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观后感 >

《穹顶之下》观后感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穹顶之下》观后感1

  星期三下午,我们一同观看了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也是一次沉重的演讲。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一颗星球上。

  眼下,重度污染,雾霾侵袭,生态环境遭到人类无知的破坏,而这一切却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工业工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工厂出于各种原因,省去了对原料的清洗与提纯,使得天空中经常飘起颜色让人望而生畏的污染气团。这一切在*,却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现在的我们何去何从?我们在眼下的每一次抉择都会在以后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

  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环境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出行时,我们时是不是可以选择更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让父母减少开车的次数?购物时,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发现生活中的不环保行为,是不是可以上前进行善意的提醒?面对无良企业的污染行为,是不是可以形式我们的监督权、拨打12369向环保部门进行举报?

  也许我们所做的,不足以彻底改变环境的现状,但至少可以一点点剥去黑暗、重见蓝天。或许,可以减少一个因环境罹患肺癌的受害者。没有人愿意被黑暗永久包裹,这些不忍直视的、难以置信的事实,我宁愿它们只是历史。

  只要敢于创新、积极实践,我们终会迎来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日子!

《穹顶之下》观后感2

  今天下午,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长片,是关于雾霾的,这个片子让我知道了雾霾的危害,以及雾霾里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伤害。不仅仅是这些,还让我们知道了一些煤烧毁的时候一些浮尘飘在空中,也是不好的。还有一些炼钢厂,在练的时候也会飘出一些物质。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生活在一个充满雾霾的城市里好么?如果不好,那我们为什么要砍下树呢?那我们为什么不再多植一棵树呢?

  原来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像镜子一样,可现在呢?隔几天就是一次雾霾,隔几天就是一次雾霾,太恶劣了,让我们一起呼吁:不要再砍树了,多植几棵树吧!

  "我们有责任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也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不停旋转的地球,让我们有着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它是我们的家园,我凝视着它,就像凝视着你;我守护着它,就像守护着你。“这是主持人柴静说的话,说的很有道理。是呀,我守护着它,就像守护着你。

《穹顶之下》观后感3

  今天,我观看了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有了非常深的感触,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共命运。

  柴静怀孕了,本该是值得全家人开心的事,但是,那个还没出生的孩子被医生诊断为良性肿瘤,孩子一出生就得立刻动手术,手术要全身麻醉,刚出生的孩子可能会撑不住,全家人都为这个还未来到人世间的小宝宝揪着心。手术成功了,但却引起了作为妈妈的柴静的思考,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宝宝为什么会得肿瘤呢?答案是PM2.5。这是一种超细颗粒物,人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就是我们常称的雾霾,*几年它时常出现在我们视线中,并且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是这个生活真的正常吗?

  雾霾是什么?雾霾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而我们肉眼能看见的最小颗粒都是它的20倍,我们看不见它,而它却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当PM2.5上升时,人群的死亡率会随之上升。

  雾霾从哪里来?*能源结构中,燃煤和燃油占了百分之六十,而在燃烧排放时大部分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之中,煤炭没有得到过清洗,石油没有得到提炼,各种有毒物质随着排放来到大气之中,通过我们的呼吸进入人体,小小的颗粒就会在我们体内到处“遨游”……

  我多么希望能够生活在蓝天白云下,能够自由的散步和呼吸,不必时刻担忧因为污染而受到伤害。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可以建议爸爸将普通灯泡替换为节能灯,也许一只节能灯做出的贡献的确很小,可13亿人中只要有1/10的人使用,那节约的能源、减少的碳排量都将会是天文数字!我还可以随手关掉不用的电灯、空调;用在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锻炼;郊游时和把爸爸妈妈一起改骑自行车……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那么一个家庭呢?千千万万个家庭呢?我希望大家一起参与其中,这样既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又可以使环境更优美,何乐而不为呢?“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一起为那蔚蓝色的天空努力吧!

《穹顶之下》观后感4

  小小的PM2.5居然会引发人体呼吸道,肺部甚至心脏的各类疾病,它是我们隐形的敌人。面对敌人的强大势力,仅靠我们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能够做的也许只是从自身做起,但是更要将雾霾带来的危害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这样才能共同抵抗这个“强敌”。

  孩子是父母的天使,父母为孩子撑起一片天。我们可以想想,在休闲时光抬起头来看看,有多久没有看到过蓝蓝的天。我们几乎都可以说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样的话,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够做到呢?我们需要新鲜的`空气,蓝色的家园,我们不想再看到污浊的气体飘荡在空中,不想让地球笼罩在雾霾之下不见天日,我们可以和柴静一样对自己身边的恶劣环境做出*,尽到我们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向上抬头,所见之物,便是穹顶,它就像一层保护膜,安详的覆盖在地球的上空。柴静作为一位母亲,用她的视角,描述了她眼中的雾霾,她的所想所问。她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这场“白色灾难”。……这真的触目惊心!

《穹顶之下》观后感5

  今天,观看了《穹顶之下》令我震撼不已。

  在纪录片中,主持人柴静带着一个采样模出门,24小时后,一个洁白的采样模变成了一个漆黑的东西,专家检测里面有15种致癌物质。令人惊讶,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空气”吗?简直就是一种独特的毒气,只是人们还没有发现罢了。

  小小的PM2.5,直径小于2.5微米,我们肉眼看到的至少是它的20倍,居然会引发人体呼吸道,肺部甚至心脏的各类疾病,真是令人胆战心惊。它就像是我们隐形的.敌人,面对敌人的强大势力,仅靠我们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能够做的也许只是从自身做起,但是更要将雾霾带来的危害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这样才能共同抵抗这个“强敌”。

  向上抬头,所见之物,便是穹顶,它就像一层保护膜,安详的覆盖在地球的上空。柴静作为一位母亲,用她的视角,描述了她眼中的雾霾,她的所想所问。她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这场“白色灾难”,让我们知道了这种空气污染和雾霾对我们的伤害。

  人生只有一次见到天空的机会,一旦错过,绝不会重来!所以, 让天空变蓝,让星星充满夜空,让未来自己的孩子看的到星星看得见蓝天、也希望他们可以创造更美的天空!


《穹顶之下》观后感 (菁华5篇)扩展阅读


《穹顶之下》观后感 (菁华5篇)(扩展1)

——《穹顶之下》观后感 (菁华5篇)

《穹顶之下》观后感1

  星期三下午,我们一同观看了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也是一次沉重的演讲。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一颗星球上。

  眼下,重度污染,雾霾侵袭,生态环境遭到人类无知的破坏,而这一切却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工业工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工厂出于各种原因,省去了对原料的清洗与提纯,使得天空中经常飘起颜色让人望而生畏的污染气团。这一切在*,却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现在的我们何去何从?我们在眼下的每一次抉择都会在以后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

  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环境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出行时,我们时是不是可以选择更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让父母减少开车的次数?购物时,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发现生活中的不环保行为,是不是可以上前进行善意的提醒?面对无良企业的污染行为,是不是可以形式我们的监督权、拨打12369向环保部门进行举报?

  也许我们所做的,不足以彻底改变环境的现状,但至少可以一点点剥去黑暗、重见蓝天。或许,可以减少一个因环境罹患肺癌的受害者。没有人愿意被黑暗永久包裹,这些不忍直视的、难以置信的事实,我宁愿它们只是历史。

  只要敢于创新、积极实践,我们终会迎来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日子!

《穹顶之下》观后感2

  今天下午,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长片,是关于雾霾的,这个片子让我知道了雾霾的危害,以及雾霾里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伤害。不仅仅是这些,还让我们知道了一些煤烧毁的时候一些浮尘飘在空中,也是不好的。还有一些炼钢厂,在练的时候也会飘出一些物质。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生活在一个充满雾霾的城市里好么?如果不好,那我们为什么要砍下树呢?那我们为什么不再多植一棵树呢?

  原来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像镜子一样,可现在呢?隔几天就是一次雾霾,隔几天就是一次雾霾,太恶劣了,让我们一起呼吁:不要再砍树了,多植几棵树吧!

  "我们有责任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也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不停旋转的地球,让我们有着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它是我们的家园,我凝视着它,就像凝视着你;我守护着它,就像守护着你。“这是主持人柴静说的话,说的很有道理。是呀,我守护着它,就像守护着你。

《穹顶之下》观后感3

  今天,我观看了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有了非常深的感触,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共命运。

  柴静怀孕了,本该是值得全家人开心的事,但是,那个还没出生的孩子被医生诊断为良性肿瘤,孩子一出生就得立刻动手术,手术要全身麻醉,刚出生的孩子可能会撑不住,全家人都为这个还未来到人世间的小宝宝揪着心。手术成功了,但却引起了作为妈妈的柴静的思考,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宝宝为什么会得肿瘤呢?答案是PM2.5。这是一种超细颗粒物,人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就是我们常称的雾霾,*几年它时常出现在我们视线中,并且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是这个生活真的正常吗?

  雾霾是什么?雾霾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而我们肉眼能看见的最小颗粒都是它的20倍,我们看不见它,而它却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当PM2.5上升时,人群的死亡率会随之上升。

  雾霾从哪里来?*能源结构中,燃煤和燃油占了百分之六十,而在燃烧排放时大部分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之中,煤炭没有得到过清洗,石油没有得到提炼,各种有毒物质随着排放来到大气之中,通过我们的呼吸进入人体,小小的颗粒就会在我们体内到处“遨游”……

  我多么希望能够生活在蓝天白云下,能够自由的散步和呼吸,不必时刻担忧因为污染而受到伤害。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可以建议爸爸将普通灯泡替换为节能灯,也许一只节能灯做出的贡献的确很小,可13亿人中只要有1/10的人使用,那节约的能源、减少的碳排量都将会是天文数字!我还可以随手关掉不用的电灯、空调;用在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锻炼;郊游时和把爸爸妈妈一起改骑自行车……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那么一个家庭呢?千千万万个家庭呢?我希望大家一起参与其中,这样既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又可以使环境更优美,何乐而不为呢?“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一起为那蔚蓝色的天空努力吧!

《穹顶之下》观后感4

  小小的PM2.5居然会引发人体呼吸道,肺部甚至心脏的各类疾病,它是我们隐形的敌人。面对敌人的强大势力,仅靠我们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能够做的也许只是从自身做起,但是更要将雾霾带来的危害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这样才能共同抵抗这个“强敌”。

  孩子是父母的天使,父母为孩子撑起一片天。我们可以想想,在休闲时光抬起头来看看,有多久没有看到过蓝蓝的天。我们几乎都可以说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样的话,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够做到呢?我们需要新鲜的`空气,蓝色的家园,我们不想再看到污浊的气体飘荡在空中,不想让地球笼罩在雾霾之下不见天日,我们可以和柴静一样对自己身边的恶劣环境做出*,尽到我们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向上抬头,所见之物,便是穹顶,它就像一层保护膜,安详的覆盖在地球的上空。柴静作为一位母亲,用她的视角,描述了她眼中的雾霾,她的所想所问。她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这场“白色灾难”。……这真的触目惊心!

《穹顶之下》观后感5

  今天,观看了《穹顶之下》令我震撼不已。

  在纪录片中,主持人柴静带着一个采样模出门,24小时后,一个洁白的采样模变成了一个漆黑的东西,专家检测里面有15种致癌物质。令人惊讶,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空气”吗?简直就是一种独特的毒气,只是人们还没有发现罢了。

  小小的PM2.5,直径小于2.5微米,我们肉眼看到的至少是它的20倍,居然会引发人体呼吸道,肺部甚至心脏的各类疾病,真是令人胆战心惊。它就像是我们隐形的.敌人,面对敌人的强大势力,仅靠我们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能够做的也许只是从自身做起,但是更要将雾霾带来的危害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这样才能共同抵抗这个“强敌”。

  向上抬头,所见之物,便是穹顶,它就像一层保护膜,安详的覆盖在地球的上空。柴静作为一位母亲,用她的视角,描述了她眼中的雾霾,她的所想所问。她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这场“白色灾难”,让我们知道了这种空气污染和雾霾对我们的伤害。

  人生只有一次见到天空的机会,一旦错过,绝不会重来!所以, 让天空变蓝,让星星充满夜空,让未来自己的孩子看的到星星看得见蓝天、也希望他们可以创造更美的天空!


《穹顶之下》观后感 (菁华5篇)(扩展2)

——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穹顶之下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人们没有发现PM2.5之前,它就存在了。”这是柴静在纪录片《穹顶之下》中对于雾霾简介中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让我进入了一个了解雾霾的世界。

  对于雾霾一向是一无所知的我,这一次将它了解了个底朝天。

  柴静将两个主要导致雾霾致癌率增加的罪魁祸首:煤矿和汽油。中国人自从进入铜器时代后对于煤的使用是日益频繁,到了铁器时代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科技发达的此刻,煤,始终是人们赖以使用的矿物,然而好矿会越用越少,而劣质矿则会变得多了起来,对于劣质矿物人们采用洗煤的方式让它们变得“干净”,但许多人都想跳过这个烧钱的过程,直接投入使用,而导致烧出来的黑灰变得更多,当这些东西进入大气,就成为了雾霾的主材料。

  当然汽油也是一个导致雾霾加强的主要原因。许多不达标的车在不安装尾气过滤器的情景下连夜奔驰,导致空气被严重污染,加上加油站的汽油挥发,以及人们的.过度用车让雾霾变得如此嚣张。

  不仅仅如此许多工厂也以身试法,做许多法律上不允许的事,然而这一切是为什么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人类自我。

  就拿煤矿的事来说,许多老板为了省钱而不洗煤,也为更快的赚到钱,让下一批煤尽快的给他赚钱,再加上煤的需求量大所以任何品质的煤都是必需品,所以许多矿厂老板更是很多的将劣质的褐煤送到其他老板手里来用,正因如此,所以褐煤成了人们自食其果的一个例子。

  汽油也是一样,任何一辆被查出超标的车都不愿意装处理器,都是一个理由:省钱。就为了省钱所以买假车和国四的标来瞒天过海,这就是人性,这就是《穹顶之下》所要告诉我们真正的东西。

  “在空气中我闻到了钱的味道。”这是柴静在节目里的一句原话,为了钱中石化提高石油价格,降低排放标准;为了钱煤矿厂老板拒绝洗煤;为了钱卡车司机拒绝装过滤器;为了钱那些造假车的人以身试法;为了钱所有这些可是环境变化的人,最终拉着我们与他们一齐吃他们种下的苦果。所以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雾霾,而是自我。


《穹顶之下》观后感 (菁华5篇)(扩展3)

——《穹顶之下》观后感9篇

  刚刚看完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触目惊心四个大字在脑海里不停环绕,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个片子之后这么急切的想说一些话,因为这与我们的生活真是密切相关,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共命运。

  雾霾是这几年才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并且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是这个生活常态正常吗?不正常,因为这是以我们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的。我家住在武汉三环的位置,在十几年前刚刚搬来的时候我记得晚上还可以看见星星,那真的是满天的繁星,当时的我没想到的是这居然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奢侈。武汉在十几年的时间发展的很快,但是发展得代价是我们的环境。我们现在走在武汉的街头,到处都在拆房子,建房子,挖道路,建道路。到处都是裸露的泥土和飞扬的尘沙,我们走在路上必须得捂住口鼻,不敢呼吸。但就算这样我们仍然会呼入大量的灰尘,而这些都是能够诱发肺癌的因素,环境的污染程度和肺癌的发病率是成正比的,而大部分的受害者使我们的孩子和父母。每次雾霾发生的时候我们都在祈祷赶紧来一阵风将霾吹跑,但是吹跑了一次还会有下一次,雾霾已经不是偶发事件,它仍会频繁的发生,而且还是一个开始。

  这次关于雾霾的调查的片子,长达将*2个小时,我从头看到尾,它的信息来源非常权威,信息也很立体,它告诉我们什么是雾霾,雾霾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

  雾霾是什么?雾霾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而我们肉眼能看见的最小颗粒都是它的20倍,我们看不见它们,但是它们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当PM2.5值升高时,人群的死亡率会随之上升。

  雾霾从哪儿来?*能源结构中,燃煤和燃油占了百分之60,而在燃烧排放时大部分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之中,煤炭没有得到过清洗,石油没有得到提炼,各种有毒物质随着排放来到大气之中,通过我们的呼吸进入身体。

  我们怎么办?在片子中,环保局的一位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现在都不敢开口,让人看到里面没有牙。”还有一个民营加油站的'老板是这样说的:“环保局是什么?你有义务但是没有权利管。”没有权利,那谁有权利?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在今年9月份才开始正式生效,那么在生效之前呢?谁来管理?谁有权管理?

  几十年前的伦敦因为烧大量劣质煤炭造成了烟雾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有大约一万两千人死于长期吸入煤炭产生的黑炭和短时间内吸入的高浓度的含有重金属的颗粒物。这是场大灾难,而这也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武汉市民,一个普通的*公民,我希望我们能够生活在蓝天白云下,能够自由的散步和呼吸,不必时刻担忧因为污染而产生的健康问题。我无法为治理污染做更多的事,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个片子,让更多人来参与其中,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那十几亿人一起呢?

  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我的感受——触目惊心。自然环境与我们的关系,正如柴静所言:同呼吸,共命运!

  我可能不会留意天气是否晴朗,顶多是在雾霾天气里抱怨一下,然后戴起口罩。我从来不会留恋白云,甚至从未注意青草。然而当APEc蓝在大屏幕上出现时,我第一次为蓝天惊奇、为白云感动。于是我开始紧张,于是我开始留恋,我害怕镜头一转,我又将落入那灰色的梦魇。我才明白,原来蓝天白云是如此重要,我是那么离不开它。

  20xx年,合肥有164天空气污染,排名全国25位,27次进入全国污染前十名。在这样一个不算太发达的城市里,污染竟如此严重。关于我们能做什么,柴静帮我们分析了很多。我想,这次真的应该亲身参与到环保工作中去了。用步行代替乘车,减少浪费,购买用环保材料制成的商品。对了,还有12369这个号码。虽然它很重要,但我真心希望我永远不需要拨打这个号码。

  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每个人与雾霾都有一场私人恩怨!

  诚心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以下简称调查),非常用心又有激情的调查,有详实的数据和客观的理论,提出了雾霾产生的原因也提供了解决之道,但其中亦有也不乏偏颇。本人不才,恰好从事煤炭市场研究,仅就雾霾大片中关于煤炭的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

  粗放型煤炭燃烧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

  调查指出国内雾霾的主要原因:大量来自散煤燃烧,其中80%的污染来自20%的散煤燃烧。这一观点基本正确。

  散煤燃烧即粗放式的直接燃烧,主要来源为小锅炉和居民用煤。

  这里我引用《煤炭使用对*大气污染的贡献》(以下简称《贡献》)的数据。《贡献》指出,*煤炭使用对空气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估算在51%至61%之间,均值为56%。其中,约6成的PM2·5是由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约4成的PM2·5是伴随煤炭使用的重点行业排放的。煤炭使用对京津冀PM2·5的贡献为51—62%,长三角的结果为54%—61%。

  既然控制直接燃烧即可降低煤炭对大气污染的60%,那么降低散煤使用是控制煤炭污染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国家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中都提出了关于2017年关停全部10蒸吨以下小锅炉,以集中供热的热电厂取代小锅炉,禁止高硫高灰散煤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使用和销售。如果这些法规能够得以全面执行,降低15—20%PM2·5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监管不力亦是雾霾的主要罪魁祸首之一

  调查中指出如果要留住APEC蓝,需要将的污染排放物降低60%。调查同时指出如果燃煤企业的减排100%到位,尘和二氧化硫排放将降低低60%,氮氧化物排放低35%。所以,如果燃煤企业全面使用减排装置,APEC蓝指日可待。

  我国有几乎为世界最严苛的电厂排放标准,到末,我国电厂脱硫装置安装率几*百分百,降氮脱硝安装率也要达到75%。去年起,一些地区的电厂试运行的超净排放技术使得燃煤电厂达到燃气电厂的排放标准成为可能。严格来讲,电厂如果100%使用排放设备,除了二氧化碳这个指标,电煤对大气的污染贡献甚少。因此,国家在能源规划中提出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例也是减排的主要手段。

  然而环保需要经济成本,要谨防燃煤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将排放设备闲置成为摆设。去年四月推出的新环保法提高了对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而环保部门对燃煤企业尤其是电厂排放都已实现实时在线监控,那么,如何提高燃煤企业排放设备使用率完全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幸的是,在*,法规是一回事,执行是另一回事。

  褐煤亦可以清洁利用:

  褐煤对大气污染最严重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但调查所举的哈尔滨供暖首日的PM2·5高达一千的例子并不能把所有责任归于褐煤。一是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哈尔滨的供暖季就不该有蓝天。其次,褐煤由于热值低、磨煤用电高等因素主要用于掺烧,其经济掺烧比例在20%到30%间,说什么褐煤也不能承担全部污染责任。

  此外,10月颁发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褐煤不得运输到超过600公里的范围外使用。如果执行严格,鉴于东北到蒙东超过六百公里的运输距离,从1月1日起哈尔滨将不可能再消费蒙东的褐煤。那么褐煤将不再对哈尔滨供暖季的PM2·5负任何责任。

  实际上,褐煤在*,更有效的使用方式是就地转化为其他能源如在褐煤生产地蒙东建发电厂。还是那句话,严格执行排放要求的燃煤电厂是清洁用煤的有效途径。

  英国治霾经验不能照搬:

  调查指出,英国烟雾事件发生后20年中,石油替代了20%以上的煤炭,天然气替代了30%以上的煤炭,煤炭在整个国家能源结构中从90%下降到30%,而重工业占GDP的比例也下降了10%,很多煤矿和燃煤的工厂关停,这里曾经有上百万人就业。1960年到1970年,在英国治污的前十年,经济不但没有倒退,GDP反而增加了一倍,之后十年终,英国进入了油气时代,他们的经济总量翻了四倍。

  我承认,控制煤炭总量和能源结构调整都很重要。但是不要忘记英国1952年的煤炭需求量约为两亿吨,而*当前的煤炭消费量是其20倍。如此大的能源需求量转换为油气都能瞬时扭转该能源市场的供需*衡。一旦市场由供给过剩转为紧张,价格变会飞升。缺乏经济可靠的可替代能源,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2030年前不可能改变。

  我们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即便我们有条件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也不可能实现英国当年的GDP增速。国际需求低迷,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各主要工业产品结构性过剩,如果加上能源成本攀升,我们拿什么同世界竞争?

  片中英国的能源大臣说要给新兴的产业给他们公*竞争的机会,他们会带给你惊喜。事实上,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一直扶持,煤电在取电顺位中排名倒数第二(末位是油),如果没有补贴,光电风电高居不下的成本根本无法和煤电竞争。新能源清洁但利用率低,靠天吃饭及电能无法储藏的特点使得新能源极不稳定,对电网冲击很大。因此,*三十年内期待新能源成为能源主力只能是梦一场。

  能源结构转变尚需时日:

  调查指出,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占22%,石油探明量是一次能源的38%。这些都对,且不说石油和煤炭一样属于化石能源,变用煤为用油并不可取。仅就探明储量并非可开采储量这点而言,二者之间还有技术、地质条件、运输等一系列鸿沟。因此,油气能源在我国的茁壮发展依然遥远,而远水解不了*渴。

  更重要的'是,我国地大物“薄”,这点能源得省着用,利用当前国际能源价格低迷的契机在不改变市场供求状况的状态下多进口些油气,去政治风险不高的国家的并购些能源矿产是正途。

  此外,对于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的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结构比重占10%。目前我国气电为煤电燃料成本的*三倍,受国际油价暴跌影响,这个比例有望调整到两倍左右。即便如此,又有多少企业和个人用得起气电?

  我很少有耐心看完这样长的一部纪录片。

  它给我的感觉是震撼的。

  我们活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雾霾一直是个大问题,每个人都知道它有害、应该防治,然而真正了解雾霾、知道该怎么做并愿意去做的人太少太少。

  柴静提出了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里来,我们该怎么做。

  我看到了雾霾的可怕,这种感觉是以前不曾有的,我相信每一个看过“穹顶之下”的人到有这种感觉,以前觉得模糊的忽远忽*的雾霾原来早在我们的生活中造成了这样巨大的影响,而曾经的我并不知道。

  我想只有切身地感觉到它的危害,才能真正自觉自愿地为解决雾霾问题贡献一份力量。这大概也是柴静想要做的,她想用这样的方式让每个人到意识到问题,感觉到危机并为了改变它而努力,而并不只是像以前那样,仅仅知道而已。

  网络上也有一些关于穹顶之下的负面评论,最大的争执点就是许多人认为柴静给大家讲的无非也只是一堂课而已,所提出的具体建议能不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是得打一个问号。

  “*,还太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你只能选择一个。”这是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面临的问题,事实上不只过去和现在,只要国家发展,这个矛盾永远避免不了,所以我们也不能永远把发展当作挡箭牌。

  柴静所提出的很多建议,例如洗煤,我也并不知道它是否可行,但至少提出了一个方法。柴静并不是专家,她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出一份力量,不管这份力量有多微薄,至少好过袖手旁观。很多人在说她的数据不精准,给出的建议异想天开,可是这些人自己又做过什么呢?

  柴静的“穹顶之下”,除了普及雾霾知识,它最可贵的其实是告诉每一个人:我们都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努力,还回一片蔚蓝天空。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曼德拉

  这是三点十一分的郑州,此刻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甚至难以下笔。

  我用了一个小时看完了这部让我多天之前有所期待的纪录片,尽管从理性的角度去看,《穹顶之下》依旧是一如既往地延续着央视纪录片的那种姿态:故作克制的煽情;纵观历史的貌似恢弘;居高临下的自我感动,提前预设论点的寻找证据。但是不得不说,我被触动了。

  从上高中开始,我就一直很喜欢科幻,尤其是关于人类社会未来的科幻,还记得刘慈欣(好像是南阳人)写过一篇《地火》,关于煤炭生产改造从而导致地火产生的科幻小说,文章的最后,模拟一个120年后的初中生参观煤炭博物馆后写的日记,里面写到:我们不必留恋所谓过去的好时光,那个时候生活充满艰难危险和迷惘;我们也不必为今天的时代过分沮丧,因为今天,也总有一天会被人们称做是——过去的好时光。 过去的人真笨,过去的人真难。

  也看过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拍的《明天之后》,bbc拍的很多纪录片,只是那似乎离我太远,远到当时的触动转头就被我遗忘,只是在偶尔的场景中被引用。然后今天,当我看完柴静拍摄的《穹顶之下》,其中的画面,让我久久无法*复,那些场景如此熟悉,就在我生活的边上,大工地的扬尘、工程车的黑色尾气、高高的烟囱、餐馆的排烟道、加油站以及看不见篮框的球场。我才知道,原来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如此的模糊,模糊的如此脆弱。

  我不想去讨论所谓的能源结构调整,不想去思考国家能源局的改革以及那些深奥的技术问题,我只是默默地给自己几个提醒:

  1、下载一个空气质量报告的手机app,每天早上关注一下,遇到重度污染时,发给自己最爱的几个人还有自己的学生;

  2、以后五公里出行,除非必须,尽量步行或者电动;

  3、去加油站加油,看看他们的油枪是不是加装了防泄露装置;

  4、去淘宝上买几个口罩;

  5、看到有污染情况,拨打电话12369;

  ……

  我看了看此时郑州的空气污染情况:轻度污染。

  我知道,明天去开会,我不开车,早起十分钟,电动到公交站,公交出行,哦,还有,戴口罩;

  我只是不想为明天的空气污染,增加哪怕0.1的多余的数值;

  我只是不想让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变成我不想看到的样子;

  “我不怕死,只是不想这么活”


《穹顶之下》观后感 (菁华5篇)(扩展4)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 (菁华3篇)

  最*网络上有一个视频非常的红,是一位辞职记者柴静为自己女儿做的环境调查,让大家直观的了解北京环境乃至*环境。

  20xx年,北京长时间出现雾霾。365天有175天被污染,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相当于一年的时间里北京市民都在呼吸不卫生的空气。大家都知道,随着我国日益发达,人们从贫穷发展成小康。对物质或说一切要求越来越高,工业化的工厂也逐渐增多,但有一种疾病正悄悄毁坏着我们的身体,没错,就是肺癌。而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便是雾霾。雾霾中的主要成分就是PM2.5,PM2.5中有15种致癌物,而且是世界上最强的致癌物。北京雾霾不禁让我想起我们班的状况。11至12月的时候,我们班有不少同学发烧、感冒、咳嗽、呕吐。其中咳嗽最为频繁,在课上,常常听到咳嗽声,大家都抱怨道,咳得嗓子都疼了,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了。

  我们再看看第一条笑话,看视频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想:人呼吸一分钟寿命可能不止减短了60秒。这时,我不禁想,为什么*不管呢?柴静给出了答案:*管不了,

  尚未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面对现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也还不知怎么管理。这就像第二个笑话:世界上最神秘的部门——有关部门。牵涉到太多的问题和各种复杂的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太多的压力让*暂时无法无奈。之前,北京*出钱资助困难工厂,扶持中小型企业,解决工人就业情况,但这些工厂大量排放黑烟,破坏环境。又有专家说,要想彻底改变环境,必须让旧工厂消失,用新型的天然气、石油作为发热发光的原料。会减少很多有害物质,让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等等来自各方的各种声音,至今也还没有一个合理的可行的有效的权威的解决办法。

  当然,环境不能只靠*,她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同呼吸共命运,作为在这个地球上赖以生存的任一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现在这个视频让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我也在这里呼吁解决雾霾,刻不容缓,我也要努力学*,增长本领,为环境建设为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贡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让我们共创美好环境,共同生活在蓝天下。

  柴静是一个小女子,一个普通的母亲,一个由对孩子的爱升华到对所有*人的爱的的人,一位曾经的知名记者而现在是一位普通人的人。她的爱是大爱,是儒家所推崇的大仁大爱。穹顶之下的思考是由环境和呼吸引发的思考,进而达到更大的思考,政策的,经济的,法律的,社会的,直至生命的,人生的,人性的,由个体到群体,再升华到个体——人和生活、生命。一个弱女子以君子之风,讲一个难言的话题而娓娓道来,没哀、怨、怒、恨,用自己的行动和*静的语言分析因果,剖析利害,展示事实,客观理性,从容*实。*静中充满了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热爱,用科学和事实提醒人们正视生活,珍视生命,继而良知觉醒,体察人性。

  这个视频引发了国人的思考,展示了理性的美和力量。她的"我不怕死,但我不想这样活着"的话震撼了听者的心灵,从雾霾的生产到对人体的侵害;从经济的运作,利弊的权衡;*职能的发挥;法律的缺陷;中外的对比等等诸多方面的陈述,科学准确的展开了社会,社会的各级组织,法律和政策以及普通人的生活等等真相。这个片子对每个人,社会组织,企业,职能部门,*,法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人生价值,社会价值都起到了振动和积极推动的作用,由此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和变化也许是惊心动魄的,但这是必然,是天意,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无论由此产生的对其个人的生活和选择的指责有多大,多真实,其背景、来历及目的有多少可能,金羊年初*召开的关节之时,这个曾经知名的普通人引发的的这个事件,以穹顶之下的名义,告之我们每一个人,这是一个深化改革的时代,一个巨变正在发生的大时代。普通人的公民意识、责任感、人性和文化的苏醒、回归正在走来,其轰轰的巨音己经在振动我们的心灵了。人们必然要思考,升华,觉醒,我们究竟要怎样活着。

  柴静所作是君子所为,*静理性,以理服人,不以声色化人。

  柴静是寓风雷于*静之中。用人性在呐喊。

  柴静,才静,才是静,这才是静。柴静诠释了这个“静”。

  2015年,让我们记住这个震动了我们心灵的人——柴静。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柴静自费百万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于2月28日正式公开播出,一瞬间柴静和她的纪录片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了当下名副其实的大头条。而我们全班也在开学第二天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从头到尾一百四十分钟完整看完了它。

  整个纪录片里先后谈到了关于雾霾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各种骇人听闻的事实和数据,雾霾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危害和人类所遭受的惨状,雾霾的根本缘由以及针对如此种种的解决方案。而我个人认为在这里面最直观的例子就是美国洛杉矶的低碳减排和英国伦敦的能源结构调整。

  在有着摊大饼的城市规划的洛杉矶,为了过滤减缓加州空气中71%来源产生于柴油车的致癌物质,所有的这些耗油量巨大的大家伙都被要求安装DPF,置之不理者一律开罚单,重则停止更新牌照。而为了进一步治理污染,加州环保部门有权利抽查任何新车并要求车企召回全部问题车辆,一旦发现厂家违规就会从出厂当天起每天罚两万五千美元。这样严格的强制性执法可以管住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人。

  而曾备受污染的伦敦身为一个比现在*煤炭消费量还要高的地方,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在卖给用户之前,煤炭会通过洗煤设施被彻底洗净。而*也出力承担家庭壁炉改造百分之七十的费用,同时履行着异常严格的惩罚标准,违反者可以处以一百英镑的罚款,甚至坐牢。通过所有人的努力,煤炭在整个国家的能源结构中从原来百分之九十降至百分之三十。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变化。

  说了这么多,其实到头总的来讲,想要彻底治理好环境污染和困扰笼罩了*如此之久的天敌雾霾,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严格执行的法律开始。不来点直观的标准,不来点严格的法律体制和严厉的惩罚制度,怎么彻底治理好污染?怎么打假?

  正如柴静说到的一样:“不执法的结果就是逼别人作假。”人们往往只有在等到最后一分钟、被迫逼到绝境时才肯妥协改进。那么既然如此,何不动点真格,来点实在的?承受着这些污染,每天呼吸着那些大气中的颗粒物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所以我们也应该承担起责任,让自己哪怕是在小事上的努力和严格执法一起,还天空一片蔚蓝一朵白云,也还所有生物包括我们自己,一个洁净的大自然。


《穹顶之下》观后感 (菁华5篇)(扩展5)

——穹顶之下电影观后感 (菁华3篇)

  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我的感受——触目惊心。自然环境与我们的关系,正如柴静所言:同呼吸,共命运!

  我可能不会留意天气是否晴朗,顶多是在雾霾天气里抱怨一下,然后戴起口罩。我从来不会留恋白云,甚至从未注意青草。然而当APEC蓝在大屏幕上出现时,我第一次为蓝天惊奇、为白云感动。于是我开始紧张,于是我开始留恋,我害怕镜头一转,我又将落入那灰色的梦魇。我才明白,原来蓝天白云是如此重要,我是那么离不开它。

  20xx年,合肥有164天空气污染,排名全国25位,27次进入全国污染前十名。在这样一个不算太发达的城市里,污染竟如此严重。关于我们能做什么,柴静帮我们分析了很多。我想,这次真的'应该亲身参与到环保工作中去了。用步行代替乘车,减少浪费,购买用环保材料制成的商品。对了,还有12369这个号码。虽然它很重要,但我真心希望我永远不需要拨打这个号码。

  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每个人与雾霾都有一场私人恩怨!

  今天,我观看了《穹顶之下》,柴静为我们讲述了在各个地方雾霾对于我们的损害。

  我从中得知对人们造成伤害的其实是那些隐藏在雾霾体内的致癌物,它们先从我们的鼻孔进入,再到咽喉,再到我们的肺部,一些致癌物就趁机跳入血管,使我们血管变窄,最后到达心脏,产生心梗。

  真是太可怕了!而这些致癌物的源头就是我们*时所见到的煤,汽车排放出的尾气,被污染的小河等等,而且竟然有那么多工厂排放物超标,我们的主管部门干什么去了?唉,这种环境还要恶劣多久?

  先不说外国,我们自己生产的煤年产量36亿吨,这是多大一笔数字,洗煤,洗了不到一半的.煤,我就不明白,烧这么多煤干吗?你烧了就烧了,也洗不了那么多,要我看,能洗多少就烧多少。

  我们再说说杭州,有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什么意思呢?就是苏州和杭州像天堂一样美,要我看不是这样,杭州每年雾霾污染超标200倍,可以想象那是一幅怎样的场景:车前面有人举着火把引路,公交车找不到车站,来来往往的救护车等等,我看那句俗语应该改改啦!

  在此,我呼吁人们:赶快行动吧!不要再因为一己私利而损害别人了,不要执迷不悟了,好吗?

  耐着性子,终于把《穹顶之下》看完。印象如下:

  一、主持人比内容更抢镜。沉重沙哑的声音、疲惫苍白的神情、偶尔露出的惨笑,完全是圣斗士经过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之后的表现,让人好生怜爱。仍是一贯撒娇卖萌煽情的路线。

  二、呈现的内容支离破碎,且都是*时媒体报道过的,只不过呈现得更耸动一些,更悲情一些,让敌人看上去更滑稽一些,更颟顸一些。

  三、用闺女开题,用闺女结尾,首尾照应,用力过猛。

  四、开出的药方有两副,一副叫技术改造,一副叫体制改革(也叫市场化),这个地球人都知道。

  五、很惊讶有那么多人看了片子之后一副恍然大悟、深受教育的样子。同志们真是今天才知道雾霾和雾霾的成因么?如果是,真怀疑他们是不是“可以教育好的群众”。*时真真切切地吸了那么多雾霾却无动于衷,对雾霾报道也充耳不闻,直到昨天看了一个电子版雾霾才泪如雨下,悔不当初,这样的群众真的可教育么?

  总之,普及是应该的',煽情有点过了。时间很晚了,先说这么些吧。


《穹顶之下》观后感 (菁华5篇)(扩展6)

——雾霾《穹顶之下》观后感优选【五】篇

  我在观看过《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后,大为震惊,种种问题在我的脑海中回旋,那一幅幅画面一次又一次的在我眼前闪过,这还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吗?

  以前,我听别人说起过在我们的城市中存在这大量的PM2.5,当时我怎么也不信,也没有对此有太多的关注,总觉得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只要离烟筒远一点,里工厂远一点就没问题。可是观看过纪录片之后我怔住了。造成这些的原因很多,其中低质燃油的燃烧和燃煤是一大方面,而且PM2.5会对人体有伤害。

  不要总以为柴油煤烧多了,我们中国就进步了,我们进步了,那环境那越来越差了。所以我们要多多植树造林,尽量减少燃油的燃烧,出门尽量少开车。

  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雾霾会越来越少,甚至消失。

  诚心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以下简称调查),非常用心又有激情的调查,有详实的数据和客观的理论,提出了雾霾产生的原因也提供了解决之道,但其中亦有也不乏偏颇。本人不才,恰好从事煤炭市场研究,仅就雾霾大片中关于煤炭的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

  粗放型煤炭燃烧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

  调查指出国内雾霾的主要原因:大量来自散煤燃烧,其中80%的污染来自20%的散煤燃烧。这一观点基本正确。

  散煤燃烧即粗放式的直接燃烧,主要来源为小锅炉和居民用煤。

  这里我引用《煤炭使用对中国大气污染的贡献》(以下简称《贡献》)的数据。《贡献》指出,中国煤炭使用对空气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估算在51%至61%之间,均值为56%。其中,约6成的PM2·5是由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约4成的PM2·5是伴随煤炭使用的重点行业排放的。煤炭使用对京津冀PM2·5的贡献为51-62%,长三角的结果为54%-61%。

  既然控制直接燃烧即可降低煤炭对大气污染的60%,那么降低散煤使用是控制煤炭污染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国家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中都提出了关于2017年关停全部10蒸吨以下小锅炉,以集中供热的热电厂取代小锅炉,禁止高硫高灰散煤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使用和销售。如果这些法规能够得以全面执行,降低15-20%PM2·5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监管不力亦是雾霾的主要罪魁祸首之一

  调查中指出如果要留住APEC蓝,需要将的污染排放物降低60%。调查同时指出如果燃煤企业的减排100%到位,尘和二氧化硫排放将降低低60%,氮氧化物排放低35%。所以,如果燃煤企业全面使用减排装置,APEC蓝指日可待。

  我国有几乎为世界最严苛的电厂排放标准,到末,我国电厂脱硫装置安装率几*百分百,降氮脱硝安装率也要达到75%。去年起,一些地区的电厂试运行的超净排放技术使得燃煤电厂达到燃气电厂的排放标准成为可能。严格来讲,电厂如果100%使用排放设备,除了二氧化碳这个指标,电煤对大气的污染贡献甚少。因此,国家在能源规划中提出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例也是减排的主要手段。

  然而环保需要经济成本,要谨防燃煤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将排放设备闲置成为摆设。去年四月推出的新环保法提高了对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而环保部门对燃煤企业尤其是电厂排放都已实现实时在线监控,那么,如何提高燃煤企业排放设备使用率完全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幸的是,在中国,法规是一回事,执行是另一回事。

  褐煤亦可以清洁利用

  褐煤对大气污染最严重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但调查所举的哈尔滨供暖首日的PM2·5高达一千的例子并不能把所有责任归于褐煤。一是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哈尔滨的供暖季就不该有蓝天。其次,褐煤由于热值低、磨煤用电高等因素主要用于掺烧,其经济掺烧比例在20%到30%间,说什么褐煤也不能承担全部污染责任。

  此外,10月颁发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褐煤不得运输到超过600公里的范围外使用。如果执行严格,鉴于东北到蒙东超过六百公里的运输距离,从1月1日起哈尔滨将不可能再消费蒙东的褐煤。那么褐煤将不再对哈尔滨供暖季的PM2·5负任何责任。

  实际上,褐煤在中国,更有效的使用方式是就地转化为其他能源如在褐煤生产地蒙东建发电厂。还是那句话,严格执行排放要求的燃煤电厂是清洁用煤的有效途径。

  英国治霾经验不能照搬

  调查指出,英国烟雾事件发生后20年中,石油替代了20%以上的煤炭,天然气替代了30%以上的煤炭,煤炭在整个国家能源结构中从90%下降到30%,而重工业占GDP的比例也下降了10%,很多煤矿和燃煤的工厂关停,这里曾经有上百万人就业。1960年到1970年,在英国治污的前十年,经济不但没有倒退,GDP反而增加了一倍,之后十年终,英国进入了油气时代,他们的经济总量翻了四倍。

  我承认,控制煤炭总量和能源结构调整都很重要。但是不要忘记英国1952年的煤炭需求量约为两亿吨,而中国当前的煤炭消费量是其20倍。如此大的能源需求量转换为油气都能瞬时扭转该能源市场的供需*衡。一旦市场由供给过剩转为紧张,价格变会飞升。缺乏经济可靠的可替代能源,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2030年前不可能改变。

  我们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即便我们有条件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也不可能实现英国当年的GDP增速。国际需求低迷,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各主要工业产品结构性过剩,如果加上能源成本攀升,我们拿什么同世界竞争?

  片中英国的能源大臣说要给新兴的产业给他们公*竞争的机会,他们会带给你惊喜。事实上,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一直扶持,煤电在取电顺位中排名倒数第二(末位是油),如果没有补贴,光电风电高居不下的成本根本无法和煤电竞争。新能源清洁但利用率低,靠天吃饭及电能无法储藏的特点使得新能源极不稳定,对电网冲击很大。因此,*三十年内期待新能源成为能源主力只能是梦一场。

  能源结构转变尚需时日

  调查指出,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占22%,石油探明量是一次能源的38%。这些都对,且不说石油和煤炭一样属于化石能源,变用煤为用油并不可取。仅就探明储量并非可开采储量这点而言,二者之间还有技术、地质条件、运输等一系列鸿沟。因此,油气能源在我国的茁壮发展依然遥远,而远水解不了*渴。

  更重要的是,我国地大物“薄”,这点能源得省着用,利用当前国际能源价格低迷的契机在不改变市场供求状况的状态下多进口些油气,去政治风险不高的国家的并购些能源矿产是正途。

  此外,对于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的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结构比重占10%。目前我国气电为煤电燃料成本的*三倍,受国际油价暴跌影响,这个比例有望调整到两倍左右。即便如此,又有多少企业和个人用得起气电?

  耐着性子,终于把《穹顶之下》看完。印象如下:

  一,主持人比内容更抢镜。沉重沙哑的声音、疲惫苍白的神情、偶尔露出的惨笑,完全是圣斗士经过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之后的表现,让人好生怜爱。仍是一贯撒娇卖萌煽情的路线。

  二,呈现的内容支离破碎,且都是*时媒体报道过的,只不过呈现得更耸动一些,更悲情一些,让敌人看上去更滑稽一些,更颟顸一些。

  三,用闺女开题,用闺女结尾,首尾照应,用力过猛。

  四,开出的药方有两副,一副叫技术改造,一副叫体制改革(也叫市场化),这个地球人都知道。

  五,很惊讶有那么多人看了片子之后一副恍然大悟、深受教育的样子。同志们真是今天才知道雾霾和雾霾的成因么?如果是,真怀疑他们是不是“可以教育好的群众”。*时真真切切地吸了那么多雾霾却无动于衷,对雾霾报道也充耳不闻,直到昨天看了一个电子版雾霾才泪如雨下,悔不当初,这样的群众真的可教育么?

  总之,普及是应该的,煽情有点过了。时间很晚了,先说这么些吧。

  看了《穹顶之下》之后,这种真实的情节我的心非常震撼,听到这些令人不可相信的数字使我的心颤抖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世界,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个充满pm2.5的世界中,为自己感到可悲,为什么我不能改变这些,尽自己s微不足道的力量去做一些事情,虽然那很渺小,但是至少有帮助,可我自己看到这些现象,没有去阻止,我非常内疚,看了这个事件后,我非常心寒。

  我非常希望国家**能采取措施抑制情况的恶化,更希望我们自己能够以身作则,保护环境,为什么那些企业家只重视利益,环境又何尝不重要,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惧怕,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更应该保护好自然,pm2.5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敌人,我们应该携手与他们拼搏。

  这件事情让我们认识到了pm2.5的可怕,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对此重视,我为人们污染环境这种行为感到可耻,工业的发展程度更加重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绿,我们的世界将美丽无比。

  “在人们没有发现PM2.5之前,它就存在了。”这是柴静在纪录片《穹顶之下》中对于雾霾简介中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让我进入了一个了解雾霾的世界。

  对于雾霾一向是一无所知的我,这一次将它了解了个底朝天。

  柴静将两个主要导致雾霾致癌率增加的罪魁祸首:煤矿和汽油。中国人自从进入铜器时代后对于煤的使用是日益频繁,到了铁器时代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科技发达的此刻,煤,始终是人们赖以使用的矿物,然而好矿会越用越少,而劣质矿则会变得多了起来,对于劣质矿物人们采用洗煤的方式让它们变得“干净”,但许多人都想跳过这个烧钱的过程,直接投入使用,而导致烧出来的黑灰变得更多,当这些东西进入大气,就成为了雾霾的主材料。

  当然汽油也是一个导致雾霾加强的主要原因。许多不达标的车在不安装尾气过滤器的情景下连夜奔驰,导致空气被严重污染,加上加油站的汽油挥发,以及人们的过度用车让雾霾变得如此嚣张。

  不仅仅如此许多工厂也以身试法,做许多法律上不允许的事,然而这一切是为什么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人类自己。

  就拿煤矿的事来说,许多老板为了省钱而不洗煤,也为更快的赚到钱,让下一批煤尽快的给他赚钱,再加上煤的需求量大所以任何品质的煤都是必需品,所以许多矿厂老板更是很多的将劣质的褐煤送到其他老板手里来用,正因如此,所以褐煤成了人们自食其果的一个例子。

  汽油也是一样,任何一辆被查出超标的车都不愿意装处理器,都是一个理由:省钱。就为了省钱所以买假车和国四的标来瞒天过海,这就是人性,这就是《穹顶之下》所要告诉我们真正的东西。

  “在空气中我闻到了钱的味道。”这是柴静在节目里的一句原话,为了钱中石化提高石油价格,降低排放标准;为了钱煤矿厂老板拒绝洗煤;为了钱卡车司机拒绝装过滤器;为了钱那些造假车的人以身试法;为了钱所有这些可是环境变化的人,最终拉着我们与他们一起吃他们种下的苦果。所以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雾霾,而是自己。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