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áo yá】

[ áo yá ]

拗口,指文句念着费劲,不顺口。参见〔佶屈聱牙〕

  1. 形容文词艰涩难读。

    唐 韩愈 《进学解》:“ 周 《誥》 殷 《盘》,佶屈聱牙。” 宋 刘克庄 《岁晚书事》诗之三:“幸然不识聱牙字,省得闲人载酒来。” 明 李东阳 《与钱汝谦书》:“但辞旨漫衍,势难精择,且中间时作聱牙语,则又失之险恠。”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此等词句,徒聱牙轖舌,而实无意义,未免英雄欺人耳。”

  2. 亦作“ 聱齖 ”。乖忤,抵触。亦谓与人意见不同,不随世俗。

    唐 元结 《自释书》:“彼 聱叟 不羞聱齖於隣里,吾又安能慙漫浪於人间?”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选人之改京官,常须十年以上,荐更险阻,计析毫釐,其间一事聱牙,常至终身沦弃。” 宋 范成大 《清湘县郊外杂花盛开有怀石湖》诗:“乡心与官身,凿枘方聱牙。” 元 陈庚 《送麻信之内乡山居》诗:“莫贪利禄招时忌,要学聱牙与世同。”

  3. 参差不齐。

    宋 苏辙 《和子瞻题风水洞》:“土囊欝怒声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妇人三重齿》:“天明视之,已生齿三重,极聱牙可畏。”

  4. 树木枝干杈丫貌。

    宋 朱熹 《枯木次择之韵》:“百年蟠木老聱牙,偃蹇春风不肯花。”

拆字

英文翻译

Fang ya

造句

  1. 佶屈聱牙的古书对青年人实在不易理解。
  2. 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讲究文从字顺,如果佶屈聱牙,没人看得懂,便失了作文的意义。
  3. 这篇文章钩章棘句,佶屈聱牙,使人无法阅读。
  4. 佶屈聱牙的古书在青年实在不易理解,只徒糜费时日。
  5. 尖酸刻薄,烦躁不安,佶屈聱牙,是诡辩家们的宿敌,时刻准备着戴上西勒诺斯的面罩提出严肃的诘问。
  6. 不过这本书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的文体非常佶屈聱牙.
  7. 他们的文章佶屈聱牙,甚至文理不通,既缺思想性,又无艺术性。
  8. 但是,目前不少商务合同的翻译存在不准确、不专业、佶屈聱牙的现象,有的甚至是错误百出。
  9. 老金感到很不好意思,说出的话有点儿佶屈聱牙,只见他脸红脖子粗的说;“这个女的是咋回事儿?是……是和你们一起来的吗?”。
  10. 张朝南一细看,才发现是苦涩难懂的文字,读起来都佶屈聱牙,索性字数不多,张朝南费了好一番功夫才逐字记下。
  11. 他让夏周把一套佶屈聱牙的无名口诀背的滚瓜烂熟,一直到午夜过后才让夏周上楼去睡觉。
  12. 羊皮卷上满是一些言辞古奥、佶屈聱牙的篆文,没等林文细琢磨,倏忽,篆文活过来一样,散发着金色的光芒,窜向林文的脑袋。
  13. 山海经佶屈聱牙,以为怪谈,搜神记牛鬼蛇神,皆为笑柄。
  14. 名物之学曾是文人士大夫的必备学养,在当代却因过于佶屈聱牙、钩章棘句而远离民众。
  15. 在歌德的作品中,所谓“其人”在哪里?是在他那婉转悦耳的抒情诗里,还是在他那佶屈聱牙的散文里?
  16. 《悟真密要》虽是最为基础的练气期的口诀,但也文字生僻,佶屈聱牙,非常难懂,宁馨儿耐心地为林峰一一解释。
  17. 余试阅之,文史各本多陈词滥调,无非忠孝仁义;而西学各本,太半译自西洋,佶屈聱牙,难明其意。
  18. 那专业论文中诘屈聱牙的陈述和扑朔迷离的概念,总像古代巫师的咒语一般,叫人不寒而栗。
  19. 这篇文章诘屈聱牙,很不顺口。
  20. 译文蛮认真,一字字好像抠得挺死,但一查原文,那么多舛错,还诘屈聱牙,非常做作,比老学究作律诗还别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