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成语故事 >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合集10篇

日期: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1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属山西)人,三国时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其余四将为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他加以神化,尊为“关公”、“关帝”。

  关羽英勇善战,武艺超群,立下许多战功。他曾斩杀袁绍手下大将颜良和文丑,闯过曹操的五个关口,杀死曹操的六员战将。关羽对蜀主刘备赤胆忠心,深受刘备重用。但是,关羽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政治谋略,骄傲自大,瞧不起别人。

  公元214年,刘备率兵攻打四川,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听说诸葛亮在四川用计收降了勇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可以与谁相比。诸葛亮很了解关羽不服气的心思,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一代英杰,可与汉初大将黥布、彭越之辈相比,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却不能与你相提并论,不如你这样超出众人,无人可比。”

  关羽看完诸葛亮的复信后,非常高兴,当场就把书信展现给宾客们观看。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2

  马跃檀溪

  有次打仗,刘备缴获一匹名叫"的卢"的千里马。荆州刺史刘表看后禁不住连声称赞。刘备见刘表如此喜欢,将此马送给了刘表。刘表手下有一人颇懂相马术,言此马有妨主之相,劝刘表将马还给刘备。刘表的夫人蔡氏和其兄蔡瑁早有杀害刘备之心。

  一次,刘表请刘备代替他到襄阳去会见百官,蔡氏兄妹觉得这是杀害刘备的好机会。该城西门外有一条檀溪河,河宽水急,不易通过。蔡氏兄妹在东、南、北门派重兵把守,只留西门,等待下手。*间,一个叫伊籍的人来到刘备面前暗示,刘备假借更衣来到了后花园,伊籍附耳告诉刘备:"蔡瑁设计害你,已在东南北三个门派人把守,你只能出西门,快逃!"刘备大惊,策马跑出西门,行数里被檀溪河阻住去路,这时追兵赶来,刘备急打马过溪,没走几步,马失前蹄。刘备大呼:"的卢,的卢,今日果然害我!"话音刚落,只见马从水中一跃数丈,飞身上了西岸,摆脱了追兵

  设连环计

  东汉末年,太师董卓专权,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但又苦于无好计可施。

  司徒王允,深夜独自到花园,望着天空一轮明月,心想着国家大事,不觉悄然泪下,他忽然听见牡丹亭处有人长叹,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家中十六岁的`美丽歌女貂蝉。问她为何长叹,貂蝉跪道:"我自入府,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不知如何报答才好。最*见大人总是愁眉不展,一定是有难办的大事,但又不敢问,故而长叹,如果我能与大人分忧就好了。"

  王允一听,猛然醒悟说:"没想到汉朝天下,竟在一个女子手中啊!"他把貂蝉领到亭内,跪在地上给貂蝉叩头。貂蝉忙问:"大人,你这是干什么?有用我之处,尽管吩咐。"王允见貂蝉十分坚决,就说:"董卓和吕布都是好色之徒。我收你为义女,先把你许给吕布为妻,然后再献给董卓为妾,你在他们二人之间周旋,见机行事,挑拨离间。设法让吕布杀掉董卓,以保住汉朝江山。"貂蝉听后,满口答应,并发誓说:"如果我不按大人说的去做,不报大义,我当被乱刀砍死!"这就是王允和貂蝉共同定下的连环计,最后除掉了董卓。

  曹操献刀

  统帅二十万西凉大军的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乱进军洛阳,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献帝,自封为相国。他欺主弄权,残暴凶狠;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

  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一日,曹操借王司徒宝刀一口,藏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见董卓坐在床上,义子吕布侍立于侧。董卓问曹操为何来迟,曹操说:"马走不快,所以迟了。"

  董卓听后,命吕布选一匹西凉好马送给曹操,吕布答应着出去了。曹操心想,老贼该死,欲刺他,又怕董卓力大,没敢妄动,只好站在一旁等待机会。董卓身体肥胖,不能久坐,不一会,即侧身而卧。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急问:"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董卓接刀一看,长有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一口宝刀。

  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往东南疾去。吕布对董卓说:"曹操有行刺之举。 "董卓说:"我也怀疑。"于是派人去追。此时曹操已飞马奔出东门,逃得无影无踪了。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3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洋,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4

  如鱼得水的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以后,刘备在孔明的辅佐下,东联北伐,占荆州,取益州,军事上节节胜利,势力不断扩大,最终与魏、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故事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成语“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5

  开诚布公

  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6

  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

  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周瑜叹气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7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8

  乐不思蜀的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南柯一梦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9

  舌战群儒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

  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

  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的!”

  第一个回合:昭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生小可之比也。”

  第二个回合:昭曰:“*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第三个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10

  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详细情况,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二要有勇有谋。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他让夏侯尚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黄忠很着急,采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时间斗志昂扬,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继续向前推进。黄忠行军谨慎,防备又严密。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轻率出击,不仅吃了败战,还伤了部将夏侯尚。黄忠的军队顺利推进到定军山下,夺取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合集10篇扩展阅读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合集10篇(扩展1)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菁华5篇)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1

  超群绝伦的故事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属山西)人,三国时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其余四将为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他加以神化,尊为“关公”、“关帝”。

  关羽英勇善战,武艺超群,立下许多战功。他曾斩杀袁绍手下大将颜良和文丑,闯过曹操的五个关口,杀死曹操的六员战将。关羽对蜀主刘备赤胆忠心,深受刘备重用。但是,关羽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政治谋略,骄傲自大,瞧不起别人。

  公元214年,刘备率兵攻打四川,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听说诸葛亮在四川用计收降了勇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可以与谁相比。诸葛亮很了解关羽不服气的心思,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一代英杰,可与汉初大将黥布、彭越之辈相比,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却不能与你相提并论,不如你这样超出众人,无人可比。”

  关羽看完诸葛亮的复信后,非常高兴,当场就把书信展现给宾客们观看。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释读】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2

  东汉末年孔子的后代孔融。他自幼聪明知书达理,明礼数。至今还流传着“孔融让梨”的故事。可是这么一个贤人不幸被曹操手下杀害,被灭了全家。那时,曹操发动五十万大军,准备南征刘备。孔融提出不同的主张,却遭到曹操的拒绝。孔融不服气,背后讲了愤愤不*的话。曹操知道后,便下令处死孔融全家。

  当时孔融的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正在家里下棋。突然面临此大祸。横眉冷对上前护住爹爹,孔融请求曹操官兵放过两个小儿,自己愿承受一切惩罚。儿子却高声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宁死而不屈”。这句话的意思是,鸟巢倒了翻在地下,怎么还有完好的鸟蛋呢?!

  “覆巢无完卵”,也成“巢毁卵破”,就是说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3

  断头将军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采纳了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策略,于是派关羽留守荆州,其余所有人马往西川进发。

  诸葛亮命张飞率领一万精兵从大路进取巴州雄城。张飞临行前,诸葛亮嘱咐他说:“西川豪杰云集,你切记不可轻敌啊!而且一路上要约束士兵,不可骚扰老百姓。”

  张飞领取了命令,率军向西开往雄城。张飞勇猛善战,一路所向披靡,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烦,径直到达了巴郡。

  巴郡太守是一名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名叫严颜。此人武艺高强,勇猛善战,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仍精力过人。他知道张飞很厉害,而自己的兵马却很少,于是不得不下令士兵坚守城池,不出来应战。

  张飞见严颜既不肯投降,又不肯出城应战,急得是暴跳如雷。天天命人去城门前挑战,可是严颜就是不出城门半步。

  张飞虽说是个出了名的猛将,脾气暴躁,向来缺少计谋,可也总有粗中有细的时候。他见严颜死守城池就是不出城应战,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头。他让一名士兵乔装成自己的模样,带领一队人马在夜间从小路攻城,并故意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让严颜知道。而自己则在营中留守,布下埋伏,等严颜来劫营。

  严颜果然上当了,他截获消息后,便带人马到张飞的营寨来劫营,结果被张飞生擒。

  张飞攻占了巴郡,命手下把严颜押上来。张飞大声喝道:“大将军到来,你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

  严颜毫不畏惧,正言道:“你们毫无道理,侵占我们的州郡还要我们投降。没门!我们巴郡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听了更加愤怒了,便命令士兵将严颜拖出去斩首。严颜面对死亡,面不改色,冷笑着对张飞说:“砍头尽管砍就是了,发什么火呀!”

  张飞见严颜视死如归,是真英雄,心中顿时起了敬佩之心,而那股怒火也消然无存了。他赶紧走到严颜面前,亲自为严颜解去了身上的绳索,并将严颜扶到了正位上坐下,自己倒身下拜,说:“老英雄真是豪杰之士!刚才我对您多有冒犯,还请老英雄恕罪!”

  严颜见张飞也是个耿直重义气的血性汉子,也很感动,便归顺了张飞。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4

  成语: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成语: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成语: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成语: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成语: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成语: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之战中损兵40万。

  成语: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成语: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成语: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成语: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成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结 束 ]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5

  《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哪三国?_魏、蜀、吴_

  公元_280_年,三国又合而为一。

  《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5个):锦囊妙计、张飞当阳一声吼草船借箭

  鞠躬尽瘁、成事在天,谋事在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赤壁之战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三顾茅庐__ 人物及故事:__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君王_

  成语:__桃园三结义 人物及故事:___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为兄弟___

  成语:草船借箭故事:周瑜为难诸葛亮要他10天制造10w只箭

  成语:三顾茅庐故事:刘备求贤若渴,3次登门拜访诸葛亮

  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赤壁之战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曹操____,“智绝”是__诸葛亮_____,“义绝”是__关羽______。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合集10篇(扩展2)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菁华5篇)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1

  超群绝伦的故事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属山西)人,三国时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其余四将为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他加以神化,尊为“关公”、“关帝”。

  关羽英勇善战,武艺超群,立下许多战功。他曾斩杀袁绍手下大将颜良和文丑,闯过曹操的五个关口,杀死曹操的六员战将。关羽对蜀主刘备赤胆忠心,深受刘备重用。但是,关羽的致命弱点是缺乏政治谋略,骄傲自大,瞧不起别人。

  公元214年,刘备率兵攻打四川,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听说诸葛亮在四川用计收降了勇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可以与谁相比。诸葛亮很了解关羽不服气的心思,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一代英杰,可与汉初大将黥布、彭越之辈相比,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却不能与你相提并论,不如你这样超出众人,无人可比。”

  关羽看完诸葛亮的复信后,非常高兴,当场就把书信展现给宾客们观看。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释读】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超出众人,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2

  东汉末年孔子的后代孔融。他自幼聪明知书达理,明礼数。至今还流传着“孔融让梨”的故事。可是这么一个贤人不幸被曹操手下杀害,被灭了全家。那时,曹操发动五十万大军,准备南征刘备。孔融提出不同的主张,却遭到曹操的拒绝。孔融不服气,背后讲了愤愤不*的话。曹操知道后,便下令处死孔融全家。

  当时孔融的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正在家里下棋。突然面临此大祸。横眉冷对上前护住爹爹,孔融请求曹操官兵放过两个小儿,自己愿承受一切惩罚。儿子却高声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宁死而不屈”。这句话的意思是,鸟巢倒了翻在地下,怎么还有完好的鸟蛋呢?!

  “覆巢无完卵”,也成“巢毁卵破”,就是说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3

  断头将军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采纳了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策略,于是派关羽留守荆州,其余所有人马往西川进发。

  诸葛亮命张飞率领一万精兵从大路进取巴州雄城。张飞临行前,诸葛亮嘱咐他说:“西川豪杰云集,你切记不可轻敌啊!而且一路上要约束士兵,不可骚扰老百姓。”

  张飞领取了命令,率军向西开往雄城。张飞勇猛善战,一路所向披靡,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烦,径直到达了巴郡。

  巴郡太守是一名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名叫严颜。此人武艺高强,勇猛善战,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仍精力过人。他知道张飞很厉害,而自己的兵马却很少,于是不得不下令士兵坚守城池,不出来应战。

  张飞见严颜既不肯投降,又不肯出城应战,急得是暴跳如雷。天天命人去城门前挑战,可是严颜就是不出城门半步。

  张飞虽说是个出了名的猛将,脾气暴躁,向来缺少计谋,可也总有粗中有细的时候。他见严颜死守城池就是不出城应战,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头。他让一名士兵乔装成自己的模样,带领一队人马在夜间从小路攻城,并故意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让严颜知道。而自己则在营中留守,布下埋伏,等严颜来劫营。

  严颜果然上当了,他截获消息后,便带人马到张飞的营寨来劫营,结果被张飞生擒。

  张飞攻占了巴郡,命手下把严颜押上来。张飞大声喝道:“大将军到来,你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

  严颜毫不畏惧,正言道:“你们毫无道理,侵占我们的州郡还要我们投降。没门!我们巴郡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听了更加愤怒了,便命令士兵将严颜拖出去斩首。严颜面对死亡,面不改色,冷笑着对张飞说:“砍头尽管砍就是了,发什么火呀!”

  张飞见严颜视死如归,是真英雄,心中顿时起了敬佩之心,而那股怒火也消然无存了。他赶紧走到严颜面前,亲自为严颜解去了身上的绳索,并将严颜扶到了正位上坐下,自己倒身下拜,说:“老英雄真是豪杰之士!刚才我对您多有冒犯,还请老英雄恕罪!”

  严颜见张飞也是个耿直重义气的血性汉子,也很感动,便归顺了张飞。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4

  成语: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成语: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成语: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成语: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成语: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成语: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之战中损兵40万。

  成语: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成语: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成语: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成语: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成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结 束 ]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5

  《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哪三国?_魏、蜀、吴_

  公元_280_年,三国又合而为一。

  《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5个):锦囊妙计、张飞当阳一声吼草船借箭

  鞠躬尽瘁、成事在天,谋事在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赤壁之战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三顾茅庐__ 人物及故事:__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君王_

  成语:__桃园三结义 人物及故事:___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为兄弟___

  成语:草船借箭故事:周瑜为难诸葛亮要他10天制造10w只箭

  成语:三顾茅庐故事:刘备求贤若渴,3次登门拜访诸葛亮

  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赤壁之战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曹操____,“智绝”是__诸葛亮_____,“义绝”是__关羽______。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合集10篇(扩展3)

——三国演义作文10篇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它描述了200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奋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这本书中人物众多,个个栩栩如生,有气量极小的周瑜,勇猛的张飞,重义气的关羽,求贤的刘备等等。这些人物给我了很深的映像。但最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这本书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首先说关羽。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天下无敌。

  其次说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空城计等,都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机谋。

  再说曹操。他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曹操很大度,没有杀刘备,而周瑜既想杀诸葛亮又想杀刘备,目光短浅,气量小,不算英雄。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黄盖巧用苦肉计让曹操受骗,三江口周瑜纵火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众多,各具其态.读过这本书之后让我大开眼界,而且里面的人物也给我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的地方.

  最*我看了《三国演义》。

  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里面我最敬佩的,又是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就是——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20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2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汉太尉。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小移居舒县。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

  于是,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当利(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江苏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江苏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逼走刘繇(参见孙策*江东之战)。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吾以此众取吴会*山越已足。卿还镇丹阳。”

  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

  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周瑜的故事太多了,每一个故事都引人入胜,深深的打动了我。这就是周瑜,一个让我佩服、感动的人物。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了,我这个小“诸葛亮”正在计谋着我的“精妙”计划,想来想去,终于有办法了! 妇女节妇女节,重要的是“花”,女人嘛,谁不喜欢花?于是,我就骑着“刘备”(也就是我爸爸啦。)的“马”,先去华润买了一块盒装的蛋糕,然后又挑选了几朵“手工花”,兴高采烈的回去报喜。

  当然,这事儿也不能让大将“曹操”知道的,于是,我就蹑手蹑脚地走进饭桌,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拾好饭桌,然后开始摆我的“八卦阵”。 “嗯……蚕豆放东北角,排骨就放北边好了,青椒炒**呢,放这里……”我像一个上级领导一样指挥着,可没有一个人听我的。唉,只好自娱自乐了。不一会儿,大功就告成了!我又把蛋糕郑重其事地摆在当间。最后的问题就是“花”摆哪儿呢?

  就在我不知所云,满脑子白纸的时候,爸爸一把抓过我手中的“花”,快速插在了杯子里。“摆这儿。”他自豪的指着一个装着水的杯子,现在看样子水是不能喝了。 我、“刘备”、“曹操”吃完饭后,我自告奋勇抹桌子。我先找来了一块滴着脏水的抹布,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桌上扑,结果好端端的桌子比原来还脏,变成了油里麻花的“大花脸”,我生气了,端来一杯子水“哗”地就往桌上倒。然后,我掳了掳袖子,和桌子来了个拥抱,可没想到,桌子上的油渍全跑到我的背心上来了!可那时我没想到,以为抹布奏效了,就开始了真正的“伟大工程”:狂擦不止。

  桌子终于擦完了!我深吸了一口气,准备干下一个任务时,突然听到一声尖叫:“天哪,琪琪,你当抹布啦!?” 我低头一看,只见我的背心上东一块油,西一块渍,显然上面的水已经干透了,成了背心上的图案,这让我更像一只名副其实的“小花猫”。

  正当我在检讨自己时,妈妈对我说:“孩子,谢谢你让我度过了一个开心、难忘的妇女节,你带给了我和你爸爸幽默和快乐,不是吗?”

  烽火连天,汉室倾颓,天下混乱,群雄并起,无数豪强,逐鹿中原,三国无双!

  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一个原本卑微的存在,若不是因为这一场混乱不堪的战争,他们最终也只会默默无闻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他们一辈子根本就不会遇见其他影响历史的人物,*历史也根本就不会看见他们的身影,只不过战争真的发生了,他们也相遇了,所以历史也有了波澜起伏,这片历史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也被我们铭记在心了!也许他们就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百姓,因为历史而彼此相遇,所以历史不一般了!

  刘关张在我们心中位置最高的人就是关羽,一个义薄云天的化身,一个忠勇的代表,所以很多的人在结拜的时候就会拜当年的关羽,每一次烧几柱香,喊几句义薄云天的话语,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啊,振奋人心啊,虽然几千年过去了,可是关羽的地位也没有变化!

  这就是历史的沉淀,悠悠千年历史文化,总会有一些人被人铭记在心,而这些人已经被无数人铭记在心了,他们就是英雄!

  此刻,我按下了时间控制器。我一阵晕眩,眼前一黑。清风来在我的脸上,毫无杂质的空气爬进我的鼻孔,我轻轻睁开眼,站了起来,担担身上的尘土,一抬头,一座宏伟气派的大城印入我眼,城楼上滚金的两个大字“荆州”。我揉揉眼,“这是什么时代?是东汉?”我躲到灌木中,观看城楼。不一会儿,只见站出一位将军,青盔青甲忠义袍,月皮束带虎头靴,丹凤眼卧蚕眉,五柳长须随风飘扬。“关二爷!我来到了三国!”关公身旁又一人,月头盔,皂罗袍,红甲黑靴,手托青龙偃月刀,正是周仓。关于是我心中的英雄,他大意失荆州后惨死,我必须替他出谋划策!

  我悄悄入城,对帅府的守卫说:“吾乃千年后穿越于此之人,参见关将军可否?”正赶上二爷回来,他奇怪问:“哪里来的小孩,有何事参见关某?”我连忙装作文化人,说道:“吾乃千年后人,虽吾龄少,晓天文知地理,知中华上下五千年,今特为将军出谋划策,将军可愿听否?”“即是如此,闻这小客几句罢!”

  关公领着我走入帅府,只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好赛个*城楼、故宫殿堂。我于关公先讲了书上写的他经历的事,他赞不绝口:“好一个神童!”我又对关公讲了他之后失荆州、败走麦城的事,关公还没表态,周仓跳起来了:“小小毛孩怎敢如此侮辱我家主人,他身上怎能发生那样”关羽生气地拍了拍桌:“周仓!走开,不要乱插嘴,我倒要听我大败的始末原由。”“此乃您大意之果也!您不要大意,吾为您出一计,保为蜀统一天下,只需如此这般”关云长对天长笑一声:“哈哈,如此甚妙!”

  当江南陆逊来捧关公时,关公假大意当吕蒙派兵白衣渡江时,关公早埋伏好的士兵很快捉拿了那些白衣兵,我们的士兵又换上他们的白衣,假装荆州已攻破,当陆逊、吕蒙来收城时捉拿了他们。我们与刘备会师后,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先与孙权联手击溃曹魏,又陆续灭了孙吴,西蜀统一了大业,我成了少军师,我无比的成就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长篇章回历史演义的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尔虞我诈、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这句歌词简单明了地概括出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但要说到蜀国,那必须要说到一位神机妙算的智者——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乃三国时期蜀国宰相。他未出茅庐,就已知天下三分;他神机妙算,立下军令状草船借箭;他鞠躬尽瘁,忠心耿耿为刘备出谋划策。总而言之,诸葛亮对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草船借箭、空城计、挥泪斩马谡……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体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算定大雾之日,便借二十只草船驶往曹营,曹操因疑雾中有埋伏,便令以乱箭射之。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轻水急,曹操追之不得,让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草船借箭充分体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

  诸葛亮在兵力不足时,大摆空城计,吓走了司马懿,从而反败为胜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这又让我们清晰看见了诸葛亮的临危不乱。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十回时,我被故事里的情节深深所吸引,看得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第十回写的是: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我觉得他们互相残杀,最终会两败俱伤,伤亡惨重。

  人物点评——曹操:是一个纳贤良,听取别人建议的人。曹操听取了从袁绍那来投奔自己的许攸的计策,冒充袁军,烧掉袁绍在乌巢的粮库。结果曹军大败袁绍。可见曹操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人。

  事件点击:曹操快没有粮草了,许攸给曹操献计,让曹操去烧了袁绍的粮草,曹操一路上冒充自己是保护军粮的,结果一路冲杀进去,曹操烧了袁绍的粮草,曹操大败袁绍。

  语言评析:曹操刚解了衣服休息,听说许攸来了,满心欢喜,来不及穿鞋,光着脚板跑出来迎接。

  评析:这句话表现出曹操是一个纳贤良的人。还表现出曹操对许攸的尊重,更让许攸看出曹操对他的尊重,因而他才死心塌地跟着曹操,给他献计,让他打败袁绍。

  我在寒假里读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书中讲述了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单刀赴会、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描写了一段段斗智斗勇的故事。书中形象的描写了三国时期的战争场面。

  这本书里描绘了许多的历史人物。有勇有谋的吕布、足智多谋但心胸狭窄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有鲁莽的张飞、重情重义的关羽、热爱百姓的刘备和疑心重的军事家曹操。

  通过读这本书联系生活实际,在学*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沉着面对,更好地应对一些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如果,自己一个人在家写作业,突然有人敲门,要先从猫眼看一看自己认不认识他,如果是陌生人,要先问清楚他找谁,在对他说:“我父母不在家,请等一下、”我和我父母求证一下是否真的有这样一个朋友约好了到我家,否则这个人怎么讲也不能开门。如果他强迫自己开门,就拨打110请警察叔叔到我家来抓他。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各方面的不足。今后我一定要学*书中人物的传统美德,做个诚实守信、有道德、有文化、有“头脑”的新一代青少年。

  我家每天都要发生一场战争,这个战争也不比三国演义差。下面是人物秀:我和弟弟儿童国,爸爸男儿国,妈妈女儿国。

  发生地点:客厅。人物:我、弟弟和妈妈。星期六,我和弟弟正在看电视,妈妈从厨房里走出来说:“你们俩快去写作业。”“为什么”我们俩位儿童国王不服。女儿国国王妈妈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男儿国爸爸赶快出来打圆场,爸爸说:“你们别争了,该干什么的就干什么去吧!”我们听了,只好走开了。

  发生地点:餐厅。人物:爸爸和妈妈。中午,刚吃完午饭,妈妈就叫爸爸去洗碗,爸爸说:“你不会自己去洗呀!”女儿国国王妈妈说:“我洗不动。”男儿国国王爸爸说:“那我也洗不动。”女儿国国王妈妈说:“洗不动也得洗。”男儿国国王爸爸说:“我就是不洗。”眼看他们就吵起来了,我们俩位儿童国国王赶快说:“你们俩别吵了,碗我们洗,我们洗。”爸爸妈妈这才散开。

  发生地点:书房。人物:我们和爸爸。星期日下午,我和弟弟刚写完作业,就马上冲向书房,可是,男儿国爸爸已经占领了整个电脑,我们只好跟他较量,我们两位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可是男儿国国王爸爸就是不走开,过了一会儿,女儿国国王妈妈以国际警察的身份说:“跟小孩抢东西,算什么男子汉!”爸爸听了,只好灰溜溜地走开了。

  瞧,我家的三国大战多么有趣啊,你家有三国大战吗?如果有,你能告诉我吗?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合集10篇(扩展4)

——三国演义的故事6篇

  《舌战群儒》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但被诸葛亮驳斥。之后,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周瑜也赶回柴桑来见孙权。鲁肃与周瑜交情最好,便把这两天议论的情形全告知周瑜。周瑜请鲁肃放心,并要他先把孔明请来相见。

  张昭等主和派,程普、黄盖等一班战将主战派也来见周瑜,周瑜都敷衍而过。晚上,鲁肃引孔明见周瑜,并问周瑜主和还是主战。周瑜说∶“曹操打着皇帝的招牌,兵势又大,打起来我们必输无疑。我是打定主意劝主公投降了。”鲁肃忙与周瑜争论。孔明却在一旁暗暗冷笑。

  周瑜问孔明为什么笑,诸葛亮说∶“我笑鲁肃不识时务。我有一个办法,只要两个人,便能教曹操百万大军撤走。”又说∶“曹操筑铜雀台,早想得到东吴的两个绝色美人大乔、小乔。只须将此二女送去,曹操必然退兵。”周瑜大怒,骂道“曹操老贼,欺人太甚!”

  周瑜说∶“你不明白,大乔是孙策将军的夫人,小乔就是我的妻子。”诸葛亮装做惊慌失措的样貌,说自己不该胡言乱语。周瑜被孔明一激,便说出心底的真心话∶“方才是故意试探的,其实我早就想破曹操,还请诸葛先生合作相助。”诸葛亮答应了。

  第二天早晨,孙权升堂议事。周瑜分析了东吴迎战的有利条件之后说∶“我情愿替将军拼死杀敌,就怕将军拿不定主意。”孙权一听,拔出宝剑,一下砍去了桌子的一角,说∶“谁敢再提降曹之事,就与这桌子一样下场!”

  孙权将剑赐给周瑜,当场封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将,鲁肃为赞军校尉,并对文武百官宣布,有不听号令者,依军法巫铩

  《六出祁山》

  三国时期,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魏太和元年,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次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归属蜀。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今西安)督战。当蜀军在街亭与魏军交战时,前锋马谡擅自改变部署,弃城守山,被张郃乘势困败,失去要地。诸葛亮因初战受挫,失去前进的依托,乃退兵汉中,斩马谡,整治蜀军。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统军数万再度攻魏,出散关围陈仓,攻城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还师。诸葛亮为孤立祁山魏军,并开辟军资来源,于建兴七年春三出祁山,夺回武都、阴*二郡。后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抚羌人。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魏大将军司马懿督军迎击。诸葛亮于上邽(今甘肃天水)击败魏军,抢收小麦,充实军粮后撤回祁山。魏将急躁,率军尾随追击。待魏军逼*时,诸葛亮五出祁山,歼敌3000人,司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当诸葛亮率部乘胜追击魏军时,中都护李严假传撤军圣旨,只得退军,于木门设伏张郃后,还师汉中。经过3年休养生息,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军10万,与魏军20万对峙与渭水南。诸葛亮数次挑战,但司马懿却率部渡过渭水,背水筑垒拒守。诸葛亮识破司马懿以逸待劳的阴谋,进

  驻五丈原。这样,魏、蜀两军相持4个多月。八月,诸葛亮病故在军中,最后蜀军还师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长达7年之久,虽苦心筹谋,但最终因国力不济等原因,以致师劳而功微。

  《定军山》

  本集叙刘备出兵攻取汉中,因战事吃紧,又不调用黄忠上阵,黄忠不服老,孔明使用激将法,使黄忠立下军令状。黄忠又使用骄兵之计,连续攻克天荡山、定军山,斩了曹军大将夏侯渊。曹操自率大军来争,又被黄忠、赵云并力杀退。刘备得了许多地方,自立为汉中王。

  孙权见关羽实在无礼就决定趁关羽和曹军交战的机会,夺回荆州。

  他的大将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

  在吕蒙渡江的同时,曹操派大将徐晃带大队人马攻打关羽。徐晃的兵比关羽多,他把关羽包围起来。关羽退到荆州城外的一个小城---麦城。

  这时,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后来,关羽突围不成功,在麦城被捉,因不肯投降,孙权杀之。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一部历史小说。作者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在书中着重地描写了历时约半个世纪的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这本书用浅*的语言把百余年间发生的错综复杂的事件叙述得有条不紊。它塑造了一个个形形色色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知天时、晓地利,知人知面更知心。“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大摆空城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就足以体现孔明当属智慧的化身。有一副对联是这样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的——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收西蜀,定*,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我觉得十分恰当。

  武将中,我最欣赏的是关羽。他骁勇善战,立下无数战功:水淹七军、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后,一直跟随玄德,忠心不二。可惜这样的大英雄最后因大意而失了荆州,败走麦城时不幸遇难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与人物深深吸引着我,其中的文化与智慧更是引领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去感受……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刻划了*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此书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古人的足智多谋,比如说: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建七星坛引东风等,还让我知道了古代军士的英勇善战,比如说:赵云杀进几十万人的,如同入无人之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诸葛亮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观其诸葛亮的一生,为了刘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谓呕心沥血,忠贞不二,鞠躬尽粹、死而后以,直到临死之时,还念念不忘刘家的江山社稷大业。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与师爷!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是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今年暑假,我看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联系了史实《三国志》,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用了小说的手法,记录了从汉末到晋初这几十年的历史。这期间,先是出现了许多的势力,后来只剩下蜀、魏、吴三足鼎立,最后由司马家族一统天下作为结尾。但这其中,作者总是有意神化蜀国,到后来,似乎刘备是正义势力,而其他两国都变成了反派角色了。

  其实,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刘备、曹操、孙权其实都一样。因为他们都是为了一统天下。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也不一样。换种说法,如果三个人互相为敌,那么每个人都会看到其他两个人不顺眼。而作者就是站在蜀国的立场上的。就说说咱们耳熟能详的诸葛亮吧。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羽扇纶巾明明是周瑜的衣服,罗贯中搬到了诸葛亮身上。火烧赤壁,周瑜好不容易等到了东风,却变成诸葛亮借来的了。草船借箭明明是孙权干的,却又用来体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周瑜之死与诸葛亮无关,把周瑜写成心胸狭窄,让他太委屈了。历史上,诸葛亮是常败将军,而周瑜才是百战百胜,而作者看待事物,就是从蜀国百姓们的角度来看的。

  我们看事物,也要从多个方面来看。虽然说每个方面可能都没错,但是我们一定要用最冷静的头脑,最公*地看待事物。作文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合集10篇(扩展5)

——三国成语故事 (菁华5篇)

  兵贵神速

  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魏志.郭嘉传》。东汉末年,混居在辽西、辽东、右北*(今辽宁)三个郡的乌桓(古代北方一支少数民族)经常进犯中原,烧杀掠夺,危及当地百妖生活和社会稳定。公元207年,汉丞相曹操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北征三郡乌桓,以彻底根除北方的隐患。由于此番出征,曹操的人马和粮草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太慢,走了一个月,才到达易城(今河北雄县)。军师郭嘉见此情况非常着急,就对曹操说:"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我们应该赶紧把大量沉重繁杂的物资和行李卸掉,派出轻骑兵日夜兼程前进,这样才能趁敌不备取得胜利。"曹操采用了他的意见,亲自带领几千名精兵良将轻装北进,终于出其不意地消灭了三郡乌桓。

  现通常用此典故说明打伏用兵贵在行动要特别迅速。

  开诚布公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谈笑自若

  三国时期,东吴有一员叫甘宁的大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因有战功,被任命为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后,被迫向江陵撤退。孙权和刘备的联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境内)。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以逸待劳,奋勇击退了吴军的先头。吴军大都督周瑜大怒,准备与曹仁一决高下。甘宁根据当时的形势,上前劝阻,认为南郡与夷陵互为犄角,应该先袭取夷陵,然后再进攻南郡。大都督周瑜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他领兵攻取夷陵。

  甘宁领兵直逼夷陵城下,与魏军守将曹洪激战。曹洪败走,甘宁命令部下迅速夺取夷陵,这样就对南郡造成很大威胁。但是当时甘宁的兵力很少,只有几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但也不过千人。当天黄昏,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为了夺回夷陵,派曹纯和牛金引兵与曹洪汇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团团围住。曹军架设云梯攻城,被甘宁守军击退。

  第二天,曹军堆土构筑高楼,然后在高楼上向城中射箭。箭如雨发,射死射伤不少吴兵。这时,城中吴军将士都有些紧张和害怕,只有甘宁一个人同*常一样,谈话笑容非常自然,一点也不紧张恐惧。他命人收集曹军射来的数万枝箭,选派优秀射手,与魏军对射。由于甘宁率军沉着顽强的固守,曹军无法攻破城池。

  后来,甘宁派人突围向周瑜告急,周瑜即刻发兵前来解围,最终赢得了胜利。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后,刘禅的*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三姓家奴

  吕布本身姓吕,父亲早逝,认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待他不薄,倚为股肱。然而,吕布见利忘义,寡情负恩。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一千两黄金,数十颗明珠,一条玉带,便令吕布动了心,杀了丁原,取其首级,投降董卓,拜为义父。天下第一好汉卖身投靠,使奸贼董卓如虎添翼,更加飞扬跋扈起来。

  为诛灭董卓,司徒王允抓住这对父子同样好色的特点,设下连环计,将歌伎貂蝉同时许给董卓和吕布,使父子两人陷入争夺美女的圈套。“风仪亭”一折,父子的矛盾加深了。董卓无情,竟向吕布掷戟。而这个吕布,为了一名歌伎,也不惜与义父反目,杀了董卓,夺回貂蝉。这便是“三姓家奴”的真面目。

  《三国演义》是一部讲仁义的书,刘、关、张是作家罗贯中极力歌颂的仁义的化身。而吕布,却是袅情绝义、毫无主见的武夫,是刘、关、张的对立面,作家极力鞭挞的人物。书中,吕布多次被骂为“三姓家奴”。在讲究忠孝仁义、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会,这是最为人不齿的事。三英战吕布时,张飞挺着丈八蛇矛,飞马大战:“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这是对吕布的人格最大的羞辱

  成语: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成语: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成语: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成语: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成语: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成语: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之战中损兵40万。

  成语: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成语: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成语: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成语: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成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成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成语:兵贵神速

  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魏志.郭嘉传》。东汉末年,混居在辽西、辽东、右北*(今辽宁)三个郡的乌桓(古代北方一支少数民族)经常进犯中原,烧杀掠夺,危及当地百妖生活和社会稳定。公元207年,汉丞相曹操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北征三郡乌桓,以彻底根除北方的隐患。

  由于此番出征,曹操的人马和粮草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太慢,走了一个月,才到达易城(今河北雄县)。军师郭嘉见此情况非常着急,就对曹操说:"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我们应该赶紧把大量沉重繁杂的物资和行李卸掉,派出轻骑兵日夜兼程前进,这样才能趁敌不备取得胜利。"曹操采用了他的意见,亲自带领几千名精兵良将轻装北进,终于出其不意地消灭了三郡乌桓。

  现通常用此典故说明打伏用兵贵在行动要特别迅速。

  成语:坚壁清野

  出处:《三国志·魏书·荀傕传》。

  释义: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故事: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 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 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 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 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 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后,刘禅的*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合集10篇(扩展6)

——三国成语故事 (菁华5篇)

  兵贵神速

  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魏志.郭嘉传》。东汉末年,混居在辽西、辽东、右北*(今辽宁)三个郡的乌桓(古代北方一支少数民族)经常进犯中原,烧杀掠夺,危及当地百妖生活和社会稳定。公元207年,汉丞相曹操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北征三郡乌桓,以彻底根除北方的隐患。由于此番出征,曹操的人马和粮草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太慢,走了一个月,才到达易城(今河北雄县)。军师郭嘉见此情况非常着急,就对曹操说:"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我们应该赶紧把大量沉重繁杂的物资和行李卸掉,派出轻骑兵日夜兼程前进,这样才能趁敌不备取得胜利。"曹操采用了他的意见,亲自带领几千名精兵良将轻装北进,终于出其不意地消灭了三郡乌桓。

  现通常用此典故说明打伏用兵贵在行动要特别迅速。

  开诚布公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谈笑自若

  三国时期,东吴有一员叫甘宁的大将,作战英勇而且很有智谋。因有战功,被任命为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后,被迫向江陵撤退。孙权和刘备的联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境内)。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以逸待劳,奋勇击退了吴军的先头。吴军大都督周瑜大怒,准备与曹仁一决高下。甘宁根据当时的形势,上前劝阻,认为南郡与夷陵互为犄角,应该先袭取夷陵,然后再进攻南郡。大都督周瑜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他领兵攻取夷陵。

  甘宁领兵直逼夷陵城下,与魏军守将曹洪激战。曹洪败走,甘宁命令部下迅速夺取夷陵,这样就对南郡造成很大威胁。但是当时甘宁的兵力很少,只有几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但也不过千人。当天黄昏,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为了夺回夷陵,派曹纯和牛金引兵与曹洪汇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团团围住。曹军架设云梯攻城,被甘宁守军击退。

  第二天,曹军堆土构筑高楼,然后在高楼上向城中射箭。箭如雨发,射死射伤不少吴兵。这时,城中吴军将士都有些紧张和害怕,只有甘宁一个人同*常一样,谈话笑容非常自然,一点也不紧张恐惧。他命人收集曹军射来的数万枝箭,选派优秀射手,与魏军对射。由于甘宁率军沉着顽强的固守,曹军无法攻破城池。

  后来,甘宁派人突围向周瑜告急,周瑜即刻发兵前来解围,最终赢得了胜利。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后,刘禅的*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三姓家奴

  吕布本身姓吕,父亲早逝,认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待他不薄,倚为股肱。然而,吕布见利忘义,寡情负恩。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一千两黄金,数十颗明珠,一条玉带,便令吕布动了心,杀了丁原,取其首级,投降董卓,拜为义父。天下第一好汉卖身投靠,使奸贼董卓如虎添翼,更加飞扬跋扈起来。

  为诛灭董卓,司徒王允抓住这对父子同样好色的特点,设下连环计,将歌伎貂蝉同时许给董卓和吕布,使父子两人陷入争夺美女的圈套。“风仪亭”一折,父子的矛盾加深了。董卓无情,竟向吕布掷戟。而这个吕布,为了一名歌伎,也不惜与义父反目,杀了董卓,夺回貂蝉。这便是“三姓家奴”的真面目。

  《三国演义》是一部讲仁义的书,刘、关、张是作家罗贯中极力歌颂的仁义的化身。而吕布,却是袅情绝义、毫无主见的武夫,是刘、关、张的对立面,作家极力鞭挞的人物。书中,吕布多次被骂为“三姓家奴”。在讲究忠孝仁义、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会,这是最为人不齿的事。三英战吕布时,张飞挺着丈八蛇矛,飞马大战:“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这是对吕布的人格最大的羞辱

  成语: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成语: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成语: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成语: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成语: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成语: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之战中损兵40万。

  成语: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成语: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成语: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成语: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成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成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合集10篇(扩展7)

——三国演义作文(精选10篇)

  我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已经被翻破了.因为我看的遍数实在太多了。书里的故事,赤壁大战、安居*五路、七擒孟获、长坂坡……个个都精彩。书里的阵法,二龙出水阵、七星连珠阵、一字长蛇阵、八卦阵……阵阵都厉害,让你进得去出不来。更好看的是书里的人物形象,有讲义气的关羽、急性子的张飞、常胜将军赵云、不服老的黄忠、视死如归的严颜、足智多谋的孔明、心胸狭窄的'周瑜、阴险狡诈的曹操、老谋深算的司马鹤……数不胜数。他们有的好有的坏.但个个活灵活现。我觉得三国里武将的故事比文官的故事好看。看到精彩处,我恨不得也跳进去杀它个天昏地暗,人仰马翻。我生病发高烧的那几天,躺在家里的床上,想着三国故事,就好像看到三国里的人物在天花板上动了起来。从桃园结义到三国归晋。我完完整整地看了一场三国演义“电影.心里快活,病也好像好得快了.

  谈起三国里的故事,一般都难不倒我。大家都夸我是个小“三国通”。现在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看连环画已经不怎么过瘾了。我从爸爸的书橱里,翻出一本《三国志》的字书,虽然不能全看懂。也不如连环画逼真生动,但是讲得更详细。我决心坚持看下去,一直看到老。将来成为一个真正的“三国通”。

  东汉末年,张角作乱,我实在很纳闷,教他仙法的那个仙人已经告诉他不能干坏事了,他怎么还敢作乱?是不相信那位仙人吗?仙人能给了他仙书,还不能置他于死地吗?

  再说刘备那天他也太点正了吧?竟然看看榜文,逛逛酒店都能得到两名稀世名将,他带着人左冲右突,却只得了个县尉,西凉董老贼花点钱都能升官,他为什么不弄点钱升上去,得到了大权再报效汉室?

  我发现刘备并不是一个仁主,他不攻打刘表的荆襄九郡四十二州,是为了让西川益州五十四州的管理者刘璋放松神经从而得到西川,在赤壁之战后他名正言顺地坐拥了刘景升的九郡,从此开始虎视刘季玉刘璋的益州了。还有,徐元直、伊机伯都告诉过他:的卢虽好,但是会妨主,他却把的卢给自己的手下庞统骑,这不是嫉妒庞士元的才能是什么?可怜凤雏三十六岁就见他的'挚友周瑜去了。

  曹芳真是笨,抱了个我不负人,人不负我的心理就不曹魏三代的基业送给了司马氏父子三人。如果当时他召集智谋之士,忠义之臣,与司马氏来一场较量,谁胜谁负还是个未知数。但是他却将大权全部给了司马氏。使曹魏的百年基业毁于一旦。自己也被废帝为王。

  以上就是我对《三国演义》的感悟。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昏庸无能,使得天下民不聊生,灾荒四起。河北出现了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为了镇压起义军,各地到处招兵买马,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位豪杰在看榜时,吃菜时义结金兰结为生死兄弟。

  1***夏天,汉灵帝病死,董卓独揽朝廷大权,胡作非为,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这时一代枭雄曹操,行刺董卓未成反被追杀。

  曹操与袁绍大战时,刘备突袭不成被曹操击拜,只好投靠荆州刘表。曹操继续和袁绍大战,刘备这时却养精蓄锐,陆续获得了诸葛亮、赵云等良将。顿时是如虎添翼,这段时期,张飞威震长板桥,关羽水淹七军……刘备这时涨足了风头。

  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家鼎立了许久。直到被曹仁暗射一箭,被神医华佗救治。留下了刮骨疗毒——若无其事的千古佳话。但关云长却一时大意失去荆州,还被 暗算致死。后来张飞应为想为关运长报仇心切却被手下给杀了。关羽、张飞的死给刘备一个重大打击,刘备从此郁闷不振,急于给兄弟二人报仇的刘备反而却在东吴 吃了大败仗。

  刘备报仇不已,一蹶不振。终究病死了,死时才60多岁。

  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到死,他死之前,还不忘叮嘱众人要为蜀国尽一份力,诸葛亮望了一眼刘禅长叹一口气,死了。

  蜀国失去了诸葛亮,如同失去了大脑,一时间国力就塌了半边天。

  最后,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陆续灭亡,司马炎统一了天下,自立为帝!中国又翻开了统一的新篇章!

  这几天,我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受益匪浅,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罗贯中。

  这本书主要讲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官渡之战,赤壁大战后三国鼎立,再到司马家篡魏后天下归晋,肯定了以“仁”为本,治理天下首先要收拢人心思想。这本书弘扬了精忠报国,胸襟广阔,顾全大局,英勇无畏,甚至为国捐躯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意志品质。批判了那些伪君子和卖主求荣的小人,把这本书刻画了许多能谋善断的谋士,如诸葛亮,陈宫等,展现了人文哲思,军政策略等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智慧。另外,还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吕布等和一些美人形象,貂蝉,甄姬,蔡文姬,大乔,小乔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左手青缸剑,右手亮银枪,胯下白龙马,一身白盔银甲,长坂坡单骑救主公,所向披靡,如此猛将乃赵云赵子龙是也。怎么样,你是不是也很喜欢他呢?

  书中有很多精彩情节,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赤壁之战,在公元208年曹操率领20万大军向刘备孙权宣战,为了搞心理战,曹操谎称有80万大军。夜幕降临时,诸葛亮想出一个办法,“火烧曹营”,俗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晚曹军被烧得狼狈不堪,是孙刘联军的精诚团结才打退了曹操这个强敌。

  读完《三国演义》后让我大开眼界,诸葛亮的博学多才,足智多谋,刘备,张飞,关羽三兄弟的情深意重。我希望长大后也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努力学*,一定成功!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编写。这本书已家喻户晓,但是我初次拿着到这本书,看着看着,被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令我爱不释手。

  孔明一生铺佐明君,为国家着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过什么要求。他常常协助使自己的国家打了胜仗,是一个出色而又尽心尽力的军师。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个软弱无能***皇帝,才到54岁就活活的.累死了。

  这个名副其实的无能阿斗皇帝,还把人害死了,真是不应该呀!

  刘备、关羽、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他们在讨伐黄巾起义军胜利后,却只得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无眼哪!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原县的县令。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

  刘备是皇室后代,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为人民服务。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普天之下,谁是英雄?我带着这个疑问读完了《三国演义》,但那时的我,依旧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只不过是为《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而感动。我为刘关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而感动,我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而感动,我为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感动。可是那时只有感动,却忘记思考这个问题。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三国演义》里面并没有英雄》

  曹操,他有着说不完的豪情壮志,可惜那刘备孙权的'一场大火把他的豪情和壮志烧成了灰,一点又一点地溶解在刺骨的江水中。他的疑心病害死了名医华佗,他的嫉妒心害死了杨修。这是一个英雄所能做的吗?

  刘备,礼贤下士,重情重义。但是他在我心中算不上是一个英雄。徐州城破了,吕布向他求情,可是刘备却向曹操讲起了吕布的三个死去的义父,还反问曹操愿不愿意当吕布的第四个义父。吕布的下场不用说了,可刘备呢?他在攻打孙权时,不听诸葛亮的劝阻,结果,换来了“火烧夷陵七百里”,最终病死白帝城。

  诸葛亮不听刘备的话,任用马谡为将。张飞性格暴躁,常常随意打骂士兵……他们都称不上英雄。可是他们为什么称不上英雄?因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或自己所支持的一方的利益去努力,而不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那么他们又怎么能算上是英雄呢?

  大伙儿了解在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吗?他们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在这里四大名著中,我最爱读的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这书的产生源于于《三国志》与民俗的三国故事的`传说故事,以“尊刘贬曹”的观念围绕本书。

  该书关键写了汉末,天翻地覆,张角黄巾起义,在涿县因招贤纳士引出来刘、关、张三位英雄人物。之后,根据赤壁大战产生三国鼎立的局势,最终三家归晋的小故事。

  该书还品牌形象地刻画出了许多*凡而不*庸的人物品牌形象:以仁施政、雄心壮志的三国刘备;豪气干云、有勇有谋的关云长;粗中有细,为人正直豪爽的张飞;一点智慧、赤胆忠心的三国诸葛亮;胸怀坦荡的鲁肃;智谋过人却心胸狭小、嫉贤妒能的刘禅……这一个个新鲜的人物品牌形象,怎会不使我陶醉在其中呢?

  在这么多特性独特的人物中,我最喜欢耳朵垂至肩,两手过膝,喜怒不形于色,雄心壮志的三国刘备了。由于他虽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子孙后代,却因家境贫寒而去卖麻鞋,因此 对民俗老百姓的困苦深有体会。另外,他也明白“国为舟,老百姓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大道理。由于他对老百姓很好,老百姓都十分拥戴他,以致于他在国防撤离时,老百姓们都哭着乞求他别走。由于他占有了人与,因此 之后他才得到创建蜀汉。

  听了我的详细介绍,大伙儿喜爱上《三国演义》了没有?那么就赶紧来与我一起阅读吧!

  最*,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它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相互斗争为内容,讲述了东汉末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卧龙先生,他足智多谋,可以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甚至我都在怀疑他的智商是不是上万了......他的草船借箭、空城计、借东风......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说说计策吧,我最喜欢司徒王允使出的美人计,那万种风情的貂蝉,那被迷倒的吕布、董卓,这个计策很好,既是美人计、连环计,还是在借刀**呢!高!高!太高了!

  剩下的就是诸葛先生的空城计了,让我惊奇的是,诸葛先生竟然出人意料的了解敌对,在那么危机的情况下,诸葛先生却静下来弹琴,居然没被司马懿识破!

  当我读到周瑜被气死的那一段时,书中写道:“周瑜又气又病,道:‘既生瑜,何生亮?’,说了几遍就气死了”,初次完这儿,我还认为“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是:既然你生了叫瑜的小孩,为什么还要生个叫亮的小孩?我还是认为这个意思不对,就学着周瑜说了几遍“既生瑜,何生亮?”,我这才明白,它的`意思:既然这个世界有了这么聪明的周瑜,为什么还要生比周瑜更聪明的诸葛亮?这就是“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这一读,我收获的太多了,只能证明我读的书还不够,我要坚持“读”下去!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并不是纯粹的历史记叙,而是由三分实七分虚构成的。这其中的每一场战役,都经过了作者精心的设计和加工。

  在这部小说里,言语之间蕴藏着宏伟的气势、战役的激烈,人物的神通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暗含着一些线索、动机,仿佛在读侦探小说,可以让读者尽情联想。

  许多人这样说:《三国演义》嘛,记录了一个时代群雄的纷争,展现了乱世之中人们的生活,暗示了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这自然是对的,可很多人却没有看到书中对人物精细的刻画。

  《温酒斩华雄》一回里,华雄叫阵,关羽欲出,被刘备“挡”了回去。这一“挡”,看似是刘备仁义、谦虚,欲将功劳让与他人,可是,当袁绍等人连损两将之后,关羽又出,刘备怕袁绍再损大将,那前后岂不矛盾?实际上,刘备这一“挡”是因为众诸侯不知华雄厉害,关羽若去杀之,众人则不以为然。而袁绍损两将后,正手足无措,叫关羽出马,对袁绍来讲正是“久旱逢甘霖”,众人必将刮目相看。而这一招,就“挡”掉了两条人命啊!可见刘备宽厚仁义的外表之后是怎样阴险啊!

  这一切,正是因为罗贯中先生的一个“挡”字,才如此耐人寻味。《三国演义》这部永恒的经典,无论后人如何探究都仍然满含着神秘的色彩!

  书,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一个多么有趣的话题。生活中处处有书,书能够丰富我的知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能带给我们欢乐,所以,我爱书。

  二年级时,我才真正开始阅读文学书籍。由此我才明白,那一张张生字卡片,原来可以组成这么有趣的故事;那白纸黑字的书,也有一片五彩缤纷的天地!于是,我便和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有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书一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书,贪婪地吸收着书中的“精华”。没几天,这本书就被我看完了。

  我爱《三国演义》这本书,是因为在一次考试中,考到了很多关于《三国演义》的知识。我想:这可是我大显神通的好机会啊!加油!我按捺住心中的喜悦。考试结束后,同学们有的号啕大哭,有的垂头丧气,因为他们有很多课外题不会做。而我呢?兴高采烈,满面春风。一放学,我便哼着小曲,扬长而去。第二天,考试成绩公布了,我取得了第一名,心里乐开了花儿。在放学的.路上,我觉得书包特别的轻,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你瞧,我已经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我爱《三国演义》,它让我懂得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道理。我爱《三国演义》,它让我深深地陶醉在书海中,我为刘备建立起了蜀国而欢喜,我为诸葛亮的死而悲伤。我的心情似乎随着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