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观后感 >

央视《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观后感 (菁华3篇)

日期:2022-11-09 00:00:00

央视《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观后感1

  今天和孩子一起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这个节目。这个节目很感人也非常激励人心,是一个不错的节目!使我和孩子都受到了不小的启发和鼓舞,增强了为社会增加正能量的强烈使命感。

  在观看的过程中,孩子看的很认真,也很认真的去听去理解。每个小故事都那么投入。偶尔的会问一些不太理解的问题和词语。伴随故事的情节或是感动或是开心或是兴奋鼓舞。

  看完这个节目,里面每个故事人物都是那么经典,感受着那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我们从中受到了不小的教育和启发,在她的成长中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我也有不少收获。付出得到收获,努力获得成功。作为家长的使命和责任就是:“用爱心去观察感受孩子,去爱护和关心孩子。”但并不是所谓的溺爱,而是用心去引导孩子,做到心灵的共鸣。作做为家长应该去提示、鼓励,去保护孩子。来培养孩子的和*无私的大爱精神,做个明白人,这也是做家长的本份。

  在孩子学*的这个阶段,不单单是老师一个人的责任,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理解。作为老师要有积极、乐观、不妥协的精神。让孩子在这个信息化飞速的时代,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在她的人生漫漫长征路上茁壮成长,从而学到更多的东西。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才!

央视《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观后感2

  影片之前,我问自己一个问题,新闻从业者的使命任务是什么?影片之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最大的体悟,大概就是好记者们好故事中的两个字:“家”和“国”,在她们的笔下和镜头下,“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好记者们的笔尖和镜头所向,有最*凡的普通人,也有我们伟大祖国发生的大事。国的强盛,是桂嘉晨亲历,亲见,亲闻的的港珠澳大桥的成就,是李承泽激动万分讲述的一带一路。小家成大国,英雄,可以是伟岸的,也可以是“渺小”。他们可以是泽仁拉姆《家是玉麦,国是*》中的阿爸们,也可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终身”的承诺的钟扬,更可以是最最*民百姓的赵家和和张丽丽。在这些报道中,我们不仅看到的是家和国,更是新闻的温度和记者们的精神。

  体悟之二,好记者讲好故事,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线。崔真真的三双鞋的故事,无不让我们谨醒,新媒体时代下对新闻从业者提出来新的要求和挑战,新闻从业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技能,加快熟悉新媒体*台的运用。情怀固然重要,倘若没有有力的方式将重要的新闻报道出去,那么这个新闻也毫无意义。

  最后,我觉得主持人结尾的那句话已经给了我们最直接的答案了,所谓新闻从业者使命任务,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望共勉!

央视《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观后感3

  我们为好故事而感动,更为那些记录好故事,讲述好故事的新闻工作者而感动。而这感动来源于好记者对于初心的坚守。就像记者王颖所讲:

  “讲好*故事,发出*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我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的使命任务,而此刻我更找到了当初选择这个职业的那颗初心。”“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当下,对新闻业、对记者提出了诸多挑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媒介生态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我们新闻专业的学生要始终牢记**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作为在路上的新闻人,我们要以好记者为榜样,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讲好*故事,展现*形象。


央视《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央视《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1)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9篇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1

  1944年6月,**邀请21位中外记者赴延安采访,xxx亲自担任新闻发言人,接受连珠炮式的提问。美国记者爱波斯坦赞叹说,*的新闻之门正在打开!在这之后的70年间,从这扇门走出来的一代代新闻人在激情、担当和梦想的照耀下,脚步稳健,愈行愈远。记者,在笔下坚守道义,在前行中彰显正义的力量!我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始终认为:选择了记者,就是选择了一种使命。因为记者,是社会的良心!

  十四年前,我负责南昌电台温馨港湾节目的采编播工作。有一天接到一位听众的求助电话。她声泪俱下告诉我,她两个儿子患上血友病,大儿子刚刚病逝,还来不及悲痛,小儿子又因为出血不止造成左腿感染,需要截肢。现在医药费又告急,她完全陷入了绝望。放下电话,我带上采访机直奔九四医院血液科。来到病床前,看到的是一张青春却苍白的脸。二十岁的小伙儿虚弱的眼神里只剩下对生命的渴望,蓬勃的`生命就要在最好的年华凋谢,让人心疼!来到医生值班室,我了解到小伙危急的治疗状况:左腿感染坏死,必须尽快截肢。虽然血友病人手术风险极大,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谁也不愿放弃!

  随后我和孩子母亲来到他们的家,位于永外正街一处狭小拥挤的房子。桌上的咸菜剩饭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家庭的窘迫。临走时,我将随身带的四百多元钱全部塞进了孩子母亲的手里。在当晚的节目里,我播放了采访录音,讲述了这个家庭的遭遇。节目播出后引起极大反响,当晚就有的哥的姐开车把钱送到电台。当我们筹集到八千多元善款送到医院时,母亲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当时就要跪下。儿子及时手术了,整整五个小时,我一直陪着母亲守候。孩子活着被推出来,母亲又是哭又是笑。然而,三天后,孩子最终没能闯过术后危险期,走了。得而复失的母亲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没有儿子啦,什么都没了!望着悲痛欲绝的母亲,我感到自己是那么无助、无能和无奈。我默默地陪着她流泪,不忍也不能打扰一个母亲失去儿子的悲痛。

  故事并没有结束。之后的日子,我有空就去看望这位母亲,带她一起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正能量的影响下,孩子母亲逐渐走出了阴霾,2004年开始她主动参加志愿活动,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7年她成为一名遗体器官捐献者,2008年又成为一名无偿献血者。她总是说,我已了无牵挂,也没有别的办法感恩,只有用血肉之躯去回报社会!

  这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故事,在我们的报道中,生命重新有了一种姿态。尽管每个新闻工作者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力量可以汇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限延伸!

  在我们这行,贫困出新闻,大难易成名。但切肤的伤痛岂能成为煽情的工具,悲惨的灾区怎能成为个人的秀场!我不愿在灾难中做个新闻狂欢者。曾经,我跑过监狱,看望死缓的罪犯,告知对他家人的帮助,让他安心改造。曾经,我跑过医院,抚慰产后抑郁的母亲,让她快乐起来。曾经,我跑过妇联,给遭受家暴的农妇寻求司法途径,为她捍卫尊严!

  记者,用忠诚记录时代,服务人民。我们有信念,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我们有力量,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我们有责任,保持媒体公信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记者,是社会的良心!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2

  我20xx年进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要做 “3·15消费*”节目。有人问我,你为什么爱做调查节目?为什么喜欢暗访?我说,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因为,我明白我是谁,知道为了谁。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与灵魂,也是新闻传播的基石,而3·15*节目,正是最要求用事实说话的节目。从20xx年至今,我拍摄播出曝光类节目120余个,从20xx年到20xx年连续8年参加3·15晚会。我和同事们一起寻找事实、揭秘真相。当然,这个揭秘的过程,也是一段危险的旅程。

  你砸别人饭碗,别人就要你的命。

  我曾接到过这样一个选题——“调查地下人工授精”。地下授精是用没有经过检测甚至不知道来源的**,通过个人或没有这方面资格的医院进行的授精手术。

  赶到河南驻马店,我发现这件事是某些医生为了牟取暴利,雇佣了几个穴头拉生意,非法提供人工授精服务。这些人行事卑劣、极为隐蔽。为了拍到事实真相,我只能亲身与不法分子接头,获取他们的信任,再体验人工**的全过程。前面的环节,我可以和摄像一起完成,可是最后一个环节,拍摄人工**的过程,我必须独自完成。

  要进行人工授精,得等到母体卵泡成熟,于是我在三天内做了7次B超。驻马店是贫困地区,上蔡县有个艾滋病村,而进行手术的地方是一家偏僻破落的小旅馆。在门口,我真的犹豫了,因为进了旅馆,就没人可以帮我,我必须独自面对接下来所有的未知和危险。

  房间内灯光很昏暗。我趁他们没注意,调亮摄像机进行拍摄。在医生做准备工作的时候,我连续问了几个重要问题,医生被问得有些不耐烦。只见,她拿出了一个止血钳,然后又拿出一瓶没有任何标签的试管,将里面不知道来源的**抽到了针管里,然后对我狠狠地说了声:“躺下!”我一边假装配合她一边又露骨地问了几个关键问题,而那个医生一边交待着事实,一边拿着装着**的针管向我走过来。我知道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离开这儿。我胡乱找个借口,没等她回答,拉开门就走。那个医生在后面叫着,立刻惊动了门口和楼下的黑哨。他们看我慌张地跑出来,马上跟了上来,不敢想像被他们堵到会是什么后果。我用最快速度跳上了一辆出租车,围着县城转了三圈才甩掉了跟踪我的人。就这样,我拿到了最真实的影像、最有力的证据。其实,像这样危险的拍摄,我经历了不止一次两次,每一次都让我心有余悸。有时我也会跟老公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哪天我真的出了事,你也别着急,我没有外债,没攒过私房钱,咱家就放着我那张银行卡,密码是你的生日,钱留给孩子!”

  坚持,咬着牙“顶住”。

  20xx年的“3·15”,为了拍摄锦湖轮胎偷工减料的事实,我的同事从市场上买来假工作服,在半夜时分混进工厂内部;20xx年的“3·15”,为拍摄到家乐福超市违法违规经营的内幕,我的同事只身一人在超市里砍了六个月的牛棒骨。为了取证,他们有的半夜爬过墙头;有的被非法拘押;有的被黑道追杀,就连一米八几的大个,在侥幸逃过一劫后,都哭得泣不成声。而在这个揭秘真相的征途上,我们唯一要做的还是坚持。

  20xx年的“3·15晚会”拍摄期间,我的同事小王,在老婆怀孕的情况下到一家公司作卧底,调查某公司大量销售过期烘焙食品原料的事情。一进公司,他就卸货、装货,几十斤的大包,一扛就是上百袋。接下来,他又刷洗一人多高,三人多粗的大塑料筒!他干了两天不到,就满手起水泡。水泡破了又结,结了又破,最后两只手都布满了老茧。为了拍到真相,小王咬紧牙坚持。终于,一个月后,他被安排接管一个仓库,这里,储藏着过期食品原料。可就在他接*真相的时候,公司一名员工发现了他。为了稳住这名员工,追查更多证据,小王把他拉出工厂,开诚布公地谈了五个小时,他终于答应暂时保密。就这样小王坚持了下来,拍到了大量过期食品原料以及公司修改日期的方法,以及一幕幕让人震撼的场景。

  我们“3·15”团队从20xx年开始,已经制作了一千多期调查类节目,曝光了数百家违法、违规企业以及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受过无端的诬陷,生命受到过威胁,更有胆大妄为者叫嚣着要买记者的人头。面对危险、辛苦,我们也曾灰心、难过、害怕过,但最终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我们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为了谁。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3

  很多人都喜欢*,那里的天离我们很*,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得到,那里孩子清澈明亮的眼睛让人感动,他们拥有蔚蓝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

  但有个孩子告诉我,他最讨厌*的太阳。他说,他眼睛里的*“天是灰色的、树是黑色的”。他指着远处的布达拉宫说,“那只是一个轮廓”。他叫多吉,是20xx年我在布达拉宫广场上偶遇的一个少年。他的眼睛浑浊,患有严重的白内障,今年只有16岁。分别时我把太阳镜送给了他。

  那次*之行,缘起于一位名叫静静的听众的来信。信中她提到了一个有“绝活儿”的小姑娘达瓦——她可以闭着眼睛烧水做饭。为什么要学这种危险的“绝活”?用达瓦妈妈的话说,以后孩子的眼睛可能会不太好。这个“不太好”就是患有白内障,这是*牧区普遍的病。

  于是,我们踏上去往*的路。与以往不同,这次与我同行的还有医生。抵达*后,我们兵分两路,一组去走访当地医院,另一组寻找信中的小女孩达瓦。

  驱车8个小时,我们抵达了那曲。阳光下,小达瓦总是皱着眉头,眯着双眼。她的家大部分活儿都由母亲独自承担,因为爸爸和哥哥都患有眼病。

  我问达瓦:“现在妈妈还让你们练*闭着眼睛做事吗?”她很认真地点头,得意地说:“早就学会了,从门口到桌子6步,从桌子到厨房11步……”一边说着,一边跑去厨房,抱了一个热水瓶出来。在桌子前,小达瓦闭着眼睛,熟练地摇晃热水瓶。她的小手像长了眼睛一样,准确地拿起桌上的一个茶杯,开始往里边倒茶。我不敢贸然打断她,怕惊着她,烫了手。从她那双不知道被烫过多少次的小手里接过滚烫的酥油茶,我难以咽下。

  但达瓦的妈妈好像对这些已经*以为常。她说,让孩子练*闭眼干活,是怕有一天会像爸爸和哥哥一样看不清东西,影响生活。

  母亲的话和那杯热茶都很烫,烫到了我的心。难道这里的孩子们注定只能默默接受这种命运吗?我真的不想看到有一天达瓦会变成看不清布达拉宫的多吉!

  那些天,我们走访了很多家庭、学校和医院,孩子们的眼病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糟,因白内障致盲的现象很普遍。

  **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白内障发病率为14.6%,比内陆地区高出了将*60%,仅*就有*80万的孩子面临眼病威胁。

  回到北京后,我们协调医院等各方资源,商讨调研救治方案。20xx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合*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京儿童医院等多家单位发起了“爱目行动”。截至今年8月,14个月的时间,我们去了*、青海、云南、贵州等6个高海拔地区,对5000多名孩子进行眼科义诊;《海阳现场秀》的听众捐款数百万元,累计捐赠12180个“儿童视力保护包”。从今年开始,我们陆续把那些患有严重眼病的孩子接到北京进行手术治疗。

  有人问我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我想,看到孩子清澈的眼睛就是意义,看见他们能在该体会快乐的年龄体会到快乐就是意义。还有什么能比还高原孩子们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有意义的事情呢?当多吉们梦想实现的时候,也会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爱要让你看见!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4

  我叫余xx,是xx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那是在20xx年的夏天,我们频率进行“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县高店乡邵庙村。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行,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静静很快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未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计划”,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我无法开导她。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天,我就要和这个刚认识的小朋友说再见了。我在她的枕头下留下我的电话,还有200元钱。我真的希望能帮她一把。后来,她真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余姐姐,等弟弟上学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我一直在问自已,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我的采访,是一次次触及他们的伤处,还是揭示了他们真实的困境,让社会更了解他们,去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敬业,并不只是愿意为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敬业,应当是对岗位的正确理解,发挥岗位应有的作用。我怜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许没有错,但用这种情绪把自已包裹起来,而放弃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失职。

  记者,应当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用心去写,用心,去鼓与呼。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又陆陆续续走过xx很多乡村,去和留守儿童接触、交流。我始终做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者,记下他们的忧愁与欢乐,记下他们的梦想与憧憬,当然,其间也有孤独、无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号,贵州毕节发生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悲剧。痛定思痛,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记者,应当站出来,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

  我再一次走进留守儿童的家。这一次走访,我不再仅仅是探寻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把话筒递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乡镇的负责人。我想知道,为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打算做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xx的快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种植养殖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同时,全市乡镇实现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这里,留守儿童又有了一个大家园。

  在这篇《xx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的连续报道中,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也不能回避的。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各级*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条件,共同撑起一把‘心灵保护伞’”。

  各位评委老师,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撑起“心灵保护伞”的人越来越多。说这句话,是我的职责所系。

  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们这些常年奋斗在基层一线的记者也许说得不太准确全面,但是我们却一直满怀激情,担当使命,用行动在努力回答这个问题。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对电视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过程。无论雨雪风霜,不怕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电视新闻播出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XX年正月十五,xx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暴雪,我拍摄了市交通部门及时清理公路干线积雪的情况,通过画面向群众传递了出行信息。在采制这条新闻时,我所乘坐的采访车被一辆厢货严重追尾,坐在后排的我,脑袋撞在车窗上,磕得又青又肿,头昏眼花了好一阵子,可是为了心中那一份责任,我强忍着痛苦,做到了及时发稿。XX年我的电视新闻短消息《钻井*台升起*》获得xx好新闻一等奖,在这条仅一分钟的新闻里,庄严却又激情澎湃的升**画面表达了钻井*台上石油工人对祖国的热爱。但是它的背后是我和一名同事接到采访任务后,顶着七级的海上大风,乘坐颠簸不已的快艇来回行驶3个小时,站在只有几根绳子牵引的吊台上,带着几十斤重的摄像机和三脚架,在风浪中飘摇着登上亚洲最大的深海钻井*台的过程;是强烈的晕船反应让我晕头转向,呕吐不止,回到陆地上走路腿脚发软的感觉。XX年8月,盘锦防汛进入关键期,我和同事采制了机关干部在大堤上抗洪的新闻,画面展现了一幕幕抗洪防汛的真实场景。为了采制这条新闻,我和两名男同事们在风雨交加,泥泞不已的防洪大堤上跋涉两个多小时,全身湿透,满身泥浆的走进各个单位的防汛帐篷,进行采访和拍摄。当时雷电轰鸣,身上的手机响了多次,都不敢接,回来时实在走不动了,几乎瘫坐在泥水中,幸好遇到了来给抗洪人员送东西的一台越野吉普车,我们才得以搭车返回。当时在很多艰难环境中采访时,不觉得有什么痛苦,因为有一种工作的信念在支撑着;而现在想来虽然多少有些后怕,却依然感谢那些难忘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的就是关键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新闻三贴*的原则,不怕辛苦劳累,深入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采访拍摄基层群众。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我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常,有时大年三十也在工作中度过。过年当天我在寒风刺骨的滨海大道写过稿子;在年三十晚上的路灯下采访过守护绿地的园林工人;在春节晚会直播出时,在市民家里拍摄过人家四世同堂、欢度春节的画面。工作中,我在以群众为主体的同时,也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把做好主题宣传当成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有效方式。因为我知道,作为电视台这个主流媒体的记者,传播正能量,推出有利于团结稳定,加油鼓劲,正面宣传又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义务。XX年初,我开始创办电视新闻专题栏目《在基层》,在主导思想上开创了省内以电视媒体引导领导干部到基层去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新闻报道形式。伴随着《在基层》栏目走过的路程,上百个涉及百姓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和关注。通过我们节目的拍摄,蓝色康桥小区h区两栋廉租楼被砸的对讲门得到了修复;xx县xx镇xx村的歪脚丫女孩马xx得到了*送来了的电脑,为自己与外界沟通架起了一道崭新的桥梁;xx镇居民于xx一家五口终于申请到了梦寐以求的廉租房;告别了以往住大棚的日子;大伙房水库饮水工程异地交税,非常麻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盘锦港设备检测进展顺利,保证了港口的顺利运行;身有残疾的外来务工人员“赵虎姐”姐妹俩在盘锦落了户口,办理了低保边缘户救助证,解决了一连串的烦恼,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在工作中,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释重负”三种状态。在采制新闻时,身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要考虑新闻的客观性、时效性,权威性等因素,所以如履薄冰;在新闻播出时,生怕有遗漏和差错,有对不住观众的地方,所以如坐针毡;在新闻播出后,如果没有什么负面声音,也没有什么批评指责,效果不错,才能如释重负。我们每天都要在这种压力和煎熬中度过,虽然也有过抱怨,有过委屈,但是却从未有过甩手不干的想法。这样的坚持不是为了那微薄的薪水,而是心中永远存在一份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敬畏和执着。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女记者,对于工作,我总是满怀激情和责任,不辱使命。但是对于家庭我却亏欠很多,因为工作关系,每当年迈的父母或公婆因病住院时,我是那个只有晚上才能到医院照顾他们的孩子,白天病床前的悉心照顾和嘘寒问暖全部落到了丈夫和弟弟等其他家人的身上。因为工作关系,我没参加过一次儿子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他每天上学放学的接送基本上由丈夫全权负责;他去上辅导班,大部分都是爸爸或爷爷奶奶陪同;我许诺过节或者假日带他去玩儿的诺言往往都成了空话。我从小由奶奶带大,和奶奶感情无比深厚。在奶奶去世一周前,我回老家伺候她,她拉着我的手对我说的:“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我当时以为奶奶会真的会好起来,就赶回了单位。可是XX年7月6日,当我在参加宣传部组织的去辽东湾新区集体采访时,奶奶与世长辞了。她对我说的那句“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成了她留给我的最后一遗言!!

  多年来,在长期忙碌的工作中,采访对象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个个获得省市大奖和观众认可的新闻作品让我享受到了敬业的成果;“辽宁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回顾往事,酸甜苦辣品尝过,悲欢离合经历过,但是对于新闻事业,我也从来不曾后悔过,更不曾放弃过。因为我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电视新闻记者”!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6

  在行走中记录、在体验中发现,是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一直坚持的方向。六年来,我们攀雪山、过草原、越峡谷、穿行原始森林,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脚步依然坚定。因为这一路上,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这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也让我终生难忘的,是在*阿里丁嘎执勤点的采访经历。

  *阿里是*西南部最偏远的地区,我们经常走了一天都碰不到一个人。这里也被称作“生命禁区”,*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到*原的40%,有时候我们需要一边吸氧一边拍摄。

  执勤点的海拔将*5000米,没有房子,只有三顶军用帐篷,是战士们吃饭、睡觉、学*的地方。虽然在去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现实体验还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8级大风里,我出镜播报要靠喊。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个战士站岗的背影。这个背影像一座界碑矗立在那里,让我们摄制组所有成员为之震撼,也让我们脑海里国门卫士的形象一下子变得具体。为了不打扰正常执勤,我们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一张还稚嫩的脸庞,脸颊红红的,不是因为害羞,是因为高原长期的日晒风吹,也就是我们*时所说的“高原红”。

  晚上睡觉前,帐篷外面有战士打着手电洗脚。大家可能会觉得洗脚那么*常的事情,有什么可说的呢。但是当我走到他旁边,借着手电的光,发现洗脚水没有冒热气,伸手去试了一下水温,我才知道他用的是冷水!摸着寒冷刺骨的洗脚水,我真想马上变出一个大锅炉,给他们烧上一大锅的热水,让他们好好泡泡冰冷的脚。看着这些十八九岁的战士,我在想,如果他们在城市里生活,或许他们是体验着大学生活的莘莘学子,或许他们是网络游戏的高手、时尚达人,但是他们却选择了在艰苦的边疆保家卫国。他们让我感受到了青年人的奉献、青年人的担当!

  第二天一早,我参加了一次很特别的升旗仪式。因为条件有限,他们只能把**录到手机里,每次升旗用手机来播放**。听着手机里播放的**,我觉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雄壮,鲜艳的*也飘扬得格外耀眼。

  战士们说我是第一个到他们那儿的女孩儿,这让我感到意外,也非常自豪。虽然和战士们只有短短两天的相处,但是他们的淳朴和善良,让我觉得他们就像家人一样。告别时,我放下了女孩的矜持,和他们一一拥抱。

  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都说是流着泪把这期节目看完的。在祖国广阔的'陆路边疆,有很多这样的边防哨所。战士们要面对恶劣的天气、艰苦的环境,要忍受寂寞与孤独。他们的艰辛可能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无怨无悔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没有国,哪有家!我们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应该常怀感恩和珍惜之心,感恩这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战士们,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而作为一名记者,我也将一往直前,继续带着我的真诚,在行走中发现好故事,讲述好故事!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7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桃子的故事。

  xxxx年6月,xx区和新镇永兴村2组的周义芝迎来了家里桃园的第一次大丰收,但她犯了愁,“怎样才能卖完这几千斤桃子?”走进周大姐家中采访,才发现她的不一般:照顾着3年前意外摔倒瘫痪在床的丈夫和长期身患眼疾的八旬老父亲,她是家中唯一的劳力。随后,晚报团队发起号召:全城义卖爱心桃。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不到一天时间,周大姐家的3500斤桃子全部卖出。

  xxxx年5月,周大姐家中意外发生了一场火灾。通过晚报搭建的*台,普通市民、学校师生、公益组织……各个渠道的爱心汇集,再次成功地让周大姐家4500斤桃子售罄。一颗颗小小的`爱心桃,见证了xx这座城市的善意和爱心,也告诉全社会:xx这座城市,不只有经济的繁荣,还有精神的美丽。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8

  我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要做 “3·15消费*”节目。有人问我,你为什么爱做调查节目?为什么喜欢暗访?我说,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因为,我明白我是谁,知道为了谁。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与灵魂,也是新闻传播的基石,而3·15*节目,正是最要求用事实说话的节目。从2002年至今,我拍摄播出曝光类节目120余个,从2007年到2014年连续8年参加3·15晚会。我和同事们一起寻找事实、揭秘真相。当然,这个揭秘的过程,也是一段危险的旅程。

  你砸别人饭碗,别人就要你的命。

  我曾接到过这样一个选题——“调查地下人工授精”。地下授精是用没有经过检测甚至不知道来源的**,通过个人或没有这方面资格的医院进行的授精手术。

  赶到河南驻马店,我发现这件事是某些医生为了牟取暴利,雇佣了几个穴头拉生意,非法提供人工授精服务。这些人行事卑劣、极为隐蔽。为了拍到事实真相,我只能亲身与不法分子接头,获取他们的信任,再体验人工**的全过程。前面的环节,我可以和摄像一起完成,可是最后一个环节,拍摄人工**的过程,我必须独自完成。

  要进行人工授精,得等到母体卵泡成熟,于是我在三天内做了7次B超。驻马店是贫困地区,上蔡县有个艾滋病村,而进行手术的地方是一家偏僻破落的小旅馆。在门口,我真的犹豫了,因为进了旅馆,就没人可以帮我,我必须独自面对接下来所有的未知和危险。

  房间内灯光很昏暗。我趁他们没注意,调亮摄像机进行拍摄。在医生做准备工作的时候,我连续问了几个重要问题,医生被问得有些不耐烦。只见,她拿出了一个止血钳,然后又拿出一瓶没有任何标签的试管,将里面不知道来源的**抽到了针管里,然后对我狠狠地说了声:“躺下!”我一边假装配合她一边又露骨地问了几个关键问题,而那个医生一边交待着事实,一边拿着装着**的针管向我走过来。我知道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离开这儿。我胡乱找个借口,没等她回答,拉开门就走。那个医生在后面叫着,立刻惊动了门口和楼下的黑哨。他们看我慌张地跑出来,马上跟了上来,不敢想像被他们堵到会是什么后果。我用最快速度跳上了一辆出租车,围着县城转了三圈才甩掉了跟踪我的人。就这样,我拿到了最真实的影像、最有力的证据。其实,像这样危险的拍摄,我经历了不止一次两次,每一次都让我心有余悸。有时我也会跟老公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哪天我真的出了事,你也别着急,我没有外债,没攒过私房钱,咱家就放着我那张银行卡,密码是你的生日,钱留给孩子!”

  坚持,咬着牙“顶住”。

  2011年的“3·15”,为了拍摄锦湖轮胎偷工减料的事实,我的同事从市场上买来假工作服,在半夜时分混进工厂内部;2012年的“3·15”,为拍摄到家乐福超市违法违规经营的内幕,我的同事只身一人在超市里砍了六个月的牛棒骨。为了取证,他们有的半夜爬过墙头;有的被非法拘押;有的被黑道追杀,就连一米八几的大个,在侥幸逃过一劫后,都哭得泣不成声。而在这个揭秘真相的征途上,我们唯一要做的还是坚持。

  2014年的“3·15晚会”拍摄期间,我的同事小王,在老婆怀孕的情况下到一家公司作卧底,调查某公司大量销售过期烘焙食品原料的事情。一进公司,他就卸货、装货,几十斤的大包,一扛就是上百袋。接下来,他又刷洗一人多高,三人多粗的大塑料筒!他干了两天不到,就满手起水泡。水泡破了又结,结了又破,最后两只手都布满了老茧。为了拍到真相,小王咬紧牙坚持。终于,一个月后,他被安排接管一个仓库,这里,储藏着过期食品原料。可就在他接*真相的时候,公司一名员工发现了他。为了稳住这名员工,追查更多证据,小王把他拉出工厂,开诚布公地谈了五个小时,他终于答应暂时保密。就这样小王坚持了下来,拍到了大量过期食品原料以及公司修改日期的方法,以及一幕幕让人震撼的场景。

  我们“3·15”团队从2001年开始,已经制作了一千多期调查类节目,曝光了数百家违法、违规企业以及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受过无端的诬陷,生命受到过威胁,更有胆大妄为者叫嚣着要买记者的人头。面对危险、辛苦,我们也曾灰心、难过、害怕过,但最终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我们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为了谁。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9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各位朋友:

  大家好!

  翻开历史的篇章,时间定格在1936年10月,长征,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之一,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在这部用血与火、苦与难、艰与险凝结成的英雄史诗里,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的东西,有太多值得我们感动的瞬间。学*长征精神,不只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开创未来。对于今天的我来说,发生在80年前波澜壮阔的那一幕已略显遥远,在我的生活中,长征是这样的。

  小时候,长征是老师那儿听来的一个个故事。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我们都听过,*说:“强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最关键的事件,如果在那里失败了,红军就可能被消灭……”强渡大渡河最关键的是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最关键的是渡河、跑路、过桥。可这18勇士渡的河,是以生命为代价强渡的大渡河;这18勇士跑的路,是穿着草鞋在崇山峻岭里超越人类极限的奔跑;这18勇士过的桥,是冒着枪林弹雨、难以爬越的泸定桥。长征的雄伟就在于靠着无可撼动的顽强意志,便能突破生存极限、创造人间奇迹。

  长大了,长征是英烈纪念馆里的一幅幅照片。刚入伍时,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单位组织的红色旅游,从南昌到井冈山再到瑞金,当我看到一路上的英烈纪念馆中那么多年轻的照片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没有先烈们的牺牲奉献哪来我们今天的云淡风轻。长征会师的油画我们都看过,三万衣衫褴褛的红军将士突破重重险阻,最终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看过的人无不为之鼓舞。但朋友们,你们可知道?那会师的人啊!已十不存一;那会师的路啊!两万五千里;那会师的精神啊!代代流传。长征的伟大就在于一路上的精神传承,终至华夏大地星火燎原、翻天覆地。

  工作后,长征是身边鲜活的一个个榜样。质控科xxx主任,放弃祖国安逸的工作环境、幸福的家庭生活、熟悉的亲朋好友,援助远隔万里、疫病横行的赞比亚一年多;心内科xxx主任,在酒泉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白天冒着40多度的酷暑、晚上睡在没有空调的房间,保障xxxx的身心安全;内分泌科xxx主任,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在糖尿病足治疗方法上推陈出新,造福千家万户。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一直传承的长征精神,是我们身边不朽的长征精神。长征的精神就在于不畏惧、不放弃,才成就了现在的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80年前的长征虽已定格,但长征之路永无止境。当年的红军将士靠着“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令敌人胆寒”的血性胆魄赢得了天下,今天的我们同样有信心迎来医院的强盛、民族的复兴。我们要像红军前辈那样,坚守远大崇高的理想与信念,满怀闯关夺隘的壮志与豪情,保持攻坚克难的果敢与坚毅,听党指挥、铸牢军魂,不忘初心、继续奋斗,走好我们的长征路。


央视《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2)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6篇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1

  提起我的女儿,今年已经十一岁了,她和普通孩子一样,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但就在五年前,我和她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一切都源于那年冬天的一次采访。

  记得那天接到一条新闻线索,说是盐湖区金井乡卫褚村有一户贫困家庭,家里有个患心脏病的女孩需要帮助。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叫相亚欢的小女孩,她在教室里显得是那么的“特别”,因为她的皮肤是青紫色,尤其是嘴唇更是有些发黑,只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是那么的炯炯有神。课间休息,同学们都跑到操场上快乐地玩着游戏,可是相亚欢却静静地靠在教室前的一棵树旁,远远地看着同学们,眼神里全是向往。这是因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再不及时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孩子病情一直在加重,连走路都成了问题,每走两步就需要蹲下来休息。在采访中,相亚欢的爷爷还告诉了一个让我吃惊的消息,原来这个小女孩是八年前他在城里打工时捡到的一个弃婴。亚欢是个非常聪明乖巧的孩子,她对学*非常执着。家里没有写作业用的书桌,她就把两个小板凳叠在一起,趴在并不*整的土炕边上,一笔一划地认真完成着作业。由于家庭贫困,小亚欢一年四季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村里的好心人给的,天热的时候给薄的,天冷的时候给厚的,就连学*用的削笔刀也是同学借给她的。

  采访时,我问孩子的最大心愿是什么,她告诉我说长大后想当一名老师,或许是孩子觉得这个愿望太遥远,说完后她低着头沉默了。

  告别亚欢一家人的时候,我无法*静自己的心情。两位善良的老人再穷再累,都能把孩子养到了上学的年龄,可作为一名记者,我怎么能够眼睁睁看到一个花骨朵还没有绽放就匆匆凋零?回到家里,赶完这篇新闻稿已经是凌晨四点钟了,我满脑子都是孩子渴望的眼神,一刻都不想等待,我上网查阅了大量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资料,看看这个孩子是不是有救治的希望。

  没有想到,在节目播出后的第三天,运城市急救中心打来了电话,在详细了解亚欢的病情后,他们表示能治好亚欢的病,并且全程免费。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说话也语无伦次,电话里只会重复地说着“谢谢”。随后,我们把相亚欢接到医院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由于相亚欢的病情复杂,专家们经过多次的研究讨论,终于确定了手术方案。

  我清楚地记得12月24号,手术定在这天上午的十点开始,这次手术或许会是亚欢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在手术前,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床上,低头拨弄着手指。我走过去问她怕不怕,她没有回答我。沉默了片刻,孩子问我说:“阿姨,手术做完了可不可以带我去逛公园?他们说那里很好玩,我没有去过,我很想去那里坐船。”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几乎都要碎了。我强忍着眼泪说:“当然可以啊,公园里不光有船,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等你病好了阿姨一定会带你去!”她很开心地笑了,可我却哭了。

  通过两次成功的心脏手术,如今的相亚欢已经彻底摆脱了病魔的纠缠,她现在已经完全和正常孩子一样学*和生活了。按照我们的约定,我带她去了公园,专门坐了她梦想已久的船,她玩得特别高兴,完全恢复了小女孩天真烂漫的天性。在这五年之间,每年的寒暑假是我和亚欢最快乐的日子。就算工作再忙,我也要把她接到家里住一段。

  去年春节,我把亚欢接到家里过年。晚上睡觉前她好像有什么心事一样,犹豫了半天开口对我说:“阿姨,我想给你说件事,以后我可以叫你妈妈吗?”看着孩子期望的眼神,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没有妈妈,你像妈妈一样对我好,我感觉你就是我妈妈。听完后我紧紧地抱着她,这个孩子又一次让我流泪了,在我的心里我默默地认可了这个女儿。

  每次看到同龄的孩子,都会想到我的女儿相亚欢,想着她也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地成长,我的心里就十分欣慰。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的媒体人,我常常思考着: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由此联想到功夫影星李连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他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爱。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两个字:大爱。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正是因为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开满爱之花,即便再弱小的生命,也会因爱而创造奇迹,收获梦想。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2

  在得知这次演讲比赛的内容要求时,我不禁想起在从业之初就不停地追问的一个问题,也有刚入行的年轻记者问过我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我想,这个问题一方面证明了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与激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无从化解。所以我天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个人的体会。我演讲的题目是汇聚正能量,讲述好故事。

  从一名记者成长为记者站站长,梳理自己走过的从业历程,我个人认为一名好记者,要把“民之所需”和“党之所愿”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换言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坚持群众喜闻乐见的标准。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要坚持“四用”,也就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客观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倾听人民的呼声,用自己的双脚深入基层,用自己的思考把握时代的脉搏,让采写的新闻“带着露珠”。

  XX新区是全市向海发展的龙头。我从新区成立之初,就一直在采写关于新区发展建设的新闻。2007年5月,XX船业首艘大船下水,这是全省“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实施以来首次产出的成果,意义非同凡响。大船下水之前,我和同事再次深入XX湾新区,对管委会领导、船厂职工和当地群众进行了详细的采访。凭着几年积累的素材和敏锐的观察,写出了《“宏冠”高度:借“五点一线”转身向海》,获得了当年市“主题新闻宣传”特等奖和全省好新闻一等奖。2010年我和同事驻XX新区采写出版《滨海专刊》,我们每天坐着30路公交车奔波于辽东湾新区和单位之间,深入到建设一线寻找最鲜活的新闻。我们坚持高策划、新视角、深解读,一方面关注新区的发展建设,另一方面挖掘、整理辽东湾新区的历史,让人们在今昔对比中感受到辽东湾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坚定向海发展的信心。疏港铁路通车后,我以《穿越百年的汽笛声》为题梳理了辽东湾新区的铁路发展史,让读者通过铁路的变迁了解XX的发展史;XX港建设升级,我们整理了新区的航运历史;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开学,专刊从1918年建成的扶轮小学入手,回顾了辽东湾新区百年教育史……还有XX新区的鱼雁文化、稻作文化、芦苇文化,我们不仅在真实客观地记录着辽东湾新区当下的发展,也在对XX新区的人文历史进行着整理和传承。《滨海专刊》的出版得到了上下的认可,XX新区曾把《滨海专刊》寄到省沿海办作为成果汇报。我想《滨海专刊》的成功,找准了“民之所需”和“党之所愿”的结合点。

  再来谈谈我对于好新闻的一点浅薄的看法。新闻学者李XX认为好新闻的标准是: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好感。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好新闻,就是把故事讲得精彩。写好新闻的秘诀是什么?就在于讲故事。故事讲精彩了,新闻就精彩了。

  我在采写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好干部——周XX的先进事迹时,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进入正式的采访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外围采访,包括周恩义同志当年的战友、曾经的同事、现在的下属、指导过的企业家、帮扶的贫困户,尽可能收集更多的素材。在采访过程中,我一次次被感动着。最初我是被周XX一个人感动着,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听到了他的同事、朋友身上的感人故事,并在他们发现了周恩义的影子,我被这个群体感动着。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采访结束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一遍一遍翻看采访笔记,梳理周恩义的事迹,用*等视角的“体验式”报道,选取鲜活的人物、生动的语言、难忘的场景讲述周XX的故事,还原一个忠于事业、勇于创新、扎根基层、淡泊名利的宣传干部形象。功夫不负有心人,四篇通讯陆续发表之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我也在周XX的事迹宣讲中收获了精神上的洗礼和成长。在这之后,我学*着一边“看见”和“记录”,一边“思考”和“沉淀”,让自己渐渐成为一个带着故事的人,一个能说出好故事的好记者。”

  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曾说过:“身处这样波澜壮阔的时代,如果能深下去,不怕吃苦,有为党和人民奉献的精神,用心去讴歌伟大时代的激情,就不怕写不出好东西来。”这句话适用于当下的XX,和身处其中的我们。

  秋毫虽细握非轻,记者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录着,记录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我,还有我们,将继续记录时代大变革,见证城市新发展,传递社会正能量,把更多的人间故事,众生梦想讲给大家听。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3

  1999年7月,一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自荐来到了xx人民广播电台。住着*均每天1块钱合租房,吃着每顿不超过3块钱饭菜。但工作起来却一丝不苟,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工作充电。

  那个年轻人,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请过一天假,甚至,结婚和生孩子,甚至岳父去世,也是等到老人火化后,大清早,6点多钟,赶回到工作岗位上了节目。那个年轻人就是我。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可以第一时间为受众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2007年3月4日,辽宁遭遇了56年未遇到的大暴雪。3月5日,大雪封闭了所有的交通。我和台里的同事及时进行了沟通,由附*的主持人上节目,我来报道雪情。一大早,大北风刮得让人睁不开眼,我从大洼出发,深一脚,浅一脚地,跌倒了爬起。有时走几步还要后退几步。当时,大雪最深的地方已经淹没了305国道两侧*房的房檐。走到半路到达田家的时候,我真的又冷又累,找了一家商网要了一杯热水,歇息了一小会继续赶路。路上我连续发了3次现场报道,及时报道了雪情和沿线的交通情况。用了将*4个小时,既完成了报道任务,又成功到达单位。领导和同事们,都夸我精神可嘉,可我想这样才像个记者,在急难险重、突发事面前必须能够冲得上去。我一个人付出了一些,却让数以万计的听众了解到了真实的雪情。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里面萦绕着温暖和浓浓的爱的味道。2008年5月15日,xx市电台与运输管理处,要做一个“迎奥运、绿色出行”的特别直播活动。可是,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就在活动前一天,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在原有活动中,增加为汶川同胞爱心捐款环节。活动一开始,爱心就像潮水般向我们涌来。出租车“爱心车队”排成一排,10元、20元、50元,捐款带着温度被投入到捐款箱内。私家车也相继停了过来,一位大姐从钱夹里掏出1000块钱毫不犹豫地投到捐款箱内。一位大娘从二基地步行来到世纪广场,从袜腰里掏出100元,小心翼翼地放入了捐款箱,激动地说:“我老了,可以少吃点、喝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这个老太太也要献上一份爱心……”外地的一位司机途径盘锦听到直播节目,让人捎来200元,表达心意。一个企业家带着墨镜,走下车径直走到捐款箱旁,一句话不说留下了3万元。在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社会福利院的老荣军穿着军装,唱着社会主义也表达了浓浓的心意。整个上午的活动,我们为汶川筹集善款达20余万。

  还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至今难忘。那是一位环卫工人在风雪里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就着水吃馒头的情景。这个情景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努力的要为环卫工人做些什么。2012年12月4日一场大雪过后,我和同事们走上街头为环卫工人送去热水。并通过电波号召临街商网、企事业单位和住户加入“温暖小站”为环卫工人提供歇脚的地方。台领导对此非常重视,要求广播电视互动,新闻联动。接二连三, 150余家“温暖小站”出现在盘锦的城市乡村。“温暖小站”让环卫工人去除了害羞心里,大大方方地到里面喝杯热水、休息休息,她们不会说什么,只是感谢!泪珠在笑脸上滑落,温暖却在她们心里油然而生。中央文明网和辽宁卫视辽宁新闻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温暖小站,温暖了XX,温暖了全城。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既能够传递党和*的声音,又能又能为百姓提供服务,匡扶正义。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车的后备箱里,长年备有一双靴子。记得,2012年初冬,一位农民朋友给我们打来电话反映我市一乡镇,部分水利工程偷工减料,上水线水泥不坚固,存在豆腐渣情况。为了弄清事实的真伪,我和同事下了节目后,驱车加步行,两个多小时赶到现场。在现场,农民朋友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你们能来,来得这么快,这么办事儿,没有你们这国家的利益和我们的利益就要受损了!” 来到上水线里,农民朋友脱掉水靴,光脚站到了有冰碴的水里,要把鞋给我换上,我执意不肯,让他把鞋穿上。我辗转腾挪,脚上沾满了泥巴和冰水,跋涉了*半个小时,鞋崴坏了,脚也受了伤,但却赢得了当地农民朋友对我们沉甸甸的信任!后经我们联系国土资源、水利、乡镇*等多个部门沟通取证,工程施工方对工程重新加固,问题得以解决。从那以后,我买了一双长靴常年放到了车的后备箱里,每每到农村采访,都会带上它。我知道,身为记者,要想服务好受众,首先要融入他们!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给了我传递正能量的舞台,给了我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他人的机会。今年的4月19日是《行风热线》开播10周年的日子。从它的出生到10岁的生日,我一直在它的身边。这么多年,我报道过30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儿媳的“最美婆婆”罗荣芬。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张海娟;拾到6元多元,及时物归原主的好的哥“胥继东”等等。十年间,我和我的伙伴一起为盘锦的百姓解决诉求和政策咨询超过了7万件。因为我的执着和努力付出,盘锦市人民*授予了我“盘锦市劳动模范”的称号,辽宁省广播电视局授予我“辽宁省金话筒“等荣誉。而我的听众更是把“xx好人”、“政策110”、“正义哥”等美誉送给了我。让我更加感觉到身上使命和责任的重大。

  我热爱新闻工作,所以我要执著地走下去。 通过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声音、我们的职业,让更多的人得到关注,享受*等,拥有尊严。亲密接触和聆听了更多新盘锦和盘锦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张张砂纸打磨着我的思想,让我对新闻工作始终充满热忱与投入,对新闻职业始终保持敬畏与尊重。不管我们走得多远,都不会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4

  提起我的女儿,今年已经十一岁了,她和普通孩子一样,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但就在五年前,我和她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一切都源于那年冬天的一次采访。

  记得那天接到一条新闻线索,说是盐湖区金井乡卫褚村有一户贫困家庭,家里有个患心脏病的女孩需要帮助。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叫相亚欢的小女孩,她在教室里显得是那么的“特别”,因为她的皮肤是青紫色,尤其是嘴唇更是有些发黑,只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是那么的炯炯有神。课间休息,同学们都跑到操场上快乐地玩着游戏,可是相亚欢却静静地靠在教室前的一棵树旁,远远地看着同学们,眼神里全是向往。这是因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再不及时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孩子病情一直在加重,连走路都成了问题,每走两步就需要蹲下来休息。在采访中,相亚欢的爷爷还告诉了一个让我吃惊的.消息,原来这个小女孩是八年前他在城里打工时捡到的一个弃婴。亚欢是个非常聪明乖巧的孩子,她对学*非常执着。家里没有写作业用的书桌,她就把两个小板凳叠在一起,趴在并不*整的土炕边上,一笔一划地认真完成着作业。由于家庭贫困,小亚欢一年四季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村里的好心人给的,天热的时候给薄的,天冷的时候给厚的,就连学*用的削笔刀也是同学借给她的。

  采访时,我问孩子的最大心愿是什么,她告诉我说长大后想当一名老师,或许是孩子觉得这个愿望太遥远,说完后她低着头沉默了。

  告别亚欢一家人的时候,我无法*静自己的心情。两位善良的老人再穷再累,都能把孩子养到了上学的年龄,可作为一名记者,我怎么能够眼睁睁看到一个花骨朵还没有绽放就匆匆凋零?回到家里,赶完这篇新闻稿已经是凌晨四点钟了,我满脑子都是孩子渴望的眼神,一刻都不想等待,我上网查阅了大量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资料,看看这个孩子是不是有救治的希望。

  没有想到,在节目播出后的第三天,运城市急救中心打来了电话,在详细了解亚欢的病情后,他们表示能治好亚欢的病,并且全程免费。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说话也语无伦次,电话里只会重复地说着“谢谢”。随后,我们把相亚欢接到医院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由于相亚欢的病情复杂,专家们经过多次的研究讨论,终于确定了手术方案。

  我清楚地记得12月24号,手术定在这天上午的十点开始,这次手术或许会是亚欢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在手术前,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床上,低头拨弄着手指。我走过去问她怕不怕,她没有回答我。沉默了片刻,孩子问我说:“阿姨,手术做完了可不可以带我去逛公园?他们说那里很好玩,我没有去过,我很想去那里坐船。”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几乎都要碎了。我强忍着眼泪说:“当然可以啊,公园里不光有船,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等你病好了阿姨一定会带你去!”她很开心地笑了,可我却哭了。

  通过两次成功的心脏手术,如今的相亚欢已经彻底摆脱了病魔的纠缠,她现在已经完全和正常孩子一样学*和生活了。按照我们的约定,我带她去了公园,专门坐了她梦想已久的船,她玩得特别高兴,完全恢复了小女孩天真烂漫的天性。在这五年之间,每年的寒暑假是我和亚欢最快乐的日子。就算工作再忙,我也要把她接到家里住一段。

  去年春节,我把亚欢接到家里过年。晚上睡觉前她好像有什么心事一样,犹豫了半天开口对我说:“阿姨,我想给你说件事,以后我可以叫你妈妈吗?”看着孩子期望的眼神,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没有妈妈,你像妈妈一样对我好,我感觉你就是我妈妈。听完后我紧紧地抱着她,这个孩子又一次让我流泪了,在我的心里我默默地认可了这个女儿。

  每次看到同龄的孩子,都会想到我的女儿相亚欢,想着她也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地成长,我的心里就十分欣慰。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的媒体人,我常常思考着: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由此联想到功夫影星李连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他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爱。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两个字:大爱。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正是因为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开满爱之花,即便再弱小的生命,也会因爱而创造奇迹,收获梦想。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5

  接到这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任务后,我一直在想:今天这个场合我应该讲什么样的故事?“好记者”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但“好故事”应该有一个标准,那就是首先它能感动自己,其次这些故事能够传递一种精神、一种正能量、一种能代表这个时代的东西,我觉得这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从业15年,一直工作在新闻一线,接触了很多人,也看到了许多事,但是真正让我刻骨铭心的一次采访是20xx年甘肃舟曲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现场。为期10多天的采访让我对生命的价值、人性的力量和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20xx年8月8号凌晨,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作为甘肃广电总台广播应急报道组成员,我于当天凌晨5点从兰州出发。到达舟曲后,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整个县城被几百米宽的泥石流给“豁”开了个大口子,临河建筑的二楼以下全部被水浸泡,县城很多街道塞满了淤泥……

  当天下午,在三眼峪泥石流救援现场,我采访到了*舟曲中队副中队长王伟。这位后来被评为“感动*十大人物”的*军官全家5口人遇难,这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和腹中还未出生的孩子。当晚那场罕见的山洪泥石流灾害袭来时,王伟带领战友舍生忘死,第一时间奋力抢救出23名遇险群众,但是他却没能回去看看离他们救援地点仅有500多米的家。我采访他时,这位七尺男儿几度哽咽,采访过程中他接到了陕西老家姐姐的电话。电话中,王伟一直叮嘱姐姐,千万不要让妈妈知道,能瞒一天是一天。王伟告诉我,父母一直盼着能抱上孙子,妻子怀孕的时候就给孩子做了很多小衣服和虎头鞋。母亲心脏不好,他生怕老人知道后会受不了。王伟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当晚泥石流发生前我媳妇打给我的那个电话我没有接到,这是我终身的遗憾,现在我手机24小时开机,真希望有一天手机会响起来,而电话那头是我的家人。”说完他擦去眼泪,转身又钻进了身后的废墟。

  事后,我不止一次在想,从人性的角度、从感情的角度出发,如果他撇下正在呼救的乡亲,直接奔回家里救援,毕竟只有500多米,那么被他一趟趟背出来的可能就是他怀孕的妻子、他的岳父岳母。但是短短的500多米,王伟没有迈出脚步。军人的职责,让他义无反顾地先抢救身边的遇险群众。当时在现场指挥的甘南支队的支队长让王伟下去休息,王伟说:“队长,你就让我在现场参与救援吧,能多救一个老百姓我心里就好受一些……”

  之后两年我又先后3次采访了王伟,其中有一次我和王伟一起去舟曲的追思园,1000多名遇难者的名字都刻在一面墙上,王伟妻子的名字在最下面一排,但是字体颜色和别的名字都有些不一样了。后来我才知道,王伟一有空就来到这里跟妻子说话,不停抚摸妻子的名字。铁骨铮铮的背后是一份深深的男儿情怀……

  舟曲县月圆村,这是一个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村落,整个村庄被泥石流夷为一片*地。全村700多人,算上在外地打工和求学的,总共幸存59人。老党员何建舟的妻子、两个孩子以及哥嫂全家共8位亲人遇难。他强忍悲痛带领全村幸存群众冲上救灾第一线。每天老何都玩命地干,把自己累到麻木,累到躺下起不来为止。他说这样才能暂时忘记失去亲人的痛苦。一周后,在村委会的废墟上,何建舟带领入党积极分子火线入党,面向**庄严宣誓时,在场的11名党员全都泪流满面,因为他们家家都有亲人遇难。在现场我采访了入党积极分子李彦*,我问他为什么要入党?李彦*说:“没别的,这些老党员每天干的事我都看在眼里,我想跟着他们干!”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却道出了当时老百姓的心声:“党员永远是灾区群众的主心骨!”

  在舟曲,我每天都被人性的光辉所感动,也被各种场景所震撼。在三眼峪,*2万人的救援场面让我震撼;在白龙江,爆破堰塞湖升起的巨大水墙让我震撼;在县城外,各种救援车辆排了十几公里的场景让我震撼。子弟兵的绿色、消防战士的橙色、防疫人员的白色、**的黑色、交通警察的蓝色,还有**、**、军旗、团旗、党员的袖章、志愿者的丝带这些在灾区随处可见的红色,在这个时候显得那么鲜艳。在救灾现场我看到了从兰州赶来的*群众,也见到了从甘南周边县区寺庙里前来救灾的藏族僧侣,还有那些每天来回奔波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

  说到志愿者,我给大家讲述一个来自重庆的22岁志愿者的故事。在舟曲,有一天已经凌晨1点多了,我写完稿件去上卫生间,在走廊过道的一个角落里坐着一位瘦弱的小伙子,地上铺着两张报纸,他卷着裤管、光着脚在那坐着。直觉告诉我他应该是个志愿者,当我想采访他时,小伙子很抵触:“我刚到,什么都没干,你别采访我。”我说那你讲讲你是怎么到舟曲的吧。小伙子告诉我,他来自重庆,是一个汽车厂的装配工,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要去灾区当志愿者,家人极力反对没有去成。20xx年4月玉树地震,他们的车到西宁又被劝返。小伙子说这次舟曲我一定要去志愿者!他从网上约了7名同伴一同前往舟曲,当车行至四川北部时突遇暴雨,许多道路被冲毁,同行的7人都打了退堂鼓。但是小伙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翻山!他走进大山一天一夜,绕过那段被冲毁的道路,然后又搭了6趟顺车来到舟曲两河口镇。当时因为交通管制,非救援车辆不让进城,小伙子就硬生生走了17公里走进了舟曲县城。当晚我见到他时,他因为脚疼得睡不着,所以才坐在那里。听完他的叙述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们常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没有长大的一代,可我想说的是,80后、90后一样能挺起*的脊梁!

  当记者十几年,地震、滑坡、泥石流、矿难、火灾、毒气泄露、暗访……这些采访我都是冲在第一线,常有朋友问我:你哪来那么多的热情?我觉得,首先我非常感谢记者这个职业,因为它给了我一个*台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他们生命中的闪光点,都在滋养着我,让我永远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我很庆幸我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也庆幸我从事了一个我非常挚爱的职业,今后再有任何急难险重的事情发生,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冲上第一线,因为我是一名记者!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6

尊敬的各位同事:

  “好新闻,现场是关键。”在过去9年的记者生涯里,每一个新闻采访都让我对这句话理解得更为深刻。

  在今年2018遭遇的“7·11”特大暴雨洪灾中,“到一线!到现场!”已成为我和同事们的共识。透过大家的深入一线,在传递及时、准确信息的过程中,媒体公信力再一次得到彰显。同时,投入灾区报道的同仁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人们感受到,灾情面前,记者同样是战士。我们以笔和镜头,捕捉着一个个奋勇抗险的故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瞬间,传送回抗洪一线的实时动态,记录下守护家园的爱与情怀,呈现出大家共同面对灾难的抗争、不屈与伟大。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会场是我们的现场,基层是我们的现场,抗洪抢险一线也是我们的现场。不仅是因为在现场能够亲眼观,亲耳听,亲身感,捕获的新闻具有较强新闻价值和魅力,更重要的,这是履行好职责的必要条。


央视《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3)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菁华5篇)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们这些常年奋斗在基层一线的记者也许说得不太准确全面,但是我们却一直满怀激情,担当使命,用行动在努力回答这个问题。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对电视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过程。无论雨雪风霜,不怕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电视新闻播出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20xx年正月十五,XX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暴雪,我拍摄了市交通部门及时清理公路干线积雪的情况,通过画面向群众传递了出行信息。在采制这条新闻时,我所乘坐的采访车被一辆厢货严重追尾,坐在后排的我,脑袋撞在车窗上,磕得又青又肿,头昏眼花了好一阵子,可是为了心中那一份责任,我强忍着痛苦,做到了及时发稿。20xx年我的电视新闻短消息《钻井*台升起*》获得XX好新闻一等奖,在这条仅一分钟的新闻里,庄严却又激情澎湃的升**画面表达了钻井*台上石油工人对祖国的热爱。但是它的背后是我和一名同事接到采访任务后,顶着七级的海上大风,乘坐颠簸不已的快艇来回行驶3个小时,站在只有几根绳子牵引的吊台上,带着几十斤重的摄像机和三脚架,在风浪中飘摇着登上亚洲最大的深海钻井*台的过程;是强烈的晕船反应让我晕头转向,呕吐不止,回到陆地上走路腿脚发软的感觉。20xx年8月,盘锦防汛进入关键期,我和同事采制了机关干部在大堤上抗洪的新闻,画面展现了一幕幕抗洪防汛的真实场景。为了采制这条新闻,我和两名男同事们在风雨交加,泥泞不已的防洪大堤上跋涉两个多小时,全身湿透,满身泥浆的走进各个单位的防汛帐篷,进行采访和拍摄。当时雷电轰鸣,身上的手机响了多次,都不敢接,回来时实在走不动了,几乎瘫坐在泥水中,幸好遇到了来给抗洪人员送东西的一台越野吉普车,我们才得以搭车返回。当时在很多艰难环境中采访时,不觉得有什么痛苦,因为有一种工作的信念在支撑着;而现在想来虽然多少有些后怕,却依然感谢那些难忘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的就是关键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新闻三贴*的原则,不怕辛苦劳累,深入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采访拍摄基层群众。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我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常,有时大年三十也在工作中度过。过年当天我在寒风刺骨的滨海大道写过稿子;在年三十晚上的路灯下采访过守护绿地的园林工人;在春节晚会直播出时,在市民家里拍摄过人家四世同堂、欢度春节的画面。工作中,我在以群众为主体的同时,也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把做好主题宣传当成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有效方式。因为我知道,作为电视台这个主流媒体的记者,传播正能量,推出有利于团结稳定,加油鼓劲,正面宣传又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义务。20xx年初,我开始创办电视新闻专题栏目《在基层》,在主导思想上开创了省内以电视媒体引导领导干部到基层去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新闻报道形式。伴随着《在基层》栏目走过的路程,上百个涉及百姓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和关注。通过我们节目的拍摄,蓝色康桥小区H区两栋廉租楼被砸的对讲门得到了修复;XX县XX镇XX村的歪脚丫女孩马XX得到了*送来了的电脑,为自己与外界沟通架起了一道崭新的桥梁;XX镇居民于XX一家五口终于申请到了梦寐以求的廉租房;告别了以往住大棚的日子;大伙房水库饮水工程异地交税,非常麻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盘锦港设备检测进展顺利,保证了港口的顺利运行;身有残疾的外来务工人员“赵虎姐”姐妹俩在盘锦落了户口,办理了低保边缘户救助证,解决了一连串的烦恼,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在工作中,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释重负”三种状态。在采制新闻时,身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要考虑新闻的客观性、时效性,权威性等因素,所以如履薄冰;在新闻播出时,生怕有遗漏和差错,有对不住观众的地方,所以如坐针毡;在新闻播出后,如果没有什么负面声音,也没有什么批评指责,效果不错,才能如释重负。我们每天都要在这种压力和煎熬中度过,虽然也有过抱怨,有过委屈,但是却从未有过甩手不干的想法。这样的坚持不是为了那微薄的薪水,而是心中永远存在一份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敬畏和执着。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女记者,对于工作,我总是满怀激情和责任,不辱使命。但是对于家庭我却亏欠很多,因为工作关系,每当年迈的父母或公婆因病住院时,我是那个只有晚上才能到医院照顾他们的孩子,白天病床前的悉心照顾和嘘寒问暖全部落到了丈夫和弟弟等其他家人的身上。因为工作关系,我没参加过一次儿子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他每天上学放学的接送基本上由丈夫全权负责;他去上辅导班,大部分都是爸爸或爷爷奶奶陪同;我许诺过节或者假日带他去玩儿的诺言往往都成了空话。我从小由奶奶带大,和奶奶感情无比深厚。在奶奶去世一周前,我回老家伺候她,她拉着我的手对我说的:“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我当时以为奶奶会真的会好起来,就赶回了单位。可是20xx年7月6日,当我在参加宣传部组织的'去辽东湾新区集体采访时,奶奶与世长辞了。她对我说的那句“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成了她留给我的最后一遗言!!

  多年来,在长期忙碌的工作中,采访对象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个个获得省市大奖和观众认可的新闻作品让我享受到了敬业的成果;“辽宁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回顾往事,酸甜苦辣品尝过,悲欢离合经历过,但是对于新闻事业,我也从来不曾后悔过,更不曾放弃过。因为我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电视新闻记者”!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2

  接到这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任务后,我一直在想:今天这个场合我应该讲什么样的故事?“好记者”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但“好故事”应该有一个标准,那就是首先它能感动自己,其次这些故事能够传递一种精神、一种正能量、一种能代表这个时代的东西,我觉得这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从业15年,一直工作在新闻一线,接触了很多人,也看到了许多事,但是真正让我刻骨铭心的一次采访是20xx年甘肃舟曲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现场。为期10多天的采访让我对生命的价值、人性的力量和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20xx年8月8号凌晨,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作为甘肃广电总台广播应急报道组成员,我于当天凌晨5点从兰州出发。到达舟曲后,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整个县城被几百米宽的泥石流给“豁”开了个大口子,临河建筑的二楼以下全部被水浸泡,县城很多街道塞满了淤泥……

  当天下午,在三眼峪泥石流救援现场,我采访到了*舟曲中队副中队长王伟。这位后来被评为“感动*十大人物”的*军官全家5口人遇难,这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和腹中还未出生的孩子。当晚那场罕见的山洪泥石流灾害袭来时,王伟带领战友舍生忘死,第一时间奋力抢救出23名遇险群众,但是他却没能回去看看离他们救援地点仅有500多米的家。我采访他时,这位七尺男儿几度哽咽,采访过程中他接到了陕西老家姐姐的电话。电话中,王伟一直叮嘱姐姐,千万不要让妈妈知道,能瞒一天是一天。王伟告诉我,父母一直盼着能抱上孙子,妻子怀孕的时候就给孩子做了很多小衣服和虎头鞋。母亲心脏不好,他生怕老人知道后会受不了。王伟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当晚泥石流发生前我媳妇打给我的那个电话我没有接到,这是我终身的遗憾,现在我手机24小时开机,真希望有一天手机会响起来,而电话那头是我的家人。”说完他擦去眼泪,转身又钻进了身后的废墟。

  事后,我不止一次在想,从人性的角度、从感情的角度出发,如果他撇下正在呼救的乡亲,直接奔回家里救援,毕竟只有500多米,那么被他一趟趟背出来的可能就是他怀孕的妻子、他的岳父岳母。但是短短的500多米,王伟没有迈出脚步。军人的职责,让他义无反顾地先抢救身边的遇险群众。当时在现场指挥的甘南支队的支队长让王伟下去休息,王伟说:“队长,你就让我在现场参与救援吧,能多救一个老百姓我心里就好受一些……”

  之后两年我又先后3次采访了王伟,其中有一次我和王伟一起去舟曲的追思园,1000多名遇难者的名字都刻在一面墙上,王伟妻子的名字在最下面一排,但是字体颜色和别的名字都有些不一样了。后来我才知道,王伟一有空就来到这里跟妻子说话,不停抚摸妻子的名字。铁骨铮铮的背后是一份深深的男儿情怀……

  舟曲县月圆村,这是一个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村落,整个村庄被泥石流夷为一片*地。全村700多人,算上在外地打工和求学的,总共幸存59人。老党员何建舟的妻子、两个孩子以及哥嫂全家共8位亲人遇难。他强忍悲痛带领全村幸存群众冲上救灾第一线。每天老何都玩命地干,把自己累到麻木,累到躺下起不来为止。他说这样才能暂时忘记失去亲人的痛苦。一周后,在村委会的废墟上,何建舟带领入党积极分子火线入党,面向**庄严宣誓时,在场的11名党员全都泪流满面,因为他们家家都有亲人遇难。在现场我采访了入党积极分子李彦*,我问他为什么要入党?李彦*说:“没别的,这些老党员每天干的事我都看在眼里,我想跟着他们干!”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却道出了当时老百姓的心声:“党员永远是灾区群众的主心骨!”

  在舟曲,我每天都被人性的光辉所感动,也被各种场景所震撼。在三眼峪,*2万人的'救援场面让我震撼;在白龙江,爆破堰塞湖升起的巨大水墙让我震撼;在县城外,各种救援车辆排了十几公里的场景让我震撼。子弟兵的绿色、消防战士的橙色、防疫人员的白色、**的黑色、交通警察的蓝色,还有**、**、军旗、团旗、党员的袖章、志愿者的丝带这些在灾区随处可见的红色,在这个时候显得那么鲜艳。在救灾现场我看到了从兰州赶来的*群众,也见到了从甘南周边县区寺庙里前来救灾的藏族僧侣,还有那些每天来回奔波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

  说到志愿者,我给大家讲述一个来自重庆的22岁志愿者的故事。在舟曲,有一天已经凌晨1点多了,我写完稿件去上卫生间,在走廊过道的一个角落里坐着一位瘦弱的小伙子,地上铺着两张报纸,他卷着裤管、光着脚在那坐着。直觉告诉我他应该是个志愿者,当我想采访他时,小伙子很抵触:“我刚到,什么都没干,你别采访我。”我说那你讲讲你是怎么到舟曲的吧。小伙子告诉我,他来自重庆,是一个汽车厂的装配工,20xx年汶川大地震他要去灾区当志愿者,家人极力反对没有去成。20xx年4月玉树地震,他们的车到西宁又被劝返。小伙子说这次舟曲我一定要去志愿者!他从网上约了7名同伴一同前往舟曲,当车行至四川北部时突遇暴雨,许多道路被冲毁,同行的7人都打了退堂鼓。但是小伙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翻山!他走进大山一天一夜,绕过那段被冲毁的道路,然后又搭了6趟顺车来到舟曲两河口镇。当时因为交通管制,非救援车辆不让进城,小伙子就硬生生走了17公里走进了舟曲县城。当晚我见到他时,他因为脚疼得睡不着,所以才坐在那里。听完他的叙述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们常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没有长大的一代,可我想说的是,80后、90后一样能挺起*的脊梁!

  当记者十几年,地震、滑坡、泥石流、矿难、火灾、毒气泄露、暗访……这些采访我都是冲在第一线,常有朋友问我:你哪来那么多的热情?我觉得,首先我非常感谢记者这个职业,因为它给了我一个*台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他们生命中的闪光点,都在滋养着我,让我永远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我很庆幸我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也庆幸我从事了一个我非常挚爱的职业,今后再有任何急难险重的事情发生,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冲上第一线,因为我是一名记者!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我是 号选手,我演讲的题目是《钢城华丽蜕变的美好记忆》。

  攀枝花——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历经五十年的沧海桑田,这座“钢城”正以飞一样的速度开启“钒钛之都”的华丽篇章;“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最好在这里安个家”,这句话,让*阳光花城传遍全国的各个角落。

  是谁让这座坚硬的钢城开启柔美的蜕变之旅?今天的演讲活动与记者有关,您是不是在质疑:不会是记者吧?我的回答是:不。如果我没有总结错的话,应该是党的策略和人民的期望。而又是谁将这一华丽的转变真实地记录、真诚地报道?没错,是记者。

  就在刚才,倾听了几位同行精彩的演讲,我对大家为新闻事业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而感动。他们都是钢城蜕变中的真实记录者,而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我很荣幸,在钢城美丽的蜕变之时融入到记者这个行列,融入到这座阳光花城,让我能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们”,见证他们与岁月之间的较量、与病魔之间的抗争。

  那是20xx年的11月26号,这个季节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已经是冰天雪地,而在攀枝花却依然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冲着没有雾霾的蓝天、冲着明媚灿烂的阳光、冲着丰富新鲜的蔬果,有些寒冷地区的候鸟老人已抵达攀枝花开启了他们温暖幸福的越冬计划。在采访候鸟老人时,我认识了83岁的曹大爷(您看,我手上这张照片中的人物就是曹大爷),他来自成都,这个冬季,是他第四年来攀枝花疗养过冬。曹大爷患有支气管炎,岁月的年轮让他不得不把吃药当做家常便饭,尤其在冬季,天气寒冷,一旦染上感冒、咳嗽就胸闷地喘不过来气,严重的时候还要长期在医院里疗养,和曹大爷的交流中,我明显能感觉到他声音中带有丝丝沙哑。但他告诉我说,来攀枝花过冬了以后,冬天也可以晒到太阳,空气还特别清新,自己的身体明显好转,几乎连咳嗽感冒的药也用不着了。不知道为什么,听了这些话我会感到莫名的欣慰和自豪,或许是因为曹大爷的身体好转,或许是因为阳光花城给像曹大爷这样的候鸟带来的温暖。曹大爷说20xx年的冬天他还会再来美丽的阳光花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定格到了20xx年的12月2号,候鸟老人们陆续归巢,采访中,我隐隐约约看到一位老人很像曹大爷,可他脸上绽放出的精神抖擞,让我有点不敢认,我试着问:“您是……曹大爷?”“对,是我,你是那个小记者。”我高兴地说:今年看您怎么年轻了许多呢!他笑着对我说:在充满阳光的地方生活怎能不年轻?是呀,花城在阳光的沐浴下:“天时地利人和”。在愉快的采访交流中,曹大爷与我约好:20xx年的冬季我们又见。20xx年的冬季距离现在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我很期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攀枝花因地制宜,绘制了“钒钛之都”的宏伟蓝图,迎来了全国首创的20xx*(攀枝花)钒钛产业博览会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投资洽谈会。钒博会的举办,使国内外的客商云集在钒钛之都,在与客商们的采访交流中,我认识了来自芬兰的客商:克里斯汀(我手上这张照片中的人物就是克里斯汀),他是芬兰克洛斯零件公司的总裁,他是我担任记者以来,采访的第一位国外友人,当时内心无比的激动,他告诉我说,他的公司与我市的钒钛企业一直有着合作关系,此次钒钛博览会的举办,将是他们之间的又一个合作契机。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正如克里斯汀所言,全国首次钒博会在我市的举办,为我市建设钒钛之都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我市钒钛企业的发展增添了一个新引擎。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承载着时代的重托,真实记录着攀枝花前进的脉搏,钢城的华丽蜕变,让我深刻体会到“钒钛之都”的魅力、“阳光花城”的美妙,虽然现在的记录会变成过去的记忆,但记忆掀起的却是美好的未来。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4

  我于1998年12月,从浙江温州入伍,来到驻哈尔滨某部“老虎团”当兵,20xx年入党。在部队期间,任政治处宣传股报道员,5次被评为“优秀士兵”,3次荣立三等功。

  20xx年,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给我了这名退伍战士一个展现自己的*台,在每天的奔跑中实践人生的价值。脱去戎装,端起相机,干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倍感神圣和自豪。在过去的10年里,不管是寒风暴雪还是骄阳烈日,只要有新闻,我都会勇往直前。在任何现场,我是一名记者,更是一名战士。

  去年4月的一天,松北区一炼油厂发生爆炸,我急忙驱车赶往事故现场。当车开到距离爆炸现场一、二公里附*时,道路已经封锁,任何车辆和行人不能通过,我把车停好后,背上相机绕开警戒线,从旁边往现场跑,跑着跑着,听到有人在喊我。我一回头,看到一个警察在喊,我当作没有听到,继续往现场跑。但是很不幸,我背的设备太重了,不占优势啊!我被警察一把抓住,问我:“你干啥的?”我说:“哈报的记者着急采访。”“不行,你不要命啦。”接着,他连拖带拽把我拉到警戒线外。这时,我眼前就是多个油管爆炸后产生的数百米浓烟,而我进不去。真是生不如死啊!我回到车里,穿上消防服,和增援的消防官兵混在一起冲进火场。

  消防官兵在距离熊熊燃烧的油罐不足5米的地方奋力扑救,毫无退缩,他们在用生命捍卫自己职业的尊严和责任。作为摄影记者的我,一个现场的记录者,我的职责就是用最清晰的画面,最*的距离去纪录他们。我和他们是一样的,我也在战斗。

  在哈尔滨的新闻圈子里,有人给我起个外号——猴子。不是因为我长得像猴子,而是因为在拍摄大场面时,在没有高点的情况下,我爬过斜拉桥、信号塔、塔吊、烟囱等比较高的建筑物。20xx年7月,黑龙江省铁力桥发生坍塌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我第一时间驱车赶到现场。在现场拍完所有的镜头后,我总感觉有缺憾,没有一个从高点俯拍的救援现场的大场景画面。这时我又找到距离事故现场300米左右的一个铁塔。当我跑到铁搭下面时,我犹豫了,塔下面有个红色的警示标志:“有电!请勿攀爬”。我当时的思想斗争十分激烈:爬还是不爬呢? 10多分钟后,我还是爬上去了。约一个小时后,我爬到了顶端,这时天空开始乌云密布,下起了小雨。我拍完满意的照片后从塔顶爬下来,当距离地面还有10米左右时,附*的一个农夫跟我说:“孩子你爬这么高多危险啊,打雷容易劈着。”我说:“谢谢,我拍个照片。”

  在救援现场,作为一个记者,你会选择采访拍照片还是去救人?我会选择去救人!

  20xx年冬天,我接到新闻线索,哈尔滨松花江冰面上有人涉险过江被困江面,当我赶到现场,看到江面已经围了上百人,在江北位置有一个模糊的小黑点,就是被困的`老人。我拍完照片后,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救援太慢了。当时我想,被困老人是从冰面上从江北往江南方向行走被困江面的,我如果沿着他行走的路线去救援他是否更快呢!我立刻叫上一名同伴从滨州铁路桥跑到江北,因为我不会游泳,我还带上从渔民家借的两个游泳圈和一条绳子。出发前,我把一支钢笔交给我的同伴,这支钢笔是我去当兵时,父亲在温州火车站送给我的,我每天都会把它带在身边。我跟同伴说:“我要是没有回来,请把这支笔交给我的父亲。”接着我走上冰面,匍匐前进了40多分钟,终于来到了距离被困老人10多米的地方。此时,我身体下面的冰面非常薄,不时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我身上已经湿透了,感觉特别冷。我非常害怕,需要一种力量支撑我前行。我想到了在部队常唱的一首军歌——《过硬的连队、过硬的兵》:“过硬的连队,过硬的兵......”我一边唱着这首歌给自己加油打气,一边将冰面踹碎后游向被困老人。我把绳子系到老人身体上,我陪他在冰水里坚持20多分钟后,对面的救援警察也赶到了,我们一起将老人救上岸。

  在这个现场,我没有拍摄到惊心动魄的救援场面,这将是永远的遗憾。但我不后悔,因为在那个瞬间,我选择了尊重生命,生命是无价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我的梦想是从进入“哈报集团”从事记者职业开始的。我第一年获得“敬业奖”、第二年获得“敬业奖”、第三年获得“敬业奖”,当我连续第四次获得“敬业奖”时,我的“梦想”开始了。我希望能拿到10个“敬业奖”,这些年,我一直为这个“梦想”奔跑着。

  一直以来我把家里最好、最重要的位置留给了我的梦想,我会每年往家里添置一个“奖杯”。每多一个奖杯,距离我的梦想就更*一步。去年年底,哈报集团将第10个“敬业奖”颁给我,同时我还获得“*杰出摄影记者奖”,我终于实现了自己10多年的一个梦想。

  请相信我,激情燃烧的岁月才刚刚开始,艰辛求索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会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一如既往,当个新闻战线的好兵。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5

  我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的大学生,我叫晏XX,现就职于xx电视台,我演讲的题目是《新人、新岗、遇新事儿》

  事情还要从20xx年说起。打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特别爱干净,还在学校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愿望,以后参加工作了,别的不说,工作环境一定要好。到了台里之后,有独立的办公桌,有自己的电脑,屋子里还有空调,更难能可贵的是,台里的领导、同事都对我这个新人倍加关照。软硬环境都这么好,夫复何求呀!于是,我就在这安逸舒适的环境里每天录稿、出镜,偶尔出去采访,顺便跟着记者溜达溜达,看看广袤富饶的盘锦大地,这小生活,多好!

  滋润自在的小日子就这么一直过着,一直到了20xx年的11月29号,这天和往常一样,穿戴整齐的我早早的来到了单位。刚进屋,台里的一位记者跟我说:“走啊镜涛,跟我出去采访呀?”我心里一想又能出去溜达了,就说:“走着”。帮忙拿着机器就上了采访车,跟着老记者下乡去了。忙活了一上午,中午刚吃完饭,略带困意的我,问道:“郑哥,咱下午去哪呀?” “养鸭场”郑哥答道。

  一听养鸭场,大家猜我怎么想,当时我就想,这一定是一个既有麻辣鸭脖,又有麻辣鸭舌,还有麻辣鸭肠的地方······想到这儿,困意全消,向往之情涌上心头。

  但我还是佯装淡定的回答道:“哦,咱啥时候去呀?”郑哥说:“时间紧,现在就去。”我心中暗喜:“鸭脖,我来了。”

  可当车拐个弯进了养鸭场之后,我当时就傻眼了,心马上就凉了半截儿。鸭脖、鸭肠、鸭舌一样都不少,可···可都在那一只只活鸭子身体里装着呢。当时正好有辆货车在装鸭子,看装鸭子的工人娴熟的“一手掐俩脖”,四只鸭子就被扔上了车。伴随着冬天的大北风,漫天的鸭毛,就跟那下雪似的,不过丝毫没有漫天飘雪的浪漫,只有随风飘散的阵阵恶臭。此时此刻的我,一边哀叹鸭子命运的悲惨,一边意识到自己是如此的天真。可来都来了,怎么办?祈祷赶快完事吧。

  忽然,郑哥喊道:“镜涛啊,跟我进棚里来”我心中暗想,终于不用忍受鸭毛满天飞了,二话没说,拿着三脚架就跟进去了······

  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来不及鄙视自己的无知了,走进鸭架的一刹那,一股股热气裹挟着一种难以形容的臭,扑面而来,中午刚吃过的美味开始一个劲儿的往上反,我尽量在和自己的胃抗争。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眼镜上了霜,鼻子和嘴还都不敢出气,我只能呆呆傻傻的站在门口。

  这个时候,郑哥再次叫醒了我:“镜涛啊,你往里走走,抓只鸭子和那大哥一块看看,咱拍个画面。”

  我愣了一会神儿了,养鸭场的大哥似乎看出了我的犹豫和顾忌,就主动抓了一只鸭子,见此情形,为了完成采访任务我强忍着恶心,凑了过去。拍完这组画面之后,一直忙碌着的郑哥似乎看出了我的不适,说道:“镜涛啊,你出去等我吧”当时我恨不得借俩腿跑出来,在瑟瑟的北风中,也顾不得漫天鸭毛,大口大口的呼吸着还算新鲜的空气。

  缓过来的我,透着门缝看郑哥,他一手扛着机器,一手拎着三脚架,一样没有防护措施,从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来,他也难以忍受,但他还是尽心尽力的认真拍完每一个画面。再看鸭架旁的饲养员,他们似乎已经*惯了这样的环境。

  记得在学校期末考试答题的时候,有一道题恰好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时我曾经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人,首先应该成为一个人,一个能沉下身子,贴*群众的人。”此刻我才明白,那些整日与鸭子相伴,对我所谓的恶臭*以为常的人,不正是我们的群众吗?而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却违背了当初卷纸上我写下的话。想到这里,我再次走了进去,第一次在恶臭中开口说话:郑哥,我帮你拿三脚架······

  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了,但这却是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那天采访结束后回到单位,照着镜子择下头发上的鸭毛,闻着羽绒服上散发着淡淡的臭味,我并没有抱怨,我为自己感到高兴,我战胜了自己,挺了过来。并且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愿望,我要做一个贴*群众的人,贴*生活的人,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引下做一名优秀的新闻人!

  谢谢大家!

  xx县电视台 晏xx


央视《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4)

——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直播观后感3篇

  古时候,人们总是想把一些探测器送上太空。不过,功能单一,并不能完**们对太空的探索。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怎么让人上天!我们这次采用的是“长征二号火箭”和“神舟十二号飞船”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费很多钱,如果只上去三四个小时又觉得不划算,我们想建一个像酒店一样能让宇航员住的地方,就是空间站。

  按照计划,空间站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载人飞船”,主要接送宇航员;第二个是“问天实验舱”,是用来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实验;第三个是“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差不多,也是用来做实验的;第四个是“天和核心舱”,我们国家的宇航员就是住在这里面;第五个就是“货运飞船”,主要是负责运送各种物资的。不过,这个计划还没完全完成,现在的空间站只有两个部分:“天和核心舱”和“运货飞船”。据说,在2022年的时候,空间站就能补齐了。

  传说有个广寒宫,是在月球上的,而咱们的空间站是飘在太空里的.。太阳每天都会朝地球放射“能量”,不过我们在地球上晒太阳时,太阳离我们较远,危险不大。宇航员在太空中晒多了太阳可能会得癌症,所以规定空间站不能高于地球1000千米。科学家们在考虑到经费、实验效果等各种因素,最终,把空间站定在了离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东西都会掉到地上,这就是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如果,我们站在*地上扔东西,就会下落;那要是我们把飞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丢”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飞船就可以沿着地球飞了。空间站飞得很快,一个半小时就能转地球一圈。

  从古至今,人来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从空间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太空环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实验,比如说找出一些比手机芯片更紧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环境下能变色的东西。

  这次的宇航员上太空主要有几个小目标:住上三个月左右;调试一下各种设备;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出舱看太空和空间站的全貌。

  *的空间站,让我们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奥秘。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直播观后感(精选2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航天事业向来是一个国家追求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载人航天工程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未来担负着发射空间站舱段的重要使命,首飞意义重大,关系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能否实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航天人克服重重困难,打赢了这场硬仗、关键仗,增添了完成后续任务的强大信心。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腾空而起,是*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取得的成就,也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不惧风险挑战、勇于突破、敢于登攀的强大精神力量。

  推开空间站时代大门,*航天展现了坚定不移走*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时间提前公布,最终火箭一秒不差地实现“零窗口”发射。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到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几次任务都将发射时间提前宣布并精准到分,充分显露出了航天人的自信。自信的底气来自于神舟一号飞船发射以来载人航天的16战16捷,也源自于在系统最复杂、安全要求的载人航天工程中,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意识始终得到贯彻和坚持。自信既是靠“十年磨一剑”的千锤百炼,更是靠登攀不止、挑战未知的求知若渴。发射成功后,文昌航天发射场大厅屏幕上打出这样一行字: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奋斗是对奋斗者的奖励,*航天剑指浩瀚苍穹,“长征”永远在路上。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_年前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启太空时代,到今天空间站时代大幕徐徐展开,*航天再次踏上了新征程。空间站是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的一步跨越,但巨大收获也将无可比拟,能够加快*乃至人类探索、开发、利用宇宙的步伐。空间站和航天技术的飞跃,也能推动航天成果更广更深地造福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作为*地空间的一个创举,空间站的建造将为进一步实现载人探月、火星探测等更长远目标铺下基石,成为航天报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的一个标志性创新实践。

  *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时强调,“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必能跨越星辰大海,实现更非凡的成就。


央视《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5)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6篇

  提起我的女儿,今年已经十一岁了,她和普通孩子一样,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但就在五年前,我和她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一切都源于那年冬天的一次采访。

  记得那天接到一条新闻线索,说是盐湖区金井乡卫褚村有一户贫困家庭,家里有个患心脏病的女孩需要帮助。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叫相亚欢的小女孩,她在教室里显得是那么的“特别”,因为她的皮肤是青紫色,尤其是嘴唇更是有些发黑,只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是那么的炯炯有神。课间休息,同学们都跑到操场上快乐地玩着游戏,可是相亚欢却静静地靠在教室前的一棵树旁,远远地看着同学们,眼神里全是向往。这是因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再不及时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孩子病情一直在加重,连走路都成了问题,每走两步就需要蹲下来休息。在采访中,相亚欢的爷爷还告诉了一个让我吃惊的消息,原来这个小女孩是八年前他在城里打工时捡到的一个弃婴。亚欢是个非常聪明乖巧的孩子,她对学*非常执着。家里没有写作业用的书桌,她就把两个小板凳叠在一起,趴在并不*整的土炕边上,一笔一划地认真完成着作业。由于家庭贫困,小亚欢一年四季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村里的好心人给的,天热的时候给薄的,天冷的时候给厚的,就连学*用的削笔刀也是同学借给她的。

  采访时,我问孩子的最大心愿是什么,她告诉我说长大后想当一名老师,或许是孩子觉得这个愿望太遥远,说完后她低着头沉默了。

  告别亚欢一家人的时候,我无法*静自己的心情。两位善良的老人再穷再累,都能把孩子养到了上学的年龄,可作为一名记者,我怎么能够眼睁睁看到一个花骨朵还没有绽放就匆匆凋零?回到家里,赶完这篇新闻稿已经是凌晨四点钟了,我满脑子都是孩子渴望的眼神,一刻都不想等待,我上网查阅了大量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资料,看看这个孩子是不是有救治的希望。

  没有想到,在节目播出后的第三天,运城市急救中心打来了电话,在详细了解亚欢的病情后,他们表示能治好亚欢的病,并且全程免费。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说话也语无伦次,电话里只会重复地说着“谢谢”。随后,我们把相亚欢接到医院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由于相亚欢的病情复杂,专家们经过多次的研究讨论,终于确定了手术方案。

  我清楚地记得12月24号,手术定在这天上午的十点开始,这次手术或许会是亚欢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在手术前,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床上,低头拨弄着手指。我走过去问她怕不怕,她没有回答我。沉默了片刻,孩子问我说:“阿姨,手术做完了可不可以带我去逛公园?他们说那里很好玩,我没有去过,我很想去那里坐船。”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几乎都要碎了。我强忍着眼泪说:“当然可以啊,公园里不光有船,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等你病好了阿姨一定会带你去!”她很开心地笑了,可我却哭了。

  通过两次成功的心脏手术,如今的相亚欢已经彻底摆脱了病魔的纠缠,她现在已经完全和正常孩子一样学*和生活了。按照我们的约定,我带她去了公园,专门坐了她梦想已久的船,她玩得特别高兴,完全恢复了小女孩天真烂漫的天性。在这五年之间,每年的寒暑假是我和亚欢最快乐的日子。就算工作再忙,我也要把她接到家里住一段。

  去年春节,我把亚欢接到家里过年。晚上睡觉前她好像有什么心事一样,犹豫了半天开口对我说:“阿姨,我想给你说件事,以后我可以叫你妈妈吗?”看着孩子期望的眼神,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没有妈妈,你像妈妈一样对我好,我感觉你就是我妈妈。听完后我紧紧地抱着她,这个孩子又一次让我流泪了,在我的心里我默默地认可了这个女儿。

  每次看到同龄的孩子,都会想到我的女儿相亚欢,想着她也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地成长,我的心里就十分欣慰。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的媒体人,我常常思考着: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由此联想到功夫影星李连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他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爱。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两个字:大爱。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正是因为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开满爱之花,即便再弱小的生命,也会因爱而创造奇迹,收获梦想。

  在得知这次演讲比赛的内容要求时,我不禁想起在从业之初就不停地追问的一个问题,也有刚入行的年轻记者问过我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我想,这个问题一方面证明了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与激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无从化解。所以我天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个人的体会。我演讲的题目是汇聚正能量,讲述好故事。

  从一名记者成长为记者站站长,梳理自己走过的从业历程,我个人认为一名好记者,要把“民之所需”和“党之所愿”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换言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坚持群众喜闻乐见的标准。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要坚持“四用”,也就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客观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倾听人民的呼声,用自己的双脚深入基层,用自己的思考把握时代的脉搏,让采写的新闻“带着露珠”。

  XX新区是全市向海发展的龙头。我从新区成立之初,就一直在采写关于新区发展建设的新闻。2007年5月,XX船业首艘大船下水,这是全省“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实施以来首次产出的成果,意义非同凡响。大船下水之前,我和同事再次深入XX湾新区,对管委会领导、船厂职工和当地群众进行了详细的采访。凭着几年积累的素材和敏锐的观察,写出了《“宏冠”高度:借“五点一线”转身向海》,获得了当年市“主题新闻宣传”特等奖和全省好新闻一等奖。2010年我和同事驻XX新区采写出版《滨海专刊》,我们每天坐着30路公交车奔波于辽东湾新区和单位之间,深入到建设一线寻找最鲜活的新闻。我们坚持高策划、新视角、深解读,一方面关注新区的发展建设,另一方面挖掘、整理辽东湾新区的历史,让人们在今昔对比中感受到辽东湾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坚定向海发展的信心。疏港铁路通车后,我以《穿越百年的汽笛声》为题梳理了辽东湾新区的铁路发展史,让读者通过铁路的变迁了解XX的发展史;XX港建设升级,我们整理了新区的航运历史;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开学,专刊从1918年建成的扶轮小学入手,回顾了辽东湾新区百年教育史……还有XX新区的鱼雁文化、稻作文化、芦苇文化,我们不仅在真实客观地记录着辽东湾新区当下的发展,也在对XX新区的人文历史进行着整理和传承。《滨海专刊》的出版得到了上下的认可,XX新区曾把《滨海专刊》寄到省沿海办作为成果汇报。我想《滨海专刊》的成功,找准了“民之所需”和“党之所愿”的结合点。

  再来谈谈我对于好新闻的一点浅薄的看法。新闻学者李XX认为好新闻的标准是: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好感。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好新闻,就是把故事讲得精彩。写好新闻的秘诀是什么?就在于讲故事。故事讲精彩了,新闻就精彩了。

  我在采写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好干部——周XX的先进事迹时,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进入正式的采访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外围采访,包括周恩义同志当年的战友、曾经的同事、现在的下属、指导过的企业家、帮扶的贫困户,尽可能收集更多的素材。在采访过程中,我一次次被感动着。最初我是被周XX一个人感动着,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听到了他的同事、朋友身上的感人故事,并在他们发现了周恩义的影子,我被这个群体感动着。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采访结束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一遍一遍翻看采访笔记,梳理周恩义的事迹,用*等视角的“体验式”报道,选取鲜活的人物、生动的语言、难忘的场景讲述周XX的故事,还原一个忠于事业、勇于创新、扎根基层、淡泊名利的宣传干部形象。功夫不负有心人,四篇通讯陆续发表之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我也在周XX的事迹宣讲中收获了精神上的洗礼和成长。在这之后,我学*着一边“看见”和“记录”,一边“思考”和“沉淀”,让自己渐渐成为一个带着故事的人,一个能说出好故事的好记者。”

  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曾说过:“身处这样波澜壮阔的时代,如果能深下去,不怕吃苦,有为党和人民奉献的精神,用心去讴歌伟大时代的激情,就不怕写不出好东西来。”这句话适用于当下的XX,和身处其中的我们。

  秋毫虽细握非轻,记者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录着,记录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我,还有我们,将继续记录时代大变革,见证城市新发展,传递社会正能量,把更多的人间故事,众生梦想讲给大家听。

  1999年7月,一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自荐来到了xx人民广播电台。住着*均每天1块钱合租房,吃着每顿不超过3块钱饭菜。但工作起来却一丝不苟,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工作充电。

  那个年轻人,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请过一天假,甚至,结婚和生孩子,甚至岳父去世,也是等到老人火化后,大清早,6点多钟,赶回到工作岗位上了节目。那个年轻人就是我。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可以第一时间为受众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2007年3月4日,辽宁遭遇了56年未遇到的大暴雪。3月5日,大雪封闭了所有的交通。我和台里的同事及时进行了沟通,由附*的主持人上节目,我来报道雪情。一大早,大北风刮得让人睁不开眼,我从大洼出发,深一脚,浅一脚地,跌倒了爬起。有时走几步还要后退几步。当时,大雪最深的地方已经淹没了305国道两侧*房的房檐。走到半路到达田家的时候,我真的又冷又累,找了一家商网要了一杯热水,歇息了一小会继续赶路。路上我连续发了3次现场报道,及时报道了雪情和沿线的交通情况。用了将*4个小时,既完成了报道任务,又成功到达单位。领导和同事们,都夸我精神可嘉,可我想这样才像个记者,在急难险重、突发事面前必须能够冲得上去。我一个人付出了一些,却让数以万计的听众了解到了真实的雪情。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里面萦绕着温暖和浓浓的爱的味道。2008年5月15日,xx市电台与运输管理处,要做一个“迎奥运、绿色出行”的特别直播活动。可是,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就在活动前一天,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在原有活动中,增加为汶川同胞爱心捐款环节。活动一开始,爱心就像潮水般向我们涌来。出租车“爱心车队”排成一排,10元、20元、50元,捐款带着温度被投入到捐款箱内。私家车也相继停了过来,一位大姐从钱夹里掏出1000块钱毫不犹豫地投到捐款箱内。一位大娘从二基地步行来到世纪广场,从袜腰里掏出100元,小心翼翼地放入了捐款箱,激动地说:“我老了,可以少吃点、喝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这个老太太也要献上一份爱心……”外地的一位司机途径盘锦听到直播节目,让人捎来200元,表达心意。一个企业家带着墨镜,走下车径直走到捐款箱旁,一句话不说留下了3万元。在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社会福利院的老荣军穿着军装,唱着社会主义也表达了浓浓的心意。整个上午的活动,我们为汶川筹集善款达20余万。

  还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至今难忘。那是一位环卫工人在风雪里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就着水吃馒头的情景。这个情景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努力的要为环卫工人做些什么。2012年12月4日一场大雪过后,我和同事们走上街头为环卫工人送去热水。并通过电波号召临街商网、企事业单位和住户加入“温暖小站”为环卫工人提供歇脚的地方。台领导对此非常重视,要求广播电视互动,新闻联动。接二连三, 150余家“温暖小站”出现在盘锦的城市乡村。“温暖小站”让环卫工人去除了害羞心里,大大方方地到里面喝杯热水、休息休息,她们不会说什么,只是感谢!泪珠在笑脸上滑落,温暖却在她们心里油然而生。中央文明网和辽宁卫视辽宁新闻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温暖小站,温暖了XX,温暖了全城。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既能够传递党和*的声音,又能又能为百姓提供服务,匡扶正义。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车的后备箱里,长年备有一双靴子。记得,2012年初冬,一位农民朋友给我们打来电话反映我市一乡镇,部分水利工程偷工减料,上水线水泥不坚固,存在豆腐渣情况。为了弄清事实的真伪,我和同事下了节目后,驱车加步行,两个多小时赶到现场。在现场,农民朋友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你们能来,来得这么快,这么办事儿,没有你们这国家的利益和我们的利益就要受损了!” 来到上水线里,农民朋友脱掉水靴,光脚站到了有冰碴的水里,要把鞋给我换上,我执意不肯,让他把鞋穿上。我辗转腾挪,脚上沾满了泥巴和冰水,跋涉了*半个小时,鞋崴坏了,脚也受了伤,但却赢得了当地农民朋友对我们沉甸甸的信任!后经我们联系国土资源、水利、乡镇*等多个部门沟通取证,工程施工方对工程重新加固,问题得以解决。从那以后,我买了一双长靴常年放到了车的后备箱里,每每到农村采访,都会带上它。我知道,身为记者,要想服务好受众,首先要融入他们!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给了我传递正能量的舞台,给了我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他人的机会。今年的4月19日是《行风热线》开播10周年的日子。从它的出生到10岁的生日,我一直在它的身边。这么多年,我报道过30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儿媳的“最美婆婆”罗荣芬。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张海娟;拾到6元多元,及时物归原主的好的哥“胥继东”等等。十年间,我和我的伙伴一起为盘锦的百姓解决诉求和政策咨询超过了7万件。因为我的执着和努力付出,盘锦市人民*授予了我“盘锦市劳动模范”的称号,辽宁省广播电视局授予我“辽宁省金话筒“等荣誉。而我的听众更是把“xx好人”、“政策110”、“正义哥”等美誉送给了我。让我更加感觉到身上使命和责任的重大。

  我热爱新闻工作,所以我要执著地走下去。 通过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声音、我们的职业,让更多的人得到关注,享受*等,拥有尊严。亲密接触和聆听了更多新盘锦和盘锦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张张砂纸打磨着我的思想,让我对新闻工作始终充满热忱与投入,对新闻职业始终保持敬畏与尊重。不管我们走得多远,都不会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提起我的女儿,今年已经十一岁了,她和普通孩子一样,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但就在五年前,我和她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一切都源于那年冬天的一次采访。

  记得那天接到一条新闻线索,说是盐湖区金井乡卫褚村有一户贫困家庭,家里有个患心脏病的女孩需要帮助。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叫相亚欢的小女孩,她在教室里显得是那么的“特别”,因为她的皮肤是青紫色,尤其是嘴唇更是有些发黑,只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是那么的炯炯有神。课间休息,同学们都跑到操场上快乐地玩着游戏,可是相亚欢却静静地靠在教室前的一棵树旁,远远地看着同学们,眼神里全是向往。这是因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再不及时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孩子病情一直在加重,连走路都成了问题,每走两步就需要蹲下来休息。在采访中,相亚欢的爷爷还告诉了一个让我吃惊的.消息,原来这个小女孩是八年前他在城里打工时捡到的一个弃婴。亚欢是个非常聪明乖巧的孩子,她对学*非常执着。家里没有写作业用的书桌,她就把两个小板凳叠在一起,趴在并不*整的土炕边上,一笔一划地认真完成着作业。由于家庭贫困,小亚欢一年四季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村里的好心人给的,天热的时候给薄的,天冷的时候给厚的,就连学*用的削笔刀也是同学借给她的。

  采访时,我问孩子的最大心愿是什么,她告诉我说长大后想当一名老师,或许是孩子觉得这个愿望太遥远,说完后她低着头沉默了。

  告别亚欢一家人的时候,我无法*静自己的心情。两位善良的老人再穷再累,都能把孩子养到了上学的年龄,可作为一名记者,我怎么能够眼睁睁看到一个花骨朵还没有绽放就匆匆凋零?回到家里,赶完这篇新闻稿已经是凌晨四点钟了,我满脑子都是孩子渴望的眼神,一刻都不想等待,我上网查阅了大量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资料,看看这个孩子是不是有救治的希望。

  没有想到,在节目播出后的第三天,运城市急救中心打来了电话,在详细了解亚欢的病情后,他们表示能治好亚欢的病,并且全程免费。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说话也语无伦次,电话里只会重复地说着“谢谢”。随后,我们把相亚欢接到医院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由于相亚欢的病情复杂,专家们经过多次的研究讨论,终于确定了手术方案。

  我清楚地记得12月24号,手术定在这天上午的十点开始,这次手术或许会是亚欢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在手术前,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床上,低头拨弄着手指。我走过去问她怕不怕,她没有回答我。沉默了片刻,孩子问我说:“阿姨,手术做完了可不可以带我去逛公园?他们说那里很好玩,我没有去过,我很想去那里坐船。”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几乎都要碎了。我强忍着眼泪说:“当然可以啊,公园里不光有船,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等你病好了阿姨一定会带你去!”她很开心地笑了,可我却哭了。

  通过两次成功的心脏手术,如今的相亚欢已经彻底摆脱了病魔的纠缠,她现在已经完全和正常孩子一样学*和生活了。按照我们的约定,我带她去了公园,专门坐了她梦想已久的船,她玩得特别高兴,完全恢复了小女孩天真烂漫的天性。在这五年之间,每年的寒暑假是我和亚欢最快乐的日子。就算工作再忙,我也要把她接到家里住一段。

  去年春节,我把亚欢接到家里过年。晚上睡觉前她好像有什么心事一样,犹豫了半天开口对我说:“阿姨,我想给你说件事,以后我可以叫你妈妈吗?”看着孩子期望的眼神,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没有妈妈,你像妈妈一样对我好,我感觉你就是我妈妈。听完后我紧紧地抱着她,这个孩子又一次让我流泪了,在我的心里我默默地认可了这个女儿。

  每次看到同龄的孩子,都会想到我的女儿相亚欢,想着她也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地成长,我的心里就十分欣慰。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的媒体人,我常常思考着: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由此联想到功夫影星李连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他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爱。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两个字:大爱。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正是因为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开满爱之花,即便再弱小的生命,也会因爱而创造奇迹,收获梦想。

  接到这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任务后,我一直在想:今天这个场合我应该讲什么样的故事?“好记者”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但“好故事”应该有一个标准,那就是首先它能感动自己,其次这些故事能够传递一种精神、一种正能量、一种能代表这个时代的东西,我觉得这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从业15年,一直工作在新闻一线,接触了很多人,也看到了许多事,但是真正让我刻骨铭心的一次采访是20xx年甘肃舟曲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现场。为期10多天的采访让我对生命的价值、人性的力量和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20xx年8月8号凌晨,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作为甘肃广电总台广播应急报道组成员,我于当天凌晨5点从兰州出发。到达舟曲后,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整个县城被几百米宽的泥石流给“豁”开了个大口子,临河建筑的二楼以下全部被水浸泡,县城很多街道塞满了淤泥……

  当天下午,在三眼峪泥石流救援现场,我采访到了*舟曲中队副中队长王伟。这位后来被评为“感动*十大人物”的*军官全家5口人遇难,这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和腹中还未出生的孩子。当晚那场罕见的山洪泥石流灾害袭来时,王伟带领战友舍生忘死,第一时间奋力抢救出23名遇险群众,但是他却没能回去看看离他们救援地点仅有500多米的家。我采访他时,这位七尺男儿几度哽咽,采访过程中他接到了陕西老家姐姐的电话。电话中,王伟一直叮嘱姐姐,千万不要让妈妈知道,能瞒一天是一天。王伟告诉我,父母一直盼着能抱上孙子,妻子怀孕的时候就给孩子做了很多小衣服和虎头鞋。母亲心脏不好,他生怕老人知道后会受不了。王伟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当晚泥石流发生前我媳妇打给我的那个电话我没有接到,这是我终身的遗憾,现在我手机24小时开机,真希望有一天手机会响起来,而电话那头是我的家人。”说完他擦去眼泪,转身又钻进了身后的废墟。

  事后,我不止一次在想,从人性的角度、从感情的角度出发,如果他撇下正在呼救的乡亲,直接奔回家里救援,毕竟只有500多米,那么被他一趟趟背出来的可能就是他怀孕的妻子、他的岳父岳母。但是短短的500多米,王伟没有迈出脚步。军人的职责,让他义无反顾地先抢救身边的遇险群众。当时在现场指挥的甘南支队的支队长让王伟下去休息,王伟说:“队长,你就让我在现场参与救援吧,能多救一个老百姓我心里就好受一些……”

  之后两年我又先后3次采访了王伟,其中有一次我和王伟一起去舟曲的追思园,1000多名遇难者的名字都刻在一面墙上,王伟妻子的名字在最下面一排,但是字体颜色和别的名字都有些不一样了。后来我才知道,王伟一有空就来到这里跟妻子说话,不停抚摸妻子的名字。铁骨铮铮的背后是一份深深的男儿情怀……

  舟曲县月圆村,这是一个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村落,整个村庄被泥石流夷为一片*地。全村700多人,算上在外地打工和求学的,总共幸存59人。老党员何建舟的妻子、两个孩子以及哥嫂全家共8位亲人遇难。他强忍悲痛带领全村幸存群众冲上救灾第一线。每天老何都玩命地干,把自己累到麻木,累到躺下起不来为止。他说这样才能暂时忘记失去亲人的痛苦。一周后,在村委会的废墟上,何建舟带领入党积极分子火线入党,面向**庄严宣誓时,在场的11名党员全都泪流满面,因为他们家家都有亲人遇难。在现场我采访了入党积极分子李彦*,我问他为什么要入党?李彦*说:“没别的,这些老党员每天干的事我都看在眼里,我想跟着他们干!”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却道出了当时老百姓的心声:“党员永远是灾区群众的主心骨!”

  在舟曲,我每天都被人性的光辉所感动,也被各种场景所震撼。在三眼峪,*2万人的救援场面让我震撼;在白龙江,爆破堰塞湖升起的巨大水墙让我震撼;在县城外,各种救援车辆排了十几公里的场景让我震撼。子弟兵的绿色、消防战士的橙色、防疫人员的白色、**的黑色、交通警察的蓝色,还有**、**、军旗、团旗、党员的袖章、志愿者的丝带这些在灾区随处可见的红色,在这个时候显得那么鲜艳。在救灾现场我看到了从兰州赶来的*群众,也见到了从甘南周边县区寺庙里前来救灾的藏族僧侣,还有那些每天来回奔波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

  说到志愿者,我给大家讲述一个来自重庆的22岁志愿者的故事。在舟曲,有一天已经凌晨1点多了,我写完稿件去上卫生间,在走廊过道的一个角落里坐着一位瘦弱的小伙子,地上铺着两张报纸,他卷着裤管、光着脚在那坐着。直觉告诉我他应该是个志愿者,当我想采访他时,小伙子很抵触:“我刚到,什么都没干,你别采访我。”我说那你讲讲你是怎么到舟曲的吧。小伙子告诉我,他来自重庆,是一个汽车厂的装配工,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要去灾区当志愿者,家人极力反对没有去成。20xx年4月玉树地震,他们的车到西宁又被劝返。小伙子说这次舟曲我一定要去志愿者!他从网上约了7名同伴一同前往舟曲,当车行至四川北部时突遇暴雨,许多道路被冲毁,同行的7人都打了退堂鼓。但是小伙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翻山!他走进大山一天一夜,绕过那段被冲毁的道路,然后又搭了6趟顺车来到舟曲两河口镇。当时因为交通管制,非救援车辆不让进城,小伙子就硬生生走了17公里走进了舟曲县城。当晚我见到他时,他因为脚疼得睡不着,所以才坐在那里。听完他的叙述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们常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没有长大的一代,可我想说的是,80后、90后一样能挺起*的脊梁!

  当记者十几年,地震、滑坡、泥石流、矿难、火灾、毒气泄露、暗访……这些采访我都是冲在第一线,常有朋友问我:你哪来那么多的热情?我觉得,首先我非常感谢记者这个职业,因为它给了我一个*台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他们生命中的闪光点,都在滋养着我,让我永远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我很庆幸我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也庆幸我从事了一个我非常挚爱的职业,今后再有任何急难险重的事情发生,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冲上第一线,因为我是一名记者!

尊敬的各位同事:

  “好新闻,现场是关键。”在过去9年的记者生涯里,每一个新闻采访都让我对这句话理解得更为深刻。

  在今年2018遭遇的“7·11”特大暴雨洪灾中,“到一线!到现场!”已成为我和同事们的共识。透过大家的深入一线,在传递及时、准确信息的过程中,媒体公信力再一次得到彰显。同时,投入灾区报道的同仁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人们感受到,灾情面前,记者同样是战士。我们以笔和镜头,捕捉着一个个奋勇抗险的故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瞬间,传送回抗洪一线的实时动态,记录下守护家园的爱与情怀,呈现出大家共同面对灾难的抗争、不屈与伟大。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会场是我们的现场,基层是我们的现场,抗洪抢险一线也是我们的现场。不仅是因为在现场能够亲眼观,亲耳听,亲身感,捕获的新闻具有较强新闻价值和魅力,更重要的,这是履行好职责的必要条。


央视《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6)

——央视《天宫课堂》直播个人观后感 (菁华5篇)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宇航员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后,他们都向曙光报到说“感觉良好”。这一句话让他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感觉良好三人组”。这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称号,更多的是对他们这个团队乐观、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赞许。尤其是宇航员王亚*姐姐,她是*女性登上外太空、完成出舱任务的首例,这代表着*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今天,我们在阶梯教室听了一堂特别的课——天宫课堂。通过这次课堂,让我明白了许多十分有趣的小知识和地球上见不到的奇异现象,让我十分震惊。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仰望星空的高远,坚定理想的基石,胸怀浩瀚的宇宙,继承*的航天精神!

  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3名航天员带着全体*人的期望和祝福奔向苍穹,前往浩瀚宇宙中的*太空之家。

  发射时间虽然是在凌晨,但“圆满成功”的消息一出,互联网却是一片欢腾,无数网民守候着这一时刻,为发射成功而心潮澎湃。

  按照*航天永不止步的`“惯例”,神舟十三号也将实现多个“首次”:与核心舱实现径向交会对接;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首次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

  此外,相比于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也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停靠*空间站之后,届时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而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也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而且,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之后,将完成空间站任务标准载人飞船所有功能的全部在轨验证,完全具备支持我国空间站后续建造及运营需求,也标志着工程由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转入在轨建造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正如网友所说“你永远可以相信*航天”,*航天总是在不断超越,一点一点实现技术突破,以越来越快的频率在外太空刷新刻度。经历了几代人的拼搏奉献,我们今天已经可以自豪地说,*已经是全世界宇宙探索的重要“玩家”,而太空也将会有越来越多来自*的人类足迹。

  抛开技术层面带给我们的震撼,今天*航天的整体气质也越来越从容、自信、温情、浪漫,越来越具有独特的*韵味。

  比如,神舟十三号的飞行乘组包括*首位空间站女航天员——王亚*,她在出发前还特地发了个朋友圈“出差半年”,云淡风轻的幽默表达透着一股自信。在出征现场,王亚*的女儿还来为妈妈送行,高喊“妈妈加油”。这一幕令无数人动容,“妈妈出发给你摘星星了”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神舟十三号的任务为期半年,时间上将会跨过*的农历新年,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过春节同样备受关注。而更早之前,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给空间站送去“太空快递”的时候,已经为航天员们准备好了春节用品。航天员届时也会与所有*人一起守岁,第一时间向国人送出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些细致巧妙的安排,让航天这种硬核的“科技叙事”,透出一股浓浓的人文情怀。

  如今,神舟十三号已经正式开启太空征程,我们预祝航天员们能圆满完成任务,也相信*航天必将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将我们的大国航天梦带向更远处。

  我有一个航天梦,别看我是一个小女孩儿,但我依然对宇宙和天空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像需要太阳的大家庭,和地球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太阳和月亮……

  其实,我非常想当一位出色的航天员。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自由翱翔,探索其中无穷的真理。在神州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以后,我非常佩服杨利伟叔叔。当航天员必须要有结实的身体,丰富多彩的航天知识,还要经过长期的艰辛训练,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太空吃东西不方便,就连睡觉也要睡在睡袋里。

  想着想着,我便立即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梦见自己驾驶着飞船,在地球上环游了几圈,发现湛蓝的海水一块一块的,像块拼图。黄色的陆地像烙饼。飞船停在了月球上,我觉得月球没有地吸引力,一跳起来就跳到了空中。月球上的环形山好像埃及的金字塔一般。我把随身带着的地球植物种子从袋子中取出来,一把撒在了月球的尘土止,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经过一阵子观察后,月球上种出来的农作物比地球上要高几十万倍。还种上了一些西红柿,有的比一个高尔夫球小,有的比很大很大的南瓜还大。

  突然间,我眼前出现一道亮光。我猛地一惊,大声说:“是谁,要命的快给我滚出来!”只见那东西长着一双超大的眼睛,眼里闪着金色的光,脑袋像个萝卜,细小的胳膊长长的腿,样子长得非常奇怪。难道就这是外星人吗?我很惊讶。它们奇怪地问:“你是地球人吗?”我目瞪口呆,难道外星人也会说汉语?我连忙打了一个招呼说:“我们地球人很想见到你们,现在见到了你们,终于可以回去‘交差’了!”我既激动又高兴。我问道:“你们来这里干什么?”外星人很友好地说:“我们是来考察情况的,看看这里适不适合我们生存,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突然一阵刺眼的光闪过,它们消失了。

  “醒醒!”我迷迷糊糊听见一点声音,原来是妈妈在叫我。原来是个梦呀,我想这个梦一定会实现的!

  古时候,人们总是想把一些探测器送上太空。不过,功能单一,并不能完**们对太空的探索。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怎么让人上天!

  按照计划,空间站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载人飞船”,主要接送宇航员;第二个是“问天实验舱”,是用来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实验;第三个是“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差不多,也是用来做实验的;第四个是“天和核心舱”,我们国家的宇航员就是住在这里面;第五个就是“货运飞船”,主要是负责运送各种物资的。不过,这个计划还没完全完成,现在的空间站只有两个部分:“天和核心舱”和“运货飞船”。据说,在2022年的时候,空间站就能补齐了。

  传说有个广寒宫,是在月球上的,而咱们的空间站是飘在太空里的。太阳每天都会朝地球放射“能量”,不过我们在地球上晒太阳时,太阳离我们较远,危险不大。宇航员在太空中晒多了太阳可能会得癌症,所以规定空间站不能高于地球1000千米。科学家们在考虑到经费、实验效果等各种因素,最终,把空间站定在了离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东西都会掉到地上,这就是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如果,我们站在*地上扔东西,就会下落;那要是我们把飞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丢”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飞船就可以沿着地球飞了。空间站飞得很快,一个半小时就能转地球一圈。

  从古至今,人来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从空间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太空环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实验,比如说找出一些比手机芯片更紧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环境下能变色的东西。

  这次的宇航员上太空主要有几个小目标:住上三个月左右;调试一下各种设备;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出舱看太空和空间站的全貌。

  *的空间站,让我们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奥秘。


央视《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7)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 (菁华5篇)

  3月23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航天“天宫课堂”第二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叶光富宇航员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20××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迎。而继第一堂课后,“天宫课堂”第二课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例如,太空“冰雪”实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天宫课堂”第二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天宫课堂”第二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梦,*凡而不*庸。”是的,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也许它不是那么的伟大,却隐含着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像刘洋一样的女航天员。当我有了这一梦想的时候,朋友们和同学都嘲笑我,说我在做梦。可当我看见刘洋和其他两位宇航员带着祖国的荣誉和光荣飞上太空时,我的心就不言而喻的激动和自豪。所以,我发誓,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出色的女航天员!

  刘洋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影响着我,也让我更加坚信,我一定会成为像她一样,为祖国争光!她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我大约有两年没有逛过街了。”对于每个女孩或者女人来说,逛街是最美好的时光,而刘洋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而牺牲自己的青春,将青春的热血洒在祖国大陆上。

  她的话让我开始反省,反省自己以前的幼稚梦想:长大以后有钱用、有饭吃、有车开、有房住。比起刘洋,我觉得自己很渺小,甚至卑微。没错,刘洋是一个成功的航天员,可谁又知道,在刘洋身后聚集的是无数的伤痕和失败?!可她面对这些的态度是坚持、是勇敢,而并非是选择逃避亦或是放弃。

  所以,对于这些:困难、失意、嘲讽、不屑和挫折我都已经准备好要如何去面对它们了,那就是:站直,迎接风雨的犀利;笑对,永不放弃梦想的执着与追求。只有这样,我才能成功,才能使我们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向前夸一大步,也才能就此改变*是“弱国”的称号。

  我一定会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不是什么好欺负的好主儿;我们*,不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肉;我们*,更不是什么随便让人冷嘲热讽的“*国”!我坚信我一定会完成自己的*梦,让我的血液中流淌着对祖国的忠贞、崇敬和自豪的热血!

  在太空里生活可真不容易呀,首先要进行艰苦的`训练,还要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在血液不*衡的情况下生活、工作,这不仅需要经常锻炼,还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在空间站里完成各种实验任务。

  伟大的精神,伟大的行动,让我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今天下午的一节课,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宇航员的直播课程,刚开始我非常的不感兴趣。

  电视上有三名宇航员,三名宇航员告诉我们了许多个神奇的知识,他们在陆地上是没有的,三名宇航员首先告诉我们了他们在太空的生活,他们在飞船里会飘来飘去,喝水的时候是用一只吸管将水吸进去,然后再放出来一口吃掉,就像吃棉花糖一样,因为在飞船里会飘来飘去,所以睡觉的时候他们会在一种神奇的袋子里用绳子将自己包住,这样他就不会在飞船里飘来飘去了,宇航员们在飞船里吃饭时,要把两个筷子用绳子系住,这样筷子就不会飘了,宇航员在飞船里生活,还有许多的有趣事情。

  宇航员还跟我们讲了许多的有趣事情。

  看了快要一个小时,让我最生动的`就是宇航员在太空上做小实验,首先要准备好一个非常大的圆形铁丝,一杯水,一个泡腾片,一种蓝色颜料,还有一个吸水管。然后将圆形铁丝放在一个地方,让它支撑起来,用吸水管将水吸取一点,挤在铁丝中间,水没有落在地上,而是飘在了铁丝的中间,就像一个放大镜,再将那种蓝色颜料挤在圆形铁丝的中间,水变成了蓝色的,如果用眼睛在里面看,会看见东西变大了。最后将泡腾片放在里面,过了三分钟,那个蓝色的球变得越来越大而且里面还有许多的泡泡。真是太神奇了。

  我的梦想本身是当一名老师,看了这个视频,我的梦想变了,我想当一名宇航员,去做更多的神奇实验。

  今天,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叶光富这些航天员们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在太空舱的生活。

  叶光富老师给我们表演了怎么在太空舱里转身,他先用右手旋转,转动身子,再把双手张开,速度就变慢了,如果把手搭在肩膀上,速度就变快了。他展示完,又向我们介绍了细胞在太空中和地球上伸缩和运动的区别。最后,王亚*老师给我们制作了一颗用水做成的透明水球。王亚*老师先用蓝色色素把透明水球染成蓝色,再用泡腾片给它弄出小气泡。

  王亚*老师说:“这些气泡就像一个个人一样”。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在这太空中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的航天员和祖国真是太伟大了!航天事业已建立多年,人们一直向往着天空,盼望能向鸟儿一样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看看天上的世界。我的母亲从事航天事业,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航天事业是多么的伟大,我也成了众多盼望人中的一员。而现在,我要正式宣布:航天,我的梦想,让它扑进我的怀抱吧。

  记得母亲说过,第一个登上火箭,驾驶着它冲向宇宙的伟人是杨叔叔。我一直都很羡慕杨叔叔,因为他不仅是第一个个“飞”上天的人,他还是第一个让我们看到了地球母亲和宇宙有多么美丽。所以我也想像杨叔叔一样,让更多人了解太空。

  但是想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从母亲那里得知,杨叔叔在火箭发射前,坐在火箭舱时,测得他的心跳一点儿也不快,他的脸上流露出的不是紧张,而是严肃。我听到时觉得不可能,他是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作力第一个登上天的人,他怎能不紧张?之后,我知道了。原来,杨叔叔训练时每一刻,每一秒都很认真,不马虎。所以我暗下决心,告诉自己,我要以杨叔叔为榜样,认认真真学*,做事,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最后,我想跟我的母亲说,您以前常问我:“你喜欢航天吗?你喜欢当航天员吗?”以前听到这样的问题时,我心里总是非常紧张,因为我想严肃地说,我很喜欢,但是我又担心自己做不好。现在我知道了,航天是伟大的事业,航天员很是伟大。只要我愿意努力,多多关注航天的相关知识,再凭借着我对航天的喜爱,我一定会有机会去探索充满好奇的宇宙。


央视《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8)

——央视晚会观后感 (菁华3篇)

  骚扰电话,我想大家都承受过这样的骚扰,在移动互联网的社会,自己的信息很容易就被很多的app窃取,关键是自己是同意了的,就是在你使用的时候点击同意了的一些条款,不同意就没办法使用,一般人们都不会很仔细的读完或许读完了自己也不明白什么意思吧,我就做过这样的事情。

  最让我感到担忧的就是在看315晚会之前看到的一组新闻报道,现在九零后借贷达到十几亿,*均一个九零后背负着12万的贷款,真的不敢想象,在自己还不成熟的时候就这么多的外债。这次晚会上也报道了很多不合规的网贷*台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灾难。晚会中采访了三个案例,一个因为做生意周转,不想开口问周边人就通过网贷,没想到的是自己借了20xx到账只有1500,五百叫做“砍头息”,就这样又在别的网贷贷了一共一万元,可怕的逾期费让他利滚利,一万元不到几个月就变成了40万的外债,催收的电话直接打到了孩子班主任那里,视频中他想到了自杀,更有催收的扬言要不让女孩子出去出卖身体,自己可以来当第一个顾客,在这样的言辞的侮辱下,心理想到的很可能就是一死了之。

  观看完315晚会,自己最大的感触就是要懂法,自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不要去做一些过激的行为让自己深陷困境,同时很欣慰的国家出台了这样的栏目可以让消费者更懂法、知法,能够让那些总想着打擦边球的.商贩没空子可钻。

  昨天是3月15日消费者的节日,我昨天晚上看了央视的三一五晚会以后,我十分的感慨,这次和往年一样,都曝光了很多黑心商人的一些令人十分不齿的行为,看了这一次的晚会我对这些可怜的消费者感到十分的同情。

  这次令我最寒心的就是_,_它是全球连锁的,没想到他们会这么黑心,这样的'快餐店应该尽早曝光他。记者就去调查了一下,到了里面,工员们虽然看着特殊忙,其实他们闲得很,他们炸出来的所有的薯条什么的,全都已经超过了保质期,它们的机器都发出了嘀嘀嘀嘀的响声,他们也不管,继续把更多的油炸类食品放进了保温箱。而且,令我们更加不齿的是,一个员工他拿出了很多牛肉,()但是不小心掉在了地下,但是他们仍然不以为然的把那掉在地上了的牛肉给顾客吃。这是多么的恶心呀,这样的,应该趁早把他在全球的店都给拆了,以免他再一次祸患人间。

  然后讲的就是金子,千足金三个九,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在黄金销售商店里看到表示黄金纯度的字眼。央视3。15晚会曝光黄金行业乱象,所谓的千足金,它意味着我们购买的黄金首饰它意味着纯度能够达到千分之九百九十九。有很多很多的厂家把“铱”缠在金子中,做成首饰来卖给消费者,他们那这些金子就当真正的金子一样买,甚至价格还比金子还贵,假如大家都去买他的金子,那他就赚大了。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很多不良的企业家,他们会在很多很多的商品上做手脚,但是卖的价格比真品的还要贵,所以,以后我们就不要买他们的,让他们的奸计永恒达不成。

  20xx国庆晚会的节目好。这次的节目比较专业,更加严肃。即有*传统的文艺节目:京剧,民乐。也有富有现代气息的节目。

  主持人好。穿深红色裙子的女主持人,中文好,英文也很好,反应也快。那个洋人男主持人最添彩!还会说几句中文。以往的晚会几乎全是中文主持,加拿大人很难看懂。这次有了洋主持人就让加拿大人能更好地欣赏*节目。要知道,晚会不仅仅是*人自娱自乐,更是向加拿大人宣传*文化的最好场所。一定要让加拿大人也能看懂一些。这一次我边上坐的两个洋人所应就很好。

  观众着装太随便。高层次的晚会,观众也应该正装上阵。我看到所有的洋人都是西装领带。而*人中就很少。我自己也没穿。这是*人自已贬低了这次活动。*人的两大节日,不正装出*会让洋人看笑话的。建议明年在卖票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着装。

  有观众照相开闪光灯。在这里的剧场尤其是Winspear是不能开闪光灯照相的。这是对台上的演员的不尊重。演出前会场也广播了不能开闪光灯,但还有好多人开闪光灯。如果这是其它的演出,照相者是有可能被处罚的。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好多*人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定。所以建议明年要在入口处告诉每一位观众。

  希望明年的晚会更好!我一定请我的加拿大同事们来看,让他们也多了解一些*。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