生独立折。

  ②互相帮助折。

  ③找个别学生演示折的过程。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智取第四关:团结协作,智中取胜!

  (课件出示)

  第四关:团结协作,智中取胜!

  长方形有( )个,正方形有( )个

  形式:小组合作交流。

  要求:先具体指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再数一数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

  生1:长方形有4个,正方形有3个。

  生2:长方形有6个,正方形有3个。

  师:同学们到底哪组数得对呢?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数对的同学给自己以掌声鼓励!

  过渡语:同学们真聪明!连闯4关,小刺猬咕咚都想问候大家了:你们学的快乐吗?

  生:快乐!

  师:为什么快乐?

  生1:通过学*我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生2:我学会了用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学*数学知识。

  生3:

  生4: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从你们那里也学到很多知识,我也很快乐,谢谢大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知道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相邻间的进率。

  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渗透猜想实验验证总结的数学学*方法,为今后学*其它*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面积单位,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生:面积

  师:还认识了

  生:面积单位

  师:你们的数学老师--李老师告诉我,你们学的很好,是吗?

  生:是

  师:非常自信!老师今天特意找了几条信息,看你能否快速找到面积单位。(放课件)

  生1看课件回答:*方米

  师:你能说出1*方米多大吗?

  生2:大约有两张双人课桌拼起来那么大。

  师:具体说就是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围起来的面那么大。再继续,放课件生3:*方分米,*方厘米

  师:还记得它们多大吗?

  生:手掌的面积约是1*方分米,拇指盖的面积约是1*方厘米。

  师:准确的说就是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围起来的面就是1*方分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围起来的面就是1*方厘米(展示1*方分米1*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单位很重要,我们用它可以度量图形的面积,今天我们就用它度量师边说边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二、新课

  师:长方形大家都认识吧,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看大屏幕,这是长、这是宽,请同学们不要眨眼睛,看后请你猜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师板书猜想并放动感课件

  生1:长方形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师:为什么啊?

  生:宽没变,长变后面积变大;长没变,宽变后面积变大。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答:同意

  师:板书长宽,长方形的面积到底与长和宽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请同学们拿出1号长方形,先估测一下它的面积有多大?

  生1:6*方厘米

  生2:10*方厘米

  生3:18*方厘米

  生4:12*方厘米

  师:到底谁的答案对?我们要想准确知道它有多大,你有没有办法?生: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拿出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提前发给大家的学具),请你在1号长方形上清楚地画一画、分一分,看一下里面到底含有多少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开始!

  小组或个人活动,教师观察指导

  师:哪位同学自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是怎样画的?

  生1上来展台展示并引导说出:一个个的数出或一排有4个,有3排,所以共有12个小正方形

  师:很好,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生2上来展示并说出画了一排和一列,一排有4个,也是3排34=12个

  师:说的真好,这种画法,虽然少画了,省了力,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事半功倍!我们为他的这种做法鼓掌!

  生鼓掌鼓励。

  师:我们知道了1号长方形里面含有12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也就是12*方厘米,板书43=12个,并把个再改成*方厘米。刚才哪位同学估计的准确啊?他是第一位火眼金睛,希望我们的火眼金睛越来越多。师:下面我们再看课件展示一下。

  学生看课件,再重现1号长方形里面含有多少个1*方厘米。

  师:我们再看下一题,长方形的面积是()*方厘米。

  生1:10*方厘米,一排5个,有2排,52=10

  师:是啊,有10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是10*方厘米,并板书52=10*方厘米

  师:再来,看这个长方形面积是()*方厘米

  生:20*方厘米,一排5个,有4排,54=20

  师:板书54=20*方厘米,那下一题呢?

  画上小正方形的你会数,不画了你能知道是

  ()*方厘米吗?

  生:24*方厘米,因为一排有6个,有4排64=24个,就是24*方厘米

  师:你怎么知道一排有6个,有4排的啊?说说道理。

  生:因为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6厘米里面有6个1厘米,所以能摆6个,4厘米就能摆4排。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是的,说的真不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4=24*方厘米,(板书)再来一题

  生:40*方厘米,因为一排有8个,有5排85=40个,就是40*方厘米

  师:为什么呢?

  生2:8厘米里面有8个1厘米,所以能摆8个,5厘米就能摆5排

  师:是的,说的真好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85=40*方厘米,(板书)

  同学们看黑板,那下面我们要总结一下了,刚才的这些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不一样,长和宽各不相同,这说明面积的大小确实与长和宽有关,刚才我们的猜想得到了验证,板书-----验证,再观察这些式子,这些前面的数字都是长方形的长,后面的这些数字都是长方形的宽,你能看出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吗?生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同学们再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式子,你看是不是呀!生:同意,是

  师:那同学们都说一遍,长方形的面积怎么算!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在长方形的面积后面写上=,长宽之间写上)那我们就得到了结论,板书-----结论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你们说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什么意思啊?

  生1:就是求的长方形的面积。

  师:是啊,那长宽到底是什么意思呀?(师引导就是求的里面含有)

  生2:长方形里面含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师:是的,这个小正方形很特殊,就是我们学的面积单位,长宽就是求的这个长方形里面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这个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1*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它就是多少*方厘米;如果这个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1*方分米的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多少*方分米;如果这个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1*方米的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多少*方米。

  师:如果老师给你一个长方形,你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面积?

  生: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拿出2号长方形,先估测一下它的面积。

  生1:15*方厘米

  生2:20*方厘米

  生3:35*方厘米

  生4:28*方厘米

  师:现在要想准确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不能用小正方形去量,你有没有办法?生: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那让我们操作一下吧,开始。

  巡视

  师:哪位同学展示一下?

  生1:我量出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75=35*方厘米

  生2:我的和他一样。

  师:(课件展示一下答案)看来,一个长方形,我们只要知道了它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下面我们来应用一下,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放课件。

  生:86=48*方厘米

  76=42*方厘米

  66=36*方厘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长方形的长逐渐变短,最后长和宽一样长了

  师:长和宽一样长的长方形,就是

  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你能看出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叫做边长

  生: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要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几个条件?

  生:1个,边长

  师:我们只要知道了正方形的边长,利用边长边长就能求出它的面积,看下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生:1*方分米;1010=100*方厘米

  师:1分米=10厘米,这两个正方形是同样大的,所以1*方分米=100*方厘米。同样的道理,你能知道1*方米=()*方分米吗?

  生:11=1*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方分米,所以1*方米=100*方分米

  三、练*

  师:真不错,那考考同学们,看能否快速得到答案。

  8m2=()dm2200dm2=()m29dm2=()cm2400cm2=()dm2生答。

  师:放课件,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长9分米,宽4分米,面积是();长20米,10米,面积是()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生答。

  师:小明家买了新房子啦,他想知道各部分的面积,你能帮帮他吗?(引导学生算客厅、餐厅、卫生间、总面积)

  师:再来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挑战一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方厘米,;你能计算出上面长方形的面积吗?;生思考并回答116=66*方厘米;师放动感课件;挑战二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生:看动感课件,并解答;

  四、回顾总结

  师: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啊?

  生1:我学会了怎样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生2:我还知道了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1*方米=100*方分米,1*方分米=100*方厘米

  师:我们还知道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呀?(师指着板书说)生:猜想---验证---总结

  师:是的,以后我们学*新知识的时候,要大胆去猜想,然后用实验去验证,最后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结论,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学*中去,学好文化知识,好不好?生:好!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吧,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思想。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并能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鼓掌欢迎!(出示动画“认识图形”)

  二、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师: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图形国是什么形状的?”谁来回答?

  (2)教师出示**图,问:**的面是什么形状的?举起数学课本、练*本问:数学课本、练*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一张长方形彩纸,先横着放,问:这张彩纸是什么形状的,竖着放、斜着放呢?

  (3)学生举例

  小结: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管大,还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教师画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

  (4)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再数一数桌上的长方形纸有几条边,用彩笔逐一勾出四条边.

  (5)师用一定长来量长方形的四条边,学生认真观察后,问:长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吗?哪两条边一样长?哪两条边不一样长?

  小结: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6)学生折纸,看看是不是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7)反馈练*:请说出几号图形是长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这是图图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谁来回答?

  (2)教师拿出一块手绢,问:这块手绢是什么形状的?再举起地板砖、正方形电光纸,问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斜着放呢?

  (3)学生举例

  小结:以上这些物品的面不论大或是小,它们的形状都可以画成这样一个图形“□”(画正方形),这是什么形?(板书正方形)

  (4)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一样长吗?先量一量,再折折桌上的正方形纸比一比。

  (5)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

  ①长方形有几条边?正方形有几条边?

  ②长方形四条边怎么样?正方形四条边怎么样?

  ③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教师归纳:长方形有四边条,正方形也有四条边,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长方形对着的两条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6)反馈练*:

  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教师归纳:长方形沿中间虚线对折后,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为什么呢?这是根据长方形边的长短确定的,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学*中再进一步研究.正方形不论是大正方形还是小正方形,沿中间虚线对折后都是长方形,沿正方形对角线对折后是三角形

  三、课堂练*

  做一做1、2题

  1.沿虚线折一折,看看正方形的边长怎么样,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分组进行)

  2.说一说,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几种图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五、布置作业:练*七第2、3题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

  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体形相同点和不同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情感目标:通过“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数一数“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重点难点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学*过程

  学案导案

  独立尝试点拨自学

  准备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观察:

  1、长方形有条边,有个角,相对的边。

  2、正方形有条边,有个角。四条边都。

  3、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相等。正方形的-----边都相等。

  4、、用尺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角。

  5.尝试着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布置课前预*

  按照预*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交流解惑

  利用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正方形也是长方形吗?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合作考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菁选(扩展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p63~6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 使学生在学*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 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大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小组20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过程和学*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周长”,谁来举例说明周长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多让几位学生举例说说,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有困难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三角板、课桌面、树干等说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

  2.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形象感知逐渐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同时也使用权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长的意思,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投影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6米,哪条边是14米?

  师:看懂了题目的意思,谁来告诉同学们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指一指、想一想使学生认识到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道题你准备怎样解答?

  (这里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想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师:大家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场的周长都必须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这里求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这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要注意调控课堂。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欢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讨论四种方法时可能对第1种方法和第2种方法不屑一顾,从而有些不耐烦,教师要及时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肯定并重复,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渗透体现新课标“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交流后请一名学生总结一下。)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是有这么几种,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4.“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教师巡视,对个别差的可稍作指点。集体订正后可粗略统计正确情况。)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课换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师:这题是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再来分析呢?还是同学们偿试一下自己解答呢?

  [这里由学生自己作主,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把学生推向学*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品质,更进一步说明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把尊重学生放在首位。]

  (学生练*,静等几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那一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请一组派个代表汇报,其它组如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自主探究的学*方式给了学生探险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又能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互补的目的。]

  三、组织练*、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集体订正时注意了解全班的正确率。)

  2.“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第5题实际上就是求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里可让前面题目做错的同学上前板演,再有针对性地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投影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

  答案,同时请组长安排一名同学作好记录。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这里让学生稍作讨论,努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因为拼出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同,所以周长也就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好的学*方法,提高学*效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方式,提高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评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的设计比较合理,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评析:学*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兴趣。]

  四、总结全课(略)

  教学思考:

  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针对现今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体系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课时教学。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 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原则,扩展周长概念。变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为“围成*面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样处理,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又为学生今后学*面曲线图形的周长打下了基础。

  第三、 以实践性为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富有一定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数学的重要性。

  第四、 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运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设计本节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时学*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

  教学准备:

  师:课件,课题,风景画。

  生:纸片、直尺、绳子、方格纸、学*单、喜欢的物品。

  教学过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菁选(扩展8)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课本P58——60的例题及相应的设计*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出示长方形)它大屏幕上的图形中(大屏幕上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有一个长的很像。你找到了吗?为什么你觉得他们长的像?

  生交流,回答问题。(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在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无处不在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研究它们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猜想。

  同学们找到这么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那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2)验证。

  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征。但是这个只能作为初步的猜想,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来验证。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采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的来研究它们的特征,并把你的结论填写在研究报告单上。(出示小组合作的要求)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3)上台交流展示结论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长方形的边有哪些特点呢?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们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它的对边是相等的,但是相邻两条边的长度不相等。

  我们再来看看长方形的四个角,这四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

  谁能像刚才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呢?

  从同学们的汇报和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现在你能再用自己的话小组里来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吗?

  板书出示: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完成后如下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研究报告单

  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边 对边相等 四条边都相等

  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

  2、比较异同

  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自学长、宽和边长

  自主学*课本P59,学*长、宽和边长,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方形的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减去长边比宽边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三、应用拓展

  1.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信封里藏着两个图形,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3.你能根据下面的材料,任选一种,做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吗?

  材料:

  ①钉子板

  ②三角板

  ③相同的正方形纸片

  ④小棒

  你会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在围之前先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哪些特征?

  请同桌两个同学拿出同样的两副三角尺,分别来拼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同学们已经拼出来了吧。老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这是一个长方形,这样拼出来的是一个正方形。你们也是这样拼的吗?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把三角尺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呢?为什么?自己静静的想一想。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的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回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发现这些特征的呢?只要你们乐于思考,勤于探索,还能发现数学中更多的奥秘。

  授课内容教科书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3、培养自主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4、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5、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内容:

  西师版第四册P100~10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教 法:

  演示法、归纳法、启发法。

  学 法:

  操作法、总结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法。

  教 具:

  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课件。

  学 具:

  长方形和正方形纸个一张、方格纸、直尺、三角板、小棒、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思

  1、创设情景: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师唱前一句,引导学生拍手跟唱后三句。目的在于创设学生熟悉的智慧树栏目,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智慧树栏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智慧树栏目吗?

  生齐答:喜欢!

  师: 红果果姐姐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题(课件出示):机器人身上有哪些*面图形?

  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师: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哪部分是长方形?哪部分是正方形?生回答:嘴、脖子、胳膊、身子、腿是长方形。头、手、脚是 正方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1:桌子、凳子、黑板是长方形。

  生2:地板砖、手帕是正方形。

  生3:铅笔盒的面。

  生4:教室窗户上的玻璃表面。

  师重点强调某一物体的面,例如桌子的面、凳子的面、黑板的面等。有些学生找的物体的面是*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应强调有些,例如有些铅笔盒的面是长方形的等。只要学生回答的正确或接*正确就应给以不同方式的鼓励。例如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眼力真准,你表述的很完整等等。

  2、小结导入: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长方形、正方形,其实数学就在我们周围。前边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要求操作:(课件出示)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生: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

  2、用直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上边、下边都是8厘米,左边、右边都是4厘米。

  生2:上边、下边都是7厘米,左边、右边都是3厘米。

  生3:上边、下边相等,左边、右边相等。

  师:上边、下边我们叫做对边,左边、右边也叫做对边。所以我们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接着课件出示: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刚才的发现吗?

  生独立操作后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边重点强调两边重合。(接着课件演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的角,你能发现什么?

  生1:4个角都与三角板(或直尺)的直角相等。

  生2:4个角都相等。

  生3:4个角都是直角。

  接着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二)归纳自主探究的方法

  1、学生自己归纳探究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的?

  生:用数一数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的?

  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的?

  生:用比一比的方法。

  师:我们刚才用数一数的方法可知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用量一量或折一折的方法可知长方形对边相等,用比一比的方法可知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师边总结边课件出示)

  数一数:4条边4个角

  量一量:对边相等

  比一比:4个角都是直角

  (三)合作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来探究正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好吗?

  生:好!

  1、(课件出示要求)

  探究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探究方法: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

  探究时间:三分钟。

  探究内容:

  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②量一量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发现

  什么?(折一折)

  ③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正方形的角,

  你能发现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4人一组,由组长负责)

  3、小组代表汇报。

  生1:我们组认为: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一样,4个角都是直角。

  生2:我们组认为: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师:(对于以上答案都要给予肯定)谁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生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遍重点强调4条边都重合。

  接着用课件进行演示,进一步验证学生们合作探究的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四)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谁能完整地告诉大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 学生总结。

  2、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菁选(扩展9)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我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九义教材第五册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校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中。

  2、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学家波利正指出:学*任何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美国一所大学的墙上写着:我听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记得了,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学*,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

  3、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氛围,我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5、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经过一系列教与学,我提出:小白兔与乌龟新的长跑比赛结果怎样呢?让学生猜一猜,通过猜,让学生懂得了:骄傲必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关键是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综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等的氛围中一起学*,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有缺憾的过程,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也不足,没能对学*有困难的学

   核心提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互补和再创造。

  在周长的认识过程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从 “看”到“指”从“ 指” 到 “ 描” ,又从“描”到“量”。不断更新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挑战,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的动机,使学生学*情绪高涨,学*效果很好。

  自主探究的学*方式可以给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又能合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互补的目的。因此在片段二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感悟,老师成了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参与者。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与取舍。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思想,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探究过程,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更是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从而发现求周长的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在引进周长的概念时,正对小学数学枯燥乏味,我就带学生走出班级,到学校的水池旁边。我提问你知道这个水池一圈有多长吗?你知道怎么测量吗

  水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学生生活的实际,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大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马上就带着问题去学*新的知识了。

  等学生知道了绕物体一圈的边线就是周长时,我再引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上就轻而易举了。有的学生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时候,就采用上面的方法,把4条边全部测量一遍,再相加,他们自己也觉得很麻烦。在这时,我就要学生想想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是两条长加两条宽,也有学生总结是长加宽的和再乘2,在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答案。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过程和学*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的乐趣。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让学生试着求出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引导学生比较,哪几种想法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大家都一致的认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比较方便。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把一组长和宽用红粉笔标出,另一组用蓝粉笔标出,非常的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知道有两个长和宽,对为什么要乘2,学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其实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从而使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计算方法,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练*设计力求突出层次性、典型性、生活化,避免简单的重复与模仿。在这里,学生们想出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通过学生们对长方形周长的认识直接迁移到求正方形的周长,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想到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从教学效果上看,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们都掌握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而且还会合理地选择简便的运算方法。

  但是在练*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在算的时候只是用长和宽加起来就不再去乘2了。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可能是经过比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想采用那种公认的方法做,但做的时候又不仔细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错率就比较高了。在教学时,我也应该强调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才是最好的。

  纵观本课,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教学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

  (一)评价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1、评价学生参与的状况和品质;2、评价学生参与学*的方式;3、评价学生参与的时间和广度;4、评价学生参与的效果。

  (二)评价老师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评价课堂中引导学生创新学*的时间和数量;2、评价创新学*的策略;3、评价创新学*的效果。

  (三)师生是否保持有效的互动。1、评价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状况;2、评价有效的互动还必须关注教师的师生观;3、评价教师能否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4、评价教学互动的成果。

  (四)评价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1、教师是否热爱学生,师生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心灵的感应;2、评价教师的精神状态;3、评价教师是否善于用激情的语言或良好的学*活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学*的热爱;4、评价教师是否细心观察和运用来自于学生及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因素;5、评价教师是否充满对学生的理解和人文关怀6、评价教师是否善于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评价课堂结构的安排与教学手段的使用1、评价课堂结构:课堂引入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小结是否简练有效。2、教学手段的使用:据重难点适当选用不束缚想象力

  (六)评价教学内容:1、老师想教的内容和他在课堂上教的内容是否一致;2、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七)评价教学风格。评价教学风格要会从课中发现一些共性,在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学方法运用等环节已经烙上了明显的个人观点和个性,区别于他人而成为个人的特色。(如:读写结合,读中感悟;教贵质疑,学贵有疑;欣赏激励,充满关怀;切磋砥砺,功底扎实;语感强,语味浓;为学而教,抓住导学焦点;不拘一式,不限一法,把课上)

  1、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上,教师将制作的两张卡片出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提出问题:为了使卡片变得更漂亮,把卡片四周镶上彩带,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这时,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是对的,学生都能主动的去探索,去学*,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氛围。而且,整节课始终围绕着这两张卡片展开教学,学生以这条主线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学*欲望。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得到,在前面的学*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在这节课里教师能把握这个契机,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究,鼓励学生动手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再动笔算一算,求出卡片的周长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利用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充分发挥自主性,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成果,而不是包办代替,恰到好处的进行引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值得自己进行深刻的反思:

  首先,师生互动不够。虽然学生在小组学*中有相互交流的过程,但是在学生汇报时使交流讨论更充分,更深入。

  再次,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到位。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提高学*兴趣,增强自信,并且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在学*活动中的评价、对学*结果的评价、课堂总结时总的评价都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提起注意。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