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调查报告 >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000字 (菁华3篇)

日期:2022-11-08 00:00:00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000字1

  大学生到底应不应该恋爱?作为大学生,他们的爱情观有时怎样?他们对大学校园里的恋爱行为又怎么看待呢?就此,我对我校的大学生恋爱现象展开调查,了解了大学生的恋爱观和恋爱行为。

  一、调查经过

  (一)大学生恋爱人数的抽样调查

  针对大学生的恋爱观,我抽取了各个系各个年级的某些班级进行了抽样调查,从抽样调查中全面了解我校大学生的恋爱情况。从简考虑,我做了以下表格,直观明了的对我校学生的恋爱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女生恋爱比例基本比男生高,而从大一到大三,恋爱比例逐渐上升,基本上有增无减,有些系部,大三恋爱女生比例一度高达78%,男生也达75%。但在大一,男生谈恋爱的比例很低,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女生之所以恋爱比率之所以比男生高,还是与传统观念有关,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还是无法接受姐弟恋,因此,学长们可以找大一女生当女朋友,而学姐们却很少找大一学弟,尽管有可能大一男生比大二女生大,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还是束缚了当代大学生的择偶观。

  (二)、大学生恋爱观及恋爱行为调查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说过:“大学一定要谈恋爱,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否则大学生活就是一片灰白。”大学生是否应该谈恋爱,一直是个争执不休的主题,从俞敏洪老师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的恋爱是必不可少的,爱情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它可以让我们互相促进,失恋则可以锻炼我们面对失败的勇气及态度。但是,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约束着恋爱的效力,它或许可以成就人,也可以让人深陷其中,自甘堕落。

  以下是我搜集到的一些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句子:

  1、若相爱,请深爱;若不爱,请离开。

  2、不是不想爱,不是不敢爱,而是害怕受伤害。

  3、如果真心喜欢一个人就应该做他(她)的朋友,因为友情比爱情更长久。

  4、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5、宁愿笑着流泪,也不要哭着说后悔。

  下面是我们调查问卷的一部分。

  二、调查结果及发现问题

  据问卷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谈恋爱都是因为寂寞,而他们也认为到最后终究会分手,俞敏洪也说过,他们班(北大英语系)谈恋爱的十几对,到毕业只剩下两对,而最后结婚的只有一对。或者因为自身的情感因素,或者因为经济或家庭因素,或者是因为毕业后的工作去向不同,总之,八成的大学生恋人到最后都会分手。当然,恋爱是恋爱,家庭是家庭,他们一开始就做好了分手的打算,恋爱是两个人在一起快乐就行,而涉及到柴米油盐,矛盾就会慢慢暴露。

  从问卷结果看,有很多大学生,特别是大一的,异地恋比较多,对象一般是高中同学,或者高中时就在一起了,或者各奔东西了才发现已经互相有了好感。异地恋是大学生恋爱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照样一个人上课下课,一个人吃饭上图书馆,一个人在校园闲逛是看着其他情侣而想着远方的他(她),但是他们有精神寄托,每天打电话发短信,也似乎很幸福。有人说距离产生美,因为距离,他们少了日常的摩擦和争吵,这种情侣或许比本校的那些情侣们感情更稳定,但是,如果长时间不见面,感情便会慢慢变淡,所以,他们隔几个月会见一次面,这样,他们的消费就比其他人高了。“我就认定他了,虽然我从北方来这求学,他在北方,但我相信他不会背叛我,他很疼我,每晚都给我打电话,我们每年寒暑假也能见上面。”我校的某王同学受访时如是说。可见,那些异地恋人对对方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更多的还是最后面临分手。

  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一直是另学校头疼的一个问题。很多大学生在公共场合搂搂抱抱,在食堂互相喂饭,晚上打电话到半夜,就连图书馆也成了他们谈情说爱的基地。校园里,随处可见拉拉扯扯的情侣,尤其到了晚上,田径场简直成了情侣们的专属集中地,他们眼中似乎没有他人,只有对方,他们都互不干涉,与其他人自动拉开一定距离。为此,学校成立了“文明恋爱督查队”,但成果不甚明显,一是只限于白天,他们不影响其他同学就行;而是督队员们也是学生,他们不好意思去制止。很多大学生根本就把恋爱当成大学的全部内容,有对象的沉溺其中,没对象的到处寻寻觅觅,甚至有人说:“花了那么多钱来上学,就算没学到东西,弄个媳妇回去也好。”当然,也有理智恋爱的,他们或为了考研,或为了其他,有着共同的目标,互相鼓励,互相促进。

  据我们了解,很多家长都会在生活费意外给大学生们额外的“恋爱经费”,除了请对方吃饭、约会游玩、送礼外,新兴的情侣市场的生意也异常火爆,什么情侣装、情侣杯、情侣项链等,还有更特别的DIY情侣坊,能把情侣们自己的照片弄上去。我们在校外的一家DIY情侣店咨询了一下,一个小小的公仔,只因为弄上了他们自己不足一寸的脸的立体照,竟卖到3、40多元每个,一对价格高达80多,而生意还挺好。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学生拖垮全家”,果真名副其实。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而在情侣们如此高调晒幸福的背后,是他们父母弓着背辛勤劳动的身影。

  *些年,渐渐地出现了一个新的大学生群体——试婚一族。他们在校外租房子同居,花大价钱去拍婚纱照提前体验婚礼的乐趣。他们花着父母的血汗钱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美名其曰提前适应婚姻生活,然后发现矛盾越来越多,赶紧分手,还庆幸自己明智的试婚,不然真的结婚了就惨了。覃彪喜先生在《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中也提到这点,他说他们学校就有很多同居学生,即使没同居,也大部分都发生过关系了,他幽默地说,在我国某重点高校,有个省园,原本是要同学们再此反省日本人侵略*的历史,但这里却成了“野猪林”,学生们夜夜笙歌,在用行动养育下一代来反省日本罪行。当然,这毫不夸张,据此可知,我国很多大学都有这种情况,甚至有些大学在校园各处设有自动售套机。而英国有条法律甚至规定给包情人的大学生予以生活补助,听起来很滑稽,也让我们十分想不通。很遗憾,我们没能采访到试婚一族,就算能找到受访者人家也不愿透露,只能从别处了解情况,因此了解甚少。但据我们了解,我们学校的“试婚一族”也不在少数。

  我不知道“试婚一族”到底是好还是坏,但我们小组认为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不仅在经济上耗费打,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害。经常听说某高校有为情自杀案件发生,这听来让人毛骨悚然,这就是恋爱没有处理好的典型后果。

  三、对大学生恋爱观及恋爱行为的看法和建议

  大学生谈恋爱无可厚非,但必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做到文明恋爱。大学生刚刚步入成年,心智还不太成熟,对很多事的是非还辨别不清,不可过早的陷入男女关系中,万一出现意外,不是我们这个年龄和这种情况下所能承担的。我们毕竟还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我们不必过早地担心结婚生子,而是应学*一些能适应社会的本领技能,为毕业后找工作做准备。大学生不能为了恋爱而恋爱,不能为了寂寞或要面子而随便找个对象,我们要为自己所做的选择负责,所以,作为一个大学生,恋爱必须谨慎,不要随随便便,不要伤害了对方也伤害了自己。尽量找个志同道合的对象,互相勉励,互相促进,如果找不到,那就一切随缘,努力学*,不要看着人家而眼红,而寻寻觅觅,等你有了出息,不怕找不到老婆或嫁不了一个好老公。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000字2

  我们就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做了调查,此次调查为全校范围内的大学生,调查不分年级,调查方法为随机调查,调查全程历时一个星期,受调查对象共计八十五人,部分受调查对象接受的是纸质问卷调查,另外一部分受调查对象接受的是电子稿问卷调查。

  针对调查所整理的数据,我做了如下的分析:

  有约87%的受调查者对恋爱的理解是“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而认为恋爱是“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和“是为将来的事业做跳板”以及“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的比例极少。大学生目前的恋爱状况为“正在恋爱”与“曾经有过恋爱”的比例分别为“43%”与“32%”,而另一部分的受调查者的恋爱状况出于“观望”和“不准备恋爱”。在“是否喜欢并愿意与异**往”这个问题上,分别有“63%”和“32”的受调查者认为“非常喜欢并愿意”和“愿意正常交往”而另外三项“谈不上喜欢但也不厌恶与异**往”、“害羞,不太愿意”、“不喜欢也不愿意”所占的比例很少。

  大学生们正处在青春期,难免会有好感的人遇到,在受调查者中,有“33%”的人会大胆主动追求,“10%”的人会有所暗示,而“25%”的人则觉得不好意思,静观而已,其他人则会更可能会在追求我的人中考虑或者是不大看好感情。在现在这么开放的时代,我们的大学生对恋爱的看法也许比以前更加大胆了,这也就有了“67%”有过主动(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异性提出建立恋爱关系的经历的这种景象,而另外33%为什么不主动追求,也许由他们自己的原因。大学中的恋爱,现在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种大学经历“67%”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一段真挚的感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21%”的人抱着顺其自然,不能强求的态度,另外极少数的人将恋爱当作游戏或者目前对恋爱没概念。有人说,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而事实情况却是“33%”的人以前谈过,现在单身,另外“33%”的人从未谈恋爱,若出现理想之中的恋人,会主动谈一场,剩下三分之一的人以学业事业为重,大学期间不谈恋爱。凡事都有个动机,恋爱也不例外,比如恋爱有因一见钟情的,有日久生情的,在恋爱动机上,他们集中在“丰富生活,排遣寂寞”、“积累经验,体验人生”、“身心需要”、“寻找生活伴侣”的选项上比较多。

  随着现在生活水*的提高,科学的进步,人们的认知也随着提高,就“自己会为了在大学里谈恋爱而降低自己的选择要求吗?”(调查报告)这个问题上,“42%”的人选择了“会”,而“33%”的人选择了“基本不会,但有调整”,而“12%”的人选择了“完全不会”,剩下的人则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好说。毕竟学生的主要的任务就是学*,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这几个阶段可以说是人生中学*的黄金时期,但人不能只懂得学*,作为在大学生活中另一项我们需要学会的就是恋爱,这没有强制性,但这又是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大学里,有忙着学业的,有学业恋爱双丰收的,同样也有舍学业而保恋爱的,在我们的受调查者中“20%”的人认为“学*与恋爱二者不可兼得,谈恋爱肯定要影响学*”,“62%”的人有这种观念“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男女朋友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促进学*”,而少数者认为“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其余的则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概念。

  通常在面对自己的伴侣的时候,双方都会为自己所心爱的人有所忍让,我们的调查符合这种情况。在“当双方产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上,“80%”的人会因为爱对方而妥协退让,“12%”的人选择了“斟酌考虑”。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40%”的人的爱情观是“一生只爱一个人”,“20%”的选择了“不轻易爱一个人”,剩下的“40%”则认为“随兴而为,可同时爱多人”。爱情态度,真可谓是各有不同,分别有“热情爱型”、“游戏爱型”、“友谊爱型”、“现实爱型”、“疯狂爱型”以及“奉献爱型”。“80%”的人还是相信爱情的,有四层的人持“结婚时一定要有爱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你认为存在美好的爱情吗”这个问题下,接*六层的人认为还是有美好的爱情的。

  针对问卷中的数据,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代大学生面对恋爱还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也许这种态度态度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不负责任的结果。

  总之恋爱双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感情,意愿;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兴趣爱好,学*工作,社交活动等等。总之,任何一方都不能只要求对方履行义务而自己却不承担相应的义务。

  要忠贞专一,就是爱一个人要始终如一,永不变心,双方在共同的人生旅途中,能始终如一地在事业上互相帮助,生活中同甘共苦,能承受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恋爱过程中要含蓄文明,举止文雅,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用含蓄、谦恭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我们要做自己感情的主人,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使起恰到好处。

  要理智和宽容,恋爱中的失恋是难免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道德的大学生,在失恋时,首先要作到失恋而不失态,我们应该明白失恋是一件很正常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保持*和、理性的心态。其次,还要作到失恋而不是志,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一个人的唯一,生活中有很多更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不要一蹶不振,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应该转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学*中。再次,要作到失恋而不失德,爱情不在友情在,要理智和宽容,想到对方的难处,这才是一个大学生较高素质的表现。

  尽管我们追求美好爱情是好的,但大学生毕竟是一学业为主,青年学生对爱情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对学业的荒废。但必须搞清楚,“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面对繁重的学*任务,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处理好学*和爱情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我们应该明白,如果人生是一曲交响乐的话,爱情这一旋律的出现,只有恰到好处,才能使人生的交响乐更加悦耳动听。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000字3

  作家罗兰说过,爱情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一个人得到鼓励和激发,而更有创造性,更有冲力,也更爱这个世界。可见,当人们拥有了纯真、圣洁的爱情后,会使自身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不过,矛盾是具有两面性的。当一个人的恋爱观消极甚至不健康时,其产生的破坏力也是无法估量的!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向往。可是由于我们年龄尚低,涉世太浅,所形成的恋爱观也是多种多样,所以我通过进行校内问卷调查,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当我们确定恋爱对象前,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以何种标准来选择相知的伴侣。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标准也会因为主客观原因发生更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究竟一见钟情的闪光点源自哪里呢?也许调查结果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据调查,39.7%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首先考虑的是人品问题;32.4%考虑的是是否和自己志趣相投,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这你的选择是一种生活、一种目标。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因此人品和志趣是72.1%的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依据。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择偶标准,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条件,当大学生情侣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担当家庭责任的现实问题直接摆在面前时,理想化的爱情能否维持就很难预测了。康德在《对爱和崇高的感性的观察》一文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从男女两种不同的性别来看,女人属于美的类型,男人属于崇高的类型,对女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不招人喜欢,而对男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蠢笨。这说明男性美的魅力和女性美的魅力是有很大区别的。而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有15.6%的同学是以对方的相貌为依据的,其中74.9%的是男生。他们以获得纯粹的感官满足为目的之爱情,是一种对情欲之爱的追求。这类爱情很难维持长久。问题是天长日久的相处会使外表失去新鲜感而降低吸引力。很多女生则往往看重的是对方的能力,希望有一个能力比较强的男朋友,9.6%看重能力的同学中就有69.6%的女生。

  二、大学生在大学里谈恋爱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高尔基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贵的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行为。因此,在研究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时,对这一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发现有7.8%的同学是因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觉得自己没面子才开始谈恋爱的,是一种赶潮流现象,与从众心理有关。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认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她们不会逆潮流而行的。有31.7%的同学则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上大学生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内心比较空虚和孤独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的朋友。大部分的同学会认为异**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得多。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恋人关系。我们上大学后不像小学初中时刻有父母陪伴在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背景离乡来到很远的地方求学,远离父母,即使想倾诉也不现实的。当心灵上遇到苦闷急于疏解时就需要有朋友在身边,正如远水救不了*火。而此时爱情就将是生活中一个很好的依附。8.5%的同学是因为对方追求的激烈,不好意思拒绝(71%是女生)。其中53%的同学是由于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了,是志同道合型的。

  三、大学生谈恋爱会对自身产生何种影响?

  的进步,就是失恋的效果。有的人害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在调查中占了8.0%,他们认为失恋后生活没有意义,学*没有动力。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坦的道路。在爱情中遭受挫折,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此项调查也可以反映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善于利用各种宣泄、转移的方法进行处理,更有人会获得不菲的收获。

  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能够承担恋爱挫折。

  正视现实,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3、端正恋爱动机。

  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

  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懵懵懂懂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并结合调查结果抒发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诚挚地希望大学生们可以在健康的恋爱观的指导下,让自己的爱情之花可以开放得更加美丽。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000字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000字 (菁华3篇)(扩展1)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6篇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1

  一、前言

  教育部于20xx年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这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根据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即可登记结婚。这个规章的修改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就是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学生婚恋问题浮上水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那现在大学生婚恋观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如洪水猛兽般冲向静谧严肃的大学校园呢?本调查小组就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展开调查研究的。

  二、调查研究相关说明

  (一)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SRT项目组实施,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掌握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区别。

  2、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其责任意识。

  (二)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之后确定操作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访问地点为各校教室和宿舍。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3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

  本问卷设计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区分调查对象,核心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婚恋价值观。

  三、具体数据分析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时主要从四个角度,分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和大三大四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年龄段),城镇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地区成长的,环境的不同),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以及对于概括问卷调查的总体数据分析四个方面。对整个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一大二学生和大三大四学生的角度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学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学赞成。

  2、在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大三大四学生中有11.8%的人选择影响学业,39.4%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而17.5%的人选了感情不纯,7.8%人选择影响正常社交,而在仅有的反对谈恋爱的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37.5%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三大四的同学由于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多是着眼于将来的工作,所以他们选择谈恋爱会影响学业从而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并且他们比较现实的看到自己没有经济基础,现在的钱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多的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看出随着阅历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的同学选择应该是把学业放在第一,抓紧时间认真学*,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26%的人选择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找个生活上的伴侣;24%的人选择是打发时间,排除寂寞;32%的人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14%的人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4%的人选择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学中的数据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并不受年龄的影响。

  4、在问到在校大学生恋爱最后能发展为婚姻的几率时,无论大一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这种几率很小。而我们从身边的事例中,从与学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情侣关系由恋爱转化为婚姻关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学生恋爱一旦面临毕业时的种种情况,比如工作地点的不同,导致双方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选择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由恋爱走向婚姻。

  从以上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更多的赞成谈恋爱,而大三大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选择大学里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上而谈恋爱更多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么大,所以应该把更多的花时间在学*上。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学明显比大一大二的更现实,考虑的东西多与将来的工作有关,原因应该是后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5、在被问及自身交际圈中在校大学生结婚情况,大一大二同学有99%的周围的人没有结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没有,可见现在在校大学生的结婚还是很少的,是少数现象。这种情况也将成为下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6、在回答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时,大一大二的同学有80%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赞成。而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表示反对。

  7、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权力阻止在校学生结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会冲突,而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没有冲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会给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学校的角度,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8、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在校结婚家长会反对,有11.9%的选择社会影响,19.1%人选择个人的精力不济,还有23.8%的学生选择个人的物质基础欠缺。在同一个问题上, 57.6%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物质基础欠缺会阻碍在校大学生结婚。

  的确,结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结婚后,双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婚姻存续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大三大四的同学考虑的比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则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学业受到影响,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学生选择是生育问题。而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选择是经济问题,13.8%的学生选择是住房问题。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实质性的也即有关物质性的问题。相比而言,低年级的学生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一些。

  1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

  从以上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的基本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并且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学校无权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会选择在校结婚的。从考虑的侧重点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考虑物质性的内容,显然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务实。

  (二)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角度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城镇学生有88问卷份,农村学生有72份问卷,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城镇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在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调查中,对许多的问题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城镇学生有59.1%的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农村的学生有65.2%的赞成。

  2、在被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城镇学生有10.1%的选择恋爱影响学业,20.3%选择没有经济基础,25.6%的人选择感情不纯。44%的人选择爱情排他性影响正常的交往,而农村学生更多的选择没有经济基础,占到了70.9%。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有79%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而城镇的学生有76%的赞成。

  4、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无论农村的学生还是城镇的学生都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60.4%城镇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秩序不会发生冲突时,有72.4%的农村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城镇学生有56.3%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学业受到影响,而有68.6%的农村学生选择经济问题是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是否赞成恋爱,是否赞成结婚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的,在考虑到恋爱,结婚的具体的问题时,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物质经济方面的东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这么多的农村学生赞成结婚,这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其实从分析原因来讲,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日益提高,农村的不断发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国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看法在许多问题上是一致的。

  (三)在对男生和女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男生和女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绝大部分赞成恋爱,绝大部分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比率超过了75%。

  (四)从整个问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问卷中

  1、有80.9%的大学生是赞成谈恋爱的,在19.1%不赞成的大学生当中,被问及不赞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学生选择没有经济基础。

  2、在关于谈恋爱的动机有20.4%学生选择找个生活上的伴侣,有27。1%选择打发时间,排遣寂寞。有28.4%的学生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24.2%的学生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有78.9%的学生是赞成结婚的,100%的学生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

  4、有78.3%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冲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主要阻力时有26.9%学生选择校规校纪所限,25.1%的学生选择家长反对,26。3%的人选择社会的影响,12.4%的人选择个人精力不济,9.3%的学生选择个人物质基础缺乏。

  6、有20.4%的人选择学业会受到影响,有25.2%的人选择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选择大学生结婚生育问题无法解决,有17.2%的人选择经济问题,有13.6%的人若为住房问题。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恋爱是持赞成态度的,在仅有的反对的人群中,反对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响学业,没有经济基础等等。在谈到由爱情发展到婚姻的几率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恋爱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对婚姻的赞成态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的,即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对结婚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在涉及到学校方面时,选择学校没有干涉的权力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看法。

  四、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深入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原因可总结为两种类型

  1、理想型 许多在校大学生经过甜蜜的恋爱阶段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立刻进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爱情是伟大的,但是爱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们选择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毫不顾忌生活的现实性和残酷性。

  2、现实型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实用观念、利益机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线。而且,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成长的压力,就业压力无比沉重,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呈现出新形势。有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追求更便捷、更轻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学*期间找寻外界社会中合适的结婚对象。

  (二)在校大学生结婚没有成为主流现象的原因

  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结婚相对于在校本科生结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而对于本科生,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规定》虽然赋予了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因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属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并且尚处在学*阶段的特殊婚姻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在校大学生结婚不仅与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冲突,而且会给学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坚决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国家不鼓励、不支持的。

  2、学校管理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制约

  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务需要做,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学生租住高校附*民房同居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假如申请的双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读,若校方批准他们结婚,他们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从情理上说,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允许他们租房,就无法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他们一旦在外租房,对未婚大学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难免就会效仿其行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不是自由市场,不能随心所欲。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同居仍然持否定态度,在《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守则》上明确规定:“学生宿舍不准留异性住宿”,在女生公寓的牌子上也清楚地写着“男士止步”,男生楼前宿舍须知也相应地写明“女生止步”。但随着禁婚令的接触,允许在校大学生之间或是已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共同生活学*,必然会加速同居现象的蔓延。学校住宿管理是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与隐私,学生结婚也是其实现自身权利的体现,在此矛盾上,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呢?

  而一旦学生结婚并且怀孕,那也将成为一个令学生和学校双方头疼的问题。因为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现状来看,本科学*阶段四年的课程是相对固定的,对学生按时定期完成学*的要求还是较为严格的,达不到规定学时就不能顺利毕业,这个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学者称,实行学分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牵涉到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怀孕学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户口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按照我国户籍管理规定,如果双方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国家计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应为其子女办理入户手续;但是如果双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读,才将户口迁入该城市,在其毕业后去向未定时,婚生子能否拥有当地城市户口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落户在学校,就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而且该问题决不是高校所能独立解决的。

  在校大学生婚姻对校园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校园是神圣的授业学*场所,*年来由于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与校园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抱、接吻而旁若无人,损害了大学生形象,也破坏了校园严肃的教学气氛。打破“禁婚令”后,这种情况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试想,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成双成对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妇,这也与校园的学术氛围极不协调,与我国现在提倡建立“和谐校园”的宗旨相违背。

  3、来自家庭的阻力

  我国大学收费与国民*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个农民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学生是依靠贷款才完成学业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承担子女在校恋爱甚至结婚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据调查,绝大多数父母都反对子女在校时结婚,其理由主要是选择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对于恋爱婚姻等其他事情应该学有所成之后再考虑。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再结婚生子,建立家庭。

  4、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首先,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在读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父母的资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楼阁,婚后生活也不单是谈情说爱,必须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才行,最具有现实性,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不会稳固和长久的。尽管有的学生在不断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所需,但也难以完全自立,更何况负担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宜在校结婚。

  其次,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又一大障碍。毕业了,大学生夫妻将何去何从?你有你的专业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当这些与婚姻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学*是在校结婚的最大弊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恋爱、婚姻、经营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是很紧张的,要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如果错过了在学校学*的机会,走向社会后再想学*,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价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现波折,势必会分散更多精力,学*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是不值得提倡的。

  经过我们之前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规定普遍表示欢迎,但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而根据教育部对70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高校中登记结婚的学生只有不到万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

  五、解决方案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

  1、家庭内部的教育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给予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在学校中以学*为中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

  2、社会传媒等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道德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导向,法律开禁并不等于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

  3、学校应明确规定不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强调即使大学生结婚也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学生应该积极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学校进行管理。另外,要加强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二)学校更新其自身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体制

  1、更改校规中对于学生结婚进行处罚的规定。

  2、及时了解学生的婚育情况,主动关心。

  3、有条件的学校尽量改善软硬件,为小部分的已婚学生提供独立生活空间或者有偿提供夫妻公寓,对怀孕学生在学时和学制上采取弹性化方法,效仿美国大学住宿政策,为怀孕学生特辟育儿公寓。

  (三)国家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在校大学生结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给学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学校独自承担,国家要给予政策、程序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面临新规章、新形势,若要继续保证并加强高校教学科研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须严肃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纠正其只顾个人感情的狭隘心态。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进,才能营造出一个求实创新、民主活跃的和谐校园。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2

  一、前言

  教育部于20xx年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这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根据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即可登记结婚。这个规章的修改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就是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学生婚恋问题浮上水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那现在大学生婚恋观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如洪水猛兽般冲向静谧严肃的大学校园呢?本调查小组就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展开调查研究的。

  二、调查研究相关说明

  (一)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SRT项目组实施,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掌握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区别。

  2、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其责任意识。

  (二)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之后确定操作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访问地点为各校教室和宿舍。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3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

  本问卷设计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区分调查对象,核心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婚恋价值观。

  三、具体数据分析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时主要从四个角度,分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和大三大四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年龄段),城镇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地区成长的,环境的不同),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以及对于概括问卷调查的总体数据分析四个方面。对整个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一大二学生和大三大四学生的角度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学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学赞成。

  2、在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大三大四学生中有11.8%的人选择影响学业,39.4%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而17.5%的人选了感情不纯,7.8%人选择影响正常社交,而在仅有的反对谈恋爱的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37.5%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三大四的同学由于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多是着眼于将来的工作,所以他们选择谈恋爱会影响学业从而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并且他们比较现实的看到自己没有经济基础,现在的钱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多的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看出随着阅历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的同学选择应该是把学业放在第一,抓紧时间认真学*,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26%的人选择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找个生活上的伴侣;24%的人选择是打发时间,排除寂寞;32%的人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14%的人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4%的人选择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学中的数据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并不受年龄的影响。

  4、在问到在校大学生恋爱最后能发展为婚姻的几率时,无论大一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这种几率很小。而我们从身边的事例中,从与学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情侣关系由恋爱转化为婚姻关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学生恋爱一旦面临毕业时的种种情况,比如工作地点的不同,导致双方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选择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由恋爱走向婚姻。

  从以上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更多的赞成谈恋爱,而大三大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选择大学里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上而谈恋爱更多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么大,所以应该把更多的花时间在学*上。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学明显比大一大二的更现实,考虑的东西多与将来的工作有关,原因应该是后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5、在被问及自身交际圈中在校大学生结婚情况,大一大二同学有99%的周围的人没有结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没有,可见现在在校大学生的结婚还是很少的,是少数现象。这种情况也将成为下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6、在回答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时,大一大二的同学有80%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赞成。而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表示反对。

  7、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权力阻止在校学生结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会冲突,而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没有冲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会给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学校的角度,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8、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在校结婚家长会反对,有11.9%的选择社会影响,19.1%人选择个人的精力不济,还有23.8%的学生选择个人的物质基础欠缺。在同一个问题上, 57.6%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物质基础欠缺会阻碍在校大学生结婚。

  的确,结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结婚后,双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婚姻存续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大三大四的同学考虑的比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则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学业受到影响,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学生选择是生育问题。而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选择是经济问题,13.8%的学生选择是住房问题。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实质性的也即有关物质性的问题。相比而言,低年级的学生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一些。

  1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

  从以上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的基本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并且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学校无权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会选择在校结婚的。从考虑的侧重点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考虑物质性的内容,显然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务实。

  (二)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角度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城镇学生有88问卷份,农村学生有72份问卷,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城镇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在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调查中,对许多的问题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城镇学生有59.1%的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农村的学生有65.2%的赞成。

  2、在被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城镇学生有10.1%的选择恋爱影响学业,20.3%选择没有经济基础,25.6%的人选择感情不纯。44%的人选择爱情排他性影响正常的交往,而农村学生更多的选择没有经济基础,占到了70.9%。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有79%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而城镇的学生有76%的赞成。

  4、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无论农村的学生还是城镇的学生都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60.4%城镇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秩序不会发生冲突时,有72.4%的农村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城镇学生有56.3%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学业受到影响,而有68.6%的农村学生选择经济问题是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是否赞成恋爱,是否赞成结婚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的,在考虑到恋爱,结婚的具体的问题时,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物质经济方面的东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这么多的农村学生赞成结婚,这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其实从分析原因来讲,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日益提高,农村的不断发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国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看法在许多问题上是一致的。

  (三)在对男生和女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男生和女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绝大部分赞成恋爱,绝大部分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比率超过了75%。

  (四)从整个问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问卷中

  1、有80.9%的大学生是赞成谈恋爱的,在19.1%不赞成的大学生当中,被问及不赞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学生选择没有经济基础。

  2、在关于谈恋爱的动机有20.4%学生选择找个生活上的伴侣,有27。1%选择打发时间,排遣寂寞。有28.4%的学生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24.2%的学生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有78.9%的学生是赞成结婚的,100%的学生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

  4、有78.3%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冲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主要阻力时有26.9%学生选择校规校纪所限,25.1%的学生选择家长反对,26。3%的人选择社会的影响,12.4%的人选择个人精力不济,9.3%的学生选择个人物质基础缺乏。

  6、有20.4%的人选择学业会受到影响,有25.2%的人选择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选择大学生结婚生育问题无法解决,有17.2%的人选择经济问题,有13.6%的人若为住房问题。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恋爱是持赞成态度的,在仅有的反对的人群中,反对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响学业,没有经济基础等等。在谈到由爱情发展到婚姻的几率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恋爱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对婚姻的赞成态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的,即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对结婚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在涉及到学校方面时,选择学校没有干涉的权力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看法。

  四、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深入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原因可总结为两种类型

  1、理想型 许多在校大学生经过甜蜜的恋爱阶段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立刻进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爱情是伟大的,但是爱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们选择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毫不顾忌生活的现实性和残酷性。

  2、现实型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实用观念、利益机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线。而且,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成长的压力,就业压力无比沉重,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呈现出新形势。有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追求更便捷、更轻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学*期间找寻外界社会中合适的结婚对象。

  (二)在校大学生结婚没有成为主流现象的原因

  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结婚相对于在校本科生结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而对于本科生,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规定》虽然赋予了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因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属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并且尚处在学*阶段的特殊婚姻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在校大学生结婚不仅与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冲突,而且会给学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坚决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国家不鼓励、不支持的。

  2、学校管理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制约

  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务需要做,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学生租住高校附*民房同居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假如申请的双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读,若校方批准他们结婚,他们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从情理上说,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允许他们租房,就无法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他们一旦在外租房,对未婚大学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难免就会效仿其行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不是自由市场,不能随心所欲。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同居仍然持否定态度,在《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守则》上明确规定:“学生宿舍不准留异性住宿”,在女生公寓的牌子上也清楚地写着“男士止步”,男生楼前宿舍须知也相应地写明“女生止步”。但随着禁婚令的接触,允许在校大学生之间或是已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共同生活学*,必然会加速同居现象的蔓延。学校住宿管理是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与隐私,学生结婚也是其实现自身权利的体现,在此矛盾上,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呢?

  而一旦学生结婚并且怀孕,那也将成为一个令学生和学校双方头疼的问题。因为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现状来看,本科学*阶段四年的课程是相对固定的,对学生按时定期完成学*的要求还是较为严格的,达不到规定学时就不能顺利毕业,这个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学者称,实行学分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牵涉到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怀孕学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户口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按照我国户籍管理规定,如果双方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国家计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应为其子女办理入户手续;但是如果双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读,才将户口迁入该城市,在其毕业后去向未定时,婚生子能否拥有当地城市户口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落户在学校,就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而且该问题决不是高校所能独立解决的。

  在校大学生婚姻对校园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校园是神圣的授业学*场所,*年来由于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与校园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抱、接吻而旁若无人,损害了大学生形象,也破坏了校园严肃的教学气氛。打破“禁婚令”后,这种情况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试想,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成双成对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妇,这也与校园的学术氛围极不协调,与我国现在提倡建立“和谐校园”的宗旨相违背。

  3、来自家庭的阻力

  我国大学收费与国民*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个农民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学生是依靠贷款才完成学业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承担子女在校恋爱甚至结婚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据调查,绝大多数父母都反对子女在校时结婚,其理由主要是选择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对于恋爱婚姻等其他事情应该学有所成之后再考虑。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再结婚生子,建立家庭。

  4、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首先,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在读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父母的资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楼阁,婚后生活也不单是谈情说爱,必须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才行,最具有现实性,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不会稳固和长久的。尽管有的学生在不断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所需,但也难以完全自立,更何况负担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宜在校结婚。

  其次,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又一大障碍。毕业了,大学生夫妻将何去何从?你有你的专业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当这些与婚姻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学*是在校结婚的最大弊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恋爱、婚姻、经营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是很紧张的,要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如果错过了在学校学*的机会,走向社会后再想学*,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价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现波折,势必会分散更多精力,学*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是不值得提倡的。

  经过我们之前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规定普遍表示欢迎,但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而根据教育部对70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高校中登记结婚的学生只有不到万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

  五、解决方案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

  1、家庭内部的教育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给予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在学校中以学*为中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

  2、社会传媒等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道德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导向,法律开禁并不等于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

  3、学校应明确规定不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强调即使大学生结婚也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学生应该积极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学校进行管理。另外,要加强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二)学校更新其自身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体制

  1、更改校规中对于学生结婚进行处罚的规定。

  2、及时了解学生的婚育情况,主动关心。

  3、有条件的学校尽量改善软硬件,为小部分的已婚学生提供独立生活空间或者有偿提供夫妻公寓,对怀孕学生在学时和学制上采取弹性化方法,效仿美国大学住宿政策,为怀孕学生特辟育儿公寓。

  (三)国家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在校大学生结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给学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学校独自承担,国家要给予政策、程序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面临新规章、新形势,若要继续保证并加强高校教学科研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须严肃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纠正其只顾个人感情的狭隘心态。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进,才能营造出一个求实创新、民主活跃的和谐校园。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

  爱情,多么美好的东西。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婚姻观不一样。恋爱婚姻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和婚姻更加“合法、合理”。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1.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的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详见附录一),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和混应,如何对待恋爱和婚姻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试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和今后对待婚姻的态度。

  2.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二的专科学生,对他们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份,收回问卷1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为100%。

  3.调查地点: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内

  4.调查时间:20xx年4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其中被调查对象中女生人,占30%;男生人,占70%。

  据分析,本校大二学生的主要特点是:

  1.对于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40%的人表示赞同,而更多的人表示无所谓。在调查中没有一人表示反对。

  2.对恋爱的理解中,有50%的人表示以婚姻为目的的寻找伴侣,以共同的生活为目的的。有50%的人是为了自己将来的事业而选择;恋爱。

  3.认识爱情的途径,有40%的人是从同学、朋友和同龄伙伴之间的交流认识爱情的,而有60%的人觉得认识爱情是因为年龄的增加,从而认识到了爱情。

  4.现在恋爱的状况,有90%的人表示正在观望之中,而只有10%的人表示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5.对于谈恋爱的最佳年龄是否在大学中,一半的人表示大学并不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当然仍然有50%的人表示大学期间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

  6.大学谈恋爱对只身的影响中,有80%的人表示大学生谈恋爱让学*生活变

  得更加的有动力,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仅有20%的人觉得在大学谈恋爱只会分散精力,同时也是在浪费时间。

  7.对于恋爱和婚姻是否挂钩中,有40%的人表示只是为了单纯的谈一场恋爱,找一个男(女)朋友,有20%的人表示会精心的挑选对象,最后发展为结婚的对象。调查之中有20%的人觉得谈恋爱就是玩玩而已,没有不要当真。

  8.在看待恋爱中大学生同居或婚前性行为中,有70%的人口觉得不支持,同时也不反对这种行为,仅有20%表示反对这一现象。其中有10%的人表示这一种行为很正常,没有必要反对和不支持。

  9.在每一个月的恋爱消费承受力中,有50%的人表示能承受的范围在100-200元之间,只有10的人表示可以承受能力在100元以下。其中40%的人觉得对于每个月的恋爱消费是不确定的,随心而定的。

  10.根据这一次的调查分析,有一半的人表示不会轻易的爱上一个人,有20%的人表示一生只会爱一个人。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30%的人觉得恋爱是随兴而为的,是可以随意的。不过没有一个人赞同可以同时爱上多个人。

  三、树立合理的恋爱婚姻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

  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因此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么能与道德无?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而傍“大款”,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作为学*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例相当小。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附录: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

  1、 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 你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

  A、赞成B、反对C、无所谓(请说明)

  3、 你对恋爱的理解是()

  A、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的为目的

  B、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的考虑将来

  C、是为了将来的事业做跳板

  D、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

  4、 目前你周围同龄人恋爱的多吗?()

  A、没有B、个别C、有一些D、很多

  5、 你认为大学生认识爱情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A、同龄伙伴、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

  B、年龄增长自然就形成了一些看法

  C、学校老师的教诲

  D、自身体验

  E、社会上人们所特有的观点及*俗的影响

  6、 你现在的恋爱状态是()

  A、正在恋爱中B、曾经有过恋爱经验

  C、处于观望中D、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7、 你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

  A、一段真挚的感情,是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

  B、顺其自然,不能强求

  C、只是游戏

  D、没概念

  8、 有人说谈恋爱是大学里的必修课,你对大学期间谈恋爱的态度()

  A、从未谈过,现在单身

  B、从未恋爱,若有出现理想之中的恋人会主动谈一场

  C、以学业事业为重,大学期间被不谈恋爱

  D、不好意思,现在热恋中

  9、 你是否认为大学生是恋爱的最佳年龄阶段()

  A、是B、否

  10、 就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你怎么看()

  A、学*生活更有动力B、分散精力、浪费时间

  C、只有两人世界D、其他

  11、 你觉得谈恋爱与婚姻挂钩吗()

  A、只是单纯的找一个男(女)朋友

  B、精心挑选、最后发展为结婚对象

  C、玩玩而已

  D、其他

  12、 你怎样看待恋爱中大学生同居或婚前性行为()

  A、很正常B、反对C、不支持、不反对

  13、 你认为每月的恋爱消费是多少可以承受()

  A、100元以下B、100~200元

  C、300元以上D、不定

  14、 你的恋爱观是什么()

  A、一生只爱一个B、随兴而为

  C、可同时爱多个人D、不轻易爱一个人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4

  一、前言

  教育部于20xx年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这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根据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即可登记结婚。这个规章的修改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就是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学生婚恋问题浮上水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那现在大学生婚恋观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如洪水猛兽般冲向静谧严肃的大学校园呢?本调查小组就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展开调查研究的。

  二、调查研究相关说明

  (一)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SRT项目组实施,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掌握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区别。

  2、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其责任意识。

  (二)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之后确定操作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访问地点为各校教室和宿舍。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3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本问卷设计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区分调查对象,核心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婚恋价值观。

  三、具体数据分析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时主要从四个角度,分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和大三大四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年龄段),城镇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地区成长的,环境的不同),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以及对于概括问卷调查的总体数据分析四个方面。对整个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一大二学生和大三大四学生的角度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学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学赞成。

  2、在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大三大四学生中有11.8%的人选择影响学业,39.4%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而17.5%的人选了感情不纯,7.8%人选择影响正常社交,而在仅有的反对谈恋爱的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37.5%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三大四的同学由于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多是着眼于将来的工作,所以他们选择谈恋爱会影响学业从而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并且他们比较现实的看到自己没有经济基础,现在的钱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多的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看出随着阅历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的同学选择应该是把学业放在第一,抓紧时间认真学*,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26%的人选择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找个生活上的伴侣;24%的人选择是打发时间,排除寂寞;32%的人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14%的人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4%的人选择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学中的数据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并不受年龄的影响。

  4、在问到在校大学生恋爱最后能发展为婚姻的几率时,无论大一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这种几率很小。而我们从身边的事例中,从与学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情侣关系由恋爱转化为婚姻关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学生恋爱一旦面临毕业时的种种情况,比如工作地点的不同,导致双方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选择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由恋爱走向婚姻。

  从以上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更多的赞成谈恋爱,而大三大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选择大学里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上而谈恋爱更多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么大,所以应该把更多的花时间在学*上。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学明显比大一大二的更现实,考虑的东西多与将来的工作有关,原因应该是后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5、在被问及自身交际圈中在校大学生结婚情况,大一大二同学有99%的周围的人没有结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没有,可见现在在校大学生的结婚还是很少的,是少数现象。这种情况也将成为下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6、在回答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时,大一大二的同学有80%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赞成。而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表示反对。

  7、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权力阻止在校学生结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会冲突,而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没有冲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会给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学校的角度,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8、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在校结婚家长会反对,有11.9%的选择社会影响,19.1%人选择个人的精力不济,还有23.8%的学生选择个人的物质基础欠缺。在同一个问题上,57.6%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物质基础欠缺会阻碍在校大学生结婚。

  的确,结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结婚后,双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婚姻存续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大三大四的同学考虑的比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则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学业受到影响,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学生选择是生育问题。而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选择是经济问题,13.8%的学生选择是住房问题。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实质性的也即有关物质性的问题。相比而言,低年级的学生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一些。

  1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

  从以上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的基本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并且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学校无权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会选择在校结婚的。从考虑的侧重点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考虑物质性的内容,显然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务实。

  (二)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角度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城镇学生有88问卷份,农村学生有72份问卷,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城镇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在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调查中,对许多的问题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城镇学生有59.1%的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农村的学生有65.2%的赞成。

  2、在被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城镇学生有10.1%的选择恋爱影响学业,20.3%选择没有经济基础,25.6%的人选择感情不纯。44%的人选择爱情排他性影响正常的交往,而农村学生更多的选择没有经济基础,占到了70.9%。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有79%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而城镇的学生有76%的赞成。

  4、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无论农村的学生还是城镇的学生都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60.4%城镇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秩序不会发生冲突时,有72.4%的农村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城镇学生有56.3%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学业受到影响,而有68.6%的农村学生选择经济问题是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是否赞成恋爱,是否赞成结婚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的,在考虑到恋爱,结婚的具体的问题时,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物质经济方面的东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这么多的农村学生赞成结婚,这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其实从分析原因来讲,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日益提高,农村的不断发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国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看法在许多问题上是一致的。

  (三)在对男生和女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男生和女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绝大部分赞成恋爱,绝大部分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比率超过了75%。

  (四)从整个问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问卷中

  1、有80.9%的大学生是赞成谈恋爱的,在19.1%不赞成的大学生当中,被问及不赞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学生选择没有经济基础。

  2、在关于谈恋爱的动机有20.4%学生选择找个生活上的伴侣,有27。1%选择打发时间,排遣寂寞。有28.4%的学生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24.2%的学生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有78.9%的学生是赞成结婚的,100%的学生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

  4、有78.3%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冲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主要阻力时有26.9%学生选择校规校纪所限,25.1%的学生选择家长反对,26。3%的人选择社会的影响,12.4%的人选择个人精力不济,9.3%的学生选择个人物质基础缺乏。

  6、有20.4%的人选择学业会受到影响,有25.2%的人选择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选择大学生结婚生育问题无法解决,有17.2%的人选择经济问题,有13.6%的人若为住房问题。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恋爱是持赞成态度的,在仅有的反对的人群中,反对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响学业,没有经济基础等等。在谈到由爱情发展到婚姻的几率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恋爱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对婚姻的赞成态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的,即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对结婚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在涉及到学校方面时,选择学校没有干涉的权力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看法。

  四、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深入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原因可总结为两种类型

  1、理想型许多在校大学生经过甜蜜的恋爱阶段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立刻进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爱情是伟大的,但是爱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们选择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毫不顾忌生活的现实性和残酷性。

  2、现实型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实用观念、利益机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线。而且,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成长的压力,就业压力无比沉重,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呈现出新形势。有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追求更便捷、更轻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学*期间找寻外界社会中合适的结婚对象。

  (二)在校大学生结婚没有成为主流现象的原因

  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结婚相对于在校本科生结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而对于本科生,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规定》虽然赋予了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因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属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并且尚处在学*阶段的特殊婚姻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在校大学生结婚不仅与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冲突,而且会给学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坚决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国家不鼓励、不支持的。

  2、学校管理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制约

  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务需要做,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学生租住高校附*民房同居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假如申请的双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读,若校方批准他们结婚,他们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从情理上说,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允许他们租房,就无法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他们一旦在外租房,对未婚大学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难免就会效仿其行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不是自由市场,不能随心所欲。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同居仍然持否定态度,在《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守则》上明确规定:“学生宿舍不准留异性住宿”,在女生公寓的牌子上也清楚地写着“男士止步”,男生楼前宿舍须知也相应地写明“女生止步”。但随着禁婚令的接触,允许在校大学生之间或是已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共同生活学*,必然会加速同居现象的蔓延。学校住宿管理是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与隐私,学生结婚也是其实现自身权利的体现,在此矛盾上,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呢?

  而一旦学生结婚并且怀孕,那也将成为一个令学生和学校双方头疼的问题。因为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现状来看,本科学*阶段四年的课程是相对固定的,对学生按时定期完成学*的要求还是较为严格的,达不到规定学时就不能顺利毕业,这个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学者称,实行学分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牵涉到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怀孕学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户口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按照我国户籍管理规定,如果双方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国家计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应为其子女办理入户手续;但是如果双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读,才将户口迁入该城市,在其毕业后去向未定时,婚生子能否拥有当地城市户口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落户在学校,就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而且该问题决不是高校所能独立解决的。

  在校大学生婚姻对校园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校园是神圣的授业学*场所,*年来由于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与校园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抱、接吻而旁若无人,损害了大学生形象,也破坏了校园严肃的教学气氛。打破“禁婚令”后,这种情况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试想,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成双成对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妇,这也与校园的学术氛围极不协调,与我国现在提倡建立“和谐校园”的宗旨相违背。

  3、来自家庭的阻力

  我国大学收费与国民*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个农民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学生是依靠贷款才完成学业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承担子女在校恋爱甚至结婚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据调查,绝大多数父母都反对子女在校时结婚,其理由主要是选择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对于恋爱婚姻等其他事情应该学有所成之后再考虑。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再结婚生子,建立家庭。

  4、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首先,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在读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父母的资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楼阁,婚后生活也不单是谈情说爱,必须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才行,最具有现实性,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不会稳固和长久的。尽管有的学生在不断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所需,但也难以完全自立,更何况负担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宜在校结婚。

  其次,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又一大障碍。毕业了,大学生夫妻将何去何从?你有你的专业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当这些与婚姻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学*是在校结婚的最大弊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恋爱、婚姻、经营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是很紧张的,要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如果错过了在学校学*的机会,走向社会后再想学*,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价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现波折,势必会分散更多精力,学*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是不值得提倡的。

  经过我们之前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规定普遍表示欢迎,但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而根据教育部对70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高校中登记结婚的学生只有不到万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

  五、解决方案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

  1、家庭内部的教育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给予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在学校中以学*为中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

  2、社会传媒等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道德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导向,法律开禁并不等于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

  3、学校应明确规定不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强调即使大学生结婚也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学生应该积极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学校进行管理。另外,要加强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二)学校更新其自身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体制

  1、更改校规中对于学生结婚进行处罚的规定。

  2、及时了解学生的婚育情况,主动关心。

  3、有条件的学校尽量改善软硬件,为小部分的已婚学生提供独立生活空间或者有偿提供夫妻公寓,对怀孕学生在学时和学制上采取弹性化方法,效仿美国大学住宿政策,为怀孕学生特辟育儿公寓。

  (三)国家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在校大学生结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给学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学校独自承担,国家要给予政策、程序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面临新规章、新形势,若要继续保证并加强高校教学科研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须严肃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纠正其只顾个人感情的狭隘心态。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进,才能营造出一个求实创新、民主活跃的和谐校园。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5

  前言: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 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 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 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 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 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 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 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 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 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 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 对于恋爱与学*,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 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 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

  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 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 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 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 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 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

  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

  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往。在中学时学*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

  长期以来*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

  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因为在学*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

  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作为学*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他,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6

  一、前言

  教育部于20xx年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这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根据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即可登记结婚。这个规章的修改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就是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学生婚恋问题浮上水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那现在大学生婚恋观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如洪水猛兽般冲向静谧严肃的大学校园呢?本调查小组就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展开调查研究的。

  二、调查研究相关说明

  (一)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SRT项目组实施,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掌握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区别。

  2、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其责任意识。

  (二)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之后确定操作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访问地点为各校教室和宿舍。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3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本问卷设计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区分调查对象,核心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婚恋价值观。

  三、具体数据分析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时主要从四个角度,分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和大三大四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年龄段),城镇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地区成长的,环境的不同),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以及对于概括问卷调查的总体数据分析四个方面。对整个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一大二学生和大三大四学生的角度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学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学赞成。

  2、在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大三大四学生中有11.8%的人选择影响学业,39.4%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而17.5%的人选了感情不纯,7.8%人选择影响正常社交,而在仅有的反对谈恋爱的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37.5%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三大四的同学由于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多是着眼于将来的工作,所以他们选择谈恋爱会影响学业从而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并且他们比较现实的看到自己没有经济基础,现在的钱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多的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看出随着阅历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的同学选择应该是把学业放在第一,抓紧时间认真学*,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26%的人选择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找个生活上的伴侣;24%的人选择是打发时间,排除寂寞;32%的人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14%的人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4%的人选择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学中的数据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并不受年龄的影响。

  4、在问到在校大学生恋爱最后能发展为婚姻的几率时,无论大一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这种几率很小。而我们从身边的事例中,从与学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情侣关系由恋爱转化为婚姻关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学生恋爱一旦面临毕业时的种种情况,比如工作地点的不同,导致双方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选择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由恋爱走向婚姻。

  从以上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更多的赞成谈恋爱,而大三大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选择大学里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上而谈恋爱更多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么大,所以应该把更多的花时间在学*上。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学明显比大一大二的更现实,考虑的东西多与将来的工作有关,原因应该是后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5、在被问及自身交际圈中在校大学生结婚情况,大一大二同学有99%的周围的人没有结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没有,可见现在在校大学生的结婚还是很少的,是少数现象。这种情况也将成为下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6、在回答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时,大一大二的同学有80%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赞成。而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表示反对。

  7、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权力阻止在校学生结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会冲突,而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没有冲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会给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学校的角度,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8、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在校结婚家长会反对,有11.9%的选择社会影响,19.1%人选择个人的精力不济,还有23.8%的学生选择个人的物质基础欠缺。在同一个问题上,57.6%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物质基础欠缺会阻碍在校大学生结婚。

  的确,结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结婚后,双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婚姻存续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大三大四的同学考虑的比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则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学业受到影响,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学生选择是生育问题。而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选择是经济问题,13.8%的学生选择是住房问题。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实质性的也即有关物质性的问题。相比而言,低年级的学生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一些。

  1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

  从以上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的基本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并且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学校无权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会选择在校结婚的。从考虑的侧重点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考虑物质性的内容,显然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务实。

  (二)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角度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城镇学生有88问卷份,农村学生有72份问卷,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城镇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在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调查中,对许多的问题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城镇学生有59.1%的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农村的学生有65.2%的赞成。

  2、在被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城镇学生有10.1%的选择恋爱影响学业,20.3%选择没有经济基础,25.6%的人选择感情不纯。44%的人选择爱情排他性影响正常的交往,而农村学生更多的选择没有经济基础,占到了70.9%。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有79%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而城镇的学生有76%的赞成。

  4、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无论农村的学生还是城镇的学生都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60.4%城镇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秩序不会发生冲突时,有72.4%的农村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城镇学生有56.3%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学业受到影响,而有68.6%的农村学生选择经济问题是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是否赞成恋爱,是否赞成结婚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的,在考虑到恋爱,结婚的具体的问题时,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物质经济方面的东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这么多的农村学生赞成结婚,这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其实从分析原因来讲,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日益提高,农村的不断发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国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看法在许多问题上是一致的。

  (三)在对男生和女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男生和女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绝大部分赞成恋爱,绝大部分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比率超过了75%。

  (四)从整个问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问卷中

  1、有80.9%的大学生是赞成谈恋爱的,在19.1%不赞成的大学生当中,被问及不赞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学生选择没有经济基础。

  2、在关于谈恋爱的动机有20.4%学生选择找个生活上的伴侣,有27。1%选择打发时间,排遣寂寞。有28.4%的学生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24.2%的学生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有78.9%的学生是赞成结婚的,100%的学生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

  4、有78.3%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冲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主要阻力时有26.9%学生选择校规校纪所限,25.1%的学生选择家长反对,26。3%的人选择社会的影响,12.4%的人选择个人精力不济,9.3%的学生选择个人物质基础缺乏。

  6、有20.4%的人选择学业会受到影响,有25.2%的人选择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选择大学生结婚生育问题无法解决,有17.2%的人选择经济问题,有13.6%的人若为住房问题。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恋爱是持赞成态度的,在仅有的反对的人群中,反对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响学业,没有经济基础等等。在谈到由爱情发展到婚姻的几率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恋爱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对婚姻的赞成态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的,即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对结婚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在涉及到学校方面时,选择学校没有干涉的权力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看法。

  四、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深入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原因可总结为两种类型

  1、理想型许多在校大学生经过甜蜜的恋爱阶段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立刻进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爱情是伟大的,但是爱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们选择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毫不顾忌生活的现实性和残酷性。

  2、现实型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实用观念、利益机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线。而且,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成长的压力,就业压力无比沉重,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呈现出新形势。有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追求更便捷、更轻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学*期间找寻外界社会中合适的结婚对象。

  (二)在校大学生结婚没有成为主流现象的原因

  年龄较大的大学生和博士生结婚相对于在校本科生结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而对于本科生,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规定》虽然赋予了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因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属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并且尚处在学*阶段的特殊婚姻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在校大学生结婚不仅与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冲突,而且会给学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坚决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国家不鼓励、不支持的。

  2、学校管理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制约

  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务需要做,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学生租住高校附*民房同居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假如申请的双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读,若校方批准他们结婚,他们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从情理上说,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允许他们租房,就无法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他们一旦在外租房,对未婚大学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难免就会效仿其行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不是自由市场,不能随心所欲。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同居仍然持否定态度,在《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守则》上明确规定:“学生宿舍不准留异性住宿”,在女生公寓的牌子上也清楚地写着“男士止步”,男生楼前宿舍须知也相应地写明“女生止步”。但随着禁婚令的接触,允许在校大学生之间或是已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共同生活学*,必然会加速同居现象的蔓延。学校住宿管理是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与隐私,学生结婚也是其实现自身权利的体现,在此矛盾上,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呢?

  而一旦学生结婚并且怀孕,那也将成为一个令学生和学校双方头疼的问题。因为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现状来看,本科学*阶段四年的课程是相对固定的,对学生按时定期完成学*的要求还是较为严格的,达不到规定学时就不能顺利毕业,这个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学者称,实行学分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牵涉到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怀孕学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户口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按照我国户籍管理规定,如果双方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国家计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应为其子女办理入户手续;但是如果双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读,才将户口迁入该城市,在其毕业后去向未定时,婚生子能否拥有当地城市户口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落户在学校,就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而且该问题决不是高校所能独立解决的。

  在校大学生婚姻对校园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校园是神圣的授业学*场所,*年来由于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与校园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抱、接吻而旁若无人,损害了大学生形象,也破坏了校园严肃的教学气氛。打破“禁婚令”后,这种情况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试想,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成双成对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妇,这也与校园的学术氛围极不协调,与我国现在提倡建立“和谐校园”的宗旨相违背。

  3、来自家庭的阻力

  我国大学收费与国民*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个农民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学生是依靠贷款才完成学业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承担子女在校恋爱甚至结婚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据调查,绝大多数父母都反对子女在校时结婚,其理由主要是选择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对于恋爱婚姻等其他事情应该学有所成之后再考虑。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再结婚生子,建立家庭。

  4、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首先,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在读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父母的资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楼阁,婚后生活也不单是谈情说爱,必须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才行,最具有现实性,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不会稳固和长久的。尽管有的学生在不断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所需,但也难以完全自立,更何况负担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宜在校结婚。

  其次,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又一大障碍。毕业了,大学生夫妻将何去何从?你有你的专业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当这些与婚姻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学*是在校结婚的最大弊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恋爱、婚姻、经营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是很紧张的,要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如果错过了在学校学*的机会,走向社会后再想学*,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价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现波折,势必会分散更多精力,学*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是不值得提倡的。

  经过我们之前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规定普遍表示欢迎,但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而根据教育部对70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高校中登记结婚的学生只有不到万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

  五、解决方案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

  1、家庭内部的教育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给予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在学校中以学*为中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

  2、社会传媒等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道德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导向,法律开禁并不等于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

  3、学校应明确规定不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强调即使大学生结婚也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学生应该积极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学校进行管理。另外,要加强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二)学校更新其自身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体制

  1、更改校规中对于学生结婚进行处罚的规定。

  2、及时了解学生的婚育情况,主动关心。

  3、有条件的学校尽量改善软硬件,为小部分的已婚学生提供独立生活空间或者有偿提供夫妻公寓,对怀孕学生在学时和学制上采取弹性化方法,效仿美国大学住宿政策,为怀孕学生特辟育儿公寓。

  (三)国家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在校大学生结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给学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学校独自承担,国家要给予政策、程序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面临新规章、新形势,若要继续保证并加强高校教学科研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须严肃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纠正其只顾个人感情的狭隘心态。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进,才能营造出一个求实创新、民主活跃的和谐校园。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000字 (菁华3篇)(扩展2)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菁华5篇)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1

  一、前言

  教育部于20xx年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这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根据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即可登记结婚。这个规章的修改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就是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学生婚恋问题浮上水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那现在大学生婚恋观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如洪水猛兽般冲向静谧严肃的大学校园呢?本调查小组就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展开调查研究的。

  二、调查研究相关说明

  (一)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SRT项目组实施,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掌握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区别。

  2、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其责任意识。

  (二)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之后确定操作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访问地点为各校教室和宿舍。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3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

  本问卷设计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区分调查对象,核心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婚恋价值观。

  三、具体数据分析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时主要从四个角度,分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和大三大四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年龄段),城镇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地区成长的,环境的不同),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以及对于概括问卷调查的总体数据分析四个方面。对整个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一大二学生和大三大四学生的角度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学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学赞成。

  2、在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大三大四学生中有11.8%的人选择影响学业,39.4%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而17.5%的人选了感情不纯,7.8%人选择影响正常社交,而在仅有的反对谈恋爱的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37.5%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三大四的同学由于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多是着眼于将来的工作,所以他们选择谈恋爱会影响学业从而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并且他们比较现实的看到自己没有经济基础,现在的钱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多的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看出随着阅历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的同学选择应该是把学业放在第一,抓紧时间认真学*,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26%的人选择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找个生活上的伴侣;24%的人选择是打发时间,排除寂寞;32%的人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14%的人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4%的人选择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学中的数据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并不受年龄的影响。

  4、在问到在校大学生恋爱最后能发展为婚姻的几率时,无论大一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这种几率很小。而我们从身边的事例中,从与学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情侣关系由恋爱转化为婚姻关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学生恋爱一旦面临毕业时的种种情况,比如工作地点的不同,导致双方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选择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由恋爱走向婚姻。

  从以上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更多的赞成谈恋爱,而大三大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选择大学里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上而谈恋爱更多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么大,所以应该把更多的花时间在学*上。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学明显比大一大二的更现实,考虑的东西多与将来的工作有关,原因应该是后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5、在被问及自身交际圈中在校大学生结婚情况,大一大二同学有99%的周围的人没有结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没有,可见现在在校大学生的结婚还是很少的,是少数现象。这种情况也将成为下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6、在回答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时,大一大二的同学有80%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赞成。而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表示反对。

  7、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权力阻止在校学生结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会冲突,而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没有冲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会给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学校的角度,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8、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在校结婚家长会反对,有11.9%的选择社会影响,19.1%人选择个人的精力不济,还有23.8%的学生选择个人的物质基础欠缺。在同一个问题上, 57.6%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物质基础欠缺会阻碍在校大学生结婚。

  的确,结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结婚后,双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婚姻存续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大三大四的同学考虑的比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则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学业受到影响,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学生选择是生育问题。而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选择是经济问题,13.8%的学生选择是住房问题。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实质性的也即有关物质性的问题。相比而言,低年级的学生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一些。

  1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

  从以上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的基本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并且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学校无权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会选择在校结婚的。从考虑的侧重点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考虑物质性的内容,显然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务实。

  (二)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角度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城镇学生有88问卷份,农村学生有72份问卷,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城镇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在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调查中,对许多的问题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城镇学生有59.1%的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农村的学生有65.2%的赞成。

  2、在被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城镇学生有10.1%的选择恋爱影响学业,20.3%选择没有经济基础,25.6%的人选择感情不纯。44%的人选择爱情排他性影响正常的交往,而农村学生更多的选择没有经济基础,占到了70.9%。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有79%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而城镇的学生有76%的赞成。

  4、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无论农村的学生还是城镇的学生都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60.4%城镇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秩序不会发生冲突时,有72.4%的农村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城镇学生有56.3%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学业受到影响,而有68.6%的农村学生选择经济问题是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是否赞成恋爱,是否赞成结婚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的,在考虑到恋爱,结婚的具体的问题时,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物质经济方面的东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这么多的农村学生赞成结婚,这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其实从分析原因来讲,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日益提高,农村的不断发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国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看法在许多问题上是一致的。

  (三)在对男生和女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男生和女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绝大部分赞成恋爱,绝大部分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比率超过了75%。

  (四)从整个问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问卷中

  1、有80.9%的大学生是赞成谈恋爱的,在19.1%不赞成的大学生当中,被问及不赞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学生选择没有经济基础。

  2、在关于谈恋爱的动机有20.4%学生选择找个生活上的伴侣,有27。1%选择打发时间,排遣寂寞。有28.4%的学生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24.2%的学生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有78.9%的学生是赞成结婚的,100%的学生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

  4、有78.3%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冲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主要阻力时有26.9%学生选择校规校纪所限,25.1%的学生选择家长反对,26。3%的人选择社会的影响,12.4%的人选择个人精力不济,9.3%的学生选择个人物质基础缺乏。

  6、有20.4%的人选择学业会受到影响,有25.2%的人选择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选择大学生结婚生育问题无法解决,有17.2%的人选择经济问题,有13.6%的人若为住房问题。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恋爱是持赞成态度的,在仅有的反对的人群中,反对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响学业,没有经济基础等等。在谈到由爱情发展到婚姻的几率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恋爱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对婚姻的赞成态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的,即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对结婚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在涉及到学校方面时,选择学校没有干涉的权力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看法。

  四、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深入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原因可总结为两种类型

  1、理想型 许多在校大学生经过甜蜜的恋爱阶段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立刻进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爱情是伟大的,但是爱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们选择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毫不顾忌生活的现实性和残酷性。

  2、现实型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实用观念、利益机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线。而且,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成长的压力,就业压力无比沉重,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呈现出新形势。有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追求更便捷、更轻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学*期间找寻外界社会中合适的结婚对象。

  (二)在校大学生结婚没有成为主流现象的原因

  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结婚相对于在校本科生结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而对于本科生,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规定》虽然赋予了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因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属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并且尚处在学*阶段的特殊婚姻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在校大学生结婚不仅与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冲突,而且会给学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坚决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国家不鼓励、不支持的。

  2、学校管理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制约

  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务需要做,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学生租住高校附*民房同居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假如申请的双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读,若校方批准他们结婚,他们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从情理上说,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允许他们租房,就无法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他们一旦在外租房,对未婚大学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难免就会效仿其行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不是自由市场,不能随心所欲。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同居仍然持否定态度,在《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守则》上明确规定:“学生宿舍不准留异性住宿”,在女生公寓的牌子上也清楚地写着“男士止步”,男生楼前宿舍须知也相应地写明“女生止步”。但随着禁婚令的接触,允许在校大学生之间或是已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共同生活学*,必然会加速同居现象的蔓延。学校住宿管理是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与隐私,学生结婚也是其实现自身权利的体现,在此矛盾上,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呢?

  而一旦学生结婚并且怀孕,那也将成为一个令学生和学校双方头疼的问题。因为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现状来看,本科学*阶段四年的课程是相对固定的,对学生按时定期完成学*的要求还是较为严格的,达不到规定学时就不能顺利毕业,这个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学者称,实行学分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牵涉到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怀孕学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户口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按照我国户籍管理规定,如果双方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国家计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应为其子女办理入户手续;但是如果双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读,才将户口迁入该城市,在其毕业后去向未定时,婚生子能否拥有当地城市户口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落户在学校,就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而且该问题决不是高校所能独立解决的。

  在校大学生婚姻对校园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校园是神圣的授业学*场所,*年来由于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与校园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抱、接吻而旁若无人,损害了大学生形象,也破坏了校园严肃的教学气氛。打破“禁婚令”后,这种情况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试想,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成双成对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妇,这也与校园的学术氛围极不协调,与我国现在提倡建立“和谐校园”的宗旨相违背。

  3、来自家庭的阻力

  我国大学收费与国民*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个农民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学生是依靠贷款才完成学业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承担子女在校恋爱甚至结婚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据调查,绝大多数父母都反对子女在校时结婚,其理由主要是选择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对于恋爱婚姻等其他事情应该学有所成之后再考虑。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再结婚生子,建立家庭。

  4、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首先,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在读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父母的资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楼阁,婚后生活也不单是谈情说爱,必须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才行,最具有现实性,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不会稳固和长久的。尽管有的学生在不断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所需,但也难以完全自立,更何况负担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宜在校结婚。

  其次,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又一大障碍。毕业了,大学生夫妻将何去何从?你有你的专业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当这些与婚姻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学*是在校结婚的最大弊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恋爱、婚姻、经营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是很紧张的,要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如果错过了在学校学*的机会,走向社会后再想学*,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价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现波折,势必会分散更多精力,学*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是不值得提倡的。

  经过我们之前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规定普遍表示欢迎,但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而根据教育部对70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高校中登记结婚的学生只有不到万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

  五、解决方案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

  1、家庭内部的教育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给予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在学校中以学*为中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

  2、社会传媒等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道德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导向,法律开禁并不等于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

  3、学校应明确规定不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强调即使大学生结婚也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学生应该积极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学校进行管理。另外,要加强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二)学校更新其自身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体制

  1、更改校规中对于学生结婚进行处罚的规定。

  2、及时了解学生的婚育情况,主动关心。

  3、有条件的学校尽量改善软硬件,为小部分的已婚学生提供独立生活空间或者有偿提供夫妻公寓,对怀孕学生在学时和学制上采取弹性化方法,效仿美国大学住宿政策,为怀孕学生特辟育儿公寓。

  (三)国家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在校大学生结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给学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学校独自承担,国家要给予政策、程序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面临新规章、新形势,若要继续保证并加强高校教学科研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须严肃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纠正其只顾个人感情的狭隘心态。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进,才能营造出一个求实创新、民主活跃的和谐校园。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2

  一、前言

  教育部于20xx年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这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根据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即可登记结婚。这个规章的修改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就是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学生婚恋问题浮上水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那现在大学生婚恋观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如洪水猛兽般冲向静谧严肃的大学校园呢?本调查小组就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展开调查研究的。

  二、调查研究相关说明

  (一)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SRT项目组实施,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掌握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区别。

  2、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其责任意识。

  (二)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之后确定操作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访问地点为各校教室和宿舍。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3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

  本问卷设计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区分调查对象,核心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婚恋价值观。

  三、具体数据分析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时主要从四个角度,分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和大三大四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年龄段),城镇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地区成长的,环境的不同),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以及对于概括问卷调查的总体数据分析四个方面。对整个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一大二学生和大三大四学生的角度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学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学赞成。

  2、在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大三大四学生中有11.8%的人选择影响学业,39.4%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而17.5%的人选了感情不纯,7.8%人选择影响正常社交,而在仅有的反对谈恋爱的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37.5%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三大四的同学由于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多是着眼于将来的工作,所以他们选择谈恋爱会影响学业从而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并且他们比较现实的看到自己没有经济基础,现在的钱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多的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看出随着阅历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的同学选择应该是把学业放在第一,抓紧时间认真学*,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26%的人选择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找个生活上的伴侣;24%的人选择是打发时间,排除寂寞;32%的人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14%的人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4%的人选择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学中的数据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并不受年龄的影响。

  4、在问到在校大学生恋爱最后能发展为婚姻的几率时,无论大一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这种几率很小。而我们从身边的事例中,从与学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情侣关系由恋爱转化为婚姻关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学生恋爱一旦面临毕业时的种种情况,比如工作地点的不同,导致双方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选择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由恋爱走向婚姻。

  从以上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更多的赞成谈恋爱,而大三大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选择大学里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上而谈恋爱更多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么大,所以应该把更多的花时间在学*上。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学明显比大一大二的更现实,考虑的东西多与将来的工作有关,原因应该是后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5、在被问及自身交际圈中在校大学生结婚情况,大一大二同学有99%的周围的人没有结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没有,可见现在在校大学生的结婚还是很少的,是少数现象。这种情况也将成为下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6、在回答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时,大一大二的同学有80%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赞成。而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表示反对。

  7、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权力阻止在校学生结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会冲突,而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没有冲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会给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学校的角度,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8、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在校结婚家长会反对,有11.9%的选择社会影响,19.1%人选择个人的精力不济,还有23.8%的学生选择个人的物质基础欠缺。在同一个问题上, 57.6%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物质基础欠缺会阻碍在校大学生结婚。

  的确,结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结婚后,双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婚姻存续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大三大四的同学考虑的比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则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学业受到影响,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学生选择是生育问题。而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选择是经济问题,13.8%的学生选择是住房问题。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实质性的也即有关物质性的问题。相比而言,低年级的学生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一些。

  1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

  从以上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的基本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并且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学校无权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会选择在校结婚的。从考虑的侧重点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考虑物质性的内容,显然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务实。

  (二)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角度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城镇学生有88问卷份,农村学生有72份问卷,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城镇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在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调查中,对许多的问题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城镇学生有59.1%的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农村的学生有65.2%的赞成。

  2、在被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城镇学生有10.1%的选择恋爱影响学业,20.3%选择没有经济基础,25.6%的人选择感情不纯。44%的人选择爱情排他性影响正常的交往,而农村学生更多的选择没有经济基础,占到了70.9%。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有79%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而城镇的学生有76%的赞成。

  4、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无论农村的学生还是城镇的学生都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60.4%城镇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秩序不会发生冲突时,有72.4%的农村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城镇学生有56.3%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学业受到影响,而有68.6%的农村学生选择经济问题是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是否赞成恋爱,是否赞成结婚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的,在考虑到恋爱,结婚的具体的问题时,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物质经济方面的东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这么多的农村学生赞成结婚,这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其实从分析原因来讲,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日益提高,农村的不断发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国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看法在许多问题上是一致的。

  (三)在对男生和女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男生和女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绝大部分赞成恋爱,绝大部分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比率超过了75%。

  (四)从整个问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问卷中

  1、有80.9%的大学生是赞成谈恋爱的,在19.1%不赞成的大学生当中,被问及不赞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学生选择没有经济基础。

  2、在关于谈恋爱的动机有20.4%学生选择找个生活上的伴侣,有27。1%选择打发时间,排遣寂寞。有28.4%的学生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24.2%的学生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有78.9%的学生是赞成结婚的,100%的学生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

  4、有78.3%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冲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主要阻力时有26.9%学生选择校规校纪所限,25.1%的学生选择家长反对,26。3%的人选择社会的影响,12.4%的人选择个人精力不济,9.3%的学生选择个人物质基础缺乏。

  6、有20.4%的人选择学业会受到影响,有25.2%的.人选择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选择大学生结婚生育问题无法解决,有17.2%的人选择经济问题,有13.6%的人若为住房问题。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恋爱是持赞成态度的,在仅有的反对的人群中,反对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响学业,没有经济基础等等。在谈到由爱情发展到婚姻的几率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恋爱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对婚姻的赞成态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的,即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对结婚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在涉及到学校方面时,选择学校没有干涉的权力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看法。

  四、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深入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原因可总结为两种类型

  1、理想型 许多在校大学生经过甜蜜的恋爱阶段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立刻进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爱情是伟大的,但是爱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们选择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毫不顾忌生活的现实性和残酷性。

  2、现实型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实用观念、利益机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线。而且,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成长的压力,就业压力无比沉重,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呈现出新形势。有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追求更便捷、更轻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学*期间找寻外界社会中合适的结婚对象。

  (二)在校大学生结婚没有成为主流现象的原因

  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结婚相对于在校本科生结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而对于本科生,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规定》虽然赋予了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因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属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并且尚处在学*阶段的特殊婚姻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在校大学生结婚不仅与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冲突,而且会给学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坚决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国家不鼓励、不支持的。

  2、学校管理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制约

  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务需要做,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学生租住高校附*民房同居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假如申请的双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读,若校方批准他们结婚,他们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从情理上说,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允许他们租房,就无法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他们一旦在外租房,对未婚大学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难免就会效仿其行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不是自由市场,不能随心所欲。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同居仍然持否定态度,在《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守则》上明确规定:“学生宿舍不准留异性住宿”,在女生公寓的牌子上也清楚地写着“男士止步”,男生楼前宿舍须知也相应地写明“女生止步”。但随着禁婚令的接触,允许在校大学生之间或是已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共同生活学*,必然会加速同居现象的蔓延。学校住宿管理是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与隐私,学生结婚也是其实现自身权利的体现,在此矛盾上,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呢?

  而一旦学生结婚并且怀孕,那也将成为一个令学生和学校双方头疼的问题。因为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现状来看,本科学*阶段四年的课程是相对固定的,对学生按时定期完成学*的要求还是较为严格的,达不到规定学时就不能顺利毕业,这个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学者称,实行学分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牵涉到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怀孕学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户口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按照我国户籍管理规定,如果双方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国家计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应为其子女办理入户手续;但是如果双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读,才将户口迁入该城市,在其毕业后去向未定时,婚生子能否拥有当地城市户口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落户在学校,就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而且该问题决不是高校所能独立解决的。

  在校大学生婚姻对校园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校园是神圣的授业学*场所,*年来由于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与校园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抱、接吻而旁若无人,损害了大学生形象,也破坏了校园严肃的教学气氛。打破“禁婚令”后,这种情况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试想,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成双成对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妇,这也与校园的学术氛围极不协调,与我国现在提倡建立“和谐校园”的宗旨相违背。

  3、来自家庭的阻力

  我国大学收费与国民*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个农民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学生是依靠贷款才完成学业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承担子女在校恋爱甚至结婚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据调查,绝大多数父母都反对子女在校时结婚,其理由主要是选择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对于恋爱婚姻等其他事情应该学有所成之后再考虑。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再结婚生子,建立家庭。

  4、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首先,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在读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父母的资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楼阁,婚后生活也不单是谈情说爱,必须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才行,最具有现实性,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不会稳固和长久的。尽管有的学生在不断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所需,但也难以完全自立,更何况负担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宜在校结婚。

  其次,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又一大障碍。毕业了,大学生夫妻将何去何从?你有你的专业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当这些与婚姻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学*是在校结婚的最大弊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恋爱、婚姻、经营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是很紧张的,要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如果错过了在学校学*的机会,走向社会后再想学*,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价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现波折,势必会分散更多精力,学*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是不值得提倡的。

  经过我们之前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规定普遍表示欢迎,但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而根据教育部对70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高校中登记结婚的学生只有不到万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

  五、解决方案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

  1、家庭内部的教育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给予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在学校中以学*为中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

  2、社会传媒等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道德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导向,法律开禁并不等于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

  3、学校应明确规定不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强调即使大学生结婚也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学生应该积极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学校进行管理。另外,要加强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二)学校更新其自身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体制

  1、更改校规中对于学生结婚进行处罚的规定。

  2、及时了解学生的婚育情况,主动关心。

  3、有条件的学校尽量改善软硬件,为小部分的已婚学生提供独立生活空间或者有偿提供夫妻公寓,对怀孕学生在学时和学制上采取弹性化方法,效仿美国大学住宿政策,为怀孕学生特辟育儿公寓。

  (三)国家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在校大学生结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给学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学校独自承担,国家要给予政策、程序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面临新规章、新形势,若要继续保证并加强高校教学科研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须严肃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纠正其只顾个人感情的狭隘心态。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进,才能营造出一个求实创新、民主活跃的和谐校园。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对于恋爱与学*,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往。在中学时学*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因为在学*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作为学*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4

  实践主题:关于当代青年婚恋观的调查研究

  实践时间:20xx年7月7日—8月15日

  实践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翔街河北科技大学校园及其周边地区,以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乐镇上古村

  调研人员:XXX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当代青年,或追求爱情,全力以赴;或卿卿我我,两情相悦;或身陷囹圄,奋不顾身。当代青年,或勤恳耕耘,养家糊口;或家庭和睦,儿女绕膝;或四分五裂,身心俱疲婚恋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以至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观念。爱情作为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在人们的学*、工作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份真挚、美好的爱情能够激励人的进步、促进人各方面的发展。当代青年的爱情敏感、浪漫,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比如恋爱消费、婚前性行为及同居等。本次调研将当代青年的恋爱与婚姻相结合,积极探讨他们对正确婚恋观的感知,以期引导他们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培养积极、健康恋爱观念,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0份一共回收了42份,回收率达到了84﹪,经过此次调查问卷我发现:

  多数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半数左右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和家庭经济背景,但以恋人品行为主要依据。

  1、当代青年对爱情的认识

  在大部分青年心中,爱情依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仍然期待纯洁爱情的到来,甚至值得用一生去等待。

  2、当代青年如何选择男女朋友

  被调研的青年多数将人品、性格作为选择男女朋友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方乐于去选择一个温柔贤惠善良的女朋友,女方更青睐一个关心自己有责任感的男朋友。由此可见,社会的价值趋向在青年的选择男女朋友上有一定影响。

  3、当代青年的恋爱关系比较脆弱

  当代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考虑经济、地位、职业、家庭等社会性问题,浪漫色彩浓厚,表现为恋爱率高,巩固率低,能发展到缔结婚姻关系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均落得个“毕业季即分手季”的无情命运。

  考虑到婚恋问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我采访了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从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青年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最初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然后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之后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更加理性地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责任感更强。

  可是,还有一部分人的婚恋观很另类。

  总之,当代青年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和完善;有助于当代青年处理好工作(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当代青年健康的心理环境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当代青年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三、实践感言

  经历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身体力行、社会实践,接触了形形色色两种性别同龄抑或稍长一些的青年人,对“当代青年婚恋观”这个问题日趋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不光是对别人的调研、对社会的调查、对爱情的解读,也是对自我人格的一种修养,对自身未来、家庭、幸福的探讨。所以,我认为:结婚是为了让爱延续下去,心甘情愿套上枷锁,信守承诺。

  “吾友非他,即吾之半”。你和我从此关联在一起,交出自由自然会限制你的自由,对你苛刻同时也会苛刻地对待自己,把欲望消磨在彼此的身体里,从此过着简单朴素有约束的生活,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一个灵魂属于你我,使我们不再寂寞和孤独。

  爱和情感、冲动有关,和*等无关,而婚姻是理智、克制、*等,婚姻为爱的延续提供了庇护所。婚姻是契约,契约精神是信守承诺,这个承诺是要给她(他)幸福。

  对于在校大学生,周围接触最多的人年龄相仿、价值观相似,而恋爱对学业好坏均有,因人而异。毕业后即使信誓旦旦地异地恋,然迫于生活、事业的压力,对这份情感是否还会坚守。社会竞争很残酷,不上进意味着被淘汰。恋人不是靠寻找的,对方可以为了吸引你暂时改变自己;恋爱应该是日久生情,彼此非常熟知后自然地走在一起,甚至无需表白。不要认为对方人很好就轻易妥协,人好不是爱情的全部,你们必须为爱情的将来做打算。

  对于社会青年人,在谈恋爱是不要抱着不适合就分手的想法,慎虑之:女(男)朋友就是你未来的老婆(老公),结婚只不过是多一张无用的纸而已,结婚并不是为爱情加了锁,真正的爱情从来就不需要任何的束缚。男士,一旦你选择了恋爱,就要有一种责任感,你要为你父母的儿子、你老婆的丈夫、你未来孩子的爸爸负责!女士,你要有作为人妻的觉悟,勤俭持家,成为那个他的贤内助。

  学校里的爱情是无知的,社会中的爱情可能是有目的的,只有遇到逆境仍走下去的爱情才是永恒的。爱情不是两个人的眼睛对视,而是两个人的眼光看着同一个方向。在你的理想恋人为出现时,要有毅力选择一直单身。

  一个优秀的人单身说明这人足够优秀,一个再优秀的人早恋说明这人的优秀只是表面而已,真正希望对方好的,就是默默在背后关心对方。最好的承诺,不是爱你一万年,而是根本不需要承诺。

  附录:当代青年婚恋观调研问卷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现在的情感状况是()

  A.还未有过恋爱经历B.恋爱中

  C.曾经恋爱过,目前单身D.有恋爱的计划

  3、您对恋爱的心态是()

  A.害怕B.没考虑过C.心里没底,观望中D.期待E.处于恋爱中

  4、您择偶时主要考虑对方哪些方面()(可多选)

  A.相貌B.学历C.职业D.能力E.人品

  F.性格G.健康H.收入I.地域J.家庭背景

  5、您能否接受两个人分手后继续做朋友()

  A.是B.否C.不确定

  6、您认为谈恋爱有什么特点()(可多选)

  A.扩大了交际圈B.使生活更加充实C.利于心智健康,使人更加成熟

  D.分散时间和精力E.总是两人在一起,缩小了交流圈

  F.加大经济支出和压力G.其他

  7、您会在哪种条件下结婚()

  A.双方父母同意B.经济条件独立C.社会工作稳定D.视情况而定

  8、您认为维系婚姻的基础是什么()

  A.爱情B.门当户对C.物质经济条件D.权利社会地位E.其他

  9、在下列影响婚恋观的因素中,对您影响最大的是()(可多选)

  A.学校教育B.大众媒体C.父母的婚恋观D.传统的思想观念E.当代的社会潮流F.身边同学、朋友的观点G.其他

  10、您对婚姻或者恋爱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5

  爱情,多么美好的东西。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婚姻观不一样。恋爱婚姻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和婚姻更加“合法、合理”。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1.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的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详见附录一),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和混应,如何对待恋爱和婚姻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试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和今后对待婚姻的态度。

  2.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二的专科学生,对他们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份,收回问卷1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为100%。

  3.调查地点: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内

  4.调查时间:20xx年4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其中被调查对象中女生人,占30%;男生人,占70%。

  据分析,本校大二学生的主要特点是:

  1.对于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40%的人表示赞同,而更多的人表示无所谓。在调查中没有一人表示反对。

  2.对恋爱的理解中,有50%的人表示以婚姻为目的的寻找伴侣,以共同的生活为目的的。有50%的人是为了自己将来的事业而选择;恋爱。

  3.认识爱情的途径,有40%的人是从同学、朋友和同龄伙伴之间的交流认识爱情的,而有60%的人觉得认识爱情是因为年龄的增加,从而认识到了爱情。

  4.现在恋爱的状况,有90%的人表示正在观望之中,而只有10%的人表示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5.对于谈恋爱的最佳年龄是否在大学中,一半的人表示大学并不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当然仍然有50%的人表示大学期间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

  6.大学谈恋爱对只身的影响中,有80%的人表示大学生谈恋爱让学*生活变得更加的有动力,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仅有20%的人觉得在大学谈恋爱只会分散精力,同时也是在浪费时间。

  7.对于恋爱和婚姻是否挂钩中,有40%的人表示只是为了单纯的谈一场恋爱,找一个男(女)朋友,有20%的人表示会精心的挑选对象,最后发展为结婚的对象。调查之中有20%的人觉得谈恋爱就是玩玩而已,没有不要当真。

  8.在看待恋爱中大学生同居或婚前性行为中,有70%的人口觉得不支持,同时也不反对这种行为,仅有20%表示反对这一现象。其中有10%的人表示这一种行为很正常,没有必要反对和不支持。

  9.在每一个月的恋爱消费承受力中,有50%的人表示能承受的范围在100-200元之间,只有10的人表示可以承受能力在100元以下。其中40%的人觉得对于每个月的恋爱消费是不确定的,随心而定的。

  10.根据这一次的调查分析,有一半的人表示不会轻易的爱上一个人,有20%的人表示一生只会爱一个人。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30%的人觉得恋爱是随兴而为的,是可以随意的。不过没有一个人赞同可以同时爱上多个人。

  三、树立合理的恋爱婚姻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因此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么能与道德无?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而傍“大款”,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作为学*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例相当小。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附录: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

  1、 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 你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

  A、赞成B、反对C、无所谓(请说明)

  3、 你对恋爱的理解是()

  A、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的为目的

  B、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的考虑将来

  C、是为了将来的事业做跳板

  D、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

  4、 目前你周围同龄人恋爱的多吗?()

  A、没有B、个别C、有一些D、很多

  5、 你认为大学生认识爱情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A、同龄伙伴、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

  B、年龄增长自然就形成了一些看法

  C、学校老师的教诲

  D、自身体验

  E、社会上人们所特有的观点及*俗的影响

  6、 你现在的恋爱状态是()

  A、正在恋爱中B、曾经有过恋爱经验

  C、处于观望中D、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7、 你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

  A、一段真挚的感情,是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

  B、顺其自然,不能强求

  C、只是游戏

  D、没概念

  8、 有人说谈恋爱是大学里的必修课,你对大学期间谈恋爱的态度()

  A、从未谈过,现在单身

  B、从未恋爱,若有出现理想之中的恋人会主动谈一场

  C、以学业事业为重,大学期间被不谈恋爱

  D、不好意思,现在热恋中

  9、 你是否认为大学生是恋爱的最佳年龄阶段()

  A、是B、否

  10、 就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你怎么看()

  A、学*生活更有动力B、分散精力、浪费时间

  C、只有两人世界D、其他

  11、 你觉得谈恋爱与婚姻挂钩吗()

  A、只是单纯的找一个男(女)朋友

  B、精心挑选、最后发展为结婚对象

  C、玩玩而已

  D、其他

  12、 你怎样看待恋爱中大学生同居或婚前性行为()

  A、很正常B、反对C、不支持、不反对

  13、 你认为每月的恋爱消费是多少可以承受()

  A、100元以下B、100~200元

  C、300元以上D、不定

  14、 你的恋爱观是什么()

  A、一生只爱一个B、随兴而为

  C、可同时爱多个人D、不轻易爱一个人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000字 (菁华3篇)(扩展3)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6篇

  我们就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做了调查,此次调查为全校范围内的大学生,调查不分年级,调查方法为随机调查,调查全程历时一个星期,受调查对象共计八十五人,部分受调查对象接受的是纸质问卷调查,另外一部分受调查对象接受的是电子稿问卷调查。

  针对调查所整理的数据,我做了如下的分析:

  有约87%的受调查者对恋爱的理解是“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而认为恋爱是“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和“是为将来的事业做跳板”以及“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的比例极少。大学生目前的恋爱状况为“正在恋爱”与“曾经有过恋爱”的比例分别为“43%”与“32%”,而另一部分的受调查者的恋爱状况出于“观望”和“不准备恋爱”。在“是否喜欢并愿意与异**往”这个问题上,分别有“63%”和“32”的受调查者认为“非常喜欢并愿意”和“愿意正常交往”而另外三项“谈不上喜欢但也不厌恶与异**往”、“害羞,不太愿意”、“不喜欢也不愿意”所占的比例很少。

  针对问卷中的数据,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代大学生面对恋爱还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也许这种态度态度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不负责任的结果。

  总之恋爱双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感情,意愿;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兴趣爱好,学*工作,社交活动等等。总之,任何一方都不能只要求对方履行义务而自己却不承担相应的义务。

  要忠贞专一,就是爱一个人要始终如一,永不变心,双方在共同的人生旅途中,能始终如一地在事业上互相帮助,生活中同甘共苦,能承受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恋爱过程中要含蓄文明,举止文雅,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用含蓄、谦恭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我们要做自己感情的主人,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使起恰到好处。

  要理智和宽容,恋爱中的失恋是难免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道德的大学生,在失恋时,首先要作到失恋而不失态,我们应该明白失恋是一件很正常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保持*和、理性的心态。其次,还要作到失恋而不是志,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一个人的唯一,生活中有很多更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不要一蹶不振,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应该转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学*中。再次,要作到失恋而不失德,爱情不在友情在,要理智和宽容,想到对方的难处,这才是一个大学生较高素质的表现。

  尽管我们追求美好爱情是好的,但大学生毕竟是一学业为主,青年学生对爱情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对学业的荒废。但必须搞清楚,“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面对繁重的学*任务,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处理好学*和爱情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我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湖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爱和被爱都是一种幸福。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及行为倾向。一个人的恋爱观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或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次调查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立足问卷调查,以大学生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恋爱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辅之以文献法,并结合对大学生的观察了解以及访谈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增补。其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东北师范大学在校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96%.

  3.调查时间为xx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60人废卷3份,男生15人,女生4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10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7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3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单纯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80人,废卷2份,男生24人,女生54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大三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大三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

  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于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女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男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女生比男生重情,而男生比女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女思考的方向不一样,男生会理性的对待情感问题,女生则会感性的对待情感问题。

  大二大三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大三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0人,废卷2份,男生11人,女生17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25%的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

  2.与恋人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大学爱情能否成为婚姻,则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不可能。

  4.对于恋爱与学*,21表示同等重要,7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从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接触后才确立的。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也许是彼此接触得久了,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而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大学生还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只有一人来承担恋爱开支是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明智的。大四学生的恋爱思想比较成熟,可是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也还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四)研究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研究生接受调查的有30人,废卷1份,男生9人,女生20人。经过调查统计,研究生的恋爱是有目的性的,其主要目标是成就婚姻。随着年龄增长,三观发展比较全面,对于恋爱的态度也更加成熟。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000字 (菁华3篇)(扩展4)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菁华5篇)

  摘要: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立足问卷调查,以大学生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恋爱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 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 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 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 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 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 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 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 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在学海里苦苦奋斗了十二个春秋的学子们,终于披着荣耀跨进了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成为天之骄子。然而,随之而来的寂寞却常常让他们不知所措;于是,在这象牙塔里便多了许多浪漫的故事,那便是大学生的爱情故事。

  据国内一家权威的调查机构统计数据表明,有87.9%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谈过恋爱,其中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高达94.6%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呀!

  那么大学生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又是怎样看待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就让我和你一起听听大学生的心声吧。

  一,恋爱类型与成功指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恋爱风遍及大学校园呢?

  即是说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什么呢?通过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谈恋爱大体可归纳以下五种:志同道合型,也可称理想型或事业型这种恋爱类型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事业的基础之上的。双方为了维系爱情的发展,不使对方失望,则往往对自己要求更高,学*和工作更勤奋。据调查这种类型的恋爱人数占17%左右,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往往毕业以后能携手走出校园。

  情投意合型,也可称情感型这种恋爱类型主要以共同的情趣、爱好为基础,一般感情专一、互敬互爱,遇到困难能够共同分担。校园里常看见他们成双成对的走在一起,共同探讨人生的悲欢。这种恋爱人数占19%左右,成功率也是比较高的,达到86%.尝试型,进人大学校园的青年大学生,由于生理上性的成熟,逐渐产生了接*异性、追求爱情的欲求。另外,社会舆论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对男女私情、婚姻爱情的渲染,触发了他们较强烈的性的体验,驱使他们产生了对“异**往”的神秘感,加之大学自由宽松的客观条件,于是他们便产生了想了解和尝试爱情的需要和行为。尝试型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恋爱观,而易遭对方的拒绝,出现“单相思‘’或悲观情绪,以致影响学业。即使偶尔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也常常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缺乏感情的交流,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人生目标。这种恋爱人数占的比率比较高,有37%多,而最终走到一起的并不多,往往只有20%~30%左右。

  弥补型,由于大学学*的枯燥乏味,班级、学校文化活动的不足,使一些大学生感到精神空虚、孤寂和惆怅,于是便寻求恋爱,藉以弥补。这种类型的大学生由于两人形影不离,不愿参与集体活动,容易遭同学的议论和不满。由于其恋爱的基础只是精神空虚的补偿,毕业后恋爱关系易破裂。这种人数比率不多,只占15%左右,其成功率也非常的低。

  虚荣型,一些大学生特别是男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有朋友,或被异性追求是有本领、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的表现。在这种心理的压力下,一些人从虚荣出发,匆匆在同学中寻觅所谓的“知音”。虚荣型的恋爱,由于只追求一时的感情满足和快乐,缺乏明确的.爱情基础和目标,极易破裂,也易走上歧途。这种类型的大学生较多的在学业上不思进取,自制力差,学*成绩低劣生活上比阔气讲排场。可以说这种心理谈恋爱的成功率最低,因为他们只是出于某一种目的,所以很难成功!

  综上所述,这五中类型的恋爱占了大学生恋爱的95%以上,可是其成功率往往不超过35%,可见大学生恋爱的失败性,就象泡抹般容易破碎!

  二、大学生的迷茫——成年话题

  先来看下面的两则资料吧:

  相关资料一:“大学的性接触”状况接吻:男生39.5%女生45.5%性爱抚:男生25.6%女生28.9%**:男生10.9%女生8.4%———摘自著名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1997年主持的《全国大学生异**往》调查

  相关资料二:我国青少年性健康调查结果令人担心*社会工作者协会、京伦家庭科学中心等单位在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大中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现在的青少年远比他们的父母“前卫”。在他们当中,同意“爱情是专一的,人的一生只能有一个真爱对象”的人只占被调查者的28.8%,认为现代婚姻应该“白头偕老,从一而终”的只有20%,赞成与已经有恋人者谈恋爱的超过了30%.在这方面,女生似乎比男生更开放。45%以上的人对婚前性关系持肯定态度,其中34%的人认为“这样可以巩固爱情”。来自北京的另一项调查则更能印证年轻人的“大胆”:3034名婚检青年中,46%的男青年和45%的女青年承认有过婚前性行为,这使我国的性病、艾滋病预防专家们担心不已。

  多项调查均表明,我国青少年比五六十年代出现提前的倾向。前倾带来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现。认知心理学认为,性的信息大量增加,人们的性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这一切,频繁刺激青少年的大脑和生殖腺体,提早催开了性生理的芽蕾,也必然催动了性心理的发展。然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又造成了青少年社会心理成熟的推迟。他们在社会心理不成熟的情况下,对生理的发育以及由于生理的发育而萌发的性心理,缺乏科学的理解,很容易陷入盲目性。

  于是,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就对性出现了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生理的成熟使得他们过早的涉足于性;另一方面,心理的不成熟却使他们对性产生了迷茫。面对这种情况,很多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大学生进行了性方面的教育,然而,收效甚微,因为学校方面还是采取了谨慎的做法,不敢过于强调性方面的教育。

  所以很多青少年,特别是热恋中的男孩女孩就容易产生迷茫,而且会出现两种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受性本能、性心理的驱使,出于无知和好奇,过早地进行性体验和性尝试。在青春期性萌发的初期发生性关系,它可以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受封建贞操观的影响,认为自己已是不贞不洁的人,从此背上沉重的悔恨的包袱,抬不起头来,或者破罐破摔,糟贱自已;二是**过早的启动,形成**的猛烈递增,出现性亢奋,陷入追求性享乐的状态。这是一些青少年从性体验发展到性罪错所走过的路。性罪错容易形成动力定型,成为顽固的性癖恶*,要改变非常困难。

  人的性心理的成熟有赖于性生理的成熟,而性生理的成熟并不意味着性心理的成熟。性心理成熟的标志是性行为的发生是以性爱作为基础,灵与肉、性与爱的结合。因此,性心理的成熟与社会心理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人的性行为不仅具有自然性,而且具有社会性和精神性。同什么样的人发生性关系,以及在性行为中的表现,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感、责任感和人格特征。性心理的成熟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两性间不断地调整适应,尤其是情感的不断升华,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所以青少年在面对这个问题应该慎重再慎重些,大学生也应该从中得到些启发,应该怎么样面对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大学生都应该考虑一下了!

  我国学者对性心理学的研究还处在开始的阶段,人数也比较少。性心理的健与否,对人们性行为的作用,其重要性还鲜为人们所认识,因此,即使是一些青春期性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对中学生也仅限于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很少涉及性心理问题。但是,性心理的教育对于塑造少女健康的人格,又是不可缺少的。这方面的教育应该不断创造条件,逐步开展。

  三,新时代的感情——网恋

  我们先来给网恋下一个定义吧:所谓网恋就是通过上网聊天的方式认识异性朋友,并且在进一步的交谈中发生感情,随着网上聊天的加深,逐步走到一起的恋爱过程。当然这个定义尚未经过验证,所以现在还不能完全解释网恋,但是既然有人提出来了,就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也就不容置疑。

  当代大学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跟的上潮流,所以网恋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大学生所追求的潮流之一。据一项网上调查表明:有78%的大学生经常上网,有56%的大学生曾经玩过网恋,但是成功率却非常的底,几乎是接*“绝望”,可见网恋的成功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网恋者的心态吧,大学阶段很多人都过的很空虚,空虚的时候他们难免会找点刺激的事情来做,而网恋正好迎合了这种心态,成为众多大学生打发时间的方式之一。可以说追求刺激是大学生网恋的动机之一。其次,网恋不用给人的压力也没有现实生活中那么大,比如吧,网上那么多男男女女,即使失败了也无所谓,最多再找一个了,很多人在网上谈了一个又一个,然而,没有见过面的,这样也就不用为承担现实生活中那样的责任而苦恼,而这正是导致网恋失败的原因之一。

  网恋为什么会失败呢,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网恋过程中(见面之前),双方只能是通过声音、言语等表现自己、了解对方,手段相对来说是比较有限的。时间稍长,就逐渐对对方形成了某种所谓的“印象”,而这个印象只是一个人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对于除了这个“印象”以外的其他通过网络无法表达的部分呢,也就由着我们人类完美主义的天性,在潜意识里给对方打了满分。我们毕竟是人,也必定是要活在现实中的,所以双方见面了。而一旦把这份通过网络培养的感情带到现实中来的时候,那些现实和网络交集以外的东西,也就是前面说的通过网络无法表达的部分,也必然要出现。这也就意味着双方就像面对一个有点陌生的人一样,因为人无完人吗,我们在网络中给对方打了满分,可是见面后我们就发现他(她)不是这个样子的,离满分还远得很,所以双方都很失望,所以分手也是必然的了。

  其次,归根结底,失败在什么地方呢?

  1、没有意识到网络和现实是有很大一段距离的,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而且往往也太急于求成,经常是刚在聊天室里聊了几个小时,觉得比较投机,就匆匆忙忙地要见面;

  2、双方太容易放弃。当我们觉得很失望的时候,我们应该去调整心态,想一想对方的好,想一想当初是对方的哪一方面吸引了你?这时候不要轻言放弃,可以采取网络和现实2种方式继续接触,试着去了解现实中的对方,因为网络和现实还是有交集的,感情基础也是存在的。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恋到底能不能成功呢?让我们来听听大学生的心声吧,据调查,有31%的男生认为可以,只有16%的女生持相同观点,可见支持者很少!这就要求我们对网恋进行一次深入的思考了。

  据《新快报》报道,河北曾经发生了一次网恋悲剧,故事的女主人公把她网恋的男人给杀了,又引发了人们对网恋的深思,象牙塔里的青少年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面对这新时代的爱情,你应该怎么做呢?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关键看你怎么去认识这个问题,怎么去对待这个问题!

  如果网恋发生在你身上你该怎么做呢?我给你提出几点建议:

  1、不要太急于早早见面,要学会克制自己;

  2、不管现在是不是在一起,如果双方在将来不可能在一起,还是早早挥剑斩情丝的好,免得伤人误己;

  3、不要欺骗,在网络中展现尽可能完整的自我;

  4、多进行心的交流,而不要总停留在表层的问候上;

  5、多探讨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不要过多的停留在虚拟的网络上,比如两个人的性格是否合的来,看待一些问题的观点是否相*等。要把网络当作感情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把它当作感情存在的基础。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我是不赞成网恋的,我也没有什么网恋的经验,所以以上所说的只是我认为的网恋而已,至于实际情况,还需要你自己去考虑清楚!

  四,由新高考制度引发的争议——大学生可不可以结婚

  最*,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一项新的高考制度,给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错过高考的学生一个“优惠政策”,那就是高考不受年龄限制了,由此引发了一场大学生可不可以结婚的争议。

  很多大学生已经不满足大学生生活中只是保持着恋人的关系了,很多有情人也开始想着为将来打算了,更有甚者居然无视学校规定,搬出去与心爱的人同居了,大学生怀孕的比率也较往年有所上升,状况令人担忧。如今,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高考制度无疑为他们找到了空子,成了他们的理论依据。

  对大学生可不可以结婚的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可以结婚。既然高考不受年龄的限制,那么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年龄将明显趋大,那么很多人都将达到国家法定的结婚年龄,自然而然可以结婚,如果不可以的话,将和国家的法律相抵触。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大学生结婚。他们认为大学是求知阶段,如果结婚的话会影响学*,那么大学真正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这样的话所谓天之骄子就会成为婚姻的奴隶,大学就成了婚姻学堂,所以他们坚决反对大学生结婚。

  第三种观点认为如果高考之前已经结婚的大学生可以继续保持婚姻关系,在大学里是不可以结婚的。这种观点比较民主,考虑了两方面的因素。首先考虑了非正常年龄高考的利益,也考虑了正常高考年龄对待婚姻应该持有的态度,我想国家也将支持这种观点,会定出比较完善的高考制度来规范大学生的婚姻问题!

  以上四点基本上代表了大学阶段谈恋爱的几种观点,并且比较有代表性,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我们认识到,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了普遍想象,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复杂化,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学生本人都应该对此进行一次比较深入的思考,考虑一下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爱情,怎么在大学里完成自己的学业等等,至于学校也应该拿出一些措施来指导大学生的恋爱,这样整个大学校园既不至于死气沉沉,也不会因为恋爱搞的乌烟瘴气,相信新时代的大学生也一定有能力把握自己的爱情!

  1.您对恋爱的理解是:( )

  a 选择终生伴侣,婚姻的前奏 b 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

  c 是为将来的事业做跳板 d 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

  2.您现在的恋爱状态是:( )

  a 正在谈恋爱 b 曾经有过恋爱经历

  c 观望状态,有了合适的对象考虑恋爱 d 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3.你认为自己*时是否喜欢并愿意与异**往?( )

  a 非常喜欢并愿意 b 愿意正常交往

  c 淡不上喜欢但也不厌恶与异**往 d 害羞,不太愿意

  e不喜欢也不愿意

  4.如果您遇到喜欢的人,您会主动追求吗?( )

  a 会大胆主动追求 b 会有所暗示

  c 觉得不好意思,静观而已 d 我更可能会在追求我的人中考虑

  e 不大看好感情

  5.你有过主动(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异性提出建立恋爱关系的经历吗?( )

  a有 b没有

  6.您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 )

  a 一段真挚的感情,人生不可或缺经历 b 顺其自然,不能强求

  c 只是游戏 d 没概念

  7.有人说,谈恋爱是大学的必需课,你对大学期间谈恋爱的态度是( )

  a 以前谈过,现在单身 b 若出现理想之中的恋人,会主动谈一场

  c 以学业事业为重,大学期间不谈恋爱

  8.你认为大学恋爱的动机是什么( )

  a 丰富生活,排遣寂寞 b 积累经验,体验人生

  c 身心需要 d 寻找生活伴侣

  9.你认为自己会为了在大学里谈恋爱而降低自己的选择要求吗? ( )

  a 会 b 基本不会,但有调整

  c 完全不会 d 不好说

  10.您认为恋爱和学业之间有何关系?( )

  a 二者不可兼得,谈恋爱肯定影响学* b 爱情是动力,促进学*

  c 没有必然联系 d 没概念

  11.当恋爱双方产生矛盾是,您会:( )

  a 因为爱对方而妥协退让 b 决不让步

  c 斟酌考虑 d 其他

  12.您的爱情观是什么?( )

  a 一生只爱一个人 b 随兴而为

  c 可同时爱多人 d 不轻易爱一个人

  13.您的爱情态度是什么?( )

  a 热情爱 b 游戏爱

  c 友谊爱 d 现实爱

  e 疯狂爱 f 奉献爱

  14.你认为自己是持“结婚时一定要有爱情”的观点吗?( )

  a 是 b 不是

  c 说不清

  15.你认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存在美好的爱情吗? ( )

  a 完全不存在 b 基本不存在

  c 还有少量存在 d 我认为一定存在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湖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在学海里苦苦奋斗了十二个春秋的学子们,终于披着荣耀跨进了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成为天之骄子。然而,随之而来的寂寞却常常让他们不知所措;于是,在这象牙塔里便多了许多浪漫的故事,那便是大学生的爱情故事。

  据国内一家权威的调查机构统计数据表明,有87.9%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谈过恋爱,其中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高达94.6%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呀!

  那么大学生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又是怎样看待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就让我和你一起听听大学生的心声吧。

  一,恋爱类型与成功指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恋爱风遍及大学校园呢?

  即是说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什么呢?通过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谈恋爱大体可归纳以下五种:志同道合型,也可称理想型或事业型这种恋爱类型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事业的基础之上的。双方为了维系爱情的发展,不使对方失望,则往往对自己要求更高,学*和工作更勤奋。据调查这种类型的恋爱人数占17%左右,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往往毕业以后能携手走出校园。

  情投意合型,也可称情感型这种恋爱类型主要以共同的情趣、爱好为基础,一般感情专一、互敬互爱,遇到困难能够共同分担。校园里常看见他们成双成对的走在一起,共同探讨人生的悲欢。这种恋爱人数占19%左右,成功率也是比较高的,达到86%.尝试型,进人大学校园的青年大学生,由于生理上性的成熟,逐渐产生了接*异性、追求爱情的欲求。另外,社会舆论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对男女私情、婚姻爱情的渲染,触发了他们较强烈的性的体验,驱使他们产生了对“异**往”的神秘感,加之大学自由宽松的客观条件,于是他们便产生了想了解和尝试爱情的需要和行为。尝试型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恋爱观,而易遭对方的拒绝,出现“单相思‘’或悲观情绪,以致影响学业。即使偶尔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也常常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缺乏感情的交流,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人生目标。这种恋爱人数占的比率比较高,有37%多,而最终走到一起的并不多,往往只有20%~30%左右。

  弥补型,由于大学学*的枯燥乏味,班级、学校文化活动的不足,使一些大学生感到精神空虚、孤寂和惆怅,于是便寻求恋爱,藉以弥补。这种类型的大学生由于两人形影不离,不愿参与集体活动,容易遭同学的议论和不满。由于其恋爱的基础只是精神空虚的补偿,毕业后恋爱关系易破裂。这种人数比率不多,只占15%左右,其成功率也非常的低。

  虚荣型,一些大学生特别是男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有朋友,或被异性追求是有本领、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的表现。在这种心理的压力下,一些人从虚荣出发,匆匆在同学中寻觅所谓的“知音”。虚荣型的恋爱,由于只追求一时的感情满足和快乐,缺乏明确的爱情基础和目标,极易破裂,也易走上歧途。这种类型的大学生较多的在学业上不思进取,自制力差,学*成绩低劣生活上比阔气讲排场。可以说这种心理谈恋爱的成功率最低,因为他们只是出于某一种目的,所以很难成功!

  综上所述,这五中类型的恋爱占了大学生恋爱的95%以上,可是其成功率往往不超过35%,可见大学生恋爱的失败性,就象泡抹般容易破碎!

  二,大学生的迷茫——成年话题

  先来看下面的两则资料吧:

  相关资料一:“大学的性接触”状况接吻:男生39.5%女生45.5%性爱抚:男生25.6%女生28.9%**:男生10.9%女生8.4%———摘自著名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1997年主持的《全国大学生异**往》调查

  相关资料二:我国青少年性健康调查结果令人担心*社会工作者协会、京伦家庭科学中心等单位在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大中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现在的青少年远比他们的父母“前卫”。在他们当中,同意“爱情是专一的,人的一生只能有一个真爱对象”的人只占被调查者的28.8%,认为现代婚姻应该“白头偕老,从一而终”的只有20%,赞成与已经有恋人者谈恋爱的超过了30%.在这方面,女生似乎比男生更开放。45%以上的人对婚前性关系持肯定态度,其中34%的人认为“这样可以巩固爱情”。来自北京的另一项调查则更能印证年轻人的“大胆”:3034名婚检青年中,46%的男青年和45%的女青年承认有过婚前性行为,这使我国的性病、艾滋病预防专家们担心不已。

  多项调查均表明,我国青少年比五六十年代出现提前的倾向。前倾带来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现。认知心理学认为,性的信息大量增加,人们的性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这一切,频繁刺激青少年的大脑和生殖腺体,提早催开了性生理的芽蕾,也必然催动了性心理的发展。然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又造成了青少年社会心理成熟的推迟。他们在社会心理不成熟的情况下,对生理的发育以及由于生理的发育而萌发的性心理,缺乏科学的理解,很容易陷入盲目性。

  于是,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就对性出现了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生理的成熟使得他们过早的涉足于性;另一方面,心理的不成熟却使他们对性产生了迷茫。面对这种情况,很多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大学生进行了性方面的教育,然而,收效甚微,因为学校方面还是采取了谨慎的做法,不敢过于强调性方面的教育。

  所以很多青少年,特别是热恋中的男孩女孩就容易产生迷茫,而且会出现两种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受性本能、性心理的驱使,出于无知和好奇,过早地进行性体验和性尝试。在青春期性萌发的初期发生性关系,它可以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受封建贞操观的影响,认为自己已是不贞不洁的人,从此背上沉重的悔恨的包袱,抬不起头来,或者破罐破摔,糟贱自已;二是**过早的启动,形成**的猛烈递增,出现性亢奋,陷入追求性享乐的状态。这是一些青少年从性体验发展到性罪错所走过的路。性罪错容易形成动力定型,成为顽固的性癖恶*,要改变非常困难。

  人的性心理的成熟有赖于性生理的成熟,而性生理的成熟并不意味着性心理的成熟。性心理成熟的标志是性行为的发生是以性爱作为基础,灵与肉、性与爱的结合。因此,性心理的成熟与社会心理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人的性行为不仅具有自然性,而且具有社会性和精神性。同什么样的人发生性关系,以及在性行为中的表现,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感、责任感和人格特征。性心理的成熟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两性间不断地调整适应,尤其是情感的不断升华,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000字 (菁华3篇)(扩展5)

——大学生爱情观调查报告 (菁华5篇)

  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恋爱状况和恋爱观,帮组同学更好的了解恋爱的本质,我们特地设计了这份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

  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各年级大学生的恋爱现状,恋爱态度,恋爱对象的选择及恋爱对自身的影响,恋爱与生活学*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调查步骤:

  1、小组讨论,讨论选取哪个课题,理由和可行性,并选定此题。

  2、过书籍,网络,杂志查阅课题资料。

  3、发现,提出,讨论存在的问题,并设计调查问卷。

  4、发放问卷并收回统计。

  5、筛选有效问卷,并统计结果,组员讨论。

  6、细化,编写报告。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打印100份,收回91份。其中男生47份,女生44份。分别占总数的51.6%和48.4%。基本保证各年级都有人参加了此次调查,所以结果有一定的参考性。

  恋爱现状

  目前在大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如果你在大学里没有谈过恋爱,那就不算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恋爱的大潮中去,但也有少数大学生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认为大学里仍然应该以学业为重。

  调查中发现,在我们的问卷中“你正在恋爱吗”这一问题“是”的占40.7%,“否”的占59.3%,“是”的人中,大一占27.0%,大二占37.8%,大三占35.2%。因此,对于大学生恋爱现状,可以用“三化”来概括。

  1、普及化,大众化。在当今高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通的现象了。在校园里看到大学生成双成对,旁若无人地卿卿我我已不再是稀罕事,有人形容这是一股"恋爱热",也有人说这是一股"恋爱风",不管怎么说,都不为过。因为,大学生谈恋爱是毋庸置疑的。

  2、低龄化。大学生谈恋爱历来有之,但过去多是高年级学生,是所谓"学业、爱情双丰收"的时期。而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学业未成,却恋爱先行,有些人的观点是“进校后的首要任务是抓紧时间谈恋爱,否则优秀的则被他人抢先一步,就轮不到我了。他们有的刚进大学校门就走进了恋爱圈。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很多大一同学已经步入了爱河。他们或是高中就谈了恋爱,或是刚进入大学不久,就告别了单身。据不完全统计,五年之前一年纪学生恋爱人数只有5%?而现在已达15%左右。所以大学生恋爱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3、公开化。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不论对男生抑或是女生来说,大学生恋

  爱已不再只是心中的“悄悄话”,更加不是不可触及的禁区。过去,大学生谈恋爱很讲究东方民族的含蓄和深沉,恋爱处于"地下活动"状态,常常鲜为人知。在本次调查中,97%的大学生表示并不反对大学生恋爱。较过去,当代大学生已经有了更为开放的恋爱观念。

  恋爱动机与恋爱对象的选择

  在“你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要求是什么?”这一问题,统计结果如下:“相貌好”仅占16.5%,“人品好”占34.1%,“能力好”占6.6%,“和自己志趣相投”占28.6%,“其他”占14.2%。在校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在恋爱中,常显露出其不成熟性,但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恋爱选择因素总体上还是健康的。他们更加注重对方的人品,能力,而不是相貌,金钱,这些外在的东西。当大学生情侣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担当家庭责任的现实问题直接摆在面前时,理想化的爱情能否维持还很难预测。但就目前而看,大学生基本拥有正确的恋爱观。

  在“你想在大学里谈恋爱或您在大学里谈恋爱最初先机是什么?”这一问题中,有些大学生恋爱存在一定的而盲目性。选择“看到大家都有男朋友或女朋友,觉得自己单身没面子”占4.4%,“弥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占15.4%,“对方追求激烈,自己不好意思拒绝”占13.2%。不难看出,在恋爱动机上,有些大学生对此并没有很清晰的目的。种种迹象表明,有些在校大学生恋爱似乎是一种时髦,只是一种对恋爱情结的满足。也有一些同学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

  上大学生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内心比较空虚和孤独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个可以停自己倾诉的朋友。

  还有一些同学则发表了他们的看法,有的认为是缘分到了,该谈恋爱了,也有的认为恋爱能产生内驱力,,还有的认为反正迟早都要谈到,大学里的同学更谈的来一些。这说明我校有些大学生在恋爱动机方面是不太健康的。经过我们的分析,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大学生仍然处于心理成长时期,自尊心过强,在与同学交往中不轻易向他人敞开心扉,形成心理闭锁;二是因为不少人考入大学后失去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学*的动力,感到生活乏味。在这种前提下产生的爱情,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片面性和冲动性,一旦日后寂寞感等感觉消失,“爱情“会随之结束,这势必给自己,同时也给对方带来痛苦与不幸。其中“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占50.5%。

  恋爱态度

  调查表明,有36.3%的同学认为大学恋爱是正常现象,29.7%的同学认为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比较以自我为中心。23.1%的同学支持大学生谈恋爱,36.3%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完全是正常现象。10.9%的同学的回答是对此类问题没有想过。

  “如果你有男/女朋友,你们的恋爱未来式什么”,对于这一问题,有21.9%选择的是“两人一起考研或找工作,直到走向婚姻”,33.0%选择的是“尽量朝同一个目标奋斗”,选择“未来有太多变数”的有27.5%,14.3%的同学是只看到了眼前的认为管不了那么多,现在快乐第一,管不了以后。也有3.3%的同学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并不相信大学里存在不求回报的纯洁的爱情,也有些人对这个问题表示不清楚,存在很大的怀疑。可能正因为如此,导致大学生恋爱随意性大,在校期间成功率低。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毕业的季节,也是分手的季节。大学里谈恋爱到底会不会有结果呢?调查结果表明,有4.3%的同学都认为在大学里不能成功。认为最后能发展成为结婚对象的占了27.5%,也有的同学认为成功率很小。38.5%认为成功率为一半。

  恋爱与学业

  对于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看法众多。调查表明,48.4%的同学认为恋爱对自身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27.4%的同学认为学*生活更有动力,此类同学大多数对爱情有着很大的向往。当然,也有14.3%的人认为谈恋爱分散精力,影响学*。其中5.5%的同学认为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4.4%的同学认为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

  “就业时你有可能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必须在恋人与工作中选择你会”,调查结果表明,在对待工作与爱情上,25.3%的同学认为“以工作为重,终止爱情”。31.9%的人认为会“以爱情为重,牺牲工作”,说明有很大一部分人不能理智的对待爱情。2*%的人认为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此外还有1*%的同学认为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即使发生了也会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以到达爱情和事业兼顾的。对于事业与爱情该如何选择这个问题显示了大学生恋爱面临的问题具有广泛性、繁杂性等特点。这个问题极易导致恋爱失败,因此,处理好学业和恋爱的关系十分重要。

  调查发现,当恋爱失败时,有64.8%的同学能正确面对失恋,其中56%的同学认为可以为以后的恋爱积累经验,8.8%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再找一个。8.8%的人认为从此可以解脱,集中精神去学*。有的人在经历失恋后在学*上往往会有很大的进步,就是失恋的效果。有的人害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在调查中占了12.1%。他们认为失恋后生活没有意义,学*没有动力,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成熟的,更不应该是一个大学生应该拥有的。作为大学生,应该理智地对待学业与爱情,而不是一旦失恋,便没有了全世界,甚至感到无法自拔。

  概括总结

  恋爱是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正确对待爱情,该爱的时候尽情的爱,该学*的时候认真的学*,不能因为爱情耽误自己耽误别人。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和事业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好地面对学*和工作,更好地面对生活。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千奇百态,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越来越早地走到爱情的边缘,走进爱情世界里的也大有人在。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10电气班李永峰于xx年5月对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做了爱情观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在对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各系、各年级学生关于爱情观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当今的大学生的爱情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谈恋爱这在大学校园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恋爱观,约9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赞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68。5%的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可无,一切天注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为主占55%。占8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理想的,浪漫的。

  在谈到爱情的标准时,占71.5%的学生认为爱情应以感情为基础,70%的男生认为爱情应是随缘的,而只占6.5%的女生相信随缘,但相信以金钱,外貌等为基础的爱情占了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女生占11%。尽管多数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很正常,但对爱情的信任度上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爱情可信度不高,毕业意味着分手,很难走向婚姻。而12%的理科女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忠贞的,可信度甚高;占18%的文科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以发展为婚姻。

  综上,通过对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爱情表征着两个相爱的人连成的心,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为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矛盾的枷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爱情与现实的诸般关系。同时,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一、大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

  从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网上调查搜集的资料看:既有对现实的美好爱情的憧憬,如“爱情是神圣的、坚贞的”、“爱情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爱,简单而又简约!我们的爱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需要上的!我们身边的爱是轻轻的来,而又轻轻的走!没有线,没有头,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而又简约!”又有对现实残酷的无奈,如“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柔情蜜意,乱挥刀剑无结果。流水滔滔斩不断,情丝百结冲不破。刀锋冷,热情未冷,心底更是难过。无情刀,永不知错,无缘份,只叹奈何,面对死,不会惊怕,离别心凄楚。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挥刀剑,断盟约,相识注定成大错。”又有对爱情的无奈,如“爱情如流沙”,“爱是什么?相爱,不就是两个人你爱我,我爱你,还有我现在想的是现在相爱,以后会怎么样呢?会结婚嘛?所以我很犹豫,我很彷徨”。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充满着浪漫与高尚,又逃不脱现实的残酷。无怪乎,有人说:“大学不谈恋爱,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而现实的爱情从来就没有“世外桃园般的爱情”。

  二、大学生的爱情观既让人充满向往,又很脆弱

  大学生朝气蓬勃,有理想,有上进心,而对永恒的话题──爱情,既向往,又缺乏理智。在调查中占41.5%的女生认为大学谈恋爱是一时的好奇,经历了十二年寒窗之苦、高考的艰辛、无硝烟弥漫的战场的拼搏,进入了象牙塔,青少年压抑久的心终于得到了释放,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已经改变了高中的那种只有读书为高考的观念已不复存在了,思想放松了,再由于处于青春骚动期的大学生终于找到了释放情感的方式——谈恋爱。由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日趋成熟及对人生认识的完善,自然对爱情有了现实的变化。在调查中,占13%的男生认为大学恋爱的一个目地是为了生理的需要,占20%的男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同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58%的学生则反对同居,认为同居是对道德的一种败坏;而约9%的文科类的女生认为同居无所谓,感情已达某种程度的时候,那也无可非议,只要双方合适就可以,这可能与其所接受的知识、认识及感性思想的浓厚等有关。约占60%的学生则认为爱情应该专一,忠于彼此,这成了主导思想,看来当代的大学生还是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思想道德观趋于良性化发展。一部分的女生认为如果可以找到更好的,会考虑换男朋友,追求更加完美的爱情,体现了对爱情的理想化,缺乏理性,谈恋爱只是凭着自己的感性认识,缺乏成熟的分析。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爱情信任度的下降。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可信度不高,但不会完全、坚决地反对恋爱,因为对消费者的大学生而言,婚姻是遥远的事情,还谈不上责任与义务,大学时代谈恋爱也无可厚非;对爱情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比较成熟的表现,在被调查的大三、大四的学生中,占60%的人主张恋爱应结合社会现实,家庭实际,经济能力等,少了鲁莽和随便,多了成熟、理性的思考。

  三、大学生的爱情观又是不协调的

  在调查中表明:占30%的学生认为找男(女)朋友必须有“为共同理想奋斗的决心”,其中艺术类的学生占了10%,而占60%的理科类男生认为女朋友必须是纯洁坚贞的,占20%的文科类的女生希望找个“在无聊时可以谈谈心的伴侣”……这些结果显示:男、女学生对爱情伴侣的取向有着很大的不同,而文、理科又有明显的差别。追究原因,可能是各自的文化知识层面、接受教育程度、道德观念、对现实的了解认识和对未来的计划等不同有关。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有美好的爱情观念,但又产生一些不良现象。导致不良现象产生的根源:一是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提高,人们不必再为温饱问题而疲于奔命,这为人们的爱情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提供更多的资本;二是外来文化和风气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开放,最主要的还是部分大学生游手好闲、思想放松、学*目的不明确、缺乏进取精神,再加上一些老生的消极宣传,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一种"晚追不如早追,不早追连丑的都不剩"的错误意识。

  四、为使大学生的爱情观更趋成熟、更富责任感,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谈谈端正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不良之风的措施。

  (一)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的教育

  1、端正恋爱态度

  对大学生加强爱的教育,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爱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封建婚姻只强调婚姻的封建义务,无视人有爱的权利,具体表现为包办婚姻“三从四德”等,那是对人性的奴役,必须予以否定。但是,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不承担爱的责任,就陷入了非理性主义的泥潭,这种只图享受、不负责任的轻率行为理应受到指责。一位教育家曾教导儿子:“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惜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想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是贪淫好色之徒,是堕落者。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她缔造幸福。”这种爱的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恋爱生活的基础。爱,是感情,只能用感情去爱,而不能用道理去爱。”爱,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情感,当然也只能用感情去爱,这并没有错,但人作为人,既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人之爱其所爱,除开感情因素,也应当讲究理性,应当符合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无理性的爱是盲目的,很危险的,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一场悲剧。

  2、摆正爱情的位置

  首先,要教育大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大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要教育大学生摆正爱情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明确坚持学业第一的观点,要使大学生理解,今天的学*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基础。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作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因此不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

  要克服大学生客观上的爱情至上,光懂上述道理还不够,还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变“儿女情长”为胸怀大志,用理想的感召力焕发学*的激情,把兴奋中心转移到学*上,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学*上,从而真正把学*放在第一位,爱情服从学业,爱情促进学*。

  3、加强恋爱道德教育

  针对当代大学生传统伦理观念逐渐淡化的特点,进行恋爱道德观教育。

  (二)结合正确的标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择偶

  如果大学生真的要谈恋爱,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保持慎重。在选择"对象"方面,不应过于片面,身材不应成为决定因素,关键在于对方是否具有上进心和善良心、是否跟自己志同道合和起到相互促进之作用。在追

  求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应该相信"随缘"和"顺其自然"之说,因为爱情是可以追求但绝不能强求的,只要双方在学*和生活中能相互从对方得到帮助、依托和快乐,所谓的"爱情"就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三)大学生应注意交往的艺术,有做人的原则

  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做到相互尊重、关心、帮助和理解。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心中的情人而改变整个自己,应该本着"独立自主,互相尊重,和睦共处"的原则,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顾及对方的感受,尽量避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和不让其感到尴尬。

  在交往过程中,不要花太多的财力、时间和精力到对方身上。作为学生,学*是重中之重,因此恋爱应该是为学*服务的而不应是为之而严重影响学*的。恋爱并非都是一帆风顺和快乐的,所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要因为对方对自己冷落而全盘否定自己。在失落之时,多考虑自己的闪光点和回忆与感情无关的美好往事,以此来进行自我安慰和解脱。笔者坚决反对"一脚踏两船"和"感情多元化",但是一旦对方去意已定,请相信"天涯处处有芳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学*,刻苦研究。"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更美的东西就在不远的彼岸向你招手。

  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恋爱状况和恋爱观,帮组同学更好的了解恋爱的本质,我们特地设计了这份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

  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

  …………………………

  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各年级大学生的恋爱现状,恋爱态度,恋爱对象的选择及恋爱对自身的影响,恋爱与生活学*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调查步骤:

  1. 小组讨论,讨论选取哪个课题,理由和可行性,并选定此题。

  2. 通过书籍,网络,杂志查阅课题资料。

  3. 发现,提出,讨论存在的问题,并设计调查问卷。

  4. 发放问卷并收回统计。

  5. 筛选有效问卷,并统计结果,组员讨论。

  6. 细化,编写报告。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打印100份,收回91份。其中男生47份,女生44份。分别占总数的51.6%和48.4%。基本保证各年级都有人参加了此次调查,所以结果有一定的参考性。

  恋爱现状

  目前在大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如果你在大学里没有谈过恋爱,那就不算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恋爱的大潮中去,但也有少数大学生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认为大学里仍然应该以学业为重。

  调查中发现,在我们的问卷中“你正在恋爱吗”这一问题“是”的占40.7% ,“否”的占59.3%,“是”的人中,大一占27.0% ,大二占37.8% ,大三占35.2% 。因此,对于大学生恋爱现状,可以用“三化”来概括。

  1. 普及化,大众化。在当今高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通的现象了。在校

  园里看到大学生成双成对,旁若无人地卿卿我我已不再是稀罕事,有人形容这是一股"恋爱热",也有人说这是一股"恋爱风",不管怎么说,都不为过。因为,大学生谈恋爱是毋庸置疑的。

  2. 低龄化。大学生谈恋爱历来有之,但过去多是高年级学生,是所谓"学业、爱

  情双丰收"的时期。而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学业未成,却恋爱先行,有些人的观点是“进校后的首要任务是抓紧时间谈恋爱,否则优秀的则被他人抢先一步,就轮不到我了。他们有的刚进大学校门就走进了恋爱圈。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很多大一同学已经步入了爱河。他们或是高中就谈了恋爱,或是刚进

  入大学不久,就告别了单身。据不完全统计,五年之前一年纪学生恋爱人数只有5%?而现在已达15%左右。所以大学生恋爱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3. 公开化。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不论对男生抑或是女生来说,大学生恋

  爱已不再只是心中的“悄悄话”,更加不是不可触及的禁区。过去,大学生谈恋爱很讲究东方民族的含蓄和深沉,恋爱处于"地下活动"状态,常常鲜为人知。在本次调查中,97%的大学生表示并不反对大学生恋爱。较过去,当代大学生已经有了更为开放的恋爱观念。

  恋爱动机与恋爱对象的选择

  在“你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要求是什么?”这一问题,统计结果如下: “相貌好”仅占16.5% ,“人品好”占34.1% ,“能力好”占6.6% ,“和自己志趣相投”占28.6% ,“其他”占14.2%。在校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在恋爱中,常显露出其不成熟性,但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恋爱选择因素总体上还是健康的。他们更加注重对方的人品,能力,而不是相貌,金钱,这些外在的东西。当大学生情侣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担当家庭责任的现实问题直接摆在面前时,理想化的爱情能否维持还很难预测。但就目前而看,大学生基本拥有正确的恋爱观。

  在“你想在大学里谈恋爱或您在大学里谈恋爱最初先机是什么?”这一问题中,有些大学生恋爱存在一定的而盲目性。选择“看到大家都有男朋友或女朋友,觉得自己单身没面子”占4.4% ,“弥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占15.4% ,“对方追求激烈,自己不好意思拒绝”占13.2%。不难看出,在恋爱动机上,有些大学生对此并没有很清晰的目的。种种迹象表明,有些在校大学生恋爱似乎是一种时髦,只是一种对恋爱情结的满足。也有一些同学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

  上大学生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内心比较空虚和孤独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个可以停自己倾诉的朋友。

  还有一些同学则发表了他们的看法,有的认为是缘分到了,该谈恋爱了,也有的认为恋爱能产生内驱力,,还有的认为反正迟早都要谈到,大学里的同学更谈的来一些。这说明我校有些大学生在恋爱动机方面是不太健康的。经过我们的分析,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大学生仍然处于心理成长时期,自尊心过强,在与同学交往中不轻易向他人敞开心扉,形成心理闭锁;二是因为不少人考入大学后失去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学*的动力,感到生活乏味。在这种前提下产生的爱情,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片面性和冲动性,一旦日后寂寞感等感觉消失,“爱情“会随之结束,这势必给自己,同时也给对方带来痛苦与不幸。其中“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占50.5% 。

  恋爱态度

  调查表明,有36.3%的同学认为大学恋爱是正常现象,29.7%的同学认为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比较以自我为中心。23.1%的同学支持大学生谈恋爱,36.3%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完全是正常现象。10.9%的同学的回答是对此类问题没有想过。

  “如果你有男/女朋友,你们的恋爱未来式什么”,对于这一问题,有21.9%选择的是“两人一起考研或找工作,直到走向婚姻”,33.0%选择的是“尽量朝同一个目标奋斗”,选择“未来有太多变数”的有27.5% ,14.3%的同学是只看到了眼前的认为管不了那么多,现在快乐第一,管不了以后。也有3.3%的同学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并不相信大学里存在不求回报的纯洁的爱情,也有些人对这个问题表示不清楚,存在很大的怀疑。可能正因为如此,导致大学生恋爱随意性大,在校期间成功率低。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毕业的季节,也是分手的季节。大学里谈恋爱到底会不会有结果呢?调查结果表明,有4.3%的同学都认为在大学里不能成功。认为最后能发展成为结婚对象的占了27.5% ,也有的同学认为成功率很小。38.5%认为成功率为一半。

  恋爱与学业

  对于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看法众多。调查表明,48.4% 的同学认为恋爱对自身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27.4% 的同学认为学*生活更有动力,此类同学大多数对爱情有着很大的向往。当然,也有14.3% 的人认为谈恋爱分散精力,影响学*。其中5.5%的同学认为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4.4% 的同学认为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

  “就业时你有可能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必须在恋人与工作中选择你会”,调查结果表明,在对待工作与爱情上,25.3%的同学认为“以工作为重,终止爱情”。31.9%的人认为会“以爱情为重,牺牲工作”,说明有很大一部分人不能理智的对待爱情。2*%的人认为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此外还有1*% 的同学认为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即使发生了也会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以到达爱情和事业兼顾的。对于事业与爱情该如何选择这个问题显示了大学生恋爱面临的问题具有广泛性、繁杂性等特点。这个问题极易导致恋爱失败,因此,处理好学业和恋爱的关系十分重要。

  调查发现,当恋爱失败时,有64.8%的同学能正确面对失恋,其中56%的同学认为可以为以后的恋爱积累经验,8.8%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再找一个。8.8%的人认为从此可以解脱,集中精神去学*。有的人在经历失恋后在学*上往往会有很大的进步,就是失恋的效果。有的人害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在调查中占了12.1%。他们认为失恋后生活没有意义,学*没有动力,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成熟的,更不应该是一个大学生应该拥有的。作为大学生,应该理智地对待学业与爱情,而不是一旦失恋,便没有了全世界,甚至感到无法自拔。

  概括总结

  恋爱是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正确对待爱情,该爱的时候尽情的爱,该学*的时候认真的学*,不能因为爱情耽误自己耽误别人。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和事业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好地面对学*和工作,更好地面对生活。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千奇百态,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越来越早地走到爱情的边缘,走进爱情世界里的也大有人在。

  笔者于XX年12月对jy大学的学生做了爱情观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在对jy大学各系、各年级学生关于爱情观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当今的大学生的爱情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谈恋爱这在大学校园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恋爱观,约9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赞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68.5%的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可无,一切天注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为主占55%。占8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理想的,浪漫的。

  在谈到爱情的标准时,占71.5%的学生认为爱情应以感情为基础,70%的男生认为爱情应是随缘的,而只占6.5%的女生相信随缘,但相信以金钱,外貌等为基础的爱情占了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女生占11%。尽管多数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很正常,但对爱情的信任度上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爱情可信度不高,毕业意味着分手,很难走向婚姻。而12%的理科女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忠贞的,可信度甚高;占18%的文科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以发展为婚姻。

  综上,通过对jy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爱情表征着两个相爱的人连成的心,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为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矛盾的枷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爱情与现实的诸般关系。同时,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一、大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

  从jy大学网上调查搜集的资料看:既有对现实的美好爱情的憧憬,如“爱情是神圣的、坚贞的”、“爱情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爱,简单而又简约!我们的爱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需要上的!我们身边的爱是轻轻的来,而又轻轻的走!没有线,没有头,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而又简约!”又有对现实残酷的无奈,如“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柔情蜜意,乱挥刀剑无结果。流水滔滔斩不断,情丝百结冲不破。刀锋冷,热情未冷,心底更是难过。无情刀,永不知错,无缘份,只叹奈何,面对死,不会惊怕,离别心凄楚。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挥刀剑,断盟约,相识注定成大错。”又有对爱情的无奈,如“爱情如流沙”,“爱是什么?相爱,不就是两个人你爱我,我爱你,还有我现在想的是现在相爱,以后会怎么样呢?会结婚嘛?所以我很犹豫,我很彷徨”。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充满着浪漫与高尚,又逃不脱现实的残酷。无怪乎,有人说:“大学不谈恋爱,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而现实的爱情从来就没有“世外桃园般的爱情”。

  二、大学生的爱情观既让人充满向往,又很脆弱

  大学生朝气蓬勃,有理想,有上进心,而对永恒的话题──爱情,既向往,又缺乏理智。在调查中占41.5%的女生认为大学谈恋爱是一时的好奇,经历了十二年寒窗之苦、高考的艰辛、无硝烟弥漫的战场的拼搏,进入了象牙塔,青少年压抑久的心终于得到了释放,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已经改变了高中的那种只有读书为高考的观念已不复存在了,思想放松了,再由于处于青春骚动期的大学生终于找到了释放情感的方式--谈恋爱。由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日趋成熟及对人生认识的完善,自然对爱情有了现实的变化。在调查中,占13%的男生认为大学恋爱的一个目地是为了生理的需要,占20%的男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同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58%的学生则反对同居,认为同居是对道德的一种败坏;而约9%的文科类的女生认为同居无所谓,感情已达某种程度的时候,那也无可非议,只要双方合适就可以,这可能与其所接受的知识、认识及感性思想的浓厚等有关。约占60%的学生则认为爱情应该专一,忠于彼此,这成了主导思想,看来当代的大学生还是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思想道德观趋于良性化发展。一部分的女生认为如果可以找到更好的,会考虑换男朋友,追求更加完美的爱情,体现了对爱情的理想化,缺乏理性,谈恋爱只是凭着自己的感性认识,缺乏成熟的分析。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爱情信任度的下降。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可信度不高,但不会完全、坚决地反对恋爱,因为对消费者的大学生而言,婚姻是遥远的事情,还谈不上责任与义务,大学时代谈恋爱也无可厚非;对爱情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比较成熟的表现,在被调查的大三、大四的学生中,占60%的人主张恋爱应结合社会现实,家庭实际,经济能力等,少了鲁莽和随便,多了成熟、理性的思考。

  三、大学生的爱情观又是不协调的

  在调查中表明:占30%的学生认为找男(女)朋友必须有“为共同理想奋斗的决心”,其中艺术类的学生占了10%,而占60%的理科类男生认为女朋友必须是纯洁坚贞的,占20%的文科类的女生希望找个“在无聊时可以谈谈心的伴侣”……这些结果显示:男、女学生对爱情伴侣的取向有着很大的不同,而文、理科又有明显的差别。追究原因,可能是各自的文化知识层面、接受教育程度、道德观念、对现实的了解认识和对未来的计划等不同有关。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有美好的爱情观念,但又产生一些不良现象。导致不良现象产生的根源:一是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提高,人们不必再为温饱问题而疲于奔命,这为人们的爱情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提供更多的资本;二是外来文化和风气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开放,最主要的还是部分大学生游手好闲、思想放松、学*目的不明确、缺乏进取精神,再加上一些老生的消极宣传,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一种晚追不如早追,不早追连丑的都不剩的错误意识。

  四、为使大学生的爱情观更趋成熟、更富责任感,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谈谈端正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不良之风的措施。

  ()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的教育

  1、端正恋爱态度

  对大学生加强爱的教育,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爱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封建婚姻只强调婚姻的封建义务,无视人有爱的权利,具体表现为包办婚姻“三从四德”等,那是对人性的奴役,必须予以否定。但是,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不承担爱的责任,就陷入了非理性主义的泥潭,这种只图享受、不负责任的轻率行为理应受到指责。一位教育家曾教导儿子:“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惜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想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是贪ooo淫ooo好色之徒,是堕落者。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她缔造幸福。”这种爱的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恋爱生活的基础。爱,是感情,只能用感情去爱,而不能用道理去爱。”爱,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情感,当然也只能用感情去爱,这并没有错,但人作为人,既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人之爱其所爱,除开感情因素,也应当讲究理性,应当符合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无理性的爱是盲目的,很危险的,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一场悲剧。

  2、摆正爱情的位置

  首先,要教育大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大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要教育大学生摆正爱情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明确坚持学业第一的观点,要使大学生理解,今天的学*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基础。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作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因此不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

  要克服大学生客观上的爱情至上,光懂上述道理还不够,还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变“儿女情长”为胸怀大志,用理想的感召力焕发学*的激情,把兴奋中心转移到学*上,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学*上,从而真正把学*放在第一位,爱情服从学业,爱情促进学*。

  3、加强恋爱道德教育

  针对当代大学生传统伦理观念逐渐淡化的特点,进行恋爱道德观教育。

  ()结合正确的标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择偶

  如果大学生真的要谈恋爱,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保持慎重。在选择对象方面,不应过于片面,身材不应成为决定因素,关键在于对方是否具有上进心和善良心、是否跟自己志同道合和起到相互促进之作用。在追求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应该相信随缘和顺其自然之说,因为爱情是可以追求但绝不能强求的,只要双方在学*和生活中能相互从对方得到帮助、依托和快乐,所谓的爱情就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大学生应注意交往的艺术,有做人的原则

  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做到相互尊重、关心、帮助和理解。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心中的情人而改变整个自己,应该本着独立自主,互相尊重,和睦共处的原则,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顾及对方的感受,尽量避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和不让其感到尴尬。

  在交往过程中,不要花太多的财力、时间和精力到对方身上。作为学生,学*是重中之重,因此恋爱应该是为学*服务的而不应是为之而严重影响学*的。恋爱并非都是一帆风顺和快乐的,所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要因为对方对自己冷落而全盘否定自己。在失落之时,多考虑自己的闪光点和回忆与感情无关的美好往事,以此来进行自我安慰和解脱。笔者坚决反对一脚踏两船和感情多元化,但是一旦对方去意已定,请相信天涯处处有芳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学*,刻苦研究。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更美的东西就在不远的彼岸向你招手。

  一、调查目的

  为了让大学生对“爱情”有所思考,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从大学生的爱情观出发,立足问卷调查,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爱情观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全国各高校少部分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时间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000字 (菁华3篇)(扩展6)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菁华5篇)

  [摘要]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立足问卷调查,以大学生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恋爱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对于恋爱与学*,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往。在中学时学*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因为在学*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作为学*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

  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0xx年xx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

  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

  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

  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

  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

  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

  恋人,*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

  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

  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

  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

  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对于恋爱与学*,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

  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往。在中学时学*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因为在学*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

  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作为学*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

  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0xx年xx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

  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

  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000字 (菁华3篇)(扩展7)

——大学生恋爱观的问卷调查报告 (菁华3篇)

  我就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做了调查,此次调查为全校范围内的大学生,调查不分年级,调查方法为随机调查,调查全程历时一个星期,受调查对象共计八十五人,部分受调查对象接受的是纸质问卷调查,另外一部分受调查对象接受的是电子稿问卷调查。

  针对调查所整理的数据,我做了如下的分析:

  有约87%的受调查者对恋爱的理解是“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而认为恋爱是“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和“是为将来的事业做跳板”以及“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的比例极少。大学生目前的恋爱状况为“正在恋爱”与“曾经有过恋爱”的比例分别为“43%”与“32%”,而另一部分的受调查者的恋爱状况出于“观望”和“不准备恋爱”。在“是否喜欢并愿意与异**往”这个问题上,分别有“63%”和“32”的受调查者认为“非常喜欢并愿意”和“愿意正常交往”而另外三项“谈不上喜欢但也不厌恶与异**往”、“害羞,不太愿意”、“不喜欢也不愿意”所占的比例很少。

  大学生们正处在青春期,难免会有好感的人遇到,在受调查者中,有“33%”的人会大胆主动追求,“10%”的人会有所暗示,而“25”的人则觉得不好意思,静观而已,其他人则会更可能会在追求我的人中考虑或者是不大看好感情。在现在这么开放的时代,我们的大学生对恋爱的看法也许比以前更加大胆了,这也就有了“67%”有过主动(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异性提出建立恋爱关系的经历的这种景象,而另外33%为什么不主动追求,也许由他们自己的原因。大学中的恋爱,现在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种大学经历“67”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一段真挚的感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21”的人抱着顺其自然,不能强求的态度,另外极少数的人将恋爱当作游戏或者目前对恋爱没概念。有人说,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而事实情况却是“33%”的人以前谈过,现在单身,另外“33”的人从未谈恋爱,若出现理想之中的恋人,会主动谈一场,剩下三分之一的人以学业事业为重,大学期间不谈恋爱。凡事都有个动机,恋爱也不例外,比如恋爱有因一见钟情的,有日久生情的,在恋爱动机上,他们集中在“丰富生活,排遣寂寞”、“积累经验,体验人生”、“身心需要”、“寻找生活伴侣”的选项上比较多。

  随着现在生活水*的提高,科学的进步,人们的认知也随着提高,就“自己会为了在大学里谈恋爱而降低自己的选择要求吗?”这个问题上,“42”的人选择了“会”,而“33%”的人选择了“基本不会,但有调整”,而“12%”的人选择了“完全不会”,剩下的人则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好说。毕竟学生的主要的任务就是学*,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这几个阶段可以说是人生中学*的黄金时期,但人不能只懂得学*,作为在大学生活中另一项我们需要学会的就是恋爱,这没有强制性,但这又是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大学里,有忙着学业的,有学业恋爱双丰收的,同样也有舍学业而保恋爱的,在我们的受调查者中“20%”的人认为“学*与恋爱二者不可兼得,谈恋爱肯定要影响学*”,“62%”的人有这种观念“爱情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学*,男女朋友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促进学*”,而少数者认为“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其余的则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概念。

  通常在面对自己的伴侣的时候,双方都会为自己所心爱的人有所忍让,我们的调查符合这种情况。在“当双方产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上,“80%”的人会因为爱对方而妥协退让,“12%”的人选择了“斟酌考虑”。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40%”的人的爱情观是“一生只爱一个人”,“20%”的选择了“不轻易爱一个人”,剩下的“40%”则认为“随兴而为,可同时爱多人”。爱情态度,真可谓是各有不同,分别有“热情爱型”、“游戏爱型”、“友谊爱型”、“现实爱型”、“疯狂爱型”以及“奉献爱型”。“80%”的人还是相信爱情的,有四层的人持“结婚时一定要有爱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你认为存在美好的爱情吗”这个问题下,接*六层的人认为还是有美好的爱情的。

  针对问卷中的数据,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代大学生面对恋爱还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也许这种态度态度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不负责任的结果。

  总之恋爱双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感情,意愿;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兴趣爱好,学*工作,社交活动等等。总之,任何一方都不能只要求对方履行义务而自己却不承担相应的义务。

  要忠贞专一,就是爱一个人要始终如一,永不变心,双方在共同的人生旅途中,能始终如一地在事业上互相帮助,生活中同甘共苦,能承受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恋爱过程中要含蓄文明,举止文雅,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用含蓄、谦恭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我们要做自己感情的主人,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使起恰到好处。

  要理智和宽容,恋爱中的失恋是难免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道德的大学生,在失恋时,首先要作到失恋而不失态,我们应该明白失恋是一件很正常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保持*和、理性的心态。其次,还要作到失恋而不是志,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一个人的唯一,生活中有很多更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不要一蹶不振,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应该转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学*中。再次,要作到失恋而不失德,爱情不在友情在,要理智和宽容,想到对方的难处,这才是一个大学生较高素质的表现。

  尽管我们追求美好爱情是好的,但大学生毕竟是一学业为主,青年学生对爱情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对学业的荒废。但必须搞清楚,“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面对繁重的学*任务,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处理好学*和爱情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我们应该明白,如果人生是一曲交响乐的话,爱情这一旋律的出现,只有恰到好处,才能使人生的交响乐更加悦耳动听。

  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立足问卷调查,以大学生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恋爱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9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常熟理工学院在校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xxx年11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

  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3.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往。在中学时学*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因为在学*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1.高校学生恋爱现状

  1.1恋爱心理自主、随意性强

  现今的学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或许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的寂寞。他们对感情表现得冲动,较少看重金钱、权力、地位等因素。心理自主性很强,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轻现实,易冲动,从小受传统观念的局限。

  1.2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由于大学生恋爱的不成熟,成功率比较低,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失恋是大多数恋爱的必然结果,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对学业造成较大影响。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等情绪会使当事者的心理受到很大伤害,有的甚至形成阴影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或生理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2.当代大学生的几种错误恋爱观

  2.1恋爱目的不明确,只为体验爱情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校园爱情作为生活的点缀,以此排遣课余生活的寂寞,改变生活的单调。恋爱成为一种感情体验,借此寻求刺激,据我们调查有63%的大学生认为校园爱情是以毕业作为爱情终点。这种恋爱观放纵情感,推卸责任,贻害无穷。

  2.2主次不清,恋爱影响学*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3000字 (菁华3篇)(扩展8)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菁选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本次活动主要走访问卷调查的形式,到八大高校有关当代大学生金钱观等方面的知识,让广大当代大学生了解有关金钱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降低当代大学生因为金钱问题的犯罪率,加快构建和谐校园的步伐。这次活动以座谈会的形式为切入点,是很有必要的'。希望通过此次问卷调查,让大学生更加懂得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及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一个正确的定位,让大学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项目实施计划

  1、调查步骤:

  第一阶段:初步调查:初步了解大学生消费情况;

  第二阶段:计划阶段:制定调查策划书,审定、修改确认;

  第三阶段:问卷阶段:设计调查问卷,初步测试。然后整理确认,并印制1000份;

  第四阶段:实施阶段: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及时回收,确保问卷的回收率;

  第五阶段:研究分析:通过数据输入处理,研究、分析数据;

  第六阶段:报告阶段:撰写调查报告。

  2、日程安排:

  (1)10月25日将我会成员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到桂林八大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各个小组做好图片采集。

  (2)11月10日对全部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并分工合作将此次调查做成实践报告。

  (3)11月25日全体成员将此次调查活动的图片收集并整理成图片集,在我校青春广场向全体在校生进行成果展评。

  我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消费观念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并且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与人生观、价值观,校园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调查人:

  组长:王誉洁

  组员:秦瑶,东玉清,张海英,王录杰,袁艳如,刘佳雯

  小组分工:

  制作调查问卷:张海英

  调查访问:王誉洁,王录杰,张海英,秦瑶,东玉清

  总结调查结果:袁艳如,刘佳雯

  制作调查报告:王誉洁,秦瑶,东玉清,张海英,王录杰,袁艳如,刘佳雯

  调查方法:问卷,统计

  调查背景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

  调查目的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调查结果

  从调查结果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10%,月费用700--1000元的人,占30%左右,500--700元的人占40%,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20%左右。在这些学生之中,超过50%的学生拥有电脑、约9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当代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支出:伙食费,买服饰,恋爱,上网费,手机费等。

  一:伙食费。

  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个体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95.7%。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可以但不要太频繁。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6-15次各类同学聚会。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150-600元之间。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和同学朋友聚会一般选择在普通餐厅,但也有2%的选择在高档餐馆。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否则被视为不够交情。

  二:购买服饰。

  从消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男生买衣服的宗旨是不买则已,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马上就不穿了。大学生购买品牌的商品,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购买名牌产品更是能够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在对“当您拥有一件名牌产品时,您最希望谁能够注意到您拥有这样的品牌“调查后发现,70%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朋友同学能够注意到自己拥有的某个品牌,17%的人希望陌生人能够注意到自己,12%的人希望自己的恋人能够关注自己拥有某个品牌。4%的人表示希望自己父母和家人能够了解。3%的人表示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可见选择名牌产品对帮助大学生自己的交往,能够起到帮助作用。而大学生由于在读书期间,主要生活费来自父母,而购买著名品牌的消费品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所以大学生只有4%的人愿意父母知道自己使用名牌的产品。

  三:恋爱消费

  对问卷中“你谈恋爱了吗?每年为恋爱花费多少钱?“的问题,77%的大学生承认有恋爱经历,每年用于恋爱消费的钱从200-700元不等。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有几千元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个大二的学生在女朋友生日那天送了一条价值7800元的铂金钻石项链);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在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200-400元。

  四:上网费用

  调查结果显示:在每周上网时间方面,12.7%的学生在3小时以下,20.9%的学生为3-7小时,30.1%的学生为8-10小时,19.5%的学生为10-20小时,16.8%的学生在20小时以上;在上网时段方面,23.2%的学生在白天上网,33.9%的学生在晚间上网,35.2%的学生在周末上网,7.7%的学生还经常上通宵。如果按2元/小时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五:手机等通讯费用

  根据调查结果,85%的学生都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500--1600元之间,月消费在20--150之间。消费者的月手机话费也与其月生活费相挂钩,生活费用少的话费也相应较少,控制在50元以下,但也有部分高收入用户的话费也在此列,共占了样本的25%,学生月话费主要集中在50-100之间,约占了调查总数的62%,属于中档水*。其次月话费在100-150的有18%,而150以上的高消费者主要是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的5位,与其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应。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大学生消费问题建议:

  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

  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好。

  一关于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

  1.受调查的大学生中,60%的人拥有手机;27%的人拥有电脑;20%的人拥有PDA;12%的人拥有MP3。

  2.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调查显示,首位是“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57.7%)”,其次就是“单纯追求流行、时髦与新奇的东西(30.4%)”。此次调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类先锋品牌中,非内地品牌占了*一半。在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上,基本都是外国品牌的天下。在休闲运动消费方面,阿迪达斯与耐克的魅力不减,而李宁与安踏也在大学生中赢得了一*之地。

  3.本次调查覆盖中国34个重点城市,126所高校、*1万名大学生,研究结论可推及34个城市的`约一千万大学生。

  4.虽然除了家庭供给外,多数大学生都没有直接的收入来源,但昨天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马旗戟说,不同于一般公众的认知,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他们每学期的*均收入为4919元,支出为4819元,而经常性负债消费的大学生比例超过10%。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至9000元之间。而将大学生在两个假期的支出计算在内,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均消费支出已经在一万元以上。

  5.理性消费是主流。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

  6.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在关于月*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

  一.调查背景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我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我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却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我们的消费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但是,作为一个基本没有经济收入的纯粹消费者来说,这种超越于自己身份的消费现象值得深思。那么,作为一个时尚的追随者和将来中高层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当代大学生究竟是如何支配他们手中的货币的呢?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进行一次费问卷性的调研。

  二、调查对象:全国大学生

  三、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四、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问题:

  1.日常生活消费高档化;

  2.电信、网络、数码等消费的普及化;

  3. 休闲娱乐消费的多样化;

  4.大学生的交际消费上升化。当前大学生的交际消费主要有两方面,爱情消费和人情消费。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正处在谈恋爱的年龄。现在的恋爱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出去吃饭、彼此送对方礼物等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而言,高档的爱情消费给他们正常的开支造成了很大困扰。有关报道指出,谈恋爱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会出现超支的情况。人情消费主要是在生日、获得奖学金等情况下,同学之间互相请客的一种消费,对于很多家庭情况不是很好的大学生而言,人情消费是一笔很大的经济负担;

  5.学*考证费用激增化。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为增加就业砝码,参加各种考证培训班,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很多大学生在考证问题上表现的非常盲目,缺少一定的职业规划,跟风形式严重,看别人考什么样的证书,自己就去考,其实真正有利于日后就业的证书并不多。但是,考试费用通常很高,还有考试培训费等,这方面的花费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而言是比较高的。考证费用正成为当前大学生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大学生自己重视。

  原因分析:

  社会原因 :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的提高,客观上为大学生高消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校园消费受到社会消费的强烈影响。

  家庭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面临紧张的学*和考试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没有理财的经验。上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他们没有直接面对消费的经验,没有与生活相适应的实践知识,促进大学生消费的不合理合理消费。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1.大学生群体正处在青年初期,其消费充满:从众性、攀比性、个性化。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对事情的正确判断能力有待加强,同时,自身的虚荣心又比较强,所以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大学生大多是群体生活在一起的,在生活中经常会以他人的标准作参照,这种参考在很多时候会变成一种攀比。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龄,追求消费个性化是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2.经济意识薄弱,消费经验不足,理财观念较差。很多人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有家长的关心和照顾。面临紧张的学*和考试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没有理财的经验。上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他们没有直接面对消费的经验,没有与生活相适应的实践知识。

  五.消费意见及建议

  大学生群体正处在人生的重要时期,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念、正确消费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改革开放以后,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满足,同时也带给当代大学生很多诱惑,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

  家庭方面:

  1.作为父母自身,必须有正确的消费观,身教胜于言传,在日常消费中要有节俭的意识。

  2.家庭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源头,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大部分是家庭供给的,必须从根源上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控制。

  学校方面: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而言,可以适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倡勤俭节约,倡导在校大学生合理消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一种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舆论氛围对当前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很强的从众性和攀比性,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让他们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日常的收支,学会消费,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惯。

  社会方面: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确立合理的消费观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一种极度拜金主义的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影响。媒体和新闻媒介应该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进行必要的宣传。还可以开展、组织部分大学生到贫困地区支教等,让大学生明白生活的艰辛。

  自身:作为有一定知识涵养的大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合理安排自身的休闲娱乐时间。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一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兼职活动,在明白赚钱不易的同时对自己的消费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到一些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活动,在支教过程中体会当前幸福生活的不易等。从自身做起,培养自己正确的判断力,坚定的意志力。

  六.结论

  当代大学生消费水*偏高,消费观念不合理。作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我们一定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尽量避免盲目消费,攀比性消费,尽量做到量入为出,理性消费,不盲从不跟风,在信用卡消费时能够做到理性,*时不要乱消费,做一个适当消费理性消费的大学生。

  从我做起,做一个理性消费的大学生!

  一、调研目的: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二、调研对象:

  天津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

  三、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方式采用现场采访和个别交谈进行

  四、调研人员:

  蒋博

  五、调研结果:

  经调查统计分析:73%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处于600元以上的水*,这部分同学属于家境较好的同学。家境好的学生,往往在消费上养成了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惯。家长给多少,就用多少,不够了,就问家里再要。这部分同学尔每月生活费多或者不固定,花费在其他奢侈品或者是非必需消费品的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较大。花费在饮食上的消费虽然仍较其他家境次之的同学要多,但是食品价

  值远低于这些奢侈品,所以饮食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较低。相对的,27%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处于600元以下,这部分的同学属于家境较差的同学。这部分同学由于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消费*惯,所以在消费上相对较理性、较慎重。这些同学的生活开支基本处于满足每日的饮食消费需求,同时兼顾每月日常零碎开支的需求的水*。由于对非必需消费品的需求不多,日常饮食消费基本占每月生活费的绝大部分。

  六、调研结果分析:

  1、理性消费是主流

  调研分析结果表明: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甚至没有,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10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xx元。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与样式已经成为我们主要关注的内容。

  理性消费往往会引导大学生适当消费,既不会很夸张的消费,也不会使自己在食物上有大幅度的减少,往往会在一个正常的范围波动,但是波动的幅度也不是恨到,主要是他们认为品牌和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对自己没什么大用处,所以他

  们会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适量的消费,而且在购买食物的时候更会选择一些比较实惠的,而不会只是追求名牌,他们会选择一些可以填饱肚子且有一定的营养,而不会只是一味的追求那种名牌的消费。同时,食堂作为饮食消费的主要场所,其公益性质决定了其食品价格较校外食品价格低,这就促使大学生在食品上的花费进一步减轻。即使大学生选择外出消费,其消费趋势也是主打10元至20元每次。加之每月4次即周末外出改善伙食消费一次,没有总共消费80元左右,其实际支出也不会太多。

  2、时尚和名牌的追求

  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此外,电脑及相关电子产品的消费也是我们追求的对象,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儿,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

  然而这些同学的消费观念比较超前,他们愿意花费钱财在一些名牌上面,无论是衣服还是食物,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加的享受,认为这样能让他们心理上充满一种优越感,所以他们会在消费时做出种种尝试,并且不是很在乎钱财的花费。他们的消费往往高于常人。

  3、健康的消费观

  当代大学生在解决温饱问题后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状态,讲求健康饮食、健康消费。81%的同学花费在水果的消费额为40元以上,这就说明了同学们在水果问题上没有亏待自己,同时在健康问题上非常的注重。从调查数据上可以看出,53%的同学每月的零食消费处于50元以下。可见同学们在零食上的消费呈现出

  降低的趋势,从中学大把大把的钱消费在零食上,成长为追求健康,少花钱在零食上的理性消费者。不得不说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进步,吃饱每一餐,日间少加餐,追求健康理性的消费。

  七、认识和建议:

  大学生消费观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同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大重要问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大学生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大学生消费才会更加健康理性。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一种个体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爱好都是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良消费对校园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不仅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终身消费行为,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值得关注,刻不容缓!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分析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的消费现状,挖掘潜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有效改善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和方法

  1.参与者: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工业师范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大学生进行了随机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共调查320人,*均年龄20、8岁,*均年级2、1岁。

  2.方法: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的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设计的,经过预试和反复修订形成的。问卷问题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145份,发出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电子邮件、留言板等方式让一些各大高校的学生在线回答。网上问卷填写人数为110人,问卷随机发放;三是以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的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受访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随机选择了65名愿意接受采访的人。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这三种形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加客观。

  3.数据处理:所有原始数据由exel20xx分析统计。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每月总消费贫富差距很大。大学生总体月消费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范围内,少极化350元或1200元以上。但是记录在案的贫困生消费基本都不到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水*和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很大。(见图1)

  2.饮食支出大。不管是不是贫困生,食品支出占总消费的绝大部分,符合健康消费构成。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一种外出就餐、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支出虽然不大,但也是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说明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已经逐渐消费。

  3.通信网络成本太高。在被调查人群中,手机拥有率为92%,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每月手机费用集中在50-100元,贫困生手机费用一般可以控制在50元以下。还有14%的学生每月手机费用高达150元。

  4 、差旅费恋爱费用逐渐成长。随着旅游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逐渐在这一领域消费。众所周知,大学生*均一年会去旅游两次,团体旅游或者和三两个朋友一起旅游。此外,调查中30%的大学生恋爱了,他们每月的恋爱费用高达200元和350元。这是当代大学生中的一种不合理消费。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流,对消费有很强的亲和力。娱乐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很大。(详见图2)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盛行。大多数学生购物时喜欢现金,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喜欢银行卡和信用卡。可以看出,一些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大大小小的校园卡和银行借记卡将成为大学生钱包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学生们逐渐地、悄悄地使用信用卡。

  6.男女生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在现代大学生中,男女恋爱支出基本持*,部分女生甚至超过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方面,男生花费远多于女生,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会多赢一分多一分。在本次调查中,只有28.4%的女生选择规划自己的月生活费,而37.1%的男生选择规划自己的月生活费。(具体差异见图3)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由家庭提供的。其中,勤工俭学的贫困生比普通学生多十个百分点。但是贫困生比普通学生对出去兼职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更迫切的锻炼自己、尽快加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月收入多在1000元至20xx元之间,贫困生月收入多在500元至1500元之间,其中25%为月收入500元以下的贫困户。(详见表格)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状况的看法。不管是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有三分之一的人说自己觉得刚刚好,10%的贫困生觉得自己消费状态低。其余大部分认为自己的消费状况偏高,学生普遍有不自觉花钱的经历,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如何正视过度消费的问题并拿出对策。可见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消费*惯和成熟的消费观念。

  三.结论和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消费构成紧跟社会发展趋势,符合社会。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出去吃饭,请朋友吃饭,旅游,交流网络,使得大学生成为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意识到需要提前接触一些新的社会生活和消费方式,然后提前融入社会。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可以看出,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经济实力跟不上社会,但消费意识已经跟上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2)理性消费仍然是消费的主流。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支出是在饮食上,而不是在游戏上。可见大学生还是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是学*知识,而不是沉迷于玩耍。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消费时会更加谨慎,尽量谨慎选择,而不是要求昂贵的东西,或者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是质量。因此,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多元化发展。大学生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衣着打扮消费明显。作为充满圣贤的天之骄子,他们在学*之余不会忘记去逛学*商店和书店,各种证书补课收费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一些有空闲时间的学生也会有一些数码产品,如相机和mp3。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多元化。

  (4)恋爱费用太高。大学生刚开始谈恋爱时,为了稳定关系,取悦恋人,都做了些什么恋爱费用挺高的,是大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部分。有很多大学生因为谈恋爱,每个月生活费都入不敷出。这种不合理的消费还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使大学生容易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因此,应该停止在爱情上过度消费的现象。

  (5)贫困生消费水*虽低,但消费构成合理。贫困生的消费能力有限,日常资金来源不仅仅是家庭提供,还有国家和社会救助以及勤工俭学。因为他们的钱很难来,所以他们会小心各种生活费。他们的主要开销在于饮食、柴米油盐、学*收费。此外,由于与社会接触的需求更强,他们可以掌握社会的某些消费趋势,是否可以在择优的基础上追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的观念还很薄弱。在调查中,大多数大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消费构成不是很合理,但很少有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消费构成的意识。他们中的大多数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盲目追随校园流行的消费潮流,但缺乏自我判断和自我决定。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每月生活费高于预期,只有少数学生能在银行账户中拥有自己的存款。

  2.大学生消费结构的非理性因素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很容易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错误的价值观所迷惑。然而,笔者认为,大学生中的非理性消费现象不仅与大学生本身作为一个特殊消费群体的特点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

  (1)不良社会消费氛围的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非常重视高消费,误导了学生的比较。此外,透支消费在当今社会很流行。大学生是一个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此外,他们缺乏独立判断。如果引导不当,很容易进入消费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消费*惯和方式快速传播的中介。大学一般都是同龄的,对大学生有吸引力。其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视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统。一旦攀比的趋势,对名牌的追求,邀请客人的趋势在学生中显现出苗头,大学生就会纷纷效仿。此外,普遍缺乏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一般也不够深入或者没有意义。

  (3)父母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普遍缺乏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侧重于儿童道德教育的培养,而现代家庭教育侧重于道德、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培养。而家庭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一直是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很多家长没有健康的消费观念。父母怕自己比别人差,所以宁愿攒钱,让孩子像其他孩子一样,穿得好,吃得好,玩得好,从而促成他们的消费*惯。

  四.对策和建议

  1.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为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需要更加理性地思考自己的消费现状,注重在大学生活中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惯。强调合理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计划消费。注意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收入来源,所以在消费过程中一切从现实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消费标准,而不是因为攀比而盲目追求名牌、高标准、高消费。为了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应该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科学的价值观,逐步建立正确的生活规则,理性定位自己。

  3.贫困生要正视自己的消费现状,培养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消费能力相对落后,但消费欲望并没有下降。所以贫困生更要注意正视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查中的一个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清扫学校道路时,我会对每一个路过的人微笑,因为我知道自己亲手赚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要积极面对自己的情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惯。对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来说,精神消费不仅可以弥补物质生活的不足,还可以使大学生拥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文化活动,将娱乐与知识摄入相结合,培养气质,获取知识。此外,要重视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该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惯至关重要。但是,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学校的消费伦理教育不应是简单的说教,而应是灵活多样的引导形式。因此,我们呼吁学校重视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这可以在校规和校训中得到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可以使大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而且可以从他们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入手,使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

  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

  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均拥有率。

  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

  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万元的费用了。

  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

  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

  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

  调查人员:余波

  调查人员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调查地点:XX市政法大学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被调查者:XX市政法大学学生

  访问缘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不断提高。通信技术不断进步,手机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手机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了,大学生普遍拥有手机并不希奇了,大学的手机市场也成为了手机商瞄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

  一、手机能风靡大学校园的背景

  1、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不断提高,21世纪手机技术不断成熟,生产手机的成本不断降低,这就为手机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大学生远离家乡求学需要跟家里和朋友联系,需要一个通信工具,而手机的价格便宜且方便这就成为大学生的首选电子产品。

  2、中国的两大通信公司--中国移动通信与中国联通在通信资费上比较实惠,例如两大通信巨头都开通了校园卡业务为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社会社会的发展当今越来越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水*不断提高,生活水*提高对信息的需求量大和信息的即时性。手机作为一个20世纪末的新事物,它的发展初期作为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走到现在成为一个新的信息携带者,手机的优越性在某些方面已超过了报子、杂志等信息载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手机作为一个随身必备的物品。截至20xx年2月,我国手机用户共5.65亿户。其中大学生也占相当份额。有人说,当今大学生的三大件是手机、mp3、数码相机。这是有道理的,手机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是不足为奇的。

  二、大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

  考虑经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对大学生的手机消费动机明确,消费欲望强化,大学生逐渐形成了具体的购买动机。大学生的消费动机可以分为一下几种:

  1、求质量与实用的购买动机。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最注重的还是质量与实用功能:39%的被调查者表示,好用与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9%的人认为手机的售后服务质量是关键的。形成这一购买动机的原因,除了受他们最基本的消费需求:工作需要与家人联系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受他们依赖性消费的程度较大及自身缺乏经验,购买能力弱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2、求新款式新功能的购买动机。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同时,有65%的学生希望拥有为“大学生量身订做的手机”。其次手机的内部功能,如是否支持中文输入、是否支持wap、是否支持语音拨号、是否具备免提功能等。且多数被调查者均明确表示,选购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可靠、设计轻巧、款式新颖、色彩时尚、功能够炫的手机。大学生手机族这一购买动机的产生,与学生消费者特殊的消费心理是分不开的。由于大学生消费群的成员大多处于19-23岁,这一人生中思想最活跃、最擅变的黄金青春期,热情、开朗、奔放、崇尚自由的率直个性,现代社会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观念、思潮的风起云涌,赋予了他们强烈的冒险精神与实践精神,对于新事物、新观念的关注与学*,逐渐使他们形成了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而这种消费心理直接影响到了他们求新款式新功能的购买动机的产生。

  3、求方便的购买动机。根据前

  面对大学生手机族的调查与分析,得知90%以上的大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同学、用人单位联系。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据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手机族的父母均持支持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大学生手机族购买动机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部分临*毕业的大学生怕漏过任何招聘信息的压力,也推动了此种购买动机的产生。

  4、求价格廉价的购买动机

  85%的大学生手机族所能承受的手机价格在1000-1600元之间。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的是中低档的手机。总的说来,此动机的.产生与我国综合国力不强,人均消费水*偏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经济现状直接制约了仍处于依赖性消费阶段的大学生手机族的消费能力,从而导致了他们在选择手机时通常会把眼光放在中低价格的机型上。另外,为了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他们通常还会选择免月租或月租较低的充值卡来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求廉的购买动机并非只是一味的追求低价,以省钱为目的,更多时候只要价格达到了大学生手机族心中“合理”的低价时,动机就产生了。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手机族的这四种消费动机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他们的消费行为进一步的发生。实际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动机的产生才意味着消费手段、消费目标等一系列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发生,这对于大学生手机族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大学生手机族四种相互交织的消费动机在得到发展以后,紧接着结合在动机上行动希望得到的结果,就会发展出一系

  列满足消费动机的目标,从而最终做出购买决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生活质量不断地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消费领域中也出现了崇洋消费、炫富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方式。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消费理念,我课题型教学小组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一次以“那一年我们真的很有钱——如何看待大学生的消费观”为主题的调查。通过几个星期的调查,分析和总结,我们得出如下几点:

  一、调查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主要集中在大二的学生中,此次调查性别比例*均,从调查数据结果来看:

  1、大学生*均一个月的生活费800元以下占32%,其中500元以下只有6%;800元以上占68%,其中1100元以上占了14%。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生活费较高,很少部分大学生知道节省。

  2、大学生生活费的主要来源86%的同学是由家中补给,8%的同学是课外兼职,3%的同学是奖(助)学金,3%的同学是贷款;也就是说,大多数还是靠家中补给,依赖父母。

  3、当问及生活费主要用于那些方面时,100%的同学都选了伙食,还有70%的同学选了购物,14%的同学选了娱乐和恋爱,只有6%的同学选了学*用品;说明伙食和购物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项目。

  4、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只有16%的同学用的有限额或有计划,其中12%的同学总超出预算;84%的同学没计划,其中30%的同学想过计划,但从没实现过。让人惊讶的是,绝大部分大学生竟然对自己的消费没计划。

  5、关于大学生的消费方式,50%的同学主张能省则省,28%的同学主张先计划在消费,还有22%的同学毫不在乎。只有一半的同学知道节省,还有一半的同学没有正确对待

  6、有58%的同学的消费倾向是兼顾实惠和质量,28%的同学是以经济实惠为主,10%的同学是以高质量为主,6%的同学是以品牌为主,2%的同学是随便,看心情。大部分同学的消费倾向比较明智,但仍然有部分同学对质量和品牌青睐。

  7、此次调查50%的同学不认可超前消费,28%的同学觉得是个人喜好问题,22%的同学是认可超前消费的。有一半的同学不认可超前消费,出乎我的意料。

  8、对于评价自己的消费状况,58%的同学认为钱花多了,该好好计划一下,28%认为没必要计划,只要心里有数就行,16%认为无所谓。部分同学没有树立正确消费观。从数据上看,大学生消费观还是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小问题。

  9、对于“你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有何看法”的回答各种各样,总结如下:

  A、大部分认为大学生没有正确对待消费,应树立正确消费观。

  B、有部分认为大学生消费水*过高,应适度消费,理性消费。

  C、还有部分认为大学生消费受品牌及恋爱的.影响,不能求实。

  D、小部分认为大学生要自己兼职,做到物质与精神消费并重。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处于成长并逐步健全当中。在众多的影响消费的因素当中,质量与价格影响渐大,而品牌和情绪等负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变小。因此,可以说感性的消费观中理性已经逐渐渗入并开始扩大影响,值得鼓励。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注重攀比,危害甚大。但是根据调查显示,此部分问题确实广泛存在,大学生距离成熟的消费心理的形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下面具体列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当代大学生已经*惯了依赖父母,调查显示,84%的同学的生活费靠父母,只有8%的同学靠兼职得来。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消费没有太大的顾忌,经济上处于被动。正因为这样,大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为何用得这么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

  2、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计划性不强。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是没计划,随便花。当问及“每个月的消费有计划吗“84%的同学对自己的生活费没计划。可见,大学生消费的计划性应当加强,每个月的花费,每年的花费弄清楚了,对以后自己的消费有调节的作用,对自己是益处多多。

  3、大学生物质消费过多,精神消费匮乏。根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餐饮和购物上面,连花在娱乐和恋爱上的钱都比学*上的多。进入大学,大学生明显对学*放松,不是特别注重学*,宁愿将钱花在购物和娱乐方面,也不愿意花钱买书或资料。可见,大学生过于享受物质消费,忽视了精神消费。

  4、部分大学生注重品牌消费。从调查中看,大多数大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和家庭经济条件进行合理消费,求实消费。但是还是有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攀比消费,炫富消费,奢侈消费,品牌消费,没有认识到作为大学生的责任,不能体谅父母的辛苦,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节约意识淡薄,浪费情况严重。这部分大学生需要好好地进行消费观教育。

  三、建议与意义

  对于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消费观,原因很多,但都跟大学生自己、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脱不了关系, 现在在此,提出几条建议:

  1、大学生必须做到求实消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这样做不仅让我们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让我们的消费从实际出发,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还增强了我们的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了我们的理财能力,提升了自我的道德素质;同时又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为家庭经济卸下了不必要的包袱。

  2、大学生必须树立科学环保的消费观,做到绿色消费。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增强环保意识,而且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可以使同学们改变愚昧无知、不文明、不卫生的消费*惯,杜绝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为我们国家的环保做贡献,促进人和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大学生必须做到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并重。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认识到作为大学生的责任,不能在大学四年,庸庸碌碌,虚度光阴,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在物质消费的同时,也需要进行精神消费,如买些名著看看等。这样有利于提升自我,养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有为青年。

  4、大学生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惯。这样做不仅让自己形成了良好*惯,加强我们的节约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还弘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有节约了大量成本,经济效益大,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5、每个大学生都是家庭的成员,让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家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对此父母应控制子女的生活费,让大学生的生活费有一定限额,并适时加以提醒。父母应对子女进行一些教育,让他们了解到花钱容易但是挣钱难,这些钱都是血汗钱,不应该随随便便乱花。

  6、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是体现大学生生活作风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惯得到培养或者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到促进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涉及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持之以恒,进而作用于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发展。

  7、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调查之感悟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我相信,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是开创21世纪大业和进一步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引导大学生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性质的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形成不良的消费*惯。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当前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长沙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结构及消费观念,呈现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现状,我们特作此调查,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观念,以便于大学生更好的消费理财,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二、调查对象

  长沙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主要以湖南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涉外经济学院、湖南财专为主。

  三、调查项目及问卷

  此次调查内容主要有长沙大学生消费经济来源、消费支出情况、消费方式选择、*均消费水*、消费目的等。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