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故事 >

名人创业小故事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名人创业小故事1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动乱,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方英尺。

  70年代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胜利,是成功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首位华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版图再进行一系列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大型综合性财团。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着名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一个*惯。

名人创业小故事2

  在港台亿万富翁中,霍英东知名度可以说是最高。这不仅因为他个人资产大约有130亿港元,在1993年又当选为全国*副*!然而,霍英东出身,也许要算亿万富翁中最苦一个!

  霍英东父母靠着一只小驳船,在香港做驳运生意,也就是从无法靠岸大货轮上,将货卸上自己驳船,再运到岸边码头。霍英东7岁那年,在一次风灾中,他父亲因为翻船被淹死了。

  仅仅过了50多天,霍家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两个哥哥葬身鱼腹,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母亲死命抱住一块船板,侥幸被过路渔船救下一条命。当时霍英东因为在海边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霍英东找到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渡轮上当加煤工。可是他身体实在太单薄了,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刚上岗就被辞退了。那几年中,霍英东简直像俗话说“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过,早年艰辛和挫折,并没有打垮霍英东,他在不断失败中,取得了经验,积蓄起力量,等待着机会,他坚信自己总有崛起一天!

  赚到第一笔大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终于以敏锐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机会。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错价格。霍英东很想做这种生意,于是他成了个读报迷,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以内行目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大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

  由于缺少资金,他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并且在竞买中以1.8万港元中标。有一个工厂老板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出4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霍英东净赚了2.2万港元,这是他在那几年中赚到最。大一笔钱了,为他积累了最初资本。

  香港“土地爷”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慢。

  一个偶然事件,令霍英东得到了启发,他决定以采取房产预售方法,利用想购房者定金来盖新房!这一创举使霍英东房地产生意顿时大大兴隆起来,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最高纪录。当别建筑商也学着实行这个办法时,霍英东已经赚到了巨大财富。他当上了香港房地产建筑商会会长,会内有会员300名,拥有香港70%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东称为香港“土地爷”!

名人创业小故事3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动乱,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方英尺。

  70年代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胜利,是成功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首位华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版图再进行一系列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大型综合性财团。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着名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一个*惯。

名人创业小故事4

  1977年,我第一次参与了美国Junior Achievement(JA)组织“高中学生创业尝试”课程。学生将在商业志愿者指导下创办一个学生公司,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竞选管理者,生产和销售产品,财务登记,开展评估,清算公司。通过学*和实践,来学*商业运行方式,了解市场经济体系结构和它所带来效益。

  参加这个课程,将由学生担任员工并推选一个总裁,由总裁来设定公司名称、产品推出,以及目标客户。当年,我被推选为主管市场副总裁,负责销售。

  当时每个周末,工厂里都集中了很多学生在做雕花。在负责推广过程中,我建议让学生家长来购买,虽然他们其实并不需要。最后,公司虽然有盈利,但是这些产品几乎是在内部消化了。  有了这次切身参与,15岁我忽然意识到,真正好产品,其实不是求人去买,而是必须要有市场需求,真正好产品是有人来拉住你手,来恳求你,而我们企业不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要央求亲属给面子购买,显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尝试。不过,这已经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基础。

  1979年年中,我已经对建立公司整个程序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样地撰写了公司财务报告,不但包括《收入报告》(statement of earning)、《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还有《清算报告》(liquidation report),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运转需要现金流顺畅,我们知道批发商对于付账有着非常严格要求,他们需要30天才给我们结账。我也第一次知道,当我们把商品销售到田纳西州以外公司时,田纳西州税率是不适用。在写财务报告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个股东得到64.90美元回报,这个结果创造了我们高中有史以来最高回报率公司。让我更自豪是这个公司经过评比,得到了1978年全美Junior Achievement第一名,成为了那一年“Company of the Year”(年度最杰出公司)。

  这次小小成功带给我不仅仅是金钱收获,而且是收获一种“我可以成功”信念。

名人创业小故事5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嘉义已有米店*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铺面。他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秕糠、砂石之类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人,就是一个大大不便了。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精细、务实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事业。


名人创业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名人创业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1)

——创业小故事 (菁华5篇)

创业小故事1

  1987年出生的褚云帅毕业于山东冶金技术学院专科,随后又进修了青岛理工大学电子商务本科。毕业后,褚云帅来到一家国企工作,工作清闲,待遇不错,他却觉得日子过得不咸不淡。“国企朝九晚五的生活不适合我,我喜欢有激情的生活。”褚云帅说。渐渐地,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创业方向是与自己专业并不搭边的畜牧养殖业。对此,褚云帅这样解释:“农村的孩子干啥也不行,刚毕业没有经验,创业也找不到好的项目。从小就看着祖辈们耕作养殖,我对这个熟悉。”

  随后褚云帅辞去了国企的工作,但是他并没有马上去完成自己的创业梦想,而是来到一家大型饲料厂上班。仅用了半年的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的员工晋升为董事长助理。在这里,他不仅学*到畜牧养殖的专业知识,熟悉了行业流程,还积累了创业所需的人脉和经验。在创业信心和勇气的鼓动下,他毅然放弃了饲料厂优越的岗位,回村当起了“羊倌”。

  20xx年,褚云帅创办的生态养殖场挂牌成立,专门从事肉羊生态圈养。他承包了附*西程官庄村山坡上一座占地十余亩的废弃院落,把院落改造成农场,建立了传达室、办公室、消毒池、料仓、养殖大棚等,购置了铡草机、拌料机等机械设备。他在当地收购了100只50斤左右的本地羊羔,又引进了500只东北羊,养殖场就这么办起来了。

  褚云帅不仅自己的人生道路与别人不同,养羊的方法也非常特别。“己所不欲,勿施于羊”,他说羊儿需要科学合理的育肥。“现代养猪场里的小猪们要跑步跳跃的瘦身,羊就可以潇洒的慢慢散步。”

  他还在饲料中添加了中草药,中草药里的某些营养成分被羊体吸收,使其肉质更加鲜美。别人养羊1年出栏,他养羊3个月出栏,并且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3个月后,褚云帅的第一批羊出栏了。凭借合理科学的养殖过程以及丰富的肌间脂肪,褚云帅的羊收入10多万元。

  创业至今,褚云帅现已出栏肉羊3000多头,不仅创造了畜牧业当年收回成本的奇迹,而且当年盈利60多万元。不仅如此,他还走出一条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带领村里的父老乡亲发家致富,目前*百户养殖户跟着他进行肉羊生态养殖。

创业小故事2

  夫妻共同创业“街边摊”变自营品牌

  “夫妻店”是很多小本创业者的初始形式,梁素萍和耿俊杰就是这样一对共同创业的夫妻。两口子刚结婚就开始创业,先是男主外女主内,后是女主外男主内,经过一次次换项目、找商机,终于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项目,也找到了创业成功的经验:要成功,不能总换跑道。

  老公创业虎头蛇尾爱转行

  “其实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如果坚持到现在,应该已经成功了。”刚开始创业时,大男人耿俊杰是家里的“方向盘”,性子有点急的他虽然办事效率高,但总爱换跑道,开始创业的十年,他带着梁素萍换过了好几次“饭碗”。

  1993年,他投资30多万元,开了一家压缩板厂,在经营17个月后,耿俊杰没有坚持把生意做下去。

  1998年,郑州的一处纺织厂倒闭,耿俊杰接收了厂里的设备和材料,他发现,厂里制作的产品封口线利润空间很大,于是把厂子转成了一家工业用线厂。不过,没过多长时间,厂里经营出现困难,耿俊杰选择了放弃。

  没过几年,接手耿俊杰的压缩板厂和工业用线厂的亲戚都干得不错,生意走上了正轨,看着他们都当了老板,耿俊杰开始自我反思。

  “看来我做事有点虎头蛇尾,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些困难,便想着要放弃,坚持不下来。”耿俊杰决定,发挥自己实干的优点,把“方向盘”交给妻子梁素萍。

  老婆掌舵夫妻俩坚持开发“尾料”

  20xx年,曾在广东服装厂打工的梁素萍发现了一个商机:一些国际品牌的服装生产厂商低价出售制作服装用剩下的“尾料”,这些剩下的面料不仅质量好,有的还能做成童装和家居服,能够“变废为宝”。

  “我们与耐克、阿迪和一些家纺品牌签订合同,收购他们的剩余面料进行加工,做成的服装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两口子先是在开封摆地摊,几块钱一套的纯棉衣很受工薪族的欢迎,不少顾客回家穿上舒服还变成回头客,向亲戚朋友推荐。

  20xx年,梁素萍掌握的创业“方向盘”又进行了一次提升,她和耿俊杰参加了郑州市创业指导中心的SYB培训,同年6月份,他们开始打造“康约服饰”品牌。

  共同创业“街边摊”变自营品牌

  初期创业时,耿俊杰笑称自己只是“马路天使”,在郑州、开封的一些马路街道摆地摊儿,销售“尾单面料服装”。“成本4元钱的,销售价才5元,成本8元的,卖10元。”不仅利润低,而且还很累人。

  “有一次,他抱怨说生意不好做。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如果一年盈利不够5万的话就不做了。结果那一个月我们就盈利了5万,这成了我们创业的第一桶金,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创业信心。”梁素萍还在短信上鼓励丈夫:“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们永远不能选择放弃。”

  20xx年,创业的曙光初现,夫妻两人在中牟有了自己的厂房,员工已达到30多人,耿俊杰负责服装生产和运输,梁素萍负责销售环节,两人分工明确,已经由小型的“夫妻店”打造成省内第一家专做尾单面料的*价服饰品牌。

  创业经验不换“跑道”才能达标

  “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营模式,今后的计划是通过贷款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打造我们自己的*价尾单服饰卖场。”梁素萍说,现在他们已经在国内几个城市设置了代理,下一步的任务是增加生产能力,做自己的品牌。

创业小故事3

  聚美头顶*在线美妆第一*台和连续七个季度盈利的光环上市,一时风光无二,但回首来时路,却可以看到其资源极其匮乏、曾为生存拼命支撑的一面。这也是很多创业者必须经历的局面:融资比不上*湖,资源比不上背靠大树的同行。如何生存下去?聚美的“逆袭”逻辑,在成本控制和效率上做到极致的风格,可资借鉴。

  20xx年,陈欧回国创业,拿了徐*18万美金的天使投资,做了游戏广告*台Reemake。网站在当年的8月份上线,到次年3月,公司面临困难,账面上只有30万元现金。他们就地转型做了团美网——化妆品团购,随后又转型做化妆品B2C特卖*台,成立聚美优品(下称聚美),全力推进。

  20xx年5月,险峰华兴注入了一笔天使投资(),8月,聚美开始和VC接触。直到20xx年3月,红杉资本600万美金的A轮()投资到位。

  与此同时,陈欧加入《非你莫属》,开始见诸于各类媒体,走出CEO自我营销的第一步。20xx年8月,第一版“为自己代言”广告面世,聚美超越乐蜂网,成为化妆品垂直电商第一名。到20xx年初,聚美的规模已是乐蜂的两倍,但乐蜂网获得4000万美金融资,聚美陷入与乐峰的苦战。

  20xx年新版“为自己代言”广告引起的“陈欧体”社交现象,聚美迎来发展高峰,坐稳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今日,聚美登陆纽交所,市值超越30亿美元。

  聚美怎么以仅仅1300万美元、从短短四年时间变成美妆垂直电商领域的老大,且市值直追去哪儿、58同城等做了8年的老牌互联网公司?

  陈欧总结的关键词是效率。这个年轻人说他始终在学*、总结、创新、然后超越。在一个烧钱的行业,创造出一个不烧钱的样本。

  且看聚美创始人陈欧接受《创业家》&i黑马专访的思考和总结。

  给5%股份连实*生也留不住

  20xx年,我拉了好友戴雨森、刘辉回国创业,做游戏广告,照搬的是美国的模式,做了几个月,发现走不通。

  这是一个挫折,*市场环境(跟海外的)差异,让我们快速认识到:在*改变市场环境,我们几个小孩搞不定,必须转型,顺势而为。

  就地转型,既是求生本能,也是经验所致。很多创始人都说要坚持,不愿意去做新的东西,大佬也说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后天肯定更精彩。但我愿意去否定自己,游戏是我喜欢的东西,但喜欢的未必就能做成功,要坚持的未必是你喜欢的东西,而是对成功的追求

  而在当时,我也考量了这个团队:戴雨森能够做设计,刘辉可以写程序。没有人脉、没有电商经验、也没有零售经验。这样的团队能做的事情比较少,幸好还有30万元现金,还有机会。

  我们花两天时间就上线了团美网,做化妆品团购。当时的页面很简陋,但很快就有用户进来,然后有订单,发现这个商业模式是对的,就这么简单。

  化妆品是好的标品,网上有很多数据,淘宝指数、百度指数,什么好卖一目了然,当时很多社区都在用团购的方式卖化妆品,只要价格便宜,又保真,服务比别人好、专业,消费者就认可这一套。之前我对于化妆品毫无了解,我是大老爷们做美妆,只能学*、研究、总结。

  根据(百度、淘宝等)数据,我们每天只卖一款产品。方法也很简单:雨森负责产品编辑,然后去人人网注册几百个账号发帖吸引用户,有了订单,我们就去专柜抓一些货回来,在办公室把货发出去了。我们人手很少,全公司就3个创始人加1个行政,招人也招不来。当时有个实*生要走,我说给他5%的股份,他觉得这公司马上就要挂了,还是毅然走了。

  因为创业初期拿了徐*的钱,第一个事情没做好,觉得不好意思见人。后来有些起色,我才敢跟徐老师说要转型,去卖化妆品,多少还有点不好意思,我害怕辜负他。

  (《创业家》&i黑马注:据陈欧说,拿徐老师的钱,有几个原因,“一是希望徐老师能够帮我们背书;二是20xx年接触徐老师,他很支持我,但我没要他的投资,内心觉得挺不好意思,后来我自己读书去了,有点辜负他的感觉。第二次回国创业我是抱着必成的态度,所以就拿了。”)

  过了两三个月,我们发现特卖这块业务越来越靠谱,到了20xx年6月份就完全往这上面靠,更多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个事情是对的。从这年8月到次年3月,是聚美发展的甜蜜期,每个月业绩都在不断增长,现金流也足够支撑公司运转起来。但痛苦在于,不知道这个模式的天花板在哪里,增长速度很快的时候,稍有停滞,大家就开始怀疑1000万元销售额是不是到顶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给自己打气,自定位为化妆品团购的老大。聚美当时要做的事千头万绪,但看着公司每天都在成长,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20xx年,我们去唯品会拜访,作为南派电商的代表,他们不常在各种电商大会上抛头露面,只是低调把事做好,这点非常值得学*。唯品会的成功让我们觉得特卖是一条走得通的路。

  我并不知道商业模式对不对,倒觉得服务好女性是有商业未来的,跟我谈的VC也深以为然。我们从卖一款产品到两、三款,再到新品类,都是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商业模式也这样一步步摸索出来。

  我对自己的商业判断能力从来是自信的,聚美最原始的推动力是我的商业判断,这一点包括创始团队、后来的高管团队我想都不会否认。

  既然路是对的,我们要把精力花在了解用户上。了解他们的*惯、知道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在早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地方,比如提供好的选品和细致的服务等。

  化妆品面对的是女性消费者,她们对图片有要求,我们就把图片拍好,插画画好;她们怕假货,我们就贴上防伪标签,允许三十天用后仍可退款;她们在乎包装的细节,我们采用粉色盒子,三层改成五层,不至于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受损。反过来,这些细节又帮我们赢取了很好的口碑。在公司前台或者学校门口,看到成堆的粉色箱子,这本是一种口碑效应。

  “我们第一个做了30天拆封无条件退货。比如,你在聚美买一盒面膜,10片你用了8片,觉得不好,拿两张退给我们,我们把全款退给你。虽然这样我们的运营成本会增加,但是从长远来看,得到的口碑传播收益远远大于成本的投入。即使这样,我们的退货率(依然)低于同行。”

  ——聚美联合创始人 戴雨森

  后来我们推出“买二包邮”,因为我们知道消费者会叫上朋友一起买来享受这个政策,这比推荐注册送10块钱(优惠)券效果要好得多。

  在我看来,一个公司能赢,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更好地把握住了用户的需求。*最好的企业家都是知人性、懂用户的。

  我的商业判断能力首先来自于直觉,直觉之外,需要一步步总结,一步步押宝,一步步测试,这是从第一次创业到现在一步步积累起来的。这些年我就主要就做两件事:学*和超越。每走一步,我会总结出新的东西,作为公司走向下一步的基础。从发展历程来看,我们每总结一次,都可以超越一个对手。

  创业早期,我们跟别人没法比,必须做好自己。那时候公司所有的事情,包括仓储物流、服务,都是一个学*和摸索的过程。

  更多的,我作为CEO,应该对投资人负责、对团队负责,对我来说,失败是件丢人的事儿。

  学*凡客好榜样

  聚美火起来,是靠“我为自己代言”的传播。那是在红杉投钱之后,之前我们没有钱做广告,之后融到钱了,我也不敢乱花钱。

  “我为自己代言”,说到底是被不敢花钱给逼出来的。钱少,就必须花出新意,花出效果。

  我们三人,年纪不大,都是海归,没有零售经验,没有化妆品经验,没有电商经验。投资人对我们及我们从事的事业存有疑虑很正常。

  何况,创业初期,我们的对手规模远超聚美,月营收达到五、六千万元,既有媒体资源,又有风投注入,后面还有大佬背书,令人羡慕。

  要拿风投,我们要证明自己有能力拿。红杉的投资,从20xx年8月谈到次年3月才最终确认,但我们的月营收规模却从500万元上涨到20xx万元,由此可见聚美是一个效率很高能不烧钱活下来的公司。

  红杉钱进来的时候,我给董事会一个3000万元的毛预算,砸一把(营销),董事会同意了。后来我想来想去觉得压力太大,缩减到1000万元。

  我的直觉是应该花大钱,但是到要做的时候又害怕,于是又仔细算了一回,还是缩减。

  聚美融的钱不多,虽说董事会同意砸3000万元,但我们没做过广告,怕是出去打了水漂,对公司是极大浪费,不砸又容易被淹没掉,很纠结。不过我们的现金流还不错,我估摸着1000万元应该可以,至少还不会让公司倒闭。

  既然缩减投放,就要思考钱少怎么做创新。

  借着这股劲,20xx年8月做了第一版“为自己代言”的广告。学*对象是“凡客体”。

  我当时对“凡客体”的理解是共鸣,共鸣导致传播,而不是纯粹的一种促销广告。我去拜访凡客,虽然他们没有把细节说得很清楚,但我抓住了几点:1、知道他们的投放渠道是公交和地铁;2、广告是被传播起来的。

  除此之外,我研究了大量数据和成功案例,不停观察别人的广告。去研究别人为什么成功,分析数据和广告效果之间的关系。比如看百度指数就知道北京地区公交站牌和地铁广告的效果好不好。知道消费者能不能看到这个东西。

  “为自己代言”的核心是要引起共鸣。

  这段广告抓住了当时的几个热点:80后,蜗居、奋斗、裸婚等等。

  第一版广告文案是我写的,惠璞参与了第二版。一开始我们想了很多好玩的事情,经过多次修改,不停地录。前前后后花了两个月时间,有一天我在棚里改完,可能也是因为制作过程太辛苦,可能也是因为片子说出了心声,看了之后自己有点想哭。我想能打动自己的,也能打动别人。

  当时的片子我自己看,自己剪,然后尽量把词弄好一点,音乐弄好一点,一定要是一个我自己觉得非常满意的作品

  广告拍好了,虽然只花1000万,我还是害怕,如果没有效果,哪怕投资人不炒我,也难免同事怪我,这样CEO 的威望就没有了。就算到了今天,每次硬广投放前,我的压力依然很大,不能预知结果的事情就是如此,加上我对自己的失败零容忍的变态要求,每次无比谨慎。但事实是,所有对自己有极高要求,害怕失败的人,往往因为谨慎,反而失败概率更小。

  很快,1000万元在一个月内全部投完,包括地铁、公交和电视。靠着这个广告,聚美的月营收从4000万元上涨到8000万元。同时聚美超越乐蜂网,成为行业第一。

  这个广告带来的直接效果是:聚美的仓库爆仓了,而且持续了四个月。

  那段时间,压力极大,负面极多,我在公司和仓库之间来回奔波。当时准备融B轮,投资人过来谈,我说没时间陪你尽调了,得先把货发出去,投资人没有办法和管理层聊,但觉得聚美潜力无穷,而且专注消费者而不是投资人,就立刻投了。

  其实做“给自己代言”广告,早期董事会内部就“CEO该不该介入PR”这个问题存在很大分歧,有的投资人觉得抛头露面的CEO都是不务实的,我也不想出来,毕竟一不小心就成了靶子,还牺牲私人生活。但徐*老师希望我出来,他觉得该宣传还得宣传,后来上了电视,发现效果很好。

  到20xx年,我们的活跃用户数是1050万,88.9%的回购率。这个数据背后就有情感共鸣。我先用精准营销准确寻找用户,而且重在与用户建立情感和价值观上的联系。聚美还注重研究用户消费和使用美妆的*惯与逻辑,我们说“**之美”,就是用提供最优质的美妆产品、提供最合适的美妆方案来留住用户。——陈欧

  聚美的做法是研究别人的成功经验,但在学*的基础上创新,而且执行是自己的,执行细节做得更好,更极致。

  时间到了20xx年初,规模上,聚美已经是主要竞争对手的2倍,但我们作为公司,融资融不过对手。他们拿了4000万美金融资,估值是我们的两倍多,还有自己的自有品牌,一方面拼命砸广告,一方面打价格战。当时我们紧张得不得了。聚美刚刚盈亏*衡,我又不想再去融资,如果真的介入价格战,大肆烧钱,很危险。

  为了应对,我们一方面是关注怎么做出传播效果好的广告,一方面在价格战上咬紧对手,同时着手自己的自有品牌。

  我从世纪佳缘请来好友刘惠璞,拨给他1000万元,让他去做自有品牌。惠璞和我都是营销能力很强的人,也是做事积极谨慎的人,结果很快自有品牌就有了起色,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利润。

  我害怕广告无效公司破产,所以做出的广告很精良;惠璞害怕自有品牌库存压死公司非常谨慎,结果却没有库存。所以,找到对自己要求苛刻的人,老板就可以轻松一些。

  另一方面,我们开始筹划第二版“为自己代言”的广告,6月份提出设想,实际上9月份才开始做。因为是第二版广告,要超过第一版难度很大了,改了两个多月。当时要做差异化,拍了一个60秒广告,之前是15秒,在湖南卫视黄金档播出,紧接着引起了行业的一个爆发性的讨论,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争相模仿传播,后来才有了“陈欧体”。

  反观对手,他们把很多钱变成了库存,烧了很多广告,效果也不好,我们在库存控制和营销上都做得效率高很多,最后我们赢了。

  当公司元老阻碍公司进步

  聚美发展史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在20xx年的“301事件”(20xx年3月1日,聚美举办三周年店庆大促活动,因访客太多导致页面长时间瘫痪而引起用户极大不满,同时由于下单量太多,物流严重滞后,引发爆仓。导致聚美遭遇公司史上最大的信任危机。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网站的技术系统架构、代码质量存在问题,并高估了自身的物流和仓储能力。

  物流一直是我们的短板,一般聚美一年做一次广告,紧接着就是一次爆仓,并持续好几个月聚美最惨的时候,我微博发个促销信息,网站就流量太高打不开了。

  在聚美,三位创始人各司其职。我要做判断、决定公司的走向,负责用户获取和品牌,雨森负责产品和运营、刘辉负责技术和物流。

  公司快马加鞭前进的时候,自然也希望他们也做得好。实际上,不是每个人都能跟上公司的发展节奏,尤其是聚美这样爆发增长的公司,尤其是物流和仓储,人手经验都不足,最可怕的是,每年的爆仓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增长。

  3月1号那天,网站页面瘫痪,后续物流系统瘫痪,大面积的货无法发送出去,然后连锁反应导致大量的负面,这对聚美的品牌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导致聚美在去年第二、第三两个季度进入一个衰退期,团队也士气低靡了,我们找新人,重建团队,这个公司当时没死已经是个奇迹了。

  一起创业,换元老不是很容易的事,这是很多CEO会遇到的问题。换高管存在风险,尤其把联合创始人换掉,一不小心可能兄弟做不了。虽然最后事情以刘辉退出管理层结尾,我们至今也还是好友,在上市当天也一起在美国共享喜悦,毕竟最终来看,公司获得了成功。回头来看,从个人的角度上,出于私心,我希望公司最核心的高管都是自己最熟的兄弟,但是有时候再熟的人如果跟不上,他可能成为公司前进的绊脚石,有可能让所有已取得的成就化为乌有,这时候等于和公司其他人出现了严重的利益冲突高速发展的公司,肯定不是每个人都能跟上公司的发展,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而不是变成一个只有元老的类家族企业,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每个元老,都已经可以因为早期的股权有巨大收益,也会有很好的利益。

  我要把强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301之后重组高管团队,重振士气,元老们对新加入的高管也更开放了,一年时间聚美上市了,我们从坑里爬出来了,我之后请来的人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像前面说的,这也就是学*、总结,然后超越。只有我不停进步,才能带着公司继续往前走。

  每花一笔钱都会逼自己先想清楚

  聚美的有一个重要的价值观——效率,我们要求每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聚美在创业过程中的确是个穷公司,到上市之前我们总共就融了1300万美元。钱对于一个公司肯定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准的花每一分钱。聚美由弱到强,超越一个个对手,依靠的就是花钱的效率。聚美依靠精准营销,准确寻找用户,而且重在与用户建立情感和价值观上的联系;聚美研究用户消费和使用美妆的*惯与逻辑,我们说“**之美”,就是用提供最优质的美妆产品、提供最合适的美妆方案来留住用户;聚美强调运营效率,在一个烧钱的行业却讲究控制成本。

  很多公司为什么会死,是因为花钱花死了。在聚美,我把市场牢牢握在自己手上,一点儿一点儿做,不急于求成。因为我害怕公司死,我每花一笔钱我得想清楚,也因为这个原因,聚美在线下营销上比对手强了很多。不论是我上电视也好,还是做“为自己代言”的广告,我花的钱比对手少很多很多,但每次我们内容和传播却好很多。线上传播差别不大,买位置,买流量,买点击,但线下每个公司玩法完全不一样。

  线下不是靠广告,而是靠口碑。广告在媒体上投出来之后,只有人人相传才能算成功,口口相传才有力量,这要取决于消费者看到的广告力量是不是足够强大。

  想制造一个话题难度很大,唯一能做的是把内容做好,因为好内容不需要引导。这是一个立体的社会,当网上有人觉得用“陈欧体”写的段子,将获得更多转发和评论时,他自然会去写,当有媒体跟进的时候,就等于借力传播,想火也就容易了。相反,不好的内容你给他钱,他也未必愿意做。

  垂直*台用户的获取成本是很高,化妆品更高。这是因为:第一,用户对化妆品电商固有的不信任感;第二是关键词又少又贵,一般是两三元钱一个,按常规的方法很难做起来。

  我们总的费用率只有16%,也就是说我的毛利率达到16%,基本就可以实现盈利。聚美20xx年的毛利率是24.5%,在美妆行业里面算是低的,但关键就在我的运营效率足够高。到递交IPO报告的时候,聚美连续7个季度盈利。这在电商公司里面是少有的。

  聚美的做法是通过营销拉动规模,通过规模拉动供应商,最后供应链上的品牌越来越多。早期我们供应链没有那么强大,但是通过单品突破的方式,快速做大规模,有规模再有自主品牌,两者之间建立起很强的关系。同时,我们一直聚焦于最有利于生存的事情。以用户为中心,去掉了一些边边角角的事情,集中精力和资源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尤其是不能忽略消费者,正是因为他们喜欢我的服务,支持我的公司,我们才能做起来。

  我希望聚美这个案例能够给所有创业者一个借鉴,你刚刚创业,没钱、没人、没资源,周围强手林立,但是你可以学*、创新;你需要先确定最重要的事情,然后逼自己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到极致;你要万分谨慎的花每一分钱,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出效果;你不需要一开始就赢,你得先生存下去,让赢的可能性一直保存下去。

  总结而言,聚美最强调的是运营效率,我们在一个烧钱的行业讲究精准花钱,我们用1300万干了别人上亿上十亿的事情。1300万最终变成30亿,我觉得是资本市场对于聚美模式的肯定,在烧钱模式之外,提供了另外一种新的范式,这是聚美的商业价值所在,也是我和我的团队自豪之处。

创业小故事4

  困境即是赐予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兴匆匆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响声。

  狮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你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它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做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创业启示: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

创业小故事5

  让郭高林松了口气的是,他的`创业不仅为他的女朋友和妹妹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帮助王艳峰、肖冰、吴良亮等同学找到了工作,并使之变得有用。如今,四家连锁店雇佣了20多名员工。

  郭高林,河南教育学院20xx级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80后研究生。

  郭高林说,他的创业之路始于大三的时候卖衣服。在郑州畜牧学院外面的路上,有大量的农民工,他们晚上非常忙碌。路的两边都有卖零食、衣服和杂货的摊位。郭高林和他的女朋友江阴也在那里摆摊卖衣服。江阴是老板兼销售员。郭高林的任务是采购货物。

  虽然“练*场”只是小题大做,但在这个过程中,郭高林学会了基本的商业技巧。

  郭高林喜欢思考。有一次,他发现自己周围卖菜的生意虽然做得不错,但是蔬菜的质量、价格、信誉都不尽如人意,因为蔬菜的品种比较分散,没有品牌。“我想知道,肉可以有品牌店,为什么蔬菜不能有自己的品牌?”他想出了开一家蔬菜超市的主意。“品牌蔬菜是主要产品,包括五谷杂粮、冷肉和一些副产品。”


名人创业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2)

——名人创业的小故事 (菁华3篇)

名人创业的小故事1

  罗杰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罗杰罗尔斯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没有批评他,反而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谩无目的。在此后的 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哲理赏析:

  信念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也许,在成长道路上,我们缺乏的不是机遇、也不是聪明才智,而是信心、信念。不要怀疑自己,要相信你一定行!记住--天生其人有其才,天生汝才必有用!(信念是一面旗帜)

名人创业的小故事2

  这是一个难得的兄弟创业故事,其理性堪称标本。12年前的那个秋天,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之后又吸纳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这5个创始人的QQ号,据说是从10001到10005.为避免彼此争夺权力,马化腾在创立腾讯之初就和四个伙伴约定清楚:各展所长、各管一摊。马化腾是CEO(首*执行官),张志东是CTO(首*技术官),曾李青是COO(首*运营官),许晨晔是CIO(首*信息官),陈一丹是CAO(首*行政官)。

  之所以将腾讯的创业5兄弟称之为“难得”,是因为直到20xx年的时候,这五人的创始团队还基本是保持这样的合作阵形,不离不弃。直到腾讯做到如今的帝国局面,其中4个还在公司一线,只有COO曾李青挂着终身顾问的虚职而退休。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业迅速壮大的过程中,要保持创始人团队的稳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这个背后,工程师出身的马化腾从一开始对于合作框架的理性设计功不可没。

  从股份构成上来看。5个人一共凑50万元,其中马化腾出23.75万元,占47.5%的股份;张志东出10万元,占20%;曾李青出6.25万元,占12.5%的股份;其他两人各出5万元,各占10%的股份。

  虽然主要资金都由马所出,他却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而同时,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资金,占大股。“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分,到时候也肯定会出问题,同样完蛋”。

  保持稳定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搭档之间的“合理组合”。

  如果说,其他几位合作者都只是“搭档级人物”的话,只有曾李青是腾讯5个创始人中最好玩、最开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个,与温和的马化腾、爱好技术的张志东相比,是另一个类型。其大开大合的性格,也比马化腾更具备攻击性,更像拿主意的人。不过或许正是这一点,也导致他最早脱离团队,单独创业。

  可以说,在*的民营业中,能够像马化腾这样,既包容又拉拢,选择性格不同、各有特长的人组成一个创业团队,并在成功开拓局面后还能依旧保持着长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见的。而马化腾成功之处,就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很好地设计创业团队的责、权、利。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名人创业的小故事3

  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

  为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屈辱,受尽白眼。整整三年,翻译社就靠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18.740.32%]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重重的一笔。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不放弃。没有钱,只要你永不放弃,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创办*黄页*黄页是*第一家网站,虽然是极其粗糙的一个网站。

  网站的建立缘于马云到美国的一次经历。1995年初,马云参观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亲眼见识互联网的神奇,他马上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马上决定回国做互联网。创业开始,马云仍然没有什么钱,所有的家当也只有6000元。于是又变卖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跟亲戚朋友四处借钱,这才凑够80000元。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才10万元。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区区10万元,实在是太寒酸。

  很多人都说,做网络公司,没个几百万上千万是玩不转的。又有人说,如今的环境跟马云创办*黄页的时候截然不同,那时10万可以,现在肯定不行。对于*黄页来说,创办初期,资金也的确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帐户上只有200元现金。但是马云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0做到几百万。

  当然,后来*黄页被杭州电信收购。但是我以为,*黄页在马云手里,依然是成功的。

  第三次: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的互联网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的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8年过去。20xx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名人创业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3)

——名人与数学小故事 (菁华5篇)

  拿破仑算得上是一位与数学有缘的人,至今仍有一条定理归属他的名下,即拿破仑定理。然而这位声名显赫的将军却在无意中陷进了指数效应的漩涡。公元1797年,当拿破仑参观国立卢森堡小学时,赠送了一束价值三个金路易的玫瑰花,并许诺说,只要法兰西共和国存在一天,他将每年送一束价值相等的玫瑰花,以作两国友谊的象征。此后,由于火与剑的战争,拿破仑忘记了这一诺言。当时间的长河流逝了一个世纪以后,公元1894年,卢森堡王国郑重向法兰西共和国提出了“玫瑰花悬案”,要求法国*在拿破仑的声誉和1375596法郎的债款之间选取其一。这笔高达百万法郎的巨款,就是三个金路易的本金以5%的年利率,在97年的指数效应下的产物。这一历史公案使法国*陷入极为难堪的局面,因为只要法兰西共和国继续存在,此案将永无了结的一天。

  根据这个故事,可以编制以下问题:若用表示1797年后的第年,表示这一年的本利总和,则是关于的函数,你能写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吗?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避雷针的发明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一生为科学和民主革命而工作,他死后留下的财产只有1000英磅,令人惊讶的是他留下了一份分配几百万英磅的遗嘱!这份有趣的遗嘱是这样写的:“…1000英磅赠给波士顿的居民,如果他们接受了这1000英磅,那么这笔钱应该托付给一些选出来的公民,他们得到这些钱按每年5%的利率借给一些年轻的手工业者去生息。这笔款子过了100年增加到131000英磅。我希望,那时候用100000英磅来建立一所公共建筑物,剩下的31000拿去继续生息100年,在第二个100年末,这笔款子增加到4061000英磅,其中1061000英磅还是由波士顿的居民来支配,其余的3000000英磅让马萨诸州的公民来管理。过此以后,我可不敢多作主张了”。

  富兰克林死于1790年,200多年过去了,人们不禁要问:作为科学家与政治家的富兰克林,留下区区1000英磅,竟设立了百万富翁般的遗嘱,莫非昏了头脑?你能按富兰克林非凡的设想实际计算一下吗?

  教书育人是为人师者的职业要求,数学教师除了上课以外,也要像班主任一样学会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意见建议,了解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的理解与局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在课程目标中也提出要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渠道是多方面的,作为数学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有意识的运用一些名人与数学的小故事。

  例如,有的学生比较粗心,学*时一知半解,做题时丢三落四,每次考试总结时又心有不甘,总觉得自己只要不粗心就可以,可下一次粗心问题“涛声依旧“。对这

  一类学生,可以给他讲讲小数点酿大悲剧的故事。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前苏联*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学生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沉浸在巨大的悲剧之中。

  在电视中,观众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地对母亲说:“妈妈,您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头上的每根白头发,您能看清我吗?”“能,能看清,儿呀,妈妈一切都好,你放心吧。”这时,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她只有12岁。科马列著作少夫说:“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儿已泣不成声,但她强忍悲痛说:“爸爸,您是苏联英雄,我想告诉您,英雄的女儿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说:“学*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距离宇宙飞船坠毁只有7分钟了,科马洛夫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挥挥手说:“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的太空中与你们告别。”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告别。科马洛夫走了,他留下了对亲人对祖国永恒的爱,但更震撼人心的是对女儿说的那番话。它警示人们:对待人生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否则,即使是一个细枝末节,也会让你付出学生的甚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代价。

  又如,一些同学生活*惯较差,这种坏*惯已经影响学*,教师多次要求其改进,但终未取得较好效果,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在听取批评接受教育当时就没有多少听进去。许多时候对这种学生多讲道理于事无益,倒不如给他讲一些名人的小故事让他自己去体悟反思。

  费尔马(Fermat,Pierre de)·法国数学家。1601年8月20日生于朗格多克,1665年1月12日卒于图卢兹附*的卡·斯特尔。

  费马是皮革商人的儿子,先在家里受教育,后学*法律。他是图卢兹市法院法律顾问,业余时间钻研数学。考虑到他取得的成就之大,假如他要是专业数学家的话,真不知道他能够做出什么来。

  费尔马有一种特殊令人沮丧的*惯,就是他不发表著作,而是在书的边缘上写下一些草率的注记或者偶尔把他的发现写信告诉他的朋友。结果他失掉了发现解析几何的优先权。他和笛卡儿各自独立地发现了解析几何,事实上,笛卡儿的形式分析只涉及到二维的情形,而费尔马还考虑了三维的情形。费尔马也丢掉了发明微积分的某些特性的优先权,这些特性后来启发了牛顿发明了微积分。(然而,他可能并不在乎。他从事数学研究主要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取得的成就。)

  费尔马和帕斯卡一起奠定了概率论的基础。他还研究整数的性质,他是头一个把丢番图所达到的水*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因而,费尔马是*代“数论”的奠基者。他在这个领域留下了他最大的业绩,因为他在丢番图著书的边缘,写下一条注记,说他发现某种方程(其中次数大于2)没有整数解;但是边缘太窄写不下他的简单的证明。三个世纪以来,数学家(包括最伟大的数学家在内)力图找出现在所谓的“费尔马大定理”的证明,结果都失败了。现代的计算机证明,这个方程对于2000以内的n没有解,但是这并非一个普遍的证明……

  1908年,一个德国教授立下遗嘱,给找出证明的人一笔十万马克的奖金。但是二十年代初期的通货膨胀把十万马克贬得几乎一钱不值。但不管怎么样,没人能赢得它。费尔马没有发表他在数论方面的工作,他的儿子在他去世五年之后才把他的注记公诸于世。

  从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数学就与人类相伴.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出了88位古今数学伟人,华罗庚就位列其中。

  一、初露锋芒

  1910年 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他刚入校的时候,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庸、低能”,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优异的学*成绩来回击这种偏见!从此,华罗庚全身心地钻到数学里,如同着了魔似的.他的脑袋里装满了数学公式,攻克数学难题成了他最大的乐趣.白天,他连走路时都在思索着解题方法;夜里,他守着小油灯不知疲倦地演算着……就这样,华罗庚攻下了一道道难题,并从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

  二、勤奋成才

  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他已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辍学之后,更懂得用功读书.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来摘抄的50页的微积分.

  为了抽出时间学*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他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惯.没有书,也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惯.这种*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三、身残志坚

  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四、天才出于勤奋

  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

  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不慕虚名求真学

  1936年,华罗庚26岁,由清华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的是最著名的剑桥大学.数数学首*教授哈代托人告诉华罗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年专心研究一个问题,但华罗庚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的两年时间写了20篇论文.论水准,每一篇论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他提出的一个理论被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说:“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写成是无法改进的,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华罗庚被认为是“剑桥的光荣”!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这篇有名的论文.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院士的要求,但在剑桥他从未正式申请过学位.他拥有的唯一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文凭.

  六、爱国情深

  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1950年,祖国**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

  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


名人创业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4)

——名人的励志小故事 (菁华5篇)

  23岁那年,他进入新闻行业。由于对画面和拍摄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悟性,他的作品总是别具一格。26岁这一年,他已经在新闻业崭露头角。甚至有人说,他可能会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得者。

  为了冲击这个新闻工作者最大的荣誉,他一直在寻找着机会,拍摄一张具有震撼力的作品。不久,他终于遇到了这样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那天,他接到采访任务,一个经常酗酒的中年人正在殴打他八十岁的母亲。他的母亲不堪忍受,拨通了媒体的电话……接到任务的那一刻,直觉告诉他,他的机会来了。他迅速背起相机,奔赴事发现场。

  他到时,各个媒介的记者几乎都到齐了。那个喝醉了的、以殴打母亲为乐的中年人,正在众多媒体记者面前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野蛮”和“荒谬”。

  中年人全然不顾记者的镜头,没作任何犹豫一把将母亲推翻在地。老妇人惊惶地看着儿子,本能地抬起手想抵挡住什么,中年男人面部扭曲着,带着一丝兴奋和狂躁,狠狠地用脚踢向了母亲的后腰。老妇人仓皇地向后挪动着身体,白发在风里显得格外凌乱……画面让人心酸,他觉得心里仿佛压着一块巨石。他用黑白两种颜色,把这个画面定格在了照片上,那种悲愤的张力,足以震撼所有人。

  他几乎已经肯定,自己可以把普利策奖揽入怀中。

  可是他失败了,以那个画面为题材的所有参赛者都失败了。

  一个权威的前辈对他说:“你的这张照片,震撼力可能已经超越了历史上最好的图片,但是我们不能把奖给你,你不是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他不服,冷笑着质疑。前辈说:“我想问问你,当那个母亲被自己的儿子殴打的时候,你在哪里?”

  他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一下子觉察出了自己的卑下。他扪心自问,当一个无助的母亲屡被殴打继而求助媒体的时候,自己在哪里?自己在为了一张照片,冷漠地旁观,对焦,按快门……

  二十年后,他终于成功地夺得了普利策新闻奖。他,就是拉斯贝利。

  站在迟到了二十年的领奖台上,拉斯贝利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或者无论你在做些什么,你做好它的基础,就是先要拷问自己的人性与良知!”

  二十年前那张照片没有帮助拉斯贝利赢得名利,却成就了他的人生。是它让他懂得,什么才是最紧迫的。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撒贝宁刚进入央视主持《今日说法》时,由于善与人打交道,同事们就对他大有好感。有同事说:“一只没长毛的猴,特别精,逢人就叫老师,永远咧着厚嘴唇笑。”同事们爱说他是“阳光少年”,为人干净、正气。制片人朱海峰夸他:“奇怪,法制节目充满灰暗,但撒贝宁没有负能量,像个大孩子一样。”

  撒贝宁善与人交往,既有浓浓的学生气,为人单纯,也有成熟社会人的气质。正因为如此,他很得人喜爱。在大妈眼中,撒贝宁是个“没有名人架子还挺帅气的孩子”;在大学生眼中,撒贝宁是个“自己的同班同学,多才多艺、才华出众、咋咋呼呼”;在小朋友眼中,撒贝宁是个“可陪他们玩、陪他们闹的大哥哥”。

  撒贝宁善解人意,善于察言观色,善于因势利导,为人打圆场,使参加他节目的人高兴而来,欢快而归。他心里十分清楚,节目的所有挑战始终建立在某种微妙的安全线上。关于节目的“安全线”问题,他这样阐释:“这么说有点玄,但节目有它的气场,一旦打破,要花很长的时间来修补。有点像气功,有一种力量牵着你,你顺着它,节奏合上了就好了。一旦节奏被打破,主持人就会觉得被捅了一刀。”

  在一期《青年*说》的录制现场,撒贝宁差点“被捅了一刀”,幸好被他察觉及时、纠正及时,才稳住了节目录制的节奏。当时,一位嘉宾冷不防地问励志演说家陈州,目前每场演讲的收入是多少。这是陈州的个人隐私,他很不情愿回答这个问题。在台上的撒贝宁立马察觉陈州的不适、不悦,即刻巧妙、委婉地把话题拐了个弯,把陈州从尴尬境遇中解脱出来,让陈州和嘉宾都有话可说。陈州后来对撒贝宁很感激。事后,撒贝宁袒露心声:“我不是刻意要挡掉,而是我不能让别人尴尬。我天生就是个打圆场的人。”在主持节目时,撒贝宁还能适时地为嘉宾点赞,实事求是地夸他人几句。这些赞美语、暖心话拉*了他与嘉宾的距离,密切了关系,因此博得了许多嘉宾对他的好感。

  撒贝宁擅长圆场缘于他的强烈的群体意识,他很难忽略周边的每一个人。他本人要成为群体中的一个角色,同时也不允许任何人被逐出群体这种状况的发生。他掏心窝子地说:“如果我在,大家不开心,我会觉得这是我的失败,尽管跟我没关系,我把所有责任都扛到身上。”

  为他人圆场,现已成为撒贝宁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使他广结善缘,与很多嘉宾结下了友谊。不过,他与他们的交往,可谓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他极少与颇有交情的嘉宾出来喝一杯。撒贝宁生性喜爱唱歌、演讲与打篮球。打篮球是他最大的爱好,朋友圈固定是那帮打篮球的球友。他有一群北大“死党”,每逢周六,就一块打篮球聊天喝啤酒。只要撒贝宁在,当晚就很high。他会像做拉面一样,把所有人的话揉在一块,再撒出去。

  撒贝宁善与人交往的本领是从小培养的'。父亲是部队文工团的话剧演员,家就在部队大院里。那里有很多孩子,撒贝宁每天领着一大帮孩子演戏,布置虚拟环境,召开军事会议,拯救世界。他扮演的是司令,琢磨着另一帮孩子搞什么阴谋。他与大院里的孩子们格外投缘,缘分很深。当父亲转业到武汉后,撒贝宁随父母从广东湛江迁到这里。两次转学,他仍然凭着自己的才智和善交之道,当上了班干部。五年级最后一次转学,班主任把他向班上同学作了介绍,下课后,一群小男孩围了上来,其中一个揪他的衣服,说:“咦,有只小企鹅。”撒贝宁不卑不亢,笑着说:“怎么样,好看吗?”从此,他与同学关系就渐渐和谐起来。撒贝宁后来谈起这件往事时,说:“当时,他们就看我经不经得起逗,我要一哭,完了,肯定生存不了了。”

  如今,央视是撒贝宁职业生涯中最长久的舞台,他的主持人角色已广为人知,广为人喜爱。他说:“我要呈现的是美的价值观,美好、温暖、干净。”台里领导对他很器重,也很信任,几乎不干涉他的讲话内容。对此,撒贝宁感慨万分地说:“领导对我太放心了,知道我会有底线。”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名人创业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5)

——创业小故事

创业小故事

  创业是很多“拼二代”的梦想,特别是现在的年轻的“拼二代”,他们心中总是涌动着无限的激情,他们总是希望能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孙竹林,30岁,父亲是镇上中学的普通校工,母亲是一名*凡的家庭妇女,没有父辈荫泽的他如今却在合肥拥有两家汽车美容维修店,月收入达7万元。

  也许他算不上成功,但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来说,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月入7万元已经着实让人羡慕嫉妒恨了。

  为了学技术,20xx年,孙竹林北上山东,一学就是5年。在济南当学徒的日子里,他一天就只有3块钱伙食费,每天只能啃馒头吃大白菜;没钱买专业书,他得空就往新华书店跑,一看就是一天……

  20xx年,孙竹林学成回到合肥,给别人打工,一个月才挣200多块。这时他已经有了打拼创业的想法,可就这点工资何时才能圆梦呢?

  有了钱,有了技术,孙竹林开店了。没成想,干了一年多,正待生意逐渐好转之际,店门口开始修高架了,这可怎么办?有人笑他倒霉,有人劝他赶紧放手,可他却不以为然。

  另外选址重新开了一家规模更大的店。没钱,找家里人借,甚至借到了妻子的娘家,当时的7万元钱,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是非常大的一笔钱了。

  他知道,如果他不打拼不奋斗,可能他现在还在那个小镇里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对于他的成功,他总结了一句话:“选择好你喜欢的,然后坚持下去。”是的,朴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成功的秘密所在。

  追求忘我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也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创业启示:不要把自己当做鼠,否则肯定被猫吃。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苏格拉底与其学生 古希腊有个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想向他哲学。苏格拉底带着他走到一条河边,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年轻人起先以为苏格拉底在跟他开玩笑,并不在意。结果苏格拉底也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这下子,年轻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令他拼尽全力将苏格拉底掀开,爬到岸上。年轻人不解地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只想告诉你,做什么事业都必须有绝处求生那么大的决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一个销售人员若拥有像被苏格拉底按在河里的年轻人那样强烈求生欲的成功欲望的时候,会想方设法去达到其目的,阻力为帮助力,将勇往而不胜,而且成功欲望愈大则发展愈快。所以说企图心将决定销售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

  花季离家打拼

  1982年,严振华出生在福建莆田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贫寒的家境让他从小饱尝了人间的辛酸。小的时候,他穿的都是别人家小孩穿过的旧衣裳。他聪明,思想敏捷,上小学一年级时小心灵里就萌生了帮父母挣钱的想法。于是,一年级念完后,他卖掉了课本收到了一无钱。接着,他每天早早起床去检废品,一个月后共卖了6元钱。总共7元钱就成了他第一笔生意的资本。他用这7元钱去批发冰棒外卖,每天大约有2元钱的收入。虽然香甜的冰棒对他产生许多诱惑,但为了让钱再生,他从不舍得吃一根。

  严振华就在边拾废品边卖冰棒中完成了小学的学业,上了初中后,他家里的经济状况仍没有好转。他每天帮助家里做饭,从而练出了一手好厨艺。后来,他的一个亲戚在河南信阳开办加油站正好缺一名厨师,严振华毅然辍学走上了异乡打拼之路。那时,他刚满15岁。加油站共有36个人,厨房工作就他一个人。小小年纪每天必须在早晨5时起床买菜、洗菜、做饭,7时与加油站所有工作人员一起用完餐后,又去买菜做午餐,有时累浑身骨头像散了架似的。人多众口难调,有时还要挨骂,几乎每天都要哭一次。想起这些,他至今仍感到心酸。

  通过厨房的采购,天生聪明的严振华发现了卖香烟的商机。于是,他到市场上去批发香烟按市场价卖员工,每月都能多挣一笔钱。后来,他发现许多到加油站加油的司机也经常要买烟,他便干脆摆了个柜子在加油站卖烟,加上工资,每月收入可达到900多元,使他感到非常开心。

  从打工仔到老板

  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严振华离开河南到了石家庄,他仍然在加油站干他的老本行——“大厨”兼清洁工,每天除厨房外,还要洗车、洗厕所,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但他从不叫声累。这一待就又是将*5年。十年的沉淀与积累,他渐渐从中学到一套对加油站的经营管理经验。

  20xx年,原来他工作过的河南信阳那家加油站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他便从石家庄掉头回到河南。他分析了这家加油站的有相对客户等优势后,对他的亲戚说,给他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会把加油站救活。他的亲戚在无奈之下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加油站交给他来管理。没想到仅仅40天的时间,他就让濒临倒闭的加油站起死回生,这让他的亲戚不得不刮目相看,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的精明强干。

  一年多之后,石家庄的老板也想请他回去挽救即将倒闭的加油站。热心肠的严振华又返回石家庄。两个月后,这家加油站也开始扭亏为盈。于是,他想自己开设一家加油站,但这需要一笔巨额资金。正在发愁之时,早被严振华精明的经营头脑征服的石油供货商陈双应表示愿意出资80万元帮助他建加油站。于是,他的理想成了现实,成了昌福加油站的老板。

  经营也带来风险

  有了自己的加油站,严振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每天除了5个小时睡觉,几乎都在干活。加油站经过一个月的装修,终于开业,并迎来了开门红。他知道,诚信是企业的灵魂,他诚信经营,热情待客,使加油站的生意一天天红火起来,前往昌福加油站加油的车辆每天都要排成长队。第一年,昌福加油站不仅收回了成本,而且还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利润。在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严振华开始规划扩大企业规模,增开了一家加油站。

  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严振华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显露出来了。他的两家加油站一度出现营业额大幅下滑的状况,一连串的问题,给了这位踌躇满志的青年一个不小的打击,但他没有退缩,很快他就找到自己的“软肋”。于是,他花一万多元给自己“充电”,到北京培训,从中受益匪浅。也为他以后的成功做了铺垫。后来他又相继融资几百万元在河北省开办了光大石油、金塔石油等8家加油站,他在河北同行中知名度越来越高。

  就在他创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时,风险来了。一个朋友说有一批油愿意让严振华销售,没想到进了货后才发现这批油竟然全部是化工油,这一下子给他带来了*百万元的亏损,同时还让他的声誉大大受损。在沉重的打击面前,他曾经想到了自杀。不过这次的教训,也让他成熟了许多。

  从经商到文化产业

  经过不懈的努力,严振华的事业终于又有了新的生机。从20xx年上半年开始,几乎每个月都增加一家加油站开张,目前,由他光大石油销售有限公司控股的加油站已达到15家。扩张速度之快,令同行们钦佩。

  最引人注目的是20xx年9月,在国际原油暴跌至60美元时二大石油巨头石油零售价一直保持不变情况下,光大石油居然还果敢地接管了石家庄市体育大街加油站。同时,严振华率先代表民营石油企业的把石油降价了4元8角钱,这个举动引起了整个河北石油界的轰动,也得到了车友的一致好评。

  在加油站经营成功途中,严振华又把创业的触角伸向文化传媒。20xx年,他投资成立了大智慧教育集团公司,为回报社会,集团公司联合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员会在石家庄组织了 “财富论坛”、“首届创业河北大型学*论坛”、“创业河北校园行公益演讲会”、“创业大讲堂公益演讲会”等,举办公益演讲会*50场,受益人数超过了2万人,他的演讲给许多创业青年指明了方向。

  20xx年,经过申请,严振华的公司成功获取了20xx年度至20xx年度的世界旅游小姐国际大赛中国赛区申办的承办权,使他的企业产生了从传统生意到文化产业的飞跃。作为民营企业家,严振华在创业途中永远没有感到满足的时候。他表示,今后他还要继续扩大领域,进一步把自己的企业做强做大。

  成功并不像想像的那么难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创业启示: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聚美头顶中国在线美妆第一*台和连续七个季度盈利的光环上市,一时风光无二,但回首来时路,却可以看到其资源极其匮乏、曾为生存拼命支撑的一面。这也是很多创业者必须经历的局面:融资比不上**湖,资源比不上背靠大树的同行。如何生存下去?聚美的“逆袭”逻辑,在成本控制和效率上做到极致的风格,可资借鉴。

  20xx年,陈欧回国创业,拿了徐**18万美金的天使投资,做了游戏广告*台Reemake。网站在当年的8月份上线,到次年3月,公司面临困难,账面上只有30万元现金。他们就地转型做了团美网——化妆品团购,随后又转型做化妆品B2C特卖*台,成立聚美优品(下称聚美),全力推进。

  20xx年5月,险峰华兴注入了一笔天使投资(),8月,聚美开始和VC接触。直到20xx年3月,红杉资本600万美金的A轮()投资到位。

  与此同时,陈欧加入《非你莫属》,开始见诸于各类媒体,走出CEO自我营销的第一步。20xx年8月,第一版“为自己代言”广告面世,聚美超越乐蜂网,成为化妆品垂直电商第一名。到20xx年初,聚美的规模已是乐蜂的两倍,但乐蜂网获得4000万美金融资,聚美陷入与乐峰的苦战。

  20xx年新版“为自己代言”广告引起的“陈欧体”社交现象,聚美迎来发展高峰,坐稳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今日,聚美登陆纽交所,市值超越30亿美元。

  聚美怎么以仅仅1300万美元、从短短四年时间变成美妆垂直电商领域的老大,且市值直追去哪儿、58同城等做了8年的老牌互联网公司?

  陈欧总结的关键词是效率。这个年轻人说他始终在学*、总结、创新、然后超越。在一个烧钱的行业,创造出一个不烧钱的样本。

  且看聚美创始人陈欧接受《创业家》&i黑马专访的思考和总结。

  给5%股份连实*生也留不住

  20xx年,我拉了好友戴雨森、刘辉回国创业,做游戏广告,照搬的是美国的模式,做了几个月,发现走不通。

  这是一个挫折,中国市场环境(跟海外的)差异,让我们快速认识到:在中国改变市场环境,我们几个小孩搞不定,必须转型,顺势而为。

  就地转型,既是求生本能,也是经验所致。很多创始人都说要坚持,不愿意去做新的东西,大佬也说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后天肯定更精彩。但我愿意去否定自己,游戏是我喜欢的东西,但喜欢的未必就能做成功,要坚持的未必是你喜欢的东西,而是对成功的追求

  而在当时,我也考量了这个团队:戴雨森能够做设计,刘辉可以写程序。没有人脉、没有电商经验、也没有零售经验。这样的团队能做的事情比较少,幸好还有30万元现金,还有机会。

  我们花两天时间就上线了团美网,做化妆品团购。当时的页面很简陋,但很快就有用户进来,然后有订单,发现这个商业模式是对的,就这么简单。

  化妆品是好的标品,网上有很多数据,淘宝指数、百度指数,什么好卖一目了然,当时很多社区都在用团购的方式卖化妆品,只要价格便宜,又保真,服务比别人好、专业,消费者就认可这一套。之前我对于化妆品毫无了解,我是大老爷们做美妆,只能学*、研究、总结。

  根据(百度、淘宝等)数据,我们每天只卖一款产品。方法也很简单:雨森负责产品编辑,然后去人人网注册几百个账号发帖吸引用户,有了订单,我们就去专柜抓一些货回来,在办公室把货发出去了。我们人手很少,全公司就3个创始人加1个行政,招人也招不来。当时有个实*生要走,我说给他5%的股份,他觉得这公司马上就要挂了,还是毅然走了。

  因为创业初期拿了徐**的钱,第一个事情没做好,觉得不好意思见人。后来有些起色,我才敢跟徐老师说要转型,去卖化妆品,多少还有点不好意思,我害怕辜负他。

  (《创业家》&i黑马注:据陈欧说,拿徐老师的钱,有几个原因,“一是希望徐老师能够帮我们背书;二是20xx年接触徐老师,他很支持我,但我没要他的投资,内心觉得挺不好意思,后来我自己读书去了,有点辜负他的感觉。第二次回国创业我是抱着必成的态度,所以就拿了。”)

  过了两三个月,我们发现特卖这块业务越来越靠谱,到了20xx年6月份就完全往这上面靠,更多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个事情是对的。从这年8月到次年3月,是聚美发展的甜蜜期,每个月业绩都在不断增长,现金流也足够支撑公司运转起来。但痛苦在于,不知道这个模式的天花板在哪里,增长速度很快的时候,稍有停滞,大家就开始怀疑1000万元销售额是不是到顶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给自己打气,自定位为化妆品团购的老大。聚美当时要做的事千头万绪,但看着公司每天都在成长,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20xx年,我们去唯品会拜访,作为南派电商的代表,他们不常在各种电商大会上抛头露面,只是低调把事做好,这点非常值得学*。唯品会的成功让我们觉得特卖是一条走得通的路。

  我并不知道商业模式对不对,倒觉得服务好女性是有商业未来的,跟我谈的VC也深以为然。我们从卖一款产品到两、三款,再到新品类,都是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商业模式也这样一步步摸索出来。

  我对自己的商业判断能力从来是自信的,聚美最原始的推动力是我的商业判断,这一点包括创始团队、后来的高管团队我想都不会否认。

  既然路是对的,我们要把精力花在了解用户上。了解他们的*惯、知道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在早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地方,比如提供好的选品和细致的服务等。

  化妆品面对的是女性消费者,她们对图片有要求,我们就把图片拍好,插画画好;她们怕假货,我们就贴上防伪标签,允许三十天用后仍可退款;她们在乎包装的细节,我们采用粉色盒子,三层改成五层,不至于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受损。反过来,这些细节又帮我们赢取了很好的口碑。在公司前台或者学校门口,看到成堆的粉色箱子,这本是一种口碑效应。

  “我们第一个做了30天拆封无条件退货。比如,你在聚美买一盒面膜,10片你用了8片,觉得不好,拿两张退给我们,我们把全款退给你。虽然这样我们的运营成本会增加,但是从长远来看,得到的口碑传播收益远远大于成本的投入。即使这样,我们的退货率(依然)低于同行。”

  ——聚美联合创始人 戴雨森

  后来我们推出“买二包邮”,因为我们知道消费者会叫上朋友一起买来享受这个政策,这比推荐注册送10块钱(优惠)券效果要好得多。

  在我看来,一个公司能赢,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更好地把握住了用户的需求。中国最好的企业家都是知人性、懂用户的。

  我的商业判断能力首先来自于直觉,直觉之外,需要一步步总结,一步步押宝,一步步测试,这是从第一次创业到现在一步步积累起来的。这些年我就主要就做两件事:学*和超越。每走一步,我会总结出新的东西,作为公司走向下一步的基础。从发展历程来看,我们每总结一次,都可以超越一个对手。

  创业早期,我们跟别人没法比,必须做好自己。那时候公司所有的事情,包括仓储物流、服务,都是一个学*和摸索的过程。

  更多的,我作为CEO,应该对投资人负责、对团队负责,对我来说,失败是件丢人的事儿。

  学*凡客好榜样

  聚美火起来,是靠“我为自己代言”的传播。那是在红杉投钱之后,之前我们没有钱做广告,之后融到钱了,我也不敢乱花钱。

  “我为自己代言”,说到底是被不敢花钱给逼出来的。钱少,就必须花出新意,花出效果。

  我们三人,年纪不大,都是海归,没有零售经验,没有化妆品经验,没有电商经验。投资人对我们及我们从事的事业存有疑虑很正常。

  何况,创业初期,我们的对手规模远超聚美,月营收达到五、六千万元,既有媒体资源,又有风投注入,后面还有大佬背书,令人羡慕。

  要拿风投,我们要证明自己有能力拿。红杉的投资,从20xx年8月谈到次年3月才最终确认,但我们的月营收规模却从500万元上涨到20xx万元,由此可见聚美是一个效率很高能不烧钱活下来的公司。

  红杉钱进来的时候,我给董事会一个3000万元的毛预算,砸一把(营销),董事会同意了。后来我想来想去觉得压力太大,缩减到1000万元。

  我的直觉是应该花大钱,但是到要做的时候又害怕,于是又仔细算了一回,还是缩减。

  聚美融的钱不多,虽说董事会同意砸3000万元,但我们没做过广告,怕是出去打了水漂,对公司是极大浪费,不砸又容易被淹没掉,很纠结。不过我们的现金流还不错,我估摸着1000万元应该可以,至少还不会让公司倒闭。

  既然缩减投放,就要思考钱少怎么做创新。

  借着这股劲,20xx年8月做了第一版“为自己代言”的广告。学*对象是“凡客体”。

  我当时对“凡客体”的理解是共鸣,共鸣导致传播,而不是纯粹的一种促销广告。我去拜访凡客,虽然他们没有把细节说得很清楚,但我抓住了几点:1、知道他们的投放渠道是公交和地铁;2、广告是被传播起来的。

  除此之外,我研究了大量数据和成功案例,不停观察别人的广告。去研究别人为什么成功,分析数据和广告效果之间的关系。比如看百度指数就知道北京地区公交站牌和地铁广告的效果好不好。知道消费者能不能看到这个东西。

  “为自己代言”的核心是要引起共鸣。

  这段广告抓住了当时的几个热点:80后,蜗居、奋斗、裸婚等等。

  第一版广告文案是我写的,惠璞参与了第二版。一开始我们想了很多好玩的事情,经过多次修改,不停地录。前前后后花了两个月时间,有一天我在棚里改完,可能也是因为制作过程太辛苦,可能也是因为片子说出了心声,看了之后自己有点想哭。我想能打动自己的,也能打动别人。

  当时的片子我自己看,自己剪,然后尽量把词弄好一点,音乐弄好一点,一定要是一个我自己觉得非常满意的作品

  广告拍好了,虽然只花1000万,我还是害怕,如果没有效果,哪怕投资人不炒我,也难免同事怪我,这样CEO 的威望就没有了。就算到了今天,每次硬广投放前,我的压力依然很大,不能预知结果的事情就是如此,加上我对自己的失败零容忍的变态要求,每次无比谨慎。但事实是,所有对自己有极高要求,害怕失败的人,往往因为谨慎,反而失败概率更小。

  很快,1000万元在一个月内全部投完,包括地铁、公交和电视。靠着这个广告,聚美的月营收从4000万元上涨到8000万元。同时聚美超越乐蜂网,成为行业第一。

  这个广告带来的直接效果是:聚美的仓库爆仓了,而且持续了四个月。

  那段时间,压力极大,负面极多,我在公司和仓库之间来回奔波。当时准备融B轮,投资人过来谈,我说没时间陪你尽调了,得先把货发出去,投资人没有办法和管理层聊,但觉得聚美潜力无穷,而且专注消费者而不是投资人,就立刻投了。

  其实做“给自己代言”广告,早期董事会内部就“CEO该不该介入PR”这个问题存在很大分歧,有的投资人觉得抛头露面的CEO都是不务实的,我也不想出来,毕竟一不小心就成了靶子,还牺牲私人生活。但徐**老师希望我出来,他觉得该宣传还得宣传,后来上了电视,发现效果很好。

  到20xx年,我们的活跃用户数是1050万,88.9%的回购率。这个数据背后就有情感共鸣。我先用精准营销准确寻找用户,而且重在与用户建立情感和价值观上的联系。聚美还注重研究用户消费和使用美妆的*惯与逻辑,我们说“**之美”,就是用提供最优质的美妆产品、提供最合适的美妆方案来留住用户。——陈欧

  聚美的做法是研究别人的成功经验,但在学*的基础上创新,而且执行是自己的,执行细节做得更好,更极致。

  时间到了20xx年初,规模上,聚美已经是主要竞争对手的2倍,但我们作为公司,融资融不过对手。他们拿了4000万美金融资,估值是我们的两倍多,还有自己的自有品牌,一方面拼命砸广告,一方面打价格战。当时我们紧张得不得了。聚美刚刚盈亏*衡,我又不想再去融资,如果真的介入价格战,大肆烧钱,很危险。

  为了应对,我们一方面是关注怎么做出传播效果好的广告,一方面在价格战上咬紧对手,同时着手自己的自有品牌。

  我从世纪佳缘请来好友刘惠璞,拨给他1000万元,让他去做自有品牌。惠璞和我都是营销能力很强的人,也是做事积极谨慎的人,结果很快自有品牌就有了起色,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利润。

  我害怕广告无效公司破产,所以做出的广告很精良;惠璞害怕自有品牌库存压死公司非常谨慎,结果却没有库存。所以,找到对自己要求苛刻的人,老板就可以轻松一些。

  另一方面,我们开始筹划第二版“为自己代言”的广告,6月份提出设想,实际上9月份才开始做。因为是第二版广告,要超过第一版难度很大了,改了两个多月。当时要做差异化,拍了一个60秒广告,之前是15秒,在湖南卫视黄金档播出,紧接着引起了行业的一个爆发性的讨论,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争相模仿传播,后来才有了“陈欧体”。

  反观对手,他们把很多钱变成了库存,烧了很多广告,效果也不好,我们在库存控制和营销上都做得效率高很多,最后我们赢了。

  当公司元老阻碍公司进步

  聚美发展史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在20xx年的“301事件”(20xx年3月1日,聚美举办三周年店庆大促活动,因访客太多导致页面长时间瘫痪而引起用户极大不满,同时由于下单量太多,物流严重滞后,引发爆仓。导致聚美遭遇公司史上最大的信任危机。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网站的技术系统架构、代码质量存在问题,并高估了自身的物流和仓储能力。

  物流一直是我们的短板,一般聚美一年做一次广告,紧接着就是一次爆仓,并持续好几个月聚美最惨的时候,我微博发个促销信息,网站就流量太高打不开了。

  在聚美,三位创始人各司其职。我要做判断、决定公司的走向,负责用户获取和品牌,雨森负责产品和运营、刘辉负责技术和物流。

  公司快马加鞭前进的时候,自然也希望他们也做得好。实际上,不是每个人都能跟上公司的发展节奏,尤其是聚美这样爆发增长的公司,尤其是物流和仓储,人手经验都不足,最可怕的是,每年的爆仓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增长。

  3月1号那天,网站页面瘫痪,后续物流系统瘫痪,大面积的货无法发送出去,然后连锁反应导致大量的负面,这对聚美的品牌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导致聚美在去年第二、第三两个季度进入一个衰退期,团队也士气低靡了,我们找新人,重建团队,这个公司当时没死已经是个奇迹了。

  一起创业,换元老不是很容易的事,这是很多CEO会遇到的问题。换高管存在风险,尤其把联合创始人换掉,一不小心可能兄弟做不了。虽然最后事情以刘辉退出管理层结尾,我们至今也还是好友,在上市当天也一起在美国共享喜悦,毕竟最终来看,公司获得了成功。回头来看,从个人的角度上,出于私心,我希望公司最核心的高管都是自己最熟的兄弟,但是有时候再熟的人如果跟不上,他可能成为公司前进的绊脚石,有可能让所有已取得的成就化为乌有,这时候等于和公司其他人出现了严重的利益冲突高速发展的公司,肯定不是每个人都能跟上公司的发展,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而不是变成一个只有元老的类家族企业,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每个元老,都已经可以因为早期的股权有巨大收益,也会有很好的利益。

  我要把强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301之后重组高管团队,重振士气,元老们对新加入的高管也更开放了,一年时间聚美上市了,我们从坑里爬出来了,我之后请来的人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像前面说的,这也就是学*、总结,然后超越。只有我不停进步,才能带着公司继续往前走。

  每花一笔钱都会逼自己先想清楚

  聚美的有一个重要的价值观——效率,我们要求每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聚美在创业过程中的确是个穷公司,到上市之前我们总共就融了1300万美元。钱对于一个公司肯定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准的花每一分钱。聚美由弱到强,超越一个个对手,依靠的就是花钱的效率。聚美依靠精准营销,准确寻找用户,而且重在与用户建立情感和价值观上的联系;聚美研究用户消费和使用美妆的*惯与逻辑,我们说“**之美”,就是用提供最优质的美妆产品、提供最合适的美妆方案来留住用户;聚美强调运营效率,在一个烧钱的行业却讲究控制成本。

  很多公司为什么会死,是因为花钱花死了。在聚美,我把市场牢牢握在自己手上,一点儿一点儿做,不急于求成。因为我害怕公司死,我每花一笔钱我得想清楚,也因为这个原因,聚美在线下营销上比对手强了很多。不论是我上电视也好,还是做“为自己代言”的广告,我花的钱比对手少很多很多,但每次我们内容和传播却好很多。线上传播差别不大,买位置,买流量,买点击,但线下每个公司玩法完全不一样。

  线下不是靠广告,而是靠口碑。广告在媒体上投出来之后,只有人人相传才能算成功,口口相传才有力量,这要取决于消费者看到的广告力量是不是足够强大。

  想制造一个话题难度很大,唯一能做的是把内容做好,因为好内容不需要引导。这是一个立体的社会,当网上有人觉得用“陈欧体”写的段子,将获得更多转发和评论时,他自然会去写,当有媒体跟进的时候,就等于借力传播,想火也就容易了。相反,不好的内容你给他钱,他也未必愿意做。

  垂直*台用户的获取成本是很高,化妆品更高。这是因为:第一,用户对化妆品电商固有的不信任感;第二是关键词又少又贵,一般是两三元钱一个,按常规的方法很难做起来。

  我们总的费用率只有16%,也就是说我的毛利率达到16%,基本就可以实现盈利。聚美20xx年的毛利率是24.5%,在美妆行业里面算是低的,但关键就在我的运营效率足够高。到递交IPO报告的时候,聚美连续7个季度盈利。这在电商公司里面是少有的。

  聚美的做法是通过营销拉动规模,通过规模拉动供应商,最后供应链上的品牌越来越多。早期我们供应链没有那么强大,但是通过单品突破的方式,快速做大规模,有规模再有自主品牌,两者之间建立起很强的关系。同时,我们一直聚焦于最有利于生存的事情。以用户为中心,去掉了一些边边角角的事情,集中精力和资源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尤其是不能忽略消费者,正是因为他们喜欢我的服务,支持我的公司,我们才能做起来。

  我希望聚美这个案例能够给所有创业者一个借鉴,你刚刚创业,没钱、没人、没资源,周围强手林立,但是你可以学*、创新;你需要先确定最重要的事情,然后逼自己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到极致;你要万分谨慎的花每一分钱,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出效果;你不需要一开始就赢,你得先生存下去,让赢的可能性一直保存下去。

  总结而言,聚美最强调的是运营效率,我们在一个烧钱的行业讲究精准花钱,我们用1300万干了别人上亿上十亿的事情。1300万最终变成30亿,我觉得是资本市场对于聚美模式的肯定,在烧钱模式之外,提供了另外一种新的范式,这是聚美的商业价值所在,也是我和我的团队自豪之处。

  出租车司机因为长坐,而容易生痔疮。而在一个交通繁华地段,如果用打车软件,用语音或者文字推送一个卖痔疮药的信息,绝对是最精准的营销。

  据说,一条消息会有5个人回复。

  这个主意简直是太绝了!当你看不明白的时候,别人已经在行动了!

  【创业启示】透过本质,看到的士师傅身上的痛苦,比如痔疮、腰椎等问题,深入挖掘客户的需求,从而轻松成交客户。

  困境即是赐予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兴匆匆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响声。

  狮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你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它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做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创业启示: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

  让郭高林松了口气的是,他的`创业不仅为他的女朋友和妹妹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帮助王艳峰、肖冰、吴良亮等同学找到了工作,并使之变得有用。如今,四家连锁店雇佣了20多名员工。

  郭高林,河南教育学院20xx级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80后研究生。

  郭高林说,他的创业之路始于大三的时候卖衣服。在郑州畜牧学院外面的路上,有大量的农民工,他们晚上非常忙碌。路的两边都有卖零食、衣服和杂货的摊位。郭高林和他的女朋友江阴也在那里摆摊卖衣服。江阴是老板兼销售员。郭高林的任务是采购货物。

  虽然“练*场”只是小题大做,但在这个过程中,郭高林学会了基本的商业技巧。

  郭高林喜欢思考。有一次,他发现自己周围卖菜的生意虽然做得不错,但是蔬菜的质量、价格、信誉都不尽如人意,因为蔬菜的品种比较分散,没有品牌。“我想知道,肉可以有品牌店,为什么蔬菜不能有自己的品牌?”他想出了开一家蔬菜超市的主意。“品牌蔬菜是主要产品,包括五谷杂粮、冷肉和一些副产品。”

  在学校里认识一个男孩子,姓赵。个子小小的。刚认识的时候,他和一个朋友一起在校门外的角落里开了一个馄饨摊,每天下课去镇上商店里进生馄饨,然后骑着三轮车回来现煮现卖,可够累的。好在他俩*时都是勤于锻炼的主儿。借着同学朋友捧场,馄饨每天倒也都能卖完。不过听说只要有一份馄饨卖不出去,他们就面临亏本,利润之低可见一斑。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正好逢着赵同学的合伙人朋友换校区,此事就华丽丽地结束了。

  后来他想追我一个朋友,事不凑巧,当时一共有三个男孩子同时追那姑娘,小个子赵同学就华丽丽地失败了。顺便一提,那姑娘最后选的男朋友是家境最好的那个。之后赵同学似乎参加了一个什么创业组织,认识了一个来自杭州,已经毕业了的学长和一个来自广东的小同学。三个人都想创业,不过原因各不相同罢了。

  这三位小伙伴自称中国合伙人,在一阵合计之后,他们去淘宝上进了一批女式拖鞋,准备摆摊。不得不说…男孩子在这方面的审美是与女性不同的…拖鞋完全卖不出去,最后只好以极低的价格亏本出售,就这样还剩了一堆没人要。三个小伙伴又一合计,租下了学校附*的一间小商铺,去批发市场进了一批小零食,来了一家小零食店。其间我去光顾零食店数次,每次主要都是去唠嗑的。小店客人甚少,又因为三个老板还要在这儿写作业什么的,桌椅板凳一应俱全,还有茶水零食,非常适合唠嗑。

  从唠嗑中,我了解到,三个合伙人都是计算机专业的。杭州的学长想创业是因为爱情。他喜欢一个上海姑娘,想毕业就结婚的,结果毕业之后,姑娘的父母死活不同意,表示“你一个程序员(没房没车,毫无根基),怎么给我家宝贝千金幸福?”学长想想,觉得也对,于是决定赶紧创业,功成名就再去找那个姑娘。赵同学想创业是因为喜欢创业中奋斗的感觉,当然也想挣钱。他不喜欢编程,对学*也不在意,对他们的零食店最为上心。而广东小同学跟着创业似乎只是想给自己找件事情做…他很喜欢编程,没事就坐着写代码。我想过劝他好好学*,好好写代码,不过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

  一个学期很快过去,由于位置偏僻造成的客流稀少,回本遥遥无期,于是零食店也华丽丽地关门大吉了。这个学期我在路上遇到赵同学,他很欢快地告诉我他们承包了食堂的一个窗口,卖木桶饭,已有小赚。广东小同学已经退出了,现在似乎在做实*程序员。他们两个人负责一个窗口非常累,而利润又不足以支撑再请一个人,所以下一步还得换方向。临走赵同学笑着说,有时间来吃饭啊,你是我们老顾客啦!

  毕业期间,很多同学都在忙着找工作,郭高林并没有因为自己决定开蔬菜超市而惊慌失措。20xx年6月底,当郭高林回到学校拿毕业证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的朋友,结果,他在年级时就陷入了困境。大学毕业生卖蔬菜?许多人认为他根本无法忍受这种痛苦。

  郭高林没有放弃。“谁说我热了三分钟?”有梦想的人永远不会放弃!

  20xx年8月22日,以郭高林的名义注册的“赞帝力”蔬菜自助店在郑州马庄正式开业。

  开设四家连锁店

  有了自己的店铺,郭高林和他的朋友们开始忙碌起来。但面对现实,他们仍然遇到许多困难。

  郑州毛庄、柳庄、陈杜蔬菜批发市场是他们考察过的几个较好的蔬菜批发市场。刘庄是最大的菜场,所以当他们第一次进入菜场的时候,他们直接去了刘庄。

  那时我们才发现这里批发的蔬菜通常是几公斤,不是散装的。他们破口而出,最后批准了200公斤的大葱、几包大蒜和数百公斤的土豆。结果,青葱烂了一所房子,瘦了几十公斤,剩下的半个月就卖光了。

  我们一发现情况不对,就转到陈丹的蔬菜批发市场。只有在陈杜蔬菜批发市场,我们才发现这里的蔬菜种类很多,价格也不贵,很适合我们的购买需求。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蔬菜都是在那里买的。郭Gaolin说。

  每天早上5点,郭高林和王艳峰都会从炎热的被窝里爬出来,骑着三轮车去蔬菜批发市场。“每一片菜叶都要精心挑选,每一分钱都要和别人讨价还价。”王延锋说。

  营业的第一天,他们甚至不用收银机。他们还收到假硬币和丢失的东西。蔬菜生意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别人吃饭时,他们是最忙的。高峰时间过后他们可以轮流吃东西。在冬天,房子里既没有暖气也没有空调,因为我们要清洗蔬菜,剁肉,在冬天之前,几个人的手都不同程度的冻伤了。

  但他们从未想过要放弃。“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事情需要有一个过程,坚持是困难的,但是每件事情都是困难的开始,我们需要用一颗*凡的心去做事情。”郭Gaolin说。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