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报告 >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日期:2022-11-12 00:00:00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1

  题目:中印传统医学现代发展对比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印两国**均承认并保护传统医学的发展,并且越来越重视发挥传统医学在国家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印度传统医学历史、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战略等都与中国传统医学存在极大可比性,是中国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强大的竞争对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印度传统医学的情况了解并不多,尤其缺乏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的对比研宄。因此,有必要对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政策法规、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与科研、传统医药产业及国际化发展等现状进行研宄,为中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的国家政策、管理、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科研、产业等各方面的现代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当前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2.本研究一方面可为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可以互通有无,促进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交流与发展,并促进世界传统医学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现状与差异,主要包括:国家传统医学发展方针政策、传统医学管理、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科研、传统医学教育、传统医学产业及国际贸易等方面内容;

  2.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因应策略、具体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寻找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四、提纲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正文

  1.研究目的、意义与背景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2研究背景

  2.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方法

  2.3技术路线

  3.中印传统医学政策法规与管理对比

  3.1印度

  3.1.1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1.2印度传统医学立法

  3.1.2印度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3.2中国

  3.2.1中国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2.2中国传统医学立法

  3.2.3中国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4.中印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对比

  4.1传统医学医疗资源

  4.1.1印度

  4.1.2中国

  4.2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资源与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4.2.1印度

  4.2.2中国

  5.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对比

  5.1传统医学高等教育资源

  5.1.1印度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1.2中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2印度阿育吠陀院校与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均招生数

  5.3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主办机构

  5.4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师生比”与“生床比”

  6.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6.1印度

  6.2中国

  7.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科研对比

  7.1印度研究机构

  7.1.1科研管理及经费来源

  7.1.2阿育吠陀研究的优先领域

  7.2中国

  7.2.1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科研机构

  7.2.2中医药科技科研经费来源

  7.2.3中医药研究领域与科研成果

  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广泛收集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相关资料,通过国内、外传统医学相关期刊文献数据库、书籍、网络资源等获取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相关文献以及传统医学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文本,通过对相关文献及文本的系统查阅、分析、整理,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现状与差异。

  2.统计分析法

  本研究收集了中印两国关于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教育、以及传统医学产业、贸易等官方统计数据,针对不同统计指标,进行了增长幅度、年均增长率、所占比例等计算,通过量化分析测度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水*及存在的差异。

  3.比较推理法本研宄比较分析了中印两国**对传统医学的管理模式及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执行效果,从中分析两国的成功实践及对对方的借鉴与启示,并重点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的启示。

  4.竞争情报学方法本研宄釆用竞争情报学“竞争对手分析”及“分析”法,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分析,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六、研究进度安排

  20xx-5-20~20xx-5-16:检查修改完成一次论文初稿

  20xx-5-17~20xx-5-29:根据指导老师的讲评及意见,修改并提交二次论文草稿

  20xx-5-30~20xx-5-31:讲评第二次论文草稿、集中解决有关论文漏洞问题并及时修改

  20xx-6-01~20xx-6-11:基本完成论文大纲要求,论文成型,指导老师讲评修改并定稿

  20xx-6-12~20xx-6-18:整理打印论文、装订论文

  20xx-6-19~20xx-6-30:准备参加答辩

  七、参考文献

  [1]蔡景峰。唐以前的中印医学交流[J].中国科技史料,1986,06:16-23.

  [2]李正安。中印医学汇通之尝试者--孙思邈[J].中医药信息,1990,02:13-15.

  [3]周静华。对中印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考试方式的比较与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xx,03:80-82.

  [4]李雪雷,罗勇军,吴玉,罗刚。中印边境医学地理特点及卫生保障对策[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xx,01:16-18.

  [5]杨红旗,王茜,张学清,郭宪国。中印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对比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xx,04:62-64+69.

  [6]刘家瑛,杨德利。浅析中印传统医学的交互影响[J].世界中医药,20xx,04:249-250+253.

  [7]吕爱*。论中印传统医学的四季养生法[J].中医函授通讯,1998,04:13-14.

  [8]陈明。《阿输吠陀--印度的传统医学》评介[J].自然科学史研究,20xx,03:278-283.

  [9]郑春苗。印度佛教与中国医学的发展[A].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1997:13.

  [10]罗艳秋,郑进。藏医学与印度医学源远流长的关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xx,05:8-9+15.

  [11]杨鸿,周志彬,向劲松,杨蕻。中医学与印度传统医学的关系[J].中医文献杂志,20xx,05:18-21.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2

  一、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

  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

  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

  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二、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

  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

  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

  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

  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

  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三、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研究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研究的内容。

  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研究的方法。

  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

  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研究的过程。

  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创新点。

  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优秀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写作中有两点尤为关键。

  第一点:提出问题注意是否有层次性。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

  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

  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

  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

  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

  选题来源包括:

  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

  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

  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第二点:研究目标是否具体不死板。

  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

  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完成质量高低,对整个论文写作进程起到直接影响。

  开题报告的目的在于确定论的基本方向,搭建出一个写作框架,因此该部分内容必须规范做好,且运用好必要的技巧。

  开题报告写作过程中,有不少要点需加以注意,具体有哪些文中已做详解。

  希望学生们看完能够有所启发,从而写作出优秀的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3

  每个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都想写好毕业论文,使其得以通过审核,获得导师好评。

  该环节完成质量高低,不仅体现大家的学*成果,还从侧面反映出大家的写作水*。

  写作好开题报告,是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论文得以顺利开展的一大重要保障。

  不少学生正是因为该环节完成不详细,质量有所欠缺,未能规范完成好,导致直接影响后面的论文内容写作和观点的表达。

  我们不仅要保证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各步骤内容完整,还有尽一切方法提升其整体质量。

  那么优秀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怎么写作完成,且看下文最全讲解。

  一、开题报告基本内容要素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着重说明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目前的水*。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和开展研究工作的设想,准备在哪些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课题的最终目标以及可能达到的水*。

  (2)课题研究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

  (3)论证完成课题的实验条件,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4)论文工作和经费的估计。

  (5)论文工作计划(起止时间,分年度的具体实施内容)。

  二、开题报告格式基本要求

  (1)纸型:A4纸,单双面打印均可;

  (2)页边距:上3.5cm,下2.5cm,左3cm、右2.5cm;

  (3)页眉:2.5cm,页脚:2cm,左侧装订;

  (4)字体:开题报告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5)行距: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

  (6)字数:不少于5000字。

  3、页眉页脚的编排

  页眉,宋体,五号,居中。

  填写内容是“开题报告题目”.

  页脚,宋体,五号,居中,正文起始页码为1.

  4、目录的编排

  标题“目录”:黑体,居中,字号:小三;

  目录内容:宋体,小四号;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新域自动生成目录。

  5、章节标题格式

  (1)每章的章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三,每章另起一页。

  章序号为***数字。

  在输入章标题之后,按回车键,即可直接输入每章正文。

  (2)每节的节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2”,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四号。

  (3)节中的一级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3”,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四。

  6、图表、公式序号的编排

  开题报告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数字分章编号。

  具体格式请参见硕(博)士学位论文模板。

  7、装订顺序

  开题报告封面-开题报告目录-开题报告正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开题报告记录-开题报告审查

  三、开题报告写作内容要点

  1、选题。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论文选题是开题报告的一大重点。

  在选题时要及时与导师沟通,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理论基础、兴趣爱好、工作经验等因素,同时,选题不宜过大,要有一定针对性,最好是与自己工作相关,以便后期在搜集资料和数据时更为方便。

  2、理论资料收集。

  题目确定之后就可以开始理论资料的搜集了,文献综述在开题报告里占有很大比重,这需要我们花时间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现有的文献搜集渠道很广泛,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百度学术、万方等等。

  3、定框架。

  在拟定题目、搜集资料并整理的基础上就可以定框架啦!现有的开题报告模板很多,大致有“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等”、“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可行性分析”、“年度研究计划、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论文提纲”这几个部分。

  4、写作。

  根据拟定的框架和搜集的材料,就可以开始正式写作啦,要注意写作的格式,一般学校会给出模板,要把字体调整规范且不要出现错别字哦!

  5、提交和修改。

  在写好开题报告之后还要经过反复修改,要记得多与导师沟通,反复锤炼才能提高自己开题答辩的通过率。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4

  编写算例使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设计》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项目研究意义:

  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5

  一、立题依据(科学意义及国内外现状分析及参考文献)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且侵袭性的癌之一,多发生于皮肤,早期发生血行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增高,人们一直在期待着可以征服恶性黑素瘤的新的疗法的出现!

  最*大量的数据表明恶性肿瘤的发展与T—钙粘蛋白的表达变化相关、T—钙粘蛋白已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肺癌[1—3] 、胃癌、胰腺癌、卵巢癌[4—9]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被检测到表达减少、最*的研究表明T/H—钙粘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重新表达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降低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侵袭潜能[1]、T/H—钙粘蛋白这个新型钙粘蛋白分子在人类许多癌细胞中表达都降低表明它或许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10]及维持正常细胞的表型中起重要作用[11]、T/H—钙粘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也许它会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T—钙粘蛋白是否对恶性黑色素瘤也有作用,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的报道,所以本实验将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性研究!

  二、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说明具体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预期成果及提供形式)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正常表皮组织、痣细胞及黑色素瘤细胞中T—cadherin表达情况

  第二部分T—cadherin基因克隆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第三部分:T—cadherin基因的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创新点:首次将T—cadherin基因转染黑素瘤细胞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RT—PCR反应扩增出T—cadherin的基因全长。

  预期成果及提供形式:

  观察T—钙粘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细胞、痣细胞及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进一步阐明T—钙粘蛋白作用机制

  T—钙粘蛋白基因转染入黑色素瘤细胞后观察对其增殖和转移活性的抑制情况,探索临床诊断和治疗黑色素瘤及其它肿瘤的方法!

  三、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进度安排)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正常表皮组织、痣细胞及黑色素瘤细胞中T—cadherin表达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

  1、材料:从正常人皮肤切取的痣组织,人黑色素瘤细胞株

  2、主要试剂和溶液

  (1)第一抗体:兔抗人T—cadherin抗体

  (2)第二抗体:生物素标记羊抗兔IgG

  (3)“三抗”:链亲和霉素标记HRP

  3、设备

  4、方法

  (1)冷冻切片的免疫染色程序

  (2)活细胞的免疫染色程序

  5、荧光显微镜检

  注意: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应该同时设有对照

  阳性对照(正常组织);

  阴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以证明抗体的特异性。

  第二部分T—cadherin基因克隆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材料:

  (1)组织和细胞

  (2)菌株与质粒

  (3)工具酶

  (4)试剂

  (5)仪器

  2、方法

  (1)引物的设计

  (2)总RNA的提取: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抽提一步法

  (3)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质量,观察所提RNA有无明显降解;

  (4)逆转录RT反应:为了证实RT反应的成功设管家基因GAPDH为内对照

  (5)PCR扩增:利用上下游引物,在DNA聚合酶下对目的片段进行扩增,PCR过程设β—actin为内对照

  (6)PCR产物的回收、纯化

  (7)PCR产物的克隆

  (8)DNA序列测定

  (9)真核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10)阳性重组质粒的鉴定和筛选

  (11)质粒的大量提取

  (12)转染黑色素瘤细胞

  第三部分:T—钙粘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1、材料

  2、方法

  (1)转染细胞的培养

  (2)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蛋白的表达

  (3)流式细胞周期分析

  (4)凋亡的检测

  技术路线图:

  研究进度安排:

  20xx、9——20xx、7学*学位课程,查阅文献,完成课题设计

  20xx、9——20xx、9基本完成实验研究工作

  20xx、10——20xx、3完成实验补遗工作并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论文

  20xx、4——20xx、6论文答辩

  四、经费预算

  试剂费用:15000元
组织及细胞:1000元

  文献资料费:500元

  论文打印费:1000元

  答辩费:1500元

  总计:19000元

  五、课题可行性分析

  实验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导师段昕所教授、主任医师对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检测方法和研究进展有深入的了解,对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及实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已完成黑色素瘤及T—钙粘蛋白研究最新进展的文献检索和综述报告工作。

  所有实验均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病研究室和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室的老师实验技术熟练,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都可给予指导;实验所需的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均具备。

  参考文献:

  1、 Toyooka,KO,Toyooka S,Virmani AK,Sathyanarayana UG et al Cancer Res 20xx Jun 1;61(11):4556—60

  2、 Lee,S、W,1996 Nat、Med,2:776—782

  3、 Zhong,Y,Y、Delgado,J、Gomez,S、W、Lee et al 20xx Clin Cancer Res、

  4、 Takeuchi,M,Misaki,A,Chen,B、K,et al(1999)Histopathology,35,87—8

  5、 Kawakami,M,Staub,J,Cliby,W,et al 1999Int、J、Oncol,15,715—720

  6、 Sato,M,Mori,Y,Sakurada,A,et al(1998)Hum、Genet,43,285—286

  7、 Sato,M,Mori,Y,Sakurada,A,et al(1998)Hum、Genet,103,96—101

  8、 Mori,Y,Matsunaga,M,Abe,T,et al(1999)Br J、Cancer,80,556—562

  9、 Lee、S、W(1996)Nat、Med,2,776—782

  10、 Hung、Z、Y,Wu,Y、Hedric,N&Gutmann,D、H(20xx)Mol Cell、Biol 23,566—578

  11、 Lee SW、Reimercl、Campbell DB、et al 1998Jun;19(6):1157—9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扩展阅读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扩展1)

——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菁选

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在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

  论文题目: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学号:

  姓名:

  专业:

  区域经济学

  研究方向:

  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

  入学时间:

  班次:

  指导老师:

  填表时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一、选题意义及预期目标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问题和困难。作为区域经济,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区际竞争中,正确分析面临的环境制约因素,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变不利为有利,确保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旨在多角度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提出种种对策,以求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有关学术动态及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80年代末,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始提出,但至今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制约因素研究仅局限于宏观的认识,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物破坏问题、经济技术水*问题等。而对区域经济的环境制约因素,特别是一些微观内在因素研究甚少。作者拟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点上加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并提出一些措施和对策。

  三、论文写作提纳

  前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目的、基本技术路线。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制约

  (一)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基础;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反作用;

  (三)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相得益彰。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

  (一)失衡增长导致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二)区位资源的不*衡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三)现有环境管理体制与国际不配套制约环境经济发展。

  三、对策研究

  (一)中国区域开发管理体制必须创新;

  (二)适时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

  (三)制定完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四、论文工作计划

  20xx年1月至2月拟定论文开题报告,资料与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20xx年3月至4月完成论文初稿并请导师修改,完成论文二稿并请导师修改;

  20xx年5月至6月论文定稿与答辩

  五、参考文献

  1、张敦富主编,<区域经济学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年,北京

  2、李京文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教程>,广西人民出版社20xx年,南京

  3、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实证研究——结构转变与发展战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北京。

  4、叶裕民,<中国区域开发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年,北京。

  5、宋璇涛,<寻求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中央党校出版社20xx年,北京。

  6、李京文主编,<21世纪中国经济大趋势>,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沈阳。

  7、汤爱民,<大整合>,中国经济出版社20xx年,北京。

  8、顾介康、储东涛主编,<江苏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规律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南京。

  9、薛志*、刘波,<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理念卷),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20xx年,香港。

  10、吴兴鹏、董剑南、谢玉*,<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实践卷),香港大学报社出版公司20xx年,香港。

  11、国家环境保护局译,<选择还是放弃——荷兰国家环境政策计划>,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北京。

  12、厉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北京。

  1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西方经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广州。

  14、陈**,<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北京。

  15、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等6部门,<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研究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年,北京。

  16、方在农主编、彭立明副编,<现代科技知识导论>,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南京。

  17、<中国环境报>、<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环境与发展>、<农业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科学动态>、<环境导报>等报刊。

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2

  第一条论文选题要求

  论文题目的选择可在研究生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在导师充分了解研究生情况的基础上,首先由导师提出,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后确定。具体要求如下:

  1、选题应遵循学科发展现状、学科理论前沿、学科争鸣热点、学科发展趋势,在学术方面具有创新性,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密切结合实际,力求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点和现实问题,并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争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选题应立足于学校现有的资源和条件,结合导师的专长和研究生本人的'基础进行。

  4、论文题目大小适宜,在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确保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5、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教育硕士选题应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际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应用价值。

  第二条开题报告内容

  1、选题来源。研究生选题可来自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校级课题或自选课题。

  2、选题依据。

  (1)研究背景及意义:对所确定题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应用价值和可能达到的水*,给予充分的阐述;

  (2)国内外现状分析:充分分析本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说明该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本人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不少于20xx字。

  3、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和可行性分析;

  (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4)研究特色和创新性分析;

  (5)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4、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

  第三条开题报告程序

  1、以学科方向为单位,由相关方向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小组;

  2、开题报告会必须在学院(部、所)进行,院长主持开题报告会,在召开开题报告会之前,应张贴海报公布开题报告的时间、地点等,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加;

  3、研究生填写开题报告,封面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内容宋体小四号字、1.25倍间距,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并将开题报告于开题报告会一周前送交开题报告评议组成员,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开题;

  4、召开开题报告会,由研究生阐述选题来源、选题依据、提出研究的初步研究方案,再有指导教师做必要的补充说明,最后由评议组成员进行讨论、审核。审核标准为:

  (1)论文选题很有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2)文献调研广泛,了解本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

  (3)开题报告内容充实、结构合理,书写规范;

  (4)研究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较强,具备论文撰写能力。

  5、开题报告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依据审核标准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存在明显问题的,不批准论文开题,限期修改补充,并要求3个月内完成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推迟论文答辩时间,随同下届毕业生按相关程序申请学位。

  6、开题报告通过后二日内,研究生将开题报告纸质版一式三份与电子版送交研究生秘书,再由研究生秘书统一报送研究生部审核,审核完成后由研究生本人、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各存一份。

  第四条其它

  1、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的,不允许参加当年度论文答辩,随同下届毕业生按相关程序申请学位。

  2、开题报告更改。开题报告通过后,一般不得随意更改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者,开题后三个月内研究生本人可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理由,导师、学院(部、所)签署意见,经研究生部批准,方可更改研究主要内容,但必须按上述开题报告程序重新做开题报告,填写开题报告并报研究生部备案。私自更改导致学位论文最终研究主要内容与研究生部备案开题报告主要内容不符者,一经发现,推迟论文答辩时间,随同下届毕业生按相关程序申请学位。

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3

  论文题目:轻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立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研究现状的述评、研究价值

  20xx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人口普查,根据调查数据推算,智力残疾55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6。68%,其中轻度智障人士约占50%。*年来,随着对残疾人士职业教育的重视,轻度智障学生越来越多地走上社会,承担起一定的劳动岗位,他们逐步从社会隔离到融入社会、自食其力。为此,轻度智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水*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这个领域目前尚无人关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轻度智障学生幸福感的现状,并将对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尝试推论影响轻度智障学生的幸福感的规律,为提高轻度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生活的水*服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目前普遍定义为,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几年随着积极心理学流派的崛起,主观幸福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成为诸多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让人们意识到,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因而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主观幸福感的内涵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维度:生活满意度、情感*衡度。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情感*衡度,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部分,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指与消极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积极情感体验。在这其中,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的综合判断,作为认知因素,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衡量主观幸福感更有效的指标。

  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①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

  ②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③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西方思想者在对幸福的探讨中,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相继出现了自然幸福观、理性幸福观、神性幸福观、人道主义的感性幸福观等多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但这些努力似乎并没有使幸福问题得以澄清。最初,人们将幸福归结为财富、权势、享受等,但很快便发现这些东西并不总能带来幸福,而有时它们恰恰是痛苦的根源。于是,幸福又被较多地与价值联系在一起,它被归结为美德、自由、信仰,但这样做的后果又往往使幸福越来越远地离开了具体人的体验,以至于人们开始对这种形而上探讨本身的价值产生了疑问。20世纪中期,对幸福的实证研究应运而生,Dodge的幸福理论提出已有70年的`历史。

  至今,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者们着眼于测量不同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并根据测量结果描述了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均水*。这类研究以描述性为主,采用的主要是单项目测验,在信效度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不可能揭示主观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机制。第二阶段,研究者们深入考察了几种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模型。在揭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出现了人格理论,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发展了多项目测验。*年来,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研究者们开始运用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理论来整合各种方法,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跨文化研究。

  关于个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研究是心理学界重视个人生活质量研究的一个明显标志,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国外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满意度这一领域。目前,国内也日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注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水*在青少年幸福感中的作用。

  (三)主要参考文献(请查图书室教育杂志和中国知网,8项权威文献)

  1、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20xx,8(4):23—28

  2、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心理与行为研究,20xx,2

  3、黄蓝,朱倩昕。*年来西方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1002—6908(20xx)0520

  4、严标宾,郑雪。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

  5、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xx (01)

  6、刑占军。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心理科学,20xx,25,3:336—339

  7、杨秀君,孔克勤。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心理科学,20xx,26,1:121—123

  8、杨海荣,石国兴。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以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xx,12,6:416—419

  9、肖非,王雁。智力落后教育通论。华夏出版社,20xx年8月

  10、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J]。中国心理卫生,17,11:783—786

  11、田丽丽,刘旺,Rich Gilman。国外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研究概况。中国心理卫生,20xx:,17,12

  12、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xx,12(1):59—66

  13.Ash。C。,Huebner,E。S。,Environment events and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 of adolescents:A test of cognitive mediation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xx,22(3):3320—336

  14.Gilman,R。,Huebner,E。S。,A review of life satisfaction research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20xx,2:107—116,G。,Huebner,E。S。,&;,Suldo,S。,Relationships among stressful life events,temperament,problem behavior,and global life satisfaction in adolescent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xx,39(6):677—687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了解轻度智障学生幸福感的现状,并将对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尝试推论影响轻度智障学生的幸福感的规律,为提高轻度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生活的水*服务。

  (2)关键概念

  轻度智障学生——轻度智障学生是指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缓,智商在50~70或55~75的学生。本研究中,轻度智障学生指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在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轻度智力落后学生,他们在学业适应、社会适应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差异,同时还不同程度地伴有情绪行为问题、人际交往不良,部分学生还存在某些生理残障。

  主观幸福感——本研究中的主观幸福感,是指轻度智障学生对自身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是否幸福的程度判断。

  (3)研究内容

  1、幸福感文献综述。

  2、编制轻度智障学生幸福感及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并实施。

  3、对轻度智障学生的家庭、教师进行访谈。

  4、对问卷和访谈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4)关键问题

  如何通过问卷实施,得出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影响轻度智障学生幸福感的因素。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对象

  从上海**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一所为智障学生提供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中随机抽取了初职一、二年级、三年级、六年级、预备年级各10名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共69名随班就读学生,其中男生42人,女生27人,智商最低为55,最高为69。

  (2)工具

  在总体幸福感量表(SWB)基础上进行扩充改编为轻度智障学生多维生活满意度调查问卷。

  (3)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作为学校的专职心理老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较为熟悉,同时对学生在校的学*情况和家庭情况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行了解。故,实施问卷所得的结果会比较真实,信度和效度都较高。

  在问卷实施后,对所取得的数据将采用EXCEL表格进行记录,并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

  3、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几年国内特殊教育的发展,让轻度智障学生有了进行职业教育的机会,使得轻度智障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并更多得融入到社会中。为此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本课题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拾遗补缺的作用。

  (2)、在研究方法上,特殊教育多采用质性研究,即个案研究、案例研究等方式,本课题则以以调查+访谈的研究方式进行研究,并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分析,从各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中尝试得出一定规律。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1)文献综述

  2)自编问卷

  3)调查报告

  4)研究论文

  三、论文大纲

  轻度智障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关键词

  1理论综述

  1.1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1.3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1.4轻度智障生身心特点

  1.5讨论

  2实证研究

  2.1研究对象

  2.2工具

  2.3结果与分析

  3讨论

  4总结、局限与展望

  5参考文献与附件

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4

  一、选题的价值、意义及可行性论证

  任何研究都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问题意识作为研究生创新的起点和前提条件,对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科学研究是否充满生命力,就看他是否有问题意识,是否能够发现并提出大量的问题。没有问题意识的研究则预示着研究者发展的衰亡或终止。作为一名教育科学研究生也是如此,有了问题意识,教育研究才会有自己的并且不能为其他学科所还原、替代的问题领域。对研究生而言,仅仅有了问题意识还不够,这个问题意识还必须是科学的。

  但是,现实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不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又都是受到了科研问题意识淡薄的影响,所以目前极需对教育学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做深入的研究。

  (一)理论意义

  对已有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进一步加强了问题意识的理论研究,更丰富了问题意识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成果,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实践价值

  有利于缓解当前我国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的现状,有利于高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有利于教育学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的可行性:

  1、已搜集了大量有关问题意识的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和整理,已学*和掌握了问卷法、访谈法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2、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教育学研究生,问卷发放对象为在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访谈对象为河北省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导师及硕士研究生。

  3、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前期调查已经准备就绪,并编制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已有研究概况

  经过文献查阅发现,关于提高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呼吁比较多,如段丽(20xx)在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中就提到科学发现往往从问题开始,问题解决则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落脚点,因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能力理应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科研能力。但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关于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及其培养的专门研究还比较欠缺。不过,关于问题意识的一般性研究较多,几乎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个领域,都有关于问题意识的专门文献。已有研究涉及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l.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

  *年来,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学者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不同途径。

  袁来德认为应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问、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问、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于问、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乐于问;

  尹启泉认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有七个,包括提升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积累、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精心设计提问、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等;

  王真东认为应从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设形成问题意识的适宜条件这四个方面着手;

  姚本先提出三个途径:加强双基训练,创造优良的教学气氛和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还有一些学者涉及到学生问题意识欠缺的原因。

  陈海燕认为有心理障碍、环境障碍、教师权威障碍、认知障碍和思维定式障碍这五个原因;

  刘春梅认为教师观念陈旧,普遍进行“去问题教学”,现实的课堂教学重传授轻探索、重结论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学校课程、学校活动的内容及范围的局限等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的欠缺。

  2、关于文科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在我所查的文献里,问题意识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文科的,由于理工科的问题都比较明显和外在,所以理工科主要欠缺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由于受哲学思想的限制和方法论的影响等,文科的问题意识相对来说比较欠缺。

  王永斌认为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哲学意义上的问题意识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时期,经过*代哲学家和现代哲学家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哲学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也是一种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就在于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人们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就是要从人文社会科学中找到被社会发展问题困扰而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

  刘大椿认为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意识淡漠,脱离时代与社会现实,无异于切断了它们发展的源头,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命力将随之枯竭。还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的学术研究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呈现出一派虚假繁荣的景象,令学者们自己也感到不满意呢?其原因就在于,学术研究离开了真正的问题,缺乏问题意识。这样的结果是,学术向两个不好的方向发展,一是生吞活剥西方的各派理论,进行空洞的所谓“纯学术”研究;另一个方向是干脆退化成肤浅的“对策学”,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并不高明的论证。所以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真正问题是:我们有问题吗?或者,我们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如果问题都不明白,要侈谈什么“研究”就是多余,学*就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古代语言中的“学问”一词,比“学术”更有价值。学问即是为了问题而“学”,而学术的目的则不得而知,不过从字面可以看出,反正“学”仅仅是一个手段。这就必然导致“学”为其他不相干的目的服务的问题。事实正是如此,对多数“学者”来说,不过是获取名利的手段而已,与一般人理解的“学问”并没有什么关系

  3、关于教育学问题意识的研究

  (二)已有研究述评

  总的说来,当前国内对问题意识的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专门针对教育学研究生的很少,虽然现在学术界对问题意识也很关注,但是对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国外目前却缺乏对问题意识的研究,原因在于国外教育对于学生自主性和问题意识的高度重视,学生历来具有强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使问题意识不称其为“问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从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着手,光从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谈提高研究生的素质,是抽象和空洞的,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因为创新是基于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意识是不能创新的。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将借鉴已有研究的经验和理论,从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教育学研究生的特点,通过了解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存在的原因,为提高我们教育学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主要概念界定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与未决问题、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

  教育学研究生,是指获得学士学位、第一专业学位、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或具有同等学力获准进入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机构各教育类专业进行进一步学*和研究,攻读更高级别教育学学位的学生。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主要指研究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人们通常将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倾向称为问题意识。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研究者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以专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

  2、本研究以处在科研初级阶段的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运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教育学研究生在科研问题意识上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

  第二: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选取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两名,研究生导师两名进行访谈,从中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现状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完善整体研究。

  (二)研究思路

  1、搜集有关科研问题意识的文献,对科研问题意识形成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作为编制问卷的参考依据。

  2、根据已有研究,编制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开放性问卷,并选取在校研一到研三的教育学研究生,人数100人,进行问卷调查。

  3、对调查结果进行编码处理,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在科研问题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4、编制访谈提纲,选取研究生导师两名,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两名,根据访谈提纲,对4名调查对象进行访谈。

  6、对方谈结果进行编码处理,从中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

  7、对访谈数据作分析和探讨,总结研究结果,并撰写论文。

  (三)研究方法

  文献反,问卷法,访谈法

  四、论文总体计划和进度安排:

  20xx.4-20xx.6 理论研究阶段 科学研究的理论研究;

  20xx.6-20xx.8 实际调研阶段 对河北省拥有教育学专业的四所高校的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进行调研;

  20xx.8-20xx.9 资料分析阶段 根据调研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

  20xx.10-20xx.12论文撰写阶段 在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撰写论文;

  20xx.1-20xx.3 论文定稿阶段 对论文进行修改、定稿;

  20xx.4 论文审查阶段 将论文提交送审;

  20xx.5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著作类

  [1]韩民青著。意识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4]刘大椿著。科学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冯光廉主编。文科研究生治学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

  [6]何怀宏著。问题意识。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xx.

  2、期刊杂志类

  [1]龚放,岳晓东。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研究,20xx/01.

  [2]赵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着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江苏高教,20xx/05.

  [3]黄宇辉。从文科研究生的`特殊性看创新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xx/06.

  [4]杨针。永远保持清醒的问题意识—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孙学伟、范文斌教授。科学时报,20xx/3/15.

  [5]王真东。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xx/06.

  [6]张志文,张巳瑛。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xx/0l.

  [7]夏月。教育学研究生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教育改革与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20xx/02.

  [8]幻俞国良,侯瑞鹤。问题意识、人格特征与教育创新中的创造里培养。复旦教育论坛,20xx/04.

  [9]黄甫全。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4.

  [10]周文杰,郑保章。教育交往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xx/05.

  [11]李永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四川教育,20xx/02.

  [12]黄飞跃。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xx/03.

  [13]刘大椿。教育学研究应突出问题意识。光明日报,20xx/3/1.

  [14]尚国营。高师教育学应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育问题意识。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05.

  [15]尚国营。高师教育学应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育问题意识。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05.

  [16]王源源。试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06.

  [17]崔唯航。问题意识、体系精神与学科特性。学术研究,20xx/09.

  [18]冯光廉主编。教育学研究生治学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

  [19]陈海燕。问题意识—走向成功的动力源。教书育人,20xx/01.

  [20]陈翠荣。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及培养措施。江西教育,20xx/01.

  [21]朱珊。没有问题意识,强做研究不灵。中国教育报,20xx/l.

  [22]范远波。论探究学*的问题意识。当代教育科学,20xx/10.

  [23]蔡拔*。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意义、障碍及路径。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xx/11.

  [24]朱晓瑜。关注问题意识,激发主体参与。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xx/12.

  [25]邓战军;叶小华。学生问题意识的保护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xx/12.

  [26]李荣。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国科学教育,20xx/16.

  [27]房寿高,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上海教育科研,20xx/01.

  [28]吴江林,陈西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xx/01.

  [29]朱新秤。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3.

  [30]王朝阳,崔华华。创新视野中的文科研究生能力培养。中国高教研究,20xx/08.

  [31]康静。对高校教育学中“问题意识”的思考。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3.

  [32]阎亚军;周谷*。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xx/04.

  [33]郝明君;王光明;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xx/09.

  [34]宋宁娜。教育研究要增强问题意识。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5.

  [35]劳凯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36]徐福利;李淑珍。高等教育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xx/02.

  [37]祁琛云。问题意识是学术创新的源泉。中国出版。20xx/06.

  [38]吴原。论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情结与问题意识。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13.

  [39]刘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与方法。中国教育学刊。20xx/03.

  [40]姚则会。张部昌。问题意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其实现路径。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07.

  [41]张晓东。学校文化建设中问题意识缺失的反思与建构。当代教育科学。20xx/12.

  [42]刘铁芳。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评《在权力与权利之间:教育政治学导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xx/06.

  [43]周江林。我国民办高校存在问题的统计分析:实证的方法——兼谈教育研究者的问题意识。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xx/06.

  [44]于洪卿。教育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特征。教育探索。20xx/10.

  [45]李士更。创新性学*重在问题意识的形成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01.

  [46]张琼。“问题意识”小议——以《批判理论和文化研究的“问题意识”》为范本。20xx/02.

  [47]石玉欣。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20xx/19.

  [48]李长华。浅谈有效激发问题意识的策略。科学教育。20xx/08.

  [49]王豪。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周刊。20xx/13.

  [50]王树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学周刊。20xx/13.

  [51]张永利。增强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学周刊。20xx/17.

  [52]刘献君。国际论坛增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国际意识和地方意识。中国高教研究。20xx/07.

  [53]赵万祥。论教育哲学研究问题意识的确定。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6.

  [54]王美娟。增强问题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江苏教育研究。20xx/32

  [55]李曙光。乔姆斯基语言心理学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意义。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6

  [56]肖林根;王卫华。问题意识与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科技信息。20xx/32.

  [57]孙刚成;陈希;乔刚。研究生科研意识养成因素分析。中国高校科技。20xx/21.

  [58]任艳丽。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xx/07.

  [59]王虎学;调查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学*月刊。20xx/01.

  3、硕博论文类

  [1]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2]唐成亮。探究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3]方海宁。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4]王元元。研究生问题意识欠缺的现象、归因及对策。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5]周倩。高校研究生学术批判思维的训练策略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文章大纲:

  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研究

  一、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应然分析

  (一)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涵义

  1、问题意识

  2、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

  (二)科研问题意识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特殊性和培养的必要性

  二、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实然分析

  (一)对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调查

  1、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3、样本描述

  (二)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现状

  1、问卷调查

  (1)研究设计

  (2)研究过程

  (3)研究结论

  2、访谈

  (1)研究设计

  (2)访谈整理

  (3)访谈结论

  (三)调查结论

  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的归因分析

  (一)研究生自身内在素养的原因

  1、自身知识基础与知识结构的障碍

  2、学*动机、学*目的不明确

  3、学*方法不科学

  4、存在学而不思的情况

  5、缺乏实践经验

  (二)社会、学校和家庭外在影响的原因

  1、传统文化与社会

  2、学校与导师

  3、家庭与父母

  四、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优化

  (一)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优化的理论依据

  (二)借鉴发达国家加强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经验

  (三)加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具体对策

  以上是《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问题、意识、研究生、研究,教育学、科研、培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扩展2)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实用十份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1

  培养目标

  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在政治上拥护***的领导,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身体健康。

  学*年限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10个:

  植物营养生理学

  主要研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和调控;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和过剩的症状和发生机理,以及这些过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植物在旱涝盐碱高温冷害病虫害通气不良营养缺乏或毒害等环境胁迫条件下的植物营养生理学及适应性变化规律,新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营养机理等,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植物营养遗传学特征

  应用植物营养遗传学原理,采用营养动力学,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高产作物耐缺氮磷钾锌及其它营养元素的营养遗传特征,作物品种筛选及调控营养机理研究,为高效节肥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复合肥料及各种新型肥料的肥效机理及施用技术研究

  结合化工和农业部门以及生产需要对复合肥及新型肥料的肥效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依据。主要包括:三元复合肥肥效增产机理;钙镁硫硅,微量元素稀土及SeGeCo等元素肥料作用机理环境效应施用方法和技术研究;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工艺肥效机理以及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新型肥料进行试验研究。为肥料生产和施用提供依据。

  提高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

  土壤生物量氮与氮素循环及调节作用

  主要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生物量氮的动态及其周转的氮量,微生物周转氮与作物吸收关系,土壤养分养分的生物有效性,肥料中氮利用率以及在土壤-作物系统循环和施肥调控。

  新型高效缓效肥料研制及工业废渣农业利用

  结合各种材料特点和作物营养规律,开展长效肥控效肥缓效肥磁性肥叶面肥药肥以及有机无机复合肥等的配方及生产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和工业废物开展研究,如锌硼铁锰钼等工业矿渣钢渣草碳褐煤等资源利用与开发。

  组织培养与无土栽培营养配方(组合)及应用技术

  组织培养及无土栽培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优化营养配方的筛选,应用植物营养学原理,对一些经济类植物进行营养液组合研究,是植物营养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几年来已经建立了一些研究实验室手段并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根据植物营养失调症特征和叶片颜色变化规律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施肥;土壤作物化学诊断方法;精准农业及施肥技术;土壤植株营养快速诊断方法及速测仪应用;DRIS技术营养图谱信息系统及诊断应用技术。

  施肥对环境质量影响及良性生态循环施肥技术研究

  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基础上,开展施肥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施肥对土壤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影响,施肥与温室效应等研究,为合理施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质量和生态农业提供依据。

  土壤氮的MIT过程

  结合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开展 不同有机物料中氮在土壤中的矿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矿化氮的微生物和矿物固持作用(微生物体氮矿物固定态铵),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氮的矿化势(N0)有机氮组成及其作物有效性的影响,不同矿化阶段的净矿化率净残留率及影响土壤氮MIT过程的因素的研究。

  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跨学科(指跨二级学科)入学的研究生,以及入学前是专科毕业的研究生,须补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或考核成绩合格不计学分。

  必修课(学位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自然辨证法概论) 4学分

  (2)外国语(包括专业外语) 6学分

  (3)高级植物营养学 3学分

  (4)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 3学分

  (5)植物营养与施肥专题 3学分

  (6)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 3学分

  选修课

  (1)高级植物生理学 4学分

  (2)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3学分

  (3)第二外国语 2学分

  (4)植物营养研究技术 2学分

  (5)植物营养诊断与管理 2学分

  (6)施肥与环境保护 2学分

  (7)土壤-植物-动物体系中的微量元素 1、5学分

  (8)微量元素分析技术 2学分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2

  一、论文的选题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农业推广项目策划、农业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指导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选题过程中力求做到与本人所学专业及在岗工作性质紧密结合,选题应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论文选题依据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1、要写明立题背景,即国内外趋势及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为什么要立此题,通过你所做的研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有何种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1、要求查询相关领域国内外*5年有代表性,能反映学科前沿水*的研究文献(主要是研究论文)不少于25篇;

  2、通过阅读文献对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有基本的掌握,并做出评述。

  3、在综述文献基础上,结合本人所在区域的实际,提出目前你所研究的问题。对于前人的成果可以借鉴也可以在其基础上有所创新,但不能重复他人的工作。

  (三)文献引用。

  开题报告中凡引用他人的资料要按要求加以注释,并按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献综述之后,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最好不少于25篇。

  三、论文的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目标要明确,一般是通过什么方法探讨哪方面的问题,最终达到你要研究的目的,目标不易多,文字要精练。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应与研究目标一致,紧紧围绕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内容,内容一定要写的具体。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要科学,应与内容相对应,紧紧围绕每项内容列出采取什么方法,方法要写的具体。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是反映研究的整体思路,可用方框图表示,也可用文字叙述。

  (三)预期进展。

  要求写明在规定期限内实施和完成论文写作的具体计划,为保证论文按期完成,把整个论文的研究工作划分为几个部分,按工作顺序排列,写出进度时间表。

  四、研究基础

  按照括号内要求逐项写出,阐明论文研究相关的背景资料,主要写您在做论文之前参与包括获得的奖励、著作及发表论文等;研究条件一栏要求讲清目前在做论文论文之前已具备哪些条件,如仪器设备、试验基地及经费来源等;存在问题一项,重点写明论文研究中的难点,并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3

  题目:中印传统医学现代发展对比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印两国**均承认并保护传统医学的发展,并且越来越重视发挥传统医学在国家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印度传统医学历史、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战略等都与中国传统医学存在极大可比性,是中国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强大的竞争对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印度传统医学的情况了解并不多,尤其缺乏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的对比研宄。因此,有必要对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政策法规、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与科研、传统医药产业及国际化发展等现状进行研宄,为中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的国家政策、管理、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科研、产业等各方面的现代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当前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2.本研究一方面可为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可以互通有无,促进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交流与发展,并促进世界传统医学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现状与差异,主要包括:国家传统医学发展方针政策、传统医学管理、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科研、传统医学教育、传统医学产业及国际贸易等方面内容;

  2.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因应策略、具体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寻找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四、提纲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正文

  1.研究目的、意义与背景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2研究背景

  2.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方法

  2.3技术路线

  3.中印传统医学政策法规与管理对比

  3.1印度

  3.1.1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1.2印度传统医学立法

  3.1.2印度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3.2中国

  3.2.1中国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2.2中国传统医学立法

  3.2.3中国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4.中印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对比

  4.1传统医学医疗资源

  4.1.1印度

  4.1.2中国

  4.2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资源与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4.2.1印度

  4.2.2中国

  5.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对比

  5.1传统医学高等教育资源

  5.1.1印度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1.2中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2印度阿育吠陀院校与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均招生数

  5.3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主办机构

  5.4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师生比”与“生床比”

  6.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6.1印度

  6.2中国

  7.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科研对比

  7.1印度研究机构

  7.1.1科研管理及经费来源

  7.1.2阿育吠陀研究的优先领域

  7.2中国

  7.2.1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科研机构

  7.2.2中医药科技科研经费来源

  7.2.3中医药研究领域与科研成果

  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广泛收集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相关资料,通过国内、外传统医学相关期刊文献数据库、书籍、网络资源等获取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相关文献以及传统医学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文本,通过对相关文献及文本的系统查阅、分析、整理,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现状与差异。

  2.统计分析法

  本研究收集了中印两国关于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教育、以及传统医学产业、贸易等官方统计数据,针对不同统计指标,进行了增长幅度、年均增长率、所占比例等计算,通过量化分析测度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水*及存在的差异。

  3.比较推理法本研宄比较分析了中印两国**对传统医学的管理模式及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执行效果,从中分析两国的成功实践及对对方的借鉴与启示,并重点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的启示。

  4.竞争情报学方法本研宄釆用竞争情报学“竞争对手分析”及“分析”法,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分析,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六、研究进度安排

  20xx-5-20~20xx-5-16:检查修改完成一次论文初稿

  20xx-5-17~20xx-5-29:根据指导老师的讲评及意见,修改并提交二次论文草稿

  20xx-5-30~20xx-5-31:讲评第二次论文草稿、集中解决有关论文漏洞问题并及时修改

  20xx-6-01~20xx-6-11:基本完成论文大纲要求,论文成型,指导老师讲评修改并定稿

  20xx-6-12~20xx-6-18:整理打印论文、装订论文

  20xx-6-19~20xx-6-30:准备参加答辩

  七、参考文献

  [1]蔡景峰。唐以前的中印医学交流[J].中国科技史料,1986,06:16-23.

  [2]李正安。中印医学汇通之尝试者--孙思邈[J].中医药信息,1990,02:13-15.

  [3]周静华。对中印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考试方式的比较与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xx,03:80-82.

  [4]李雪雷,罗勇军,吴玉,罗刚。中印边境医学地理特点及卫生保障对策[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xx,01:16-18.

  [5]杨红旗,王茜,张学清,郭宪国。中印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对比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xx,04:62-64+69.

  [6]刘家瑛,杨德利。浅析中印传统医学的交互影响[J].世界中医药,20xx,04:249-250+253.

  [7]吕爱*。论中印传统医学的四季养生法[J].中医函授通讯,1998,04:13-14.

  [8]陈明。《阿输吠陀--印度的传统医学》评介[J].自然科学史研究,20xx,03:278-283.

  [9]郑春苗。印度佛教与中国医学的发展[A].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1997:13.

  [10]罗艳秋,郑进。藏医学与印度医学源远流长的关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xx,05:8-9+15.

  [11]杨鸿,周志彬,向劲松,杨蕻。中医学与印度传统医学的关系[J].中医文献杂志,20xx,05:18-21.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4

  一、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附主要参考文献。)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珠海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推进土地资源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人在参与“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和实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当前,我国城镇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有效开发与集约利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国城镇的土地开发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镇土地开发建设在规模和结构上的迅速变化,产生了许多普遍问题,如土地利用无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偏低,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土地破坏、污染、浪费严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态恶化等严峻的问题。这是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中的两难困境,它表现出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么地方**、开发商与当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管理利用相当复杂。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土地资源工作的现代化,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信息化带动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的飞跃,以信息化促进**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应资源、环境的全球性持续利用需求。土地资源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科学监督以及将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经济建设中去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以管理海量数据,迅速处理文档、图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从而将资料的大量积累、更新与经济快速增长联结起来,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地理数字化产品的发展,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普通提高,对农村土地的认识逐渐加强,对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包括**部门在内的必备的重要系统,各国都大力开发自己的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其中,如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维、四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来提高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更好的为土地管理服务。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稀缺性,对土地资源配置调控的研究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土地地租理论、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个方面。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配置调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调控结果是各种因素、各种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种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共同影响调控结果。要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需要调动市场、**、社会等各种力量,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并且各种手段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土地资源调控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

  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转型以来,土地资源实行了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国有土地“以地生财”,为地方**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而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偿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审批模式,即要用地找**的模式,从而影响了资配置的公*与效率,并成为长期 以来困绕改革深化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史证明,实现土地资源和资产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是市场配置资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场,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市场,并进行 土地市场运作机制的观念创新。

  贸规则强调行政主体一致原则、公*原则、透明原则、非歧视原则。在中国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场新机制,首要的问题是要认清当前土地市场**与市场的现状,找准和WTO规则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场新机制必须围绕**与市场、监管与竞争、*台与服务等市场机制,开展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实现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确保**行政管理体系必须和 世贸规则所任。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活动对土地的使用展开竞争,以土地需求的市场价格变化和自身能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各自活动的最佳区位,从而使商业、工业、住宅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与地价之间得到祸合,推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曹建海,20xx)[22],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同心圈层分布。

  参考文献:

  2.毕宝德,1991,土地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毕宝德,1994,中国地产市场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柴强,1993,各国(地区)土地制度和政策〔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5.柴强,20xx,房地产制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6.曹建海,20xx,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7.陈顺清,20xx,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M],科学出版社;

  8.董俊祥等,1994,土地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

  9.何银虎,1999,中国土地管理与开发经营全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

  10.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报告[Ml,1998,上海三联书店;

  11.万曾炜等,1997,土地经济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

  13.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邹兆*,1990,外国与港台土地管理制度[M』,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

  16.周树志,1999(4),论公共政策范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7.刘溶沧,1999(l),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J],财贸经济;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5

  一、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

  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

  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

  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二、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

  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

  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

  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

  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

  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三、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研究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研究的内容。

  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研究的方法。

  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

  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研究的过程。

  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创新点。

  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优秀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写作中有两点尤为关键。

  第一点:提出问题注意是否有层次性。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

  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

  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

  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

  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

  选题来源包括:

  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

  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

  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第二点:研究目标是否具体不死板。

  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

  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完成质量高低,对整个论文写作进程起到直接影响。

  开题报告的目的在于确定论的基本方向,搭建出一个写作框架,因此该部分内容必须规范做好,且运用好必要的技巧。

  开题报告写作过程中,有不少要点需加以注意,具体有哪些文中已做详解。

  希望学生们看完能够有所启发,从而写作出优秀的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6

  编写算例使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设计》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项目研究意义:

  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7

  一、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附主要参考文献。)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珠海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推进土地资源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人在参与“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和实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当前,我国城镇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有效开发与集约利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国城镇的土地开发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镇土地开发建设在规模和结构上的迅速变化,产生了许多普遍问题,如土地利用无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偏低,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土地破坏、污染、浪费严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态恶化等严峻的问题。这是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中的两难困境,它表现出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么地方**、开发商与当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管理利用相当复杂。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土地资源工作的现代化,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信息化带动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的飞跃,以信息化促进**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应资源、环境的全球性持续利用需求。土地资源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科学监督以及将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经济建设中去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以管理海量数据,迅速处理文档、图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从而将资料的大量积累、更新与经济快速增长联结起来,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地理数字化产品的发展,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普通提高,对农村土地的认识逐渐加强,对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包括**部门在内的必备的重要系统,各国都大力开发自己的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其中,如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维、四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来提高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更好的为土地管理服务。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稀缺性,对土地资源配置调控的研究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土地地租理论、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个方面。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配置调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调控结果是各种因素、各种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种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共同影响调控结果。要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需要调动市场、**、社会等各种力量,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并且各种手段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土地资源调控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

  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转型以来,土地资源实行了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国有土地“以地生财”,为地方**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而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偿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审批模式,即要用地找**的模式,从而影响了资配置的公*与效率,并成为长期 以来困绕改革深化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史证明,实现土地资源和资产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是市场配置资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场,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市场,并进行 土地市场运作机制的观念创新。

  贸规则强调行政主体一致原则、公*原则、透明原则、非歧视原则。在中国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场新机制,首要的问题是要认清当前土地市场**与市场的现状,找准和WTO规则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场新机制必须围绕**与市场、监管与竞争、*台与服务等市场机制,开展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实现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确保**行政管理体系必须和 世贸规则所任。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活动对土地的使用展开竞争,以土地需求的市场价格变化和自身能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各自活动的最佳区位,从而使商业、工业、住宅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与地价之间得到祸合,推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曹建海,20xx)[22],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同心圈层分布。

  参考文献:

  2.毕宝德,1991,土地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毕宝德,1994,中国地产市场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柴强,1993,各国(地区)土地制度和政策〔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5.柴强,20xx,房地产制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6.曹建海,20xx,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7.陈顺清,20xx,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M],科学出版社;

  8.董俊祥等,1994,土地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

  9.何银虎,1999,中国土地管理与开发经营全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

  10.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报告[Ml,1998,上海三联书店;

  11.万曾炜等,1997,土地经济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

  13.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邹兆*,1990,外国与港台土地管理制度[M』,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

  16.周树志,1999(4),论公共政策范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7.刘溶沧,1999(l),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J],财贸经济;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8

  一.简述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选题依据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创新性及难度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9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

  三、开题报告的时间和步骤

  脱产研究生在第2学期末,在职研究生在第3学期末进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阶段。可先由教研部提供选题指南,在研究生提交选题意向后,由教研部批准。为确保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开题报告会应在脱产研究生的第2学期结束前、在职研究生的第3学期结束前举行。

  四、评审小组的组成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评审小组由本学科研究生导师和秘书组成。评审小组的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

  五、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的成员在听取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研究生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在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改进后,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论文开题报告成绩按合格、不合格两级评定。不合格者不得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后,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申请,导师批准并重新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表。

  六、开题报告材料的备案和管理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进行后,评审小组秘书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表,经评审小组组长签字后交研究生部备案。《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表必须用钢笔填写,不得打印、剪贴。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有关材料归入学籍档案。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 “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10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

  三、开题报告的时间和步骤

  脱产研究生在第2学期末,在职研究生在第3学期末进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阶段。可先由教研部提供选题指南,在研究生提交选题意向后,由教研部批准。为确保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开题报告会应在脱产研究生的第2学期结束前、在职研究生的第3学期结束前举行。

  四、评审小组的组成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研究生导师和秘书组成。评审小组的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

  五、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的成员在听取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研究生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在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改进后,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论文开题报告成绩按合格、不合格两级评定。不合格者不得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后,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申请,导师批准并重新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表。

  六、开题报告材料的备案和管理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后,评审小组秘书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表,经评审小组组长签字后交研究生部备案。《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表必须用钢笔填写,不得打印、剪贴。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有关材料归入学籍档案。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扩展3)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实用五篇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1

  每个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都想写好毕业论文,使其得以通过审核,获得导师好评。

  该环节完成质量高低,不仅体现大家的学*成果,还从侧面反映出大家的写作水*。

  写作好开题报告,是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论文得以顺利开展的一大重要保障。

  不少学生正是因为该环节完成不详细,质量有所欠缺,未能规范完成好,导致直接影响后面的论文内容写作和观点的表达。

  我们不仅要保证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各步骤内容完整,还有尽一切方法提升其整体质量。

  那么优秀医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怎么写作完成,且看下文最全讲解。

  一、开题报告基本内容要素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着重说明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目前的水*。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和开展研究工作的设想,准备在哪些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课题的最终目标以及可能达到的水*。

  (2)课题研究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

  (3)论证完成课题的实验条件,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4)论文工作和经费的估计。

  (5)论文工作计划(起止时间,分年度的具体实施内容)。

  二、开题报告格式基本要求

  (1)纸型:A4纸,单双面打印均可;

  (2)页边距:上3.5cm,下2.5cm,左3cm、右2.5cm;

  (3)页眉:2.5cm,页脚:2cm,左侧装订;

  (4)字体:开题报告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5)行距: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

  (6)字数:不少于5000字。

  3、页眉页脚的编排

  页眉,宋体,五号,居中。

  填写内容是“开题报告题目”.

  页脚,宋体,五号,居中,正文起始页码为1.

  4、目录的编排

  标题“目录”:黑体,居中,字号:小三;

  目录内容:宋体,小四号;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新域自动生成目录。

  5、章节标题格式

  (1)每章的章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三,每章另起一页。

  章序号为***数字。

  在输入章标题之后,按回车键,即可直接输入每章正文。

  (2)每节的节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2”,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四号。

  (3)节中的一级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3”,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四。

  6、图表、公式序号的编排

  开题报告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数字分章编号。

  具体格式请参见硕(博)士学位论文模板。

  7、装订顺序

  开题报告封面-开题报告目录-开题报告正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开题报告记录-开题报告审查

  三、开题报告写作内容要点

  1、选题。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论文选题是开题报告的一大重点。

  在选题时要及时与导师沟通,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理论基础、兴趣爱好、工作经验等因素,同时,选题不宜过大,要有一定针对性,最好是与自己工作相关,以便后期在搜集资料和数据时更为方便。

  2、理论资料收集。

  题目确定之后就可以开始理论资料的搜集了,文献综述在开题报告里占有很大比重,这需要我们花时间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现有的文献搜集渠道很广泛,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百度学术、万方等等。

  3、定框架。

  在拟定题目、搜集资料并整理的基础上就可以定框架啦!现有的开题报告模板很多,大致有“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等”、“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可行性分析”、“年度研究计划、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论文提纲”这几个部分。

  4、写作。

  根据拟定的`框架和搜集的材料,就可以开始正式写作啦,要注意写作的格式,一般学校会给出模板,要把字体调整规范且不要出现错别字哦!

  5、提交和修改。

  在写好开题报告之后还要经过反复修改,要记得多与导师沟通,反复锤炼才能提高自己开题答辩的通过率。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2

  编写算例使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设计》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项目研究意义:

  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3

  题目:中印传统医学现代发展对比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印两国**均承认并保护传统医学的发展,并且越来越重视发挥传统医学在国家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印度传统医学历史、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战略等都与中国传统医学存在极大可比性,是中国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强大的竞争对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印度传统医学的情况了解并不多,尤其缺乏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的`对比研宄。因此,有必要对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政策法规、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与科研、传统医药产业及国际化发展等现状进行研宄,为中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的国家政策、管理、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科研、产业等各方面的现代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当前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2.本研究一方面可为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可以互通有无,促进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交流与发展,并促进世界传统医学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现状与差异,主要包括:国家传统医学发展方针政策、传统医学管理、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科研、传统医学教育、传统医学产业及国际贸易等方面内容;

  2.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因应策略、具体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寻找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四、提纲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正文

  1.研究目的、意义与背景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2研究背景

  2.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方法

  2.3技术路线

  3.中印传统医学政策法规与管理对比

  3.1印度

  3.1.1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1.2印度传统医学立法

  3.1.2印度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3.2中国

  3.2.1中国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2.2中国传统医学立法

  3.2.3中国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4.中印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对比

  4.1传统医学医疗资源

  4.1.1印度

  4.1.2中国

  4.2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资源与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4.2.1印度

  4.2.2中国

  5.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对比

  5.1传统医学高等教育资源

  5.1.1印度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1.2中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2印度阿育吠陀院校与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均招生数

  5.3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主办机构

  5.4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师生比”与“生床比”

  6.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6.1印度

  6.2中国

  7.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科研对比

  7.1印度研究机构

  7.1.1科研管理及经费来源

  7.1.2阿育吠陀研究的优先领域

  7.2中国

  7.2.1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科研机构

  7.2.2中医药科技科研经费来源

  7.2.3中医药研究领域与科研成果

  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广泛收集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相关资料,通过国内、外传统医学相关期刊文献数据库、书籍、网络资源等获取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相关文献以及传统医学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文本,通过对相关文献及文本的系统查阅、分析、整理,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现状与差异。

  2.统计分析法

  本研究收集了中印两国关于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教育、以及传统医学产业、贸易等官方统计数据,针对不同统计指标,进行了增长幅度、年均增长率、所占比例等计算,通过量化分析测度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水*及存在的差异。

  3.比较推理法本研宄比较分析了中印两国**对传统医学的管理模式及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执行效果,从中分析两国的成功实践及对对方的借鉴与启示,并重点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的启示。

  4.竞争情报学方法本研宄釆用竞争情报学“竞争对手分析”及“分析”法,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分析,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六、研究进度安排

  20xx-5-20~20xx-5-16:检查修改完成一次论文初稿

  20xx-5-17~20xx-5-29:根据指导老师的讲评及意见,修改并提交二次论文草稿

  20xx-5-30~20xx-5-31:讲评第二次论文草稿、集中解决有关论文漏洞问题并及时修改

  20xx-6-01~20xx-6-11:基本完成论文大纲要求,论文成型,指导老师讲评修改并定稿

  20xx-6-12~20xx-6-18:整理打印论文、装订论文

  20xx-6-19~20xx-6-30:准备参加答辩

  七、参考文献

  [1]蔡景峰。唐以前的中印医学交流[J].中国科技史料,1986,06:16-23.

  [2]李正安。中印医学汇通之尝试者--孙思邈[J].中医药信息,1990,02:13-15.

  [3]周静华。对中印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考试方式的比较与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xx,03:80-82.

  [4]李雪雷,罗勇军,吴玉,罗刚。中印边境医学地理特点及卫生保障对策[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xx,01:16-18.

  [5]杨红旗,王茜,张学清,郭宪国。中印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对比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xx,04:62-64+69.

  [6]刘家瑛,杨德利。浅析中印传统医学的交互影响[J].世界中医药,20xx,04:249-250+253.

  [7]吕爱*。论中印传统医学的四季养生法[J].中医函授通讯,1998,04:13-14.

  [8]陈明。《阿输吠陀--印度的传统医学》评介[J].自然科学史研究,20xx,03:278-283.

  [9]郑春苗。印度佛教与中国医学的发展[A].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1997:13.

  [10]罗艳秋,郑进。藏医学与印度医学源远流长的关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xx,05:8-9+15.

  [11]杨鸿,周志彬,向劲松,杨蕻。中医学与印度传统医学的关系[J].中医文献杂志,20xx,05:18-21.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4

  题目:中印传统医学现代发展对比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印两国**均承认并保护传统医学的发展,并且越来越重视发挥传统医学在国家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印度传统医学历史、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战略等都与中国传统医学存在极大可比性,是中国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强大的竞争对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印度传统医学的情况了解并不多,尤其缺乏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的对比研宄。因此,有必要对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政策法规、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与科研、传统医药产业及国际化发展等现状进行研宄,为中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的.国家政策、管理、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科研、产业等各方面的现代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当前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2.本研究一方面可为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可以互通有无,促进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交流与发展,并促进世界传统医学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现状与差异,主要包括:国家传统医学发展方针政策、传统医学管理、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科研、传统医学教育、传统医学产业及国际贸易等方面内容;

  2.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因应策略、具体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寻找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四、提纲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正文

  1.研究目的、意义与背景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2研究背景

  2.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方法

  2.3技术路线

  3.中印传统医学政策法规与管理对比

  3.1印度

  3.1.1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1.2印度传统医学立法

  3.1.2印度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3.2中国

  3.2.1中国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2.2中国传统医学立法

  3.2.3中国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4.中印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对比

  4.1传统医学医疗资源

  4.1.1印度

  4.1.2中国

  4.2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资源与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4.2.1印度

  4.2.2中国

  5.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对比

  5.1传统医学高等教育资源

  5.1.1印度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1.2中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2印度阿育吠陀院校与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均招生数

  5.3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主办机构

  5.4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师生比”与“生床比”

  6.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6.1印度

  6.2中国

  7.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科研对比

  7.1印度研究机构

  7.1.1科研管理及经费来源

  7.1.2阿育吠陀研究的优先领域

  7.2中国

  7.2.1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科研机构

  7.2.2中医药科技科研经费来源

  7.2.3中医药研究领域与科研成果

  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广泛收集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相关资料,通过国内、外传统医学相关期刊文献数据库、书籍、网络资源等获取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相关文献以及传统医学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文本,通过对相关文献及文本的系统查阅、分析、整理,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现状与差异。

  2.统计分析法

  本研究收集了中印两国关于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教育、以及传统医学产业、贸易等官方统计数据,针对不同统计指标,进行了增长幅度、年均增长率、所占比例等计算,通过量化分析测度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水*及存在的差异。

  3.比较推理法本研宄比较分析了中印两国**对传统医学的管理模式及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执行效果,从中分析两国的成功实践及对对方的借鉴与启示,并重点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的启示。

  4.竞争情报学方法本研宄釆用竞争情报学“竞争对手分析”及“分析”法,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分析,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六、研究进度安排

  20xx-5-20~20xx-5-16:检查修改完成一次论文初稿

  20xx-5-17~20xx-5-29:根据指导老师的讲评及意见,修改并提交二次论文草稿

  20xx-5-30~20xx-5-31:讲评第二次论文草稿、集中解决有关论文漏洞问题并及时修改

  20xx-6-01~20xx-6-11:基本完成论文大纲要求,论文成型,指导老师讲评修改并定稿

  20xx-6-12~20xx-6-18:整理打印论文、装订论文

  20xx-6-19~20xx-6-30:准备参加答辩

  七、参考文献

  [1]蔡景峰。唐以前的中印医学交流[J].中国科技史料,1986,06:16-23.

  [2]李正安。中印医学汇通之尝试者--孙思邈[J].中医药信息,1990,02:13-15.

  [3]周静华。对中印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考试方式的比较与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xx,03:80-82.

  [4]李雪雷,罗勇军,吴玉,罗刚。中印边境医学地理特点及卫生保障对策[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xx,01:16-18.

  [5]杨红旗,王茜,张学清,郭宪国。中印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对比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xx,04:62-64+69.

  [6]刘家瑛,杨德利。浅析中印传统医学的交互影响[J].世界中医药,20xx,04:249-250+253.

  [7]吕爱*。论中印传统医学的四季养生法[J].中医函授通讯,1998,04:13-14.

  [8]陈明。《阿输吠陀--印度的传统医学》评介[J].自然科学史研究,20xx,03:278-283.

  [9]郑春苗。印度佛教与中国医学的发展[A].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1997:13.

  [10]罗艳秋,郑进。藏医学与印度医学源远流长的关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xx,05:8-9+15.

  [11]杨鸿,周志彬,向劲松,杨蕻。中医学与印度传统医学的关系[J].中医文献杂志,20xx,05:18-21.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5

  题目:中印传统医学现代发展对比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印两国**均承认并保护传统医学的发展,并且越来越重视发挥传统医学在国家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印度传统医学历史、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战略等都与中国传统医学存在极大可比性,是中国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强大的竞争对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印度传统医学的情况了解并不多,尤其缺乏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的对比研宄。因此,有必要对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政策法规、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与科研、传统医药产业及国际化发展等现状进行研宄,为中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的国家政策、管理、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科研、产业等各方面的现代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当前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2.本研究一方面可为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可以互通有无,促进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交流与发展,并促进世界传统医学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现状与差异,主要包括:国家传统医学发展方针政策、传统医学管理、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科研、传统医学教育、传统医学产业及国际贸易等方面内容;

  2.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因应策略、具体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寻找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四、提纲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正文

  1.研究目的、意义与背景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2研究背景

  2.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方法

  2.3技术路线

  3.中印传统医学政策法规与管理对比

  3.1印度

  3.1.1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1.2印度传统医学立法

  3.1.2印度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3.2中国

  3.2.1中国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2.2中国传统医学立法

  3.2.3中国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4.中印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对比

  4.1传统医学医疗资源

  4.1.1印度

  4.1.2中国

  4.2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资源与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4.2.1印度

  4.2.2中国

  5.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对比

  5.1传统医学高等教育资源

  5.1.1印度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1.2中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2印度阿育吠陀院校与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均招生数

  5.3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主办机构

  5.4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师生比”与“生床比”

  6.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6.1印度

  6.2中国

  7.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科研对比

  7.1印度研究机构

  7.1.1科研管理及经费来源

  7.1.2阿育吠陀研究的优先领域

  7.2中国

  7.2.1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科研机构

  7.2.2中医药科技科研经费来源

  7.2.3中医药研究领域与科研成果

  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广泛收集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相关资料,通过国内、外传统医学相关期刊文献数据库、书籍、网络资源等获取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相关文献以及传统医学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文本,通过对相关文献及文本的系统查阅、分析、整理,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现状与差异。

  2.统计分析法

  本研究收集了中印两国关于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教育、以及传统医学产业、贸易等官方统计数据,针对不同统计指标,进行了增长幅度、年均增长率、所占比例等计算,通过量化分析测度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水*及存在的差异。

  3.比较推理法本研宄比较分析了中印两国**对传统医学的管理模式及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执行效果,从中分析两国的成功实践及对对方的借鉴与启示,并重点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的启示。

  4.竞争情报学方法本研宄釆用竞争情报学“竞争对手分析”及“分析”法,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分析,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六、研究进度安排

  20xx-5-20~20xx-5-16:检查修改完成一次论文初稿

  20xx-5-17~20xx-5-29:根据指导老师的讲评及意见,修改并提交二次论文草稿

  20xx-5-30~20xx-5-31:讲评第二次论文草稿、集中解决有关论文漏洞问题并及时修改

  20xx-6-01~20xx-6-11:基本完成论文大纲要求,论文成型,指导老师讲评修改并定稿

  20xx-6-12~20xx-6-18:整理打印论文、装订论文

  20xx-6-19~20xx-6-30:准备参加答辩

  七、参考文献

  [1]蔡景峰。唐以前的中印医学交流[J].中国科技史料,1986,06:16-23.

  [2]李正安。中印医学汇通之尝试者--孙思邈[J].中医药信息,1990,02:13-15.

  [3]周静华。对中印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考试方式的比较与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xx,03:80-82.

  [4]李雪雷,罗勇军,吴玉,罗刚。中印边境医学地理特点及卫生保障对策[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xx,01:16-18.

  [5]杨红旗,王茜,张学清,郭宪国。中印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对比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xx,04:62-64+69.

  [6]刘家瑛,杨德利。浅析中印传统医学的交互影响[J].世界中医药,20xx,04:249-250+253.

  [7]吕爱*。论中印传统医学的四季养生法[J].中医函授通讯,1998,04:13-14.

  [8]陈明。《阿输吠陀--印度的传统医学》评介[J].自然科学史研究,20xx,03:278-283.

  [9]郑春苗。印度佛教与中国医学的发展[A].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1997:13.

  [10]罗艳秋,郑进。藏医学与印度医学源远流长的关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xx,05:8-9+15.

  [11]杨鸿,周志彬,向劲松,杨蕻。中医学与印度传统医学的关系[J].中医文献杂志,20xx,05:18-21.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扩展4)

——医学研究生开题报告菁选

医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学研究生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症,其中以四肢长骨多发,例如胫骨,股骨,肱骨等,针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我院多才用植骨术配合LCP重新内固定。自体髂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取材简单、组织相容性好、无移植排斥反应、骨诱导作用强等,这些优点使得髂骨成为一种最佳的植骨供材,这在临床上已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机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与供给矿物质的作用,爬行替代顺利进行的条件要求准确的复位、充分的植骨和坚强的固定。为达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进骨折愈合,我们采用髓内外36°植骨的方法,外用钢丝环扎,配合LCP坚强内固定,术后3~1个月内进行随访,根据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选题目地在于探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课题以导师多年的临床资料为依据,通过对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随访调查及回顾性分析,根据骨科特殊生物力学特点和导师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多年临床体会,分析治疗效果,并对手术中的细节问题做初步探讨与论述。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对导师的临床实践的研究、总结,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二、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水*

  治疗骨折不愈合,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植骨术加更改断端内固定。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临床多采用髓内外联合植骨。沿肌间隙进入,骨膜下小心剥离显露骨折部位,取出内固定器械,清除骨断端间瘢痕,咬除硬化骨,打通髓腔,修整骨折端,手法复位,按照骨缺损情况取骨。髓内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贴紧髓腔骨质;髓外上盖植骨宜用螺丝钉固定植骨块;骨碎屑充分填充残余的空隙,这样才能确实达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体皮-松质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缩短了骨折愈合过程,新鲜的自体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异,无传染疾病的风险,同时存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

  内固定物更换得坚持以下原则,原钢板内固定者,可更换成交锁髓内针或更长的钢板置于张力侧;原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者,可选用更大号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原先短钢板内固定者,可改成较长的钢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换内固定物后,,术后石膏外固定者,应及早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活动,骨痂生长良好后,去石膏开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但是临床上医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根据骨痂生长情况酌情处理,出院时务必详细医嘱病人注意事项,配合医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钉固定碎骨块及移植骨块,并对断端行轴向加压锁定。手术关键是将骨折端的瘢痕结缔组织全部切除,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露出正常骨质,钻通髓腔,植入的骨块必须牢固的嵌入缺损区,间隙用松质骨填满,。应积极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严格定期随访及指导。避免过早的不正确的负重。综上所述,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自体骨移植疗效确切,安全稳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值得提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病例来源

  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

  (二)采集时间

  9年5月~1年1月

  (三)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

  (1)病史:明确的外伤史,骨折后6个月没有愈合,并且没有进一步愈合倾向已有3个月。

  (2)症状: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转、侧移位、短缩畸形或者节段性骨缺损、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应力下疼痛等。

  (3)体征:局部窦道形成、流脓、假关节形成或伴有局部软组织瘢痕、缺损等

  (4)辅助检查:X线表现:骨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端萎缩疏松,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为杵臼假关节等这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定为骨折不愈合。

  2.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本病诊断标准;

  (2)骨折*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有假关节形成;

  (3)骨折*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多次复查X线拍片显示,骨折线清晰可见,未见内外骨痂或内外骨痂极少;

  (4)拍片显示骨折线增宽,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闭,骨质疏松,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显的骨缺损;

  (5)临床表现有骨的感染、缺损、畸形、肢体不等长、局部窦道形成、流脓等。

  3.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2)患者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够耐受手术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资料不全影响判断者

  4.疗效观察方法

  对骨不连愈合的评价应包括骨愈合和功能恢复双重评价:

  (1)骨愈合评价标准:本评价结果决定于四项指标:骨愈合、感染、畸形和肢体长度,其中骨愈合标准为X线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痴通过骨折线,拆除或试行松动外固定物后骨折无异常活动,下肢可无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处有稳定感。 评价标准:

  优:骨折愈合,无感染,断端畸形

  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两项。

  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一项。

  差: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虽愈合但不具备其他三标准中任何一个。

  (2)功能评价标准

  功能的评价分上肢与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虑其灵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为负重行走。

  将下肢评价指标定为以下五项:

  ①明显跛行;

  ②踝或膝任何一关节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时,活动范围较正常或对侧丧失15°以上):

  ③软组织情况不良;

  ④有限制活动或影响睡眠的疼痛存在:

  ⑤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优:存在工作能力且无其他四项指标。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标中一至二项。

  可:存在工作能力并具以上指标中三至四项。

  差: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虑是否具备其他指标。

  对上肢功能评价参照“Seu和Hdlly对上肢功能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为三项: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能力。

  4.上肢功能评价标准

  分数痛疼任一关节活动受限日常活动

  优

  良

  差无

  用力或疲劳后

  持续性

  ~4°

  >4°完全不受限

  轻微受限

  严重受限

  5课题进度及安排:

  9-5——1-1收集病例及随访

  1-1——1-1资料汇总及数据分析

  11-1——11-3撰写论文、定稿

  四、本课题特色、预期取得的结果

  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需要不断的进行,更要求开展回顾性工作及进行系统的整理。因此,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资料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通过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9至1年期间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于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与总结。应用统计分析评分进行术前、术后及相关方面比较,对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获得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是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评定的重点学科、重点科室,在省内知名度较高,病人来源广泛。导师王明喜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骨折不愈合做过大量研究、临床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几年的临床资料,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这些一手资料进行研究与总结。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发症较多,治愈比较困难,手术后功能恢复过程漫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山东省中医院*年应用钢丝环扎36°植骨配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分析情况,因此在选题上可行性较强。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校、附院等各部门、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圆满地完成课题。

  六、主要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

  [3]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简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5

  [4]蒋协运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人民卫生出版社, 5

  [5] B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ne Jin Sug A, 1961; 43(2):159—168

  [6] Audige L,Giffin D,Bhndi M,e l Ph nlysis f fs f delyed heling nd nnunin in 416 peively eed ibil shf fues [J]Ohp Rel Res, 5; 438:1~3

  [7] Jes J MChy, Jhn HezenbegTibil Nnunins [J/OL] eMediine, Ap 9, 4

  [8]周来喜,林本丹,钟志刚,等胫骨骨折三种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比较和临床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5 ( 5 ): 48~43

  [9]李峰,欧阳跃*骨不连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 ;8(2):11~119

  [1] Hvey EJ,Henley MB,Sinksid MF,e l Iyuy,3; 34(2):111~116

  [11]任可,张春才,赵建宁,等持续动态压应力下骨折愈合时软骨内骨化的特点及其机制[J]解剖学杂志,8;31(4):5~54

  [12]李兴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J]中医正骨,;19(2):43~44

  [13]吴国华4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双骨折的疗效对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4;13( 1): 4~48

  [14]权毅,潘显明,王元山,等交锁髓内钉断钉与骨不连的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3;11(3,4):~9

  [15] Seeke W, Suge G, Kinzl L Ll pliins f in-edully niling[J]Ohpde,1996;5:4~91

  [16] Fnullh, Muhd Shib Khn,Syed Muhd Ais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OF TIBIAL NON-UNION DEFECT WITH ILIZAROV FIXATOR [J] Ayub Med Cll Abbbd,; 19(3)

  [1] Dvies R,Hl N,Nyg SThe e f pin sies ih exenl fixin[J]hp://51lunen/shushiki/ Junlf bne nd Jin Sugey,5;8:16~19

  [18]李起鸿骨外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 64

  [19]杨立民当今骨科感染的特点与对策[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 139

  [20]陈文红,史振满,陈建常,等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的外固定架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8):691~69

  [21] Sluzlek M,Gzdzik T S,M zek S e l Exenl fixin in heeen f sevee ibil fues plied by sf iue injuy [J] Op u1 Rehbil,4;6( 1): 13~11

  [22]胡蕴玉,陆裕朴,刘伟异种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1: 33~36

  [23] Lu WJ,L B,B NR, e l Chin JTul,6; 9(5):~5

  题目:中印传统医学现代发展对比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印两国**均承认并保护传统医学的发展,并且越来越重视发挥传统医学在国家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印度传统医学历史、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战略等都与中国传统医学存在极大可比性,是中国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强大的竞争对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印度传统医学的情况了解并不多,尤其缺乏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的对比研宄。因此,有必要对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政策法规、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与科研、传统医药产业及国际化发展等现状进行研宄,为中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的国家政策、管理、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科研、产业等各方面的现代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当前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2.本研究一方面可为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可以互通有无,促进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交流与发展,并促进世界传统医学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现状与差异,主要包括:国家传统医学发展方针政策、传统医学管理、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科研、传统医学教育、传统医学产业及国际贸易等方面内容;

  2.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因应策略、具体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寻找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四、提纲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正文

  1.研究目的、意义与背景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2研究背景

  2.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方法

  2.3技术路线

  3.中印传统医学政策法规与管理对比

  3.1印度

  3.1.1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1.2印度传统医学立法

  3.1.2印度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3.2中国

  3.2.1中国传统医学管理机构

  3.2.2中国传统医学立法

  3.2.3中国传统医学国家政策

  4.中印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对比

  4.1传统医学医疗资源

  4.1.1印度

  4.1.2中国

  4.2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资源与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4.2.1印度

  4.2.2中国

  5.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对比

  5.1传统医学高等教育资源

  5.1.1印度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1.2中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与招生数

  5.2印度阿育吠陀院校与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均招生数

  5.3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主办机构

  5.4中印两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师生比”与“生床比”

  6.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6.1印度

  6.2中国

  7.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科研对比

  7.1印度研究机构

  7.1.1科研管理及经费来源

  7.1.2阿育吠陀研究的优先领域

  7.2中国

  7.2.1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科研机构

  7.2.2中医药科技科研经费来源

  7.2.3中医药研究领域与科研成果

  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广泛收集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代发展相关资料,通过国内、外传统医学相关期刊文献数据库、书籍、网络资源等获取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相关文献以及传统医学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文本,通过对相关文献及文本的.系统查阅、分析、整理,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现状与差异。

  2.统计分析法

  本研究收集了中印两国关于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教育、以及传统医学产业、贸易等官方统计数据,针对不同统计指标,进行了增长幅度、年均增长率、所占比例等计算,通过量化分析测度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水*及存在的差异。

  3.比较推理法本研宄比较分析了中印两国**对传统医学的管理模式及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执行效果,从中分析两国的成功实践及对对方的借鉴与启示,并重点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的启示。

  4.竞争情报学方法本研宄釆用竞争情报学“竞争对手分析”及“分析”法,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分析,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六、研究进度安排

  20xx-5-20~20xx-5-16:检查修改完成一次论文初稿

  20xx-5-17~20xx-5-29:根据指导老师的讲评及意见,修改并提交二次论文草稿

  20xx-5-30~20xx-5-31:讲评第二次论文草稿、集中解决有关论文漏洞问题并及时修改

  20xx-6-01~20xx-6-11:基本完成论文大纲要求,论文成型,指导老师讲评修改并定稿

  20xx-6-12~20xx-6-18:整理打印论文、装订论文

  20xx-6-19~20xx-6-30:准备参加答辩

  七、参考文献

  [1]蔡景峰。唐以前的中印医学交流[J].中国科技史料,1986,06:16-23.

  [2]李正安。中印医学汇通之尝试者--孙思邈[J].中医药信息,1990,02:13-15.

  [3]周静华。对中印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考试方式的比较与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xx,03:80-82.

  [4]李雪雷,罗勇军,吴玉,罗刚。中印边境医学地理特点及卫生保障对策[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xx,01:16-18.

  [5]杨红旗,王茜,张学清,郭宪国。中印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对比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xx,04:62-64+69.

  [6]刘家瑛,杨德利。浅析中印传统医学的交互影响[J].世界中医药,20xx,04:249-250+253.

  [7]吕爱*。论中印传统医学的四季养生法[J].中医函授通讯,1998,04:13-14.

  [8]陈明。《阿输吠陀--印度的传统医学》评介[J].自然科学史研究,20xx,03:278-283.

  [9]郑春苗。印度佛教与中国医学的发展[A].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1997:13.

  [10]罗艳秋,郑进。藏医学与印度医学源远流长的关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xx,05:8-9+15.

  [11]杨鸿,周志彬,向劲松,杨蕻。中医学与印度传统医学的关系[J].中医文献杂志,20xx,05:18-21.

  一、立题依据(科学意义及国内外现状分析及参考文献)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且侵袭性的癌之一,多发生于皮肤,早期发生血行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增高,人们一直在期待着可以征服恶性黑素瘤的新的疗法的出现!

  最*大量的数据表明恶性肿瘤的发展与T—钙粘蛋白的表达变化相关、T—钙粘蛋白已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肺癌[1—3] 、胃癌、胰腺癌、卵巢癌[4—9]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被检测到表达减少、最*的研究表明T/H—钙粘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重新表达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降低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侵袭潜能[1]、T/H—钙粘蛋白这个新型钙粘蛋白分子在人类许多癌细胞中表达都降低表明它或许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10]及维持正常细胞的表型中起重要作用[11]、T/H—钙粘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也许它会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T—钙粘蛋白是否对恶性黑色素瘤也有作用,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的报道,所以本实验将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性研究!

  二、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说明具体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预期成果及提供形式)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正常表皮组织、痣细胞及黑色素瘤细胞中T—cadherin表达情况

  第二部分T—cadherin基因克隆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第三部分:T—cadherin基因的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创新点:首次将T—cadherin基因转染黑素瘤细胞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RT—PCR反应扩增出T—cadherin的基因全长。

  预期成果及提供形式:

  观察T—钙粘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细胞、痣细胞及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进一步阐明T—钙粘蛋白作用机制

  T—钙粘蛋白基因转染入黑色素瘤细胞后观察对其增殖和转移活性的抑制情况,探索临床诊断和治疗黑色素瘤及其它肿瘤的方法!

  三、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进度安排)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正常表皮组织、痣细胞及黑色素瘤细胞中T—cadherin表达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

  1、材料:从正常人皮肤切取的痣组织,人黑色素瘤细胞株

  2、主要试剂和溶液

  (1)第一抗体:兔抗人T—cadherin抗体

  (2)第二抗体:生物素标记羊抗兔IgG

  (3)“三抗”:链亲和霉素标记HRP

  3、设备

  4、方法

  (1)冷冻切片的免疫染色程序

  (2)活细胞的免疫染色程序

  5、荧光显微镜检

  注意: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应该同时设有对照

  阳性对照(正常组织);

  阴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以证明抗体的特异性。

  第二部分T—cadherin基因克隆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材料:

  (1)组织和细胞

  (2)菌株与质粒

  (3)工具酶

  (4)试剂

  (5)仪器

  2、方法

  (1)引物的设计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扩展5)

——硕士研究生自荐书优选【5】份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叫xx,是山西师范大学城市环境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将于XX年7月毕业,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三年的研究生学*生活中,我首先注重专业基础的巩固,系统地学*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知识、经济地理学、gis及其地理学应用等专业课程,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硕士论文的准备阶段,本科的经济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是我顺利完成硕士论文的重要保障,实地进行问卷调查,使我的论文研究撰写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其次,注重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拓展自身知识结构,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书籍,并联系实际问题展开思考,丰富了自身的知识体系。

  此外,在校期间参加了区域经济论坛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报告活动,并且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制作了地理学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将理论知识与文化实物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参与专业研究生学术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经过长期的学*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年的求学历程,是不断总结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我诚实守信、沉着踏实的工作态度与原则。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业务,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期待您的消息!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够浏览我这一份粗浅的简历!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姓名,杨术友;男,中**员,80年9月28日生,安徽霍邱县人,就读于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xx届硕士研究生。

  你也许从我的自我介绍中感到有点失望吧,怎么会有这个年龄的研究生,那你就慢慢听我述说吧,相信我的经历会使你发现我正是你要寻求的人才。

  一、追求上进的进取精神,其实让您失望的可能不仅仅是我的自我介绍,还有我的第一学历——中师。尊敬的领导,看到这里请您不要仍了我的简历,继续听完我的故事吧。中师毕业我就到了一所农村中学教书,由于对知识的向往、对人生的追求和不满足于只拥有一个中师生的水*,我就刻苦自学,努力进取,终于走进了西华师范大学,获得了就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实现了攀登知识高峰的梦想。当然,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并不代表你就拥有丰富的知识,所以在读硕士期间,我就拼命的努力,最终发表了三篇论文,还荣获了三等奖学金。这一切不正是我追求上进的结果吗?相信这一精神已经融入我的血液里去了,成了我人生的理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二、忠于工作的职业精神,也许你会认为这样的人才在工作上不够敬业吧,那你想错了,其实在原单位里,我是最敬业的一名教员了。我中师毕业本应该到小学校去教书的,但就是因为我的敬业(在那个单位实*期间)感动了领导,把我调到了中学,并很快成为了单位的一名骨干教师。我在这个单位工作了7年,年年都任主课老师,带班主任,即使在考研的情况下,也没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所任的课、所带的班都是名列前茅,不然领导怎么放心把一个班级、主要课程交个一个“要飞”的教师去带呢!那么,是什么能使我在把握人生转折的重要时刻还这么敬业呢?是因为我忠于工作的职业精神。我认为个人的事情再大也大不过工作任务,忠于的你职业这应该是人生的理念,没有别的任何理由可以推卸。

  三、踏实工作的实干精神,我在原单位能够得到领导的信任,不仅仅是我有忠于职业的精神,主要还有踏实工作的实干精神。再美的谎言也不能取的优秀的成果,脚踏实地的努力,会让你硕果累累,没有实干精神的人,只能为优秀的成功的果实添一朵无果之花,稍纵即逝。这种员工也不会令领导放心的使用,我相信最踏实工作的'员工是领导最放心的员工!

  四、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没有团结合作精神的人是不能取的优秀的成果的,更不要说管理者了,哪怕只让他(她)管理一个小组,这是我在工作中最深的感受。在七年的工作中,我担任了七年的班主任,这个组织虽说是一群孩子,但也同样需要合作的精神才能完成各项工作,我对合作精神的感受应该有多深,这个你应该可想而知。

  从我的这段经历和感受之中你可以想像我的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的能力了吧,我坚信: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仅要有优秀的技能,还要有为人处事的艺术、上进、合作、踏实工作的精神、对单位的忠诚度和对职业的热爱度。不然,交给他的工作绝对不可能顺利完成的。

  尊敬的领导,再次感谢你在百忙之中阅读了我的自荐书,相信我就是你正在寻找的人才,愿您能给一个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愿我能够成为您一名忠实的员工和得力的助手。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xx年02月10日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我的自荐材料!

  我是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专业届硕士研究生。我政治思想表现好,不怕劳苦,甘于奉献,勤于进取,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赢得了领导、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与赞誉,建立了良好的公众关系。

  一直以来,我努力学*,追求进步,锲而不舍地完善自我,成就了今天比较牢固、广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三年的研究生学*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科研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为进一步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奠定了更加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基础。我英语已经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六级测试,现在已经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并且有一篇等待发表(论文及期刊名附后),参加了导师主持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研究。我在研究生学*期间担任学*委员,获得三等奖学金一次,并且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在年校研究生象棋比赛中荣获冠军。我曾经在中学工作数年,长期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副校长,并于年担任南充市高坪区螺溪小学校长,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经验,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区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研究生学*期间曾先后在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学院南充办学点、南充旅游学校等校兼职担任本科公共课及大专语文、大**治的教学工作。

  我爱好体育运动并参加了学校教师篮球队、足球队,是队中主力,爱好中国象棋,练就了健康的身体和敏捷的.思维。我心态良好,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乐观、自信、开朗、积极向上、诚实守信,能做到慎独。我相信自己已经具备了一个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够胜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思想政治教学以及大学生管理工作。

  我到贵单位来工作,会本着吃苦耐劳、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充分发挥自身特优势与特长,与同仁们一起紧密合作,共同协作,力求为贵单位多创业绩。

  给我一次机会,我必将还您一个惊喜——用我的勤奋与努力铸就我们共同的事业!热切期盼贵单位的答复!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年月

  联系电话: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一名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将于XX年7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怀着对贵单位的敬仰与向往之情,我真挚地写了这封自荐信。

  XX年9月我进入哈尔滨医科大学攻读病理学专业硕士学位。三年里,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独立完成了课题的选择和设计工作,掌握了一定的科研思路和技能,培养了耐心、细心、谨慎、认真的科研作风和严谨的科研思维方式。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提高了英语阅读、翻译及写作能力。工作上,大量参与科里的肾活检及尸体解剖工作,对临床常见疾病与多发疾病的大体和镜下形态学特点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掌握,并注重与其临床特点联系起来,以便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经常参阅本专业的国内外文献,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具有比较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基础并熟练掌握了病理学各项常规染色技术,能做出初步病理诊断。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学院和科里组织的各种疑难病例讨论及各种学术会议,不断的提高和拓展自己的专业水*。生活中我本着朴实、谦虚、待人诚恳的原则,和科室及寝室的同学相处融洽,同时还积极参加学校和科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协助导师带领本科生和七年制学生完成课间科研训练,参加党史**知识竞赛,积极为汶川地震灾民捐款等。

  我深知自己在现今济济人才中不是最优秀者,但我有满腔的热情,虚心学*的品质,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如果您能给与我一个汲取知识和奉献自我的机会,我坚信我一定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用我的智慧和才能为贵院的发展和壮大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日期: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我的自荐材料!

  我是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专业届硕士研究生。我政治思想表现好,不怕劳苦,甘于奉献,勤于进取,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赢得了领导、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与赞誉,建立了良好的公众关系。

  一直以来,我努力学*,追求进步,锲而不舍地完善自我,成就了今天比较牢固、广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三年的研究生学*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科研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为进一步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奠定了更加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基础。我英语已经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六级测试,现在已经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并且有一篇等待发表(论文及期刊名附后),参加了导师主持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研究。我在研究生学*期间担任学*委员,获得三等奖学金一次,并且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在年校研究生象棋比赛中荣获冠军。我曾经在中学工作数年,长期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副校长,并于年担任南充市高坪区螺溪小学校长,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经验,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区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研究生学*期间曾先后在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学院南充办学点、南充旅游学校等校兼职担任本科公共课及大专语文、大**治的教学工作。

  我爱好体育运动并参加了学校教师篮球队、足球队,是队中主力,爱好中国象棋,练就了健康的身体和敏捷的思维。我心态良好,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乐观、自信、开朗、积极向上、诚实守信,能做到慎独。我相信自己已经具备了一个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够胜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思想政治教学以及大学生管理工作。

  我到贵单位来工作,会本着吃苦耐劳、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充分发挥自身特优势与特长,与同仁们一起紧密合作,共同协作,力求为贵单位多创业绩。

  给我一次机会,我必将还您一个惊喜——用我的勤奋与努力铸就我们共同的事业!热切期盼贵单位的答复!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年月


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扩展6)

——硕士研究生求职信汇总五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我是一名麻醉专业的硕士研讨生,XX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XX年7月-XX年10月在厦门大学隶属中山医院( 三甲医院)任务。我校治学严谨、学术氛围浓重。在教师们的严厉要求及团体的努力下,经过三年在校学*及一年多的住院医生任务理论,专业根底知识、临床经历、科研才能及全体素质有了较大的进步。培育了敏锐的察看力,正确的判别力,严谨、踏实的任务态度。具有独立任务的才能,并能以细心、爱心、耐烦、责任心看待患者。

  除了努力掌握好本专业知识外,还注重培育本人其他方面的才能。可以纯熟使用办公软件、统计学软件及网络数据库的查询;具有相当的英语听书读写才能。因而我对本人的将来充溢决心。回忆往昔,在求学与任务中凝聚着我斗争的辛酸和喜悦、失败和辉煌,但人生无悔。我酷爱麻醉事业,殷切期盼可以在您的指导下为这一荣耀事业添砖加瓦,并在任务中不时学*,提高。

  最初,请承受我最诚挚的谢意!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首先,真诚地感谢您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我的自荐材料。

  我是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20XX级硕士研究生,20XX年6月我将顺利从学校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有幸获悉贵单位正在招聘新员工,我觉得自己开朗稳重、善于学*思考的性格和研究生及本科期间的学*工作情况,很适合贵单位的要求。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在学*科研方面,自200x年考入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工学学士学位以来,我一直积极进取,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生活,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本科阶段曾担任校公寓管理委员会生活部部长,和其他干部一起带领会员出色的'完成公管会的各项工作,被评为优秀干部。通过公管会的管理,增强了自己的组织能力,锻炼了自己与人沟通的本领。性格积极活泼,能和别人很融洽的相处。

  每学年都获得了奖学金。在200x年,由于本科学*期间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被保送入本校自动化工程学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第一学年的课程学*期间获得了优异的成绩。200x年5月进入教研室以后,开始学*、研究VXI任意波形发生器。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软面板和波形编辑器软件的开发完善和测试。200x年2月,我来到北京经纬纺机新技术有限公司,参与国家二级攻关项目自动络筒机的电气控制研发,主要负责通讯软件和逻辑控制部分。通过*一年的时间,使得软、硬件控制单锭动作均能达到用户要求,受到领导的好评。

  我真诚地希望加盟贵单位,我定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性格勤奋工作,与同事精诚合作,为贵单位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随信附上我的简历,我相信在面试中您会更加全面地了解我。谢谢!

  此致

  敬礼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XX医学院20xx届普外专业硕士研究生。回首*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不言什么轰轰烈烈,倒也学得得扎扎实实。本着人生至少要从长、宽、高三方面来建构与发展的思想:因此,在专业方面,我刻苦地钻研,对普外科中常见病、多发病有了较为熟练的诊疗方法,并对一些临床少见病、疑难病的诊疗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时经常参阅本专业的国外文献,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前沿,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治疗进展。所有这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培养了我踏实、精干、务实、协作、创新的临床实践和科研作风。

  多一份耕耘,多一份收获。在三年的研究生学*生活中,我不仅很好的掌握了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心一意在临床工作、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深受科室代教老师的好评。英语与计算机方面,顺利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熟练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统计分析软件和信息检索技术。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是我的人生准则。在莘莘学子中,我并非最好,但我拥有不懈奋斗的意志,愈战愈强的精神和踏实肯干的作风,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我自信地向您呈荐,坦然地接受您的考验,如果有幸能成为贵医院的一员,我将充分发挥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兢兢业业,刻苦转研,并在您们的支持与帮助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贵院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此致

敬礼!

  求职者:

尊敬的院领导:

  您好,我十分期望能够成为贵单位的一员,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谨向各位领导自我推荐。

  我是暨南大学临床XX届硕士研究生,专业为呼吸内科学,导师为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xx教授(博士生导师)。

  XX年,我以优秀的成绩考取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呼吸内科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临床学*上刻苦勤奋,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临床教学活动,不断增��自己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逐渐掌握了常规的临床工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对哮喘、肺部感染、气胸、copd等常见病能独立完成诊断与治疗,能独立完成胸穿、胸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等操作,对呼吸机能够较好的应用。目前具有国家医师资格证。在科研方面,具有优秀的科研素质,独立设计课题,并高质量的完成了实验。

  在学*的同时,我更注重医德的培养,现实的工作,更多的学会了负责,学会了尊重,更学会了宽容。研究生学*期间我积极的参加学校、医院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热心助人。

  深厚的专业知识,完整的知识结构,乐观豁达的性格,超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亲和力,一定会帮助我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此时此刻,摆在您面前的不仅仅是薄薄的几张纸,而是一个学子3年来踏踏实实,刻苦钻研的结果,它含纳着我对您及贵院的默默守望与期待。恭候您的佳音。

  最后,再次感谢您审阅我的材料。祝愿贵院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求职者: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查阅我的求职信。

  我是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20xx级硕士研究生,20xx年6月我将顺利从学校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有幸获悉贵单位正在招聘新员工,我觉得自己开朗稳重、善于教学思考的性格和研究生及本科期间的教学工作情况,很适合贵单位的要求。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在教学科研方面,自20xx年考入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工学学士学位以来,我一直积极进取,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生活,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每学年都获得了奖学金。在20xx年,由于本科教学期间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被保送入本校自动化工程学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第一学年的课程教学期间获得了优异的成绩。20xx年5月进入教研室以后,开始教学、研究VXI任意波形发生器。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软面板和波形编辑器软件的开发完善和测试。20xx年2月,我来到北京经纬纺机新技术有限公司,参与国家二级攻关项目自动络筒机的电气控制研发,主要负责通讯软件和逻辑控制部分。通过*一年的时间,使得软、硬件控制单锭动作均能达到用户要求,受到领导的好评。

  本科阶段曾担任校公寓管理委员会生活部部长,和其他干部一起带领会员出色的完成公管会的各项工作,被评为优秀干部。通过公管会的管理,增强了自己的组织能力,锻炼了自己与人沟通的本领。性格积极活泼,能和别人很融洽的相处。

  我真诚地希望加盟贵单位,我定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性格勤奋工作,与同事精诚合作,为贵单位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随信附上我的简历,我相信在面试中您会更加全面地了解我。谢谢!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日期: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