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读后感 >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6篇

日期:2022-09-28 00:00:00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1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品一杯好茶,清淡入口,余香不绝,由不得你不去回味,不去深思。就如同在夜空凝望,不是你用眼睛去看星星,而是满天星辉已悄无声息地绽放在你的心底!

  因偶然的机会打开了这本叫做《遥远的救世主》的书,很快就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就如同在漆黑的夜里,为只是翻看玄幻小说、穿越电影、玩网络游戏而打发时间的生活突然点亮了一盏明灯。虽灯光幽微,却清晰的照亮了脚下走过的路是多么虚浮和迷乱。如同书中所说的,认识了这个人,你就等于打开了一扇窗户,能让你从此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在该书中,既有做人的道理“自性自在,不昧因果”,也有做事的原则“随缘惜缘不攀缘”,更有对宗教的理解和经商的剖析。

  当然,既是随想,就有自己的思想存在,就有自己不同于作者的观点存在。没有大的架构冲突,只有一些人物的处理想法。第一,芮小丹为什么只能以自杀为结局?书中用*英的话说是“她觉得自己没用了”,那她就真的是无用了吗?她失去的只是双腿,残缺的只是作为青春标志的容颜。但这就是她要结束自己生命的理由吗?

  首先,她这是对自己爱情的不自信!从书中可以看出,她和*英的爱情绝大部分是建立在感情的交融与思想的和谐交流上的,就像芮小丹说的“不要把所有的记忆都停留在床上”。她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她的身体的残缺并不影响她们可以继续享受属于她们的精神爱恋和交流,更不用说,还有维纳斯那种极致的美摆在那里例证着什么。其次,芮小丹是自私的!她觉得自己洒脱的一枪结束了生命,既没有给别人留下负担,又没有给*英留下难以收拾的局面。可她想过没有,既然她是如此的'爱着*英,*英又是如此的爱着她,那她的离去,给*英留下的会是什么呢?只能是无尽的悲伤和永远摆脱不了的思念,只能是让她自己深爱的人终生生活在沉重的追忆中!

  第二,*英在接到芮小丹电话时的反应,我不觉得这是对芮小丹的理解和别无选择,在自己最爱的人面临生死选择的时候,所有的高尚和大义都是浮云,生命的价值是世间所有的理由都不能诠释和放弃的,更不用说是自己最爱的人!在那个时候,他的反应只能是让芮小丹规避风险来首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去尽职尽责完成工作。那个时候最基本的对挚爱的人的反应都不应该是理智和冷静的!当然,这样的描写更能展示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制造剧本的出人意料,但,却违背感情基础!

  第三,对于林雪峰处理官司败诉的作法,尤其是最后的结局,让我感到困惑。林雪峰是一个经历了最底层的拼杀,而最终依靠严谨的态度和不屈的斗志走向成功的人。在这种经历的背景下,他最不缺乏的应该就是失败的挫折和磨砺。更何况,书中对官司结束之后的合作,也点明了最大的受益者是乐圣。这一点,以林雪峰的商业眼光不会看不到合作之后的情势!另外,林雪峰能在创业之初,就提出“乐圣只有矛没有盾,营销的策略就是进攻进攻进攻”,如此昂扬的斗志下,不会掩盖着一个一败即溃的灵魂,他完全可以吸取教训而选择在未来的商业战场上继续一比高低,而不是选择那些冲动幼稚和充斥着江湖*气的自杀来让自己永远背负着失败者的烙痕!第四,在看到刘冰接过*英递给他的那个所谓的内幕证据的时候,我掩卷沉思了许久,以我对*英的理解,他是不会放任自己的朋友置于别人的枪口和刀尖下的,更不用说这把枪和刀还是自己递出去的,面对的还是自己挚爱的人最亲密的朋友。这个桥段的设计,我个人理解是*英对刘冰的考验和送给他的最后的机会,把握住了,刘冰就会最终放弃曾经的狭隘和自私,走到朋友的圈子中来,把握不住,那就是开启了自己的地狱之门。只是对档案袋中的材料,我的猜测和作者有了分歧。按我的猜想,*英放在档案袋中的资料应该都是一些虚无缥缈,让人分不*伪的东西。因为,在刘冰去要挟欧阳雪之前,万一会打开看看呢,如果是白纸,那后面的情节设置就都会变得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在这里放上一些以这个刘冰的思维能力分不*伪的所谓的内幕在里面,却可以让他在疯狂的道路上继续疯狂下去。*英送给刘冰这些所谓的内幕资料之后,可以放在其他地方一些击溃这些资料的影像,来让刘冰的丑恶彰显在世人面前,也更能真实的击溃他的所有的贪婪和欲望,为欧阳雪和肖亚文扫除一个潜在的随时可能会背叛的敌人。

  猜测只是猜测,随想只是随想,个人的好恶也掩盖不了这本书中人物的活灵活现和境界的傲雪凌霜!

  感谢豆豆,感谢*英,感谢把这本书带到我生活中来的朋友!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2

  在遥远的救世主这部小说中,是围绕着被外人评价外经济界怪才的*英身边发生的故事的一步小说。

  文章开篇通过展现出来的是美貌出众的职业女性肖亚文与好友芮小丹重聚展开。在见面后,肖亚文表明来此的意图在于向好友介绍自己的上司*英可能因为商业集资解散后面临生活窘境,可能需要好友芮小丹的帮助而安排住所。好友芮小单欣然接受了肖亚文的这个请求,并答应会帮助*芳安排住所。在此,肖亚文出于对好友的关心,详细介绍了他的上司的情况,并告诫芮小丹不要爱上他的`上司,因为他的上司过于神秘、高深,不能被外人所理解。

  由此,*英这个主要人物走向了前台。经过短暂的商业集资解散,他并没有得到一分钱,因此接受助手肖亚文的安排,前往了芮小丹替他租住的房子里居住。经过半年时间,原以为会主动找她提供帮助的芮小丹,却意外的发现*英在面对生活的窘迫时,却不会困难并不主动寻找芮小丹以求助,而却变卖唱片维持自己的生活。这让芮小丹对他的越发的产生兴趣,越发的想要了解他。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被外界不能理解的男人,由此而认识了音乐发烧友叶晓明、冯世杰、刘冰等人,同时也引出芮小丹的好友欧阳雪等人。出于同样的爱好,他们很快貌合神离的走到了一起。在一次芮小丹与冯世杰因为购买音响的原因走入农村后,当他看到农村的贫穷被感震惊,因此萌发了想要救助一次这些人的意图。而冯世杰在看到*英这个人的音响的奢侈后,判定*英这个神人可以为他以及农村带来巨大的改变时,通过芮小丹接触*英,希望通过*英的帮助可以为农村带来巨大的改变。在芮小丹与*英的热恋中,芮小丹提出了这个要求,并希望以此作为一份礼物送给她时,*英欣然接受。

  但是正如*英与好友韩楚风所遇见的一样,靠着劫富济贫的方式并不能为农村带来真正的改变,而真正的改变在于每个人的精神境界的改变,正如*英与老和尚悟道所得出的结论一样。

  很快格律诗公司发展通过*英、芮小丹、欧阳雪、叶晓明、冯世杰、刘冰、韩楚风等各人的带动公司很快发展了起来,但是却也遇到了竞争对手的强力反击。此时职业女性肖亚文再次走出来,帮助公司打赢了官司,公司回归正常。而在其中,叶晓明、冯世杰、刘冰很快就迫于自身利益受损的担心,从而撤出了全部资本。在故事即将结束之时,芮小丹因为公务受伤,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活着的理由,选择了自杀。同时,刘冰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不惜出卖灵魂想要与欧阳雪进行内幕交易时,却发现原来*英早已经有所安排。事情败露,选择了自杀。同样圣乐集团总经理,因为一时失误,致使公司受到巨大损失,也选择了自杀。

  故事结尾,*英离开古城准备前往德国,结束了这部通俗小说的全文。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3

  去年在对认知的学*中,让我开始痴迷追求先知先觉的智慧。比如身边有些沉得住气、慢的下来的品牌,他们这么多年之所以能熬过来,这两年大放异彩,不是因为比别人有毅力,而是因为他们想得清楚,看得更远。所以经常寻找着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之路。年底,好友陈武给我推荐了一本《遥远的救世主》,通过小说的形式,完美的故事编排,精彩的情节设计,将“认知”诠释的淋漓尽致。自然而然,对这本书更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口气看完后,可谓酣畅淋漓,年后又仔细回味了一番,非常有深度、有智慧的一部小说。

  在此,我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小说情节纲要。一位年轻美貌的女警察芮小丹受好友肖亚文之托,为其上家老板*英在古城租一套临时住房。这个*英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他利用德国金融公司的股份资金和自己的头脑运作私募基金公司,在*股市掠夺式的经营。仅11个月,就挣得了*乎一倍的利润。相当于他掌握了取款密码,把*股市当做他的提款机。在这个疯狂挣钱的过程中,他那颗爱国心和金钱欲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最后以冻结513.6万马克(全部收入)三年的代价中止了这次合作,决定远离喧闹的都市,到京城附*的古城隐居一段时间。

  在*英隐居期间,芮小丹对他的态度从客气、遗忘、好奇到吸引,几次接触后,特别是无意中听了*英的那套高档音响后,被一首《天国的女儿》那纯美的音乐打动,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于是开着警车遍寻古城所有音响店,想买一套同样的音响,同时也认识了一批玩音响的发烧友,但也因此影响工作而受到停职反省、扣发工资的处理。在这个短暂的接触中,她看到*英的文化、气度、思想深度都超凡脱俗,也顾不上好友肖亚文当初的提醒,不顾一切地地爱上了他。

  也许是为了明白*英所论述的文化属性,更为了能和他相处得更长久一些,芮小丹决定向*英要一件特殊的礼物:让*英在王庙村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为了揭示文化属性,也为了一份爱,*英精心设计了“北京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这两个法律上相互独立的实体,对*名牌乐圣音响公司采取一种“杀富济贫”的方式来完成这个“神话”。在这个过程中,将要发生的诉讼官司以及胜诉的必然、格律诗公司几位原始股东的淘汰出局、与乐圣公司的最终合作等等都在*英的预料之中。面对*英合理合法的运作方式,面对*英简单简洁的处理过程,芮小丹开始深入思考文化属性和救世主的问题了。就在礼物即将完成时,芮小丹在一次与通缉犯的偶遇中被炸残毁容。为了爱的永恒,芮小丹开枪自杀。而*英则伤心吐血,最终也离开了古城。

  故事的结局是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强行进入市场,一鸣惊人成为品牌。在与格律诗公司官司中,乐圣公司败诉,董事长林雨峰驾车自杀。格律诗公司由肖亚文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了利益,乐圣公司最终与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合作。最后让我们读者围绕得救之道,对文化属性、传统观念的认知进行了深度反思。

  通读整部小说,我直言不讳,自己的焦点并不在几*完美的芮小丹身上。虽然她性格上独立自尊,工作上出色尽职,生活上潇洒从容,真诚善良,敢爱敢付出,其所作所为,可谓自性自在,坦然面对生活的一切安排,堪称“天国的女儿”!但自己还处在追求改变自己,实现梦想的阶段,兴趣点自然在对事物发展有严谨思维和准确判断的*英身上。他见解独特、运筹帷幄,才华横溢,连五台山主持大师都这般评价他的品性:“身上三气居中,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一分痞气”。在此我想从四个方面分享自己对认知、对*英的推崇,以及对小说的整体评论。

  一、我不会去忌讳任何神话

  这句话还是自己在一次阅读中偶遇的,曾经只因为听起来非常有个性,梦想着自己就是下一个传奇,所以把这句“我不会去忌讳任何神话”作为各种*台主页上的个性签名。而今,我觉得这句话最适合*英了,尤其是他对神话的定义: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常事。之后在送给芮小丹礼物(为王庙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的时候,就是这样践行的。实现整个“神话”的过程中,*英并没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更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术,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常事”。*英过人的认知能力就在于,他全部在公*公开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操作,一切都非常普通,一切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没有任何秘密可言,更不存在违法之处。所谓的神话,竟然只是这么简单*淡。虽然这种“劫富济贫”的得救之道不具有推广性,但他让市场规律打开农民的眼界,让王庙村脱贫致富的事实,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至少说服了我。

  其次就是帮助好友韩楚风上位的谋划,那段对文化属性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将《矛盾论》应用到职场,以退为进,避开成为主要矛盾,让时间积累威望,然后再顺理成章上位。第二个地方应用《矛盾论》就是提前将公司和农户两个独立开来,只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而并非雇佣关系。避免让生产环境、劳动法保障成为农户和公司之间的主要矛盾,这就是理论指导实践,他对人的社会文化属性问题的见解是如此地独到而精辟。一切在后人看来的“神话”,其实都是认清自然规律,实事求是,简单*淡的事情。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早期这句话并不是自己心中的主流思想,受农村“读书无用论”的侵蚀,一直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如赵括纸上谈兵,马谡失街亭,孔乙己的迂腐,到改革开放后的“初中肄业当老板,大学毕业来打工”等宣传。直到后来到了大学,才慢慢改变这种偏见。而《遥远的救世主》中*英的一言一行都在证明着这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其中让我反复吟读的莫过于饭桌上那段《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作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一首《卜算子》词,意境非常之高,力压全场而并无半点张扬之气。本是不得已而解对方发难,却俘获美人心。又比如对《流浪者之歌》的评说,可谓有理有力有深度。仅过一招,就被暗敬为高人,让人想方设法能攀上关系,以便日后可以打交道。

  其次,让我打心底佩服的是*英为音响公司起的这个名字—格律诗音响。可能有些人觉得没什么,但我曾经帮亲戚朋友的小孩起过名字,知道其中之难。名字最初的本意是什么?便于别人记住。一个好的名字犹如画龙点睛,能够囊括很多寄托在上面,更让人朗朗上口,一目而不能忘。而你再回头审阅这个名字“格律诗音响”,是否妙不可言。没有海量的知识输入,绝不可能有此挥洒自如的精彩。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4

  电视剧《天道》就是从《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剧已经很老了,小说完稿于20xx年,但现在读来,小说依旧让人有很多思考。整本书,从佛教、人生价值、强势弱势文化以及在市场、职场、人心等等方面的描写,都刻画的非常深入,这是我第二次读,但这一次我没有把它当成小说,而是当成一场修行。

  由小说的立意来反思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佛学和价值理论来思考我自己的未来。

  比如“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跟佛经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再比如“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说,过去上学读书,是一场文化救赎,那经历了市场和人生洗礼的现在,就该要思考继续等待被救赎(上班、打工等),还是努力寻找自救的问题了(理想、理财等)。如果想从弱势上升到强势,不仅是经济独立这一个方面,还要从思想上上升一个台阶,看问题要本质,多往前看三步。要继续学*,继续用功,才能把丢失的时间找回来。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5

  这是一本读后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的作品,也许正应了那句大悟无言吧。先摘取书中主人公*英的一首词作作为开篇吧。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书中主人公*英在经历了私募资金后决定回国归隐,这种归隐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归隐。先看看书中其他人物是怎么评价*英的吧。肖亚文,一个典型的职场女白领,浑身透漏着精明、干练。她对书中女主角芮小丹描述*英时说:说他是魔、是鬼都可以,但是就不是人。当然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问题,正常人有一套被定义为正常的社会思维方式。就像芮小丹所说*英,这社会不缺执着于出人头地的人,但*英属于执着于不出人头地的人。

  芮小丹作为故事的女主角,她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女人,因为肖亚文的嘱托和主人公*英开始了一段不*凡的天国之恋。开始了一段所谓的神话。

  *英为了送给芮小丹一个礼物,就是芮小丹所谓的神话,改变一个贫困村的现状,至此,三个音乐发烧友开始进入故事。从*英的商业计划到最后的落实,都无疑步步都在其预料之中。

  *英在与正天集团总裁韩楚峰对话时就谈及文化属性,*英说:咱们的文化属性是救世主文化,黄天在上的文化,这是一种和社会发展及其不符合的文化。

  故事的最后伴随着芮小丹的自杀而结束,这其中太多曲折、精彩无法用文字来描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6

  看了《天道》这部剧,又开始翻看《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这本书最鲜活的一个人物是芮小丹,她是一个活得简单、死的伟大的女人。*英看懂了其他所有的人,但唯独看不懂芮小丹,只因为她活的简单,用剧中的话,她是天国的女儿。*英是一位商业鬼才,拥有金钱、地位的同时,干着一份天职。*英和芮小丹的相爱是必然的,二人灵魂得到了共鸣。他们从对方身上都得到了自己所想,*英想要简单,芮小丹想要共鸣,让二位主人公从灵魂深处融为一体。

  本书以两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从音响这个商业题材入手,揭示了国内经济市场的冰山一角,在发展音响经济的同时,杀富济贫、*衡贫富差距。

  书中有很多关于人性、理念、文化、物质、爱情、生死的理念,读来很有收获。比如,人的法则,是一颗阴暗的心永远脱不起一个灿烂的脸。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复杂的人心只是天道的一部分,无可厚非。天道恢恢,自有规律;芸芸众生,只能遵循。活着就是在不断的散发人性的光辉。光明而来,磊落而去。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公司、国家、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文化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6篇扩展阅读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6篇(扩展1)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9篇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1

  《遥远的救世主》是一部富有哲理、值得阅读的小说,无论是对我们的生活、对事业、对爱情都有所帮助。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个是游走在法律边缘,无人能理解的商业怪才*英,一个是拥有法国绿卡,却执意留在国内当刑警的年轻女子芮小丹,由于命运的偶然交错,引发的不仅是爱情,还有一场关于商界规则,关于正义、道德和人性的纷争的事情。

  *英,一个与传统文化观念格格不入的另类人物,他活得明白活得透彻,我佩服他也喜欢他。这位传统文化的`叛逆者在柏林私募基金分红会议上突然宣布私募基金解散,结束了他在法律真空地带利用文化密码对*股市的屠杀性掠取,孑孓一人回到了*某古城隐居下来。这种举动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很欣赏*英那首自嘲“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门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也很信服书中所讲的“一个人的觉解程度,直接决定影响到一个人理解通晓事理的能力”这个观点。

  *英,一个不想做生意的人却为了他的红颜知己想要的“礼物”做成了一个神话般的生意;他想过一段*静而隐居的生活却过了一段极不*静的生活;他害怕爱情却在不知不觉间拥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爱捉弄人吧,最想得到的往往得不到。

  *英,在面对他心爱的女人离去时,表现出的沉默,让我想起来就觉得心痛。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2

  《遥远的救世主》应该说是一本好书,让我拿起来就放不下,被里面酷酷的男主角和完美之极的女主角,以及他们之间如天国之恋的感情所吸引。当我最后读完这本书,心里觉得十分的不舒服,说不清不舒服在什么地方,正好老公因工作所累,不能睡觉,没有他我也睡不着,不妨码几个字, 让自己明白为什么不舒服。

  芮小丹是书中的主人公,虽然作者没有直接写出来,但是《天国的女儿》在书里一直伴随着芮小丹。 她是个美丽到极致, 聪明到极点,勇敢到无畏, 对所爱的男人一脱到底无所保留,而又不死缠烂打的女人。 这样的女人恐怕也只有小说中才可能存在。都说外貌是女人的名片,小说本身是奔着惊人骇俗去的, 而在女人的容貌上还是不能免俗,脱不了女人本身的脂粉气。为了烘托这个不仅仅美丽之极的女人,还给与了她聪明和勇敢。如果故事就如此,还不失为一部好的小说。 可到结尾,芮小丹因为奋勇和歹徒搏斗, 失去了双脚,和美丽的容貌,在看到战友们到来的时刻,选择了自杀。

  没有了美丽的皮囊,就没有了生存的意义。没有了完整的躯体,就没有了生命的尊严。这是这本书要传递的信息吗?

  很多人问过我,在美国这么多年,有什么感受。(.)

  最大的感受之一, 是对人生命的尊重,无论这个人是以什么样的生存方式而存在。

  *最大的歧视,恐怕是正常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和莫名的优越感。一方面,作为正常人, 对残疾人悲天悯人,另一方面,对于残疾人没有真正伸出手去帮助他们。在美国,到处都有给残疾人准备的停车位,桌子,所有

  的公共交通设施都有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3

  一场由“极品混混”送给“天国的女儿”的神话,一个虽然文学性上还欠了一些火候但深度与道行却着实让人感到惊叹的长篇故事。豆豆其人,神秘而不为人所知,但《遥远的救世主》这样的作品,足以做到让人铭记。这部作品对文化属性、强势文化、救主文化、传统文化和神、主、道的思考与探讨不得不让人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出发去回味这些年所接受的教育,也让人不由自主地结合自身的阅历与感受去反思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所发生的由文化属性所决定的命运。

  *英,一个神秘的中年男人,德国柏林大学毕业,先后就职于柏林的国际金融投资公司、北京的证券公司并担任过柏林《世界经济周刊》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其创办的个人私募基金在*股市卷走了2亿之多,但却因为“心里不是滋味”而选择中道退出,于是资金被冻结,公司倒闭,自己单枪匹马来到了古城这个繁华落尽、风云退去的小地方过起了类似隐居的生活。不在乎住房的舒适,不在乎饭菜的可口,不寻求别人的帮助,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每日与一壶清茶、一盒555烟为伴,唯一与“高大上”接轨的,只有那两台IBM笔记本和一套价值40多万的音箱,以及他挚爱并珍藏的上千套原装进口CD。

  芮小丹,一个普通的女刑警,每天忙碌于捉贼缉凶、保国卫民的枪火战线,看似普通,却拥有着傲人的家世背景和据作者所说美的不可方物的女性的身体(虽然本书立意深远,但作者在人物的描写刻画与故事的叙述上的确还是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不只是此处,还有多处本应通过文字让读者感受到的东西终究只能是“据作者所说”而非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因此在此小小的吐槽一下)。当然,她这样的人,是被普罗大众觉得“很不正常”、甚至于“病态”的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属于明明可以靠颜值或家庭背景吃饭但却选择靠自己的奋斗吃饭的人。

  这两个本来没有任何交集、甚至远隔了十万八千里的人,因为女主角的好友肖亚文有意为之,让他们产生了擦出火花的可能,虽然肖亚文早早的“警告”过自己的好友不能走火入魔,否则会“下地狱”,但女主还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爱”(虽然这爱来得有点儿莫名其妙),由刚开始对这个一身酒气的男人的一脸鄙视到后面出于礼貌的关照,再到油然而生的爱恋、主动投怀送抱的献身,直到经历过生死险境之后的一通哭诉电话,终于让这个无欲无求的佛系男人承认了自己的“红颜知己”地位,于是一场看似**淡淡却注定要轰轰烈烈的“天国之恋”就这样拉开帷幕。作为爱的礼物,芮小丹想让*英给自己创造一个神话,通透如*英,却告诉小丹“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常事”,而“神话的实质就是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就这样,贫困县的贫困村王庙村迎来了发家致富的新希望,异军突起的格律诗在*音响界掀起了一番轩然**,直到一纸诉讼让三个扒到井沿看了一眼又掉进井里的“原始股东”(事实证明不过三个“烂泥扶不上墙”的Loser)退股,让经受过*英文化熏陶的肖亚文接过格律诗的指挥棒有了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并打赢官司迎来新的际遇,一切都在朝着*英“预谋”的方向发展,而芮小丹在执行任务时的意外自杀、乐圣掌门人林雨峰在“完败”后的坠崖自杀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刘冰跳楼自杀无疑让这场神话蒙上了一种悲情的色彩。这场“神话”以这样的方式收场,虽然结局让人唏嘘,但作者的本意无非是想借这个故事来引发读者的思索,传递一种信息,让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教科书或师长从未告诉过我们的理念与思想。通过芮小丹与王阳明的对话,通过*英与智玄大师的对话,通过芮丁二人的讨论与思辨,让我们对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传统文化、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等那些“文化属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基督道德理想的最高价值是进窄门”,“‘窄门’是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进了窄门,神立刻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而“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对于佛教、佛法而言,“佛乃觉性,非人”,“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再到*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的文化,是“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对于宗教而言,真正的得道实为“自悟”、“自觉”,而非生搬硬套教义教理,或寄希望于上帝恩典与佛光普照而成为得道之人;对于人民来说,真正的救世主只有自己,而神,就是那个能够自救的人,再无其他。这就是强势文化的体现,自己造血而非等待输血,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而非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恩典与幻梦,强势文化造就强者,遥远的救世主并不遥远就在眼前。用《国际歌》的话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回过头来再看这部小说,用书中的话来讲,算是做到了让读者“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吧!抛开作者写作上的瑕疵不说,本书深刻、睿智的思想确实值得我们反复揣摩!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4

  《遥远的救世主》应该说是一本好书,让我拿起来就放不下,被里面酷酷的男主角和完美之极的女主角,以及他们之间如天国之恋的感情所吸引。当我最后读完这本书,心里觉得十分的不舒服,说不清不舒服在什么地方,正好老公因工作所累,不能睡觉,没有他我也睡不着,不妨码几个字,让自己明白为什么不舒服。

  芮小丹是书中的主人公,虽然作者没有直接写出来,但是《天国的女儿》在书里一直伴随着芮小丹。她是个美丽到极致,聪明到极点,勇敢到无畏,对所爱的男人一脱到底无所保留,而又不死缠烂打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恐怕也只有小说中才可能存在。都说外貌是女人的名片,小说本身是奔着惊人骇俗去的,而在女人的容貌上还是不能免俗,脱不了女人本身的脂粉气。为了烘托这个不仅仅美丽之极的女人,还给与了她聪明和勇敢。如果故事就如此,还不失为一部好的小说。可到结尾,芮小丹因为奋勇和歹徒搏斗,失去了双脚,和美丽的容貌,在看到战友们到来的时刻,选择了自杀。

  没有了美丽的皮囊,就没有了生存的意义。没有了完整的躯体,就没有了生命的尊严。这是这本书要传递的信息吗?

  很多人问过我,在美国这么多年,有什么感受。

  最大的感受之一,是对人生命的尊重,无论这个人是以什么样的生存方式而存在。

  *最大的歧视,恐怕是正常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和莫名的优越感。一方面,作为正常人,对残疾人悲天悯人,另一方面,对于残疾人没有真正伸出手去帮助他们。在美国,到处都有给残疾人准备的停车位,桌子,所有的公共交通设施都有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5

  《遥远的救世主》看后感觉也没有能免俗。

  再说爱情,一个绝世聪明的男人和美丽无暇的女人之间的感情就比普通人之间的感情要美丽吗?未必!灵与肉的交融,幸福对于幸福的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

  再说说男主人公*英。一个聪明到极致的人,是否有权利剥夺那些不够聪明,甚至不是很善良的人的生命呢?对于刘冰,*英和他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先不说这个剧情是否有可信度,谁会不事先看看自己手里的材料就贸然当砝码使。小人多了,这么傻得比较少。如果真的这么傻,这样的人其实对他人的威胁程度并不大,何必要逼他自杀呢?当*英听到刘冰因为他的试探,而自杀时,作何感想?是否也能泰然处之?这个崇尚一切顺从自然规律法则的人,为何不能让刘冰自生自灭,自己去感受人生,慢慢顿悟。而是给他下一个猛药,令他快速结束自己的生命?

  聪明的人们啊,能不能不要那么自我感觉良好,一方面满嘴的禅啊,悟啊,觉啊,一方面仍然跳不出自己那个对另一些人来讲“俗”的圈子。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跳不出的圈子,都有自己俗的地方。谁也未必比谁高明。小的时候觉得瞎子摸象很可笑,其实谁不是在瞎子摸象?恐怕真能跳得出自己的局限,纵观全局,有一个完整认识的,也就只有上帝了。

  不过这本书的主题是对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要靠自己,唯一能救助自己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从态度观念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是我在外漂泊最大的感受。亲人朋友能给与的是情感上的寄托,如果还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只有自己努力,每一次痛的涅磐,都会有一次质的腾飞。

  再补充一句,听说这部电视剧在很多地方禁演了,我很支持。这部小说的结尾是个败笔,三个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自杀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年轻人和很多不年轻的人都是个非常不好的误导。自杀不解决问题,勇敢地面对,珍惜自己的生命,没有过不去的坎!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6

  《遥远的救世主》,即电视剧《天道》,讲述的是一个女警察笍小丹和思维缜密的*英一起策划了对王庙村超级贫困县扶贫的故事,道出“本来就没有救世主,有的是忍别人所不能,苦别人所不能”的自救生存法则;故事最后的结局是,各个阶层对困境的解决方法各有不同格局,消极,积极,退缩,愤怒,把面对挑战的人性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刻画的淋漓精致,总之,这是值得一部深思的作品!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录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用、易懂成了流行品种。

  只要不是我觉到、捂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觉到、捂到的,我才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故事里的三个小人物股东,在公司遇到强力竞争对手的官司起诉时束手无策,在求和失败后选择退缩,他们认为公司会败诉,于是马上放弃了三年以来辛苦奋斗的成果;而另一个女主的朋友确在这畏难当中选择入股公司,相信公司。

  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见识造就不一样的选择。

  在公司后来再次发生转机的时候,前股东小人物刘冰深感不是滋味,亲历了公司的演变,从无到有,当公司即将跨入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危机的时候,他自愿退出的,至此他与美好前程失之交臂,成了局外人,在他内心只有孤独、茫然、苦闷和痛苦。

  这盘菜不是人人都能吃的,如果扒着井沿儿看一眼再掉下去,那真是饱了眼福,苦了贪心,又往地狱里陷了一截子。

  允许几个股东去扒井沿儿,能不能爬上来取决于他们自己。

  刘冰从卖唱片的没什么身份的人物到开着轿车、有被人认可羡慕的身份,再从这种高阶层摔到底端,那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折磨?

  怎么他就是得不到他想要的?

  自认为正确的他最后想扳回一步,哪知俩边都得罪成为货真价实的小人,再也没有他渴求的锦绣前程,他的梦破碎了,最终跳楼解脱。

  而另一位*音响界的领军人物从初始创业的艰辛走到如今响当当的行业地位,再到现在公司面临的困窘,动摇了他在音响界的地位,更重要的是面子挂不住的憋屈绞痛心理,最终选择了开车跳河自杀。

  从来都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具体到当下的事,就是认准市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做别人做不到的成本和质量。扶贫的本质在一个扶字,如果你根本没有打算自己站起来,老天爷来了都没有用。

  故事里,王庙村的所有村民火力全开,动员全家老老小小,在自家简陋的屋子生产设备,包装设备。想象一下,这个村庄,一年连4元水电费都交不起,现在遇到了有工作做,农户成为个体经营者,各自负责自己的生产线,接受市场经济的生存法则,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再是靠过去几十年别人输血扶贫还越扶越贫。说到底,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在浩瀚的宇宙,在时间的长河,在进化的历程中,渺小如尘埃的你的选择,至少对你这个个体而言有无限的意义。

  选择决定了你是谁,在时间、空间与进化的无常中,你的选择尤其可贵,你甚至可以凭借选择,而透过无常,看到恒常。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7

  看完了电视剧《天道》,接下来就是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如果“天道”可以学*和运用,人就能够“顺势而为”,能按规律办事,成为自己的救世主!所以从“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思路去点评了各色人物,甚至作者,是我狂妄了!

  究竟什么是“天道规律”呢?*英说:“可悟不可修!”我自己有一点醒悟,人并不应该刻意去追求这个“见”的线性状态,为什么*英很难更进一步去“见众生”,他没有小丹的“自如”,他有所刻意的,在追求清静、心安和理想化,是一种另一个意义的“修”!

  既然“可悟不可修”,就不能去追求这个线性过程,更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不断积累的认知,量变引起质变,从无数的线性过程中,涌现出非线性的认知框架。就像我自己,突然有一天,就会“见天地”,也许也会有突然一瞬间,“见众生”。

  这是精神突变,是自然进化的过程!当然以上的论断,来自凯文凯利的《失控》,因为读《失控》的时候,我明白了一点道理,凡是看不进去的书,就是天书!(我有4年时间无论如何看不进去《失控》)凡是自己悟不到的真理,就是“天道”,悟到了,运用了,就变成了人的“理性”,至于一般人不能理解,就变成了*常人理解不了的*常事,就是神迹!

  先延伸两个小问题:

  No1.如果真有时光机,既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穿越未来?你选哪个?

  我以前的想法会选回到过去,因为回去,就变成“上帝”。其实这是错的,一个个体,是不能观察到整体的,就像一个水滴,永远也理解不了漩涡!也就是说,“上帝”永远不可见,不可猜,祂是一种“涌现”。而回到过去的唯一价值,在于见证历史必然,不是物理上的做不到,而是个体上的做不到,成为一个对历史来说的“神人”很简单,即时即刻也可以,而不用回到过去。每时每刻都是过去,也是当下,也是未来,个体即使再神,对于群体也是无足轻重的,没有价值的,历史上的“神人”很多,但他们都是过眼云烟而已!

  那么去到未来有没有意义呢?对群体,也无意义!但对个体反而意义会更大,会明显加快个体的成长,再回到“当下”成为“神人”的进程。这里的问题变成,去到未来吓尿以后,能否再回来?回来才是有意义的,回不来就成为未来的个体,这种对“现在”有意义的成长,也就变成了无意义。

  然后突然发现,在时间这个线性逻辑上,回到过去与穿越未来,变成了一件事情,作为个体,都是无意义的!跳出时间的线性控制,才是“上帝”,“失控”的状态,在于去酝酿一种“涌现”的存在,这种存在既在时间之内,也超然时间之外,与个体并存,却也永生!

  No2.教会的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人类是一群鱼缸中的鱼,上帝对这群鱼充满了慈爱,每天饲养它们,给它们食物,给它们生活所需的一切,任其自由繁衍和发展。但是当祂想伸手进入鱼缸,触摸这群鱼儿的时候,去爱它们的时候,鱼群却是本能的躲闪的,本能的游离的,所以上帝让祂的儿子耶稣,变成“人”的一员,融入它们当中,为其提供帮助,才能获得理解,“人”也才能被拯救!

  这个故事到底说明什么?人真的需要被拯救吗?像不像《三体》,人类对三体人而言,就是像虫子或者鱼群的存在,而上帝伸手的意图到底是爱?还是毁灭?与鱼群毫无关联。三体人说:“毁灭你,与你无关!”如果人类真是一群虫子或者鱼,但是至今仍然好好的生存和发展,“上帝”是否根本就没伸手,亦或“上帝”根本就不存在?外星高等文明,也至今为止根本就不存在?

  我当然没有那个能力,可以解决费米悖论。我思考的结论是,更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上帝”是更高等的一种“涌现”,祂不需要像低等群体,或者说属于祂的个体“示爱”,完全没有动机,相互之间只有存在的合理性,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所谓高等外星文明与我们也不是独立的,而是都属于宇宙社会学,或宇宙生态学中的一员,只是,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高等”存在。

  只考虑三体人和地球的关系,“黑暗森林”当然说得过去!如果三体人需要侵略我们,以获得生存空间,那它就显然不够“高级”,人类被毁灭,是历史必然,是整个时间线中的一个点而已,人类文明会成为三体文明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恐龙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历史的一部分一样。

  《遥远的救世主》实现了电视剧无法完成的心愿,看完了作者对基督和佛教两大门派的证道过程,太震撼了。非常想摘抄下来,但既然悟道,就写自己的体会。

  《遥远的救世主》和《失控》,这两本书在一起,简直是绝配。何为“天道”?道法自然,如来!哪有上帝?证法得道,自己就是上帝!*英把它称为强势文化,凯文把这种情况称为“进化”或者“涌现”!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圣人言五十而知天命,我今三十方证道如是,大爱不爱。

  弱势文化如何量变到质变?人口素质红利,何来?上帝既是“涌现”,存在就是大爱,大爱当然不爱!人人都有所悟,不靠政治文化,不靠宗教文化,靠个人的道德文化,所有人汇而成道,求真、求理,世界大同,是以极乐!不昧因、不昧果、不往生、不畏死,无为而无不为,不约而无不约,当应许不求应许,窄门入得,佛门也入得,天道自在人心。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8

  一个闲暇的假期,一座安静的小村庄,一杯清茶再配上一本好的小说。对我来说这便是幸福的。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年假带上一直没有来得及读的这本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回到老家,远离那些喧嚣。

  小说的背景简单,人物关系也不繁密。读完这本小说,为*英睿智的领悟力所叹服;为*英和芮小丹超凡脱俗的爱情故事所震撼。试着解读豆豆在这篇小说所描写的几个特点,算作一鳞半爪,仿佛初到高窟的行者,面对浩淼的文化积淀,草草作揖,以补救我内心实际的浅薄和忐忑。

  整篇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用墨很多,性格凸现。即使是次要人物,也在具体细节上将他们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十分丰满。性格的复杂化,作者在描写与*英合作的三位人物时,让大家充分领略到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其性格特征也细微迥异。叶晓明聪明有悟性,可惜是小聪明;冯世杰身上保留了农民的狡猾和天真;刘冰匪气十足,身上充斥了市侩气息,最终为此丧命。另外还有几个点滴人物,虽然只是寥寥带过,也跃然纸上,性格特点的鲜明是这部小说吸引我的重要原因。

  主人公的走向始终是我所关注的,其中表面充满变数,骨子里却都是宿命使然。作者对*英这个人物的塑造,几乎无法用一句简单的语言来涵盖他的整个性格。这样的人物,驾驭现实的尘世,其高屋建瓴般的预判,处理问题的缜密与睿智,相当游刃有余,这大概也是像芮小丹这样自视甚高的女子青睐于他的主要原因吧。再说芮小丹,从性格的角度出发,小丹的性格是许多女人所不具备的,她的独立的对人生,对自己的态度,使她在自己的短短人生轨迹中,走出了焕发光彩的一面。

  人世间的灾难和无常,经常会在你兴高采烈的时候,不期而至,没有觉悟的人,在频频打击下要不消沉萎靡,要不就是求得更大的麻痹,在沉沦中忘记自己暂时的痛苦,这些,我理解,都不是面对人生,面对烦恼,所应当具有的态度。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作者委婉地指出了一条明显的道理,做自己的救世主。唯有充分觉悟,坦然之后,你才会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了,你的人生,就不会是一团麻,一道谜,破解不得。暂时的自在,小说中的*英已经作出了榜样,而真正的自在,彻底**自己,却是你,我,作者和千千万万的读者,在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中,需要不断诠释和印证的过程。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9

  “这是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这是对豆豆的作品《遥远的救世主》给予评价。这本书打开之前,朋友要我看由这部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由于自己错过了观看时间,因此买来作品读读,而且看的时候并没有那种急于想看到底的想法,可是看过了,掩卷深思,发现这是一本能够给你带来巨大震荡的书,谁是救世主?我为什么称其为我?人的本色来源于什么?这是读这本书后,我想到的问题。也算是在其中能够找到答案的。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次: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是弱势文化?强势文化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他跟咱们不是一路人,这个人你拿不住!”

  “至于拿住拿不住,能拿住的不用拿,拿不住的不能拿,还拿什么?爱就是了。”

  “你是一块玉,可我不是匠人,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充其量挣几个打法凡夫俗子的铜板。你要求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为你没有说出来而装作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

  “什么是窄门”

  “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门。”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文明对于不能以人字来界定的人无能为力!”

  “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的产物。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足以让你拍着胸脯说:我们有文化!但是,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却不能让你拍着胸脯回答:我们有什么文化?因为有文化和有什么文化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的文化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

  “随缘惜缘不攀缘!”这是在《遥远的救世主》中,足以给我震撼的句子,有些话,读起来有些生涩,可是背后的含义却十分深刻,发人深思,引人遐想。一个人坐在窗前,掩卷而思的时候,就知道生的高度有多么不同了。在看六六的《蜗居》时,那是品生活,是集生活的道道于一身,可是如果和这本《遥远的救世主》比较,《蜗居》似乎在下里巴人的行列,而它是阳春白雪的魁首。什么是爱?就是不自主的想去疼他。这种发自内心的,没有条件,没有回报的疼,才是爱,而爱就爱了,不讲时间,不计较未来,有今天就是幸福的。在今天有几人能如此超度?自在而性的做好自己,这是真我。而因为“我不知道我,所以我才是我”这样的出发点,才有真爱的相守!求什么?求真我,除此之外,都是虚妄!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6篇(扩展2)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菁华6篇)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1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书中主人公*英在经历了私募资金后决定回国归隐,这种归隐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归隐。先看看书中其他人物是怎么评价*英的吧。肖亚文,一个典型的职场女白领,浑身透漏着精明、干练。她对书中女主角芮小丹描述*英时说:说他是魔、是鬼都可以,但是就不是人。当然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问题,正常人有一套被定义为正常的社会思维方式。就像芮小丹所说*英,这社会不缺执着于出人头地的人,但*英属于执着于不出人头地的人。

  芮小丹作为故事的女主角,她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女人,因为肖亚文的嘱托和主人公*英开始了一段不*凡的'天国之恋。开始了一段所谓的神话。

  *英为了送给芮小丹一个礼物,就是芮小丹所谓的神话,改变一个贫困村的现状,至此,三个音乐发烧友开始进入故事。从*英的商业计划到最后的落实,都无疑步步都在其预料之中,就像*英所说,*股市犹如一个ATM机,只要掌握文化密码,就能开箱取钱。

  *英在与正天集团总裁韩楚峰对话时就谈及文化属性,*英说:咱们的文化属性是救世主文化,黄天在上的文化,这是一种和社会发展及其不符合的文化,是弱势文化。

  故事的最后伴随着芮小丹的自杀而结束,这其中太多曲折、精彩无法用文字来描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2

  《遥远的救世主》被改编为电视剧《天道》一度热播,因本人甚少看电视,于是就错过了。*日读书会寄来此书并将讨论此书,于是就抽空看了看。*时看的都是哲学范畴的书籍,很多年没有看过小说了,偶拾起来还真有些不*惯,粗略翻看了一边,大概了解了故事的梗概。

  *英的私募基金是一家以德国几家金融公司为资本委托方的公司,*股市进行了11个月的掠夺式经营之后,作为一个*人,他对掠夺式的股市操作心里不堪重负,充满了矛盾与无奈。以“个人心理状态”为由中止了私墓基金合作。*英托助理肖亚文在远离大都市的僻静地方为自己找一个住处,而令人费解的是肖亚文竟然兴师动众地从北京飞抵德国法兰克福,求助于正德国探亲的*大学同窗好友——古城*局刑警芮小丹。肖亚文告诉芮,丁是个高人,并提醒芮不要和他有感情发生,“他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他跟人的思维颠倒了,不是人的思维。一旦动了那种心思你就算把地狱之门打开了。如果真的发生了,那是你自找的,不要怪罪我没有提醒过你。以我的智力,我理解不了这种人。”但是她不想和丁断了联系,就托给芮小丹。芮为*英在古城找了房子, 安排*英住下,就忘记了此事。几个月时间后因为*英的资金被冻结,缺少生活费的*英将自己收藏的唱片拿到刘冰的 “孤岛唱片店”去变卖。一次芮小丹无意中听到了*英的音响她被那种纯美的音乐打动了。 芮小丹也想买*英这样的音响和唱片,但是未果。经过交往之后,芮小丹发现*英的与众不同。学识和气度所折服。之后两个人的感情因为一次“马王黑恶团伙”的侦讯过程出现了质的飞跃。案犯王明阳是高智商犯罪素有“冷血诸葛”之称,是黑恶团伙的核心人物之一,芮小丹抓捕他时要不是一颗臭蛋差一点命丧他的枪口。**希望从他的嘴里挖出线索。可是他抱定必死之决心,任**的侦讯就是不开口。

  芮小丹原本与母亲定居在德国,但是一直不能融入德国上流社会,不得志而回国从警,希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可是她依然被边缘化,她优秀,但因为外国生活的经历和西方社会文化的熏陶,还是不被同事所接受,所以在遇到丁之前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刑警而已。她很想拿下“冷血诸葛”王明阳,但是依她的文化积累和知识结构是不可能完成的,这一点她清楚的知道。但是她更清楚*英能够帮她解决这个难题,成就她(芮是个很在乎被主流文化认可的,或者说在乎荣誉,她收藏了她历年来的获奖证书,足足与一抽屉,也就是说她执着的是“功名”,是“禄”)。也许是处于这样的潜意识她寻求*英的帮助,丁给芮小丹制定了一套侦讯方案,并且进行了3天封闭式的集训。3天后,散发着光芒的芮小丹回到侦讯室面对这个曾经生死互博的王明阳,他们以人生的意义、文化属性、宗教为线索进行谈心,经过一场精彩的对话交锋之后,王犯终于被这个看上去年轻貌美,但充满了人性光辉和深刻哲学智慧的女*折服。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和他人的罪行。

  芮因为这次侦讯的成绩和显示出的才华被领导和同事认可,一炮走红,事业顺风顺水,同时芮也被训练自己的*英的学识和气度所折服,终于她确定了自己感情,爱上了*英。她对*英无微不至的关怀生活也感动了*英。两个人正式确定了关系。芮小丹决定向*英要一个爱的礼物,让他帮助王庙村脱贫致富。*英明知这样要求可能是个错误,经过反复思考,他设计了一个“杀富济贫”的方案。与欧阳雪、冯士杰、叶晓明和刘冰成立格律诗公司,让王庙村的村民手工制作发烧级的音响。为此他还到五台山问佛,为自己的心找一个答案。五台山的方丈也给出了与肖姑娘相似的评价,*英已经站在觉悟的门槛上了,进一步是佛,退一步是魔。

  欧阳雪、冯士杰、叶晓明和刘冰成为公司股东,*英告诉他们:救世主是没有的,只有自己救自己。(这句话其实是点题之笔,丁一直是被芮、各股东、王庙村的村民视为救世主的)。丁将战略对手锁定为国内的著名音响企业乐圣公司,他进行了一番策划,将格律诗音响送到国外参加国际级的音响展,获得大奖。回国后,他把盛名而归的音响送到北京开幕的音响展示会上,*英以低价销售格律诗音响并在当天就销售一空,丁的此种高档音响低价销售行为给乐圣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乐圣总裁林雨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依据起诉格律诗公司,提出诉讼赔偿,他说不打败格律诗公司就跳楼。*英请肖亚文为格律诗公司代理诉讼事务。进入诉讼程序后,乐圣公司才知道格律诗是一个扶贫公司,林雨峰意识到胜诉已经不可能了,但他还是决定要打这场官司,他的目的已经不是教训不遵守市场法则的格律诗公司,而是要打败*英。最后他已败诉收场,他选择了开着汽车跌向悬崖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格律诗公司也和乐圣公司达成合作,一同生产音响,王庙村的穷苦村民们也开始了致富之路。

  芮小丹办完省厅刑侦处大案后返回县城,路上遇见被通缉抢劫犯黄福海、刘东昌、吴建军等人,芮小丹知道自己单枪匹马去找这些荷枪实弹的劫匪可能会牺牲,她给*英打电话,告诉他自己现在面对的情况,听完这个电话*英沉默了,没有阻止芮小丹的行动。芮又向分局通报情况请求支援后关了手机。一番战斗,吴建军自杀性爆炸死亡,芮小丹被炸残、毁容,刘东昌逃跑,首犯黄福海企图夺芮小丹的越野车,被芮小丹打伤双腿,就在**的增援人员赶到现场时芮小丹选择了自杀。在听说芮小丹死讯后*英伤心得吐血。芮的父亲认为丁对小丹的死负有责任,拒绝*英参加小丹的葬礼,丁离开古城。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3

  一场由“极品混混”送给“天国的女儿”的神话,一个虽然文学性上还欠了一些火候但深度与道行却着实让人感到惊叹的长篇故事。豆豆其人,神秘而不为人所知,但《遥远的救世主》这样的作品,足以做到让人铭记。这部作品对文化属性、强势文化、救主文化、传统文化和神、主、道的思考与探讨不得不让人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出发去回味这些年所接受的教育,也让人不由自主地结合自身的阅历与感受去反思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所发生的由文化属性所决定的命运。

  *英,一个神秘的中年男人,德国柏林大学毕业,先后就职于柏林的国际金融投资公司、北京的证券公司并担任过柏林《世界经济周刊》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其创办的个人私募基金在*股市卷走了2亿之多,但却因为“心里不是滋味”而选择中道退出,于是资金被冻结,公司倒闭,自己单枪匹马来到了古城这个繁华落尽、风云退去的小地方过起了类似隐居的生活。不在乎住房的舒适,不在乎饭菜的可口,不寻求别人的帮助,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每日与一壶清茶、一盒555烟为伴,唯一与“高大上”接轨的,只有那两台IBM笔记本和一套价值40多万的音箱,以及他挚爱并珍藏的上千套原装进口CD。

  芮小丹,一个普通的女刑警,每天忙碌于捉贼缉凶、保国卫民的枪火战线,看似普通,却拥有着傲人的家世背景和据作者所说美的不可方物的女性的身体(虽然本书立意深远,但作者在人物的描写刻画与故事的叙述上的确还是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不只是此处,还有多处本应通过文字让读者感受到的东西终究只能是“据作者所说”而非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因此在此小小的吐槽一下)。当然,她这样的人,是被普罗大众觉得“很不正常”、甚至于“病态”的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属于明明可以靠颜值或家庭背景吃饭但却选择靠自己的奋斗吃饭的人。

  这两个本来没有任何交集、甚至远隔了十万八千里的人,因为女主角的好友肖亚文有意为之,让他们产生了擦出火花的可能,虽然肖亚文早早的“警告”过自己的好友不能走火入魔,否则会“下地狱”,但女主还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爱”(虽然这爱来得有点儿莫名其妙),由刚开始对这个一身酒气的男人的一脸鄙视到后面出于礼貌的关照,再到油然而生的爱恋、主动投怀送抱的献身,直到经历过生死险境之后的一通哭诉电话,终于让这个无欲无求的佛系男人承认了自己的“红颜知己”地位,于是一场看似**淡淡却注定要轰轰烈烈的“天国之恋”就这样拉开帷幕。作为爱的礼物,芮小丹想让*英给自己创造一个神话,通透如*英,却告诉小丹“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常事”,而“神话的实质就是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就这样,贫困县的贫困村王庙村迎来了发家致富的新希望,异军突起的格律诗在*音响界掀起了一番轩然**,直到一纸诉讼让三个扒到井沿看了一眼又掉进井里的“原始股东”(事实证明不过三个“烂泥扶不上墙”的Loser)退股,让经受过*英文化熏陶的肖亚文接过格律诗的指挥棒有了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并打赢官司迎来新的际遇,一切都在朝着*英“预谋”的方向发展,而芮小丹在执行任务时的意外自杀、乐圣掌门人林雨峰在“完败”后的坠崖自杀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刘冰跳楼自杀无疑让这场神话蒙上了一种悲情的色彩。这场“神话”以这样的方式收场,虽然结局让人唏嘘,但作者的本意无非是想借这个故事来引发读者的思索,传递一种信息,让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教科书或师长从未告诉过我们的理念与思想。通过芮小丹与王阳明的对话,通过*英与智玄大师的对话,通过芮丁二人的讨论与思辨,让我们对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传统文化、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等那些“文化属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基督道德理想的最高价值是进窄门”,“‘窄门’是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进了窄门,神立刻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而“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对于佛教、佛法而言,“佛乃觉性,非人”,“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再到*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的文化,是“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对于宗教而言,真正的得道实为“自悟”、“自觉”,而非生搬硬套教义教理,或寄希望于上帝恩典与佛光普照而成为得道之人;对于人民来说,真正的救世主只有自己,而神,就是那个能够自救的人,再无其他。这就是强势文化的体现,自己造血而非等待输血,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而非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恩典与幻梦,强势文化造就强者,遥远的救世主并不遥远就在眼前。用《国际歌》的话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回过头来再看这部小说,用书中的话来讲,算是做到了让读者“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吧!抛开作者写作上的瑕疵不说,本书深刻、睿智的思想确实值得我们反复揣摩!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4

  看完了电视剧《天道》,接下来就是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如果“天道”可以学*和运用,人就能够“顺势而为”,能按规律办事,成为自己的救世主!所以从“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思路去点评了各色人物,甚至作者,是我狂妄了!

  究竟什么是“天道规律”呢?*英说:“可悟不可修!”我自己有一点醒悟,人并不应该刻意去追求这个“见”的线性状态,为什么*英很难更进一步去“见众生”,他没有小丹的“自如”,他有所刻意的,在追求清静、心安和理想化,是一种另一个意义的“修”!

  既然“可悟不可修”,就不能去追求这个线性过程,更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不断积累的认知,量变引起质变,从无数的线性过程中,涌现出非线性的认知框架。就像我自己,突然有一天,就会“见天地”,也许也会有突然一瞬间,“见众生”。

  这是精神突变,是自然进化的过程!当然以上的论断,来自凯文凯利的《失控》,因为读《失控》的时候,我明白了一点道理,凡是看不进去的书,就是天书!(我有4年时间无论如何看不进去《失控》)凡是自己悟不到的真理,就是“天道”,悟到了,运用了,就变成了人的“理性”,至于一般人不能理解,就变成了*常人理解不了的*常事,就是神迹!

  先延伸两个小问题:

  No1.如果真有时光机,既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穿越未来?你选哪个?

  我以前的想法会选回到过去,因为回去,就变成“上帝”。其实这是错的,一个个体,是不能观察到整体的,就像一个水滴,永远也理解不了漩涡!也就是说,“上帝”永远不可见,不可猜,祂是一种“涌现”。而回到过去的唯一价值,在于见证历史必然,不是物理上的做不到,而是个体上的做不到,成为一个对历史来说的“神人”很简单,即时即刻也可以,而不用回到过去。每时每刻都是过去,也是当下,也是未来,个体即使再神,对于群体也是无足轻重的,没有价值的,历史上的“神人”很多,但他们都是过眼云烟而已!

  那么去到未来有没有意义呢?对群体,也无意义!但对个体反而意义会更大,会明显加快个体的成长,再回到“当下”成为“神人”的进程。这里的问题变成,去到未来吓尿以后,能否再回来?回来才是有意义的,回不来就成为未来的个体,这种对“现在”有意义的成长,也就变成了无意义。

  然后突然发现,在时间这个线性逻辑上,回到过去与穿越未来,变成了一件事情,作为个体,都是无意义的!跳出时间的线性控制,才是“上帝”,“失控”的状态,在于去酝酿一种“涌现”的存在,这种存在既在时间之内,也超然时间之外,与个体并存,却也永生!

  No2.教会的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人类是一群鱼缸中的鱼,上帝对这群鱼充满了慈爱,每天饲养它们,给它们食物,给它们生活所需的一切,任其自由繁衍和发展。但是当祂想伸手进入鱼缸,触摸这群鱼儿的时候,去爱它们的时候,鱼群却是本能的躲闪的,本能的游离的,所以上帝让祂的儿子耶稣,变成“人”的一员,融入它们当中,为其提供帮助,才能获得理解,“人”也才能被拯救!

  这个故事到底说明什么?人真的需要被拯救吗?像不像《三体》,人类对三体人而言,就是像虫子或者鱼群的存在,而上帝伸手的意图到底是爱?还是毁灭?与鱼群毫无关联。三体人说:“毁灭你,与你无关!”如果人类真是一群虫子或者鱼,但是至今仍然好好的生存和发展,“上帝”是否根本就没伸手,亦或“上帝”根本就不存在?外星高等文明,也至今为止根本就不存在?

  我当然没有那个能力,可以解决费米悖论。我思考的结论是,更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上帝”是更高等的一种“涌现”,祂不需要像低等群体,或者说属于祂的个体“示爱”,完全没有动机,相互之间只有存在的合理性,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所谓高等外星文明与我们也不是独立的,而是都属于宇宙社会学,或宇宙生态学中的一员,只是,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高等”存在。

  只考虑三体人和地球的关系,“黑暗森林”当然说得过去!如果三体人需要侵略我们,以获得生存空间,那它就显然不够“高级”,人类被毁灭,是历史必然,是整个时间线中的一个点而已,人类文明会成为三体文明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恐龙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历史的一部分一样。

  《遥远的救世主》实现了电视剧无法完成的心愿,看完了作者对基督和佛教两大门派的证道过程,太震撼了。非常想摘抄下来,但既然悟道,就写自己的体会。

  《遥远的救世主》和《失控》,这两本书在一起,简直是绝配。何为“天道”?道法自然,如来!哪有上帝?证法得道,自己就是上帝!*英把它称为强势文化,凯文把这种情况称为“进化”或者“涌现”!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圣人言五十而知天命,我今三十方证道如是,大爱不爱。

  弱势文化如何量变到质变?人口素质红利,何来?上帝既是“涌现”,存在就是大爱,大爱当然不爱!人人都有所悟,不靠政治文化,不靠宗教文化,靠个人的道德文化,所有人汇而成道,求真、求理,世界大同,是以极乐!不昧因、不昧果、不往生、不畏死,无为而无不为,不约而无不约,当应许不求应许,窄门入得,佛门也入得,天道自在人心。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5

  遥远的救世主是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

  文化属性是这小说的核心观点,文化属性又分两种相互对立的文化,一是强势文化,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文化;二是弱势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

  在故事情节中,*英用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是思维的转变或提升还是简单的生存之道,都只能靠强势文化的自强不息。对于思维能力,他不断的引导芮小丹思考,最后芮甘心放弃已报读的律师学业,而去学*文化行业的想法。然后,又在王庙村证实了生存之道只是靠自己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的生存法则。如果,非要说有“救世主”,那么你就是你的“救世主”,没有之一。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6

  《遥远的救世主》是一部富有哲理、值得阅读的小说,无论是对我们的生活、对事业、对爱情都有所帮助。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个是游走在法律边缘,无人能理解的商业怪才*英,一个是拥有法国绿卡,却执意留在国内当刑警的年轻女子芮小丹,由于命运的偶然交错,引发的不仅是爱情,还有一场关于商界规则,关于正义、道德和人性的纷争的事情。

  *英,一个与传统文化观念格格不入的另类人物,他活得明白活得透彻,我佩服他也喜欢他。这位传统文化的叛逆者在柏林私募基金分红会议上突然宣布私募基金解散,结束了他在法律真空地带利用文化密码对*股市的屠杀性掠取,孑孓一人回到了*某古城隐居下来。这种举动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很欣赏*英那首自嘲“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门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也很信服书中所讲的“一个人的觉解程度,直接决定影响到一个人理解通晓事理的能力”这个观点。

  *英,一个不想做生意的人却为了他的红颜知己想要的“礼物”做成了一个神话般的生意;他想过一段*静而隐居的生活却过了一段极不*静的生活;他害怕爱情却在不知不觉间拥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爱捉弄人吧,最想得到的往往得不到。

  *英,在面对他心爱的女人离去时,表现出的沉默,让我想起来就觉得心痛。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6篇(扩展3)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6篇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时,我问自己:戈壁滩是什么样子的呢?无需亲历也可以想象的荒凉和炽热;那片向日葵地,是作者李娟母亲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的土地。可就是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却孕育着李娟这样丰富的灵魂,和她那看似*淡却动人心弦的文字……

  她的文字总让人忍俊不禁,就算没有水喝,就算没有房子住,就算背后总有一个骂骂咧咧的外婆……夜幕降临了,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向日葵地,带着她的鸡、鸭、兔子、猫、傻大个子丑丑和温柔胆怯的赛虎,一起去散步吧!让我们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安静,感受大地的凉意,感受生活本身的诗意。是的,你以微笑面对生活,生活便会回报以微笑。

  她用有趣的眼光观察世界,世界自然也变得有趣。她爱向日葵地里的一切: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粒沙……她捡着石头,却又心疼无处落脚的海鸟;她一边插起稻草人,一边怜悯它的孤单;她甚至怨恨自己吃了麻雀的冬粮。

  她爱这片向日葵地。能不爱吗?城里的生活,无非就是让外婆苦等下班的她,对外婆承诺完成不了的事情。可在这里,她却有两只狗的陪伴,一群人的关爱,还有那片金黄的微笑:向日葵的花开得金黄,白桦林和牧草堆变得金黄,人们的'身上也沐浴着金黄……

  难道没有忧伤吗?有!那里的人们有多少希望就有多少失望,作者自己说,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可是向日葵永远面朝太阳,所以看不到背后的阴影。李娟,和她的亲人们,乐观阳光,热爱生活,活出了自己的“向日葵”!

  读此书前,我从未想象过那样的生活:我不知道什么叫作“地窝子”,李娟的妈妈只是不想刮一阵风头发就白了,吃着饭饭上全是土,但她只是想买一顶蒙古包都会被骂;我也不知道种一片向日葵地,补种了四次也有可能颗粒无收,我们只会欣赏葵花的美丽,葵花籽的清脆,却不知道农人的艰辛;我更不知道,当沙尘暴来临时,大家会是怎样的心情……

  于是,我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在我不停地抱怨生活的时候,有个人正在那片遥远的向日葵地里,愉快地歌唱。

  戈壁滩就是这样的,它适合种向日葵。

  作者第一句话就描述:乌伦古河横在戈壁沙漠,沿途拖拽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这个“拖拽”一词太生动有趣了,画面感一下就由荒芜变得灵动,就像李娟说那样如铁屑紧紧吸附于磁石,我被她深深的吸引住了。

  书中塑造的每个人物都用诙谐的语气描述得活灵活现,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其中,笔墨用得最多的是李娟的妈妈,一位经历非常丰富、把日子折腾得热气腾腾、永不放弃,堪称传奇的母亲形象。

  坚韧不屈的妈妈——连播四次向日葵种子,与天斗与地斗,第一年只收获来年的种子时,妈妈说:明年老子接着种,老子就不信,哪能年年这么倒霉;第二年丰收时为了节省雇工费用,与叔叔两人将20多吨葵花籽400多袋挪动30米到路边。

  乐观热情的妈妈——在干涸无际的大地中没有一树一花一草,可妈妈干完活回家时,变魔术一样从怀里掏出了一束野花;去阿勒泰看望李娟临走时买了几株花苗怕冻坏装在暖瓶里带到了葵花地的家中。

  温情柔软的妈妈——妈妈的几次婚姻,在李娟眼中看都看够了,可对叔叔却是真爱,之前将就敷衍的日子,在随着从城里买回两本菜谱,学做菜而慢慢变得正式认真。

  庞大母性的妈妈——去城里看李娟,全身上下被各种包劫持着,还扛着两根三米长的树杆,转三趟车。妈妈是如何将这一堆东西弄上弄下带过来,成了千古之谜。

  野心勃勃的妈妈——幻想参加野地拉力赛的摩托竞技,还托人去报名,却被超龄拒绝而抱憾。

  善良慈悲的妈妈——花钱收养残缺的鸡并给鸡做衣服、给狗给牛做衣服;给小狗赛虎剥瓜子;散步时天色太晚鸡是夜盲眼妈妈弯腰抱起它继续前进;兔兔迷路一夜未归,妈妈深夜辗转反侧,遍野大喊兔兔啊兔兔兔啊;爱惜土地,心疼死了土地变成了一面无边无境的白色搓衣板。

  豪迈泼辣的妈妈—卖掉新房子,全家住到了新房子旁边的兔舍,只为了赌葵花地的收成,敢于尝试不瞻前顾后。妈妈赶牛,不管谁家的牛也不管谁家的牛圈,碰上就敢进去。

  谨慎自律的妈妈——一望无际连个土包都没有更别说人和树了,开摩拖车却坚持打转向灯,看不懂红灯却追赶监督过路的司机。

  纯真可爱的妈妈——野外看上了一只猫想要担心人家不给,于是想出了借两天,想着拼命给猫吃好吃的,让它不想回去了,实在不行就赖着不还,结果对方不要,妈妈抄起猫就跑,回到家亲了又亲。晚上带着全队人马出去巡游,犹如女王出巡,带上了鸡猫狗,还想带上鸭子,得意地说,我家啥都有,啥都乖。

  书中写道巴合提借了叔叔50元钱20年了,每次路过都要特意绕到蒙古包来打招呼,每次都诚恳的说:没有钱。债务人与债权人双方绝对*等,借钱就是借钱,还不起就是还不起,光明正大,没有谁对不起谁。跟我们现在借钱老远躲着走,差异之大,不可思议。当地的礼俗,单身不开伙挨家挨户随意轮流混饭吃,牧民没谁觉得不妥。

  借钱及混饭的故事,让我感受到:牧场人民的淳朴,他们这种纯真的天性,跟职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活在那里,不需要拐弯抹角,惴惴不安,横竖撇捺一目了然,相处轻松愉悦。

  李娟描写的大红花,在最农忙的时节,坚持请辞休假去城里看大型弹唱会。妈妈在荒原中劳累一天还不忘遍寻一束花回来点缀灰色的生活,去到城里还坚持用暖壶带回来花苗,无论生活给予他们多么贫瘠多么不堪灰头土脸,依然执着的追求生活的美好,妈妈说开店生意连续两天能够达到200元的话就休息两天,不像我们一般人的思维模式,生意好要乘势追击,德国商店周末节假日是禁止营业的,属于家庭游玩放松时间,可是*人太勤奋赚钱拼命,现在绝大部分还处于唯金钱至上。生活需要拼也需要慢下来好好感受,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别忘记因为什么而出发,不忘初心!

  大红花虽然上工迟下工早中午还要午休,可是绝对的干活能手,地老板都想请她,妈妈开杂货店商品品种单调数量少,靠着嘴巴甜,生意还不错。职场上的每个人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然分分钟钟都有被边缘化的可能。

  李娟以轻松灵动的文字描述那块土地上的人们,他们是天生的乐观者,粗粝而纯真,坚韧又智慧,时常让读者开怀大笑,可是书最后真实的照片却感到异常沉重,外婆站在荒野一眼望到地*线中的画面太辛酸,虽然没有直抒艰辛,然而全篇中,时不时流露出了孤独与无助。后记中李娟写道她用力地抒情,却硬生生戛然而止,欲说还休。作者那份痛,那份无可奈何,那份想将更多的关于那块土地上消失的永不消失的,人的无辜和人的贪心都书写出来,最后还是坦言其实回避了太多,因为懦弱和虚荣。然而,现实生活就像她描述向日葵一样,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

  即使生活给予的是一地鸡毛,但精神世界却是充裕的,随遇而安,尊严而又庄严,通篇带给我们力量与沉思,智慧与慈悲。

  “眼下世界里,青草顶天而生,爬虫昼追日,夜追月,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感谢李娟的文字!

  终于在花了5个小时读完了李娟的第二本书。

  相比较于读的第一本《阿勒泰的角落》这本《遥远的向日葵地》描写的更加的有趣和深刻。

  有趣的动物,家里的每一只动物都挨个写了一遍。

  高大乐呵的牧羊犬”丑丑”安静陪伴胆小的“赛虎”不是缺了就是残了的花花绿绿的“鸡”,失踪一夜的“兔子”。遇到水就要下去游泳的“鸭子”以及最后出场的“跟屁猫” 。

  每一个动物都有一段故事,而他们似乎就没有离开过那片金色的葵花地,一直陪伴着妈妈在那片寂静空旷的世界里生活着。

  不知道李娟的笔下是不是有一种“神笔马良”的魔力,她的每个文字,每段话,总能带着我走入她所描绘的那个世界。

  虽然它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地方,但她所思所看所感的一切就好像在我生命中的某一刻都出现过,也可以说她把我内心那种想要强烈表达的欲望描述出来了,甚至表现的更加的直白,暴露出来。

  而那些文字是我怎么也想不到,也描述不下来的。

  她笔下的每一个生物都是有生命的,而不光光是我说的那种生命。它是有思想的,可以交流的。他们不存在生命等级的高低,他们是彼此的依赖,是地球上一起共存的生命。

  如向日葵与母亲,丑丑与母亲,赛虎与外婆,还有那群陌生的可以交流的哈萨克人。

  我多么想要把内心的那些话,能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但我做不到这样,所以我一遍一遍的看她笔下的那些文字和动物,她好像就替我说了。

  如果你让我去写我的妈妈,我大概写不好她,所以我不敢轻易的去写。

  但李娟笔下的妈妈在某些时刻跟我的妈妈又是那么的相似。

  比如她们都是一样的勤劳,都是一样的奔波,都会养鸡养鸭,偶尔寂寞的时候也会对着他们说些话。

  但我妈不会给他们做衣服。鸡肯定是要吃的,因为这个美味,她不会错过,但鸭子她想不到杀掉拿回去做羽绒服,但一定会用心留下最珍贵的绒毛拿去卖掉。

  如果李娟的妈妈会做很多的美食,也许我们还可以欣赏到四川不一样的美食。

  我看过的小说故事要写那些男女的情爱都是非常的赤裸的。

  但李娟的情爱都是一个人偷偷的思绪,我爱她笔下的"我"她把我最不勇敢的一部分也都描绘出来了,她从不吝啬使用寂寞这样的词汇,而我是羞于表达的。

  也很难说出这样的文字。一直以来我热爱文字,可是我不敢坦诚的去写,总是尽量写些可以伪装自己的文字,假装像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的人,用一幅幅的照片去记录。

  然而那些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早就忘记了记录了吧。

  就像我们的母亲,她们那么热烈的生活着,却很少会去表达。

  我妈甚至是通过观看一个人的微信头像去识别每一个朋友,要是换了一个头像她就不认识了。

  所以她的朋友圈也从来都是没有任何记录和表达的东西,我甚至怀疑她也不曾打来过。

  而我每每表达记录下来的那些图片和视频,真的是热爱它们?

  如果真的热爱,我为什么要选择删除,又或者编辑了一遍又一遍呢?

  我写不出寂静的文字,因为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寂静的人。

  我焦躁的活着,以至于到了快30岁的时候,我每天都在幻想着逃离。

  妈妈的语言总是富有哲理的,似乎是用她一生走过的路来像我普及这样的道理。

  可是我还是跟她不同。

  我做不到像她一样热爱,敢于裸露。

  李娟笔下的母亲是在无人空旷的葵花地里可以赤裸干活的人,我写不了这样的妈妈,就像我知道我妈妈也会在无人的空旷的田野里小便一样。

  我想着如果有一天她读到了这样的文字,别人知道了你的妈妈是这样的,他们会说些什么。

  总之,我看到那段话的时候,我还确认了一遍,是赤露的上半身。我连写出来都觉得丢脸。

  所以我的文字太缺少了诚实。就像她在后记里面写的,感谢她自己的诚实与坚持。

  我尝试去写点东西出来,是因为一生太短暂了,有些人甚至连一个表达自己的方式都没有。

  文字作为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至少是可以做到真诚点的,我也在努力的把内心的那些话抠出来,但是文字太难描绘了,我找不到方向。

  所以当看到李娟笔下的阿勒泰,向日葵地,她笔下那些发了光一样的文字,一下子就把我内心的动心说了出来。

  现在我依然写不来那样的文字,但她的那种呼之欲出的感觉,每每读到的时候,我的身心都好像在感受着。

  彷佛站在阳光底下,你眼睛闭着,耳朵里面传来的是这个世界上最静谧的声音,心跳和呼吸都打开了,然后那道光就射进了你的毛孔里,顺着血液汇聚在大脑,你好像听到了那些文字背后大地的声音,妈妈的声音,那些动物们的声音。

  如果可以自由的去描述,那我的文字一定是最简单的单词,我的词汇量太少了。

  或者说我太谨慎了,如果一句话写的不好不对,我就停滞了。

  一个词不理解,我就不愿意读下一句话了。我会陷在自我的怀疑当中。为什么会不能理解呢。

  我太害怕错误了。所以连看到不认识的单词我都要先去查阅一下,然后再要去读。

  我是这样的谨慎。以至于看到李娟笔下那些有趣的文字,那些发了光一些的思想迸发出来的词语,我想要好好的吸收它。用尽所有的力量去理解它。

  然后尝试着有一天,我也能描绘我的妈妈,我笔下的那些文字也同样可以给到一种光一样的能量。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6篇(扩展4)

——春天的读后感6篇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这篇课文主要讲,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创伤,人们生活不再安宁。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体现出那些孩子是多么渴望和*。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家园,成为孤儿。战争让无数人失去了生命,这是为什么?是为了和*,如果没有战争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没有战争的世界将会永远和*。我们希望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在一次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的孩子们享受春天。

  战争给我们带来了灾难,特别是那些无辜的孩子。由于食物的短缺,孩子们大多营养不良。使用某些违禁武器所产生的辐射,战后许多出生的孩子,得了白血病或其他怪病。

  我想大声呼吁:“救救孩子们吧,要和*不要战争!”为了不让的人成为难民,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制止战争!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到处是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啊!春天真美啊!

  春天的花、草,都开的五颜六色。

  蓝天的云,绿树成荫,鲜花遍地,阳光明媚。

  晴朗的天空蓝得一碧如洗,朵朵白云自在地飘着。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树林里,很宁静,有绿得发亮的草木,数不胜数的野花。微风吹过,小草晃动着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

  野花满地都是,尽管它们很*常,也没有什么扑鼻的香气,但没有它们的点缀,树林将失去它的美丽。

  “汪汪汪”,小狗跑来了。躺在草丛中睡觉呢。“喵喵喵”,小猫跑来了,在草丛中吃东西呢。

  小白兔也一蹦一跳地来到草丛中,东看看,西瞧瞧,很开心。它的红眼睛忽闪忽闪的。它警惕性非常的高,一听到什么声音,就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它是那么小心翼翼。一会儿就又躲进草丛里去了。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切啊!

  有人说,春天是可爱的;有人说,春天是静默的;还有人说,春天是艳丽的。虽然我认为,每位作者的作品都可能是脍炙人口、独一无二的,但真正把春的灵魂写进作品里的,恐怕只有周凡恺了吧。

  简单来说,周凡恺的《春天的声音》把整个春天的节拍都写了出来,有写鸟儿的,有写雪儿的,有写风儿的,还有写树儿的。我反复阅读过后,感觉他已经把春天的可爱之处,真正地刻在了心里。

  他写到:“故乡春天的脚步,不是嗅到的,也不是看到的,而是听到的。”是啊!春天,不能够嗅到,不能够看到,当然,不仔细听,也是不能够听到的。作者既然能够写出如此绝妙的句子,这说明他用心地去聆听了春天的脚步。

  啊!多么美妙的文章,多么漂亮的句子。仔细品味,仿佛耳畔已经响起了春姑娘的脚步声。还未读完,就已经被如此迷人的句子所陶醉。

  “万紫千红总是春”,伙伴们,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周凡恺的脚步,一起踏上春季的旅程。

  杨乐笔下的新西兰之旅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次创业之旅,更似一次心灵之旅。

  新西兰——充满纯净与童话色彩,杨乐的笔触富有东方古典情调,和新西兰的纯净与人文风情一碰撞,竟然有了很多意外之喜,如此特别,让人难忘。

  一场全新的出境旅行方式正在悄然兴起:一边创业,一边旅行。

  从日薪几千元的海归白富美到新西兰路上的女汉子——重新上路,寻找另外一个自己,旅行不是生命的全部,但在生命有了豁口的时候,旅行可以让生命在豁口中重新发芽。

  租车自驾+民宿+骑马+美食+一人一汤温泉+葡萄园里偶遇“贾宝玉”=我的新西兰创业旅行。

  还有*80幅新西兰高清美图。

  这几天,我读了《走进和谐的春天》这本书。这本书一共有六章。其中,我最感动的是第三章中的《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市》。一个*凡的人孟祥斌为了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轻生女子,在寒风凛凛的冬日,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的江中,他用尽全身力气将女子托出水面,挽救了女子的生命,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而沉入水底,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应该学*孟叔叔那种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精神,为创建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生活中,我觉得和谐要永远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对大自然珍惜呵护,还要常做对班级有利的事,从身边的事做起。

  在寒假里,我读了杨红樱阿姨写的《樱桃沟的春天》这本书,通过读这本书我从中知道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马小跳的奶奶家里有许多的动物,他们都非常地特别,有鹩哥,猪,狗,母白鹅,还有一只可爱的猫。

  其中鹩哥他不进会唱《青藏高原》,而且会唱《再别康桥》,还会模仿战斗机的轰鸣声,成功地赶走了剪刀嘴怪鸟。

  黑旋风是一头猪,为什么叫他黑旋风呢?因为他跑起来和风一样快,他还会滑冰,滑滑板,它和别的猪不一样,它是一只有理想的猪,他想飞翔,晚上,他还在思考问题呢!

  哦!对了,还有一只大黄狗呢。这只狗不干正事,不看家门,却让母白鹅看家,他却天天出去管闲事,不过狗为了让熊猫们能够繁衍后代,把三只公熊猫引到母熊猫的地方费了好大的力气呢!可母白鹅呢,干得却全是狗干的事——————看家护院。

  这些动物是不是很可爱,很特别呢?我很喜欢这些可爱的动物,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6篇(扩展5)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菁华5篇)

  去年在对认知的学*中,让我开始痴迷追求先知先觉的智慧。比如身边有些沉得住气、慢的下来的品牌,他们这么多年之所以能熬过来,这两年大放异彩,不是因为比别人有毅力,而是因为他们想得清楚,看得更远。所以经常寻找着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之路。年底,好友陈武给我推荐了一本《遥远的救世主》,通过小说的形式,完美的故事编排,精彩的情节设计,将“认知”诠释的淋漓尽致。自然而然,对这本书更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口气看完后,可谓酣畅淋漓,年后又仔细回味了一番,非常有深度、有智慧的一部小说。

  在此,我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小说情节纲要。一位年轻美貌的女警察芮小丹受好友肖亚文之托,为其上家老板*英在古城租一套临时住房。这个*英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他利用德国金融公司的股份资金和自己的头脑运作私募基金公司,在*股市掠夺式的经营。仅11个月,就挣得了*乎一倍的利润。相当于他掌握了取款密码,把*股市当做他的提款机。在这个疯狂挣钱的过程中,他那颗爱国心和金钱欲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最后以冻结513.6万马克(全部收入)三年的代价中止了这次合作,决定远离喧闹的都市,到京城附*的古城隐居一段时间。

  在*英隐居期间,芮小丹对他的态度从客气、遗忘、好奇到吸引,几次接触后,特别是无意中听了*英的那套高档音响后,被一首《天国的女儿》那纯美的音乐打动,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于是开着警车遍寻古城所有音响店,想买一套同样的音响,同时也认识了一批玩音响的发烧友,但也因此影响工作而受到停职反省、扣发工资的处理。在这个短暂的接触中,她看到*英的文化、气度、思想深度都超凡脱俗,也顾不上好友肖亚文当初的提醒,不顾一切地地爱上了他。

  也许是为了明白*英所论述的文化属性,更为了能和他相处得更长久一些,芮小丹决定向*英要一件特殊的礼物:让*英在王庙村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为了揭示文化属性,也为了一份爱,*英精心设计了“北京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这两个法律上相互独立的实体,对*名牌乐圣音响公司采取一种“杀富济贫”的方式来完成这个“神话”。在这个过程中,将要发生的诉讼官司以及胜诉的必然、格律诗公司几位原始股东的淘汰出局、与乐圣公司的最终合作等等都在*英的预料之中。面对*英合理合法的运作方式,面对*英简单简洁的处理过程,芮小丹开始深入思考文化属性和救世主的问题了。就在礼物即将完成时,芮小丹在一次与通缉犯的偶遇中被炸残毁容。为了爱的永恒,芮小丹开枪自杀。而*英则伤心吐血,最终也离开了古城。

  故事的结局是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强行进入市场,一鸣惊人成为品牌。在与格律诗公司官司中,乐圣公司败诉,董事长林雨峰驾车自杀。格律诗公司由肖亚文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了利益,乐圣公司最终与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合作。最后让我们读者围绕得救之道,对文化属性、传统观念的认知进行了深度反思。

  通读整部小说,我直言不讳,自己的焦点并不在几*完美的芮小丹身上。虽然她性格上独立自尊,工作上出色尽职,生活上潇洒从容,真诚善良,敢爱敢付出,其所作所为,可谓自性自在,坦然面对生活的一切安排,堪称“天国的女儿”!但自己还处在追求改变自己,实现梦想的阶段,兴趣点自然在对事物发展有严谨思维和准确判断的*英身上。他见解独特、运筹帷幄,才华横溢,连五台山主持大师都这般评价他的品性:“身上三气居中,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一分痞气”。在此我想从四个方面分享自己对认知、对*英的推崇,以及对小说的整体评论。

  一、我不会去忌讳任何神话

  这句话还是自己在一次阅读中偶遇的,曾经只因为听起来非常有个性,梦想着自己就是下一个传奇,所以把这句“我不会去忌讳任何神话”作为各种*台主页上的个性签名。而今,我觉得这句话最适合*英了,尤其是他对神话的定义: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常事。之后在送给芮小丹礼物(为王庙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的时候,就是这样践行的。实现整个“神话”的过程中,*英并没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更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术,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常事”。*英过人的认知能力就在于,他全部在公*公开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操作,一切都非常普通,一切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没有任何秘密可言,更不存在违法之处。所谓的神话,竟然只是这么简单*淡。虽然这种“劫富济贫”的得救之道不具有推广性,但他让市场规律打开农民的眼界,让王庙村脱贫致富的事实,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至少说服了我。

  其次就是帮助好友韩楚风上位的谋划,那段对文化属性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将《矛盾论》应用到职场,以退为进,避开成为主要矛盾,让时间积累威望,然后再顺理成章上位。第二个地方应用《矛盾论》就是提前将公司和农户两个独立开来,只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而并非雇佣关系。避免让生产环境、劳动法保障成为农户和公司之间的主要矛盾,这就是理论指导实践,他对人的社会文化属性问题的见解是如此地独到而精辟。一切在后人看来的“神话”,其实都是认清自然规律,实事求是,简单*淡的事情。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早期这句话并不是自己心中的主流思想,受农村“读书无用论”的侵蚀,一直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如赵括纸上谈兵,马谡失街亭,孔乙己的迂腐,到改革开放后的“初中肄业当老板,大学毕业来打工”等宣传。直到后来到了大学,才慢慢改变这种偏见。而《遥远的救世主》中*英的一言一行都在证明着这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其中让我反复吟读的莫过于饭桌上那段《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作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一首《卜算子》词,意境非常之高,力压全场而并无半点张扬之气。本是不得已而解对方发难,却俘获美人心。又比如对《流浪者之歌》的评说,可谓有理有力有深度。仅过一招,就被暗敬为高人,让人想方设法能攀上关系,以便日后可以打交道。

  其次,让我打心底佩服的是*英为音响公司起的这个名字—格律诗音响。可能有些人觉得没什么,但我曾经帮亲戚朋友的小孩起过名字,知道其中之难。名字最初的本意是什么?便于别人记住。一个好的名字犹如画龙点睛,能够囊括很多寄托在上面,更让人朗朗上口,一目而不能忘。而你再回头审阅这个名字“格律诗音响”,是否妙不可言。没有海量的知识输入,绝不可能有此挥洒自如的精彩。

  《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虽然很类*于西方高智力、高智商畅销小说模式,但是其内涵却是浓浓的*式文化,最大的闪光处在于给读者打开了一扇窗,能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最喜欢书里的一句话:人原来可以这样活着,灵魂原来可以这样滋润。我常常在想,作者究竟是有过怎样的人生阅历,竟然可以写出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书中广泛触及人生、宗教、法律、文化、音乐、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命题,这该需要多么深的知识广度与深度来支撑,所喻言揭示的深层哲理,个人觉得已远超出自己知识架构下的认识境界。

  书中有许多经典对白,充满智慧处比比皆是,特别能引起人思考:当生则生,当死则死。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没有主,主义,主意从哪儿来?主无处不在,简单得说,支配人得价值取舍行为得那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

  神是道,道法自然,如来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人从根本上要面对两个问题:

  一、生存,得活下来。

  二、是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这个年代,执着于出人头地并不难,难的恰恰是不执着于出人头地。

  其实这本书,真的不好讲,书中关于文化属性、宗教、关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很难去讨论,因为一说就错,还是很推荐大家去读一下,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的话:它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就像开了一扇窗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电视剧《天道》就是从《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剧已经很老了,小说完稿于20xx年,但现在读来,小说依旧让人有很多思考。整本书,从佛教、人生价值、强势弱势文化以及在市场、职场、人心等等方面的描写,都刻画的非常深入,这是我第二次读,但这一次我没有把它当成小说,而是当成一场修行。

  由小说的立意来反思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佛学和价值理论来思考我自己的未来。

  比如“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跟佛经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再比如“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说,过去上学读书,是一场文化救赎,那经历了市场和人生洗礼的现在,就该要思考继续等待被救赎(上班、打工等),还是努力寻找自救的问题了(理想、理财等)。如果想从弱势上升到强势,不仅是经济独立这一个方面,还要从思想上上升一个台阶,看问题要本质,多往前看三步。要继续学*,继续用功,才能把丢失的时间找回来。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品一杯好茶,清淡入口,余香不绝,由不得你不去回味,不去深思。就如同在夜空凝望,不是你用眼睛去看星星,而是满天星辉已悄无声息地绽放在你的心底!

  因偶然的机会打开了这本叫做《遥远的救世主》的书,很快就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就如同在漆黑的夜里,为只是翻看玄幻小说、穿越电影、玩网络游戏而打发时间的生活突然点亮了一盏明灯。虽灯光幽微,却清晰的照亮了脚下走过的路是多么虚浮和迷乱。如同书中所说的,认识了这个人,你就等于打开了一扇窗户,能让你从此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在该书中,既有做人的道理“自性自在,不昧因果”,也有做事的原则“随缘惜缘不攀缘”,更有对宗教的理解和经商的剖析。当然,既是随想,就有自己的思想存在,就有自己不同于作者的观点存在。没有大的架构冲突,只有一些人物的处理想法:

  第一,芮小丹为什么只能以自杀为结局?书中用*英的话说是“她觉得自己没用了”,那她就真的是无用了吗?她失去的只是双腿,残缺的只是作为青春标志的容颜。但这就是她要结束自己生命的理由吗?

  首先,她这是对自己爱情的不自信!从书中可以看出,她和*英的爱情绝大部分是建立在感情的交融与思想的和谐交流上的,就像芮小丹说的“不要把所有的记忆都停留在床上”。她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她的身体的残缺并不影响她们可以继续享受属于她们的精神爱恋和交流,更不用说,还有维纳斯那种极致的美摆在那里例证着什么。其次,芮小丹是自私的!她觉得自己洒脱的一枪结束了生命,既没有给别人留下负担,又没有给*英留下难以收拾的局面。可她想过没有,既然她是如此的爱着*英,*英又是如此的爱着她,那她的离去,给*英留下的会是什么呢?只能是无尽的悲伤和永远摆脱不了的思念,只能是让她自己深爱的人终生生活在沉重的追忆中!

  第二,*英在接到芮小丹电话时的反应,我不觉得这是对芮小丹的理解和别无选择,在自己最爱的人面临生死选择的时候,所有的高尚和大义都是浮云,生命的价值是世间所有的理由都不能诠释和放弃的,更不用说是自己最爱的人!在那个时候,他的反应只能是让芮小丹规避风险来首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去尽职尽责完成工作。那个时候最基本的对挚爱的人的反应都不应该是理智和冷静的!当然,这样的描写更能展示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制造剧本的出人意料,但,却违背感情基础!

  第三,对于林雪峰处理官司败诉的作法,尤其是最后的结局,让我感到困惑。林雪峰是一个经历了最底层的拼杀,而最终依靠严谨的态度和不屈的斗志走向成功的人。在这种经历的背景下,他最不缺乏的应该就是失败的挫折和磨砺。更何况,书中对官司结束之后的合作,也点明了最大的受益者是乐圣。这一点,以林雪峰的商业眼光不会看不到合作之后的情势!另外,林雪峰能在创业之初,就提出“乐圣只有矛没有盾,营销的策略就是进攻进攻进攻”,如此昂扬的斗志下,不会掩盖着一个一败即溃的灵魂,他完全可以吸取教训而选择在未来的商业战场上继续一比高低,而不是选择那些冲动幼稚和充斥着江湖*气的自杀来让自己永远背负着失败者的烙痕!

  第四,在看到刘冰接过*英递给他的那个所谓的内幕证据的时候,我掩卷沉思了许久,以我对*英的理解,他是不会放任自己的朋友置于别人的枪口和刀尖下的,更不用说这把枪和刀还是自己递出去的,面对的还是自己挚爱的人最亲密的朋友。这个桥段的设计,我个人理解是*英对刘冰的考验和送给他的最后的机会,把握住了,刘冰就会最终放弃曾经的狭隘和自私,走到朋友的圈子中来,把握不住,那就是开启了自己的地狱之门。只是对档案袋中的材料,我的猜测和作者有了分歧。按我的猜想,*英放在档案袋中的资料应该都是一些虚无缥缈,让人分不*伪的东西。

  因为,在刘冰去要挟欧阳雪之前,万一会打开看看呢,如果是白纸,那后面的情节设置就都会变得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在这里放上一些以这个刘冰的思维能力分不*伪的所谓的内幕在里面,却可以让他在疯狂的道路上继续疯狂下去。*英送给刘冰这些所谓的内幕资料之后,可以放在其他地方一些击溃这些资料的影像,来让刘冰的丑恶彰显在世人面前,也更能真实的击溃他的所有的贪婪和欲望,为欧阳雪和肖亚文扫除一个潜在的随时可能会背叛的敌人。

  猜测只是猜测,随想只是随想,个人的好恶也掩盖不了这本书中人物的活灵活现和境界的傲雪凌霜!

  感谢豆豆,感谢*英,感谢把这本书带到我生活中来的朋友!

  看了《天道》的电视剧与小说后,有一点想法,可能不太正确或者没有直击重点,但也是一点小小的个人观点。

  像*英这样的人,也许是存在的,虽然我只见过这种人的碎片化,但我还是相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包容一切的,只因为太明白,他脑中永远是事物的本质,万事万物的规律。他只想静静地提升自己的普世智慧,把自己酝酿成一个淡淡的有点智慧的人。这样的人如果抛开除他本身之外的一切物质因素,他是不会被绝大多数异性喜欢的。因为追求觉悟的女性太少了,他觉得有无限乐趣的事在异性看来很迷惑,更没有趣味性。所以他的生活注定是孤独的,而这份孤独并不是他本身的孤独,只是世俗意义上的孤独,因为他内心太丰富了,并不断丰富下去。

  可能有人会想,他万一生了大病或者老了生活不能自理,那不是太悲剧了,一个人没人照顾或者被社会组织照顾但不会有儿女那种情感的牵挂与交流。这一切在他看来可能是必然的,他既然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就要为决定承担,接受它。这就是他在他父亲归去前所表现出的一种尊重道的体现。他的那种超越当下世俗的思想,周围人无法理解。他把这些人提到井沿上扒在井沿向外望了一眼,真正能最终爬上井沿的人却极少,可能他以前的助手亚文算一个。剩下的都是恍惚了一下,仍然回到井底。这可能与缘与悟有关。

  小说中与电视剧中把一种巧合、缘分从众生中提了出来,展现出了两个有相似境界的人相遇是怎样的。

  芮小丹可以说是世俗中天国的女儿。她能被*英吸引这就是缘。她能在*英影响下不断开悟,并发展为自悟,这是天分,只需要一个开启它的引。她与丁的'相处方式只有他们两个人懂,其他人并不理解。而普通人相处的潜在的东西,提出来后,人们能理解。丁芮两人潜在的东西,提出来后大多数人并不理解。他们两个人可能都不会有悔恨,因为他们这种人能相遇就已经是天恩了。这种情感的一部分就像武侠小说中武学已臻化境的人,他的一辈子能遇到另一位相似的人,这种感受与情感可臆想,可心会不可言传,我们这些人或只能略微知晓一二。

  或许他们两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宇宙,能相互映照,但不可能融为一体。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6篇(扩展6)

——《遥远的村庄》刘亮程散文读后感优选【5】份

  一个叫黄沙梁的村子,寄寓着刘二无尽的思绪。低头,对一朵花微笑,怀念故居,抬眼,认真看看多年的炊烟……

  作者刘亮程的思维显得截然不同,*和中育有激情,自然中含有感喟,自然地散发出乡土气息,是生命原始的印记,同样也唤醒了我们,催发我们的想象,激起我们的思考……

  当村庄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有繁华与快速取代,农村生活就变得万分遥远。

  最奇特的一点,莫过于村庄的格调——万物与我合,人鸟共效,人虫共眠,人畜同居,从本能的现代文明观来讲,人的渴望就是人间之最。遥远的村庄,也就不仅仅是空间差,也是时间差,那是我们的来路,我们的曾经。所有的生命在村庄都可以彼此呼应,互相关切,关怀,甚至于爱惜。村庄中,或许来自直觉的唯一感受就是包容而和谐。

  村庄联系着我们的根脉,我们接*它,就是在靠*大自然,靠*乡村文明,也是在靠*我们初始的生活以及内心。

  最令人困惑的一点,就是村民的情怀。村里人对于土地,好似无意无情。刘亮程从语言中流露出,想看着村子一点点顺其自然,慢慢消亡。农村更为显著的特点,即村子是人生活的一部分,人也是整个村子的支撑者,刘亮程看着村里人的生存状态,并尝试一点点的用他们暖去温暖自己,可他仍然孤独。村民们也是这样——孤苦无依,寂寞而随意,内心的感情中必定夹杂着对村子隐形的敬畏与忧愁。

  自然干活时,会有些怡然自得。

  这么读着,好像能从刘亮程的文字中汲取精神真谛,这语言,*和却又带有极强的推动力,像是挨了一记闷棍,使人心里不得不承认曾经的想法有多么幼稚可笑。

  我们品读刘亮程的《遥远的村庄》,无时不刻收获着震撼。希望我们能够重新拾回生命对于村庄的真切的感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唤醒了人生命中另一个自己。

  我们借助着刘亮程的双脚踏在土地上,回到了大自然,顿时有一种归属感。

  生活有无数黄金般的生命片段构成,生命的意义永恒地悬挂在他的文字中,无数的生命片段就是作者闪光的念头,告诉我们,真正的土地与哲理。

  我的村庄不遥远——读刘亮程《遥远的村庄》很多年前,我是被那句话深深的吸引了“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仿佛谁开了一个玩笑。”这句美丽得无与伦比的话在我那爱花之心爱美之心里扎下了根。于是,我记住了刘亮程这个名字。其他的哲理和细节都已经模糊,但是刘亮程这个名字却没有走出我的世界。

  而今,网上搜寻,我终于捧回了《遥远的村庄》这本书,迫不及待的读了一遍又一遍。我想,我也是在搜寻我那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吧。那晚,我在网上遇到了香姐姐,我说我也不知道我们夫妇没有选择去城市生活是不是错误,人生不能假设,香姐姐却认为我的选择是对的。这是多么难得的知音啊!我已经把其中的某些文章作为孩子们睡前的读物读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很喜欢,我也很满足。一篇篇读来,我儿时的村庄又活在了眼前!一篇篇读来,那个黄沙梁汉子的万千柔情滋润着我的心田!

  那是怎样的一个汉子啊,在贫瘠的土地上,在苦难的岁月中,他用一双敏捷的眼睛、一颗善感的心灵、一双有力的手、一双坚实的脚行走在他身外的这个世界!人花共笑、人畜共眠、人虫共鸣,这是怎样的博爱情怀?在他的心中,哪一棵树木没有灵性?哪一朵小花没有柔情?哪一种微小的生物没有尊严?在他的笔下,风、树、花、草、墙、黄沙梁无不具有生命!蚂蚁、老鼠、猫、驴子、骡子、马、狗,哪一种动物不通人性?我是深深的深深的喜欢上了他的世界,沉迷在他的黄沙梁里看蚂蚁搬运粮食、看老鼠成群结队、听驴叫马嘶、看牛儿吃草,而有多少的细节也曾经活跃在我的童年和少年!只是少不更事的我总认为做农活苦不堪言,因此而错过了一次又一次与美的邂逅!

  如今,我喜欢和老公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周围的山山水水,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日子,我总喜欢在山上看庄稼生长、看花微笑或者舞蹈、在稻田边看蝌蚪游弋看稻穗拔节,农村的天空下无不弥漫着那种神奇的生生不息的变化,却又如此宁静的等待着人们。想起庄子的那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09年的最后一个夜晚……

  日渐遥远的村庄,只有回忆在心底缓慢生长,抽穗、拔节的速度几乎完全取决于想念的深度。陷入深处时,回忆是一丛丛繁荣激越的野草,蓬勃而纵情。浅一些时,或是草间晶莹的露珠儿,或是贴着土地低旋的风,它们为了没能成为孕育生长和希望的种子而叹息。想念一个人和想念一段夕阳中的日子,有时是一回事,是相互参差地渗透和浸染,不容割舍。那些日子里的光,现在显得有些苍老了,可是力道仍在。我等着它穿过时间的迷雾,在一切允许折射的地方寻求一条狭窄的'/缝隙一般的道路,从一盏灯到一扇等待的朝南的窗子,从一声悠然传来的召唤到另一声随即响起的应答,从一条日日穿流的路,一直走到担心它容颜变老,衰草丛生——那时候,它已经不能承载思念和回忆的重任,成为陌路——像是一滴久久不忍坠落的泪水,找到了允许迸发的出口。

  然后,折回来——关于日子,关于光。写过一段文字,对我来说不会有更好的叙述了——现在想来,这些片段已不是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而是一幅幅画面,背景是那个年代所特有的陈旧而朴素的光——有着斑斑点点的颗粒状的肌理,所有鲜研的颜色被时间过滤掉了浮色,呈现出本身的厚实而饱满的光影。虽说和本色也有所不同,但是更坚固和持久,一幕一幕,都笼罩在温和而坦荡的光线里,缓缓游移,像是无声的默片,人们用眼睛说话——从心底折射出的温情照耀对方的眼睛——那一束宽容的目光,穿越时间的烟云,仍然注视着曾经关心的人,曾经遇见的感动。一幅一幅,就浸在如水的回忆里,祥和而馥郁。

  那篇文字是《年景》。那时,我还有妈妈。遥远的村庄,和可能存在的、维系一个人旅途奔波和满载风霜归来的某个原点也一起远去了。有家不能回或许只是一种充满无奈的痛苦,而无家可回却是更深的迷茫,是更加黯然的一条路,很苦,也很难,有很多尘土静静地漫延和掠过。然而,这一束目光从来没有逃离过家的方向。也只有,方向了。

  只好对自己说,人世间的流转都是这样的吧。每个人的旅途中都有一系列层出不穷的偶然,一旦和来路、和归处联系起来,也就顿时完成了一种脉络分明的因果。因果之中,尽是离合。所幸,我在失去之前很早的时间,就懂得了怎样珍惜眼前的所有,那就是把一年当成是仅有的一个月,把一月当成惟一的一天,而把那一天当成了今生。内心的重量和长度如此地不由分说。

  那些沿途的光聚向了一个地方,就是曾经催我上路,又唤我回来的村庄——那是一个暮蓝色的村庄,半空中懒懒的炊烟,荡漾。淡淡的。

  我们都是没有村庄的人,所以更谈不上什么背井离乡,周游世界。或者说我们的一生都在周游,城市只是我们寄存行李的地方——越来越多的物件。越积越厚的灰尘。越来越重的脚步。越来越恍惚的行走。越来越浓的茶或咖啡。越来越深的暮色。越来越萧瑟的风景。越来越急迫的寻找。越来越空无的等待。越来越强烈的思念。越来越远的离散……直到我们都成为苍凉大地上的两个点,遥遥相望,却也永远有着无法触及的距离。村庄,远比一个家更大,也更远。那是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生老病死如此干脆而了然。现今,却是一个顿点,此时此地,飞鸟踟蹰。

  于我而言,村庄只是一个寄予回忆的地方,是未曾发生的回忆,未曾展开的流连,未曾开始的结束,是起笔和落笔的那一个顿挫,再无下文。或许,任何一个人无意记录下来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提早写下的回忆录,只言片句,细枝末节,乃至穷途末路——甚至忘记了当初的因由和之后的了结,都将是这一生永无回返的单行道,冲淡的和浓郁的,一杯茶里的回忆,虽短犹长。墨痕断处是江河万古流,烟云归处就是坐看云起,静等花落的又一村了。

  回忆和想念是从一个源头出发的两条河流,前者流经我的旅途,越来越多的故事和对话诉诸笔墨,成为一页又一页看似零散,实则贯通的文字。而后者自始至终保持沉默,大地无语,流水亦无言。文字,有时是一道闸口,开启它可以尽情宣泄,那些微小的波澜读来都很是壮阔。有时候却是一道屏障,它隔阻了那些言之确凿的故事,而让所有游移不定,瞬息万变的丝缕肆意通行,碎碎地念及。

  写了,也就放下了吗?那么放下,也就轻了。生命中有些重量是不忍舍弃的,即使负重前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得以持续终生的珍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说得就是这个意思吧。

  回忆的轻或重,想念的深或浅,由此引发了诉说和倾听。说者欲说无凭,听者浑然无告,好像是这两条河流偶然交汇的一个港口,之后依然各自前行。但是那些水面的浪花和水底的沉沙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可是,我还是由衷地感激书写,或文字,这是第二个所幸。总听人说,沉浸往事是老年的象征,或者说回忆是通向老年的标志。听得耳朵都磨出茧子了。这些,我都承认,可是这其中的好或不好都应该由自己决定,比如去留,比如取舍,比如就此靠航还是借机扬帆。却也顾不得这些说法了,不管是闸口也好,屏障也罢,总归是一道可以隆起的“风景”,是*铺直叙的一路上值得/也难得让人回望的地方。尽管还不是村庄,也是路过的重要一站吧。感激文字,是因为许多时候我发现,许多逐渐淡忘的旧事可以通过文字得以浮现、闪亮,如若没有文字这条途径,那些原本有着温度和质地的往日肯定会一往无前地奔流到海了。听起来倒是壮怀激烈的,其间偕同的/暗涌的/不舍和不甘,也就永无相见之日了。孰轻孰重,自有分明。

  我第一次读到刘亮程的文章,是在《新周刊》上。

  那是一本小资杂志,作者多是绝顶聪明的知道分子,他们喜欢用轻快漂亮的文字撩拨时代,与其说他们在记录社会,不如说他们在消遣社会,与其说他们有时批判现实,不如说他们在抖机灵,像是《红楼梦》里公子小姐比联句赋诗,偶然也有佳句,不过是无病**的调笑之作。

  所以,看到刘亮程出现在《新周刊》上,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它是一扇窗子,打开了村庄的记忆。刘亮程揭开了掩盖在村庄*淡生活背后的诗意,以及诗意背后,在岁月河流中静静流淌的生命,他们接受农村生活的现实,又仿佛带着一点不满。这样的叙述不是乡愁,也没有对命运的感叹,有一种温暖,又有一点凄凉。

  我一直以为刘亮程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然后生活在北京或者哪个大城市中,书写他对农村的记忆。没有想到,他是个农民,生活在新疆某个靠*沙漠的小村庄。他说:“我的生活容下了一头驴,一条狗,一群杂花土鸡,几只咩咩叫的长胡子山羊,还有我漂亮可爱的妻子女儿。我们围起一个大院子、一个家。这个家里还会有更多生命来临:树上鸟、檐下燕子、冬夜悄然来访的野兔……我的生命肢解成这许许多多的动物。从每个动物身上我找到一点自己。我饲养它们以岁月,它们饲养我以骨肉。”

  人和牲畜,阳光和风,活计和死亡,麦子,苞谷,鸟,这些就是一个村庄的边界。风把门刮开,又很快把门关上。刘亮程就这样记录村庄。“有些东西跑得快,我们放狗出去把它追回来。有些东西走得比我们慢,我们叫墙立着等他们,叫树长着等它们。”他说,“就是我们这些人,在拖延时间,我们年轻时被时间拖着跑,老了我们用跑瘸的腿拖住时间……在我们拖延的时间里,儿孙们慢慢长大,我们希望他们慢慢长大,我们有的是时间让他们慢慢长大。”

  报上说,38岁以前,刘亮程生活在叫黄沙梁的村庄里,干活、吃饭、娶妻、生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他一直写诗,也写散文,他的内心里生长着另一颗种子,他用文字记录村庄,文字也是他远离村庄唯一的方式。村庄的*静与艰辛,蕴含了诗意也蕴含了无奈,所以我们热爱村庄,却要以一种远离的姿态,所以刘亮程也写下了《远离村庄》,因为“好日子都在远路上”。

  偶尔走进舒也的博客,看到了一篇:感受《在那遥远的村庄》里的温情。这是一篇观后感,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我也是知青,在那个年代也曾随着那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的大军走进陌生的农村,加入到改天换地、战天斗地的行列中去。

  很想看看关于这方面的描写,随即买了一本。在收到书的当天,我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起了这本二十万字的小说。

  主人公舒永*是一个有理想,有作为,有主见,敢想敢做且胆大心细的年轻人,从不愿随父母之意下乡到附*农村,夜里偷偷地找寻户口本报名到偏远山村插队开始,就拉开了上山下乡的序幕。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我们似乎也跟着走进了大山,走进了那个坐落在高山峻岭中叫黄家坝的小山村。

  同去的知青大都是作者的同学,他(她)们虽然当时只有16、17岁,感觉比起同龄的孩子要成熟许多。舒永*的坚毅顽强,做什么都不服输的那股劲,许清晨的顽皮可爱,王维成的成熟和组织协调能力,还有王娜,张荣清几个女同学性格描写都很鲜明。作者用细腻的手笔,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赶集路上所遇到的一系列较有趣之事。如;蛇吞蛤蟆,奔跑的野猪,扑棱棱飞起的野鸡,一顿难忘的九鸡宴。还有人物出场的描写都很鲜明,像邱奎山、李铁匠,李兴华,毕队长、姜*等等这些淳朴的山里人给了知青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还有知青们在劳动中不断学*,成长锻炼的过程。虽然跨度只有两年多,知青们经历的却很多很多,从一开始学*挑水,砍柴,到后来背上几十斤重的粪兜往山上背粪,和社员比着插秧,学着自己磨面,参加青年突击队抢收麦子,参加农田基本建设等等。他们以苦为乐,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从书里看不到悲哀,看不到怨恨,看到的是积极向上,勇敢攀登,无所畏惧的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这块土地上的成长。作者用轻松、细腻的手笔,细心描述了大山里的美景;“黄家坝的秋天是迷人的。秋天到了,果实渐渐成熟了。金秋时节,黄家坝的三涧披满了绿,漫山遍野的野花、树木郁郁葱葱,带着一种成熟的色调,显得苍郁和深沉。柿子树上挂满了黄灿灿的果实,核桃树结满了包裹得很严实的绿皮核桃,药木树上的油果子也缀满了枝头。”这里只是摘录了一小段作者的描述,你就可以窥一班而见全貌。

  这本书是记录一群知青人的奋斗史,是今后也不会再现的历史。在这里我要感谢这本书的作者----苏志勇先生。读你的书是快乐的。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