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导游词 >

山西导游词 (菁华5篇)

日期:2022-10-28 00:00:00

山西导游词1

  “ 女娲补天”的传说发生在山西, 中华民族的始祖 黄帝、 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 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在旧石器时代山西已有了人类繁衍生息。

  尧、 舜、 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历史上第一个 奴隶制国家* 夏朝建立在 晋南。

  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 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 晋文公曾为 春秋五霸之一。

  秦、 汉、 魏、 晋时期,山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 北魏曾以 *城(今大同)为都, 东魏、 北齐曾以 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

  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 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 北都”、“北京”。

  宋朝时期, 山西是*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 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 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 腹地”,大同、 *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山西作为 革命老区,在1921年,*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高君宇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到达 陕北后,*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中,山西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战争期间,山西成为支援全国**的战略基地,广大民众积极支援前线,大批地方干部南下或东进、西进,奔赴新区。

  1949年4月,山西全省**。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

山西导游词2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怀仁县境,1100年前,晋王李克用和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这里会盟,两朝太祖易袍换马、义结金兰。后来,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辽太祖取“怀想仁人”之意,将这里命名为怀仁县。您如果进入怀仁县城,就可以看到晋王李克用和辽太祖把臂盟誓的雕像。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种麻。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朋友们,我们现在正行驶在辽阔的金沙滩古战场上,只不过历史上苍凉雄浑的景象已经换成了眼前绿色的新装。透过车窗,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树林和茂盛的庄稼。不过,当我们来到金沙滩,仍然会在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悲凉,当我们的视线穿越1000年的历史时空,一幕印刻在中华民族记忆深处的大战就会历历出现在眼前,那隆隆的战鼓声将杨家将的慷慨悲歌演绎了整整一千年。其实,血战金沙滩的故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从小到大我们从老人嘴里听、戏台上看、收音机里听、电视机里看、电影院里看、书本上面读,杨家七郎八虎有的战死、有的被俘、有的出家、有的被害,老令公血溅李陵碑,只有六郎一人大难不死,却仍然镇守雁门、为国尽忠,乃至连杨门女将也个个巾帼不让须眉,临危时刻披挂上阵、血染疆场,真可谓是满门忠烈、气壮山河。金沙滩——是杨家将赋予了这三个普通汉字以忠勇爱国、慷慨激昂、凛然正气的文化内涵;金沙滩,从历史走到今天,血染的沙场已经变成了美好的家园,然而当我们走过这片热土,会感到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那样的肃穆,正象诗人白桦说的那样:“鲜血洒在战场,公道自在人心,思念留在民间,一千年的悲歌从古唱到今”。

  其实,在*历史上,金沙滩大战的本来面貌本来并不是这样的,杨老令公也不是撞李陵碑而死,而是由于作为三军统帅的潘美和王侁没有按照原先约定好的计划协同作战,导致战略失利,在金沙滩以南100多里的神池县陈家谷被俘后绝食三日而亡。好,前面要到应县了,除了赫赫有名的大木塔,应县还是杨家将的生死冤家——辽国萧太后的故乡。

山西导游词3

  我在今年的琵琶比赛中得到了金奖和银奖,还学会了一些英语,虽然这些都不算什么,但妈妈还不懂呢!为了奖励我,也为了给我轻松轻松,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山西旅游。

  第一站我们选择了大同,闻名中外的悬空寺让我感到格外好奇,为什么是悬空寺啊?原来悬空寺就是造在悬崖上的寺庙。我摸了摸支撑着悬空寺的一根根长木头,咦?怎么会动,还动的很厉害,难道这样还撑得住?妈妈告诉我这只是装饰,真正支撑悬空寺的是深深打入山中的一根根横梁。我看了看在云朵中的悬空寺,心想:"要想看到悬空寺的庐山真面目还得化点力气呀!"沿着扶梯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我终于大饱眼福了。

  听导游说来到大同不去云冈石窟就太可惜了。45个石窟,我一个一个看过去,石窟中的佛像都不知站立了多少年,经过了多少风吹雨打,有的已经面目皆非了。我心想:"不知道这些佛像还要在这里站立多少年。"来到一个最大的石窟前,里面有一个很大很大的佛像。你想知道这个佛有多大吗?妈妈告诉我,这个佛像的鼻子就比我还高好多。我猜他一定是45个石窟中最最有权威的人物了。

  山西值得我们游览的地方太多了,我们后来又去了五台山,乔家大院和内蒙古大草原,每到一处都能让人留连忘返。

  走遍了山西的山山水水,感觉轻松多了,收获也不少,祖国的大好河山真美呀!

山西导游词4

  位于运城市区以北10公里鸣条岗的舜帝陵庙,则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拜谒舜帝的圣地。舜帝史称虞舜,姓姚,名重华,黄帝的第九代孙,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被尊崇为五帝之一。舜生于诸冯(今永济市张营乡舜帝村),因品德高尚而被尧选为接班人。继承帝位后,舜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发展经济,安定民生,实施教化,成为后世所敬仰的楷模。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他所开创的德孝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舜帝陵庙分为南景北陵两大区,南景区分为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三部分,北景区则分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舜帝陵庙神道两旁保存有五株树龄在4000年以上的古柏,且每一棵活柏怀里都抱着一棵死柏,甚为奇特,被称为“夫妻柏”或“连理柏”,东边一株树干形似龙爪,树根形似龙椅,相传当年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休憩,故这棵树又称为龙柏。而舜帝陵上也有一株树形奇特的古柏,已有2000余年历史,五个主枝形似虬龙,民间称为“五子登科”。陵前有两块石碑,上碑刻“有虞帝舜陵”,下碑刻“舜帝陵”。

山西导游词5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山西太行山大峡谷景区,我是景区导游员赵晓明,你们可以叫我小赵,也可以叫我赵导(或者叫晓明)都可以,此次全程之行将由我带领大家一同前往,共同领略峡谷其集雄、奇、峻、美于一体,位列*最美十大峡谷之一

  峡谷景区位于山西壶关县东南部,西北距长治市45公里,距太原市250公里,东距河南省林州市30公里,旅游区面积93*方公里,林草覆盖率百分之74.9,共有景观400余处,是山西省重点建设的旅游区之一。

  其中,景区以五指峡之奇,龙泉峡之雄,王莽峡之秀,紫团洞之幽绘成了一幅壮丽画卷。更加形成四时之景异彩纷呈,春来鸟语花香,夏至万花竞娇,秋日红叶满目,冬季堆银挂玉

  在景区内,景观奇妙有趣,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奇百态的山石,甘甜可口的清泉,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

  在陡峭绝壁上开凿的古栈道旁,有一座被称为仙人桥的石筑桥梁,它曾为沟通晋豫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仙人桥建于明朝,长五十米,高二十五米,结构严谨,坚固朴实。相传当时曾有晋、冀、鲁、豫、秦五省十八府、九十六县的民众参与修建。离仙人桥不远处,连接着一座坚实的桥梁,跨过这座桥和相连的山洞,就进入了龙泉峡。

  龙泉峡和五指峡是两个不同的气候带。良好的气候条件使龙泉峡水丰草美,物产丰富。龙泉峡瀑布以它震耳的轰鸣声中,飞溅的瀑布,给人以强烈的冲击。龙泉峡有一个从河南进入山西的古关口,叫大河关。虽然它在时候遭到了破坏,但“大河关”三个字的轮廓却还能看得出来,也能看得出古关、古桥和古栈道的痕迹。史记三国时期曹操追杀高干就是从这里破关进入太行山攻占了壶关。羊肠坂也曾是古代中原与上党太行交往的一条必经的险道,它因道路狭窄,盘垣似羊肠而得名。三国时曹操率兵攻打盘踞于上党壶关的高干时,途径此地,曾赋诗《苦寒行》,感叹此行的艰难:“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崔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山顶上的曹公垒就是当年曹操两进上党时攻下的最后一座堡垒的遗迹。


山西导游词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山西导游词 (菁华5篇)(扩展1)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 (菁华5篇)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1

  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风景区,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代县城北30华里的沟注山。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日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J匕楼口。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2

  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xx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雁门关[3]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15米左右,低者约有4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3

  hi!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小姓蒙,你们就叫我蒙导吧。旅途中,希望大家做一个文明游客,不要在长城上乱刻乱画。现在我们一起登上长城去感受一下它的雄伟吧!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长城是我国古代一座防御力极强的工程,它兴建于秦始皇年代,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长,据粗略计算,长城还能绕地球一圈呢!怎么样,够惊人吧!

  各位游客们,请看我们脚下的长城。我们单看这些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游客们,现在让我来给你们细细地讲一讲关于长城的故事,你们可要仔细听噢!传说中有一对金龙玉女下凡,男的叫万善良,女的叫孟姜女。当他们要结婚时,秦始皇派官兵们把万善良捉去修长城。孟姜女在家里苦苦地等着自己的夫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孟姜女始终没有等到夫君。于是孟姜女给夫君做好寒衣,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脚下。不料,夫君早已成了一堆白骨,在悲伤之下,孟姜女哭倒了长城,自己也成了望夫石。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大家听了这个故事,是不是对长城又有新的认识呢!

  ‘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大家都当了一回好汉,我们的浏览到此结束了,祝你们旅途愉快,谢谢!

  嗨,游客们。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刘,大家可以叫我刘导。我将带领大家去浏览气魄雄伟的长城。Let’s go!

  朋友们,这就是长城,它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到前三世纪修建的。那时各国诸候为了互相防御和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在各自领地上修筑了防御用的城墙。秦始皇统一*后,用三万多人力,十多年时间,把原来秦、赵、魏、燕、齐等国所筑的城墙加以修缮并且连接来。

  现在我们通常说的万里长城是指明朝修建的西起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濒临渤海湾的河北山海关,中间主要关口有:山海关,嘉峪关,玉门关、居庸关、紫荆关,偏关,雁门关,*型关,娘子关,横亘七个盛市,全长六千七百多公里。万里长城工程坚固,气势雄伟,蜿蜓起伏,势若游龙,是*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旅游胜地。

  呀,时间不早了,大家该吃午饭了。走,吃北京鸭去。因为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在大家吃饭的.同时,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传说在秦朝,有一个叫孟姜女的姑娘。知书达理,伶俐非凡。她嫁给了苏州的范喜良。那年,秦始皇召集百万民夫修筑长城,范喜良也被抓去了。半年多过去了,已经是冬天了。孟姜女决心千里迢迢为丈夫送寒衣,到那里才知道丈夫已经死了,她便哭了起来,哭倒了好多里长城。无数具白骨暴露在长城脚下,孟姜女想:“即使见不到活的丈夫,也要把丈夫的尸骨带回去。”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4

  雁门关

  位于山西省代县。雁门关在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

  起源:

  雁门关的军事地位人人皆知,但真正熟悉其历史的也不多见。在我的心目中,它既崇高又神秘。那名人字偃,沧州青池人,公元前1019年因镇守朔北、雁门有功,深得周成王宠信,遂赐幸为姓,封于沧州。

  20xx年0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代古建筑,被*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5

  hi!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小姓蒙,你们就叫我蒙导吧。旅途中,希望大家做一个文明游客,不要在长城上乱刻乱画。现在我们一起登上长城去感受一下它的雄伟吧!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长城是我国古代一座防御力极强的工程,它兴建于秦始皇年代,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长,据粗略计算,长城还能绕地球一圈呢!怎么样,够惊人吧!

  各位游客们,请看我们脚下的长城。我们单看这些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游客们,现在让我来给你们细细地讲一讲关于长城的故事,你们可要仔细听噢!传说中有一对金龙玉女下凡,男的叫万善良,女的叫孟姜女。当他们要结婚时,秦始皇派官兵们把万善良捉去修长城。孟姜女在家里苦苦地等着自己的夫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孟姜女始终没有等到夫君。于是孟姜女给夫君做好寒衣,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脚下。不料,夫君早已成了一堆白骨,在悲伤之下,孟姜女哭倒了长城,自己也成了望夫石。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大家听了这个故事,是不是对长城又有新的认识呢!

  ‘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大家都当了一回好汉,我们的浏览到此结束了,祝你们旅途愉快,谢谢!

  嗨,游客们。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刘,大家可以叫我刘导。我将带领大家去浏览气魄雄伟的长城。Let’s go!

  朋友们,这就是长城,它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到前三世纪修建的。那时各国诸候为了互相防御和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在各自领地上修筑了防御用的城墙。秦始皇统一*后,用三万多人力,十多年时间,把原来秦、赵、魏、燕、齐等国所筑的城墙加以修缮并且连接来。

  现在我们通常说的万里长城是指明朝修建的西起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濒临渤海湾的河北山海关,中间主要关口有:山海关,嘉峪关,玉门关、居庸关、紫荆关,偏关,雁门关,*型关,娘子关,横亘七个盛市,全长六千七百多公里。万里长城工程坚固,气势雄伟,蜿蜓起伏,势若游龙,是*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旅游胜地。

  呀,时间不早了,大家该吃午饭了。走,吃北京鸭去。因为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在大家吃饭的同时,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传说在秦朝,有一个叫孟姜女的姑娘。知书达理,伶俐非凡。她嫁给了苏州的范喜良。那年,秦始皇召集百万民夫修筑长城,范喜良也被抓去了。半年多过去了,已经是冬天了。孟姜女决心千里迢迢为丈夫送寒衣,到那里才知道丈夫已经死了,她便哭了起来,哭倒了好多里长城。无数具白骨暴露在长城脚下,孟姜女想:“即使见不到活的丈夫,也要把丈夫的尸骨带回去。”


山西导游词 (菁华5篇)(扩展2)

——山西的导游词 (菁华5篇)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龙泉村,又名纯阳宫。永乐宫是以壁画闻名天下,是*现存壁西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永乐宫是*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是为奉祀*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吕洞宾而建。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1247),竣工于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原名叫"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县永乐镇,俗称"永乐宫"。由于黄河三门峡工程兴建,永乐宫地处淹没区内,所以从1959年起,历经6年,将永乐宫全部迁移到芮城县城北,这是世界文物史上一大奇迹。永乐宫规模宏大,占地127000*方米,建筑面积为86880*方米。永乐宫的建筑特点是将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五座建筑物,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和附属建筑物,而是用围墙围成一个狭长的中心院落,并将三清、纯阳、重阳三座主要殿宇集中在后半部,建在台基上。其他建筑在中心院落以外,另建一道围墙,主次有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

  在永乐宫参观,主要观看四座大殿内的精美壁画。壁画总面积达960多*方米。除一小部分为明、清补画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元朝的作品,继承了唐宋绘画遗风,堪称壁画典范。龙虎殿又称无极门,原为永乐宫大门。殿内壁画内容为神荼、郁垒、神将、神吏、城隍、土地等,手持剑戟等器,横眉怒目。虽略有残损,但原作气魄尚存。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玉清、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430*方米,画面上共有286个人物,所绘人物身高2米以上,场面极为壮丽。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在这繁杂场面里,我们可以看到286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此图称为"朝元图"。

  纯阳殿内壁画描述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殿内"钟、吕谈道图"是一幅极为珍贵、人物描写极为成功的壁画。殿内有一幅画,是画吕洞宾为一个无钱求医老妇人的儿子治病,病治好后分文不取,老人感激不尽的情景。

  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元朝以前人民的生活*俗及社会风貌。重阳殿又称"七真殿";是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绘有用连环画形式描述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的壁画报。

  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旧太原八景之一。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551)将东魏*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200尺的摩崖大佛,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的殿阁,唐高宗和武则天曾来此礼佛,赐宫内袈裟。由于寺毁阁倾,大佛淹没于乱石瓦砾之中,仅见胸颈部分,胸宽25米,高17.5米,颈部直径宽五米。目前做为旅游资源正在规划开发之中。

  蒙山大佛,也称晋阳西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蒙山中的摩崖大佛,现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本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古籍记载,蒙山大佛高二百尺(合今制59米)。根据实际测量,蒙山大佛两腿底部至颈部高约30米,按比例估计原来的佛头高约1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补筑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约为46米。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08年10月,蒙山大佛景区向公众开放。

  蒙山大佛本是开化寺后的佛像。开化寺建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额“开化寺”。寺后凿石修路,在寺后一里处依山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当时太原被称为晋阳,是北齐王朝的陪都。北齐太祖高欢在此创业,击败尔朱荣,后来实际掌控东魏朝政,为北齐的建立打下基础。此后北齐各代帝王常往来于首都邺城和别都晋阳之间,相当重视对晋阳的建设。按照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的记载,《北齐书》等史料中北齐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说的就是蒙山开化寺大佛。因此,蒙山大佛有时也被称为“晋阳西山大佛”。

  蒙山大佛开凿的年代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永乐大典》中《太原志·太原县》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北齐天保二年。另一种观点根据明嘉靖《太原县志》、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记载,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在开化寺建寺之后,即晚于天保二年。有研究者根据五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中所述“北齐文宣帝天保末年,凿石通蹊,依山刻像”,认为蒙山大佛的开凿始于天保十年(公元559年)。研究者据《北史》中后主高纬“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的记载,认定蒙山大佛完工于后主高纬时;又根据宋人记载中蒙山曾有北齐天统五年三月撰《蒙山碑》、《北史》天统五年三四月间北齐后主身在晋阳且有重要佛事举行,推定蒙山大佛的完工时间就是北齐天统五年(公元569年)。

  蒙山大佛为利用陡直崖壁开凿而成,位于蒙山*山顶处。佛龛为摩崖敞口式,宽29.60米,进深17米,*面大约为半椭圆形。佛像头部已经遗失,山与颈部*齐,研究者推测当时此处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岩石,开凿时将它刻成佛头。佛像背后的山崖有大片*地上有寺院遗址,散落有残碎砖瓦,还有刻着“杭州天目山峰彻禅师”的断碣。蒙山大佛为单体佛像,龛内外没有胁侍像的遗迹。

  大佛头部遗失。颈部直径5米,高2米余,有三条阴刻项线。颈部至腹部高22米,两肘间距22.70米。两肩*而宽,胸胛肥厚,身形壮硕。由于大佛的岩体为疏松的砂岩,风化、崩塌相当严重,佛像衣纹服饰已无法辨认。佛像的胸部存有若干排小方孔,据推测为重修大佛时留下的遗迹。佛像小臂长12米、宽2.80米,保存较为完好。佛像施禅定印。右手长3.10米,手掌及小指尚存;左手已残。两手之下为条石补砌的双腿,高3米,结跏趺坐式。腿下为条石台基。双腿和台基均为重修大佛时砌。研究者认为,佛像原来的坐姿虽未必是重修时的结跏趺坐,但是由两手的禅定印判断很可能就是结跏趺坐式。宿白根据清理前的遗迹推断蒙山大佛是倚坐的弥勒佛。然而,清理之后的佛像施禅定印,结跏趺坐,并不是倚坐的佛像。后来的研究者认为,蒙山大佛可能是释迦佛。理由之一是《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提到“成招提之胜因,侔释迦之真相”;另一个理由是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第20窟的释迦佛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与蒙山大佛相同。

  蒙山大佛自双腿下部至颈高约30米。研究者按照双肩宽度18米估计佛像头部高度大约十米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为4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增砌的6米高的基座,总高度大约46米。这与史籍的记载有所不同。唐代的《冥报记辑书》记载蒙山开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按唐代一尺合现代0.295米,唐代记载中蒙山大佛的高度为59米,比蒙山大佛的实际高度多十几米。一些媒体按现代一尺合0.33米计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度为66米;也有媒体计算为63米;还有媒体称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6米”。这些媒体由此认定,蒙山大佛比55米高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还要高。甚至有媒体声称,蒙山大佛与乐山大佛、巴米扬大佛齐名,并根据三者的高度关系(认为蒙山大佛高66米)将蒙山大佛称为“世界第二大石佛”。

  大佛前的*台上存有面阔三间(约15米)的建筑遗迹,门墩石和地栿尚在,研究者判断建筑年代可能晚于五代。建筑遗迹北面存有一龟趺,碑已失。佛龛西侧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阁时嵌入梁檩所用。大佛龛外东侧,崖面上还有一块摩崖碑刻和二个洞窟的遗存。摩崖碑刻大约处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为长方形,高2.50米,宽1.85米,是预先雕刻成之后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判断出刻的是佛经,无法确知是哪一部经。摩崖碑刻东侧的小窟高、宽都在1米左右,因岩石崩塌,此窟已被破坏。小窟的东边是一*面为方形的大窟,面阔2.97米,进深2.99米,高2.94米,四角攒尖顶。长方形的窟门高1.74米、宽0.97米、深0.52米,门两侧雕有石柱,石柱上雕出栌斗,栌斗之上是雕刻的阑额,阑额的斗栱为一斗三升式,柱间斗栱为人字形叉手。叉手为弧形,向外撇出,尾端微微上翘。结合四角攒尖顶、人字形叉手尾端上翘两个特征,研究者认为此窟可能开凿于北齐。窟内为素壁,并无龛像,属于禅窟,窟内残存有清康熙四十六年的题记。

  另据《嘉靖太原县志》载:“法华寺在县西北十五里,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建,赐额开化,寺后凿石通蹊一里,依山刻佛像,隋仁寿初(601年)建佛阁,改额净明。唐武德三年(620年)李渊自守河东来游于禅之后,复改为开化寺。会昌甲子岁(844年)佛阁废毁,乾宁二年(895年)重修。宋淳化元年(990年)修释迦如来舍利塔二座,塔高二丈。元末(1368年)废毁,只存僧房舍利塔。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晋恭王重建。”

  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前,于后晋自运二年(945年)曾在此修建佛阁,名曰“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将高200尺石刻大佛,庇盖于内,同时建“雁塔蜂台”,修“鹿苑鸡园”。大阁凌云,气势非凡,豪华之极。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庄严阁”等建筑塌毁,从此大佛便被掩埋于山石、残砖、碎石、泥沙之中。明晋恭王朱棡镇守太原,重修开化寺,实际是只修了前寺院,即现在的开化寺,后寺院未修,大佛亦因湮埋不为后人所知。

  1980年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公室在地名普查中,发现大佛遗迹。1982年顺势探索“大肚岩”一名的来历时,实地勘测实为大佛胸部,其高有五丈多,宽约8丈,头部尚未找到,仅现找到的颈部高达五尺,真经一丈五,胸以下部分仍埋于山石碎瓦斜坡中。整个大佛还有待发掘现已露面佛身及其周围发现的建筑遗迹,经与史籍记载相吻合。目前已引起国内有关史学界的关注。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总面积15.66万*方公里,人口2875.9万。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晋城六个地级市和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五个地区。共计86个县、14个县级市和18个市辖区。省会太原,省*驻太原市府东街。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这里是晋国的领地,所以简称为晋。战国初期,晋国被韩、赵、魏瓜分,史称“三晋”,历久便成了山西的又一代称。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传说中的“尧都*阳”、“舜都薄板”、“禹都安邑”都在山西的南部,即今天的临汾、永济和夏县。周代,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战国时,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

  隋末 ,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 ,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京”,意即“别都”。五代时期,后唐 、后晋 、后汉和北汉都是以山西为根据地起家。在*封建社会期间,山西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越是乱世越是显得重要 ,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北部居领先地位。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全省大部地区海拔达1000米以上,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以上。以山西*面地图看,是一个斜长方形,由东北斜向西南,东西宽约 290公里,南北长约 550公里。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山西,山脉很多。东部有太行山,西部有吕梁山,北部有恒山、五台山,南部有中条山,中都有太岳山。山脉延绵起伏,纵横排列,雄险巍峨。山西境内河流很多,注入黄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汾河纵贯全省.是省内的主要河流,它发源于宁武县,全长 761公里.是仅次于渭河的黄河第二大支流。桑干河、滹沱河。漳河也发源于山西.汇入海河水系。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 。外缘有山脉环绕 。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侯区,即温带大陆性气候。*均降水量为400到650毫米。

  山西被称为“ 煤铁之乡”、“ 能源重化工基地”。主要矿藏有煤、铁、铝。铜、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膏等。现已探明的煤矿储量为2000亿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铁矿储量为30.5亿吨。由于煤炭储量丰富,煤炭工业在山西工业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 。*几年来 ,电力工业、轻纺工业、消费品工业、民用工业的发展也很迅速。山西的公路交通,已达到所有县区都通车,总长3万多公里。

  山西的.旅游资源丰富 ,宋代以前的地上古建筑约占全国总数的 70%多,被誉为古代建筑的博物馆。五台山、壶口瀑布、北岳恒山、云冈石窟是全国闻名的旅游景点,此外,悬空寺、应县木塔、晋祠、宁武天池、洪洞大槐树、乔家大院等都吸引着省内外的旅游者。山西的土特产繁多,较为著名的有杏花村汾酒、竹叶青酒、老陈醋、清徐葡萄、*遥牛肉、晋祠大米、沁州黄小米、恒山黄芪、长治党参、柳林红枣等。

  大家好,一路辛苦啦,首先欢迎各位来到*遥古城。我是你们的导游小张,很高兴有缘陪你们一起游览*遥古城,先预祝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让美丽的*遥古城,永留在您的记忆里。*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遥县内,外形似龟形,历来有龟城之称,据说是取神龟寿水长存之意。

  *遥古城高约12米,城墙全长6361米,宽3到5米。全城六座城门,南门似头,城门和瓮城外门都向南。任由龟首自由伸缩,北门似尾,东西各二门似龟脚,三座瓮城外门拐向南开,好像神龟正缓慢向前爬行。

  “大家请随着我去下一个引人注目的寺庙——镇国寺,镇国寺位于*遥东北十二公里之处,面积*一万三千*方米。现在大家顺着我的手势向南看,这是一千多年的万佛殿,保持了唐朝的建筑风格,万佛殿整个殿宇*似正方形,屋顶庞大,像展翅高飞的双翼,殿里有11尊彩塑,雕刻着他的佛和他的弟子。这些彩塑被称为国宝。接下来就是二进院中的三佛楼,它创建于明代,保留了37尊彩塑,52幅壁画,两旁山墙壁画,集山水花写人物为一体。精心的描绘了佛祖的一生。”

  好,今天我们就游览到这里,各位游客也旅途劳顿,晚上好好休息,祝大家玩儿得开心,吃得舒心,睡得安心,明天再见!

  杏花岭区是经*批准的太原市行政区域调整后组建的城乡一体化新区,于1998年元旦正式成立。杏花岭区是山西省会太原市的政治中心。区内矿产有煤炭、石膏、耐火粘土、铝钒土等多种矿产。区内交通便利,有大小街道300余条,已开通的公交汽电车线路有20余条。商贸设施较为完善,既有多家全国性超市,又有20多个大型百货商店和菜市场。

  杏花岭是太原是小有名气的街巷,对于体育爱好者来说,那是建国以来,太原最大的体育活动中心,也是他们心目中的明珠。但是,如今的杏花岭,既无杏树、杏花,更无坡岭之势。这是为什么呢?杏花岭原本不是一条街,也不是一个街名,而是一个花园林苑的名称,是诞生于五、六百年之前的明晋王府花园之一。当时的杏花岭,确实是个有坡有岭,遍植杏树,令人赏心悦目的去处。它与毗邻的松花坡,亦称松花园,相映为趣,堪称太原城中的园林之最。

  杏花岭区名胜古迹主要有:城隍庙、钟鼓楼、坝陵桥关帝庙、进山楼(梅山)、五福庵、龙角山、拱极门遗迹等。区内有抗日战争时期*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所在地的成成中学旧址,有山西省牺盟会诞生地和*、*、*、等老一辈革命家从事革命活动的国民师范旧址,有**后兴建的太原市**纪念馆、*元帅纪念馆。


山西导游词 (菁华5篇)(扩展3)

——山西*遥古城导游词 (菁华5篇)

诸位游客:

  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遏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遥古城,历史悠久。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送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陶县改为乎迢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在湿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道受战火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遥古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着名画家李苟、着名歌唱家郎兰英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大家好,我是导游小黄。名闻世界的*遥古城终于到啦!*遥古城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主要是保留了明清时代的古城建筑特点。古城在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真不简单啊!当我们进入古城时,就好像来到明清时代,可以领略到那个时候的经济文化、风土人情。

  我们现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古城的南门。大家细心观察眼前的城墙吧!你们想的到吗?我们其实是处在一只大乌龟的龟首部位呢!这只龟可不是一只缩头乌龟,而是一只大神龟!这座城在*遥民间被称为“龟城”。据说是因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六座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南门是龟首,北门地势最低是龟尾,东西四座城门是龟的四肢。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胡同构成龟甲上的八卦图!它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呢?它希冀借龟神之力,使*遥古城坚如磐石,固若金汤,永世长存。它始建于西周年代,至今有2700多年的历史呢,还真的像龟一样长寿呢!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后的模样。

  让我们走进城里,穿越到明清时代,一起领略古城独特而又古老的风采!看,古城的房屋里大多是灰砖砌成的,还装饰精巧的木雕、砖雕或石雕,还配有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看上去真是古香古色,真不愧是世界文化遗产。

  看过古街,我们接着参观*遥古城的“灵魂”——*遥文庙。这座庙历史悠久,是我国现存保持最完整的文庙。它还有“小故宫”之称,规模宏大,规制齐全。大家好好地感受下古老的文化气息吧!接着,我们一起登上魁星楼,来沾沾状元的灵气吧!看,这座楼小巧玲珑,却直指天空,有“手可摘星辰”之感,据说,当年凡中状元者都要登上魁星楼、文昌阁,经过云路坊,经过拌桥(也称状元桥),再到文庙祭拜孔子。

  大家的肚子在唱“空城计”了吧,小黄带大家去品尝名小吃——*遥牛肉。接下去,还有更多的名胜古迹在等着你呢!

诸位游客

  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遏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遥古城,历史悠久。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送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陶县改为乎迢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在湿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道受战火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遥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著名画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郎兰英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过急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迢古城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过急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迢古城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带游客进“下东门”)

  这里就是乎迢方城的“下东门”。大家看这高达12米的城墙多雄伟、多壮观。在城外,本来还有护城河.城门处架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进来朗这个地方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城门是城墙上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城池的防卫手段。这里地方根小,四周为高墙围护,即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有的瓮城门并不是开在城门对面,而是拐个弯开在旁边.更可防止冲入的敌兵一较作气冲到城门下.通过拐弯来消解敌兵锐气。这些设计思想都是古人在长期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大家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造讲究而小巧的院落.这是干什么的呢?原来这是一座小关帝庙。关帝是武圣人.把关庙修进瓮城里,却是*迢人的独特创造。请大家随我进城,上城墙参观。

  现在我们已经在城上了,这里本来还有城楼.在战争中毁掉了。这座建在城墙上的台,传说就是尹吉甫的点将台。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将,在历史上游藩有名,《律经冲的《较高》、《冠R2等几首诗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对北方游牧民族0l犹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挥的。为了巩固北伐的成果,他还在这里修建了京陵城。尹吉甫遗迹这里还有多处。在京陵村附*还有一处村茁叫尹村,传说是尹吉甫当年驻兵酌地方。在上东门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书“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上东门里还有一座纪念尹吉甫的小庙。

  请大家随我观赏一下古城的建构。

  (带游客向南浸步.边走边说,约走2—3个墩台即可停下)

  我们看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宋代官府编写的《营造法式》上有个书面解释:“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与丈夫也。”意思是说城墙高大厚实,保伟丈夫;女墙单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间有的地方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我们看:两边的女儿场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上还修筑了垛口,垛口还留着供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这当然是为了实战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墙每闲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么的呢7它是保卫城墙的。我们知道.古代攻守城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弯机,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来,因此守城的士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这样,城墙脚下反丽成丁防御的死角。有了墩台.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在每个塌台上,还修有一座敌楼,上面有孔,也是为观察和射击用的。

  干遥古城除了具备这些共性持点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城墙本是战争的产物,*逗人却偏偏喜欢给抹上一层浓浓的文化色彩.把象征文化星官的魁星楼修在丁城墙东南角上(指形状独特的魁星楼)。据统计,古城上共有3000个垛口、72废敌楼,那是象征着文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乎遥俯视似龟形,历来有龟城之称.据说是取神龟寿水长存之意。全城六座城门,南门似头,城门和瓮城外门都向南.任龟首自由伸缩,北门似尾,瓮城外门拆而东向,好儡龟尾东甩:东西各二门似龟脚.三座瓮城外门拐向南开,好像神龟正续缓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们刚才进来的下东门瓮城外门不向南拐而向东开,传说是伯神龟爬向别处,所以用一根无形的绳索把左后脚牢车地拴在城东Lo公里的麓台塔上,把这条腿都拉宜了。在南门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们说那就是神龟的一对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也就是龟心的位置,还修有一座市楼,就是我们看到的那座高踞众屋之上的楼,在市楼楼顶两坡上,还用黄、蓝两色琉璃瓦拼出双喜字相寿字,它充分体现了古城独特的文化氛围,表达了乎迢人民良好的愿望,这可以说是龟城城建构思的画龙点暗之作了。

  乎迢城内文物众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盖琉璃的建筑,就是城因庙、财神庙建筑群,*处观看,可以见到它馆角高桃、群昂飞动、油漆彩绘的壮丽景色。在它附*很显眼的那座现代大楼是*适中学教学楼。文庙大成殿就在校园内,从这里看不清蔑。为保护原来的风貌,古城中一般是不准建楼的,干迢人却为学校破例修了一座教学楼,足见对教育的重视。*迢中学也不负众望,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保持着这所省级重点中学在省内的领先地位。

  地处三晋腹地的*遥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国现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在*遥召开,会议首推*遥作为申报联合国"人类遗产"项目的第一个古城,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查后把*遥古城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这座小城名声远扬,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利用行车间隙我把*遥城的历史沿革作个简要介绍。

  *遥古城,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有史以来,建置沿革屡经变迁。最早称为古陶,是尧帝的封地;西周时名为京陵城,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是*遥城的前身;北魏时改名为*遥县,并把县治迁到这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它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城墙是明代洪武年间,即1370年修建的。明清以来经多次维修,使古城墙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遥古城,她留给我们的主要遗产有:古朴典雅、胜景迷人的镇国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双林寺;雄伟壮观的古城墙;闻名全国的*第一票号"日昇昌"旧址;以及明清一条街上的古寺庙、古市楼、古店铺和古代民宅。

  首先我们要参观的是镇国寺。

  镇园寺:位于*遥县城东北郝洞村的镇国寺,创建于五代北汉时期,原名京城寺。明朝时改称镇国寺。1988年被*批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整座寺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天王殿两侧配有钟楼和鼓楼。一进院东西廊有碑亭、三灵侯、二郎殿、财福神和土地各殿。二进院东西有观音殿、地藏殿等。

  处于寺庙最前端的天王殿,是元代建筑。进入殿内,可参谒佛国护法神将——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手执清风剑,气势磅礴;东方持国天王,眉清目秀,慈善温和,怀抱琵琶;西方广目天王,臂缠长蛇,泰然自若;北方多闻天王,手执宝伞,气贯长虹。四大天王很受民间"欢迎",因为它们代表"风、调、雨、顺",象征着"五谷丰登,天下太*"。出了天王殿,钟楼鼓楼相互对峙,钟楼上有金代皇统五年铸造的铁钟一口,形制古雅,工艺别致,而且钟声洪亮。据说在当年没有汽车火车的时候,镇国寺的钟声能传到30里外的*遥城内,算得上是一件珍稀之物了。

  朋友们,接下来要参观的是居于前院中央的万佛殿,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堪称"千年瑰宝"。这座殿宇造型独特,*面*似正方形,屋顶庞大,出据深远,但由于屋角反翘,使沉重庞大的屋顶呈现出轻巧活泼的建筑艺术形象,整个外观给人一种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感觉,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家在建筑科学方面的非凡技能。在殿内,共有彩塑11尊。中央是佛坛,主保释迎牟尼形体高大,坐在须弥座上,表现出安逸慈祥、和颜悦目的神态。旁边站立的是迦叶和阿南二****,阿南身着僧衣,一副出家人打扮,他显得聪明、慈善,是一位才气横溢的青壮年形象;另一侧的迦叶看上去是一位饱经风霜、含辛茹苦的老人,因为他从小出家、一生勤勉求进,苦修一世,历尽艰辛。前面分别是两尊菩萨和供养菩萨。两菩萨衣冠紧扣、面额丰满,显得非常文雅娴静,俨然一副贵妇人形象。两供养菩萨体形丰满,线条优美,体现出少女特有的娇柔之美。在菩萨的前面是两天王和两供养童子。两天王手执兵器,头载盔甲,是典型的唐代武士形象风采;两供养童子身体瘦弱、衣着俭朴,一副天真善良的农家少女形象。这11尊塑像虽是宗教神化的偶像,但却是按照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加以形象塑造的。这些塑像是我国寺庙中现存的五代时期的惟一作品,堪称"稀世珍品",在我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朋友们,寺内还有更为精彩的去处,那就是三佛楼、地藏殿、土地殿。各位请随我一一参观。

  这座三佛楼创建于明代,主像有三尊,分别是"法自佛、报自佛、应自佛"。这些佛像自然大方、造型优美。大家再请看两墙上的壁画,画的是释迎牟尼的生*八相图,集

  山水花鸟、人物于一体,描绘了释迦牟尼的一生。

  位于后院西侧的地藏殿,俗称阎王殿,建于明代,主像为地藏王菩萨,四周为十殿阎王,六位判官、牛头、马面立于地上,这些塑像有的怒不可遏,有的文质彬彬,有的慈祥和蔼。再看这墙上的14幅壁画,集绘画、书法于一体,描述了不善之徒被受刑制裁的场面,其惨状目不忍睹。这些情节表现的是惩恶扬善的哲理,但在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处在社会的最下层,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来世,正如这幅对联所写:

  "阳世奸雄欺天害理由直汝,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强烈地表现着惩恶扬善的愿望和人生哲理。

  各位朋友请看土地殿正中的这一坐像,不用说大家也能猜得出他是土地爷了,他看上去和蔼慈祥,佛经中说它是山川郊社之神,他的两侧分别侍立着金童和玉女,手中各自拿着印玺和印盒,一副叫顺服侍土地的形象。

  观赏完这几座主要的殿宇后,我们要返回前院,再去看看前院两侧的碑廊。这里共保存着历代石碑20余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半截碑"。由于该碑上下左右都有残缺,所以名为半截碑,以残碑的宽厚度估量,原碑非常高大。此碑内容与镇国寺无关,原来在镇国寺竣工时,在寺的附*捡回这块碑,想做碑座,结果发现书法甚佳,秀润苍劲,当时没舍得毁掉,才得以幸存下来。经考证,这块碑是北汉主刘崇之孙刘继钦的墓志铭碑,文物价值相当高。

  朋友们是否注意到这棵古老的槐树,大家猜猜它的树龄是多少呢?这棵名为龙槐的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据嘉庆《龙槐记》碑中记载,有了这座寺庙就有了这棵树,它长得高不盈丈,树身已满是裂缝,弯弯曲曲,枝干错综盘结,无头无尾,看上去张牙舞爪,腾云驾雾,也是寺内的一大奇观。

  从寺门向寺内远望,杂树交荫,绿叶蓬松,环境优美,饶有古趣。

  *遥城墙:从镇国寺出发,约半个小时,我们便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遥古城。

  女士们、先生们,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遥城墙。据史*载,西周宣王时,*遥旧城狭小低矮,大将尹吉甫驻兵于此,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筑西北两面城墙;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扩建为砖石城墙。以后历代多次修补,基本上建成为现存规模。但在日伪统治时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80年国家拨出大量经费动工复修,使*遥城墙重现昔日光彩。

  *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寓意为吉祥、长寿、青春永驻、金汤永固。据传说,城池南门为****,门外的两眼水井象征着龟的双眼;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池东西有四座瓮城,两两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和下东门,前三门的外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的三条腿,惟有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向东而开,据说是古人建城时惟恐"乌龟"爬走,于是将其左腿使劲拉直,井用绳索紧捆在麓台塔上。城墙的四周,本来还有护城河,并设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山西导游词 (菁华5篇)(扩展4)

——山西晋祠导游词 (菁华5篇)

  水镜台规模壮观,台上东部为重檐歇山顶,演戏时用为后幕,台上西部为卷棚歇山顶,面向圣母殿,三面开敞,演戏时为前台,台下埋大瓮八口,为扩音之用,在民间无论那种酬神还愿的祭祀活动,总少不于表演各类舞乐,以娱神兼娱人,历代皆然。由于古代人民生活困苦,终年辛劳,仅得一饱,闲暇有限,为了调剂生活,每每借祭祀的机会鼓舞欢庆。这种民间的迎神赛社的祭祀仪式,具有公开性、礼仪性和娱乐性的特征《淮南子·精神训》载:“今天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为乐矣”《东京梦华录》栽北宋汴京城外神保观神诞时的盛况:“廿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为繁盛。庙在万胜门外一里许,敕赐神保观。廿三日……于殿前露台上设乐棚,教坊,钧容直作乐,更互杂剧舞旋……廿四日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于露台之上。”宋元时期戏曲勃兴,为适应迎神赛社时的演出需要,在露台、乐亭的基础上分前场后幕,单面开敞的戏台。场地也由四周围观,进而形成有固定方向的戏场,并在各祠庙中普遍出现了。

  娱神娱人的心理一迎神赛社的仪式一露台、戏台、戏场。

  庙会也是随庆典祀献,迎神赛社而产生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大型公共性活动。也促使祠庙中要有大容量的场院。有的还形成了商业、*、宗教、社交等综合功能的庙前广场或庙前街。

  人们在祭祀时怀着既依赖又恐惧的矛盾心理,在迎神赛社中如神兼娱人,在朝山进香时又兼郊游、踏青的意味。这就使祠庙建筑在布局上、形制上呈现出特有的`宗教与世俗共存的双重性。因祀神活动中的主体是人数众多的乡民,就必然反映出其公共性,又因其祠礼目的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又必詹呈现出世俗性。表现在建筑形式上是栖神献礼的寝殿、祭坛、献亭为核心;娱神、娱人的乐楼,戏台相映衬;大容量的活动空间场院为过渡,突出开章的牌坊、照壁、门楼以及长长的香道为序幕的有机完整的空间序列。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20xx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在晋祠难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据传,水母姓柳,生性贤良,家住晋祠附*的金胜村,嫁到晋祠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横遭婆线虐待,每日到远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为嫌脏,实则存心刁难。一天,柳女挑水归来,在途中一骑马人要借水饮马,柳女欣然应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时,那人送给柳女一条金丝马鞭,并告她马鞭放在瓮中,只要轻轻向上一提,水即满瓮。柳女回去一试,果然灵验。这个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发现,一次她趁获女回娘家不在,从瓮中提起马鞭,顿时,水从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村庄……,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赶来,毅然坐在瓮上,水势一下变小,人们得救了,水母再也没有离开水瓮。

  晋祠南部,名奉圣寺,相传这里曾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级八角形。在奉圣寺附*,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苍郁古朴,独具一格。据传,原来这株槐树历史久远,早已干枯,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农历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内*,人来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个老道士在枯槐下叫卖,出售膏药。口里喊着:“膏药灵应、能汉百病,有福来买,无福不信。”叫卖半晌,没人买他的药。这位老道继续叫卖:“如此仙药,来购无人,凡人无福,枯槐宜生。”说罢,他将膏药贴于枯槐身上.拂袖扬长而去。说来真巧,不到一个月,这株枯槐,死而复生。生枝展芽,甚为茂盛。人们见状,都惊呼这株枯槐叫复生槐。实际上,俗话说得好:“千年柏、万年松,老槐一睡几百春。”这株枯槐复生,大约是因为多年长睡而碰巧苏醒的缘故。

  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交织的风景名胜区。古为唐地,西周初年成王之弟叔虞封于唐,其子燮因境内有晋水而改唐为晋,后人祀叔虞于晋水之源,因称晋祠。自《山海经》始,历代均有文献记载,而魏、齐、隋、唐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实物保留于祠内外。

  唐太宗李世民曾以“*为家”的英雄气魄,用“经仁纬义”的华丽文笔,对悬瓮山的雄伟,晋水的秀丽做了拟人化的评赞:

  “其施惠也;则和风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

  其至仁也;则霓裳鹤盖息焉,飞禽走兽依焉;

  其刚节也;则治乱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

  其大量也:则育万物而不倦,资四方而靡穷。

  ……莹氛雾而终清,有英俊之贞操;

  住方圆以成象,体圣贤之屈伸;

  日注不穷,类芳猷之无绝。

  年倾不溢,同上德之诫盈。”

  对于晋祠的建筑及夜景,也作了诗意的描写:“金阙九层,鄙蓬莱之已陋;玉楼千仞,耻昆阆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株树。”

  李白诗曰:“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郭沫若诗曰:“圣母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炜煌。悬瓮山泉流玉磬,飞梁芊沼布葱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

  林徽因说:“晋祠的布置又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

  《晋祠志》载:“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晋祠的美是多方面的,出于偏爱,这里多仅从建筑学和美学的角度,对晋祠古代建筑做出粗略的分析。

  祠祀的形成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与自然同处于一种既隔绝对立又浑然一体的矛盾状态,又因其文明的低下而无法窥探自然界的奥秘。便常以自己的思维去比附周围的世界,于是只能简单地把物看成是有灵的,与自己相关的生命体。对于原始人类来说自然不仅有生命,而且是巨大而神秘的,对人具有不可抗拒的威力和魅力,“精神在物质重量下感到压抑,而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点。”于是自然崇拜便产生了。当人们把动植物中个别的崇拜对象当做本族的祖先或与本族祖先有血缘关系或本族生活有根本的关联成了其保护神的时候,又以想象重构这一崇拜对象,并当作本族的名称标志时,就出现了图腾崇拜。随着农耕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自然崇拜逐渐被归纳为天地崇拜。人们用美妙的传说创造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海诸神并赋于他们超人的能力和形象。又承定居的生活方式,出现了祖先信仰。“祖先崇拜是从人们重视父系传宗接代开始的,陶祖和石祖的出现标志着图腾崇拜的衰落和祖先崇拜的兴起。敬神尊祖也就进而成为古代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观念。

  晋祠是奉祀晋国首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宇,曾名唐叔虞祠、晋王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说:“《山海经》曰:‘悬瓮之山,晋水出焉。’今在县之西南。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溯,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至有淫朋密友,羁游宦子,莫不寻梁集契,用相娱慰,于晋川之中最为胜处。

  高欢、高洋父子,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定晋阳为别都,并在天保年间在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北齐后主高伟,崇信佛教,于天保五年(公元569年)曾下诏把晋祠改名为大崇皇帝。

  隋末,太原留守李渊与其子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廿年(公元646年)故地重游,亲撰《晋祠之铭并序》大碑一通。

  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重建了鱼沼飞梁,祠区布局,大为改观。元佑、绍圣年间,由善男信女募集资金,铸靠造铁人,筑莲花台以壮威仪。金大定八年,更在飞梁大东,增建献殿,专为圣母子贡献祭品。明万历年间,在献殿前增建对越坊和钟鼓楼。接着又在会仙桥的东面,重修了华丽的水镜台供演戏之用。

  又由于晋祠是晋水的源头,人们又把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视为生命之源的水及水母、水神也是和叔虞、圣母一起来祭祀,并在晋水源头建水母楼、难老泉亭。于是晋祠又成了人们举行地雩祭的重要场所。

  民间的鬼神信仰主要来源于万物有灵论。秦汉时好神仙、尚方术之风兴盛,人们对前代神祗作了一番整理,建立了祭礼制度,并设置了大量的神祗,将多神崇拜的方式固定下来,吸引了许多民间信仰扩充了祭祀的范围,增加了祭祀的对象,丰富了祭祀的仪式。几乎无神不有祠,无神不致祭。于是乎晋祠以祖先、山川崇拜为主,儒、释、道及民间诸神为辅的完善的祭祀场所逐渐形成。晋祠也就成了从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释迦牟尼到土地神、关帝老爷至文曲星君、英雄侠女等群“仙”会聚的地方,它们无不互弃己见,各居晋祠一隅,共享人间香火。

  功能与形式

  祠庙建筑是以精神为原动力而创造出来的。精神功能指人们的心理功能,它包括审美、认知、崇拜三个方面。祭祀是祠庙建筑最初的主要功能。《祭示篇》云:“凡祭祀之义有二,一日报功,二日修先。报功以勉力,修先以崇恩,力勉恩崇功立化通圣王之务也。”对自然神的祭祀出于报功的心理,对祖先的祭祀就是修先报恩了。而民间百姓则主要出于禳灾祈愿的现实需要和对自然力的恐惧依赖的矛盾心理。古代人谢神和祈祷仪式是极形象而富于浪漫想象力的。《乐雅·释天》:“春祭曰祠;夏祭曰;秋祭曰尝;冬祭曰蒸。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埋;祭山曰技悬;祭川浮沉;祭星曰布;祭风曰磔。”就根据所祀对象的不同采用了各不相同的象征手法。《礼记·祭法》郑玄注说:“庙之言貌也,宗庙者先祖之尊貌也。”最早的“先祖之尊貌”可能就是标志生殖崇拜的灵石,宗庙之主“石”。《说文》云:“石,宗庙主也。周礼有郊宗石室;一日大石,约在汉代又演为木主,也就是后代的祖宗牌位。应祭祀功能的需求,祠祀的建筑也就产生了。并随居住、宫殿等营造技术的发展,祠祀建筑也由野外的坟、坛、石进入了有顶的庙宇,又因祭祀仪式的分工专门化和古代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又演变为寝殿、献殿或香亭的组合群体。

  禳灾祈愿的心理——祠祀方式——坟、坛、祜、庙宇。

  晋祠一组祠祀建筑可谓把祭祀功能发挥到了极至,过会仙桥西行,为古莲花台,台为方形,四隅各铸一铁人护祠、镇水,以壮威仪。穿对越坊便是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组成的核心群体。

  献殿、殿身三间,歇山顶、四周无墙,当心间前后辟门,其余各间,在坚厚的槛墙上安叉子,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敬神时,燃一炷香,那五谷之气,便会使人置身于云雾漫漫,青烟缭绕的神秘氯围之中,从而使人的心灵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微妙的变化,上达于天,天人妙合。

  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古人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沼中多鱼,故曰:“鱼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桥,“架虚为桥,若飞也。”故曰:“飞梁”。东西桥面宽阔,为通往圣母殿的要道,而南北桥面,下斜如鸟之两翼,翩翩欲飞;边缀勾栏,凭栏赏景,益增诗情画意。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进而考其功能更似一四通之祭坛。雩祀是民间的大事,故春旱求雨,必先择吉日,即壬辰一类属水的日子,然后在城东筑八尺见方的四通之坛,献生鱼八条,玄酒、脯肉一类以祭。在甲、乙日做一条八丈长的大青龙,置放中央,做七条四丈长的小青龙,面向东方,相隔八尺陈列车员。令儿童八人、田啬夫八人斋戒三日,青衣立于龙旁。仪式开始,鼓乐喧天,儿童与田啬疯狂起舞,然后由一*迷狂状态的伶牙俐齿的巫祝,口念祭词,手舞足啃以请雨……。不管形式如何变化,苍龙始终是我们民族文化一个至今不衰的母题。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卦辞到灵星祭雩祭,从默默无声的神秘卦象到震耳欲聋的祭礼鼓声,哪个不围绕这个母题?这母题具有神奇的生命力,它没有终止于汉代的祭祀,反而在民间稳固地生要发芽、开花结果,演成至今不衰的民俗文化形式、龙舞龙灯、龙戏珠……在当年雩祭的青龙舞,早已种下龙舞龙灯与大型龙舞的原型因子;那手舞足蹈的僮子就是后来的手执波珠的领舞者,那强悍的男啬夫就是后来的舞龙人……

  水镜台规模壮观,台上东部为重檐歇山顶,演戏时用为后幕,台上西部为卷棚歇山顶,面向圣母殿,三面开敞,演戏时为前台,台下埋大瓮八口,为扩音之用。在民间无论那种酬神还愿的祭祀活动,总少不于表演各类舞乐,以娱神兼娱人,历代皆然。由于古代人民生活困苦,终年辛劳,仅得一饱,闲暇有限,为了调剂生活,每每借祭祀的机会鼓舞欢庆。这种民间的迎神赛社的祭祀仪式,具有公开性、礼仪性和娱乐性的特征〈淮南子·精神训〉载:“今天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为乐矣。”〈东京梦华录〉栽北宋汴京城外神保观神诞时的盛况:“廿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为繁盛。庙在万胜门外一里许,敕赐神保观。廿三日……于殿前露台上设乐棚,教坊,钧容直作乐,更互杂剧舞旋……廿四日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于露台之上。”宋元时期戏曲勃兴,为适应迎神赛社时的演出需要,在露台、乐亭的基础上分前场后幕,单面开敞的戏台。场地也由四周围观,进而形成有固定方向的戏场,并在各祠庙中普遍出现了。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在晋祠难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据传,水母姓柳,生性贤良,家住晋祠附*的金胜村,嫁到晋祠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横遭婆线虐待,每日到远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为嫌脏,实则存心刁难。一天,柳女挑水归来,在途中一骑马人要借水饮马,柳女欣然应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时,那人送给柳女一条金丝马鞭,并告她马鞭放在瓮中,只要轻轻向上一提,水即满瓮。柳女回去一试,果然灵验。这个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发现,一次她趁获女回娘家不在,从瓮中提起马鞭,顿时,水从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村庄……,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赶来,毅然坐在瓮上,水势一下变小,人们得救了,水母再也没有离开水瓮。

  晋祠南部,名奉圣寺,相传这里曾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级八角形。在奉圣寺附*,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苍郁古朴,独具一格。据传,原来这株槐树历史久远,早已干枯,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农历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内*,人来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个老道士在枯槐下叫卖,出售膏药。口里喊着:“膏药灵应、能汉百病,有福来买,无福不信。”叫卖半晌,没人买他的药。这位老道继续叫卖:“如此仙药,来购无人,凡人无福,枯槐宜生。”说罢,他将膏药贴于枯槐身上.拂袖扬长而去。说来真巧,不到一个月,这株枯槐,死而复生。生枝展芽,甚为茂盛。人们见状,都惊呼这株枯槐叫复生槐。实际上,俗话说得好:“千年柏、万年松,老槐一睡几百春。”这株枯槐复生,大约是因为多年长睡而碰巧苏醒的缘故。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有一片古建园林,统名“晋祠”。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同,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晋祠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和著名的游块胜地,常年接待着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


山西导游词 (菁华5篇)(扩展5)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西景点的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龙山风景区,海拔1700米,山恋起伏层叠,古柏苍松泛翠,为省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欢的避暑行宫。寺内有大雄屋殿、禅院、九莲洞、钟楼、药文殿等建筑。最有名的是天龙山佛教石窟造像和道教石窟—龙山石窟。

  在龙山风景区气候条件和晋祠(在晋祠景区西北10公里处)相*,日温差较大,有时干燥多风,但环境优雅,天气凉爽。该景区是太原市*年开发的,具有极佳的观赏和游览价值。市区通往景区的道路,宽阔*坦,十分便利。其它多种服务(餐饮为主)方便、实惠,能迎合游人的要求。

  天龙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四周山峦起伏,遍山松柏葱郁,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山前溪涧清流潺潺。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自东魏至唐,历魏、齐、隋、唐四个朝代。以唐代最多,达十五窟。石雕体态生动,姿式优美,刀法洗炼衣纹流畅,具有丰富的质感。第九窟中的弥勒大佛比例和谐,容貌端庄凝重;下层观音璎珞富丽,纱罗透体。明人张冕《天龙寺》诗有“门对虬松欹偃石,殿围龙柏倒撑丘”句,即指此景。

  龙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龙山山巅。满山林密叶茂,秋来红叶遍山,景色宜人。石窟开凿于元初,道人宋德芳于太宗六年(1234年)主持营造龙山石窟及昊天观。现庙宇残坏,石窟尚存,共八龛,因供奉和雕像不同,分别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七真龛及两座辩道龛。各龛雕像数额不等,共四十余尊,大都保存完好,雕工朴实,衣着庄重,与佛教石窟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石窟顶板上还雕有龙凤及花图案,两侧入前壁上留有元代题记,为研究道教石窟艺术和道教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境东北部,东与河北省以太行山脊为界。面积2865*方公里,辖6镇24乡,人口30.25万,县**驻城关镇。五台县,因境内五台山而得名。西汉置虑县,北魏太和年置驴夷县,隋大业初改名五台县,金升为台州,明洪武二年复为五台县,今因之。境内山峦重叠,地形复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五台山雄峙县境东,由东、西、中、南、北、五台组成,其中最低南台海拔2485米,最高北台3085米,号称“华北屋脊”。中部为丘陵区。

  全县*川极少,主要分布在豆村、茹村两个小盆地和沟南、东冶一带。河流主要有滹沱河、清水河等。五台县位置偏北,地势又高,气候寒冷,素有“华北小兴安岭”之称。年均气温5℃,一月零下11℃,七月21℃。年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90—150天。全县共有耕地51.03万亩,农作物以玉米、土豆、谷子为大宗,高梁、莜麦、蚕豆等也有种植。成片林50多万亩,零星树一千多万株。五台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硫磺、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等20多种。工业有煤炭、化肥、机械、化工、建材、采矿、陶瓷、大理石、工艺美术等。向外销售的主要产品有硫铁矿、大理石、铝床、塑料制品、铸字机等。交通较为方便,忻州至长城岭、忻州至繁峙、盂县至繁峙等干线公路途径县城,还有通往繁峙西留属的支线公路以及各种县级公路。此外,往东有公路可通河北阜*等地。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峰耸立,峰顶如台,其顶壑、顶崖之间及台怀修建有大小不同的寺庙,成寺刹者百余处。其中有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重建于唐建中初年的南禅寺;荟萃北魏、北齐、唐、宋、金、明、清各代多种建筑风格于一体的佛光寺,始建于东汉永*年间,与洛阳的白马寺并称中国最早寺院建筑的灵鹫寺(显通寺);另外还有卓有声誉的塔院寺舍利塔、龙泉寺汉白玉石牌坊、碧山寺缅甸王佛等,为佛国风光增添了色彩。五台山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也享有盛名。它以成为中外友好往来的纽带和佳宾云集的旅游胜地。五台县主要特产有台参、台蘑、大理石、五台山石砚、中药舒筋散等。

  王家大院在灵石县静升村。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总面积34650*方米。东大院俗称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城堡因地布局,顺势而建。鸟瞰东大院,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中部是两座主院和北围院;东北部是俗称"柏树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开一个堡门。东堡门位于主院前大通道的东端,西堡门开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门开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间,北堡门开在小偏院的东北角。南堡门外是一条长50米、宽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长127米,宽11米,全部用青石铺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砖砌花墙,墙内建有60多米长的风雨长廊。东大院主体建筑是两座三进四合院,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石台阶等。从布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之别。院内因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低栏、高墙等。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两座花园式庭院组成的,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后院是由一排13孔窑洞组成而又分隔为四个小院的护堡院。整个东大院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出东大院的西堡门,走过一条马蹄形的沟涧小道,就是西大院。西大院俗称红门堡,是一处十分规则的城堡式封闭型住宅群,面向与背靠同东大院完全相同。俯视西大院,其*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只有一个堡门,开在南堡墙稍偏东的位置,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祯堡"的青石牌匾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人们都叫西大院为"红门堡"。堡墙外高八米,内高四米,厚二米多,用青砖砌筑。堡墙上有垛口。堡门外正对堡门的地方,有一座砖雕照壁。堡门左右及堡墙东北、西北角各有一条踏道可上堡墙。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院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堡内东南角、西北角各有水井一口。堡内共有院落27座,除顶甲为6座外,其余三甲均为七座。各院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或建阁房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一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通道,通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北端是通往后院的门。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村北端黄土丘上。北距太原150公里,距灵石县城12公里。院落座北面南,居高临下,面对静升村,视野开阔。

  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有东大院、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总面积达34450*方米,相当于祁县乔家大院的4倍,为灵石王家官商皆有的院落,王家大院不仅是一组民居建筑群,而且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王家大院布局的构思独特,结构合理,“三雕”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兽吻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与此同时,绘画、书法、诗文熔于一炉,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是晋中民居中的一处奇葩。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大佛光之寺,我是山西商务国旅的导游员张艳红。很多现代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够梦回唐朝,但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国土上,大致有两个地方可以帮您实现心中这个遥远的梦。一处是敦煌莫高窟,另一处就是大家现在身处的这座千年古刹——大佛光之寺。

  佛光寺位于佛教圣地五台山。早在1961年,就被***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亚洲古建筑”“亚洲佛光”之称。他的发现者、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将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彩塑、壁画、题字誉为于“四绝于一身”。称赞佛光寺是国内古建的瑰宝。

  但在梁思成先生发现佛光寺之前,曾有日本学者扬言,“中国人要想看唐以前建筑,有到我们日本的奈良来”。作为一名有着强烈爱国心的建筑师,梁思成和林徽因女士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越条件,回到了不安的祖国,从1932年起,开始了艰苦的古建考察工作。整整六年的时间里,他们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调查古建2738处,一座座伟大的木结构建筑先后被发现,独没有唐代的建筑。一次偶然的机会梁思成先生在北京图书馆看到了法国探险家伯希和绘制的《敦煌石窟》第六十一窟中的《五台山全图》,其中的大佛光之寺引起了他的注意。在1937年的6月的一个傍晚,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骑着毛驴来到了五台山。这天笼罩在灿烂余晖中的大唐建筑迎来了它历史上虔诚的造访者。当他们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时,梁思成的眼泪夺眶而出,他终于可以向世界宣布,中国有属于自己的唐代木构建筑。在后来的回忆中,梁思成说,这一天是他十几年古建考察生活中幸福的一天。在他们考察完佛光寺,走到山西代县附*时,得知“卢沟桥事变”爆发了,在这一年的后几个月里,这位伟大的建筑学家开始了漫长的逃亡之路。

  今天我们看到佛光寺坐东向西,整座寺院松柏苍翠,环境幽古,占地34000*方米,但据说历史的佛光寺比现在要大得多,乡间有“上马关山门”的说法。同时大家可以发现,佛光寺的布局与我们以往看到的寺院不大一样。通常的寺院采取延中轴线分布,而佛光寺采取了我国现存寺院中绝无仅有的十字交叉形布局。所以,站在寺院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将寺院的全貌一览无余,这种“开门见山天地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风格与通常所见的寺院“庭院深深深几许”、“小园香径独徘徊”形成鲜明的对比。

  随着刚才踏上的72级阶梯,我们眼前的这座大殿就是佛光寺的东大殿啦,整座大殿给人以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台基低矮、檐柱短粗、斗拱硕大、屋顶出檐*缓且深远,整座大殿色彩单纯。”有人说,这大大的`屋顶就像庄子笔下的大鹏鸟欲展翅高飞的样子。这正是大唐文化的完美体现,是那种胸怀坦荡、自信十足、包容天地的大气魄。是那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气象。若赶上夏雨时节,整座院内香风花语,或在院中信步闲游,或坐在大大的屋檐下看骤雨垂帘,远山明灭,将*四米的出檐,再大的雨也不会溅到身上。可以如此悠然的感受夏雨带来的清凉气息,真的和唐朝无二致啊。说到这里不知大家是否梦回到了久远的大唐王朝。

  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55年)的金代建筑,规模可观,气魄宏大,是***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正殿用减柱法建筑,乃国内孤例,堪称一绝,弥陀殿为全国金代最大建筑之一。

  崇福寺坐落在朔城区东大街,门前有石狮一对,自山门由南向北有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段、弥陀殿和观音殿,占地23400*方米,前后5重院落,布列适当、主次分明,是一座规模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崇福寺乃鄯阳古刹,藏经阁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明代重修后更名为千佛阁),契丹时,其地为林太师府署。辽统和间复为增会,这可能是隋、唐“舍宅为寺”的遗风,因名林衙寺,金天德年间(公元1149——1153年)赐额崇福禅寺。现寺内弥陀殿、观音殿为金建,山门为清建,其余为明建。弥陀殿为寺内主殿,建于金皇统年间(公元1141——1149年),由开国侯翟昭度负责施工,殿宇正檐下悬挂的“弥陀殿”竖匾,为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原物。

  弥陀殿建于2米多高的台基上,通高21米,冠于全寺,是全国现存较大的金代建筑。建筑面宽7间,进深4间入椽。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后与观音殿月台相连。单檐九脊歇山式。殿内梁架结构具有独到之处,随着殿内金柱的减少,主体结构与其他建筑不同。弥陀殿棂窗也很精致,镂刻透心图案纹样达15种之多,有三角纹、古钱纹、桃白球纹等,这些图案不仅是优秀的艺术佳作,而且对研究金代建筑装饰具有很高的价值。殿内中央砖砌佛坛上置三尊主像,中为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称“西方三圣”。主像两侧胁侍菩萨表情恭谦。别具神态。两大天王怒目狰狞,似在护法守职。主像背光为编条泥壁,图案呈草叶纹,边沿是焰光。中间背光浮壁13尊伎乐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0躯高大佛像结趺而坐,端庄慈祥,分布于东西山墙和后墙。壁画上方为飞天,翱翔于五彩祥云之间。西尽间绘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姿,变化身,18面,千手,掌心各绘一眼,手中各擎一件法器,星辰日月,龙楼宝盘,刀戈剑戟,琴棋书画等应有尽有,千变万化。下左为婆薮仙,神情自若,老态龙钟,下右方为吉祥天,神情安详,持重彬彬。东尽间分上下两层,绘三佛三菩萨,后壁门榻上绘16宝观。整个壁画庄重宏伟,气势夺人,画工精细,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色彩绚丽,壁画与佛像交相辉映,大殿更加金碧辉煌。殿外九脊全为瓦条砌垒,殿顶上筒坂布瓦覆盖,绿色琉璃和脊饰剪边。两个高大邸吻矗立正脊之上,正脊中间置有瓦楼一座,将军居中,神志昂扬。戗兽、垂兽巨口獠牙,气势威武。整个弥陀殿集建筑、壁画、塑像、背光、琉璃、棂窗、匾额等于一体,虽经历代风雨寒暑,至今仍光泽灿烂。

  观音殿是仅次于弥陀殿的金代建筑,其梁架结构最富有独创性。为“四椽伏对乳伏用三柱”。殿内前槽金柱全部减去,后槽金柱置在佛坛两侧,使殿内前部更加宽广。因省去前槽金柱,四椽伏跨度加大到10米,所以为减轻其负荷,在梁上和*梁前端施较大的人字叉手,把殿前槽上部载荷传递到前檐和后檐柱上。这种神奇的建造能力,充分反映了古代建筑匠师的才能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护文物古迹,1953年对观音殿进行了整修,1986年又拨款对弥陀殿进行落架大修。崇福寺,以其古朴巍峨的雄姿,再现于朔州大地。

  在朔州崇福寺,珍藏着一座展示我国北朝佛教艺术成就的珍贵文物棗北魏石塔。塔高2.5米,*面呈方形,因在塔刹、塔身和基座上雕有小佛像1349尊,故而也被称为千佛石塔。石塔的塔身是九层楼阁,楼阁四面皆雕有斗拱和塔檐,周围空间则布满小佛坐像,最下层每面中间都雕有一龛,龛内雕有一尊较大的主佛和左右胁侍佛两尊,龛的外部是五排坐佛。佛像大小不等,神态各异。整座佛像塔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把中国古建艺术和印度佛塔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令人惊叹叫绝。

  但让人痛惜的是,这件备受世人瞩目的艺术珍品,因世事变迁,饱受风霜,在半个多世纪前身首分离,不能合璧。目前,塔杀只能以一级藏品保存于崇福寺内,塔身则被台北国立博物馆收藏。

  这座千佛石塔塔刹和塔身的分离,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千佛石塔建造于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46年),是献文帝拓跋弘宫中的小官曹天度为了祈求国家太*,耗尽全家资产,在*城(今大同市)所造。建塔的人把天下太*的美好祝愿寄托在千佛石塔上,但石塔的命运却与这个愿望大相径庭。1937年,中华大地阴去密布,血雨腥风,日寇入侵,国土沦丧。保存在朔州崇福寺的千佛石塔也未能逃此劫难。当时,日本出版的《艺术美术全集》中收录了千佛塔的全部资料。资料证实,当石塔在劫运日本装箱时,朔县城内一位***,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冒着生命危险将塔刹暗自藏回家中。全国**后,这位爱国志士把塔刹献给国家,交回崇福寺,而塔身归初被陈列在日本东京博物馆。

  塔刹高57厘米,中间是两层楼阁,在每层的四化个转角处都刻有一个负重交脚菩萨。楼阁上部雕有九道相轮及摩尼宝珠。经过无数的风雨沧桑,宝刹虽已残痕累累,然而其细腻精巧、匠心独具的艺术风采仍然熠熠生辉。每当人们在崇福寺欣赏千佛石塔塔刹的时候,总有一种遗憾,总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千佛石塔何日才能身首合一呢。

  石塔身分两地的这种状况,多年来备受仁人志士的热切关注。1979年,奥地利格拉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弗兰茨先应我国***邀请来华访问,将其所著的《中国塔及堵波》一书赠予中国历史博物馆,著名考古学家史树青先生发现该书中收录的千佛石塔是崇福寺之物,史先生著文予介绍和考证。1995年台北国立博物馆典藏组主任黄永川先生给崇福寺来函称:“贵寺收藏‘曹天度造九层塔’一件,该件石塔为日本抗战期间掳掠,胜利后归还我国。该件石塔之塔顶据悉尚存贵寺,可谓大幸。现阶段虽未能璧合,但该塔之价值不会因顶身分离而逊色。”历史为我们制造了冬天的残酷,也给我们讲述着春天的故事。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车城——十堰!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是道教圣地——武当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相传为上古玄武得道飞升之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谓,故名,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当山位于湖北十堰市丹江口市,它最早的寺观为唐代所建,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宫后,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马,浩浩荡荡开进武当山,共建造7宫,2观,36庵和72崖庙等建筑群。

  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山。它在湖北省北部,北通秦岭,南接巴山,连绵起伏,纵横400多公里,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其余各峰均倾向天柱,蔚为奇观。宋代书法家米芾曾为武当山写下了刚劲有力的“第一山”三个大字。作为旅游胜地,武当山主要有三方面的特色。

  武当山上有宏伟的古建筑。据说,在建筑的规模上,超过了五岳。早在1320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武当山即兴建五龙祠,宣扬道教。以后道教逐渐增多,武当山便成了道教名山。历代以来,许多著名道家如周之尹喜、汉之阴长生、晋之谢允、唐之吕纯阳、五代陈抟、宋之寂然子、元之张守清、明之张三丰等均在武当山修炼过。其中,张三丰把道家的太极阴阳与武功相结合,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创立武当拳派,一时名振天下。

  元朝末年,武当山上的古建筑大部分毁于兵乱。目前山上的宫观多为明代所建。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20年),成祖朱棣派侍郎郭瑾等,役使30多万军民工匠,在武当山大兴士木,用了将*十年时间,建成了净乐宫、迎恩宫、玉虚宫、紫霄宫、南岩宫、玉龙宫、遇真宫、太和宫、复真观、元和观等33处大建筑群。此外,还建了39座桥染,12座台,铺砌了全山的石磴道,整个武当山成为一座“真武道场”。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布局巧妙,座宫观都建筑在峰、峦、坡、岩、涧之间,建筑精美,各具特点又互相联系,整个建筑群体疏密相宜,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现存的主要建筑有金殿、紫霄宫、遇真宫、复真宫、玉虚宫等。

  武当山北通秦岭,南接巴山,号称“八百里武当”。整个武当山包括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九井、九泉、十池、三潭等自然景点,“七十二峰朝至尊”,即七十二峰都朝向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的天柱峰,形成武当山独特的奇丽山色。

  就在这山色如画之地,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20年,派工部侍郎郭琎率军民三十余万人,大肆营造宫、观,历时十四年之久,终于在绵延几十里的山旁、岩边和天柱峰山顶建造了一座座宫、观、堂共三十余处。其中天柱峰山顶的鎏金铜殿,金光闪烁,耸立在三面都是陡峭的悬崖之上。金殿建于1620年,高五点五米,宽五点八米,深四点二米。除殿基是花岗岩铺垫外,其余殿体包括门、窗、瓦、椽、梁、柱等都是铜铸的,殿内供有五尊铜像,最大一尊是真武披发跣足像。

  此外,展旗峰下的紫宵宫,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殿内有玉帝塑像,殿前有座巨型龟碑。石龟高三米,长四米,宽二米,龟背上的石碑六米多高。坐落在悬岩峭壁之上的南岩,其建筑物全嵌在陡峭的绝壁之上。太子坡、老君堂、元和观、朝天宫、磨针井等,都是有名的去处。

  武当山风景兼泰山之伟、黄山之奇、雁荡之幽,北宋大书画家米芾将之誉为“天下第一山”,虽有夸张之嫌,却也可见得这里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在进入武当山前,我首先要提醒各位几点:1.进入道观后不要以手指点神像,无论其造型多么令人惊叹;也不要背对着神像;进殿时不要踏在门坎上,也不要高声喧哗;2.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道人修炼是为长寿,所以最好不要问道人的年龄。入道门的原因很多,如果没有深交,也不要问其身世;3.进山朝贡步入武当神道后,就要静默清心,不说污秽不净的话。供品中不能有石榴、李子、红艳花及鸡、犬等,不吃雁、鳗、龟、鳖、牛、犬、猪肉及生葱、韭、蒜、姜等荤腥刺激食物,不饮酒。这些都是武当主神真武大帝所忌讳的;4.武当山上许多地段都没有人烟,如果你对地形不熟悉,或没有足够的准备,请勿贸然进入。最好请个当地向导。

  武当山地区有“朝武当”的*俗,含有上山祭拜山神的意思,其实这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又一种方式,就像扫墓总是与踏青郊游连在一起的,“朝武当”也成为一种爬山的乐趣。每年农历三月份春光明媚和八月份秋高气爽的时节,武当山里总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好了,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景区内参观!

  五老峰原称五老山,晋代张僧鉴的《浔阳记》中有“五老峰横隐苍空,其形势如河中府虞乡县五老山”的记载,《虞乡县志》中有“五老山,在县南十五里,玉柱、太乙诸峰之总名也”的表述。五老山之五老,源出于古代传授伏羲《河图》《洛书》五老之名。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有“奇峰霞举,孤标峰出,罩络群泉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项”的描写。北宋魏野《送陈越之河中宁亲》有”三台筵上飞觞送,五老峰前负米归“。元代初年的嘉善大夫、诗人王恽在其所作《五老歌》中写道:“晓披五老峰上云,晚钓五姓湖中鲤。”历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诗赋予以记述,如碑文记述“条山秀甲三晋,五老峰嶙峋萃律秀丽更甲条山”,20余通明清时代修庙的碑刻记载了当时朝山庙会的盛况。

  据现存石碑记载,五老峰的建筑最早见于北周,即在西寨子所建的佛教寺院圆通寺和观音阁,唐代的细绳纹砖,宋代的花纹方砖随处可见。五老峰的碑石记载了其千年繁荣纪事以及民间传说轶闻,如宋代杨业在此屯兵练武,兵围普救寺的孙飞虎在此安营扎寨,道教八仙中的张果老、吕洞宾等人物的趣闻等。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是文明遐迩的晋商发祥地之一,是盛唐诗人白居易的祖籍,*代名人孔祥熙的出生地。久负盛名的清宫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出产于太谷。明末清初,太谷达官富贵云集,因资本一度集中而成为山西的金融、商业中心,固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太谷县总面积1033.6*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农业人口21万人。

  太谷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9.8摄氏度,无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9600立方米。农业基础条件好。因盛产粮、棉、油、果、菜、肉、蛋、奶而著称三晋,是山西省的商品粮基地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师范区,全国的瘦肉型猪基地。太谷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0xx余家,目前已形成玛钢铸造加工、精细化工、农机、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制药、纺织、运输等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基础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稳步提高。太谷县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四十五亩粮田,适宜北方各种农作物生长,而且是全国八个最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区域之一。*年来,除了稳定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田面积外,大力发展蔬菜、林果、色素、酿酒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

  其中年产小麦0.6亿公斤,玉米0.5亿公斤;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3.2亿攻击;红枣、核桃产量1.4亿公斤;水果产量1.2亿公斤;色素种植年加工菊花和辣椒0.3亿公斤;法国葡萄拈阄葡萄种植3000亩;畜牧业方面已形成规模养殖小区206个,猪年饲养量38万头,鸡年饲养量300万只,产蛋3700万公斤。通讯十分方便。城内程控交换机容量10000门,农村交换机容量5000门。人均拥有电话量名列全省前茅。无线寻呼机和移动电话畅通,实现了全国联网漫游。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发达。本世纪初孔祥熙就在太谷创办了铭贤学校,目前县境内还有“一大三专”,即山西农业大学和太谷师范学校,晋中卫校、山西交通技工学校等三所中等专业学校,县内还驻有山西果树研究所、山西生物制药厂、兵器工业部753厂,航天工业部513所等研究单位和军工企业,为我县增添了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医疗卫生方面,县内有山西省精神病院、晋中二院、人民医院、中医院、职工医院等较强的理疗体系。

  本县工业已初步形成玛钢、农机、化工、建材、食品五大支柱产业,其中玛钢管件年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中华精品飞象牌农用车、“远”字牌龟龄集和定坤丹、糖醛、树脂、顺酐、硫酸、水泥、铁锹、药用曲颈安瓶及乳制品、电力金具、纸面石膏板等名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教高声誉。农业基础交好,规模种植、养殖、林果业发展迅速,成为远*闻名的瓜、果、菜、肉、蛋、奶之乡和农副产品基地。同时,商业兴盛,市场日益繁荣。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