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ǐng zhú】
- [ bǐng zhú ]
-
拿着燃着的蜡烛:~待旦。~夜游(指及时行乐)。
谓持烛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宋 梅尧臣 《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丫头秉烛伺候。”
拆字
秉烛
英文翻译
variant of 炳烛
造句
- 今天的祝福里带着任务,二十几载天涯路,谁与你同甘共苦,谁与你秉烛夜读,谁与你相忘江湖?十日为限,希望十一月十一不再是你的节日!
- 12月13日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首夜,中日韩三国僧侣、国际友好人士、中国青少年学生等数百人点亮手中红烛,为死难者秉烛守灵。
- 豪门大户笙歌鼓吹,王孙公子秉烛夜游,在这种“繁华”的背后,汉末洛阳却已到危机四伏、风雨飘摇的境地了。
- 说罢丹目便秉烛夜游的彻夜苦读圣贤之书来,一直到第二天的那个时候地底下传来微弱的喊声才将他从那种境界中唤醒。
- 他沉浸在自己的小说里,沉浸在写作的乐趣里,他在寂静的内心里秉烛夜行,别的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关。
- 游览北海公园的灯会,与古人的秉烛夜游有天壤之别。
- 游览灯会与古人的秉烛夜游有天壤之别。
- 青灯黄卷的孤独,秉烛探幽的清苦,锥心泣血的求索,壮心不已的使命,已经成为张国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华彩音符。
- 颜之推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 适逢八年前,某人执剑修行,踏访河川,游玩至四川某地,与当时的外出办事唐门掌门一见如故,两人秉烛夜谈后相见恨晚,随即结为异姓兄弟。
- 文侯意兴盎然,毫无睡意,乃秉烛伏案,思如泉涌,挥笔疾书,躬撰敕命,一气呵成,倚马而就。
- 爆竹和佳肴争香,烟花与笑语共翔。一年好景君莫忘,最是辞旧迎新晚。除却今夕非旧岁,子夜钟响又一年。且趁除夕龙气在,秉烛守岁占春光。祝除夕快乐!
- 哦,那你去帮我冲杯浓茶来吧,今晚说不得我还得重温下当年秉烛夜读的滋味了。
- 李老师总是秉烛达旦地为同学们批改作业。
-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 秉烛夜读南瓜灯,一目十行全成诵。巫师挥舞鬼扫帚,把你忧虑全带走。化妆舞会开心鬼,从此快乐把你追。半夜敲门调皮鬼,送来好运与富贵。准备微笑和糖果,开心过好万圣节。万圣节快。
-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育花苗,一颗丹心一生秉烛献春华。
- 带队的老师点燃了红烛,颇有秉烛夜游的味道。
- 秉烛夜游遇见的神秘男子究竟会给莫谷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 风兄弟,晚上有没有空,我想学古人秉烛夜游,和你促膝长谈,方便吗?
- 朔先生,中国古人最爱秉烛夜游,玛旁雍措湖的夜景极美,外地游客来了,全都流连忘返。
-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古人遇到知音之后,往往秉烛夜游、通宵达旦地饮酒长谈,我跟藤迦之间当然没有这么深厚的交情,更何况外面还有个大人物在等待监视着,一刻不得清静。
- 古人秉烛夜游,鹂卿也想效仿一二,公子以为如何?
- 残月,花间,秉烛夜游,更有好酒助兴。
- 唉!人生苦短,我恐怕连秉烛夜游都来不及了……
- 在纵情狂欢的夜里,人们戴上面具,放歌纵酒,秉烛夜游,通宵达旦。
- 元亮兄快带我们去,来个秉烛夜游,未尝不是好事。
- 那件事有什么好说的?小丁,你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们恐怕没有秉烛夜游、同榻长谈的机会了。
- 杯盘拣下换上香茶,赵楷依旧没有离开的打算,拉着赵构的手谈天说地,大有秉烛夜游的趋势。
- 何志成回到家里,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有点累了,不想秉烛夜游。
- 小H反而很轻松自在的样子,完全当将军是空气,整天和小陶缠在一起,亲亲我我秉烛夜游天地任逍遥就差就夜不归宿了。
- 相聚太短暂了,如果不是有席勒在场,我跟苏伦真的可以秉烛夜游,痛快地畅谈整晚。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光。
- 秋雨轻喃润败荷,秋风脉脉复飕飕。秋叶红妆染香山,秋魂幻灭离人泣。秉烛独吟眼婆娑,一缕秋思落何处。游子倚窗不忍眠,愿伴明月归故乡。远方的你过得还好吗?老朋友真心思念你。天冷了,记得加件衣服!
- 额外的处理时间、秉烛的努力很少见,但是也不失为成功的一种方法。
- 秉烛夜谈雄辩我等几人好似身后三千甲,梦游课上不察身旁靓女俨如活脱柳下惠。而今六月彼般风度难觅迷足何处。酒入泪下声哑,不怕不怕。兄弟散天涯,散处即为家。
- 加上拥有奶油小生的面庞,有传言说他因此特别受省城深闺怨妇们的欢迎,那些莺莺燕燕经常会邀请他去卧室里“秉烛夜谈”。
- 无数从业者为一张保荐代表人资格证书,秉烛夜读,掉光了头发,能获得保荐代表人资格证书几乎是“范进中举”式的大喜事。
-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李白
- 高宗下特谕、诏重臣、出御藏、作朱批,乃至“小除夕秉烛御识”,读者不难体味这位帝王书法家对于中国书法传承所付出的心力。
-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九月秉烛问苍天,十月风筝线儿断,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你怨。
- 清代知县高以永到内乡上任之初忧心忡忡,自感责任重大,夜不能寐,秉烛研墨,便写下了这副楹联,并悬挂于县衙内的三省堂,流传千古,影响至今。
- 此去经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无一不是秉烛夜读,无数的汗水浸透本本书,其中滋味只有你我深深知晓。曾与我并肩的你,现在可好?
更多