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ú cí】
- [ fú cí ]
-
不切实际的言辞;没有根据的话:~艳句。满纸~。
虚饰浮夸的言词。
《后汉书·明帝纪》:“先帝詔书,禁人上书言圣,而閒者章奏颇多浮词。” 唐 白居易 《论于頔所进歌舞人事宜状》:“内足以辩明圣意,外足以止息浮词。”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二折:“也是喒不合就听了这一谜的浮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敷衍凑拍,满纸浮词。”
指应酬之言。
《再生缘》卷七九:“尔娘亲,一派浮词虚爱惜,应酬全是为夫家。”
多休累赘的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规范本体谓之鎔,剪截浮词谓之裁。”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昔夫子断 唐 虞 以下迄於 周 ,翦截浮词,撮其机要。”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读 沉约 、 魏收 诸史,而知 李延寿 之史之得也,其浮词简也;读 范曄 、 陈寿 二史,而知 李延寿 之史之失也,其琐説详也。”
拆字
浮词
英文翻译
florid but insubstantial remarks; misleading way of saying sth
造句
- 活着,不是活在浮词上面,也不是活在空洞的理念上,而是活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当下,活在每个当下的行为举止里。
- 杜老创作的诗词情真意切,无香艳之浮词,无唏嘘之叹息,歌游击,则神与炮火齐飞;颂解放,则心与红旗共舞;讴改革,则气贯长虹。
- 与此相对应的,长文就是浮词累句、添枝加叶的文章,正所谓“芝麻大的核,西瓜大的壳”。
- 不仅没有废字浮词,还加上了手、眼、身、步、神等表演技法。
- 他的口中没有废字浮词,直录下来就是好文章。
- 框架虽然大、跨度虽然长,但整个作品没有浮词华语和虚张声势,没有套话官腔,而是求实叙述,诚恳描写对象,客观展现。
- 传统的碑颂之体往往多浮词谀字,要写得落落大方,委实不易。
- 短短一句话,虽非原创,但撇去浮词滥调,倒也可见其深厚的古文根底。
- 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 或有科目进身,以不治古文为耻,乃捃摭帖括浮词,杂以案牍中语,牵合成篇,当时目为‘京报古文’。
- 他一辈子坚持说,文章最高境界,在于简单而明确,力避浮词冗句,直诠事物本质。
- 于用人行政之得失、国计民生之利疾,皆当剀切直陈,但不得摭拾浮词,淆乱视听,致启结党倾轧之渐。
- 我们的分析认为,****理专注于以实心理实政,不虚言浮词,以免政府空转、民众空喜、“中国梦”落空,其处事作风更值得嘉许。
- 然而,规则的堆积,肯定扼杀人的自在,若一味拘泥于所谓规则行文,无异于削足适履,刻舟求剑,必使浮词伪语充斥文间。
- 儒家的知识最终没有形成属于生命的,就是因为儒家还有“卖弄”的痕迹,老子批判儒家“骄气多欲,浮词淫志,”儒家的知识真是这样的。
- 这些文字、句法恰到好处,句子本身弹力充溢,简明洞畅如哀家梨,读之口角余香;气格高峻,无丝毫磕绊疙瘩,更无浮词赘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