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方案 >

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菁华3篇)

日期:2022-12-02 00:00:00

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1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教育改革正在以天翻地覆的态势*卷全球。

  纵观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无一例外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且所有的变化都体现着综合国力的竞争,这又是当今世界竞争的焦点。

  然而,所有的竞争又都源于一个基础——教育。

  因此,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能够促进教育发展的因素,最快地发展教育,很自然地成为教育工作者思维的集中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提出了课程改革,提出了优化教学过程等新的教育观念,进行了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的革命——一切又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高科技手段必然地被选择,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教育舞台,参与到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给每个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子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手段、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途径。

  以此为突破口,动力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着重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实践,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使学生树立终身学*意识的同时,培养其终身学*的能力,为创建学*性社会做好奠基工程。

  关于这一点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拓宽学生思维的领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世界。

  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世界,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开启了学生智慧的闸门,学生上网查询需要的信息,下载相关的学*资料,在知识的殿堂中他们可以自由地采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通过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学*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提高学生自主学*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主动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现代教育理念更使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会激活学生学*的兴奋点,使之产生自主学*的兴趣,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学*创造了机会。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改变学生认知的方法与途径,为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创造条件。

  *的教育多年来一直坚持“填鸭”的方式,忽略效果,注重“完成任务”。

  而现代社会的“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终身学*型的。

  这就在要求学生要永远处于学*中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要不断地改变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改变学*方式的单一化、绝对化,在学*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正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这一要求,为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而且是终身学*的主人创造了条件。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大限度地促进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

  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为社会提供后续人才,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激烈要求综合人才的培养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信息化社会中,收集、处理信息的技能是人才考核的基点,从这一基点出发,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会更好地体现出来。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同时,加强与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学的育人功能。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社会的发展是以教育的发展为前提的。

  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目标定位于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结构,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会使学生的学*活动有质的飞跃,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要。

  (六)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更好地体现学生个性化学*的特性,充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育园地里百花齐放,各种人才层出不穷。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也正在“走向生本”。

  基础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现代教育应该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开拓创造性;使学生不仅学会学*、学会生活,而且要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在为每个学生接收终身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同时,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七)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在学生的学*过程中引进智力资源,更好地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学生的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智力的支持,将为学生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将导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进而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动力区小学教学中的《品德与社会》学科在以上思想认识的指导、驱动下,树立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教育理念,以期通过这种目标明确、手段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达到为学生的成长夯实基础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效果预测

  (一)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1、教师首先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并以此为*台,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去收集、处理信息和资料。

  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并在不断地学*活动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学*兴趣有所提高。

  2、教师实践新课改所提倡的指导式的教学模式,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并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给予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

  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的亲历性学*、体验性学*过程中,与学生共享获取新知识的喜悦。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学生收集、处理、交流、汇报信息、资料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给予启发、指导、点拨、总结和升华。

  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愉快地进行自主和合作学*。

  (二)课题研究的效果预测

  在“建网就是建学校”思想的指导下,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

  教学中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更为广阔的前景。

  三、提出课题的依据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与支持

  1、原教育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生的学*中”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新的学*手段,正在以其高水*、高效率取代传统的学*方式,这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学*行为的转变,而且会带来教育各方面的根本性变革。

  这种变革对教育的影响将是非常深刻的。

  2、就哈尔滨市的教育发展而言,“建网就是建学校”的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之中,“抢先一步就等于抢先一个时代”。

  当今的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这就促使我们必须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选准人才培养的切入点,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二)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支持

  1、教育家萨奇曼的研究训练理论指出:

  (1)“使儿童发展起探索材料、处理材料的认知技能”,会使“每个儿童”能够形成“有效地探索的逻辑与因果性概念”。

  (2)“通过具体插图的分析,形成概念,发现变量间的关系,使儿童展开迄今以来没有过的新型的学*”。

  (3)“利用发现的喜悦和自学探究与处理材料时所伴有的智力兴奋这两种内发性动机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反映事物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在实现与思品学科有机整合的基础上,改变学生学*的手段,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全方位地创设浓烈的学*氛围,以生为本,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延伸中,使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都得到激励。从而。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这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思想,客观上追求了教学与教育的统一,小处着手是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大处着眼是“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目的”。

  3、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势,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这一探究的目标能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即初步感知道德认识——这也是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实现的教育功能。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交流、讨论与教师归纳、升华小结,使学生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与整理。

  使学生懂得了哪些信息与教学内容有关,哪些信息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或无关,从而,产生学*的愉悦和自学探究与处理材料时所伴有的智力兴奋。

  这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要研究和探索的,即如何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学*能力的两种内发性动机作用。

  四、实验坚持的原则及进行实验的方法、措施

  (一)实验坚持的原则

  1、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生活性、实践性、活动性、有效性原则。

  3、在遵循品德与社会学科“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这一课程核心的前提下,坚持教育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原则。

  (二)实验采用的方法、具体措施

  1、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参与实验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课题、确定课题,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然后再恰当选择适合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具体内容,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学生带着问题,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活动。

  (2)实践反馈法。

  即通过对学生各种学*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的具体操作中,观察、评价学生实际能力形成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总结实验取得的成果。

  2、具体措施。

  (1)上课时,教师导入新课后,结合问题,学生展开交流。

  内容包括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方式方法、困难、体会以及学*问题探讨等等。

  (2)、围绕学*问题,结合资料,学生进行汇报,以反馈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汇报过程中,学生互相补充、互相点评,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总结,进而升华问题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形成道德行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五、实验中各变量的确定与处理

  将实验中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确定为自变量,学生、收集的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技能确定为因变量。

  在本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从本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教育的专门性的角度考虑,其他学科对学生的影响忽略不计,视为无关变量。

  六、实验步骤及实验对象的确定

  (一)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教学实践活动(研讨课、阶段性小结、教案记载)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探索、阶段小结(研讨课、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06年7月

  成果汇报、形成论文,课题结题

  (二)成果形式

  汇报课、论文、结题报告

  (三)实验对象的确定

  动力区工农兵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刘洪波

  动力区风华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张春凤

  动力区锅炉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李慧敏

  七、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一)领导重视

  随着国家“科研兴教”理论的提出,“科研兴校”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参与实验的工农兵小学、中山路小学以及锅炉小学、风华学校的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大力支持此项课题实验。

  (二)参与实验的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实验教师张晶老师、袁琳老师等曾多次在市、区做过公开课,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有积极参与的'态度,胜任课题的实验工作。

  (三)建立课题研究的保障机制

  1、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张喜芬(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成员:张春凤、刘洪波、崔秋红、李慧敏

  2、明确分工

  (1)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实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负责整体协调与沟通,进行阶段性成果的总结、课题计划的调整,宏观调控实验的进程。

  (2)各实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在坚持既定原则的基础上,开拓思维,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研促教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英语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掌握有效的学*方法,从而培养自学能力,已经是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学会学*和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深入分析学情,制定本课题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掌握有效的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应该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有关强化“学”的功能的要求。

  学*方法是学*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学*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学*的主动权。所以,学*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法、文献法。

  1、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总结。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处理和组织,要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等。

  2、行动研究法: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并围绕课题问题,在课题组内组织公开教学,集体备课、评课和理论主讲活动等等。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对本学科、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3、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先进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资料及论文,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借助理论和经验,形成合力,指导课题实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六、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四、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和谐发展原则

  从学校实验新课程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中,必须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和谐发展是指学生素质整体水*和学生个性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从教育论上认识则是把学生作为整体发展的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实验改革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新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设计,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都能得到整体发展。

  3、可操作性原则

  在课题研究中,要体现可操作性,即抓住构建新课程改革实验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一环节,抓好英语学科新教材实验改革中课程内容和结构的设计,改革教学方法,重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把这些问题置于改革和课题实验研究的突出位置。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究出一种适合林区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方法”。

  学*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和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

  子课题的选择是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及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子课题:初一学年: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初二学年: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和技巧

  初三学年: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语音室: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使本校英语组建设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本组的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全面的、较大的提升。

  2.通过研究,寻找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成为学*的主人,为终身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1.课题研究提出阶段(20xx.9。1-20xx9.10)

  课题组成员学*《英语课程标准》、了解当前英语。提出本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xx.9--20xx.10)

  进一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学*相关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储备丰富的理论依据。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成功经验和个案资料。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10--20xx.6)

  (1)实践活动,积累素材。

  (2)阶段性总结。

  (3)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4.总结阶段:(20xx、7)总结材料,撰写课题论文。

  在相关理论的支撑下,进一步检验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完成结题报告,并在本校进行推广。

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3

  一、课题名称:

  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培育一所好学校,必须培育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教职工队伍。如果把一所好学校比作一座漂亮的大厦,那么,优秀教师就是支撑起这座大厦的栋梁。名教师是优秀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重要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之一。单单一个名教师,也许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对于一所好学校来说,名教师就是教职工队伍的引领者。所以,在新课程改革高潮渐起的今天,各个学校都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对优秀教师的渴求。如何培育出更多的名教师和优秀教师,并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模范引领带动作用,是摆在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内外研究同一研究领域的概况

  关于名教师,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尤其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名教师的内涵、名教师教师的思想品德、现代教育观念、法律意识、知识结构、基本技能、良好心态、外在形象、教学艺术、教育科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不少学者进行了专门的探索与研究,并出版了《优秀教师全书》、《新课程优秀教师管理实用手册》等专著。美国学者还专门研究了“美国成功教师的五个标准”、“成功教师的15条特征”、“成功教师八要素”等,对指导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走向成功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于学校优秀教师与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国内外也有所关注,但并不是很多。如有的学者从教师专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关系出发,强调从以往关注教师的自治和个人发展,转而强调名教师与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发展的同伴互助、引领示范和合作文化,即首先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以使双向学*,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通过互动彼此支持,以减少教师由于孤立而导致的自发行为,从教师作为研究者走向同伴互动。

  2、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1)有利于建设研究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自强不息,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美好的教育人生。

  (3)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师伍建设,推动学校管理改革,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学期,我校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名师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名师的成长环境、培养途径、作用与效益、与教师队伍成长之间联系等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贴*名教师的工作实践和成长心路历程,探索名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的主力军与引领者作用,并且结合这个课题,研究发挥名教师作用的途径与策略。

  (二)预期目标

  认真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名教师的成长、充分发挥名教师的模范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教职工队伍管理评价体系,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在逐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阶段形成研究成果,最后形成《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研究》论文获报告。

  五、《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总召集人:李国伟,主要负责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统筹、全程跟踪课题研究。

  课题组长:杨建涛。具体主持课题研究,总体构思、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步骤、研究方法,协调组织不同阶段研究工作,汇集研究经验,并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副组长:虎二伟。负责本课题与学校整体教科研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工作和评价工作。

  副组长:刘二定。负责组织课题研究,处理研究材料,进行研究指导。

  课题组成员:刘法宪、杨春霞、魏丽霞、杨炎秋、张喜风、李世红。负责子课题研究管理、实践研究、资料搜集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xx年5月——20xx年5月。

  1、20xx年5月——20xx年8月开题阶段:申报课题,由上报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学校教科室,由学校教科室牵头,课题负责人确定实验小组人员,明确人员责任分工。研讨课题实验方案,做好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2、20xx年9月——20xx年12月为第二期研究阶段:在此实验研究阶段,主要研究名教师的培养途径成长环境与教师队伍建设之间的联系。

  3、20xx年1月——20xx年5月为课题第三实验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研究和总结名教师在教师队伍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学校在名教师的管理使用方面的创新成果,汇集资料,优秀课例成果汇报。总结研究成果,汇编资料,完善研究报告。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有: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针对调查中了解到的名教师的学*、生活、工作现状,广泛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国内已有的影响名教师成长的各种因素的研究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分析归类,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3、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优秀教师工作实践成长经历作个案研究。

  4、经验总结法。广泛收集和总结各学科各年级优秀教师影响个人成长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归纳整理。

  5、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探索最佳名教师培养策略

  七、《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建立课题网络,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制度。

  2、由课题组组长负责开展活动,组员之间结成研究伙伴,定期汇报、交流。每月月底举行课题组长例会,经常对课题进行阶段性分析,并指导下阶段工作。

  3、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工作实行不定期检查,并进行阶段性工作汇报和总结,校行政进行监督和管理。

  4、筹集经费,保证本课题各项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5、与上级教科室领导多联系,及时汇报课题研究进展,确保课题扎实地有成效地开展。


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1)

——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 (菁华3篇)

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1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教育改革正在以天翻地覆的态势*卷全球。

  纵观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无一例外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且所有的变化都体现着综合国力的竞争,这又是当今世界竞争的焦点。

  然而,所有的竞争又都源于一个基础——教育。

  因此,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能够促进教育发展的因素,最快地发展教育,很自然地成为教育工作者思维的集中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提出了课程改革,提出了优化教学过程等新的教育观念,进行了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的革命——一切又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高科技手段必然地被选择,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教育舞台,参与到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给每个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子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手段、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途径。

  以此为突破口,动力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着重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实践,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使学生树立终身学*意识的同时,培养其终身学*的能力,为创建学*性社会做好奠基工程。

  关于这一点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拓宽学生思维的领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世界。

  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世界,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开启了学生智慧的闸门,学生上网查询需要的信息,下载相关的学*资料,在知识的殿堂中他们可以自由地采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通过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学*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提高学生自主学*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主动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现代教育理念更使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会激活学生学*的兴奋点,使之产生自主学*的兴趣,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学*创造了机会。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改变学生认知的方法与途径,为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创造条件。

  *的教育多年来一直坚持“填鸭”的方式,忽略效果,注重“完成任务”。

  而现代社会的“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终身学*型的。

  这就在要求学生要永远处于学*中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要不断地改变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改变学*方式的单一化、绝对化,在学*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正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这一要求,为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而且是终身学*的主人创造了条件。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大限度地促进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

  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为社会提供后续人才,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激烈要求综合人才的培养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信息化社会中,收集、处理信息的技能是人才考核的基点,从这一基点出发,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会更好地体现出来。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同时,加强与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学的育人功能。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社会的发展是以教育的发展为前提的。

  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目标定位于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结构,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会使学生的学*活动有质的飞跃,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要。

  (六)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更好地体现学生个性化学*的特性,充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育园地里百花齐放,各种人才层出不穷。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也正在“走向生本”。

  基础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现代教育应该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开拓创造性;使学生不仅学会学*、学会生活,而且要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在为每个学生接收终身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同时,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七)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在学生的学*过程中引进智力资源,更好地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学生的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智力的支持,将为学生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将导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进而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动力区小学教学中的《品德与社会》学科在以上思想认识的指导、驱动下,树立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教育理念,以期通过这种目标明确、手段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达到为学生的成长夯实基础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效果预测

  (一)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1、教师首先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并以此为*台,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去收集、处理信息和资料。

  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并在不断地学*活动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学*兴趣有所提高。

  2、教师实践新课改所提倡的指导式的教学模式,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并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给予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

  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的亲历性学*、体验性学*过程中,与学生共享获取新知识的喜悦。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学生收集、处理、交流、汇报信息、资料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给予启发、指导、点拨、总结和升华。

  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愉快地进行自主和合作学*。

  (二)课题研究的效果预测

  在“建网就是建学校”思想的指导下,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

  教学中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更为广阔的前景。

  三、提出课题的依据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与支持

  1、原教育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生的学*中”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新的学*手段,正在以其高水*、高效率取代传统的学*方式,这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学*行为的转变,而且会带来教育各方面的根本性变革。

  这种变革对教育的影响将是非常深刻的。

  2、就哈尔滨市的教育发展而言,“建网就是建学校”的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之中,“抢先一步就等于抢先一个时代”。

  当今的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这就促使我们必须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选准人才培养的切入点,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二)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支持

  1、教育家萨奇曼的研究训练理论指出:

  (1)“使儿童发展起探索材料、处理材料的认知技能”,会使“每个儿童”能够形成“有效地探索的逻辑与因果性概念”。

  (2)“通过具体插图的分析,形成概念,发现变量间的关系,使儿童展开迄今以来没有过的新型的学*”。

  (3)“利用发现的喜悦和自学探究与处理材料时所伴有的智力兴奋这两种内发性动机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反映事物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在实现与思品学科有机整合的基础上,改变学生学*的手段,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全方位地创设浓烈的学*氛围,以生为本,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延伸中,使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都得到激励。从而。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这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思想,客观上追求了教学与教育的统一,小处着手是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大处着眼是“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目的”。

  3、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势,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这一探究的目标能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即初步感知道德认识——这也是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实现的教育功能。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交流、讨论与教师归纳、升华小结,使学生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与整理。

  使学生懂得了哪些信息与教学内容有关,哪些信息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或无关,从而,产生学*的愉悦和自学探究与处理材料时所伴有的智力兴奋。

  这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要研究和探索的,即如何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学*能力的两种内发性动机作用。

  四、实验坚持的原则及进行实验的方法、措施

  (一)实验坚持的原则

  1、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生活性、实践性、活动性、有效性原则。

  3、在遵循品德与社会学科“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这一课程核心的前提下,坚持教育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原则。

  (二)实验采用的方法、具体措施

  1、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参与实验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课题、确定课题,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然后再恰当选择适合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具体内容,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学生带着问题,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活动。

  (2)实践反馈法。

  即通过对学生各种学*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的具体操作中,观察、评价学生实际能力形成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总结实验取得的成果。

  2、具体措施。

  (1)上课时,教师导入新课后,结合问题,学生展开交流。

  内容包括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方式方法、困难、体会以及学*问题探讨等等。

  (2)、围绕学*问题,结合资料,学生进行汇报,以反馈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汇报过程中,学生互相补充、互相点评,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总结,进而升华问题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形成道德行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五、实验中各变量的确定与处理

  将实验中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确定为自变量,学生、收集的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技能确定为因变量。

  在本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从本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教育的专门性的角度考虑,其他学科对学生的影响忽略不计,视为无关变量。

  六、实验步骤及实验对象的确定

  (一)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教学实践活动(研讨课、阶段性小结、教案记载)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探索、阶段小结(研讨课、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06年7月

  成果汇报、形成论文,课题结题

  (二)成果形式

  汇报课、论文、结题报告

  (三)实验对象的确定

  动力区工农兵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刘洪波

  动力区风华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张春凤

  动力区锅炉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李慧敏

  七、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一)领导重视

  随着国家“科研兴教”理论的提出,“科研兴校”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参与实验的工农兵小学、中山路小学以及锅炉小学、风华学校的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大力支持此项课题实验。

  (二)参与实验的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实验教师张晶老师、袁琳老师等曾多次在市、区做过公开课,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有积极参与的态度,胜任课题的实验工作。

  (三)建立课题研究的保障机制

  1、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张喜芬(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成员:张春凤、刘洪波、崔秋红、李慧敏

  2、明确分工

  (1)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实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负责整体协调与沟通,进行阶段性成果的总结、课题计划的调整,宏观调控实验的进程。

  (2)各实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在坚持既定原则的基础上,开拓思维,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研促教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英语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掌握有效的学*方法,从而培养自学能力,已经是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学会学*和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深入分析学情,制定本课题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掌握有效的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应该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有关强化“学”的功能的要求。

  学*方法是学*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学*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学*的主动权。所以,学*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法、文献法。

  1、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总结。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处理和组织,要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等。

  2、行动研究法: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并围绕课题问题,在课题组内组织公开教学,集体备课、评课和理论主讲活动等等。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对本学科、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3、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先进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资料及论文,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借助理论和经验,形成合力,指导课题实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六、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四、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和谐发展原则

  从学校实验新课程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中,必须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和谐发展是指学生素质整体水*和学生个性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从教育论上认识则是把学生作为整体发展的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实验改革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新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设计,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都能得到整体发展。

  3、可操作性原则

  在课题研究中,要体现可操作性,即抓住构建新课程改革实验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一环节,抓好英语学科新教材实验改革中课程内容和结构的设计,改革教学方法,重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把这些问题置于改革和课题实验研究的突出位置。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究出一种适合林区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方法”。

  学*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和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

  子课题的选择是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及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子课题:初一学年: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初二学年: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和技巧

  初三学年: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语音室: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使本校英语组建设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本组的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全面的、较大的提升。

  2.通过研究,寻找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成为学*的主人,为终身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1.课题研究提出阶段(20xx.9.1-20xx9.10)

  课题组成员学*《英语课程标准》、了解当前英语。提出本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xx.9--20xx.10)

  进一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学*相关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储备丰富的理论依据。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成功经验和个案资料。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10--20xx.6)

  (1)实践活动,积累素材。

  (2)阶段性总结。

  (3)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4、总结阶段:(20xx.7)总结材料,撰写课题论文。

  在相关理论的支撑下,进一步检验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完成结题报告,并在本校进行推广。

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3

  一、课题名称:

  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培育一所好学校,必须培育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教职工队伍。如果把一所好学校比作一座漂亮的大厦,那么,优秀教师就是支撑起这座大厦的栋梁。名教师是优秀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重要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之一。单单一个名教师,也许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对于一所好学校来说,名教师就是教职工队伍的引领者。所以,在新课程改革高潮渐起的今天,各个学校都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对优秀教师的渴求。如何培育出更多的名教师和优秀教师,并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模范引领带动作用,是摆在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内外研究同一研究领域的概况

  关于名教师,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尤其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名教师的内涵、名教师教师的思想品德、现代教育观念、法律意识、知识结构、基本技能、良好心态、外在形象、教学艺术、教育科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不少学者进行了专门的探索与研究,并出版了《优秀教师全书》、《新课程优秀教师管理实用手册》等专著。美国学者还专门研究了“美国成功教师的五个标准”、“成功教师的15条特征”、“成功教师八要素”等,对指导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走向成功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于学校优秀教师与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国内外也有所关注,但并不是很多。如有的学者从教师专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关系出发,强调从以往关注教师的自治和个人发展,转而强调名教师与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发展的同伴互助、引领示范和合作文化,即首先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以使双向学*,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通过互动彼此支持,以减少教师由于孤立而导致的自发行为,从教师作为研究者走向同伴互动。

  2、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1)有利于建设研究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自强不息,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美好的教育人生。

  (3)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师伍建设,推动学校管理改革,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学期,我校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名师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名师的成长环境、培养途径、作用与效益、与教师队伍成长之间联系等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贴*名教师的`工作实践和成长心路历程,探索名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的主力军与引领者作用,并且结合这个课题,研究发挥名教师作用的途径与策略。

  (二)预期目标

  认真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名教师的成长、充分发挥名教师的模范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教职工队伍管理评价体系,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在逐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阶段形成研究成果,最后形成《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研究》论文获报告。

  五、《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总召集人:李国伟,主要负责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统筹、全程跟踪课题研究。

  课题组长:杨建涛。具体主持课题研究,总体构思、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步骤、研究方法,协调组织不同阶段研究工作,汇集研究经验,并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副组长:虎二伟。负责本课题与学校整体教科研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工作和评价工作。

  副组长:刘二定。负责组织课题研究,处理研究材料,进行研究指导。

  课题组成员:刘法宪、杨春霞、魏丽霞、杨炎秋、张喜风、李世红。负责子课题研究管理、实践研究、资料搜集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xx年5月——20xx年5月。

  1、20xx年5月——20xx年8月开题阶段:申报课题,由上报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学校教科室,由学校教科室牵头,课题负责人确定实验小组人员,明确人员责任分工。研讨课题实验方案,做好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2、20xx年9月——20xx年12月为第二期研究阶段:在此实验研究阶段,主要研究名教师的培养途径成长环境与教师队伍建设之间的联系。

  3、20xx年1月——20xx年5月为课题第三实验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研究和总结名教师在教师队伍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学校在名教师的管理使用方面的创新成果,汇集资料,优秀课例成果汇报。总结研究成果,汇编资料,完善研究报告。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有: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针对调查中了解到的名教师的学*、生活、工作现状,广泛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国内已有的影响名教师成长的各种因素的研究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分析归类,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3、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优秀教师工作实践成长经历作个案研究。

  4、经验总结法。广泛收集和总结各学科各年级优秀教师影响个人成长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归纳整理。

  5、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探索最佳名教师培养策略

  七、《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建立课题网络,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制度。

  2、由课题组组长负责开展活动,组员之间结成研究伙伴,定期汇报、交流。每月月底举行课题组长例会,经常对课题进行阶段性分析,并指导下阶段工作。

  3、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工作实行不定期检查,并进行阶段性工作汇报和总结,校行政进行监督和管理。

  4、筹集经费,保证本课题各项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5、与上级教科室领导多联系,及时汇报课题研究进展,确保课题扎实地有成效地开展。


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2)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菁华3篇)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1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教育改革正在以天翻地覆的态势*卷全球。

  纵观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无一例外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且所有的变化都体现着综合国力的竞争,这又是当今世界竞争的焦点。

  然而,所有的竞争又都源于一个基础——教育。

  因此,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能够促进教育发展的因素,最快地发展教育,很自然地成为教育工作者思维的集中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提出了课程改革,提出了优化教学过程等新的教育观念,进行了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的革命——一切又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高科技手段必然地被选择,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教育舞台,参与到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给每个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子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手段、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途径。

  以此为突破口,动力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着重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实践,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使学生树立终身学*意识的同时,培养其终身学*的能力,为创建学*性社会做好奠基工程。

  关于这一点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拓宽学生思维的领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世界。

  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世界,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开启了学生智慧的闸门,学生上网查询需要的信息,下载相关的学*资料,在知识的殿堂中他们可以自由地采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通过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学*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提高学生自主学*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主动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现代教育理念更使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会激活学生学*的兴奋点,使之产生自主学*的兴趣,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学*创造了机会。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改变学生认知的方法与途径,为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创造条件。

  *的教育多年来一直坚持“填鸭”的方式,忽略效果,注重“完成任务”。

  而现代社会的“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终身学*型的。

  这就在要求学生要永远处于学*中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要不断地改变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改变学*方式的单一化、绝对化,在学*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正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这一要求,为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而且是终身学*的主人创造了条件。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大限度地促进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

  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为社会提供后续人才,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激烈要求综合人才的培养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信息化社会中,收集、处理信息的技能是人才考核的基点,从这一基点出发,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会更好地体现出来。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同时,加强与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学的育人功能。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社会的发展是以教育的发展为前提的。

  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目标定位于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结构,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会使学生的学*活动有质的飞跃,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要。

  (六)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更好地体现学生个性化学*的特性,充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育园地里百花齐放,各种人才层出不穷。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也正在“走向生本”。

  基础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现代教育应该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开拓创造性;使学生不仅学会学*、学会生活,而且要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在为每个学生接收终身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同时,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七)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在学生的学*过程中引进智力资源,更好地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学生的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智力的支持,将为学生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将导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进而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动力区小学教学中的《品德与社会》学科在以上思想认识的指导、驱动下,树立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教育理念,以期通过这种目标明确、手段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达到为学生的成长夯实基础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效果预测

  (一)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1、教师首先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并以此为*台,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去收集、处理信息和资料。

  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并在不断地学*活动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学*兴趣有所提高。

  2、教师实践新课改所提倡的指导式的教学模式,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并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给予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

  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的亲历性学*、体验性学*过程中,与学生共享获取新知识的喜悦。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学生收集、处理、交流、汇报信息、资料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给予启发、指导、点拨、总结和升华。

  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愉快地进行自主和合作学*。

  (二)课题研究的效果预测

  在“建网就是建学校”思想的指导下,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

  教学中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更为广阔的前景。

  三、提出课题的依据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与支持

  1、原教育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生的学*中”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新的学*手段,正在以其高水*、高效率取代传统的学*方式,这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学*行为的转变,而且会带来教育各方面的根本性变革。

  这种变革对教育的影响将是非常深刻的。

  2、就哈尔滨市的教育发展而言,“建网就是建学校”的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之中,“抢先一步就等于抢先一个时代”。

  当今的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这就促使我们必须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选准人才培养的切入点,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二)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支持

  1、教育家萨奇曼的研究训练理论指出:

  (1)“使儿童发展起探索材料、处理材料的认知技能”,会使“每个儿童”能够形成“有效地探索的逻辑与因果性概念”。

  (2)“通过具体插图的分析,形成概念,发现变量间的关系,使儿童展开迄今以来没有过的新型的学*”。

  (3)“利用发现的喜悦和自学探究与处理材料时所伴有的智力兴奋这两种内发性动机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反映事物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在实现与思品学科有机整合的基础上,改变学生学*的手段,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全方位地创设浓烈的学*氛围,以生为本,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延伸中,使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都得到激励。从而。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这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思想,客观上追求了教学与教育的统一,小处着手是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大处着眼是“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目的”。

  3、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势,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这一探究的目标能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即初步感知道德认识——这也是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实现的教育功能。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交流、讨论与教师归纳、升华小结,使学生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与整理。

  使学生懂得了哪些信息与教学内容有关,哪些信息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或无关,从而,产生学*的愉悦和自学探究与处理材料时所伴有的智力兴奋。

  这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要研究和探索的,即如何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学*能力的两种内发性动机作用。

  四、实验坚持的原则及进行实验的方法、措施

  (一)实验坚持的原则

  1、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生活性、实践性、活动性、有效性原则。

  3、在遵循品德与社会学科“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这一课程核心的前提下,坚持教育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原则。

  (二)实验采用的方法、具体措施

  1、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参与实验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课题、确定课题,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然后再恰当选择适合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具体内容,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学生带着问题,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活动。

  (2)实践反馈法。

  即通过对学生各种学*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的具体操作中,观察、评价学生实际能力形成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总结实验取得的成果。

  2、具体措施。

  (1)上课时,教师导入新课后,结合问题,学生展开交流。

  内容包括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方式方法、困难、体会以及学*问题探讨等等。

  (2)、围绕学*问题,结合资料,学生进行汇报,以反馈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汇报过程中,学生互相补充、互相点评,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总结,进而升华问题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形成道德行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五、实验中各变量的确定与处理

  将实验中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确定为自变量,学生、收集的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技能确定为因变量。

  在本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从本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教育的专门性的角度考虑,其他学科对学生的影响忽略不计,视为无关变量。

  六、实验步骤及实验对象的确定

  (一)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教学实践活动(研讨课、阶段性小结、教案记载)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探索、阶段小结(研讨课、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06年7月

  成果汇报、形成论文,课题结题

  (二)成果形式

  汇报课、论文、结题报告

  (三)实验对象的确定

  动力区工农兵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刘洪波

  动力区风华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张春凤

  动力区锅炉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李慧敏

  七、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一)领导重视

  随着国家“科研兴教”理论的提出,“科研兴校”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参与实验的工农兵小学、中山路小学以及锅炉小学、风华学校的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大力支持此项课题实验。

  (二)参与实验的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实验教师张晶老师、袁琳老师等曾多次在市、区做过公开课,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有积极参与的态度,胜任课题的实验工作。

  (三)建立课题研究的保障机制

  1、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张喜芬(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成员:张春凤、刘洪波、崔秋红、李慧敏

  2、明确分工

  (1)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实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负责整体协调与沟通,进行阶段性成果的总结、课题计划的调整,宏观调控实验的进程。

  (2)各实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在坚持既定原则的基础上,开拓思维,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2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是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研究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优化。因为教学方式的变革,关系到我们教育的质量,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热情和端正的态度,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实施课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国家《教育科研“xx”课题指南》第41项推荐课题为“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我们的科研课题《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可以说是这一课题的子课题,是对这一课题的细化落实。这一课题的完成,将有助于实现现有主要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和优化,有助于教师对当前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全面掌握。

  二、研究的目标:

  熟练掌握现有历史学科的主要先进教学模式,分析评价整合,并力争推陈出新。

  三、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课题选项贴*我们的工作实际,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带课教师,教育科研可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其次,科研课题资源丰富。

  再者,学校对教学科研重视支持,本校是省级教学示范校,有着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

  最后,课题组成员搭配合理,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到年富力强的年轻教师,从具有高端科研水*的硕士到初具科研能力的学士,是完成课题研究的人员保证。

  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实验对象:结合课题中的具体模式,我们将在三个年级同步或逐步进行实验开展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取资料文献法、调查法、课堂教学实验和观察对比等一系列的方法,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子。

  (三)研究步骤及任务:

  整个研究分五个阶段进行。周期为一年(20xx年1月———20xx年12月)。

  第一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科研资源搜集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尽快尽多地搜集各地各校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资源,渠道主要是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图书馆、人脉关系等,方向主要是名校名师和教育科研专家等,形式包括文字资料如论文、经验总结交流材料、教学科研心得、各地各校的机构网站和校园网的内部文件,网络视频和音像制品(如各省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的优秀教学案例特别是*年山东省高中历史优质课评选中的优秀课例,各地培训教师使用的优秀教学案例等)。

  第二阶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第一分析实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利用上学期的教学时间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策略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教学实验首先是观摩组内成员的观摩研讨课,课后共同研究讨论,改进完善课型,然后在完善的基础上由研究小组成员执教示范课并形成视频作为阶段性成果。在实验的同时逐个形成教学模式的总结性报告。

  第三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一期实验总结,科研资源再搜集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暑期对上学期的研究实验进行阶段性总结。并为下学期的进一步研究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第二分析实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下学期的教学时间对余下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策略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在实验的同时逐个形成示范课教学视频和教学模式的总结性报告。

  第五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结题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性的总结。对过程性和阶段性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在对前期阶段性研究成果整合的基础上形成最终成果,包括结集光盘和结题报告。

  在研究过程中,会根据研究的进展情况适当进行各阶段以及阶段任务的调整,但尽量保持研究过程的不间断性。

  五、科研成果形式

  1、教学案例个案分析资料;2、课堂教学展示视频光盘;3、结题报告。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3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研促教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英语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掌握有效的学*方法,从而培养自学能力,已经是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学会学*和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深入分析学情,制定本课题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掌握有效的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应该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有关强化“学”的功能的要求。

  学*方法是学*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学*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学*的主动权。所以,学*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法、文献法。

  1、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总结。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处理和组织,要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等。

  2、行动研究法: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并围绕课题问题,在课题组内组织公开教学,集体备课、评课和理论主讲活动等等。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对本学科、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3、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先进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资料及论文,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借助理论和经验,形成合力,指导课题实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六、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四、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和谐发展原则

  从学校实验新课程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中,必须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和谐发展是指学生素质整体水*和学生个性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从教育论上认识则是把学生作为整体发展的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实验改革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新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设计,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都能得到整体发展。

  3、可操作性原则

  在课题研究中,要体现可操作性,即抓住构建新课程改革实验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一环节,抓好英语学科新教材实验改革中课程内容和结构的设计,改革教学方法,重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把这些问题置于改革和课题实验研究的突出位置。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究出一种适合林区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方法”。

  学*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和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

  子课题的选择是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及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子课题:初一学年: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初二学年: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和技巧

  初三学年: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语音室: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使本校英语组建设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本组的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全面的、较大的提升。

  2.通过研究,寻找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成为学*的主人,为终身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1.课题研究提出阶段(20xx.9。1-20xx9.10)

  课题组成员学*《英语课程标准》、了解当前英语。提出本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xx.9--20xx.10)

  进一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学*相关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储备丰富的理论依据。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成功经验和个案资料。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10--20xx.6)

  (1)实践活动,积累素材。

  (2)阶段性总结。

  (3)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4、总结阶段:(20xx、7)总结材料,撰写课题论文。

  在相关理论的支撑下,进一步检验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完成结题报告,并在本校进行推广。


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3)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10)份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1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教育改革正在以天翻地覆的态势*卷全球。

  纵观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无一例外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且所有的变化都体现着综合国力的竞争,这又是当今世界竞争的焦点。然而,所有的竞争又都源于一个基础——教育。因此,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能够促进教育发展的因素,最快地发展教育,很自然地成为教育工作者思维的集中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提出了课程改革,提出了优化教学过程等新的教育观念,进行了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的革命——一切又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高科技手段必然地被选择,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教育舞台,参与到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给每个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子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手段、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途径。以此为突破口,动力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着重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实践,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使学生树立终身学*意识的同时,培养其终身学*的能力,为创建学*性社会做好奠基工程。

  关于这一点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拓宽学生思维的领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世界。

  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世界,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开启了学生智慧的闸门,学生上网查询需要的信息,下载相关的学*资料,在知识的殿堂中他们可以自由地采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通过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学*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提高学生自主学*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主动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现代教育理念更使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会激活学生学*的兴奋点,使之产生自主学*的兴趣,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学*创造了机会。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改变学生认知的方法与途径,为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创造条件。

  中国的教育多年来一直坚持“填鸭”的方式,忽略效果,注重“完成任务”。而现代社会的“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终身学*型的。这就在要求学生要永远处于学*中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要不断地改变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改变学*方式的单一化、绝对化,在学*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正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这一要求,为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而且是终身学*的主人创造了条件。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大限度地促进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为社会提供后续人才,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激烈要求综合人才的培养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信息化社会中,收集、处理信息的技能是人才考核的基点,从这一基点出发,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会更好地体现出来。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同时,加强与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学的育人功能。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社会的发展是以教育的发展为前提的。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目标定位于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结构,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会使学生的学*活动有质的飞跃,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要。

  (六)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更好地体现学生个性化学*的特性,充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育园地里百花齐放,各种人才层出不穷。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也正在“走向生本”。基础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现代教育应该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开拓创造性;使学生不仅学会学*、学会生活,而且要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在为每个学生接收终身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同时,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七)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在学生的学*过程中引进智力资源,更好地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学生的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智力的支持,将为学生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将导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进而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动力区小学教学中的《品德与社会》学科在以上思想认识的指导、驱动下,树立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教育理念,以期通过这种目标明确、手段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达到为学生的成长夯实基础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效果预测

  (一)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1、教师首先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并以此为*台,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去收集、处理信息和资料。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并在不断地学*活动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学*兴趣有所提高。

  2、教师实践新课改所提倡的指导式的教学模式,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在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并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给予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的亲历性学*、体验性学*过程中,与学生共享获取新知识的喜悦。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学生收集、处理、交流、汇报信息、资料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给予启发、指导、点拨、总结和升华。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愉快地进行自主和合作学*。

  (二)课题研究的效果预测

  在“建网就是建学校”思想的指导下,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教学中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更为广阔的前景。

  三、提出课题的依据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与支持

  1、原教育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生的学*中”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新的学*手段,正在以其高水*、高效率取代传统的学*方式,这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学*行为的转变,而且会带来教育各方面的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对教育的影响将是非常深刻的。

  2、就哈尔滨市的教育发展而言,“建网就是建学校”的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之中,“抢先一步就等于抢先一个时代”。当今的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这就促使我们必须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选准人才培养的切入点,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二)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支持

  1、教育家萨奇曼的研究训练理论指出:

  (1)“使儿童发展起探索材料、处理材料的认知技能”,会使“每个儿童”能够形成“有效地探索的逻辑与因果性概念”。

  (2)“通过具体插图的分析,形成概念,发现变量间的关系,使儿童展开迄今以来没有过的新型的学*”。

  (3)“利用发现的喜悦和自学探究与处理材料时所伴有的智力兴奋这两种内发性动机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反映事物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在实现与思品学科有机整合的基础上,改变学生学*的手段,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全方位地创设浓烈的学*氛围,以生为本,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延伸中,使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都得到激励。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这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思想,客观上追求了教学与教育的统一,小处着手是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大处着眼是“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目的”。

  3、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势,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这一探究的目标能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即初步感知道德认识——这也是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实现的教育功能。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交流、讨论与教师归纳、升华小结,使学生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与整理。使学生懂得了哪些信息与教学内容有关,哪些信息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或无关,从而,产生学*的愉悦和自学探究与处理材料时所伴有的智力兴奋。这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要研究和探索的,即如何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学*能力的两种内发性动机作用。

  四、实验坚持的原则及进行实验的方法、措施

  (一)实验坚持的原则

  1、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生活性、实践性、活动性、有效性原则。

  3、在遵循品德与社会学科“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这一课程核心的前提下,坚持教育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原则。

  (二)实验采用的方法、具体措施

  1、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参与实验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课题、确定课题,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然后再恰当选择适合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具体内容,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学生带着问题,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活动。

  (2)实践反馈法。

  即通过对学生各种学*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的具体操作中,观察、评价学生实际能力形成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总结实验取得的成果。

  2、具体措施。

  (1)上课时,教师导入新课后,结合问题,学生展开交流。

  内容包括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方式方法、困难、体会以及学*问题探讨等等。

  (2)围绕学*问题,结合资料,学生进行汇报,以反馈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汇报过程中,学生互相补充、互相点评,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总结,进而升华问题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形成道德行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五、实验中各变量的确定与处理

  将实验中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确定为自变量,学生、收集的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技能确定为因变量。在本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从本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教育的专门性的角度考虑,其他学科对学生的影响忽略不计,视为无关变量。

  六、实验步骤及实验对象的确定

  (一)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教学实践活动(研讨课、阶段性小结、教案记载)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探索、阶段小结(研讨课、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成果汇报、形成论文,课题结题

  (二)成果形式

  汇报课、论文、结题报告

  (三)实验对象的确定

  动力区工农兵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刘洪波

  动力区风华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张春凤

  动力区锅炉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李慧敏

  七、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一)领导重视

  随着国家“科研兴教”理论的提出,“科研兴校”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参与实验的工农兵小学、中山路小学以及锅炉小学、风华学校的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大力支持此项课题实验。

  (二)参与实验的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实验教师张晶老师、袁琳老师等曾多次在市、区做过公开课,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有积极参与的态度,胜任课题的实验工作。

  (三)建立课题研究的保障机制

  1、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张喜芬(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成员:张春凤、刘洪波、崔秋红、李慧敏

  2、明确分工

  (1)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实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负责整体协调与沟通,进行阶段性成果的总结、课题计划的调整,宏观调控实验的进程。

  (2)各实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在坚持既定原则的基础上,开拓思维,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2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学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营造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备课组长要做好引领工作,教师个人要单独申报一项小课题进行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并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事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实施流程

  1.选题。填写《小课题研究方案》(附件一)。学科组(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教科室提交《中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教科室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科室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中期小结)。程序是:

  (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教科室;

  (3)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学校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并纳入学期量化考核,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不断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六、小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李居涛

  副组长:刘甲田

  成员: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3

  一、课题名称: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培育一所好学校,必须培育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教职工队伍。如果把一所好学校比作一座漂亮的大厦,那么,优秀教师就是支撑起这座大厦的栋梁。名教师是优秀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重要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之一。单单一个名教师,也许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对于一所好学校来说,名教师就是教职工队伍的引领者。所以,在新课程改革高潮渐起的今天,各个学校都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对优秀教师的渴求。如何培育出更多的名教师和优秀教师,并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模范引领带动作用,是摆在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内外研究同一研究领域的概况

  关于名教师,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尤其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名教师的内涵、名教师教师的思想品德、现代教育观念、法律意识、知识结构、基本技能、良好心态、外在形象、教学艺术、教育科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不少学者进行了专门的探索与研究,并出版了《优秀教师全书》、《新课程优秀教师管理实用手册》等专著。美国学者还专门研究了“美国成功教师的五个标准”、“成功教师的15条特征”、“成功教师八要素”等,对指导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走向成功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于学校优秀教师与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国内外也有所关注,但并不是很多。如有的学者从教师专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关系出发,强调从以往关注教师的自治和个人发展,转而强调名教师与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发展的同伴互助、引领示范和合作文化,即首先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以使双向学*,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通过互动彼此支持,以减少教师由于孤立而导致的自发行为,从教师作为研究者走向同伴互动。

  2、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1)有利于建设研究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自强不息,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美好的教育人生。

  (3)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师伍建设,推动学校管理改革,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学期,我校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名师与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名师的成长环境、培养途径、作用与效益、与教师队伍成长之间联系等方面为主要研究对象,贴*名教师的工作实践和成长心路历程,探索名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的主力军与引领者作用,并且结合这个课题,研究发挥名教师作用的途径与策略。

  (二)预期目标

  认真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探索出一条有利于名教师的成长、充分发挥名教师的模范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教职工队伍管理评价体系,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在逐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阶段形成研究成果,最后形成《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研究》论文获报告。

  五、《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总召集人:李国伟,主要负责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统筹、全程跟踪课题研究。

  课题组长:杨建涛。具体主持课题研究,总体构思、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步骤、研究方法,协调组织不同阶段研究工作,汇集研究经验,并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副组长:虎二伟。负责本课题与学校整体教科研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工作和评价工作。

  副组长:刘二定。负责组织课题研究,处理研究材料,进行研究指导。

  课题组成员:刘法宪、杨春霞、魏丽霞、杨炎秋、张喜风、李世红。负责子课题研究管理、实践研究、资料搜集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xx年5月——20xx年5月。

  1、20xx年5月——20xx年8月开题阶段:申报课题,由上报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学校教科室,由学校教科室牵头,课题负责人确定实验小组人员,明确人员责任分工。研讨课题实验方案,做好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2、20xx年9月——20xx年12月为第二期研究阶段:在此实验研究阶段,主要研究名教师的培养途径成长环境与教师队伍建设之间的联系。

  3、20xx年1月——20xx年5月为课题第三实验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研究和总结名教师在教师队伍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学校在名教师的管理使用方面的创新成果,汇集资料,优秀课例成果汇报。总结研究成果,汇编资料,完善研究报告。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有: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针对调查中了解到的名教师的学*、生活、工作现状,广泛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国内已有的影响名教师成长的各种因素的研究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分析归类,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3、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优秀教师工作实践成长经历作个案研究。

  4、经验总结法。广泛收集和总结各学科各年级优秀教师影响个人成长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归纳整理。

  5、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探索最佳名教师培养策略

  七、《名师与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建立课题网络,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制度。

  2、由课题组组长负责开展活动,组员之间结成研究伙伴,定期汇报、交流。每月月底举行课题组长例会,经常对课题进行阶段性分析,并指导下阶段工作。

  3、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工作实行不定期检查,并进行阶段性工作汇报和总结,校行政进行监督和管理。

  4、筹集经费,保证本课题各项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5、与上级教科室领导多联系,及时汇报课题研究进展,确保课题扎实地有成效地开展。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研促教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英语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掌握有效的学*方法,从而培养自学能力,已经是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学会学*和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深入分析学情,制定本课题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掌握有效的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应该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有关强化“学”的功能的要求。

  学*方法是学*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学*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学*的主动权。所以,学*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法、文献法。

  1、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总结。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处理和组织,要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等。

  2、行动研究法: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并围绕课题问题,在课题组内组织公开教学,集体备课、评课和理论主讲活动等等。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对本学科、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3、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先进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资料及论文,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借助理论和经验,形成合力,指导课题实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六、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四、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和谐发展原则

  从学校实验新课程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中,必须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和谐发展是指学生素质整体水*和学生个性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从教育论上认识则是把学生作为整体发展的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实验改革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新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设计,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都能得到整体发展。

  3、可操作性原则

  在课题研究中,要体现可操作性,即抓住构建新课程改革实验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一环节,抓好英语学科新教材实验改革中课程内容和结构的设计,改革教学方法,重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把这些问题置于改革和课题实验研究的突出位置。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究出一种适合林区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方法”。

  学*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和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

  子课题的选择是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及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子课题:初一学年: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初二学年: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和技巧

  初三学年: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语音室: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使本校英语组建设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本组的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全面的、较大的提升。

  2.通过研究,寻找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成为学*的主人,为终身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1.课题研究提出阶段(20xx.9。1-20xx9.10)

  课题组成员学*《英语课程标准》、了解当前英语。提出本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xx.9--20xx.10)

  进一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学*相关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储备丰富的理论依据。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成功经验和个案资料。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10--20xx.6)

  (1)实践活动,积累素材。

  (2)阶段性总结。

  (3)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4、总结阶段:(20xx、7)总结材料,撰写课题论文。

  在相关理论的支撑下,进一步检验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完成结题报告,并在本校进行推广。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评价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促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实现,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促进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学,创造有利于发挥教师潜能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学*能力的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评价指标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应该是在吸收中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基础上,根据“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改革目标,提出具体化的要求。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对学生学*状态的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教师基本功的评价以及综合评价。

  (一)学生学*状态评价

  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分为三个方面:

  1、学生的参与状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学生参与教学中的'数量、广度、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就数量而言,要看学生参与的人数及时间的数量;就广度而言,要看是否各个层面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即全程参与问题;就深度而言,学生参与的是表面的问题还是深层次的问题,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参与。

  2、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善于交流、交谈;能不能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问题;能不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回答能不能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关注;学生的回答错误或提出的异议有没有人指责,正确的是否得到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否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

  3、学生的达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使其融会贯通;学生在获得新知识时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投入;学生的技能是否得以训练或提高;学生的情感是否得到积极的引导;学生学*有困难时是否得到了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是否得到鼓励;学生的学*方法是否有变化;学生的求知欲是否增强;学生是否更喜欢老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三个维度的目标落实状况如何。并能以*等的参与者身份,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2、教师是否能够恰当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性的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实现因材施教。是否能用审视和探究的目光来对待教材,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认同或标新立异。

  3、教师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把学生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当作课堂教学的生长点,同时给学生自尊、自信。

  4、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掌握科学的学*策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眼睛看、耳朵听、手操作)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动,促进学生成长。

  5、教师是否能够提供一种跨越时空和突破教与学界限的学**台,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长。

  6、教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对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学会对自己的学*进行评价、调节、控制和总结,在学*中学会学*。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说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很自然的使人们想到怎么用评价标准去评价他人的课,这只是开展评价工作一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它还具有如何激励教师自己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评价工作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作,而是一个研究工作。它需要一个教师参与研究的过程。

  1、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改的深入推进,促进了人们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推动学校校改的深化。

  2、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教师只有自己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评价具有改进功能,可以强化反思与调节

  为了使教学活动不断接*设定的教育目标,就必须对活动过程中偏离目标的行为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教师可以借助于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教学实践状态,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有了再学*、再改进、再实践、再提高的反思过程。

  4、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可以优化学校管理工作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也可以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6

  一、课题名称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加强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逆向思维则更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法则,在新课改中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众所周知,正向思维有时会制约思维空间的拓展,甚至会导致问题无法解决,此时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方向,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去探求解决问题。

  其特点表现在:善于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进行探索,当某一思路出现阻碍时,能够迅速地转移到另一种思路上去,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当学生经过努力从正向理解了某个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后,若能适当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往往会跨进新的知识领域。当人们*惯于正向思维,尤其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时,逆向思维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挖掘学生智慧的潜力,较快地促进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去获得知识。

  3、提高学*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4、在发现的试探中,学到科学的认识方法和策略,深刻地理解知识,提高认知水*。

  5、加强学生用分析法和倒推法解题的能力的训练。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逆向思维蕴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它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也是人们学*和生活中必备的一种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认识逆向思维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把教学中的相关逆向思维训练的问题落实到位,才能使学生的的逆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在数学的概念教学,计算过程教学,和应用题教学中都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逆向思维素材,明确训练内容。

  3、备课时,明确学生的思维特点,制定逆向思维策略。

  4、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注意逆向思维训练策略的落实。

  5、做好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转换。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实践研究为主,在课堂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然后在反思中改进,以此实现研究的目标。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实际调查,发现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足。

  2、学*相关理论,增强科研能力,调查收集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

  3、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学*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

  2、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逆向思维素材。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

  4、积极实践,努力寻求提高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并前后对比分析。

  2、对研究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归类、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7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教育改革正在以天翻地覆的态势*卷全球。

  纵观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无一例外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且所有的变化都体现着综合国力的竞争,这又是当今世界竞争的焦点。

  然而,所有的竞争又都源于一个基础——教育。

  因此,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能够促进教育发展的因素,最快地发展教育,很自然地成为教育工作者思维的集中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提出了课程改革,提出了优化教学过程等新的教育观念,进行了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的革命——一切又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高科技手段必然地被选择,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教育舞台,参与到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给每个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子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手段、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途径。

  以此为突破口,动力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着重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实践,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使学生树立终身学*意识的同时,培养其终身学*的能力,为创建学*性社会做好奠基工程。

  关于这一点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拓宽学生思维的领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世界。

  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世界,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开启了学生智慧的闸门,学生上网查询需要的信息,下载相关的学*资料,在知识的殿堂中他们可以自由地采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通过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学*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提高学生自主学*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主动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现代教育理念更使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会激活学生学*的兴奋点,使之产生自主学*的兴趣,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学*创造了机会。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改变学生认知的方法与途径,为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创造条件。

  中国的教育多年来一直坚持“填鸭”的方式,忽略效果,注重“完成任务”。

  而现代社会的“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终身学*型的。

  这就在要求学生要永远处于学*中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要不断地改变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改变学*方式的单一化、绝对化,在学*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正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这一要求,为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而且是终身学*的主人创造了条件。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大限度地促进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

  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为社会提供后续人才,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激烈要求综合人才的培养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信息化社会中,收集、处理信息的技能是人才考核的基点,从这一基点出发,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会更好地体现出来。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同时,加强与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学的育人功能。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社会的发展是以教育的发展为前提的。

  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目标定位于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结构,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会使学生的学*活动有质的飞跃,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要。

  (六)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更好地体现学生个性化学*的特性,充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育园地里百花齐放,各种人才层出不穷。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也正在“走向生本”。

  基础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现代教育应该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开拓创造性;使学生不仅学会学*、学会生活,而且要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在为每个学生接收终身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同时,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七)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在学生的学*过程中引进智力资源,更好地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学生的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智力的支持,将为学生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将导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进而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动力区小学教学中的《品德与社会》学科在以上思想认识的指导、驱动下,树立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教育理念,以期通过这种目标明确、手段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达到为学生的成长夯实基础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效果预测

  (一)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1、教师首先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并以此为*台,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去收集、处理信息和资料。

  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并在不断地学*活动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学*兴趣有所提高。

  2、教师实践新课改所提倡的指导式的教学模式,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并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给予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

  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的亲历性学*、体验性学*过程中,与学生共享获取新知识的喜悦。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学生收集、处理、交流、汇报信息、资料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给予启发、指导、点拨、总结和升华。

  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愉快地进行自主和合作学*。

  (二)课题研究的效果预测

  在“建网就是建学校”思想的指导下,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

  教学中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更为广阔的前景。

  三、提出课题的依据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与支持

  1、原教育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生的学*中”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新的学*手段,正在以其高水*、高效率取代传统的学*方式,这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学*行为的转变,而且会带来教育各方面的根本性变革。

  这种变革对教育的影响将是非常深刻的。

  2、就哈尔滨市的教育发展而言,“建网就是建学校”的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之中,“抢先一步就等于抢先一个时代”。

  当今的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这就促使我们必须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选准人才培养的切入点,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二)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支持

  1、教育家萨奇曼的研究训练理论指出:

  (1)“使儿童发展起探索材料、处理材料的认知技能”,会使“每个儿童”能够形成“有效地探索的逻辑与因果性概念”。

  (2)“通过具体插图的分析,形成概念,发现变量间的关系,使儿童展开迄今以来没有过的新型的学*”。

  (3)“利用发现的喜悦和自学探究与处理材料时所伴有的智力兴奋这两种内发性动机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反映事物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在实现与思品学科有机整合的基础上,改变学生学*的手段,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全方位地创设浓烈的学*氛围,以生为本,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延伸中,使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都得到激励。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这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思想,客观上追求了教学与教育的统一,小处着手是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大处着眼是“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目的”。

  3、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势,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这一探究的目标能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即初步感知道德认识——这也是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实现的教育功能。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交流、讨论与教师归纳、升华小结,使学生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与整理。

  使学生懂得了哪些信息与教学内容有关,哪些信息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或无关,从而,产生学*的愉悦和自学探究与处理材料时所伴有的智力兴奋。

  这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要研究和探索的,即如何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学*能力的两种内发性动机作用。

  四、实验坚持的原则及进行实验的方法、措施

  (一)实验坚持的原则

  1、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生活性、实践性、活动性、有效性原则。

  3、在遵循品德与社会学科“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这一课程核心的前提下,坚持教育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原则。

  (二)实验采用的方法、具体措施

  1、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参与实验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课题、确定课题,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然后再恰当选择适合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具体内容,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学生带着问题,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活动。

  (2)实践反馈法。

  即通过对学生各种学*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的具体操作中,观察、评价学生实际能力形成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总结实验取得的成果。

  2、具体措施。

  (1)上课时,教师导入新课后,结合问题,学生展开交流。

  内容包括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方式方法、困难、体会以及学*问题探讨等等。

  (2)、围绕学*问题,结合资料,学生进行汇报,以反馈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汇报过程中,学生互相补充、互相点评,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总结,进而升华问题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形成道德行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五、实验中各变量的确定与处理

  将实验中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确定为自变量,学生、收集的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技能确定为因变量。

  在本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从本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教育的专门性的角度考虑,其他学科对学生的影响忽略不计,视为无关变量。

  六、实验步骤及实验对象的确定

  (一)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教学实践活动(研讨课、阶段性小结、教案记载)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探索、阶段小结(研讨课、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成果汇报、形成论文,课题结题

  (二)成果形式

  汇报课、论文、结题报告

  (三)实验对象的确定

  动力区工农兵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刘洪波

  动力区风华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张春凤

  动力区锅炉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李慧敏

  七、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一)领导重视

  随着国家“科研兴教”理论的提出,“科研兴校”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参与实验的工农兵小学、中山路小学以及锅炉小学、风华学校的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大力支持此项课题实验。

  (二)参与实验的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实验教师张晶老师、袁琳老师等曾多次在市、区做过公开课,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有积极参与的态度,胜任课题的实验工作。

  (三)建立课题研究的保障机制

  1、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张喜芬(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成员:张春凤、刘洪波、崔秋红、李慧敏

  2、明确分工

  (1)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实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负责整体协调与沟通,进行阶段性成果的总结、课题计划的调整,宏观调控实验的进程。

  (2)各实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在坚持既定原则的基础上,开拓思维,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8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教育改革正在以天翻地覆的态势*卷全球。

  纵观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无一例外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且所有的变化都体现着综合国力的竞争,这又是当今世界竞争的焦点。

  然而,所有的竞争又都源于一个基础——教育。

  因此,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能够促进教育发展的因素,最快地发展教育,很自然地成为教育工作者思维的集中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提出了课程改革,提出了优化教学过程等新的教育观念,进行了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的革命——一切又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高科技手段必然地被选择,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教育舞台,参与到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给每个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子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手段、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途径。

  以此为突破口,动力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着重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实践,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使学生树立终身学*意识的同时,培养其终身学*的能力,为创建学*性社会做好奠基工程。

  关于这一点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拓宽学生思维的领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世界。

  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世界,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开启了学生智慧的闸门,学生上网查询需要的信息,下载相关的学*资料,在知识的殿堂中他们可以自由地采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通过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学*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提高学生自主学*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主动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现代教育理念更使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会激活学生学*的兴奋点,使之产生自主学*的兴趣,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学*创造了机会。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改变学生认知的方法与途径,为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创造条件。

  中国的教育多年来一直坚持“填鸭”的方式,忽略效果,注重“完成任务”。

  而现代社会的“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终身学*型的。

  这就在要求学生要永远处于学*中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要不断地改变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改变学*方式的单一化、绝对化,在学*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正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这一要求,为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而且是终身学*的主人创造了条件。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大限度地促进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

  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为社会提供后续人才,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激烈要求综合人才的培养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信息化社会中,收集、处理信息的技能是人才考核的基点,从这一基点出发,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会更好地体现出来。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同时,加强与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学的育人功能。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社会的发展是以教育的发展为前提的。

  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目标定位于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结构,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会使学生的学*活动有质的飞跃,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要。

  (六)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更好地体现学生个性化学*的特性,充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育园地里百花齐放,各种人才层出不穷。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也正在“走向生本”。

  基础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现代教育应该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开拓创造性;使学生不仅学会学*、学会生活,而且要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在为每个学生接收终身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同时,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七)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在学生的学*过程中引进智力资源,更好地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学生的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智力的支持,将为学生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将导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进而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动力区小学教学中的《品德与社会》学科在以上思想认识的指导、驱动下,树立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教育理念,以期通过这种目标明确、手段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达到为学生的成长夯实基础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效果预测

  (一)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1、教师首先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并以此为*台,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去收集、处理信息和资料。

  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并在不断地学*活动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学*兴趣有所提高。

  2、教师实践新课改所提倡的指导式的教学模式,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并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给予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

  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的亲历性学*、体验性学*过程中,与学生共享获取新知识的喜悦。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学生收集、处理、交流、汇报信息、资料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给予启发、指导、点拨、总结和升华。

  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愉快地进行自主和合作学*。

  (二)课题研究的效果预测

  在“建网就是建学校”思想的指导下,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

  教学中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更为广阔的前景。

  三、提出课题的依据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与支持

  1、原教育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生的学*中”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新的学*手段,正在以其高水*、高效率取代传统的学*方式,这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学*行为的转变,而且会带来教育各方面的根本性变革。

  这种变革对教育的影响将是非常深刻的。

  2、就哈尔滨市的教育发展而言,“建网就是建学校”的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之中,“抢先一步就等于抢先一个时代”。

  当今的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这就促使我们必须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选准人才培养的切入点,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二)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支持

  1、教育家萨奇曼的研究训练理论指出:

  (1)“使儿童发展起探索材料、处理材料的认知技能”,会使“每个儿童”能够形成“有效地探索的逻辑与因果性概念”。

  (2)“通过具体插图的分析,形成概念,发现变量间的关系,使儿童展开迄今以来没有过的新型的学*”。

  (3)“利用发现的喜悦和自学探究与处理材料时所伴有的智力兴奋这两种内发性动机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反映事物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在实现与思品学科有机整合的基础上,改变学生学*的手段,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全方位地创设浓烈的学*氛围,以生为本,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延伸中,使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都得到激励。从而。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这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思想,客观上追求了教学与教育的统一,小处着手是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大处着眼是“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目的`”。

  3、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势,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这一探究的目标能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即初步感知道德认识——这也是品德与社会学科要实现的教育功能。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交流、讨论与教师归纳、升华小结,使学生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与整理。

  使学生懂得了哪些信息与教学内容有关,哪些信息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或无关,从而,产生学*的愉悦和自学探究与处理材料时所伴有的智力兴奋。

  这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要研究和探索的,即如何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学*能力的两种内发性动机作用。

  四、实验坚持的原则及进行实验的方法、措施

  (一)实验坚持的原则

  1、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生活性、实践性、活动性、有效性原则。

  3、在遵循品德与社会学科“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这一课程核心的前提下,坚持教育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原则。

  (二)实验采用的方法、具体措施

  1、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即参与实验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课题、确定课题,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然后再恰当选择适合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具体内容,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学生带着问题,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活动。

  (2)实践反馈法。

  即通过对学生各种学*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的具体操作中,观察、评价学生实际能力形成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总结实验取得的成果。

  2、具体措施。

  (1)上课时,教师导入新课后,结合问题,学生展开交流。

  内容包括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方式方法、困难、体会以及学*问题探讨等等。

  (2)、围绕学*问题,结合资料,学生进行汇报,以反馈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汇报过程中,学生互相补充、互相点评,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总结,进而升华问题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形成道德行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五、实验中各变量的确定与处理

  将实验中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确定为自变量,学生、收集的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技能确定为因变量。

  在本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从本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教育的专门性的角度考虑,其他学科对学生的影响忽略不计,视为无关变量。

  六、实验步骤及实验对象的确定

  (一)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教学实践活动(研讨课、阶段性小结、教案记载)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探索、阶段小结(研讨课、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成果汇报、形成论文,课题结题

  (二)成果形式

  汇报课、论文、结题报告

  (三)实验对象的确定

  动力区工农兵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刘洪波

  动力区风华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张春凤

  动力区锅炉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李慧敏

  七、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一)领导重视

  随着国家“科研兴教”理论的提出,“科研兴校”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参与实验的工农兵小学、中山路小学以及锅炉小学、风华学校的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大力支持此项课题实验。

  (二)参与实验的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实验教师张晶老师、袁琳老师等曾多次在市、区做过公开课,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有积极参与的态度,胜任课题的实验工作。

  (三)建立课题研究的保障机制

  1、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张喜芬(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成员:张春凤、刘洪波、崔秋红、李慧敏

  2、明确分工

  (1)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实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负责整体协调与沟通,进行阶段性成果的总结、课题计划的调整,宏观调控实验的进程。

  (2)各实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在坚持既定原则的基础上,开拓思维,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思想和理念为指南,以学校xx规划为依据,努力让学校教科研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引领和推动力量。

  二、达成目标

  1、要以科研为动力,推动我校的整体层次提高;要以科研为载体,缔造一大批富有精湛教育艺术、能教能研的教师;要用科研的眼光,构建“一切服务于学生未来发展”机制,全面充分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2、竭尽全力地在“实”字上下功夫,切实找到自己实践的问题,化问题为课题,深入落实过程性的研究,做着眼与问题解决的科研。拿出真实的富有成效的成果和经验,扎实地给自身和教育教学实践带来变化。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1、建立教育科研投入保障,保证教育科研工作的机制化运作。

  2、教科研工作是一个学校品位的标志性工作之一,也应当成为一个教师成长成熟的标志之一。学校将加大教科研在教师考核中的含金量。

  3、形成学校以教师总数20%以上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的教科研工作格局。

  4、教科研与校本教研相结合,把校本课程开发纳入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逐步构建系列校本课程体系。

  5、五年内,校级、区级、市级立项和完成课题数、获奖数有新的突破,同时明确以校本教研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

  6、“xx”期间,学校教师将通过科研,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篇以上,论文获奖每年度有所增长。

  7、加大教科研与学科教学、教研组备课组相结合的支持力度。真正让大多数教师感受到教科研工作对学校工作的促进作用。

  总之,通过“xx”教育科研,能使我校,在诸多方面跨入先进学校行列。尤其是在制度创新、教育质量方面,成为同类学校的佼佼者,让教科研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实实在在的力量。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10

  一、工作基础

  “十二五”期间,在浓郁的学校文化熏陶下,我校教育科研形成了良好的氛围,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自主学*和同伴互助,丰富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水*;问题意识和实践探研,培养了教师的研究*惯和研究兴趣;院校合作,专家引领,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共有216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442篇论文在各类评比中获奖,教师完成省级个人课题3个,无锡市级专项课题26个,阴江市级教师专项课题48个。学校还完成了教育部规划课题和江苏省规划课题各一个。阴江高中的教育科研在地区和省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受到省市级教科研专家的高度肯定。

  二、发展目标

  围绕学校“十三五”总目标:办幸福教育,创一流高中。高起点规划、高质量研究“十三五”课题;高水*打造、高素质提升研究型团队。

  三、发展策略

  1.做好“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

  规划课题是统领学校发展方向,疏通学校发展节点,延续学校发展命脉的研究命题。做好“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关系到学校未来发展水*、发展地位和发展竞争力。所以,教科研部门要在校长室的指导下,首先,做好“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幸福教育研究”的宣传发动工作。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分解研究目标,确立子课题研究内容,招募子课题负责和研究成员,并完成立项申报工作;其次,组织课题组成员,结合学校实际,按计划、分阶段做好课题研究的实施工作,并及时做好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和成果提炼工作,通过四到五年的研究,在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有提高的基础上,提升师生感知、创造、享受幸福的能力,使现代学校文化在更高的层次上有新的建构,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幸福开辟新天地。

  2.做好研究团队的发展和提升工作。

  “学校发展在教育,教育发展在教师,教师发展在科研”。打造一支高水*、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学校教育科研责无旁贷。

  ①完善科研机制。

  继续落实学校“四五”成才计划,在学校原有机制的基础上,以学校“十二五”规划提出的“3310工程”为目标,以“工作室”建设为抓手,以“学术休假制度”为载体,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名教师;以教育教学问题为切入点,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以成果总结为增长链,造就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

  ②建立科研团队。

  继续做好教师发展学校的培训工作,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和研究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丰富多彩的合作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研究。成立以学校规划课题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基于教育发展走向,在学校发展的层面上开展微观研究;成立学科学术团队,围绕“主体性发展课堂”开展学科有效教学研究;成立工作室团队,针对教育教学中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成立“阴江高中课题组”,围绕“三课”建设,进行问题研究和课程开发。

  ③搭建科研*台。

  学校教科研部门在做好课题研究的指导、跟踪服务和成果的推介的基础上,借助与省教科院、华师大和兄弟学校的合作*台,在共性辅导的基础上,创造个性化指导的机会;通过合作共同体,为教师提供发展自我、展示才华的机会;发挥团队优势,以论坛、沙龙、外出参观考察的形式,增加交流与学*的机会。

  ④做好科研评价。

  教科研部门,将依照学校“岗位聘任制条例”、“ABC绩效奖励条例”、“教科研考核和奖励条例”做好教科研的考核和奖励工作,并组织年度教科研先进个人的评选。以此激发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做好教科活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

  “教育科研:研究是根本,活动是动力。”教科研在做好团队建设和研究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做好研究活动的展示和成果推广工作,通过活动,引智借力,促进研究水*的提高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十二五”期间,在做好规划课题的开题、中期展示、结题鉴定,基地学校科研协进会等重大活动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精品课题建设的展示活动,省教科院基地学校“学科教研活动”、“学校科研成果展示暨年度教科研先进个人表彰活动”、“阴江高中课题组”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认真办好一年一度的“教师论坛节”。做好《领跑者》的组稿、编辑和出版工作,提升刊物质量。通过活动和宣传,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以上三项工作,是“十三五”教育科研的绚丽底色,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实施“五二工程”(省级以上规划立项课题2个,省重点学科基地2个,重点工作室2个,科研专着2本,学校刊物2份),增添亮点,打造品牌,实现“名师培养工程全省领先,幸福教育之歌响彻全国”的目标。


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4)

——云南省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3篇

  第六条 凡由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课题,为云南省教育科研省级课题。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设立省重点课题(含资助部分研究经费或自筹研究经费的课题)、规划课题(属于非重点课题,资助部分研究经费或自筹研究经费,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及经费资助单位共同负责管理及成果鉴定、验收)和立项课题(自筹研究经费)三类。

  第七条 课题申报人应具有副高职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为中小学特级教师(副高职以下的,应由具有副高职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两名同行人士书面推荐),且是该课题的第一主持人,在课题研究中承担实质性任务。每一申报人每次只能申报一个省级课题,已负责承担的省级课题未结题者,一律不得申报新的省级课题。

  由多人参加的课题必须注明主持人。主持人仅限填报一人,申请书必须由主持人签名报出。

  第八条 省级课题每五年为一个阶段,自课题指南发布之日起受理课题申报工作,受理期限为三个月,滚动列入计划的课题在前一年的最后三个月受理申报。

  课题指南发布后,申报者可向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索购《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和有关材料。

  第九条 申报人应按照规定认真填写申请书,经本单位同意后,一式三份送交各地(州、市)教育科研部门或高校科研处进行初选,由各地(州、市)教育科研部门或高校科研处签署意见后在规定时间内报省规划办参加评审。迟于规定截止日期的申请书,一律不予评审。

  申报人应同时交课题评审补偿费200元,由省规划办统一开具收据。凡只交课题申请书而未交评审补偿费的,一律不予评审。

  第十条 申报人所在单位须对申请书进行全面审核,对申请人的政治表现、业务能力、科研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并在时间、经费方面给予支持、保证。

  第三十七条 省规划办及其委托管理机构、各课题组和课题组所在单位,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对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作用。

  充分利用报刊、影视、网络等媒体,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成果宣传渠道。对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要及时摘报各级教育决策部门,向有关部门推荐,促其采纳应用,并向教育界广泛宣传。

  第三十八条 省规划办、及其委托管理机构、课题所在单位应积极协助优秀成果的出版,不定期召开课题成果报告会,发布研究成果信息,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或学术研讨,促进成果的推广应用。

  第三十九条 验收合格的我省教育科学规划各类课题的最终成果,在出版、发表或向有关领导部门报送时,应在醒目位置标明课题类别。

  第四十条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每四年举行一次全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奖活动。具体办法另定。


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5)

——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6篇

  在中职课程《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中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生存技能为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那么,中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课教学活动就担负着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重任。在计算机专业中,Photoshop 作为一门专业课,是目前最为出名的*面设计软件,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其很强的实用性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

  在多年从事该*面设计软件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始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希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 Photoshop 进行*面设计这个技能,作为就业生存的一技之长。

  (二)研究的意义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 方法,强调在教学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尤其适用于操作类课程的教学活动,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 Photoshop 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意义:

  一 是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学*计算机课程的学*效率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掌握学* Photoshop 课程的学*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 是有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业 Photoshop 课程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中职学校学生的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一)国内研究现状

  *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目前国内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截止到 2013年 11月,使用关键字“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百度网页搜索中可以检索到大约1,570,000个相关记录,但大多数研究缺乏理论性、系统性,理论深度不够。

  我国著名教育技术学者何克抗教授提出了“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 —自主学*环境设计—协作学*环境设计—学*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的任务驱动教 学过程;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的郭芳提出了“创设学*情景一呈现任务一讲 解演示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完成任务—总结评价”的教学顺序。北京高级教师郭善 渡在《信息技术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中得出:“任务驱动”适用于学*操作 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可以培养 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综上关于“任务驱动”教学的各种研究,可以总结出“任务驱动”教学的几点共同之处:

  ①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的主体,强**学中任务情境的创设和小组的协作学*;

  ②新的知识点隐含在一个或若干个创建的任务情境中; ③学*活动以创建的任务为中心展开教学; ④任务需要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指向;

  ⑤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和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二)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任务驱动教学(Task-based learning)主要用于语言的教学。研究比较有影响的当属 Jane Willis,他最早在 1996 年就在其专著《任务驱动学*框架》(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一书中,勾画了一个组织教学的模型,他认为每个任务驱动教学过程都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一、课题名称:

  《中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研究》

  二、课题性质:

  本课题是应用型研究课题

  三、课题定义:

  所谓开放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努力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个人或小组积极讨论、研究、发现,还学生更多的民主和自由,充分尊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信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想干就干,想写就写,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它以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纽带,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主动,教师主导,活动点拨,反馈矫正,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四、课题的提出: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的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教学则过分强调预设和封,。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能搞活,开放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而多年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大多属于封闭式教学,机械地让学生听,一算一练缺少创新教育的环境。学生由此在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科学的能力培养及开发创造力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寻求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就成了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深入探索、研究的课题。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数学教学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新课标这一理念是针对长期以来的封闭式教学而提出来的,其实质是要实行开放性教学,开式教学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开放,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学*方式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情境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

  1、开放教学内容

  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数学内容是数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要切实有效地进行开放性教学,就要在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编拟出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开放性教学内容。

  2、开放学*方式

  传统的学*方式是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机械的听讲为主的,我们开放式的学生学*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是师生、生生间多边互动的活动,具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又分为三个小环节:(1)试一试;(2)议一议;(3)辩一辩。

  3、开放教学过程

  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学过程。动态的教学过程是指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发展、适时变化的,而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则成为调整教学过程的指挥棒。动态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外互动的过程。

  4、开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要设置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发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创设情境方式是多样的,如:故事情境、操作情境、谜语情境、儿歌情境、比赛情境。总之,创设情境应有较强的指向性,应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或能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

  5、开放教学评价

  我们在研究开放式教学评价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促进学生学*水*的提高及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方式应是多元的,又以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家校共评为主。在评价时,我们将考虑以下三点:

  (1)注意保护学生的探索心理;

  (2)重视对学生的信任;

  (3)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学**惯。

  本课题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角度出发而考虑的课题。此课题涵盖面较大,又可以分解为五个子课题:《开放数学教学内容研究》、《开放数学学*方式研究》、《开放数学教学过程研究》、《开放数学教学情境研究》、《开放数学教学评价研究》。

  由于该课题的研究范围涉及学生学*、生活及学校、社会、家庭各个方面,既利于教师根据本校情况选择子课题及小课题,又利于全组的合作研究。

  六、国内外同课题的研究状况:

  对数学开放式教学研究,国内外各种媒体均有报道。其中辽宁、江西及我省牡丹江等地方深入较早,研究比较系统、扎实,效果显著。其经验及成果可操作性较强,对于我校此课题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但我市范围内对此课题研究不够广泛,作法不够深入。所以对此课题研究对我校及至全市数学教学将是有益的举措。

  七、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积极学*教育理论,并将其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课题研究,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质。教师的教育行为方式是受思想支配,陈旧的教育理念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有利于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它,教师看得更高,更远,有更多时间学*现代理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同时对推动我校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教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还将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帮助教师走进科研工作的阳光大道,对于提升教师群体素质和促进各校区域间的整体和谐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开放式教学研究中,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课堂教学应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这是开放式教学的根本目的。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理论研讨、实践探究法为主,通过示范课、交流会等形成进行深化和推进。

  九、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数学,是基础工具学科,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技能。此课题的研究将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将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其效果将立竿见影。对此研究,我们要求全员参加,认真确立子课题,由小至大,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力求实效。研究方法以实践探究法为主,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预计五年完成本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1、当前社会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后进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2、传统教学状况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味的追求成绩,分数说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长及学生有了“分数万岁,其它白费”的心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必将给教育的改革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3、教育思想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强**育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必须提供学生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该课题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它倾注了所有研究成员的大量心血,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及实验目标

  (一)课题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后进生”定义为:进步比较慢,水*比较低。不仅仅指在学*方面。包括:对学业的焦虑;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别人的理解看法等等问题。

  (二)实验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

  (2)情感目标:有计划的做好学生系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发展目标:特别加强基础德育建设,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绝大部分同学成为勤奋学*、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讲究礼貌具有一定素质的文明人。

  三、实验假说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验的假说:

  我们的这一课题重在探索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后进生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深层的施教艺术。争取转化他们,使这些后进生在品质、学*、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后进生转化的理论研究上,缺乏与实践的联系。面对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学*动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品行等方面还呈现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势必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的积极性并引起一系列行为心理变化。面对教育和教学的困难,仍沿用常规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变这一现状,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验新的方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充满信心。在知识、能力、学*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

  本课题通过个案跟踪分析,着重摸清学生的心理、学*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寻找和尝试指导帮助他们自主解决学*困难的方法,以促进他们品行、能力等方面的进步。预计将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品质、处事态度、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将会使他们学会自主解决困难、消除困扰、走出困境,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们将能够创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应,在探索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困难方法、途径和模式的同时,会激励部分对“后进生”失去信心的教师,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引导教师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

  3、我们的研究也会带来一定的教学力量群效应。因为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成功的场所,同时也是锻造名师、高师之地。这种教研活动辐射出的群体效应是学校所期望的。

  (二)实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4、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6、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及呈现形式

  (一)主要内容

  A如何缓解学生焦虑、

  B正确看待自信问题

  C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D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二)目标及呈现形式

  (1)理论目标:本课题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广价值,发展已有的理论,开辟“后进生”心理问题探究的新路径,力争对本地区的“后进生”转化研究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后进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起到借鉴功效。主要呈现形式是论文和实验报告。

  (2)实践目标:帮助实验对象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探根溯源,找出症结所在,给予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的不良诱惑,分清良莠,择善而从;引导他们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和谐上进、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论文以及学生的转变数据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事项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所倡导的以人为心的治疗就是使来访者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外力的控制前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鉴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应该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潜能,他们“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学生内心的自我调节。作为学校,要紧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交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

  2、素质教育理论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发展个性、办学形式和教学多样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

  3、新课程标准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变量控制

  (一)基本操作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实验研究,将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1、均衡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性别和能力差异,使之符合等组实验要求。

  2、对各组学生(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不作宣传和暗示

  3、严格控制学*时间,杜绝加班加点。

  4、实验教师严格控制年龄差别,学历差别,能力差别及工作态度差别等。

  七、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借鉴已有的理论经验,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量法、实验调查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实验过程及时间安排

  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明确研究目标,进行课题分工、人员职责和计划安排情况、确定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谈话,建立后进生个人档案。

  二、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具体对实验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寻找成因,归纳特点,找出共性的规律以及个性差异,从而寻根追源,因材施教,写出实验论文及阶段总结。

  三、巩固实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一月)

  统计实验数据、汇总资料,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目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行为*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健康的饮食行为能够为幼儿期良好的营养状态提供很好的保证,而良好的营养状态又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根本。然而一些调查结果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根据结果可知我国幼儿在饮食行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逐步提高,食品加工工业发展迅速,诸多种类的垃圾食品充斥着幼儿的日常生活,家长放任儿童过多地食用垃圾食品,正餐摄入量不足,导致幼儿养成不良的饮食*惯,这会让幼儿越来越远离健康。同时,医学工作者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幼儿期的饮食问题,会影响到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若想要幼儿健康成长,应当关注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根据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基于对幼儿可能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的情况,研究者决定通过进一步调查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从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本研究中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4-6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因素;针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提出具体可行的改善策略。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4-6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可以丰富幼儿饮食行为理论。

  2.实践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幼儿存在不良饮食行为,而教师及幼儿家长却无法改变这种现状,这将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展。所以,本研究旨在为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提供改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策略,让幼儿家长及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健康饮食行为。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在幼儿吃零食方面,1994年,Cathro和Hilliam对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以及西班牙等5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各国儿童食用零食频率普遍很高。Ezell,McCoy,Wolfe等人也对美国儿童食用零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儿童食用零食行为较频繁,每日最常吃的零食是碳酸饮料、甜食、水果和薯片。斯金纳等人的调查也表明,幼儿零食行为占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总和比例较高,而且幼儿吃零食这一行为的比例与幼儿年龄增长呈正比关系。

  Kendra她认为在幼儿阶段向幼儿介绍一些饮食营养的知识是非常必要必需的,而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是有关幼儿饮食营养认知的教育。Essa指出如果儿童出现在吃饭时吃的很少,饭后却说他饿了的情况时,不要斥责他为什么吃饭时不吃饱,也不可以给他吃的,而是告诉他下次吃饭时吃饱就可以了,这是有关饮食行为的教育。Branen,Fletcher等人指出,在幼儿园中,幼儿进餐的时间可以固定,但幼想吃的食物是可以被选择的,这是有关饮食健康态度的教育。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本研究需要对部分幼儿进行访谈,而通过查阅3-6岁幼儿发展指南,研究者发现幼儿在4岁以上才具有能听懂和理解**所想表达的问题的倾听能力,以及能够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的表达能力,因此,研究者将调查范围确定在4-6岁的幼儿。所以,研究者随机抽取中班和大班中4-6岁的200名幼儿进行饮食行为调查。

  首先,观察法是对学前幼儿来说最适合的方法,因为观察法不无需幼儿做一些超出自身能力水*的反应,可以充分了解幼儿在自然状态下最真实的行为表现;另外观察法幼儿不容易受观察者干扰,观察者可以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其次,研究者将选取幼儿的午餐时间对两所幼儿园中班和大班总共16个班级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观察(每班观察两天、每周观察两个班级),主要采用观察法中的行为检核法和事件取样法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进行观察,也就是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是否发生以及不良饮食行为中具体有哪些行为方面进行描述和记录。研究者将根据不良饮食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并结合已有成熟的观察记录表制定研究者需要的观察记录表,用此表在正式观察开始前进行预观察,预先考察和了解观察环境和现场,熟悉幼儿,使幼儿消除戒备心;

  五、写作提纲

  摘要4-5

  Abstract5-6

  一、引言9-18

  (一)研究缘起9

  (二)研究目的9-10

  (三)研究意义10

  1.理论意义10

  2.实践意义10

  (四)文献综述10-16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10-11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11-16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16-18

  二、研究设计18-22

  (一)研究对象18

  (二)研究方法18-22

  1.观察法18-19

  2.问卷调查法19-21

  3.访谈法21-22

  三、4-6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22-29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22-23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23-25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25-26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26-28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28-29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29-38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29-31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29-30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30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30-31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31-33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31-32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32-33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33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33-35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33-34


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6)

——小学德育课题实施方案 (菁华3篇)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德育纲要(试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学生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

  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三、德育内容

  依据《小学德育纲要(试行)》,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

  1、热爱祖国的教育;

  2、热爱**的教育;

  3、热爱人民的教育;

  4、热爱集体的教育;

  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6、努力学*、热爱科学的教育;

  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8、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9、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1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与领导

  1、调整、充实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张文江主任主管德育工作、少先大队辅导员及班主任为成员,每学年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健全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每学期开学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一学期的德育工作,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的培养、选拔和管理,每学期开学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学*班主任工作职责,布置德育工作任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培训会议,通过理论讲座、专题研讨等方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和管理水*;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不断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荣誉感,补偿班主任工作的艰辛。

  3、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少先大队要不断加强少先队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是大队辅导员要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少先队工作的研究,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工作水*;

  二是大队辅导员要注重对中队辅导员的培训,每学年要组织一次专题培训活动;

  三是要注重对大队部干部、各中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同时,大队部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培养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惯。

  4、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每一位校园人都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点,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立足本职岗位,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5、积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小组、学校关工委和家长学校的作用。加强对"三结合"教育小组、学校关工委和家长学校的领导,每学年调整、充实组织成员,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教育经验交流会等,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教育环境。

  6、全体教师,特别是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班主任要增强德育科研意识,把德育作为课题来研究,以真正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认真落实常规教育活动

  1、认真贯彻和落实《**法》,坚持每周星期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星期五举行降旗仪式。少先大队部在每学期开学初做好《**法》的宣讲和仪式礼仪的培训,指导四至六年级各中队训练好旗手,安排好学期的"**下讲话"的内容,要求系列化,突出德育主题,增强针对性。

  2、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适时开展行为规范的专项训练;每月底进行一次行为规范的量化评价,将其结果按一定比例纳入学生期末品德素质评价之中,并以此为依据,每学年评选"行为*惯标兵";推行升班旗制度,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学生干部负责行为规范的监督管理,实行量化评分,每周各年级行为规范得分最高的班级获得升班旗资格。

  3、认真开展文明班级、示范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学校每学期两次评选文明班级、示范文明班级,各班通过达标创建、自评申报,促进班级的建设。

  4、坚持每月一次主题班(队)活动。开学初,学校少先大队部拟定每月班、队活动主题,提供给各班选择。各班也可根据班级实际,自行确定活动主题。每学期队活动不得少于一次(一年级上学期除外)。每周班队活动时间也要组织一些趣味性、教育性兼具的活动。活动的主持人要填写要活动记载表。

  5、坚持每天早上定岗劳动,一是对学生进行环境卫生教育,二是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6、坚持每天课后整理活动。班主任或助理班主任要对班级学生一天的表现进行全面总结,肯定成绩,指出差距,特别是要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教育。也可在课后整理时组织开展一些小型的主题教育活动,突出教育的实效性。

  7、认真开展校园之星、优秀学生干部、进步显著学生的评选活动,每学期末评选优秀学生干部、进步显著学生,颁发奖状,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后评选校园之星,以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积极上进精神,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

  8、认真开展打造书香校园活动。学校图书室要做好图书借阅工作,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方便。学校将各班开展读书的情况纳入文明班考核之中,以鼓励学生的积极阅读。

  (三)适时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1、三月五日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学生读雷锋日记,讲雷锋故事,唱学雷锋的歌曲,学*雷锋精神,做新时代的小雷锋。

  2、清明节组织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如请老前辈讲长征故事、抗战故事,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报效祖国。

  3、六一组织庆祝活动,展示个人特长,感受老师、父辈的关爱。

  4、七一组织庆祝党的生日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认识**的伟大、正确、光荣,激发学生对党的感情。

  5、十一组织国庆歌咏会,感受"祖国巨变"、"家乡变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6、香港、澳门回归纪念日组织认识香港、认识澳门的活动,通过阅读书籍、听专题讲座,不忘那段屈辱的历史,感受今天飞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7、元旦组织迎新年游艺活动,感受生活的幸福,展望美好明天,增添进步的动力。

  8、每学期举行一次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艺术节,每学年组织学生参加市、县科技节活动、黄鹤美育节活动。通过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倡导科学精神;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集体意识、合作精神。

  9、深入开展德育基地活动。学校在乡敬老院、各村村委会等地建立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每学年活动时间在一天以上。

  10、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生在学*、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每学年至少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将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少数学生在学*、生活及人际交往中碰到的一般心理问题给予辅导和帮助。

  (四)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1、通过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校风、学风等引导学生。学校在显眼位置张贴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校风、学风,并利用学生*、**下讲话等时机,大力宣讲,让其深入师生心中。

  2、加强教室、橱窗文化建设。

  教室正前方悬挂**、班训;布置好两块专栏,每月办好一期黑板报。橱窗由少先大队部和艺术组教师负责,张贴学生书画作品或其他宣传资料,一月一更换。教室里张贴悬挂名人画像、语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书画作品。

  3、办好学校红领巾广播。

  学校成立红领巾广播工作小组,稿件由各班学生提供,教师负责选稿,学生播音。栏目包括校园新闻、德育小故事、民族文化大观、安全常识等。每学期对优秀播音学生进行表彰,对积极投稿的班级在文明班考核中给予奖励。

  (五)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做法,全体教师要增强德育意识,坚持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内容、特点,挖掘教育素材,任课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备课时,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素材,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态度、学**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惯,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十大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春风化雨般的教育。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师要发挥品德课的优势,联系学生实际,自觉地突出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品德教育,解决学生认识上的一些偏差,给学生以正确导向,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为学生的成功人生打好底色。

  (六)认真做好品德评定工作。


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7)

——最新科研实*报告 (菁华3篇)

  学校本着"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原则,为了加强学校的教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确保学校课题建设和课题研究工作趋于正常化、规范化。并通过对课题的管理,着实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一、课题管理的组织制度

  学校课题管理组织分三级管理模式:由学校课题评议组—教科室—课题组构成,以学校课题评议组为领导,以教科研室为核心和以课题组为基层单位,对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结题、存档等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其中:

  (一)学校课题评议组主要负责:(负责人:校长)

  全面规划、监督和评价学校各类课题的组织和实施。

  1、确定召开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和结题会议,对课题报告进行审核。

  2、确立、组织和实施学校课题的研究。

  3、邀请专家加盟指导。

  4、课题经费的审定和发放。

  1、课题奖惩的审定。

  (二)教科室

  (二)教科研中心主要负责:(负责人:教科室主任教科室主任)

  1、向全校传达每年的课题规划。

  2、组织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阶段总结和结题工作。

  3、参与和组织学校课题研究的实施工作。

  4、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理论学*、座谈、思想交流、研讨、外出培训和观摩的活动。

  5、组织开展关于课题研究的讲座。

  6、联络和组织课题会议的召开工作。

  7、对学校和教师的课题的整个过程和所有内容进行备案。(包括:申报、立项、阶段性报告、相关论文和结题报告等)。

  (三)课题组主要负责:(负责人:各课题题长)

  1、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

  2、向本组教师传达每年的课题规划。

  3、督促教师及时写出阶段报告和结题报告。

  4、及时向教科研室反馈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以便于及时得到解决,使每位教师能按时完成课题研究。

  二、课题实施的管理制度

  (一)关于课题申报的管理:

  1、每个课题组,只能申报1项课题。

  2、凡是已被立项的课题在没有结题时,不再申报个人课题研究。

  3、对于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人都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4、对于45周岁以下的中学高级教师,要积极承担课题研究。

  5、学校教科研对个课题组申报的课题进行整体*衡,确定理论价值、实践意义较高,课题组力量较强,预期效果较好的课题,作为学校申报新的市级规划课题。

  (二)关于课题立项的管理

  1、对于申报立项的科研课题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国内外同期课题的研究现状,并在立项后一个月以内,召开本课题组成员会议,研究开题报告、研究实验方案。

  2、课题组必须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向,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间必须有明确的分工。

  3、各课题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至少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本课题组成员会议,总结分析上一个阶段的工作,研究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

  4、各课题组负责人每学期需向教研室汇报一次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并上交课题研究阶段报告或阶段成果,成果以总结报告、论文、论著等形式上交。

  (三)关于课题结题的管理

  1、课题研究在结题前,要及时上报结题材料,经学校课题评议组审核合格后,方可上报上级部门申请结题。

  2、每个课题组都要积极准备结题材料。力争研究成果通过学校课题评议组或上级专家的鉴定,并及时做好成果的推广工作。对不能按期结题的课题,要提出延期要求,经批准后方可继续研究。

  3、对于已经结题的课题,要及时将课题材料备份上报到教科研室,材料要齐全,包括:申报表、立项表、阶段性报告、实验研究报告、调查问卷、相关论文和结题报告等。

  (四)关于课题监督的管理

  对于每个课题都要建立监督和评价制度,从申报、立项、阶段性报告、相关论文和结题报告等都要经学校课题评议组

  1、审查申报表的填写和做好审核工作,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提出整改意见,直至合格为止。

  2、审查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对于有困难的课题组给予适当的扶持和帮助。

  3、对当年要结题的课题要加强督促和评审工作。

  (五)关于课题保障的管理

  学校对各课题组在政策上、财力适当照顾。

  三、课题档案的管理制度

  1、课题档案有专人负责

  2、对课题按项目进行分类

  实*的几个月过得很快,这个期间,学会并懂得了很多,不仅仅是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理论知识得到坚实的巩固,更知道如何做一名科研人员,如何去思考问题,实验中遇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从细胞培养,到体内方法学以及药动,从安全性评价到组织分布,从给鼠注射到分离心肝脾肺肾,让我知道如何去思考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如何解决预料或者猝不及防出现的问题。从洗刷试管,剪封口膜,到过滤水,使用ph酸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懂得每一个操作都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甚至都是一种艺术。知道培养细胞防止染菌最重要,每一个动作都要干净利索加上万分小心,知道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开机顺序,开泵,调柱温,检测器,进样器,工作站,若有错,会对仪器造成损伤;流动相要超声,否则进入气泡既损伤仪器也影响实验。知道过滤水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膜,怎样剪封口膜才不会让它们都粘到一起,使用苦味酸给小鼠标记才不会被舔掉,使用量筒之前一定要洗干净,配制完的溶液要及时做标记。知道实验之前要做好多准备,标记上百个ep管,称量的锡纸要称量并标记。知道实验有苦却也有乐,看到师姐们为预期得到的结果欢呼,为死掉的细胞哀悼:它死了比我死了还难受~,为不知实验哪里出了问题而寝食难安。要为每周的文献抄读准备好ppt,为所写的文章字斟句酌,为欢庆某个实验顺利结束而吃顿大餐。经历过等待进样后的闲适,液相差点进了气泡的心惊,自己经常犯了错的担心,偶尔被鼓励之后的欣喜自信,看到师姐一整天饭都吃不上的忙碌身影,看到她杀鼠后溅得满身的鲜血的白大褂,看到自己戴着手套而被蒸汗泡得发白的手指,有时实验忙到较晚才回去,看着黑色的夜空心里无限的'充实。也知道,这就是我以后的生活。


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8)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菁华3篇)

  一、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1.1 概述

  20xx年度是我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从20xx年7月进入公司时的对一切感到好奇到今日能够对测井事业有所简介,可以说20xx年对我来说是成长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毋庸置疑对于每一个人生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扎扎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小队工作学*了一段时间并且顺利地通过了公司组织的转正答辩之后,我选择了地球物理研究所作为我进一步工作努力的沃土。20xx年9月,我如愿分配到了研究所核测井室,开始了新的工作里程。虽然现在工作时间不长,也没能够完完全全进入科研工作的节奏,但迄今为止起步是好的,并且我相信会一直顺利地进行下去。

  1.2 小队工作完成情况

  20xx年初,我所在的四分公司c4072测井小队继续进行eilog-05的验收和实验工作。这套设备由于种种原因,已经连续验收了*两年的时间,在和厂家的配合之下,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仪器之间大组合和分串测量的试验。主要问题集中在测井资料的达标问题上,由于没有完整的关于本套设备的技术标准和施工指标,我们只能以5700的标准作为其验收标准。由于系统之间的差异,导致我们的资料始终没有达到标准。

  基于标准的不完善等问题,5月至6月间受技术质量部指派,我对eilog-05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了整理,并于6月中下旬完成了《eilog测井采集资料质量要求》和《eilog测井过程质量控制》两个标准的起草工作,目前两标准已经进入到讨论和试行阶段。

  在整个小队人员的通力合作下,大部分仪器的验收工作已经结束。7月我队还承担了bp石油公司来我公司考察的接待任务,作为国产仪器的代表向外宾展示了国产仪器的技术水*和能力。

  1.3 研究所工作完成情况

  9月中,我被分配至研究所工作。当时正在举办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的活动,我被安排进有集团各单位派人组成的演员队伍,担任伴舞。这样一来使我没能及时地来到研究所工作,知道10月才算是真正的开始了新的工作。

  来地球物理研究所之前,但我获悉我被分配到这个单位的时候我通过认识的同事朋友对研究所的状况进行了了解。对地球物理的基本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结合我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决定进入核测井室进行碳氧比方面的研究。在自己主动要求之后,我如愿进入了核测井室。

  通过短暂的几个月的时间,我已经对仪器原理、组织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尽一切可能的时间对电子学上的东西进行补*,充实相关知识。在一些工作中我已经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独立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记录。

  10月我开始了对脉冲中子孔隙度仪器进行调研工作,现在已经完成对仪器原理并且有了初步的仪器的设计思路。

  二、技术水*成长

  2.1 eilog-05快速与成像测井*台

  由于我所在的测井小队一直处于验收仪器的状态,所以上井工作的机会十分少,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仪修车间和模拟井上,对仪器自身的原理和结构都学*长进了不少。至于测井装备的操作能力,我仅用一口井的时间就完全学会了上井是需要的各种操作,从第二口井的工作开始我始终独立进行从操作直到测井曲线后处理的工作。

  小队的师傅们都会偶尔抱怨验收工作的漫长且没完没了,我却觉得验收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笔财富,通过这项工作我很快的进入了角色,在掌握操作技巧和对仪器的了解上我无疑可以说是进步最快的。

  通过对《eilog测井采集资料质量要求》和《eilog测井过程质量控制》两个标准的起草工作,我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仪器的各类指标,并对标准化施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工作中我养成了笔不离手的*惯,时时刻刻记录有用的信息,每天一次的工作日报,让我在积累中逐渐的总结经验、认识,化感性认知为理性认知,从定性到定量,最终在实*期满的时候写出了颇具价值的论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2.2 各类c/o相关仪器

  一进入碳氧比组,我就开始了对仪器原理的学*。在各位师傅和前辈的指导下,我开始学*《放射性测井原理》中的相关部分,很快我就对仪器的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从只是大概的指导碳氧比测井到清楚地了解了仪器的原理、结构、工作方式等,我认为这是不小的进步。

  当然理论上的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我通过参与组里的实验也大大的提高的技术水*和理论能力。简单到普通的高温实验,复杂到伴随粒子的实验,我努力把我所能理解的东西统统记录在笔记本上,虽然我知道不能一口气把所有的东西都学会,但是积累是熟悉掌握的一个必须的过程。很多别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比如示波器的调节和电路板的焊接,我都是一点一点的学*了解。我深知,没有电路学的基础,在对仪器的电子学上的认知有着很大的障碍,所以我必须把这个障碍除掉。

  2.3 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仪

  一只仪器的从无到有需要经过原理方法论证一直到制作等环节。我有幸接触到了对脉冲中子孔隙度仪器的论证的工作。从最开始不知道何为脉

  冲中子孔隙度,到现在对该种仪器的原理方法初窥门径,有些粗浅的认识,我学到了设计一种仪器是多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由于相关的中文的文献比较少,即使找到也只是应用相关的文章,于是我只能设法找了些外文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翻译和整理,我的英语水*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对于专业上相关的词汇写了很多,积累了不少。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基本掌握了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仪的工作原理。通过和常规的补偿中子测井仪的比较,我了解到了脉冲中子孔隙度测井仪的优点。在已经完成的第一份报告中,我简要提及了关于这种仪器的设计思路。我会继续的把这项工作做下去,尽早完成相关的调研工作。

  三、20xx年度学*培训

  3.1 公司培训

  20xx年度参加了多次公司组织的培训活动。

  年初,参加了四分公司组织的hse安全培训,听了有经验的老师傅的经验之谈,我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如果不注意*时都不当回事儿的安全上的事宜,后果是非常的严重的。在了解了国外先进测井公司的施工方式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工作距离先进水*有多么多的差距。

  11月参加了放射性作业培训,由于现在工作与放射性测井研究室,没有放射性工作证是不行的。经过三日的培训,和最后的考试,我学到了放射性防护的相关知识。

  3.2 专业知识自学

  由于我是物探专业毕业的,即对测井的知识一知半解又没有电路上扎实的基础,所以工作开展起来是很有一定困难的。

  我对于测井知识的理解主要来自于大学时候在华东石油局进行实*的时候接触的测井曲线,对于整个测井的流程,以及测井的仪器都没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光靠对测井曲线的一点点了解是没有办法胜任小队的工作的,就更别题研发的工作了。

  我在20xx年内,自学了《矿场地球物理》、《核测井原来》、《石油地质学》、《电路》等一些课程,同时加强已经生疏的数学、物理基础。

  四、20xx年度工作、学*计划

  20xx年对我来说将会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在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对c/o仪器的学*,对仪器的设计、生产、制造的过程加强学*了解。对于脉冲中子孔隙度仪器,我会进一步对其进行调研。此外,在学*上我要尽早突破对电子学的盲点,力争是这一块不会对我对仪器的学*造成障碍。同时要加强对物理原理的深入探究,只有从物理有所突破才能在创新上有所建树。

  五、对公司的建议

  20xx年,地球物理研究所一共迎来了13位新鲜面孔,我就是其中一位。我在工作和学*中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和帮助,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唯一的建议就是没有办公用的计算机,开展起工作来比较困难,而且自己的.个人计算机在做一些专业上的应用的时候没有办法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希望公司能够尽快为我们配备办公用的电脑,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20xx年度,学校教科室以年度工作计划为指导,紧紧围绕“科研兴校”的宗旨,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认真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使各项工作均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更新理念,营造氛围,研教合一。

  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通过多种途径,使教师们在工作中获得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认同感,纠正教师的本职是教好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的错误认识,把教学过程和教育科研过程有机统一起来。学校鼓励教师在教学后积极反思课堂活动,鼓励老师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论文。在各级报刊、各级网站发表研究文章,进一步提升科研水*。本年度全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发表论文40多篇,在各级网站发表论文200篇。先后有30多件作品参加省“信息技术”教研论文评比和《恩施论坛》征文。

  二、积极组织“网络教研活动”。

  教科室还组织教师参加州“小教天空”网络教研活动14次。据统计,在线研究人数达2000多人次,发言人数几十人次。通过案例交流,教师们在网络中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对课改的思考与教学的建议,在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改的理解。在3月份全州网络教研工作总结会上,我校被评为“2008年度网络教研先进单位”。易红等5位教师被评为“网络教研先进个人”,赵晓芹、向国芝撰写的文章被评为“网络教研好文章”。向东进、崔昌玉执教的《荷叶圆圆》和《我最喜爱的歌曲和乐曲》在全国课堂实录大赛中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

  三、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联片教研活动。

  我校二○○四年申请立项的科研课题《学会学*》、《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2009年元月已经顺利通过总课题组结题验收,顺利结题。20多位研究教师受到总课题组的表彰。其余七个课题,在各个课题组组长的领导下,顺利开展研究工作。

  “激趣导学”在我县的研究已有两年之余,为了促进实验小学、光明小学、长江小学、茶店小学等周边三镇7校,对此课题的深化研究,我们特组织了一次“激趣导学”联片教研活动。旨在以学科常态教学为研究载体,关注课堂教学中激趣策略的随机运用,关注师生互动中的知识构建,关注常态下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呈现,关注体现课改理念的教学细节,改进常态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以区域合作交流为突破口,促进各校共同发展,全面提高联片学校的办学质量。欧阳淑萍主讲的“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受到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四、搞好教师培训工作。

  (一)认真落实校本培训计划

  教科室继续落实“教师外出学*,回校后带动大家共同提高”的工作目标,本学期就有王庆回报州班主任会议精神、董光勤汇报省数学研讨活动、向东进回报湘鄂两省联片教研活动情况等活动,不同程度的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收到了好的效果。

  (二)加大师培师训力度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本学期我们开展了“骨干教师讲示范课”活动,通过十几位语文、数学、思品等学科骨干教师的教学展示,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课堂研讨氛围,以促进骨干教师的茁壮成长,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不断推动我校校本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总结经验,组织教师进行“我的一课一得教育故事宣讲活动”。

  教科室在狠抓教师业务素质提高,促进教研教改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我们认识到提高教师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十分深远,在理论上还需要我们再认识再提高,在实践中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充实。在学期结束时,教科室组织8位教师进行了“一课一得”专题故事宣讲活动。

  六、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教科室严格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来开展工作,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相关工作任务。教科室在期末组织对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记录在册。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装订、归档,并做出专项宣传展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扬我校重视教科研的优良作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教科研一体化意识,为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创设更广阔的空间,积累更多的成功经验,努力更新教育观念,使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20xx年xx月,我校承担了综合实践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学*方式的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自主性学*是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国际社会比较认同和实践的一种新的学*方式。其本质就是强调学*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活动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策略,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对学生的自主性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进而在各科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课程其实是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自学与指导结合起来,融开放、引趣、导思为一炉的新型课程,它打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单一性,打破了严格意义上课堂教学上的封闭性,它把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的知识学*和体验放在首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这一切都为开展自主性学*提供了土壤。所以本课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一番积极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方式,让学生为自我个体的发展获取一个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参加过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远程研修培训的主任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实践活动*台。

  20xx年xx月,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成立于19xx年,历史较为悠久,连续多年均被评为荣成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硬件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使教学设施达到了市一流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除了拥有丰厚的物力资源外,学校还拥有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另外我校的环境资源也具有特殊性,在学校周围分布着荣成市的各大商场、自来水公司、嘉盛乳业等丰富的社区资源。经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决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崖头村村委、敬老院、嘉盛乳业、市政公司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青山公园附*建立了农田生产实验基地,为学生自主学*研究的开展搭建好了校外*台。又在校内建立木工坊、综合实践活动室,让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新课程的亮点真正亮起来。

  (三)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学*经验,拓宽培训渠道。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材料、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我们采取了每周集体教研的方式,每学期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研讨课,我们还经常请到市教研室的张春芳老师到校及时指导工作。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参加市教研中心组织的各种研讨学*活动,及时研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拓思路。还大力支持实验教师参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工作,以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业务水*提高了,思路开拓了,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四)开发管理*台,建立课题研究网站。

  为了使课题研究实现过程管理、高效管理和科学管理,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开发了该课题的专题研究网站——“一路同行”。该网站设立了“课题概况、课题研究、在线研讨”等栏目,为课题的实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台有利于教师相互交流、学*,方便教师随时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案例的学*深入开展研究;这个*台有利于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科学评价,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保留研究资料,教师每做完一个步骤就可以及时上传到自己的文档里,这样课题组就随时可以监控每位实验教师研究到了哪个阶段,同时随时可以进行过程指导。到最后也能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完整。


最新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菁华3篇)(扩展9)

——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本五份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

  开题报告的组成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组成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三、开题报告的写法

  1、课题与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基本主张与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4、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5、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

  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

  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

  开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型评价方式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为此,我们决定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运用评价的导向激励,指导教师创建“有意义的课堂”.

  本课题以“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为依托,在校领导的参与和引领下,以本校四、五、六年级数学教师为主要的研究队伍,有很强的实践应用价值;本项研究将促使我们不断思考,逐步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师生观、活动观、评价观等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推进本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的乐园,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市推行的“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当今社会人才观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革“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形成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国内外特别是国内*几年来一直在进行着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和探索,通过研究也总结出相应的实施方案,我们将会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市的“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重点研究的内容:

  1.探索数学新型课堂评价内容和方法,通过研究,寻找科学、有效、实用的评价方式。

  2.致力于学**惯培养的指导,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成师生互尊、互爱、互敬、互帮、互教的教学氛围。

  3.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更好的推行“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

  4.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完善,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推动我校教师队伍的成长

  5.结合研究的成果,怎么在我校进一步推广是我们面临的难点。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会积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本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综合运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文献研究法是整个课题研究中辅助性的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结合调查研究、对比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

  3.教育实验法大胆把学*和研究得到的有关理论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及时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

  4.问卷调查法通过实际了解和问卷调查,掌握学生研究前后的数学自主学*效益状况,为课题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

  5.统计分析法:将调查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以之作为调控整个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参照。

  (四)课题组人员分工

  (五)本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XX、5-20XX、6)

  1.召开所有课题组成员会议,收集资料,进行可行性调查论证,申报课题,进行理论学*。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子课题研究,召开课题组骨干人员会议,明确层级管理,形成具体的研究工作网络。

  3.完成开题报告,组织开题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6-20XX、1)

  1.完善课题研究计划,进行前期调查。

  2.围绕实验课题,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讨活动,交流经验,探索规律。

  3.听专题讲座,提升教育理论水*,以理论为支撑,拓展研究思路。

  4.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各种案例,有针对性撰写研究文章,汇总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2-20XX、5)

  1.整理研究资料,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2.形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总结报告、课题报告、专题介绍、案例分析等)

  3.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型评价方式的研究》研究专题

  (六)课题研究的经费分配

  课题组活动经费的预算和公示。

  1.材料打印费200元。

  2.示范课视频及课件制作费500元。

  3.外出培训费1000元。

  (七)预期成果

  将小学阶段课堂教学中新型师生评价方式研究的最终结果制作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型评价方式研究》的论文。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以内。

  开题报告专家评议要点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1.从课题的选题来看,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新课程课堂教学倡导多主体、多元化评价,让师生掌握评价手段发挥内部评价的效用,尤其是处于主要地位的'教师科**用评价这项工具,搜集信息,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了解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的主导思想及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课题研究的目标明确。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型的评价方式,目标明确、具体、贴*实际,有较强的可行性。

  3.课题研究内容具体。课题内容能依照新课标要求及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较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面向实际,实用性较强。建议对探究对象及具体评价方式做出清晰地界定,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力争时效性、可操作性更强。

  4.课题研究方法得当。如本课题中的教育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

  5.课题研究计划全面,按时间序列进行了详细的过程设计,并对实施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划分,课题成员结构合理,研究任务分工明确。建议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课题组应重点关注“研究充分”的保障条件,可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形成例会制度,并把课题研究和学校的教学工作联系起来,列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

  6.课题研究的成果要多样化,本课题可以结合课题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研究的成果,不一定是单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型评价方式的研究》论文,也可以具体的以多种方式呈现。

  专家组最后建议,课题组应进一步修改完善开题报告,组织开展课题相关理论研究培训,按照分工,展开课题研究,定期交流研究新的成果,对研究过程性资料及佐证材料的进行归档和整理等。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立项申报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课题研究重要变更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本课题组对所作的研究计划做如下调整:

  课题研究的方法应该是科学的、规范的、灵活多样的,本课题的研究还有一部分研究内容也可以使用多方位探究法,以便更好的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新型评价方式的研究。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形式多样的评价研究。课题研究的成果要明确化、具体化、多样化,本课题可以结合课题研究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研究的成果,从笼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研究》,变为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型评价方式研究》论文。

  一、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的重要环节,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

  二、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一,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

  第二,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让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列表比较清晰)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列表比较清晰)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教改方案、教材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列表比较清晰)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列表比较清晰)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科研处将按学院《关于给批准立项课题资助研究经费的试行办法》(京现院〔xx〕12号)加强管理与监督使用。

  总之,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缩影”。只有重视并认真、科学地做好研究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一句话,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这丹桂飘香,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我校隆重召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这是我校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一件大喜事。非常感谢各位领导、专家亲临开题报告会,这是对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也是对我校课题研究组成员的鼓励和鞭策。今天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是白中课题组成员进行更深入的教育科研工作的良好开端。在此,我谨代表白泽湖中学和全体课题组教师对莅临白中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课题研究是项意义深远的教育科研工作,旨在通过教师课题研究的过程,共同探讨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技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促进教师在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积淀教育经验,分享教学智慧,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教师在理性地思考中归纳总结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策略,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

  课题研究是学校提升办学品味的必由之路。目前白泽湖中学正在争创省示范,课题研究是学校升格、教师升职的重要台阶,也是学校组织教师有效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推手。

  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教师分享教育生命,感受教育幸福的.过程,是教师职业价值的精彩绽放。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以理论学*为先导,以探索实践为重点,把敬业爱生溶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中,在课题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积累了较多的卓有成效的做法和经验,既丰富和推进了研究,又丰富和提高了自己,以艰辛的付出换回了丰硕的成果,也为学校的教育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展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清楚地意识并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自觉地选择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育人为本,科研先行。有没有高规格、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成果,这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水*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争出高规格、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奋斗目标。在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我校语文组和政治组申报的课题研究顺利开题,是我校继数学组省级课题开题之后教学研究工作的又一次突破,必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科研水*。

  希望课题组全体教师明确肩上的光荣责任和各自的研究职责,再接再厉,不断探索,不断突破,在今后的一年里,发挥才智,奉献汗水,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工作,以丰厚的科研成果,回馈各级领导、各位同仁的热忱期待,期待各位同志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人人争当教研骨干,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预祝开题成功,课题研究圆满成功!谢谢!

  1.教学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学科思想方法、历史、文化、方法论、教材。

  (2)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进行反思:个性差异、学*基础、影响学生学*的因素(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志因素等)、学*活动过程、学***的原因、学*结果评价方式。

  (3)站在教师教的角度反思:教学决策、教学行为过程、教学结果、教学技能与现代化教育技术有效性。

  想到也做到的事情;想到没做到的事情;

  没想到但做到的事情;没想到也没有做到的事情。

  2.教学反思的方法与途径

  自我经历、学生角度、与同事交流、参考资料。

  把想的事做出来,把做的事说出来,把说的事写出来

  一、文献研究法

  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过程: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文献搜集的主要渠道:

  文献的整理与积累:(1)分类(2)排序(3)编目

  二、观察法

  研究者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连续系统的观察,并作出具体和详细的记录,进而获取正确而全面的资料的方法。这是教育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教育观察的实施步骤

  (1)观察准备

  ①观察目的。②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的重点和范围。②观察提纲,列出所需材料的纲目。④观察方法和步骤,选择观察的方法、途径,安排观察的时间、次数、位置与进程等。⑤设计观察的记录表格。⑥确定观察仪器。⑦观察人员的组织分工。⑧观察的注意事项,根据观察的特点

  常用研究方法

  (2)实际观察

  ①听课。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观察形式。②参观。这也是一种较常用的观察形式。③参加活动。包括各种内容、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这是最丰富、最广泛的观察形式。④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列*会议等其他方式进行的观察。

  (3)记录整理观察材料

  等级法 频率法 连续记录法

  三、案例研究法

  一个教学的故事加上一些精彩点评

  1、教学案例的类型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