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读书笔记 >

教育读书笔记6篇

日期:2022-09-28 00:00:00

教育读书笔记1

  教师是*凡的,但事业却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默默地奉献和无私的牺牲。教师的职业崇高而神圣。在我们的心中,教师应当是:

  一个胸怀梦想,充满活力的教师

  一个充满爱心,理解学生的教师

  一个勤于学*,充实自我的教师

  一个关注命运,注重素质教育的教师

  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在这本书中最喜欢李镇西教师在序言中说的几句话:“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所以,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为名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能够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一个!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我’,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我’,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我的职业中到达自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几年了,这期间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态问题”——究竟应与学生坚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在应对学生时如何摆正自我的心态同时。我不断地想,仅有处理好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李教师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等之心、职责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完美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所以,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终排挤掉自我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教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静了,教育也从容了。但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所以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爱”、“理解”、“尊重”、“*等”与

  “职责”在李教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呢?用李镇西教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刚踏入小学讲台,我承担了四年级语文教师,还是班主任。那时的我热情满怀,踌躇满志,对学生也充满了爱心,立志做一名受学生喜欢和家长爱戴的好教师。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当初的热情减少了很多,并且还抱怨这,抱怨那,甚至怀疑自我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怨天尤人,这种心境有时也影响自我的教学。李教师是这样想的“既然只能当教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可是,每一天出现的让人头疼的事情,让人头疼的学生,怎样能高兴得起来呢?李教师又供给了方法: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齐玩儿,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爱自我,每一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又怎样能不高兴呢?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用**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看待孩子的行为,对他们做出的一些“错事”不以为然,甚至是不屑一顾,岂不知“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的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厌恶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忽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悲痛。”多么单纯的孩子,多么可爱的孩子。*时我觉得自我是爱学生的,但读了这段话,比一比李教师,我觉得自我的差距还是太大,我的这种师爱并不都是真正的由衷的发出的。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我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我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亲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先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

  李镇西教师的文章,给我极大的鼓舞。“没有最好的教师,仅有更好的教师”,我们应当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研究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今后的工作中,我必须能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我必须能不断提高,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

教育读书笔记2

  读了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1、什么是科学

  通常科学是指*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现代科学诞生的标志。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学*主体的学*过程,它主要表现为:

  (1)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态度;

  (3)探究式科学教育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4)探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谈论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3、什么是探究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了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他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4、要正确理解探究式科学教育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过程。在科学教育中,经常争论的问题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究竟是一种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学*科学的方法,还是本身就作为一种课程的目标。学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问题,而不是想学生提出一大堆问题,或是不明确的科学问题。讨论是发展儿童思维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对比不同意见,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尊重不同意见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语言和表达能力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敢于争辩和进取的过程。

教育读书笔记3

  寒假里,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书里的故事生动有趣、非常感人,描写得也特别精彩,比如“卡隆注视着我,其神情可表达千言万语”等等。

  《爱的教育》主要写了主人利柯和同班同学之间发生的喜怒哀乐,还有触动人心的.每月例话。书中出现了很多让人难忘的人物:助人为乐的卡隆、严谨认真的斯带地、活泼可爱的“小石匠”、坚持不懈的耐利、骄傲自大的诺琵斯、心地善良的“小商人”卡洛斐……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比如有人欺负残疾的克洛西,卡隆挺身而出,保护着克洛西,当同学有困难时,卡隆总是热情地帮助他;瘦弱的耐利在一次体育课上勇敢、顽强地爬上了*台的顶端;卡洛斐在打雪球时不小心打到了一位老人的眼睛,他承认了失误,并且为了弥补过失,他把最心爱的邮册送给受伤的老人……

  读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终于弄懂了一个让我疑惑不解的问题:为什么翻译家夏丏尊爷爷要把书的原名《心》改为《爱的教育》呢?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恼着我,现在我明白了,这本书讲的每一个故事都与爱有关,同学之间的关爱,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学生对老师的爱,一个人对祖国、对陌生人的爱……每一个爱的故事都深深地打动着我,有时我都被感动地流泪了。夏丏尊爷爷将题目改为《爱的故事》,也是希望我们读到这本书的每一个*人,都能延续这伟大的爱吧!

教育读书笔记4

  陶行知是**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教育读书笔记5

  当今社会的竞争如此的激烈、残酷,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我的一个位子而苦苦打拼。在这个打拼的过程中,有的人升职,有的人却落聘。当每个人都怀揣期望站在事业的起跑线上时,我相信,我们的憧憬都是一样的,我们对未来的期许也是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在跑步的过程中,我们的结局却不一样呢?费拉尔·凯普谱写的《没有任何借口》对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成功和失败看起来似乎天壤之别,但促成它们构成的原因,也许就是一些小小的细节,小小的*惯,比如:常常为自我没有完成的事情而寻找借口。“要成功,就不要给自我寻找任何借口”,是这本书给我们最大的启迪。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他体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本事,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其核心是敬业、职责、服从、诚实。

  寻找借口就是对所作事情的拖延和放弃,它会让你失去别人的信任,包括上司、朋友。“朋友是最宝贵的财富”朋友不仅仅是心灵,精神上的慰藉,有时他也是你事业的得力助手。如果你总是约会迟到,朋友不会抛弃你,也能够包容你。如有一天,你的朋友要开拓自我的事业,他需要寻求合作伙伴时,他必须会想到你,但他转念一想,就会否决,因为他觉得你在事业上是不值的信赖的。

  做为教师,首先要有职责心,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工作中出现了问题,领导给予批评、罚款、处分,总是不服,认为该领导太严厉了,不给面子,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众所周知,国有国法,校有校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领导的批评要虚心理解,要敢于承担职责,不得有任何借口和抵制心理。一个好的学校,就因为它有整套严格的科学化管理。反之,做为一个领导要是不负责,对下属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不及时的提出批评,只顾面子,任其发展下去,这样的学校还有期望吗?其结果又是怎样?

  “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我的职责,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我的工作负责,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是呵,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只是执行任务的机器。我们是鲜活的、富有思想的、情感丰富的人。我们工作时,并不是像机器那样按照指定程序进行流水性进展,而是在理解指令后,明确工作的重要性及目标与完成时间,研究应当采取何种方式作为完成工作的方法然后,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处理。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执行人员的思维方法问题。如果我们一味强调执行而不注重对执行人员的心理分析,有可能让执行结果变得非马非象。

  思维方法,其实就是思维惯性与工作*惯。当我们将所有对事态发展有影响的思维及工作方法持久地加以重复时,*惯也就悄然构成了。工作时,我们的大脑总是按照惯性搜索最*使用与最常使用的信息,并引起外显的条件反射。借口,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力与温水煮青蛙的韧性,也有着铜墙铁壁似的顽固性,正是因循了人类思维的这种特性,肆无忌惮,以致于让许多人都成了它的阶下囚。可能有许多人会说他并不期望如此,但不明白怎样才能克服借口的漫延。就此,我们试着结合借口的各项属性来谈谈解决的办法:

  第一、借口总是在拖延时间、推卸职责。对一件事情,你完全有把握将它完成得很出色,可是由于惰性,你不停地对自我说“再等一会儿”、“等一等”,时间就在你等的过程中慢慢溜走,当你发现时,却又对自我懊恼不已。对此,我们应当首先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把握清楚自我的奋斗方向并制定一个相对中短期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这有利于你在找借口的同时与目标加以权衡,并立刻行动以驱赶借口。

  第二、不要让推卸职责成为*惯。也许你会否定这种看法:推卸职责能够和*惯联系在一块吗?有这么严重吗?是的,正是这种经常性的*惯在影响你的潜意识,你的潜意识进一步地影响着你的*惯行为。所以,我们应当加强自我的职责感与主动性,并让主动性与职责感带着我们驶向更为宽广的领域,尽情舒展与充实自我。

  第三、让认真工作成为你的*惯。首先,让工作成为你的爱好,这样,因为有爱,所以你会想方法对所爱之物做出贡献。其次,工作给予了我们生活的保障、心智的发展与自我的完善,也给予了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奋斗的活力与灵感的原动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将它视为珍爱之物,并将它恪守成*惯。

  第四、让行动与全力以赴见证我们的优良*惯。仅有立即行动,才能*定心中的惶恐。仅有全力以赴,才能见证历程的辉煌。我们不愿让时光蹉跎了本应灿烂的岁月,不愿让退缩模糊了本是鲜明的路线,更不应让借口断送了本该属于自我的风采!

教育读书笔记6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是啊,爱在我们之间无所不在:父母亲对你的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后,对这句话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一本书,每一个故事的环节都让我记忆犹新,一一列举出来,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让我说一说这本书里在这所有的故事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名叫“栖身"的故事。它讲述的是小说的主人安利柯和他的姐姐无意中得知他们的爸爸妈妈最*没钱了,我本以为他们只会用要父母一些钱,没有想到他们竟然什么都不要了,衣服,零花钱,文具,日用品……能不要的不要,能少要少要。这还不够,他们尽量找出东西来换钱,给家长尽量减轻家庭负担。读到这,我心里便很不是滋味,同样是小学生,同样有着一颗爱父母的心,我为何就很少想过钱这个问题。现在的孩子家家都有钱,可是却很少有想一想假设家里没钱了时怎么办,也许想也会想,可是也不会像他们一样这样的省吃俭用去得钱。我真佩服他们啊!这只是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而已。还有很多故事是讲述朋友与师生间的爱和人与人之间的爱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读完这本书,我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我却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它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爱就像花蜜,蜜蜂不能缺少它,正如我们不能缺少爱一样。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世界就将因为爱而变得更美好!也让我明白了,只要遇到事情,人人献出一点爱,就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爱能感化一切!


教育读书笔记6篇扩展阅读


教育读书笔记6篇(扩展1)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6篇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1

  假期,学校布置了读书谈体会,粗略浏览推荐书目,专心阅读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边看边与*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教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当是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向前辈学*,向优秀者学*,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日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提议》),应对我们的学生,应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此刻的学生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学生了。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是唯一的途径:学*,学*,再学*;以*常的心态对待学*,不急功*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中学*。

  二、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我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我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我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经过假期静心读书使我受益不浅,并体会到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2

  作者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是*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创立了一种对当时来说是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并以“幼儿园”这个独特的名称命名,能够说是首倡者。

  书的第一篇是总论,作者写的很抽象。静下心来,细细的品读,才能够有所理解,并且真的受益匪浅。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上帝精神,即他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的本质在他的身上得到发展和表现,成为觉悟,并使这种觉悟在人的生活中发挥作用。人的本质具体是指什么呢它是“构成自然本质并永久地显此刻自然中的东西”。本质是自然的。“失去了上帝和自然,我们必须求助于人类的智慧和才智,我们只能建立空中楼阁。”对于幼儿来说,好奇、童真、善良……都是自然的,是儿童本质的体现。所以,学前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这些天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发展。儿童从刚刚出生到这个世界上起,人们就应当按照他们的本质去理解和正确对待他,让他自由地、全面地运用他的本事。此刻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期望孩子能够学到别人不会的东西,各种兴趣班,暑期班,培训班越来越多。为了强调某些本事和肢体的运用而牺牲其他本事和肢体,这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取的。

  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所以,“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作为教育者,如果永远以领导者自居,对学生进行命令和干预,让教育和教学起着毁灭的、阻碍的作用,反过来是害了孩子。

  在幼儿的生活中,作者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在没有其他活动物体存在时,不能让幼儿独自呆在床上或摇篮里,这样不仅仅会使身体虚弱,也是产生心理上娇嫩和脆弱。幼儿的卧床从早期起不应过于柔软,也不能用羽毛的枕头。而饮食始终只能是养料,唯一的目的是促进体力和智力活动,儿童的食物应当尽量简单,以能够维持儿童的生活所需,使他在体力和智力上到达同样程度的发展为限。教幼儿站立和步行时,我们不应当使用拐杖和绳子。在幼儿的成长中,他会自我发现自我有走人的路和站立的力量,自然的学会这些技能。这些观点,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于儿童过分的保护,并不能让他们最好的成长。适当的放手,让幼儿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生活,在困难中学会坚强。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发展,又有利于他们心理的锻炼让他们成为独立、坚强、自信的人。

  福禄贝尔把人的教育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幼儿期和少年期,幼儿期又分为一般婴儿期和幼儿期,少年期有分为少年期和学生期。在幼儿期,幼儿把他以前内化的东西重新外化,在这一阶段,感官发展十分重要。少年期,外部的东西成为内部的东西,即学*的过程。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他们学*的动力所在。作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家庭生活对儿童来说就是他生活的榜样,会对他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担任学生期的人的教学任务的主要是学校。在这一节里,福禄贝尔对学校的性质、任务、教学资料、教育方法等学校教育问题作了论述。

  “恩物”是福禄贝尔设计的一套活动玩具,为了让儿童开展游戏和其他活动,因为他十分重视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这一时期人的发展最高阶段。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尽情的享受欢乐。但可惜的是,作为**我们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这种欢乐。对于儿童的游戏,他们不仅仅不进取的参与,还采取各种行为进行阻止。认为玩泥巴太脏,玩水衣服会湿……其实,这些都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游戏。而往往仅有这些儿童自发选择的这些游戏才能显示出他未来的内心世界。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一个全神贯注地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是儿童生活最完美的表现。此外他还主张为儿童创设活动条件,如让孩子在自我的花园里种植植物,组织他们手工制作等。我想,此刻幼儿园里设立的植物角就是一个十分好的例子。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对以后生活的预*。所以,每一个大人都应当重视这个时期的游戏,给予充分的支持。

  《人的教育》为我们讲述了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的地方。虽然整本书看下来,我还有很多地方并没有真正的读懂,我想,以后我还是应当再仔细的读。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3

  最*一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日记的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却都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受益匪浅。

  可以说,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是那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

  这也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

  在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教育中的爱。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也就是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的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

  它告诉我们:教育就是爱的别称,教育孩子就是爱孩子。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者,传播爱心,不仅仅是我们的一份责任,更是我们对学生、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会温暖他们冰凉的心,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

  今天,我们用爱心点燃了一盏盏生命的灯;明天,我们希望这些生命的光和热,能够温暖和改变更多的人。

  让教育永远充满爱!

  所以:教育,就是爱。

  我想,这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带给我的答案吧。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4

  我利用休息时间拜读了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和《爱的教育》,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向优秀者学*,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最终达到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读书不同一般人读书,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要带着问题读书,深入思考、大胆怀疑、努力实践、勇于创新。学*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观选择。如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等等。不仅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同时要懂得把学*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提升追求的境界。许多专家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指导意见。

  李海林校长总结的读书方法是:在身边寻找问题——带着问题读书——通过读书找到解决问题的观点、立场、方法———用书中找到的观点、立场、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行为。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鉴。

  特级教师宋如郊认为:“读书学*这个过程贵在坚持和得法。”他总结出一线教师读书的要点:

  第一,读书要坚持这样的*惯:

  1、勤,天天读一点。

  2、博,各种书都看一点;

  3、新,追踪前沿的新信息;

  4、思,回味咀嚼。勤,是保障;博,是宽度;新,是锐度;思,是深度。

  第二,读书要坚持内化:

  1、由数量上的积累进而形成质量上的积淀;

  2、将资源转化为能量。即将所读内容有效转化,为己所用,变成自己的专业思想和技能。

  第三,读书要坚持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即重点要突出,教育理论和本专业的著述是读书的重点,数量上要保证,时间上要倾斜,整合上要优先;

  2、返“本”,即经典著作要常常“回头看”,常读常新,像《叶圣陶文集》这类著作应该多看几遍,每一遍都有新收获。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是唯一的途径:学*,学*,再学*;以*常的心态对待学*,不急功*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中学*。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

  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

  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5

  《爱的教育》是作家亚米契斯,里面体现了许许多多的爱,有父母的爱,有老师的爱,还有陌生人与同学的爱……

  玛尔可想起了失散多年的妈妈,便想去寻找自己的妈妈,但是爸爸不愿意让玛尔卡去,在玛尔卡一再请求下,爸爸终于答应了,这件事被爸爸一个朋友知道了,就给玛尔卡买了去南美洲的票,到了南美洲得知妈妈不在那儿,就问了一下以前妈妈工作的地方的妇人,那妇人说在杜克曼,就连夜赶到了杜克曼,终于在一家糖厂里发现了妈妈在做手术,那位妈妈见了玛尔可,非常激动,开始手术了,他们都出了去,最后手术成功了。如果不是玛尔可突然来了,说不定手术会不成功,因为玛尔可对母亲的爱!

  而我最喜欢的爱是外公外婆的爱,从我出生的那一刻,我的爸爸妈妈就去外地工作去了我被留在了外公外婆家里,外公外婆养我一直养到了6岁,我才到浙江这边读书,。外公外婆每天起早床,外公起来打渔,外婆起来种菜,每天弄好吃的菜给我吃,我想要什么就给我买什么又在我遇到挫折时帮助了我,当我生病时他们非常着急,带着我去医院打针,这样我就已经感受到了外公外婆的爱。(在离开的时候我还哭了一次)

  小朋友,大人们!你们最喜欢的爱是什么呢?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6

  新的暑假开始了,我早早的买了本书《爱的教育》他就像一个我的亲人,与我为伴,给我生活的乐趣,像一个老师给我丰富的知识。这本书讲了作者亚米契斯以日记的形式以高尚的感情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个人声动的形象,给我们展现了社会的画面:一个叫安利柯的小学生整整九个月四年级画面爱是主要。融汇了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儿女之爱……每一个故事都是让人无比的感动用生命去感受身边得点点滴滴。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学生安珂10个月所积累下来的日记其中一篇让我映像很深讲了主人公不小心把一个老爷爷的眼睛给打瞎了,许多群众都开始骂他,又给人指责了大家让小男孩回家了,他回到家后发现原来那个老爷爷住在他家楼上,他非常想去看看可是很害怕,但还是去了,他进了老爷爷家,老爷也开始指责他,他感到伤心说了声对不起,老爷爷也马上转悲为喜,说了声不要紧。

  这篇让我感受到了,犯了错误只要勇于承认,大家都会放过他,可是如果不敢承认反而推辞,大家都不会放过一个连声对不起都不敢说的小人。


教育读书笔记6篇(扩展2)

——教育的读书笔记6篇

教育的读书笔记1

  教师,无疑是一个十分高尚的职业。每个老师都肩负着教书以及育人的双重职责。所以,我们的教书必须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潜力和素质。透过阅读,透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潜力。下面,就为各位分享来自学大网的一名教师的教育读书笔记。

  最*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透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

  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资料。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务必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一句*常但是的话,一个细小但是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

  在学校教育世界里,教师经常承担着管理者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课堂管理或者教学管理;在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进行学生管理。教师在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努力从细节之处做好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为细节。

  四、教师学*行为细节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活动还是自我学*,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师日常行为细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在校园之中的日常行为,也要时时注意细节,以免给学生传递不良信息。在很多时候,教师日常的行为细节,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这种教育比“”言教更具影响力。

  教育读书笔记是老师们提高自我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在阅读相关的教育书籍之后,对教育以及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能够很好地帮忙我们自身去改善教学的方法,是一个好选取。

教育的读书笔记2

  自从秋季任教一年级以来,内心深处倍感压力,尤其是对于刚刚新换的部编本教材,总感觉自己就是一个门外汉。为了能吃透这套教材,也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学*能力,自己搜罗了所有有关部编教材的资料,加入了很多群,关注了很多公众号。本学期加入了以教师发展中心王昌珍老师为首市级课题组,在王老师的推荐下,我购买了一本曹爱卫老师编著的——《低年级语文这样教》。到底该如何教呢?抱着这样的疑问,准备啃一啃。

  书只有细读才能可以被回味。自己首先细细品读的是第四辑——《写话:学*清楚规范的表达》,可能跟课题组研究方向相一致吧,就直接去读这一章节。面对写话教学的重重尴尬,作为老师,该如何化解?书中这样说道:从课标出发,制定更细化的低年级写话教学目标。从写话内容要有趣、过程要好玩、评价要积极等方面,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改善提出了针对性的课堂实施意见。

  其实我想说的是内容要有趣,用那些内容来达成呢?布鲁纳曾说过:“学*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的确,当一个人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的时候,是不可能充满热情地去完成学*任务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靠我们语文教师“苦心**”、反复把玩几篇文章可以提升的。只有在大量经典语言的“浸泡”下,学生才能自然*得,自如运用。我作为低年级教师,不仅要教,跟要带着孩子们去读一读经典。

  如果说过程要好玩是真正课堂中生成的。正像劳维喜校长说的那样:孩子应该去玩,在玩中去说,在玩去写,这是天性,不能抹杀,这样的孩子写出的文字才是最美的。

  最后我想用纪伯伦的一句话来总结我的收获:如果我们的老师的确够睿智,就不会命令学生进入老师自己认为的智慧符号里,而是引导孩子们走向自己心灵的门户。

教育的读书笔记3

  很多孩子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写的字越来越潦草,作文半天写不出几个字,看书的时间也没了,这让家长非常焦虑,不知该如何帮助孩子。想到之前读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一书,我再次拿起来读了一遍。这本书里有于老师几十年的人生积淀和教学经验,厚重非常,语文教育到底要怎么教?这也是我在教学中常常遇到的困惑,学生不会写作文、不爱读书、阅读*惯差、字迹潦草等各种问题,都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大量读写、读写结合

  作为语文教师,于老师在书中提出要大量读写、读写结合的观点。他带着学生“熏锅屋”,指出要让学生耳濡目染,才能终有所得。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练写,并且鼓励学生天天读书,放声朗读,读大量的书,与书交朋友。他认为只有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只要抓住读写不放,按教语文的规律去教,一定能把语文教好。记得每当和家长沟通让孩子多读书时,常常听到家长们说:“孩子的作文写得差,半天写不出几个字,课文都没有读好,买什么课外书?”于老师对于此类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他觉得孩子每篇作文都写不长,像兔子尾巴似的。原因是孩子的语感不好,他说必须要完成这样一项作业:读课外书,要出声读,不是默读,每天坚持半小时,累了可以轻声读,什么时候发现孩子读书很流畅了,他的语文水*就上来了。一开始没兴趣,可以强制他读,时间短一点,比如10到20分钟,渐渐地孩子的语感就提高了,写作能力也就提升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教作文呢?于老师建议我们作为教师要试着自己写下水文,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简单的作文,其实对学生来说可能范围太大了,如果我们提前写下水文,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比如书中提到的《记我校的秋季运动会》,一开始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教师自己一下水写文。问题来了,发现题目有点大,什么事都要写两句,什么时候才能写完。在自己写下水文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及时修正问题,找到更好的切入点。我们可以改成《小明跳高得第一》、《虽败犹荣》等,这样学生可以抓住其中一点写,这样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写字育人

  关于写字教学,于老师提到写字育人。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识字与写字是小学生学*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于老师扎扎实实地教小学生识写字,而且强**师必须练字,给学生做好正确示范,再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效果才会更好。

教育的读书笔记4

  《爱的教育》是一本值得父母和孩子一齐细细品味的名著。我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的书,看了这些故事深深感到其中的爱!书中有关于孩子、家长、老师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给我和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和孩子一齐共同学*和成长。

  它以日记的形式,透过看似*凡的人和事。作为一名家长,当我看到父亲教育儿子的细节,我常常想,生活中的我好象少了些耐心,多了些浮躁;少了些宽容,多了些挑剔;少了些鼓励,多了些批评……自己期望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又期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孩子原本是可爱的,在其成长的路上真的需要爱的精神,爱的教育,教会孩子学*,让她拥有爱心,让她懂得做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爱的教育家长读后感。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能够使人绝处逢生,爱能够使浪子回头,爱又能够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如同这首《明天会更好》的歌一样,只要有爱人间会变得更加完美更加温暖。

教育的读书笔记5

  作为一名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化学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必须的困惑。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俗语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所以,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我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仅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我的孩子交给怎样的教师来培育,你自我就做这样的教师吧!是的,教师,请把完美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欢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欢乐的回响。

  那些异常的孩子正是经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期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期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当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异常的爱给异常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化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化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化学;不一样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供给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礼貌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日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我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惯,让自我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以充实、求发展。

教育的读书笔记6

  今年暑假,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气把意大利作家写的《爱的教育》读完了。作者小写的是一个男孩的一个学期里的事,其中当然有甜,有苦;有悲,也有欢。读了《爱的教育》我知道学*没有尽头的。

  《爱的教育》中有一个故事特别让我感动;一个贫苦的家,老个很老,小的很小。丈夫又去世了妈妈只好外出打工。她每个月都寄钱回家,打电话回家报*安。有一个月,妈妈没有寄钱回家,家里人以为这个月她干得不好,没有理会。三个眼月过去了,妈妈还是没有寄钱回家,孩子们已经知道妈妈去世了或生病了。孩子们不理家里人反对,经过好心人的帮助,找到了妈妈的家,经过贵人的帮助,妈妈做了手术得救了。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孩子,妈妈会得救吗?

  是呀!假如没有孩子,妈妈会得救吗?假如我遇到这样的事我也会不假思索地去救妈妈,因为:“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记得我二年级的时候,妈妈突然肚子痛,而且痛得很厉害,我立刻让妈妈吃了一些药,可痛还是没能止住,反到越来越痛了。我连忙叫邻居张叔叔帮我把妈妈送到医院里。医生一检查才知道妈妈有结石。那一天,我陪在妈妈身边,没有去上学,在病房里,我和妈妈又听到那一首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多少年以来,我一直记得这件事。《爱的教育》真不愧是世界经典呀!


教育读书笔记6篇(扩展3)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6篇

  我是个“小书虫”,家里有成千上万的书,科普的,童话的……可其中最喜欢的要数《爱的教育》了。这本书会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未来的好公民;如何将爱心融入*凡的劳动和学*中;如何学会体贴父母,同情弱小乐于助人……

  《巴杜亚和爱国少年》是《爱的极合》中让我最感动的一篇文章,爱国少年巴杜亚家破人亡,同船人可怜他,捐钱帮他渡过难关,可是,当他看到、听到这些人在侮辱他的祖国,忽然有许多铜币像冰雹一样落到了他们的头上和肩上。“拿回去!”少年大声吼道,“我不要侮辱我祖国的臭钱!”爱祖国是最伟大的爱,我们应该以这位爱国少年为榜样,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妈妈的爱》讲述了一位母亲和她女儿的故事。一位女孩因调皮腿被扎伤了,她的妈妈心急如焚,来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除非有个送上一块胯骨,才有可能会康复”,妈妈毫不犹豫地说:“用我的,我给她一块骨头,只要她能好起来,让我做什么都行,医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妈妈很心疼,但脸上却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虽然最后因骨肉不符合手术没有成功,但小女孩还是深深的懂得了妈妈对她的爱。

  我看完了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每天我放学回家,总是把衣服扔到一边,让妈妈来整理,看到妈妈整理的样子,我似乎想到了妈妈不管是炎热酷暑,还是寒冬蜡月,妈妈每天都不辞辛苦的'为我做我最喜欢的饭菜。

  看到了这本书,我又想到了前段时间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当惨剧发生时,人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全人类的大爱,人们捐钱,捐物,甚至不远千里赶到汶川,参加抗震救灾工作,那感人一幕幕,不就是震动心灵的爱的教育吗?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从我作起,认真学*互相帮助,让爱的力量传递下去。爱;像空气每天留在我的身边;爱像我们午睡的氧气,给我们输送生命的能源;爱的故事,一件件浮现在我的脑海,我的心灵仿佛一次次受了洗礼。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许多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于培养青年一代的思想情操。书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小主人利柯的日记;安利柯父母的教子篇以及老师讲的每月故事。简洁生动的内容中还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因此它展现的不仅是一幅幅丰富生活的连绵画卷,还是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世界。如:行侠仗义的甘伦,精明能干的戴洛西,勤工俭学的柯礼智,温顺勤奋的那格,孝顺懂事的潘克希等。他们身上显理的许多闪光的美德,像清泉一样缓缓地流入我们的心底,让我的心灵变得更加纯洁。他们的品德都深深地影响了我,促使我在思想上不断进步。每每当我翻开《爱的教育》,仿佛走进了爱的殿堂,心灵经历了一次爱的洗礼。

  《爱的教育》中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穷苦人》这个章节的小故事了。故事主要讲述主人利柯和他的妈妈放假时带了些礼品和钱去看望报纸上登的那家可怜的穷苦人。可没想到原来那户穷苦人家就是安利柯的同学葛禄西的家。在妈妈的指点下,为了不伤害葛禄西的自尊心,母子两人合作,避过了一场尴尬的场面。这个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示:我们应该尊重别人,人和人之间应该*等相助,要对别人充满友爱,不能因为自己某方面比别人好而鄙视他人。想到这儿,我又不禁陷入一片沉思:是啊,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品德有好坏之差。我们这些孩子应当尊重别人,不因地位、金钱和权力而改变对人的看法。养成尊重他人,善解人意的良好品行,这的的确确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及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课。联系到自己,我有时候在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这种伤害是千万句对不起也弥补不了的伤口,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一个鄙视异样的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能伤到别人的自尊心。此前我伤了不少人的自尊,现在我十分后悔,我错了。这个故事真的给我的人生上了重要一课。它就像一盏导航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促使我不断进步,不再迷失方向。是《爱的教育》这个小故事,在我的心灵中播下了美好的种子,它正在我的心底扎根、成长、开花……以后,我再也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了,因为我从《爱的教育》中明白了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更重要的是我从中学会了关爱和理解他人……这就是《爱的教育》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它会让你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得到升华。另外,《爱的教育》这部作品还用“爱”塑造人,引导我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爱学校、爱老师同学,爱父母爱社会上一切需要爱护的人。

  啊!《爱的教育》用诗人般细腻优美的语言,哲学家那样敏税的洞察力,生物学家那样渊博的知识,绅士般的风度与品格,把我带到了广阔的社会中去,娓娓而谈,循循善诱。它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哲理深刻,使我读后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终身受益。是《爱的教育》让我的心灵感悟到了爱的真谛,细细品味,我发现爱或轰轰烈烈荡气回肠,或**淡淡清新如茶,或轻柔绵延如歌悠扬,或沉默无语深邃如海……走进《爱的教育》,放逐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总有一种爱会在不觉中涌入心底,叩响宁静的心扉,总有一种感动会润湿我的双眸。《爱的教育》,这绝对是我们值得一生去珍藏的“人生宝库”。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兄弟姐妹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能够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咱们永远持续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

  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医院的天使”。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齐启禄的小男孩,由于他的父亲到法国做工,前天回意大利。在那不勒斯市下船后突然生病,因此住进了医院。一面写信给他妻子,告诉她自我已经回国,及因生病入院的事。妻子得信后虽然担心,但正因有一个儿子正在病着,还有着正在哺乳的小儿,不能分身,不得叫大儿子到往看望父亲。孩子在医院却一向照顾着一个外人,最后不但不和真正的父亲回家,却要坚持照顾着那陌生人。

  爱自我的亲人是就应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爱自我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爱,那他就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并不真正明白爱。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去感受去学*那种爱呢?!再请回过头看看现实,这世界上并非充满着爱,穷人对富人,许多都是将真正的爱看作是一种奢侈品,而将金钱、利益至上的人。

  我认为《爱的教育》虽然讲的是情感教育,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钟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在阅读时好似把我带入了广阔的社会中去,它真是让我懂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每个故事都讲述了那些兄弟姐妹的友谊和宁肯牺牲自我的高贵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爱能够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是什么,爱的教育当之莫属。它对人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其它的一切。

  这个故事围绕“爱的教育”展开叙述,讲述了一个意大利三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一年学*生涯。安利柯与老师、同学们,甚至其他的陌生人,一次又一次展现了友爱的光芒,父爱、母爱的伟大,直至爱家,爱国,将一切人世间最真挚的“爱”写的淋漓尽致。这其中,还穿插着一个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每月故事 ”。故事中的小英雄们,用自己的力量诠释了“爱”的含义。这并不是普通的爱情,而是人性的善良与纯洁,表达了作者对纯真心灵的赞美与崇敬。

  爱不需要干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它就出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它可能只是无意中的一点帮助,可能整个事件只有仅仅几秒,但这就足够了。它足以显示出你洁白无瑕的心灵之美了。爱也是不分种族,不分性格的,只要有爱,大家自然心灵相通。

  在《爱的教育》中,我更是体会到了爱的含义。善良的卡罗内保护弱小,勇敢的罗贝蒂舍己救人,佩尔伯尼老师呕心沥血教育学生……这不都是无私的爱吗?他们爱同学,爱孩子,用爱去对待身边的一切,这正是《爱的教育》所要告诉我们的。在我们生活中,也处处流露出爱的光芒:我们的爸爸妈妈爱我们,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告诉我们许多道理;我们的老师也爱我们,天天不辞辛劳的教书育人,帮助我们打开学问的源泉;我们的长辈,朋友也尽可能的把爱带给大家……今天,我们被爱所包围,明天,我们就应该去真诚的爱所帮助你的每一个人。给予他们真诚的祝福,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关怀。此时,爱就成了一个助推器,推动人们向着美好的社会前进。

  读了这本书,我发现:我对父母的爱还做得不够。有时,我会对他们说出不礼貌的话来,有时,也会向父母撒娇。我不敢保证我永远不会犯这种错误,但我会认真的想想:我能为父母做哪些?并做好自己的事,不拖累父母。

  还记的我在开头写的那句话吗?“它对人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其它的一切。”现在,我们的教育有很多:对知识、行为等的教育已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而却常常忽视了爱的教育。读读这本书吧,他会让你懂得许多的!

  《爱的教育》是以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形式,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所见所闻为主题。这本书里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夸张的手法,但是,有许多美跟理智的品德,值得我们去学*。

  主人利科的妈妈帮助了住在阁楼的穷苦人克洛西一家;女子小学的女孩们帮助了扫烟囱的孩子集了30多个索尔多;卡罗的爸爸是一位绅士,知道自己的孩子侮辱了贝蒂的爸爸时,硬要他向贝蒂的爸爸道歉,还要他和贝蒂的爸爸握手;洛贝蒂看见一个最低年级的小学生一不小心摔倒在马路上,正巧有一辆马车要撞上去了,就跑上去把他拉过来,自己却被马车压到脚了。

  这本书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轻轻地翻开《爱的教育》的扉页,抱着崇敬之心阅读每一篇爱的故事。每读一篇,心中就翻滚起爱的波——是母爱,或者是友爱……

  朱利奥一位铁路职员的长子,因为生活的拮据以至于他的父亲找了一份抄抄写写的工作。而长期夜以继日的工作使父亲疲惫不堪,孝顺的朱利奥默默地每夜十二点替父亲抄写。日复一日的抄写使父亲挣的里拉日益增多,却使朱利奥的学业日渐消沉,更重要是,父亲对他丧失希冀。朱利奥想过放弃,可每夜十二点的抄写,却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当冷漠已久的父亲发现时……

  合上书,波澜起伏的心潮混杂着一种莫名的感动。是儿子对父亲的那份浓浓的关怀?是父亲对儿子的望子成龙?不是朱利奥的乖巧、懂事?更是……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用心与心汇成的感动——爱。

  “爱”其实在生活中的表达方式并不单一,有时候,是个微不足道的手势;有时候,是一句嘘寒问暖的问候;有时候,是一个鼓励性的眼神;有时候,则是为给他人默默无闻的帮助。

  从这篇《佛罗伦萨小抄写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什么叫“孝顺”。它不是伟大的代名词,它是一种不善言辞却意蕴万千的子女对父母的爱。这种爱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表达的。

  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也要以“孝”和“爱”的要求对待家中父母。因为,他们不仅是我至亲至爱的人,还是哺养我的.亲人,“父母”是最崇高、最亲切的称谓了。

  在他们闲暇之余,我要为他们泡上一杯浓浓的热茶,消除他们整天的疲惫,使舒心和安逸陪伴他们左右。

  在他们工作之余,我要多为他们捶捶背,也许,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片心意,会使他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暖暖孝心,爱。

  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培养,在我身上寄予了殷切希望,他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就是对我浓烈的爱吗?而我呢,我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像小抄写匠对父母一样,体谅、理解他们的困扰,分担他们烦恼,使他们眉宇间少几分急躁;额角少几道因种种麻烦而增添的皱纹;青丝中少加杂一些因焦虑而恣意横生的白发。让他们嘴角扬起,脸上绽放出灿烂和发自内心的笑靥。让忧伤因为无机可乘而乖乖逃之。也许,这就是我该做的,该尽的孝心吧。

  我掩卷深思着……

  “《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我喃喃着。真如题所言,每读一篇故事,就受到了爱的洗礼,被爱教育着。


教育读书笔记6篇(扩展4)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6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记下重要的知识如有不懂可以再看一下。

  虽然此刻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此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可是时。作为一名新教师,读完此书,能够说是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你应对面地交流一样。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教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应当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一样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本事的学*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提高,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必须的教育技巧,掌握必须的教育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提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我的知识储备,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仅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我,并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你排解烦恼,给你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你帮忙,让你充满信心……书中给教师的提议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同时也明白碰到相应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充实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当有自我明确的教育梦想和教育追求。

  读书是第一位的,思考是第二位的,只读书不思考,往往是身入宝山空手而返。孔夫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者,迷惘而无所得也。它告诉我们思考的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个人这样认为:读书是借别人的智慧,思考才是自我的智慧。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人类思考的结果,人的成长更是如此。我在阅读《教学工作漫谈》时深深感受到魏书生的卓越、渊博和机敏,折服之余,我发此刻他专业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勤于读书之外还有另外至关重要的两点:那就是课前的独立阅读、思考和课后的深刻反思、总结。一句话,没有了思想,人就只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没有了思想,教育者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他注定了会一事无成、枉度此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思想的创生,是一种精神的历险,需要胆识,需要勇气,也需要宽松、宽容的氛围。让我们共同去营造,让我们用心去呵护生长思想的土壤,让阳光洒满大地,让完美永驻人间,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我们认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让孩子的周围不光有自然世界,并且也有劳动、创造、建设的世界,因为人的美在劳动中显示得最为鲜明。

  一般在审美教育中,尤其在音乐教育中,心理目标是很重要的。教育者在让儿童接触美的世界时就要掌握这个目标。我所定的目标是培养饱含情感地对待美的那种本事和获得美学性的印象的那种需求。

  经“欢乐学校”很重视听音乐,听音乐作品和自然的音乐。那里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对旋律的情绪反应,尔后使儿童确信,音乐美的源泉在于周围世界的美;音乐旋律好像在召唤人:你停下来,听听大自然的音乐,欣赏欣赏世界上的美,要爱护这种美,增添这种美。如果在很早的童年能使他从内心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如果孩子能从乐声中领略到人在情感上的多种多样的细微变化,他就会提高到用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能到达的文化修养水*。对音乐旋律美的感受会向孩子揭示他自身的美——小小的人会意识到自我的长处。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初秋,当清澈的大气中能清晰地听到每一种声响时,一到傍晚时刻我就和孩子们坐在碧绿的草地上,我让他们听了歌剧《苏丹王的故事》中的“雄蜂飞舞”的旋律。音乐引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反响。他们说:“雄蜂一会儿*了,一会儿又远了。还能听见小鸟在叫……”我们又听了一遍旋律,然后去正在开花的含羞草地。孩子们听到蜜蜂的竖琴在演奏,雄蜂嗡嗡地叫个不停。瞧,这就是那个毛茸茸的大熊蜂,时而在花上飞舞,时而落在花上。孩子听了很高兴:这差不多就是录在唱片上的那个旋律,可是音乐作品里有一种特殊的美,这是作曲家从大自然中听来而又表现给我们听的。孩子们还想再听一听唱片上的旋律。

  过了一天,我们清早又到繁花似锦的蜜源地段去。孩子们倾听蜜蜂的竖琴声,试图捕捉到雄蜂的嗡鸣。在此之前他们觉得很*常的东西,此刻显示出美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工作之余喜欢翻看《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这本书。虽然有些案例已看过多遍,但每当再次拿起依然爱不释手,因为读它能给我许多教育的灵感和启示。

  1,对待孩子要多一些耐心

  其中的一篇案例记叙了一个可爱的8岁小男孩,不爱写作业不爱静心读书,一到下课就爱跟在教师后面:“胡教师,昨日我被狗咬了”;“胡教师,李强上课踢我”。“胡教师,我不想和赵小路坐一位了”。看着他说个不停,他的教师总会不耐烦地对他说:“明白了,明白了。教师很忙,今日就这样吧。”而他并不生气,很宽容,慢慢地扭头走了。一天,当他的教师布置完作业准备去开会,他又站了起来,没等他开口,他的教师先说话了:“又有什么事?快点,我忙。”“我没有本子,还有……”“好了,自我想办法吧!”说完教师就去开会了。等开完会来到办公室,这位教师便看到自我位上放着一个色彩鲜艳的小蛋糕,旁边还放着一张小纸条:“胡教师,你很忙,也不明白你有没有时间看我的纸条。今日是我的生日,原先我想当面告诉你,让你和我分享欢乐。可你太忙了,那就请你品尝小蛋糕,好吗?”这位教师很惭愧,拨通了孩子家的电话号码,给他送去祝福,并告诉他其实教师并没有那么忙。

  读后,我和那位教师一样的惭愧:以往我也觉得自我很忙。感觉与学生交流是浪费我宝贵的时间,有了这些时间我能改多少本作业、有了这些时间我能备多少节课。殊不知,在自我打着“我很忙”的旗号拒绝倾听学生的心声时,丧失的是为人师的耐心、爱心、丢失的是学生对教师的依靠和亲密。

  2,关心爱护问题学生

  盘圭禅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禅宗良师。他的一名弟子却染上偷窃的恶*,当其他弟子请求盘圭禅师赶走这名偷窃的弟子时,盘圭禅师却把众弟子召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明智的人,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只要你们愿意,到什么地方去学都能够。可是这位兄弟甚至连是非都还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这番饱含深情的话语温暖了偷窃者的心灵,也涤净了他的心灵。从此偷窃的冲动如烟消散。

  读了这则故事,我们不禁被盘圭禅师大慈悲的胸怀所感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在现实中,不管教育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但“爱”应当是它的核心。教育不能没有爱,可我们此刻的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却逐渐偏离了这一核心。教育需要呼唤爱的回归,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心灵去震撼另一个心灵。盘圭禅师的故事不仅仅向我们告知了这样一个真理,同时也用它完美的结局证实了——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3,以人为本,创造适应人的教育

  设计迪斯尼游乐园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格罗佩斯,在设计游乐园的路径时受启发于一位葡萄园主老妇人,这位老妇人因缺少劳动力而让买葡萄的人到园里自我摘葡萄。于是,他让工人在游乐园所有的空地上都撒上了草种,不几天小草发芽了。格罗佩斯让游乐园提前三个月对外开放。一开始,因没有路,游人不敢走,格罗佩斯告诉游人,在游乐园里想怎样走就怎样走,没有任何限制。于是,几天过后,草地上清晰地呈现出被人踩出的优雅自然的小道。这些小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宽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格罗佩斯就让人沿着人们自然踩出的痕迹修了路。因为游乐园的路径设计既和谐自然,又满足了游人的需要,尊重了游人的自主选择,所以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并且感触很深。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有谁能够像格罗佩斯那样,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取性和首创精神,大多数教师唯恐学生走了歪路,浪费了宝贵的学*时间,始终牵着学生不肯撒手,到之后活泼可爱充满创造精神的儿童都被我们“培养”成了统一标准的“老实”“听话”的学生。实际上,过多的束缚,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只能压抑学生的天性,只能阻碍学生健康的成长,而“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能令其茁壮成长,趋向完美。教育必须是并且只能是适应人的教育,而不是使人适应教育的教育。我们要学*格罗佩斯“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思想,让教育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参加工作很多年来,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常态也许只是把手边的工作由陌生变得熟悉。当讲解课文不再成为我们的负担,我们在怎样更深入、更艺术地解读文本上花费精力。毋庸置疑,繁杂琐碎的现实正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支离,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也许这种苦涩而甜蜜的咀嚼过程能够让我们收获幸福感觉。当自我的一腔心血在课堂之上成为我们挥洒才智的真情演练,之前的所有煎熬也许都已经云淡风轻。很多时候,我们在这种简单然而十分充实的轮回中度过白天和夜晚,看身前身后的繁华渐渐地迷蒙双眼却依然痴心不变。

  作为教师,我们很自然地把自我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时代阔步前进,教师依然清贫。可是,无论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还是白发皤然的老同志,他们都能够坚守自我的工作职责,把自我心中所有想尽一切办法传输给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我们有快慰的时候,可是我们也有心痛的时候。虽说是太阳下头最光辉的职业,可是这种光芒究竟吸引了多少人参与其中?书中自有千钟粟换来的也可是是我们*凡的生活。学生听其道之后不再亲其师,我们成了被多次遗忘的群体。日出而作、日落未息的生活状态怎样才能够带给我们富足的精神与宁静的心态?

  所以,如果静下心来聆听自我,其实在匆忙的身影背后有很多问题压迫心头。王金战教师创造了很多教育神话,他能够把倒数第一名的学生送进北大、清华,着实令人惊叹。可是,不能忘了他是在北京。也许这位学生本来就是一位英才,地利人和,那就无所谓“造就”了。我想王金战教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使真正的金子发出耀眼的光芒,而不至于被埋没。这本书并非教大家怎样把石头变成金子,而在于告诉大家怎样把玉石雕琢成晶莹的美玉。阅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不应当抱着寻找答案的想法,因为我们的很多问题他并没有给予回答。掩卷沉思,我们却能够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在课堂之上,我们会看到睡觉的、眼神空洞的、无心学*的等个别状态不佳的学生。有时,我们会这样想:他不想学*就算了,毕竟学*是他的事。事后想想,这种想法是一厢情愿的,也是武断的。学生的学*是他自我的,也是属于教师的。王教师现身说法,高中时,化学教师一个小小举动就激发了他无限的学*热情,竟然能够把地窖当作学*的天堂。而他自我也能够用动情的话语让学生感到不学*就是一种折磨。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无论在课堂内外,我们都不应当吝啬自我爱的语言,应当让语言成为激荡学生心胸的滚滚浪涛,洗涤学生心中偶尔泛起的沉渣碎片,在双向的、真诚的交流中构建教与学的和谐。这样,教师和学生是*视的,也是单纯的,这种相互交流的状态维系着一种*衡而又稳固的温情。教学,不应当只是说出知识和见解,更应当是让学生理解和理解你的知识和见解,从而自主学*,随着时日增长才智。

  仅有这样,学生和教师才有了进一步沟通的可能。看到学生满头的乌发和葱茏的青春,我们感受到他们每一刻都在成长。看到他们无邪的笑和纯情的哭,我们想起自我的以往年少。当他们举起的零食因为你的发现而慌乱地掉落,他们一脸善意地提醒你偶尔的失误,他们因为成绩的低迷向你寻求帮忙,还有,他们从来微笑地向你问好,他们送上温馨的祝福卡片,他们从来以无敌的青春守候在你的身边,每一个教师都该爱他们,理解他们,并给予宽容。王金战教师在和一个纪律较差的学生谈话的时候这样说:“研究到你的特殊情景,我允许你每周违反两次纪律。”理解万岁,仅有真正深入了学生的内心并理解他们,我们也会得到理解,得到来自学生的爱。

  教师在学校日落的每一个黄昏思考,也在城市日出的每一个早晨赶路。我们居住在这个繁华的城市,让早读的朗朗书声把耳朵叫醒,让夜晚的通明灯火把生命照亮。我们要教给学生准确无误的知识,要为他们走向成功铺设路途,所以,很多时候教师的心是很累的。教师每一天都处于一种学*的状态,奔波待命的状态,是什么让他们无怨无悔地坚守,我想应当是一颗火热的良心以及对这片净土难以割舍的爱。王金战教师说:“世间万物,宁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在这片不大然而美丽的学校内,我们读书、写作,传道授业,涵养精神。在这样的坚守中,我们送走每一个日出月落,我们竭尽所能地送走一届届学生,然后看身边的学校安静继而喧腾,飞扬在我们身边的永远是生命中最完美的青春诗篇。

  所以,王金战教师供给给我们的并非能够直接拿来为我所用的范本,说老实话,我们很多教师的做法并不比他逊色多少。其实,从中领悟一种教育的理念和精神也许比单纯的吹捧更重要。基于此,教师的五个关键词我理解为:爱、理解、宽容、坚守、崇高。


教育读书笔记6篇(扩展5)

——幼儿教育书籍读书笔记6篇

  最*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门。

  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里面还有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一、教师与儿童这个世纪的孩子都是在"6+1"的环境中长大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全部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从小生活在被关心的气氛中。所以当一个孩子要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时,总是有很多的问题会出现,比如情绪不稳定哭闹的、注意力不集中、挑食、身体较弱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强烈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随机应变",最好能拥有像孙悟空般的72变。既然没有悟空那种能耐,那就只有看书吸收本领了。

  碰到孩子如果哭闹,要是以前我便会跟孩子进行移情情绪,但是如果移情还是不管用时便只是用放任的态度处理,让他一个人冷静会。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绪,正确引导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重要。老师首先要对这个情绪进行识别,深入的了解观察这个情绪产生的原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

  首先鼓励幼儿将事情表达出来,一般我们常见的有移情情绪的方法,其实让幼儿宣泄情绪也很重要,让幼儿用活动来发泄不愉快的情绪,如让他去踢球、跑步、跳跃、大声吼叫等,在剧烈运动中将积累的情绪能量发散到其他地方。而且也要避免经常问幼儿不愉快的事情。到了4-7岁的幼儿在活动时,已经具有与伙伴友好合作的愿望了。但是往往在真正合作的时候却出现了抢或是没有计划没有组织的合作,以前我一直也很头痛,觉得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好像影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如果不进入活动,再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矛盾。而书中呢也是极个小朋友在建构区搭建房子,由于分工不明确而发生了矛盾。案例中的老师没有急于介入,而是抓住机会引导他们独立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老师首先是说:"你们搭建的东西都很好,地方不够怎么办?"于是孩子们开始搭建游乐场。老师继续引导说:"游乐场真好玩,想想看,游乐场里还有什么呢?"于是孩子们又开始搭建木马、滑梯、小桥、游船等。孩子们自己开始分工忙起来。这样做有利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发生。因此,当幼儿发生矛盾冲突时,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

  二、教师与家长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这个学期我们组织了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请家长来助教,请家长来体验做老师。

  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门,成为我学*新技能的一把钥匙。

  自从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启发我在日常的教育活动当中,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的人,对于他的教育故事,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带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这个故事是意味深长的。对于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他谈论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繁琐的理论,只有温和的话语和天才的思想,丰富着我们的心灵,如同聆听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

  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从这本书中,我还感悟到教师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们希望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积极向上的动力,是生活的精神支柱,有了自尊心,孩子才能自爱、自严、自重;做了错事才能自责,才能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所以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在处理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时,首先把孩子个体的尊严放第一位。

  教师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事业,担负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知道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感,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欢笑,“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是的,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应该身体力行,用爱心感染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将会达到和谐圆满,师生之间将会达到互敬互爱。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对孩子做到有耐心,耐心的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不对的,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教育他们要做一个有爱心、懂礼貌的好孩子。我们要用爱心打开了孩子情感世界的第一扇窗,让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

  所以,每天我要用爱拨动孩子们心灵的七弦琴,用心感受孩子们纯真的笑容、稚嫩的声音,让爱的种子在孩子中发芽。

  面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助他的人给他提供可以学*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起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己……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读《幼儿教育》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学*,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可以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应该像她学*,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起。

  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教师能否做到教无痕,让幼儿处于主动学的状态。那么如何让幼儿主动学呢?这就是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结合本次团队研磨的大班音乐活动《拨浪鼓》,让我对音乐教学有些许感触。

  一、让幼儿有任务意识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教学环节中的任务都能够落实到幼儿身上。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倾听歌曲的机会。其实教师每一遍的范唱都是有讲究的,每一遍都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倾听:如《拨浪鼓》中通过提问“你听到这首歌曲里唱了什么?”、“你听到老师是怎么唱的?”等。孩子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也会安静地听音乐了。

  《拨浪鼓》中教师站在幼儿原有歌唱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将回声唱和轮唱的共同点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以发声练*“山谷回音真好听”自然的迁移到“拨浪鼓”中。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再次运用和拓展,并引导幼儿会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歌唱,从而获得新的经验。教师的范唱是直接影响到幼儿对新歌学*兴趣的一个因素,老师的歌声动听、悦耳,充满感情就能激发幼儿学*的欲望。例如在教师范唱时,可以用清唱的形式,帮助幼儿听清歌词和歌曲的节奏;当孩子能跟唱后,教师要适时的退位,逐渐降低自己的音量,让幼儿处于歌唱时的“主体”地位。

  二、将教学内容落入幼儿的最*发展区

  唱歌是音乐艺术的一部分,姿势不正确很难唱好歌,因此正确的姿势是发声的前提。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幼儿歌唱时的姿势,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应耐心地告诉孩子,唱歌姿势不正确会有哪些危害,如姿势不正确会影响发声,唱出来的歌声就不好听,不优美;站着唱歌时身体要挺拔、不驼背、不含胸,双手自然地下垂;口形略带圆形,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好听。在教学中,多观察孩子,时刻提醒孩子保持正确地姿势来唱歌。

  三、保证师幼互动、*互动的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了师生、生生的互动关系,运用第一、二声部换唱、换角色唱、与伴奏老师唱、与听课老师唱等方法,使轮唱方式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使幼儿的参与兴趣有效保持,师幼互动发挥的淋漓尽致。

  歌唱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东西还有很多,教师要顺应幼儿的意愿和兴趣,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从而帮助幼儿获得交流情感的多种途径。快乐是相互的,快乐也是需要创造的。就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去聆听,用情感去体验,用快乐去歌唱。

  某日在电脑上看了《怎样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文章,让自己又学*了一些知识,教师一直是人们所尊崇的事业,这茖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是职业。教师要怀着崇高的爱去传授知识,要用满腔的热情去启迪人生,春雨润物般的言传身教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渊博的知识,还能使幼儿拥有丰富而高尚的灵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对人真诚、心地善良,有爱心,要热爱幼儿,还应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这就说明我们教师应该具备求知的精神,要学而不厌,要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学以致用。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崇高品质,凡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做好。

  教师还要有耐心,面对不听话的幼儿要耐心的教导祂们,不能侮辱祂们,这不仅会伤害幼儿感情,而且会使矛盾激化,在幼儿心中失去威信,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艰苦、复杂的,教师只有保持愉快*静的心境,才能使幼儿产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提高积极性,并因此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响幼儿,才是为人师表。还有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幼儿,要对班级里所有幼儿关心,不过在*常的教学中,我还是比较喜欢那些听话乖的小朋友,往往忽略了那些调皮的幼儿,在这一点我想在今后工作中应该要注意。

  看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想我以后一定会努力,多读一些幼教文章。争取做一名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六项教学技能指导》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我从头读到尾,发现了自己以前有很多地方疏忽了,看似无大害,但是日积月累就是大毛病了。

  书中分六大板块,分别是:语言、音乐、美术、舞蹈、游戏、手工。内容很全面,可以说里边不仅有对老师的理论教育,还附有特色教案,而且教案是以详案的方式呈现的,最后还有对前教案的总结分析。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这样的方式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学的更精了。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我在书中学到的有用知识,我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理论学*,让专业只是更加深化

  幼儿园教育已经在逐步的被教育专业重视,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由此可见,语言能力的提高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语言是五大领域之一,语言教学就是靠说来学*,可能没深入接触的人会觉得语言领域不就是说说故事,念念儿歌,孩子们会说会念就说明掌握知识了。

  其实语言领域的教学哪有这么简单,不仅让幼儿要学会教材知识,更应该发展孩子们*时语词的丰富,能用丰富的词汇形容事物等。在这之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我在书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方法,它归纳了很多要点,让我一目了然,学起来很轻松。并且当我有不明白的地方,我经常会去翻阅书本,其中归纳的概念理论,以及举例的案例,让我理论结合实际,边探讨边理解。

  二、教学教案,让教学过程更加丰富

  我喜欢这本书,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在理论概括后还配套了几个教案,而且教案都是以详案的形式出现的,每个环节都非常清晰,提问与互动安排的都恰到好处。有时我会运用书中教案中的方法套用到现实教案中的撰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可能因为有了其中的几个关键步骤,马上就是使整个教学课堂发生变化。

  有时教学工作中碰到像手工美术之类的。教学,就没有像其他领域准备的那么充分,我以后应该要改正这样的教学态度,在这样的技能教学中,孩子们同样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从书中的教案中,我发现,那些老师把一堂美术设计的就像语言一样优美,科学一样规范,孩子们上这样的课就像是在享受一样。

  三、教育总结,让教育方法更加实用

  教案后面附有教案的设计意图以及方式方法的变换原因,我觉得这对我的帮助很大,一是让我学*到了各领域的重点所在,二是让我学*到了不同教学所能采用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时中很实用的东西,任何教学活动都可能碰到,所以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用笔记录做些记号这样便于以后的翻阅。

  一本好书值得一直翻阅,懂得收获也要懂得分析思索,这样自己才会有更快的成长。


教育读书笔记6篇(扩展6)

——教育书籍读书笔记6篇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过程中。”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我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是啊,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兴趣。课堂提问在我们每天的教学中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在整个课堂中的,可见,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需要的。

  理念是灵魂。让我们多读书、多学*,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纠正误区,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最终促进教育成效。

  这套《少年科普世界》共分为十册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天文、地理、生物、人体、科技、动物等方面的内容,是一套增长知识的科普读物。书中*实的文字,清新自然;用准确浅显,生动活泼的语言,解答了我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科学之谜《少年科普世界》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科学奥妙的存在。自从我读了这套书后,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知道日常生活要注意些什么,遇到的一些奇闻异事我也可以通过科学说法来解答他,丰富了我的生活经验,让我不断的健康成长。还增长了许多科学道理和文化艺术类的知识。书中一个个新奇的知识,让我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和自然界中的千变万化,真让我爱不释手。其中有“我呼吸的是什么”,“太阳帆远征宇宙”,“”和“空气到处是一样的吗”等。这些内容我都很喜欢,但是,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磁悬浮列车为什么可以悬空行驶》这篇文章。让我又联想到了人们常说的概念汽车。我们未来的交通工具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本好书,不但可以激发学*的欲望,而且还可以开拓眼界,在这个讲究的话,我们肯定会被这个时代所渐渐的遗忘,我们只会一点一点的落后,选择一本好的科普类读物吧,相信它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经常读有关这方面的书,头脑中产生的疑问才会越来越少,兴趣也就越来越高。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学问,更多的人生道理!

  本学期学校为了提高教师们思想理论水*的提高又发了两本书给大家学*,就我个人而言感觉很好,这样通过教学之余时间学*学*,理论武装头脑,对增强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在学*《教师的20项修炼》时看到教师的反思一章节时,感触很多。“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旨在引领老师们“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分析问题与困惑、成功与失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我觉得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反思促发展,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成为教师。事实上,教学反思是教师的自发行为,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毋需刻意追逐。

  一、运用现代课程观,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教育的原则,重新审视教师的作用。现在的教师,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的伙伴;教学不是为了教师的表演和个人魅力的展示,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等多重角色。这一转变对于*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而言,并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因此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角色。

  为了适应这种多重角色,教师备课不应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授上,不应以自己所理解的重点难点去把握教材,也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在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学*,选择正确的学*路线和学*策略;告诉他们学*的方法,教会他们处理信息的手段,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出去。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一切活动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策划、组织、启发、引导、点拨、答疑、做好总结工作上来,摆正教师的主导位置和学生的主**置,力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以学生的“收获与发展”为标准,而非教师“教给了什么”。本学期我教的《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就是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的教学。

  二、运用教育民主思想,反思自己的学生观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实行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观念是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实行教学民主,首先,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到一个*等的人的位置来对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关注学生的尊严与情感,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伙伴型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把学生当人看。其次,始终记住学生是思想意义上的未成年人、不完美的人和需要教化之人,学校是他们走向成年、走向完美、接受教化的主要场所,教师是他们的引路人,来自教师的鼓励、宽容或讽刺、批评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教师要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对待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要多宽容,少责备;多激励,少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要意识到哪怕是一句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也有可能扼杀他一辈子的上进心。要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教师充分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都会学*。再次,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十个手指头不一般齐,学生也是各有特点的,要把每个学生都视作一座尚待挖掘的矿藏,无论是金矿、铜矿或铁矿,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价值。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关注的全体学生,还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否提供了适合于发挥每个学生潜能的学*模式,给他们创造了多少发挥潜能的机会;是否千方百计地发掘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运用现代学*观,反思自身综合素质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只着眼于学生素质,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那么教育的成效也难以有很大提高。因此教师要经常扪心自问自身素质上的差距。

  现代学*观认为学*既表现为接受,也表现为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究。知识经济时代对从业者提出了“终身学*”的客观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学*”,另一方面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自己也要“学会教学”。教师和学生无疑都是学*者,随着现代传媒的发达,学*方法多样化,学生很有可能比教师了解得还多,很难想象一个孤陋寡闻、因循守旧的教师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不但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更要有自己的独创,这种独创正是来自于教师的体验、感悟、发现和探究。教育者必须是创造者,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素质,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的20项修炼》一文中指出,“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那怕知识再渊博,也决不是称职的教师。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外,还要具备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心态,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和克服心理障碍,有效铸造人类灵魂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

  四、运用唯物辩证法,反思教与学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就教学而言,本身包括教和学两方面,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但教学改革长期以来普遍强调和关注的只是“教”的改革,以至教学改革变成了单纯是教师的事,而忽视了学*层面的改革。这种由教师单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由于缺少学生的广泛参与,往往难以深入下去,在实践中也收效甚微。“教改”与“学改”是教学改革的两个方面,两者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确立学生的学*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自觉性,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与改革,所以,“学改”是“教改”的深入与落脚点;没有“学改”,“教改”便失去了意义;“教改”是“学改”的依托,离开了“教改”,“学改”便失去了指引。学校的教学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没有学*主体对学*的投入,学*观念与方法的更新与改进,以及对学*目标的追求,再好的“教改”也是徒劳。因此,必须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作用,突出学*改革的重要性。

  传统学*方式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使学生学*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转变学*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学生要将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必须以一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这就必须在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如以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为目的的认知实践,处理自身日常事务的生活实践,处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交往实践等。

  因此,教师应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学*方式,积极倡导现代的多样化的学*方式,包括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激烈的社会竞争呼唤学校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责无旁贷。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树立反思意识,养成反思*惯,并不断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实现教学相长,以使自己的工作具有更大的成就和意义,为人才培养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即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了学生的学*而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首先要从自己的教学开始查找问题,如果说在教学环节中,我们的老师能为了学生而多考虑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多问问学生的听课感受,在写教学体会时,常反思自己,多给自己找找缺点,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那么,你将是学生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

  参加工作很多年来,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常态也许只是把手边的工作由陌生变得熟悉。当讲解课文不再成为我们的负担,我们在怎样更深入、更艺术地解读文本上花费精力。毋庸置疑,繁杂琐碎的.现实正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支离,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也许这种苦涩而甜蜜的咀嚼过程能够让我们收获幸福感觉。当自我的一腔心血在课堂之上成为我们挥洒才智的真情演练,之前的所有煎熬也许都已经云淡风轻。很多时候,我们在这种简单然而十分充实的轮回中度过白天和夜晚,看身前身后的繁华渐渐地迷蒙双眼却依然痴心不变。

  作为教师,我们很自然地把自我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时代阔步前进,教师依然清贫。可是,无论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还是白发皤然的老同志,他们都能够坚守自我的工作职责,把自我心中所有想尽一切办法传输给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我们有快慰的时候,可是我们也有心痛的时候。虽说是太阳下头最光辉的职业,可是这种光芒究竟吸引了多少人参与其中?书中自有千钟粟换来的也可是是我们*凡的生活。学生听其道之后不再亲其师,我们成了被多次遗忘的群体。日出而作、日落未息的生活状态怎样才能够带给我们富足的精神与宁静的心态?

  所以,如果静下心来聆听自我,其实在匆忙的身影背后有很多问题压迫心头。王金战教师创造了很多教育神话,他能够把倒数第一名的学生送进北大、清华,着实令人惊叹。可是,不能忘了他是在北京。也许这位学生本来就是一位英才,地利人和,那就无所谓“造就”了。我想王金战教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使真正的金子发出耀眼的光芒,而不至于被埋没。这本书并非教大家怎样把石头变成金子,而在于告诉大家怎样把玉石雕琢成晶莹的美玉。阅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不应当抱着寻找答案的想法,因为我们的很多问题他并没有给予回答。掩卷沉思,我们却能够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在课堂之上,我们会看到睡觉的、眼神空洞的、无心学*的等个别状态不佳的学生。有时,我们会这样想:他不想学*就算了,毕竟学*是他的事。事后想想,这种想法是一厢情愿的,也是武断的。学生的学*是他自我的,也是属于教师的。王教师现身说法,高中时,化学教师一个小小举动就激发了他无限的学*热情,竟然能够把地窖当作学*的天堂。而他自我也能够用动情的话语让学生感到不学*就是一种折磨。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无论在课堂内外,我们都不应当吝啬自我爱的语言,应当让语言成为激荡学生心胸的滚滚浪涛,洗涤学生心中偶尔泛起的沉渣碎片,在双向的、真诚的交流中构建教与学的和谐。这样,教师和学生是*视的,也是单纯的,这种相互交流的状态维系着一种*衡而又稳固的温情。教学,不应当只是说出知识和见解,更应当是让学生理解和理解你的知识和见解,从而自主学*,随着时日增长才智。

  仅有这样,学生和教师才有了进一步沟通的可能。看到学生满头的乌发和葱茏的青春,我们感受到他们每一刻都在成长。看到他们无邪的笑和纯情的哭,我们想起自我的以往年少。当他们举起的零食因为你的发现而慌乱地掉落,他们一脸善意地提醒你偶尔的失误,他们因为成绩的低迷向你寻求帮忙,还有,他们从来微笑地向你问好,他们送上温馨的祝福卡片,他们从来以无敌的青春守候在你的身边,每一个教师都该爱他们,理解他们,并给予宽容。王金战教师在和一个纪律较差的学生谈话的时候这样说:“研究到你的特殊情景,我允许你每周违反两次纪律。”理解万岁,仅有真正深入了学生的内心并理解他们,我们也会得到理解,得到来自学生的爱。

  教师在学校日落的每一个黄昏思考,也在城市日出的每一个早晨赶路。我们居住在这个繁华的城市,让早读的朗朗书声把耳朵叫醒,让夜晚的通明灯火把生命照亮。我们要教给学生准确无误的知识,要为他们走向成功铺设路途,所以,很多时候教师的心是很累的。教师每一天都处于一种学*的状态,奔波待命的状态,是什么让他们无怨无悔地坚守,我想应当是一颗火热的良心以及对这片净土难以割舍的爱。王金战教师说:“世间万物,宁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在这片不大然而美丽的学校内,我们读书、写作,传道授业,涵养精神。在这样的坚守中,我们送走每一个日出月落,我们竭尽所能地送走一届届学生,然后看身边的学校安静继而喧腾,飞扬在我们身边的永远是生命中最完美的青春诗篇。

  所以,王金战教师供给给我们的并非能够直接拿来为我所用的范本,说老实话,我们很多教师的做法并不比他逊色多少。其实,从中领悟一种教育的理念和精神也许比单纯的吹捧更重要。基于此,教师的五个关键词我理解为:爱、理解、宽容、坚守、崇高。

  古人云,“开卷有益”。经常读书和思考,会使我们勇于自省,善于自省,既不惮于正视自我之短,又能努力探究补救途径。尤其,读一本好书,能够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阔;能够使我们不断总结自我以及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

  寒假里,我拜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提议》一书,获益匪浅。

  书*谈了69条提议,涉及到教师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如:认识自我、人生境界、教师的魅力、做一个有品味的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发现自我的潜能、个性教师的魅力之源、欢乐、健康、做自我的心理医生、把小事做好、明锐的观察力、毅力、读书要学会品书、精神饱满地投入每一天等。读此书,就好像有一个个智者站在面前,循循善诱,为我排解烦恼,为我指点迷津。又好像有一个个和蔼可亲而又博学多闻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忙,让我充满信心……

  书的封面上就有这样一段话: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是金钱?是名利?是学生好的成绩?还是家长的尊敬、社会的推崇……其实、教师最需要的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欢乐,这种欢乐会净化你的心境,使你越来越感受到活的价值、有意义、越来越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如“教师,认识你自我”,初看这个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时工作、生活中我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同样是教师,为什么我工作这么辛苦?为什么学生如此差劲难以**?为什么学生成绩老是提不上来?为什么自我不被赏识、重用……究其根源,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自我。教师仅有看清了自我、认识了自我,才能了解自我的性格优势与不足,准确地自我定位;才能正确认识职业价值,热爱自我的职业,才能扬长避短、构成自我独特的自信心。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我的认识,使自我变得更好和更完美。教师需要要做的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自我。

  教师需要有活力。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我心中有阳光。”要引导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作为整个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首先自我要有活力。

  教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用心、细心。敏锐的观察力是一个教师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教师需要用其敏锐的观察力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牵着学生的手,用心去呵护去支撑;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到相互走进内心世界,心心相印,息息相关,生机勃勃,其乐融融,让自我成为真正的充满智慧、富有生命力的教师。

  此刻的学生都很有个性。教师一般都是喜欢比较听话的,进取要求上进,对教师和同学也比较尊重的孩子,不太喜欢个别的将自我表现的与众不一样、总是显得自我那么桀骜不驯的孩子。可是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师生之间“水火不容”,学生上课没有兴趣,上课捣乱,教师费尽心思,疲于应付……所以,教师需要学会宽容与欣赏。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能恰当控制和调适自我的情绪。

  每一个人都期望得到掌声,得到表扬。如果人的情绪浮动时,总是要发泄的,有的会发展为破坏性行为。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一危险期的中学生,由于此时心理起伏大,感情容易激动,容易走极端,爱“逆流而上”,有的甚至与教师与家庭不可调和,再加上学生学业水*参差不齐,学*的进取性、自觉性有的又很差。当教师应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教师应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必须要冷静。如果教师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欣赏是一种进取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建立在善于发现和摒弃嫉妒、悲观厌世等不良心里的基础之上的优秀品质。只要我们学会了欣赏,就学会了尊重。让教师多用赞美之声,克服逼迫之声,放下我们的架子,少一些居高临下。

  教师需要会思考,会反思。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那么,我们又如何对待我们自身的历史----每个人已走过的生命历程呢?学会反思和忘记,也许是对教师个人教学生涯的很好把握。教师要多回过头来看过去,看自我原先所走过的路,所做过的事。让教师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汲取营养,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与成熟,经过自我的思维和方法完成别人看来是艰巨或困难的事情。


教育读书笔记6篇(扩展7)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6篇

  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共同发展。课堂上,不仅仅学*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行耐心教育,以知心、爱心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宽容、信任为桥梁,经过耐心、细心的转化工作,并持之以恒,后进生的病态心理是可以转化为健康心理的,我们所作出的努力一定会收到成效。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只要教师用满腔的爱心,春风化雨,让爱之花常开在后进生心里,那么,转化后进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让我们以春天般的.温暖,使后进生不断取得进步,尽快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让“迟开的花朵”也和其他娇艳的花朵一样吐露芬芳。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过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唤醒了。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中的内容,更是感触颇深。“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教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文明的灿烂辉煌!”。

  《做不抱怨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当我拜读完《做不抱怨的教师》这本书,我心里为之一颤。为自我以前对工作的不满而懈怠;对学生的不满而愤怒;对他人的不满而耿耿于怀。心里就十分懊悔、沮丧,难过。但这天读完这本书让我的心灵仿佛释然了许多。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慰藉了心灵,我将用它的理论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践行自我的人生目标,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不抱怨工作,获得工作的乐趣。

  俗话说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体,好身体不如好情绪。”的确,愉悦欢乐的情绪对工作和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们整天总是愁眉苦脸、郁郁寡欢。你纵使工作条件再好,职位再高,薪水再多,也是徒劳无用的。因为他们没有好的情绪去享受工作的乐趣,自然就会怨声四起,抱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也是如此,倘若我们没有好情绪,如何将欢乐传达给学生,如何让学生愉快学*呢

  高尔基以前说过:“工作如果是欢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一个人之所以总是抱怨自我的工作,往往并不是因为他的工作真的有多么的糟糕,而是因为他没有用一种良好的情绪,用一种用心的态度对待自我的工作。

  我曾抱怨自我的工作太累,一周的满工作量,再带班主任,常常搞得自我晕头转向总是抱怨不止,虽然已尽力但还是力不从心,总觉得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策略不对,工作说变动就变动,这个年级学生的基础刚打好又被调到另一个年级,把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工作热情一下子就这样扑灭了。抱怨不给自我机会,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到了课堂,让自我的工作变得焦头烂额,此刻回想一下,感觉心惊肉跳,怎样能够有这种想法呢醒悟的瞬间情绪简单了,工作踏实了,也不感觉累了,原有的热情与幸福感又回到了自我的身边。

  不抱怨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常常听到周围的同事抱怨说:“某某同学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不懂。”“家长还说自我的孩子够聪明,简直太笨了。”“这届学生笨的太多,教的都感觉没有成就感”等等。这是教师常常抱怨的声音,当然侧面也表达出对学生的期望。但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让自我完全满意。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就应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可能某个学生学*成绩不梦想,但总有他闪光的一面,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比如某学生热爱劳动,就让他担任劳动委员,充分调动他的用心性,培养其组织劳动潜力。某某生在音体美方面有特长,可为其带给他的展示机会等等。相信任何一个学生在爱的教育下都会有所收获,健康成长。

  不抱怨压力,获得前进的动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压力是一把双刃剑,要么让你一败涂地全军覆没,要么让你一鼓作气地扶摇直上。作为一名现代教师,个中关键在于不抱怨压力,而是找出压力,利用压力,以更加从容的姿态用心应对自我的人生,进而追求人生更高层次的发展。

  或许我们在工作中会觉得有很多压力很多不自在,不满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观的条件让我们颓废、悲观。可是,我要说,人不是万能的,七情六欲在影响着我们,教师是不就应唉声叹气的。我觉得,我们就应更用心地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光光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欢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欢乐的情绪,做一个阳光教师,不抱怨的教师,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会简单而充实。

  与其抱怨,不如埋头苦干。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时刻铭记身上的重担,把埋怨的时间和心思都用到提升自身素质上,让我们以书中的事例为借鉴;以书中不抱怨的心态为行为准则;以书中改变抱怨的方法为思路,做一个不抱怨的践行者。

  读了这本书,我会延续以前的做人态度,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多工作,少抱怨。累了,伸伸懒腰;困了,望望远处的风景;烦了,想想人生是多么的完美,活着真好;厌了,找家人说说内心的苦闷,让倦怠从此随风而去……

  我们要正确应对种种压力,用阳光的心境缓解压力,用用心的人生态度挑战压力,让自我的工作充满挑战性,在这三尺讲台上创造出自我精彩的人生。

  如果你还有时间抱怨工作,那么你就有时间将工作做好。若想有所作为,就要抛弃所有抱怨,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努力做好自我的本职工作,让正能量时刻围绕在身边。

  从今以后,努力做个不抱怨的教师,不抱怨孩子的犯错,不抱怨家长,不抱怨自我的选取!怀一颗宽容的心,静静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长!

  工作之余喜欢翻看《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这本书。虽然有些案例已看过多遍,但每当再次拿起依然爱不释手,因为读它能给我许多教育的灵感和启示。

  1,对待孩子要多一些耐心

  其中的一篇案例记叙了一个可爱的8岁小男孩,不爱写作业不爱静心读书,一到下课就爱跟在老师后面:“胡老师,昨天我被狗咬了”;“胡老师,李强上课踢我”。“胡老师,我不想和赵小路坐一位了”。看着他说个不停,他的老师总会不耐烦地对他说:“知道了,知道了。老师很忙,今天就这样吧。”而他并不生气,很宽容,慢慢地扭头走了。一天,当他的老师布置完作业准备去开会,他又站了起来,没等他开口,他的老师先说话了:“又有什么事?快点,我忙。”“我没有本子,还有……”“好了,自己想办法吧!”说完老师就去开会了。等开完会来到办公室,这位老师便看到自己位上放着一个色彩鲜艳的小蛋糕,旁边还放着一张小纸条:“胡老师,你很忙,也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看我的纸条。今天是我的生日,原先我想当面告诉你,让你和我分享快乐。可你太忙了,那就请你品尝小蛋糕,好吗?”这位老师很惭愧,拨通了孩子家的电话号码,给他送去祝福,并告诉他其实老师并没有那么忙。

  读后,我和那位教师一样的惭愧:曾经我也觉得自己很忙。感觉与学生交流是浪费我宝贵的时间,有了这些时间我能改多少本作业、有了这些时间我能备多少节课。殊不知,在自己打着“我很忙”的旗号拒绝倾听学生的心声时,丧失的是为人师的耐心、爱心、丢失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亲密。

  2,关心爱护问题学生

  盘圭禅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禅宗良师。他的一名弟子却染上偷窃的恶*,当其他弟子请求盘圭禅师赶走这名偷窃的弟子时,盘圭禅师却把众弟子召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只要你们愿意,到什么地方去学都可以。但是这位兄弟甚至连是非都还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这番饱含深情的话语温暖了偷窃者的心灵,也涤净了他的心灵。从此偷窃的冲动如烟消散。

  读了这则故事,我们不禁被盘圭禅师大慈悲的胸怀所感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在现实中,不管教育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但“爱”应该是它的核心。教育不能没有爱,可我们现在的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却逐渐偏离了这一核心。教育需要呼唤爱的回归,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心灵去震撼另一个心灵。盘圭禅师的故事不仅向我们告知了这样一个真理,同时也用它完美的结局证实了---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3,以人为本,创造适应人的教育

  设计迪斯尼游乐园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格罗佩斯,在设计游乐园的路径时受启发于一位葡萄园主老妇人,这位老妇人因缺少劳动力而让买葡萄的人到园里自己摘葡萄。于是,他让工人在游乐园所有的空地上都撒上了草种,不几天小草发芽了。格罗佩斯让游乐园提前三个月对外开放。一开始,因没有路,游人不敢走,格罗佩斯告诉游人,在游乐园里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没有任何限制。于是,几天过后,草地上清晰地呈现出被人踩出的优雅自然的小道。这些小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宽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格罗佩斯就让人沿着人们自然踩出的痕迹修了路。因为游乐园的路径设计既和谐自然,又满足了游人的需要,尊重了游人的自主选择,因此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并且感触很深。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有谁能够像格罗佩斯那样,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大多数教师唯恐学生走了歪路,浪费了宝贵的学*时间,始终牵着学生不肯撒手,到后来活泼可爱充满创造精神的儿童都被我们“培养”成了统一标准的“老实”“听话”的学生。实际上,过多的束缚,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只能压抑学生的天性,只能阻碍学生健康的成长,而“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能令其茁壮成长,趋向完美。教育必须是而且只能是适应人的教育,而不是使人适应教育的教育。我们要学*格罗佩斯“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思想,让教育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资料共享*台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4篇》(https://www.unjs.com)。慢,需要*静和*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

  一、“慢”而不“怠慢”。我会经常遇到有一部分属于“问题学生”,他们在学*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惯,对学*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恋、打架斗殴等现象不时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此,我反复思虑着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相反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虽然他们的坏*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救药;虽然他们在学*方面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但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我会想办法的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诉学生“火车理论”:一个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辆快车,和一个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辆慢车,最后,先到达终点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车的那个人。我会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调整和理顺好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续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

  我们老师在我们的教学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作为老师,尤其如我们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对待孩子,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间。

  三、“慢”需要等待

  这个“慢”,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而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慢,也就是让孩子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惯。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我以此作为一剂清醒剂,并时时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对待“问题”学生,要宽容,要等待,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简单粗暴。在具体做法上,这几年我改变了以往遇到他们“作乱”时批评、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当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热情和真心感染他们,以欣赏他们的优点为出发点,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为基础,拿起表扬的武器,营建“赞美文化”。告诉他们“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道理,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向上”、“向善”的精神。

  四、“慢”需要永恒的责任

  一个人在校期间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他走下去,“活到老学到老”是生存的需要,毕业时的他,还有那么多的不完善,一个好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师生之间的偶尔一个短信、一句问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对一个人的激励、鼓舞、发展导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之处吧?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吧。

  作为一个教育一线的教师,我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教育并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急功*利,往往与教育背道而驰。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陪着学生长成参天大树,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怎样的教师是最好的,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其中的一段话,让我茅塞顿开:也许你不是最聪明的,可是最勤奋的,也许你不是最富有的,可是最丰盈的,也许你不是最美丽的,可是最可敬的……“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所以,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职责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能够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做最好的自我’,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我的职业中到达自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这是《做最好的教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

  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呢?从成为教师的第一天我就在探寻标准,但一向都没找到一个最佳的答案,直到我读到李镇西教师所写的“‘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这句话时,顿时豁然开朗。“做最好的自我”,强调的是自我和自我比,昨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比,不断地超越自我。李镇西教师说:“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那里,我想到了自我,说实话,我对自我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我与一个好教师的差距实在太远了。应对有着同样的问题李教师却是这样想的“既然只能当教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所以不如就学李教师这样想:多想学生们可爱的地方,比如整日整洁的教室、节日时温馨的信息、课外活动矫健的身姿、艺术节上精彩的演出;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学点东西,无论这些东西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只要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益处就好,而不是仅仅注重他们的考试成绩;尽量和他们成为朋友,多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独裁”,让学生阳奉阴违、避而远之。这样每一天生活在一个令人有所期望的环境中,又怎样能不高兴呢?

  在这本书的全部文章中《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个章节给我的触动最大。当时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第二感觉是认同。回想自我的教学生活,当我摆出“师道尊严”严厉地去批评学生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受到他们的心悦诚服。反而,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忙,却使他们更靠*我。正像李教师在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

  反思后我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到达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此刻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我们满怀信心、满怀活力,在新课改的蓝天下,做最好的教师,做最好的自我。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爱”这个字,因为它蕴含了人间最美的语言。天空会因爱而变得蔚蓝,大地会因爱而变得殷实,人生也会因爱而变得更加灿烂。学*了衢州市三位老师和一位打工妹救下一氧化碳中毒的母子三人的感人故事。让我对“爱”字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

  最美老师,美在难能可贵的细心。假如两位班主任对学生缺*不当回事;假如两位班主任只是给家长发个短信,告知学生缺*;假如两位班主任因为上午有课,放弃追寻;假如到了学生家闭门而最终放弃……但是她们没有放弃。在*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事。我们要向她们学*把工作做细、做实。

  最美老师,美在大爱。“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当学生在学*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妈妈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在快乐中成长。

  最美老师,美在强烈的责任心。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责任心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岗位责任心,就不会有对事业的责任心,就不可能对工作兢兢业业。作为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个清楚的认识,要有良好的*和的心态,只有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当你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时就意味着要甘守清贫,因为教师的付出和报酬是永远都不可能画上等号的。教师除了完成八小时工作之外,课外还会付出了许多无形的劳动,这些都是不可能用金钱衡量的,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与其老抱怨这些,还不如换种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跳出世俗,守住心灵的那份净土吧。

  我们是*凡的,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凡的,它是由点点滴滴*凡而又不能再*凡的小事琐事组成。如果缺少了责任心我们的工作将无法想象;如果缺少了爱,我们的学生将无法想象;如果缺少了诚心我们的世界将无法想象。是责任心,促使我们完成每一天、每一件极其*凡的工作。是爱,让我们体会到教师的快乐,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让我们一起记住衢江四小的办学理念:“我们没有大楼,我们也没有大师,但是我们不可以没有大爱。”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