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读后感 >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9篇

日期:2022-09-28 00:00:00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1

  这篇文章的大概是怎样的:王宫里面有一只铁罐和一只陶罐,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常常奚落它,但谦虚的陶罐不与铁罐做无谓的争吵。后来,王朝覆灭了……又过了许多年,人们在土中挖中陶罐,但铁罐早已氧化掉了。原来,陶罐可以在土中历千年而不变,而看似强悍的东西却经不起岁月的消磨。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别人的短处,更不应该用自己的长处去贬低他人的不足,因为别人也有长处。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强大,正所谓:“一山更比一山高”没有人是常胜将军或无敌将军。孔圣人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告诫我们要善于向别人学*,集思才能广益,户住方可更强。如果骄横无礼,即使优势也会成为你的弱点,如果谦逊理智,冷静思考,就能从缺陷中发现有利的一面。

  敌人要虚怀苦谷,尊重身边的人,包括你的竞争对手。因为他总有比你强的地方。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2

  在王朝的御厨里,有一只骄傲的铁罐和一只谦虚的陶罐。铁罐非常瞧不起陶罐,还经常奚落它,看不起它。而陶罐不放在心上,还想与它和好,把它当作好兄弟。可铁罐就是蔑视它,羞辱它。最后御厨塌了,两只罐子掉在了地上,被埋在土里。很多年过去了,人们挖出了陶罐,擦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时一模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这时陶罐并没有忘记铁罐兄弟,而要求人们去挖铁罐,这时的铁罐早已氧化的无影无踪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学*铁罐那种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要学*和发扬陶罐谦虚的精神。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光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要学*别人的长处。想到这儿我又想起了老师曾说过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名师点评:小作者对《陶罐和铁罐》的感受不仅在于他能够读透文章,还在于他用心感受文章、感受生活。《陶罐和铁罐》读后感这一篇文章的美点很多,小作者从内容方面略加赏析,然后自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可谓水到渠成。小作者的'文字功底也不一般,既如行云流水,又简洁凝练,绝不拖泥带水。文章结尾耐人寻味,我又想起了老师曾说过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3

  读了《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以后,我觉得铁罐太骄傲、太傲慢了。总觉得陶罐比他懦弱,老是看不起陶罐,还奚落它,就还说它连东西都不是。陶罐要跟铁罐讲道理,还没等陶罐说完,铁罐就让陶罐住嘴。他觉得连陶罐这么懦弱的东西都能和他相提并论,真是太不应该了!他应该成为最厉害的强者。

  而陶罐,铁罐这样讽刺、奚落他,陶罐却用各种不同样的句子来跟铁罐争辩。最后很失望,铁罐不听他的,还带着更加轻蔑得神气。陶罐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好谁也不理谁。

  在这篇课文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要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还懂得了一句谚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希望铁罐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对陶罐道歉,不再骄傲、讽刺和奚落人家。我也要用自己的短处去学*别人的长处,变成真正的强者。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一遍文章叫《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我感受受益匪浅。铁罐是一个骄傲自满的罐,陶罐是一个谦虚的罐。我对铁罐的做法和说法都很反感,特别是它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很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听了并没有生气,不跟它计较,而且还要求大家要和睦相处。许多年后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却不见了。

  从这个故事中让我们懂得了做人不要骄傲自满,要虚心,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要有一颗宽容大量的.心。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5

  这篇文章的大概是怎样的:王宫里面有一只铁罐和一只陶罐,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常常奚落它,但谦虚的陶罐不与铁罐做无谓的争吵。后来,王朝覆灭了……又过了许多年,人们在土中挖中陶罐,但铁罐早已氧化掉了。原来,陶罐可以在土中历千年而不变,而看似强悍的东西却经不起岁月的消磨。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别人的短处,更不应该用自己的长处去贬低他人的不足,因为别人也有长处。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强大,正所谓:“一山更比一山高”没有人是常胜将军或无敌将军。孔圣人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告诫我们要善于向别人学*,集思才能广益,户住方可更强。如果骄横无礼,即使优势也会成为你的弱点,如果谦逊理智,冷静思考,就能从缺陷中发现有利的一面。

  敌人要虚怀苦谷,尊重身边的人,包括你的竞争对手。因为他总有比你强的地方。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6

  星期五,我们学*了《陶罐和铁罐》这一课。这一课主要写了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有一次,我考试考了100分,但是我渐渐的骄傲起来就开始马虎,结果就考的很不好。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要谦虚不要骄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7

  读了《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我们大家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检讨自己的一举一动,彼此都能做到相互尊重,取长补短。

  那么,这个世界才能够充满和谐,充满爱。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8

  这篇寓言故事叙述了国王御厨的陶罐和铁罐的故事,铁罐自恃坚硬,奚落、嘲笑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依然完美,而铁罐却氧化为一堆锈土。

  读着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另一则寓言,这个寓言是这样的:有一天,一只饥肠辘辘的狮子捉住了一只小老鼠,它正想一口吞下这只小老鼠时,那只小老鼠说话了:“狮...狮子...子大王。如...如果您不会把我吃掉,我一定会在您需要的时候就您一命...”。狮子心想:这时小小的老鼠怎么可能救我的命呢?但它的好奇心占了上风...不知过了多少天以后,狮子因为只顾虑搜寻猎物,不小心落到猎人事先绑在大树上的大网中,它被紧紧缠着,这时那只被它放走的小老鼠,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它先对狮子深鞠一躬,说道:“狮子大王,我对您的诺言,您一定还记得吧,现在我会把您救下来。”小老鼠三下五除二就爬上了树,用它那细小而锋利的牙齿。不一会儿就把那张网咬了一个大洞,狮子终于从网中解救出来了...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9

  我学了《铁罐和陶罐》,明白了铁罐自以为是,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陶罐谦虚好学,被人重用,读后我想起一件事:

  前一段时间,我和小杨{化名}同学之间发生了一件事,过后,我对她的看法改变了。

  从前,我认为她是刚转到我们班的,学*跟不上,所以,我就轻视她。

  那天,我正在写字贴,小杨靠*我,她指着一个字,说:“它是念‘yàn’吗?”我看了看,想了想,答:“不,好像念‘yán’!”那我们打赌,如果念‘yán’,我赢,念‘yàn’话,你胜!“我说。“好!我们查字典!”小杨说。

  我查了查字典,“它念‘yàn’!”我扫兴地说。“嘻!我赢了!”小杨喊。我想“她认的字很多啊!虽然,我是班干部,但我也会说错。小杨真棒!我说是‘yán’,而她说‘yàn’,她不但不听从我的话,而且还坚持自已的信念,最后是她赢。我怎么能看不起别人呢?真后悔!“

  我经过这件事,受益匪浅,我以后不再犯这个错!

  对了!这几天,我们正在学*《铁罐和陶罐》一课。我不正像那铁罐吗?铁罐自以为是;而小杨同学正像陶罐,谦虚好学。不!我不能做铁罐,我要做陶罐,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噢!请小杨原谅我吧!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9篇扩展阅读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9篇(扩展1)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9篇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1

  在王朝的御厨里,有一只骄傲的铁罐和一只谦虚的陶罐。铁罐非常瞧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看不起它。而陶罐不放在心上,还想与它和好,把它当作好兄弟。可铁罐就是蔑视它,羞辱它。最后御厨塌了,两只罐子掉在了地上,被埋在土里。很多年过去了,人们挖出了陶罐,擦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时一模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这时陶罐并没有忘记铁罐兄弟,而要求人们去挖铁罐,这时的铁罐早已氧化的无影无踪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学*铁罐那种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要学*和发扬陶罐谦虚的精神。人人都有优点和短处,不能光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不能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要学*别人的优点。想到这儿我又想起了老师曾说过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2

  今天,我们学了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故事主要讲了国王御厨里的陶罐和铁罐,它们在争论"谁敢碰谁"随着时间流逝,虚心的陶罐成为很有价值的东西.骄傲的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了。

  铁罐的傲慢无礼像一面镜子一样,告诉我们要懂得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陶罐谦虚而不软弱,处处想着别人的思想品德是我们大家学*的好榜样。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3

  国王的玉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陶罐,一个铁罐。

  一天,铁罐对陶罐说:”你感碰我吗?“”不敢,我确实不敢碰你。“陶罐谦虚的说。时间流失的很快,转眼间许多年过去了,世界上也发生了好多事情。王朝也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广场边上。

  又过了好多年,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发现躺在地上的陶罐,便把它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彩夺目,而铁罐却早已化为灰烬。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人不可貌相,不能骄傲,也不能小看别人,将来谁的力量大,谁为祖国贡献多,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4

  我最喜欢读书,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在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谈话。

  今天,我读了语文书上的第27课《陶罐和铁罐》,铁罐蛮横无理,陶罐虚怀若谷,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两个之间的故事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罐,一个是铁罐。铁罐横冲冲地向陶罐说:“胆小鬼,你敢碰我吗?”陶罐说:“我不敢,”铁罐轻蔑地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陶罐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用的,何必为这一点小事来计较呢!”之后,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了。

  故事发生了很久,世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流落在荒凉的西地上。直到有一天,有两个人来到了这一片西地上,他们挖开了厚厚的尘土,发现了那个陶罐,陶罐说:“谢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人们把土地翻了个遍,还是没有找到铁罐,陶罐说:“咦,铁罐呢?”

  从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光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最后,我又想起了老师曾经说过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今天我读了一则叫《陶罐和铁罐》的寓言,我懂得了一些道理。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5

  今天,我们学了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我感受很深。

  这篇文章具体描写了铁罐由于骄傲来奚落陶罐。常常说些脏话来骂陶罐,铁罐想用自己的身体来碰陶罐,但是自己没有脚,就这样天天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被碰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什么也不怕。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一层层厚厚的尘土。几百年过去了,人们找到了陶罐,而没有找到铁罐,这是因为铁罐融化了。我想对铁罐说:“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你这就样死去了,不感到可惜吗?再说了,我又不能把你救出来。你只好上了天堂好好想想吧。一定要改了这个毛病。

  这篇文章对我的感受是: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去审视自己的短处。比如:树,到春天开花结果,长得很美丽,也惹人喜欢,一到秋天,树叶落地满地都是,浪费了人们多少时间去清扫。又如,在同学们中间,有聪明的,有脑子慢的,有学*好的,有学*差的,他们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我们同学应当互相学*,互相帮助。

  学过这篇课文之后,我真的很受启发。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6

  记得上三年级时我们上了一篇《陶罐和铁罐》的文章。文章主要讲了在王朝的御厨里,有一对罐子兄弟——陶罐和铁罐。铁罐非常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不放在心上,仍把铁罐当作好兄弟。可铁罐呢?更加骄傲了,蔑视陶罐。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御厨倒塌了,两个罐子被埋在土里。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陶罐出土变成了文物,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事。因为我从小妈妈就教我生字、词语、口算……上幼儿园玩游戏,我每次都得第一,我口算几乎每次都是第一个报出答案。渐渐地,我觉得自己是“无人能比、知识渊博”的“小天才”。有一次我参加了诸暨市的画画比赛,得了个第一,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这下我可以去同学面前炫耀了。听着一声声的赞扬声,我高兴极了……后来,我才知道了原来班里比我好的同学多得是。比如:楼丽云的语文比我好;楼柯余的体育比我好;徐泽全的数学比我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觉得自己就是文章里面的铁罐,十分骄傲,看不起别人。这样我得到的结果将是被埋没,做人应该像陶罐一样,虚心求教,不能渺视别人,这样你身上的闪光点会被别人发现、被别人尊敬、被别人赞扬。

  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要看见自己的缺点,不能只看见的优点。要谦虚,不能渺视别人,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7

  在王朝的御厨里,有一只骄傲的铁罐和一只谦虚的陶罐。铁罐非常瞧不起陶罐,还经常奚落它,看不起它。而陶罐不放在心上,还想与它和好,把它当作好兄弟。可铁罐就是蔑视它,羞辱它。最后御厨塌了,两只罐子掉在了地上,被埋在土里。很多年过去了,人们挖出了陶罐,擦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时一模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这时陶罐并没有忘记铁罐兄弟,而要求人们去挖铁罐,这时的铁罐早已氧化的无影无踪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学*铁罐那种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要学*和发扬陶罐谦虚的精神。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光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要学*别人的长处。想到这儿我又想起了老师曾说过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名师点评:小作者对《陶罐和铁罐》的感受不仅在于他能够读透文章,还在于他用心感受文章、感受生活。《陶罐和铁罐》读后感这一篇文章的美点很多,小作者从内容方面略加赏析,然后自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可谓水到渠成。小作者的文字功底也不一般,既如行云流水,又简洁凝练,绝不拖泥带水。文章结尾耐人寻味,我又想起了老师曾说过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8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其中一篇文章深深吸引了我。这篇文章叫《陶罐和铁罐》。

  王宫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常常奚落陶罐,但是谦虚的陶罐从来都不和铁罐做无谓的争吵。后来许多年过去了,人们从土里挖出了陶罐,虽然陶罐依然惦记着铁罐,可是铁罐已经不知在什么年代就已经完全氧化,无影无踪了。原来陶罐可以在土里埋很多年,而看似强悍的铁罐却经不起岁月的消磨。

  我看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应该只看到表面的弱小,更不应该用自己的长处去贬低别人的不足,因为别人也有比我们强的地方。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9

  这篇文章的大概是怎样的:王宫里面有一只铁罐和一只陶罐,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常常奚落它,但谦虚的陶罐不与铁罐做无谓的争吵。后来,王朝覆灭了……又过了许多年,人们在土中挖中陶罐,但铁罐早已氧化掉了。原来,陶罐可以在土中历千年而不变,而看似强悍的东西却经不起岁月的消磨。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别人的短处,更不应该用自己的长处去贬低他人的不足,因为别人也有长处。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强大,正所谓:“一山更比一山高”没有人是常胜将军或无敌将军。孔圣人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告诫我们要善于向别人学*,集思才能广益,户住方可更强。如果骄横无礼,即使优势也会成为你的弱点,如果谦逊理智,冷静思考,就能从缺陷中发现有利的一面。

  敌人要虚怀苦谷,尊重身边的人,包括你的竞争对手。因为他总有比你强的地方。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9篇(扩展2)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9篇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了以下教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明白: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诵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形象展示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第27课的生字、新词,并初步理解了寓言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这则寓言。(板书:27、陶罐和铁罐)齐读。你们想不想进一步认识陶罐和铁罐这两个朋友呢?出示课件。

  2、本则寓言是用了拟人的写法,看看课文是怎样写铁罐奚落的?

  二、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听录音朗读课文,让学生画出陶罐和铁罐对话。

  2、出示幻灯,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内容。

  3、出示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过程。(要求学生要注意观察它们对话原语气和神态变化。)

  4、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语气和神态变化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傲慢谦虚

  5、师生分角色对话。

  6、铁罐为什么敢问陶罐说:“你敢碰我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易碎坚硬

  7、分角色表演:同学们,虽然我们接触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很有表演才华,那谁愿意上来表现一下呢?

  8、师生评议。

  9、过渡:同学们,随着时间在流逝,骄傲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会发生什么变化?

  10、全班齐读11-17小节。

  A、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显示:陶罐挖掘出来的样子的铁罐被氧化的过程。

  B、从刚才的屏幕上看,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发表见解板书:耐保存易氧化

  三、交流体会,明白道理。

  1、老师启发:读完这篇课文,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及最后的不同下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3、小结。板书: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全面看问题。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今后应该怎样正确对待。

  五、结束语

  同学们,学*了这一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全面看问题,同时,老师也希望,让骄傲永远消失在我们身边,让谦虚永远陪伴着我们一起学[*,共同进步吧!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在课前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用填空的形式来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课文的10—17自然段,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我请孩子们先自读课文,再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一说,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讲解。

  之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学*情绪很激昂,很踊跃。但我觉得从我自身的素养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我的评价语不够简洁到位,不会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上的意外。上课时总有点慌,生怕时间不够,心里总想着这个环节快完,快点进行下一个环节,这也是我每次上完课后最遗憾的地方。我想多锻炼一定会有长进的。

  《陶罐和铁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教材的特点、学生认识事物规律,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陶、谦、虚”等10个生字;理解“奚落、轻蔑、懦弱、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读懂课文内容,学*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读懂课文内容,学*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2.初读感知3品读课文4布置作业。

  在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几点,一是学*书面词语,二是理解句子联系,三是领悟寓意,揭示主旨。

  一、学*书面词语

  这课需要学*的词语包括:奚落、傲慢、懦弱、轻蔑、和睦相处、相提并论等,这些词语多是书面词语,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词语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我把这些词语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奚落、轻蔑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懦弱是采用换词的方法理解”;“相提并论”是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和睦相处则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进行理解。其余则放在教学中自然渗透。

  比如,在教学“奚落”这个词语时,一开始,我用导入下文的方式,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学生读下面的对话,这样对奚落有个初步的了解,使用语言讽刺别人。那么在下面的教学中,读到课文的第四段,也就是铁罐讽刺陶罐的话时,我又回过头来,出示第一自然段中的话,让学生理解“奚落”的意思,轻蔑的意思,这样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容易读懂铁罐的傲慢,和对陶罐的嘲讽。也为下文的学*做好了铺垫。

  这样做,目的是引导学生意识到词语的存在,在词语的表达方式上揣摩体会。

  二、感受句子之间的联系

  中年级教学中,读懂段落并运用段落去表达是读写训练的重点内容。这篇课文在三年级上册,我觉得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理解和学*段落做铺垫。

  课文第一个场景里,铁罐的语气神态变化十分明显,由傲慢,到恼怒,再到火冒三丈,程度层层加深,我引导学生“铁罐一直在嘲笑陶罐的什么短处?”让学生回顾之前铁罐说了什么话,再读懂这些话都是围绕“陶罐易碎这个短处来说的”,这样也就更能体会铁罐的傲慢和他不听别人的解释、劝解,只是认准了自己的长处,更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较。这样的联系,学生也能感受到铁罐的蛮横无理。回过头来再读课文,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就会更深。

  这样教,学生就会在课上对课文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同时受到阅读能力的训练。

  三、领悟寓意,揭示主旨

  本篇课文说明了一定的道理,事物的强弱或者人的长处和短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要发展地看问题。每个事物或者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全面地看问题。在生活中我们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更不能恃强凌弱——要和谐相处。

  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气、表情、语言的词句,认真揣摩,感情朗读体会作者所描写的生动细致的画面,铁罐肆意欺凌弱者,他无缘无故地挑衅,侮辱对方时丝毫不留情面,总认为自己不可一世,强调自己身份不一般,强调别人没有资格和自己说话甚至没有资格表达观点,直至最后欲将对方置于死地。我从陶罐为突破口,渗透尊重别人、*等对待、和谐相处的思想,突破教学难点。这其中,我力求发展语言、感受文化、滋养心灵为一体。

  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评价不够及时,引导不够到位等等。

  这篇课文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作为第二个课时,我主要把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课文中的四次对话的感情是层层递进的,在操作中要很好地驾驭,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课文对话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留心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也很好的把握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接着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铁罐说的话让学生读,并问他为什么这样读?学生回答是抓住了铁罐的傲慢无礼的神态来读的,再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这种学*的方法。这样既放手让学生学会处理对话无形之中又让学生抓住重点理解了文章。随着对话的得感情层层递进,学生的学*兴趣越发浓厚,对课文的对话理解的更透彻,朗读的兴趣非常高昂,纷纷争着要求对话朗读。

  文章中有些词语的理解我实这样设计的:抓住铁罐的第二次的说话“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引导学生:“铁罐这样用自己的长处去讥讽别人的短处,这就是课文里说的——”学生很快就联想到了“奚落”这个词,又如:理解“和睦相处”一词,“怎样才能做到和睦相处呢?”,学生说:“两人在一起不争吵,要互相帮助”,把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文章,联系生活结合起来,而不是问学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该怎么理解。学生有了很大的学*兴趣,而且对词语的理解更深刻!可以很快应用到说话和写文章中。

  为了更好的体会文章的重点,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也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讲完课后我设计让学生演下这个故事的环节,以达到巩固所学,检查反馈的目的。学生争着要求表演,积极性很高,表演的同学非常认真,演铁罐的同学目不斜视,高昂着头,一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神态,把铁罐那种傲慢、无礼、恼怒到愤怒的样子表现的非常到位,演陶罐的同学同样能很好的把握住陶罐谦虚、*和、宽容。整节课的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比较合理,虽然没有进行试教,但效果还挺好。

  教学完后回顾一节课也还有很多的不足,总结了几点:

  1、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即我先来指导学*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其他的对话。在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个性的时候,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的方法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然后体会人物的感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他们的对话,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这个环节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感觉不是很到位,学生讨论的过程比较短,我在总结学法的时候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应该在细节方面讲得更清楚,小组内也要注意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一个组内应该有一个组织者,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常也还需加强。

  2、我觉得学生的朗读有个别的地方有些重复,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语气和情感了,所以就不必再去重复练*朗读了,如陶罐和铁罐的第三次对话,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把握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我让学生自由读,和同桌分角色读,男女分角色读,读得太多了,以至时间拖沓,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好。可见,读也要有度,而不时非得为了训练而去读,重在效果。

  4。在教这篇课文时,考虑到课文的内容中四次对话的层次性,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怎样既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和探究,又不会使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呢?在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其实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已经能够认识到了我所考虑的这个问题了。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在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这些分歧就会渐渐趋与统一,不要要求学生一次就能达到所想要的高度,而是让他们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到智慧的果实。作为老师,我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经验还不足,还放不开,怕学生跟不上自己的脚步,其实这些都是杞人忧天。要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也非常同级组老师的帮助,大大提高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再上一个台阶。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童话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形象跃然纸上。通过教学这篇课文,我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外,还要让学生学*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学*方法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我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根据学*方法提示中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将陶罐、铁罐拟人化,围绕铁罐奚落陶罐以及时间流逝后陶罐依然光亮如新而铁罐却腐蚀消失这两个事件来写,并通过描写陶罐、铁罐的神态和动作来表现出两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出要正确地待人事物的道理。根据学*目标,我特将此课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词语

  此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复*本课重点、易错生字新词,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再由全班齐读一遍加以巩固。第二,是从文中找出“骄傲、傲慢、懦弱、轻蔑、谦虚、奚落”等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旨在让学生从中理解词语意思,与之同时考虑到三年级阅读中也经常出现“根据文意填空”此类型的题目故特意设置这一部分。而在课堂里面,学生在第二部分中也表现较为积极活跃,避免了直接展示词语和解释的枯燥。

  二、文意

  让学生朗读课文,概括文意。朗读前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话的语气,为之后的分角色朗读环节做准备。在指名生回答后,我特意让其他同学分别对概括的同学进行点评,让他们学着自己发现、自己评价、自己修正。

  三、性格

  让同学们着重找出对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分为“议铁罐”和“议陶罐”。并总结出铁罐的性格特点“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蛮横无理和自以为是;陶罐的性格特点友善、谦虚而不软弱、宽容和善良。这一部分,学生基本都能找得准,并且说得很贴切。在出示原文句子中也顺势讲解了提示语在中间,对话在前和后的情况下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最初设计时,是打算把标点符号空出来让学生补充来引起注意。但又考虑到出示老师总结的体现性格特点的句子后是全班齐读PPT,这时如果没有标点符号就会令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容易混淆,因此最后只是把那些标点标红,再直接提问”为什么老师要标红?”而实际上,学生在刚刚接受完铁罐性格的朗读后,一时半会没能跟上节奏。因此这样的提问显得太过突兀,让学生来不及反应过来。过后思考发现,把对话提示语以及标点的运用放在朗读前提示会更自然一点。

  四、故事

  这一部分是进行分角色朗读,同学可以自由选取两个情景(第2—9自然段、第11—17自然段)中的任意一个,和同桌合作进行有感情朗诵。开始之前,有三个小提示。第一,提示感叹号用法。本文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号,因此重点提出来让学生感叹号的使用情况以及引起学生注意有感情朗读时语气的把握。第二,提示铁罐语气“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和陶罐“谦和宽容、心*气和”。第三,提示可以适当配上动作。

  在这一环节,学生很感兴趣,胆子放得很开,声情并茂的。大概因为是故事性较强的原因,很多*常较沉默学生也主动加入和同桌角色扮演的朗读当中,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

  五、道理

  此环节从本单元前两课《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的写作特点入手,指出本文也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启发写下,为这个童话故事加上阐明道理的结尾。

  最后,出示两句与本文想表达的道理相*的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作为积累总结。

  学*童话既是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又是让学生懂得课文蕴含的道理。设计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让学生在读、思、议、演中感悟人物形象特点,探究铁罐骄傲的本质。

  一、课堂实录

  师:刚才大家学*、合作得特别好。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再合作一次,来个分角色朗读比赛,怎么样?(学生特兴奋,跃跃欲试)

  师:大家可以自己找学*伙伴,先练*读一下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生组成小组,分角色练*读,教师指导、参与。)

  师:哪一组有信心先来比一比?(各组抢着比)

  师:各组组长一先举手为先。(生轮读、抢读、评读)

  (师生评选擂主,鼓掌祝贺)

  师:刚才大家读的语气和表情太形象了。现在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把陶罐和铁罐的表情画下来,好不好?

  生:(大声喊)好!

  师:在画之前,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画一画。(生找、读、想、画)

  师:谁愿意到黑板前来画一画?(男、女同学各一名到黑板前画)

  师:这两位“小画家”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画得都不错,但我想问一问:为什么这样画?

  男生:因为铁罐说话时,特别嚣张,后来变为恼怒,大发雷霆。所以我把它画成眉毛竖起,两眼瞪得圆圆的。

  女生:老师,我想表现陶罐当时那种谦虚的表情,所以说话时,它的表情是*静的。它受到铁罐的奚落时,还是心*气和地跟铁罐讲理。

  师:大家觉得有道理吗?(生点头表示同意)

  师:谁能用恰当的词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生想一会儿,纷纷举手)

  师:请举手的同学到各自的图象下写一写。(学生板演)

  师:这些同学,能想出这些恰当的词,真是了不起,说明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通过读、想、画之后,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

  二、教学理念和特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创设了宽松的学*氛围。教师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树立了信心。在合作学*时,教师注意了指导和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实效性。

  2、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竞争”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的需要。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喜欢竞争。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以评选擂主的方式,展开朗读比赛,同时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调动每一组成员学*的积极性,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个性的差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竞赛中,教师还注意在读中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3、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来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的学生读,有的学生画,有的学生说。特别是学生对画画表现的兴趣更浓,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这时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这样画?)更具有深刻意义,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谈出各自的感受。可见,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想象。

  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再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4、探究问题,展开讨论。问题是打开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问题意识。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串讲串问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现代教学主张把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的融会。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最好的方式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统一。本片段教学,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也不乏教师的问,教师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价值。例如,片段的最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远,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得到珍视。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9篇(扩展3)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读后感 (菁华5篇)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寓言,它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主要内容是,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铁罐自己坚硬,常常奚落陶罐。后来,王朝覆来了,两只罐被深深的埋在地下。后来,陶罐被人们发现了,它高兴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身旁。”人们挖来挖去也没见到铁罐。原来,它早就氧化了。

  读了这则寓言后,我觉得陶罐非常谦虚,很值得我们学*,我想对铁罐说:“你虽然不容易碎,很坚硬,但你容易氧化,还很骄傲。我觉得你应该向陶罐学*谦虚。”

  记得上三年级时我们上了一篇《陶罐和铁罐》的文章。文章主要讲了在王朝的御厨里,有一对罐子兄弟---------陶罐和铁罐。铁罐非常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不放在心上,仍把铁罐当作好兄弟。可铁罐呢?更加骄傲了,蔑视陶罐。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御厨倒塌了,两个罐子被埋在土里。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陶罐出土变成了文物,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事。因为我从小妈妈就教我生字、词语、口算……上幼儿园玩游戏,我每次都得第一,我口算几乎每次都是第一个报出答案。渐渐地,我觉得自己是“无人能比、知识渊博”的“小天才”。有一次我参加了诸暨市的画画比赛,得了个第一,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这下我可以去同学面前炫耀了。听着一声声的赞扬声,我高兴极了……后来,我才知道了原来班里比我好的同学多得是。比如:楼丽云的语文比我好;楼柯余的体育比我好;徐泽全的数学比我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觉得自己就是文章里面的铁罐,十分骄傲,看不起别人。这样我得到的结果将是被埋没,做人应该像陶罐一样,虚心求教,不能渺视别人,这样你身上的闪光点会被别人发现、被别人尊敬、被别人赞扬。

  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要看见自己的缺点,不能只看见的优点。要谦虚,不能渺视别人,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今天我读了《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了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陶罐和铁罐。因为铁罐自恃坚硬,就瞧不起陶罐,常常数落它。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王朝覆灭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发现了陶罐,把它擦洗干净,陶罐和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可是,铁罐却早已氧化生锈坏了。这篇课文对我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它生动地将铁罐傲慢无理、目中无人,陶罐谦虚*和的两种态度进行了对比。作者把它们的神态、语气和结局放在一起,让人读起来觉得对比鲜明,印象深刻。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能瞧不起别人,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因为这样往往会大错而特错,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自从读了《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后,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因为我识字早,从小就读了很多书,便觉得自己“学识渊博”,简直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小天才“哩,自以为很了不起,对谁都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但是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有很多同学都比我强,比如:张同的字写得比我好,张南的体育比我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而我以前的想法就象文中的铁罐一样无知得令人可笑。

  就象那篇课文中写的一样:铁罐对陶罐无礼的蔑视,陶罐原谅了他。铁罐反而变本加厉,更加骄傲无礼,陶罐却再一次用宽容的心原谅了他,并愿意和他做朋友。但铁罐更加傲慢,所以陶罐不再理会他。多年以后,陶罐成了文物,但铁罐已经化成了灰烬。

  好好和别人相处吧!不要讥笑别人,你会发现,生活是无比的快乐!

  时间到了,我是第一名!便骄傲起来,瞧不起别人来。一直告诉别人我是第一名。

  因为这次我跑了第一名,所以我没有练*。可谁也不知道,有些人却在家里坚持练*。第二次比赛,规则是跑两圈。这次我再也没有发抖,只是用一脸不在乎的样子迎接比赛。比赛开始了,我明明在费力地跑,可不知怎么了,右边突然冲过来一个人,过了一会儿,她居然超过了我,不管我怎样费力地跑,也超不过她。

  比赛结束了,我只得了第二名。

  读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因为我的骄傲才失去了第一名。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认识不能骄傲的,骄傲的后果一定很惨!

  当一个人常常被别人奚落时,你也会嘲笑他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你会帮助他吗?在阅读完《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后,我深受启发和感悟,同时我也感到非常的惭愧。

  让我觉得惭愧的地方是:当铁罐问陶罐:“懦弱的东西,你敢碰我吗?”不起眼的陶罐却谦虚地说:“不敢,但并不代表我懦弱,我们别这样了,还是和睦相处吧!”如果换成是我的话,我肯定会不屑一顾反攻击说:“敢,怎么样?…….”然后就会跟铁罐斤斤计较起来了。所以我觉得我以后不能用这样的态度和同学们说话了,要像陶罐一样谦虚。铁罐傲慢的语气在陶罐心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胸怀和态度。虽然那时铁罐说:“走着睢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可最后,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他们俩被遗落在了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尘土。陶罐却被人们看成价值连城的古玩了,可自大的铁罐却在土中氧化了,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所以心胸宽广的人遇到再多的困难也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而心胸狭隘的人只会让自己变得更渺小。

  正如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我是一名班干部,相比较我就那个自大的铁罐,我要改掉以前的那些斤斤计较的坏毛病,要和同学们相互帮助、友好相处,要做个心胸宽广,乐观豁达并且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陶罐,我要以正能量的力量带领同学们,帮李老师减轻负担。如果我以这样的胸怀走下去,肯定会赢得更多同学们的认可和老师的赞扬。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9篇(扩展4)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读后感 (菁华5篇)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寓言,它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主要内容是,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铁罐自己坚硬,常常奚落陶罐。后来,王朝覆来了,两只罐被深深的埋在地下。后来,陶罐被人们发现了,它高兴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身旁。”人们挖来挖去也没见到铁罐。原来,它早就氧化了。

  读了这则寓言后,我觉得陶罐非常谦虚,很值得我们学*,我想对铁罐说:“你虽然不容易碎,很坚硬,但你容易氧化,还很骄傲。我觉得你应该向陶罐学*谦虚。”

  记得上三年级时我们上了一篇《陶罐和铁罐》的文章。文章主要讲了在王朝的御厨里,有一对罐子兄弟---------陶罐和铁罐。铁罐非常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不放在心上,仍把铁罐当作好兄弟。可铁罐呢?更加骄傲了,蔑视陶罐。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御厨倒塌了,两个罐子被埋在土里。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陶罐出土变成了文物,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事。因为我从小妈妈就教我生字、词语、口算……上幼儿园玩游戏,我每次都得第一,我口算几乎每次都是第一个报出答案。渐渐地,我觉得自己是“无人能比、知识渊博”的“小天才”。有一次我参加了诸暨市的画画比赛,得了个第一,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这下我可以去同学面前炫耀了。听着一声声的赞扬声,我高兴极了……后来,我才知道了原来班里比我好的同学多得是。比如:楼丽云的语文比我好;楼柯余的体育比我好;徐泽全的数学比我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觉得自己就是文章里面的铁罐,十分骄傲,看不起别人。这样我得到的结果将是被埋没,做人应该像陶罐一样,虚心求教,不能渺视别人,这样你身上的闪光点会被别人发现、被别人尊敬、被别人赞扬。

  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要看见自己的缺点,不能只看见的优点。要谦虚,不能渺视别人,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今天我读了《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了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陶罐和铁罐。因为铁罐自恃坚硬,就瞧不起陶罐,常常数落它。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王朝覆灭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发现了陶罐,把它擦洗干净,陶罐和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可是,铁罐却早已氧化生锈坏了。这篇课文对我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它生动地将铁罐傲慢无理、目中无人,陶罐谦虚*和的两种态度进行了对比。作者把它们的神态、语气和结局放在一起,让人读起来觉得对比鲜明,印象深刻。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能瞧不起别人,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因为这样往往会大错而特错,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自从读了《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后,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因为我识字早,从小就读了很多书,便觉得自己“学识渊博”,简直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小天才“哩,自以为很了不起,对谁都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但是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有很多同学都比我强,比如:张同的字写得比我好,张南的体育比我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而我以前的想法就象文中的铁罐一样无知得令人可笑。

  就象那篇课文中写的一样:铁罐对陶罐无礼的蔑视,陶罐原谅了他。铁罐反而变本加厉,更加骄傲无礼,陶罐却再一次用宽容的心原谅了他,并愿意和他做朋友。但铁罐更加傲慢,所以陶罐不再理会他。多年以后,陶罐成了文物,但铁罐已经化成了灰烬。

  好好和别人相处吧!不要讥笑别人,你会发现,生活是无比的快乐!

  时间到了,我是第一名!便骄傲起来,瞧不起别人来。一直告诉别人我是第一名。

  因为这次我跑了第一名,所以我没有练*。可谁也不知道,有些人却在家里坚持练*。第二次比赛,规则是跑两圈。这次我再也没有发抖,只是用一脸不在乎的样子迎接比赛。比赛开始了,我明明在费力地跑,可不知怎么了,右边突然冲过来一个人,过了一会儿,她居然超过了我,不管我怎样费力地跑,也超不过她。

  比赛结束了,我只得了第二名。

  读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因为我的骄傲才失去了第一名。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认识不能骄傲的,骄傲的后果一定很惨!

  当一个人常常被别人奚落时,你也会嘲笑他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你会帮助他吗?在阅读完《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后,我深受启发和感悟,同时我也感到非常的惭愧。

  让我觉得惭愧的地方是:当铁罐问陶罐:“懦弱的东西,你敢碰我吗?”不起眼的陶罐却谦虚地说:“不敢,但并不代表我懦弱,我们别这样了,还是和睦相处吧!”如果换成是我的话,我肯定会不屑一顾反攻击说:“敢,怎么样?…….”然后就会跟铁罐斤斤计较起来了。所以我觉得我以后不能用这样的态度和同学们说话了,要像陶罐一样谦虚。铁罐傲慢的语气在陶罐心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胸怀和态度。虽然那时铁罐说:“走着睢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可最后,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他们俩被遗落在了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尘土。陶罐却被人们看成价值连城的古玩了,可自大的铁罐却在土中氧化了,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所以心胸宽广的人遇到再多的困难也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而心胸狭隘的人只会让自己变得更渺小。

  正如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我是一名班干部,相比较我就那个自大的铁罐,我要改掉以前的那些斤斤计较的坏毛病,要和同学们相互帮助、友好相处,要做个心胸宽广,乐观豁达并且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陶罐,我要以正能量的力量带领同学们,帮李老师减轻负担。如果我以这样的胸怀走下去,肯定会赢得更多同学们的认可和老师的赞扬。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9篇(扩展5)

——陶罐和铁罐——续写《陶罐和铁罐》(精选五篇)

  自从上次教训以后,铁罐再也不敢骄傲自满了。而是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或意见。但是,陶罐却认为自己是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因为它被人们发现后,被送到博物馆展览。许多人都带着照相机兴高采烈地来到这儿拍照。在铁罐那儿拍照的只有五人,而在陶罐那拍照的足足有二十人!

  “怎么样?铁罐,还敢瞧不起我!”陶罐傲慢地说,还瞟了铁罐一眼。“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是盛东西用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何必争来争去呢!再说……” “住嘴!谁与你是同根生!你有什么资格和我*起*坐?”陶罐暴跳如雷,愤怒地说。

  就这样,谁也不理谁……一直到一百年后的一天。那一天,因为一场大地震,使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楼小屋都崩坍了。人们四散而逃,只剩下那两只旷世珍宝。可是它们没有脚,不能走啊!突然,陶罐见到一块大玻璃从上往下砸来!铁罐见了,竟向陶罐滚来!陶罐急得昏了过去。

  过了好一会儿,地震停止了。 陶罐醒了,发现自己稳稳地站在地上。咦?铁罐呢?突然,它发现了旁边的铁片和玻璃片。“不!不要!”陶罐撕心裂肺地叫道。这使它明白了什么叫友情。没有友情的人是那么无助、孤独。陶罐想着想着,不由涌出了思念的泪花。

  陶罐被送到博物馆,却被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罐看到了,它看到陶罐被放到一个垫着软缎的玻璃匣里,陈列在展览大厅的镀金架上,再看看自己被放在一个玻璃柜里,有点不服气,就问:“陶罐子,你什么时候来的?”陶罐听了小心翼翼地说:“我……我是刚来的。”“刚来的?你知道我比你大几岁吗?我已在这里呆了很多年了,你凭什么享受这种待遇?”铁罐气咻咻地说。陶罐听了越发对铁罐毕恭毕敬:“啊!原来是前辈,幸会!

  幸会!

  铁罐带着命令的口气说:“既然知道我是你的前辈,为什么不把那位置让给我?

  吓得陶罐大气都不敢出……

  开馆了,参观的人们都簇拥在展览陶罐的镀金架前。铁罐这才从人们的谈论中知道陶罐是被挖掘出来的出土文物,价值连城,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相提并论的!

  从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中,使我懂得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内涵,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像铁罐那样,没有自身价值,仅凭老资格,就想呼风唤雨,那只能是自欺欺人!

  时间在流逝,陶罐和铁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身上积满了厚厚的土。

  铁罐对陶罐说:“嘿!朋友,虽然宫殿倒塌了,我们身上布满了灰尘,但我相信时间不会改变我的容貌。”陶罐不屑的看了铁罐一眼,一言不发。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到了多雨的夏天。一场暴雨过后,由于铁罐表面很光滑,雨水冲去了它身上大部分的泥土,它又变成了原来的模样。它骄傲的对旁边被泥土包裹的陶罐说:“看看我,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而你却灰头土脸的,比以前更难看。”陶罐笑笑说:“时间会证明一切。”接下来的几个阴天,让铁罐浑身发痒,铁锈渐渐腐蚀着它的身体。当太阳出来的时候,铁罐失去了应有的光泽,变得锈迹斑斑。它看着自己满身斑点,十分懊恼的对陶罐说:“嘿!兄弟,我的日子也许不多了,原谅我的傲慢,我们做朋友吧。”被埋了只剩一只耳朵的陶罐大声说:“我并没有生你的气,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罐上的锈蚀不断扩大,形成孔洞,最终消失在泥土之中。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陶罐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

  金秋十月,凉爽的天气最适合玩荡秋千了。于是,铁罐和陶罐一起去公园玩荡秋千的游戏。它们各自握着绳子,站在秋千上,陶罐得意洋洋地问:“铁罐子,你有我荡得高吗?”

  “没有,你可是荡秋千高手,我可不能和你比。”铁罐谦虚地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胆小鬼!”陶罐越发得意洋洋了,“你看我,荡得这么高,姿势还是那么优美。”

  “陶罐兄弟,你荡得这么高,可要小心哦,不要摔下来!”铁罐友善地提醒陶罐。

  “闭嘴!”陶罐恼羞成怒了,“我自己难道不知道,用得着你来教我吗?”

  陶罐正说着,突然,手没有抓住绳子,“扑通”一声,掉到了地上,摔了个稀巴烂。

  铁罐见了,摇着头,惋惜地说:“多可惜呀!好好的一个陶罐这样破碎了。”

  以前,陶罐和铁罐是一对十分要好、亲密无间的朋友,可是今天它们却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从而吵了起来。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它们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边散步,铁罐看着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不由得称赞起来:“啊!太美丽了,我那苗条的身子真是好看极了!”

  这下,陶罐的笑脸收回了一半:“你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美男子啊!你那身子称的上苗条的身子吗?我看只是一根木杆子,只能用来支撑身子罢了。”“哼!”

  铁罐对着陶罐吹胡子瞪眼睛,“你看你那身子上的花纹,上面全是些恐怖、吓人的鬼脸,那些工人肯定想让你遭到厄运。”“你看看你自己,人们用铁把你制成,一定是想让你早点生锈。”“总而言之,我是最美的!”“我是最美的!”两个罐子气极了,便拳打脚踢起来。

  最后,陶罐变成了碎片,面目全非,而铁罐一脚踏空,掉进水里,淹死了。这就是它们应该得到的结局。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9篇(扩展6)

——铁罐和陶罐_通用5篇

  在一户普通人家里的橱柜里有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不*常的事。

  一天铁罐骄傲的对陶罐说:“你看我全身关亮亮的显得多干净啊!又是铁做的不怕摔,就算和你相碰也是你碎的。哈哈,所以主人是最喜欢用我了,多有价值呀!而你呢?一身的粗糙,一身的土气味。”“唉,”陶罐想想铁罐说的确实如此,“自己确实不如铁罐。”所以沉默无语,日子久了,陶罐开始自卑起来,渐渐地,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去。突然普通人家那里发生的战争,那户人家不得不搬走了,由于走的匆忙,只带走一些细软的东西,留下了铁罐和陶罐。几千年过去了,有一天一个考古学家来到这里,他把陶罐挖了出来,陶罐对考古学家说:“我的朋友铁罐就在我的旁边。你能把它一起带走吗?”考古学家找了很多地方都没看见铁罐的踪影。

  最后,考古学家把陶罐带到了博物馆,人们看着粗糙的陶罐,在评论着陶罐,陶罐很兴奋,但是还时时在想着他的朋友---铁罐。

  在人们不懈努力地寻找下,铁罐在一个小角落被找到了,此时的它没有了当初光鲜亮丽的外表,身上布满了锈迹斑斑的痕迹。

  人们把找到的铁罐送到陶罐身边,陶罐看到身边这个满身伤痕的铁罐,惊讶地问:“铁罐兄弟,你怎么变成这样了?”铁罐听到陶罐的声音,它伤心欲绝地回答:“自从宫殿倒塌后,我就被丢弃在某一个角落风吹雨淋,然后就成了这个样子”说完,铁罐泣不成声。

  陶罐看到铁罐郁郁寡欢这个样子,于心不忍,然后安慰它,“铁罐兄弟,我听说现在这个世界,有一项很厉害的技术,可以帮你恢复原状,你就别伤心了。”铁罐听到后,喜出望外,它突然又低下了头,愧疚地说:“对不起,陶罐兄弟,我为我以前骄傲自大而犯的错向你道歉。”陶罐笑嘻嘻地说“没事,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们以后就是好兄弟了。”

  就这样,陶罐和铁罐成为了永不分离的好朋友。

  有一天,铁罐也被考古人员从废墟里挖了出来。

  “咦这里还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奇地说。

  “真的,但是却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罐子,可惜啊很快就要被氧化掉了!”另一个人叹息着说。

  “不管怎样,”捧着铁罐的人说,“先把他送到国家博物馆吧。

  于是,在国家博物馆的陈列柜里,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了。

  陶罐看到新来的铁罐一眼就认出是当年和他在一起的铁罐心里十分高兴,又害怕铁罐嘲笑他。

  “你好,铁罐子,你还认得我吗?”陶罐微笑地跟铁罐打招呼。

  铁罐看了看低下头惭愧地说:“陶罐兄弟你好,我以前太骄傲了说你懦弱,是我不对,对不起,你可以原谅我吗?”

  “我可以原谅你,知错能改是好孩子,”陶罐宽容地说,“我们以后就是好朋友了。”

  铁罐真诚地说:“好啊,谢谢你给我改正的机会。”

  从此以后,陶罐和铁罐成为了好朋友。

  有一天,铁鑵也被考古工作人员从废墟里挖出来了。

  “咦!这里还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奇地说。

  “真的,但是却是一个锈迹迹斑斑的铁罐子!可惜啊,很快就要被氧化掉了!”另一个人叹息着说。

  “不管怎么样”捧着铁罐的人说,“先把它送到国家博物馆吧!”

  于是,在国家博物馆的陈列柜里,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了。

  哇塞!陶罐好漂亮,看看我,破烂不堪,想起我以前对它说的话,可真不好意思。铁罐心想,它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生怕被陶罐瞅见。

  这时候一群客人走过来观察铁罐,一个小孩子脸带疑惑地问他的妈妈:“我们为什么不去观察陶罐呢?它比这个铁罐好看多了。”陶罐听到了,面带着微笑对小朋友说:“我们做人不能骄傲,比我漂亮的文物还多着呢!但它们也不能骄傲,一旦骄傲了,只会被骄傲毁灭。”小朋友点点头离开了。

  “对了,你是我多年不见的邻居吗?”陶罐试探着问铁罐,眼看瞒不下去了,铁罐满脸愧疚说:“是的,你刚说的那番话,我知道了我的错误,以后我一定会改正骄傲这个坏*惯。”

  从此,陶罐和铁罐成为了好朋友,在博物馆里发挥着各自的价值。

  以前,陶罐和铁罐是一对十分要好、亲密无间的朋友,可是今天它们却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从而吵了起来。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它们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边散步,铁罐看着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不由得称赞起来:“啊!太美丽了,我那苗条的身子真是好看极了!”

  这下,陶罐的笑脸收回了一半:“你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美男子啊!你那身子称的上苗条的身子吗?我看只是一根木杆子,只能用来支撑身子罢了。”“哼!”

  铁罐对着陶罐吹胡子瞪眼睛,“你看你那身子上的花纹,上面全是些恐怖、吓人的鬼脸,那些工人肯定想让你遭到厄运。”“你看看你自己,人们用铁把你制成,一定是想让你早点生锈。”“总而言之,我是最美的!”“我是最美的!”两个罐子气极了,便拳打脚踢起来。

  最后,陶罐变成了碎片,面目全非,而铁罐一脚踏空,掉进水里,淹死了。这就是它们应该得到的结局。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9篇(扩展7)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250字_小学生作文实用5份

  今天我读了一遍故事叫《陶罐和铁罐》。

  我觉得这遍写得很生动有趣,作者先写的是御厨,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瓷做的,一个是铁做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因为铁罐是铁的,很结实,而陶罐易碎、不结实,所以铁罐想把陶罐碰碎,而它自己想:反正自己是铁做的,结实得很。而它却没有想到自己的缺点:容易被氧化。而陶罐很正视自己的缺点:易碎,而不容易被氧化。所以它不想和铁罐碰。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要骄傲。我以后要向陶罐学*,要善于学*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将它改正。

  这篇寓言故事叙述了国王御厨的陶罐和铁罐的故事,铁罐自恃坚硬,奚落、嘲笑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依然完美,而铁罐却氧化为一堆锈土。

  读着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另一则寓言,这个寓言是这样的:有一天,一只饥肠辘辘的狮子捉住了一只小老鼠,它正想一口吞下这只小老鼠时,那只小老鼠说话了:“狮...狮子...子大王。如...如果您不会把我吃掉,我一定会在您需要的时候就您一命...”。狮子心想:这时小小的老鼠怎么可能救我的命呢?但它的好奇心占了上风...不知过了多少天以后,狮子因为只顾虑搜寻猎物,不小心落到猎人事先绑在大树上的大网中,它被紧紧缠着,这时那只被它放走的小老鼠,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它先对狮子深鞠一躬,说道:“狮子大王,我对您的诺言,您一定还记得吧,现在我会把您救下来。”小老鼠三下五除二就爬上了树,用它那细小而锋利的牙齿。不一会儿就把那张网咬了一个大洞,狮子终于从网中解救出来了...

  今天,我学了《陶罐和铁罐》,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要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还要就看到别人的长处。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铁罐傲慢无礼,轻蔑陶罐,而陶罐却谦虚友善,宽容大度。铁罐常常奚落陶罐,铁罐说:”总有一天我会把你碰成碎片的。“陶罐不再答理铁罐,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许多年代过去了,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堆积物,发现了陶罐,人们都很喜欢陶罐,可这时候铁罐已经找不到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能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其中一篇文章深深吸引了我。这篇文章叫《陶罐和铁罐》。

  王宫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常常奚落陶罐,但是谦虚的陶罐从来都不和铁罐做无谓的争吵。后来许多年过去了,人们从土里挖出了陶罐,虽然陶罐依然惦记着铁罐,可是铁罐已经不知在什么年代就已经完全氧化,无影无踪了。原来陶罐可以在土里埋很多年,而看似强悍的铁罐却经不起岁月的消磨。

  我看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应该只看到表面的弱小,更不应该用自己的长处去贬低别人的.不足,因为别人也有比我们强的地方。

  今天我读了一则叫《陶罐和铁罐》的寓言,我懂得了一些道理。

  这则寓言讲述的是在国王的御橱里,有一只骄傲的铁罐和一只谦虚的陶罐。铁罐自恃坚硬傲慢的对陶罐说“你敢碰我吗?,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陶罐说“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的任务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工作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住嘴!”铁罐愤怒地说“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论!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消失掉。我却会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在经过了几个世纪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它和当年一样朴素美观漆黑锃亮,而铁罐不知在什么年代就已经完全锈烂了,早就无影无踪了。故事中体现了铁罐看不起陶罐,但陶罐并不和铁罐计较,而是想帮助它,表现出了陶罐的善良,友好的品质。

  读完后我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